时间:2022-02-24 22:48 来源: 编辑:admin
人的由来:人类的祖先为什么要到地面上生活,又为什么直立行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2022-02-24发表于北京 人类拥有文明史之前,必须要经历一个进化成人的过程,但在很长一...
人的由来:人类的祖先为什么要到地面上生活,又为什么直立行走?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2022-02-24发表于北京人类拥有文明史之前,必须要经历一个进化成人的过程,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的起源仍然是个巨大的谜团。直到1871年,达尔文在比较了人类和类人猿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
这一学说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大多数人不能接受人类这样的高等生物居然要与丑陋的猩猩“平起平坐”,而当时证明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直接材料还不多,教徒们的抵制情绪可想而知有多激烈,不过,还是有不少人对此极为关注。
为了寻找充足的证据,考古学家们开始到处挖化石,并且要在灵长类动物的化石中找出具有人类的“明显特征”化石。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4年考古人员在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挖出了“人类的祖母”——露西。
01.人类的祖母——露西
这具人类进化史上著名的化石标本,实际上并不完整,大约只有全身骨骼的40%。即使这样,也不妨碍露西被认为是生活在32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遗骸,因为她具有支持人类直立行走能力的足弓。不过,露西的上半身还是具有明显的猿类特征,头部以及长长的手臂。露西的发现似乎无形中为我们建立了区分人与动物的标准——直立行走。
据考古发现,已知人类学会制作粗糙的石制工具是在200万年前,显然,直立行走要比使用工具早100多万年前。
但是,你若以为只有直立行走的古猿,进化成了人类,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科学家们很快就发现,会直立行走的不仅只有人类,在树上生活的猩猩也有这个能力,黑猩猩的行走姿势不标准,但红毛猩猩却是“挺直腰板、昂首阔步”,像极了人类的步伐,显然,能直立行走的它们进化成了猩猩。直立行走这个标准也不太靠谱。那究竟发生了什么,古猿的一支进化成了人类?
02.人类为什么要从树上来到地面上,为什么直立行走?
 虽说如今的考古技术很先进,但对于这个进化原因,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说法,一种说法,是食物短缺,森林里的古猿们将人类这一支排挤了出来,这支被迫离开树居生活的古猿不得不努力适应地面生活,穿过草地,去别处找吃的。
另一种说法是,在森林与草原的边缘,非洲大陆出现了一次开裂,这个开裂的地方就是现在的东非大裂谷,这次开裂造成古猿们被强行分离,西面的古猿还生活在树上,吃着肥美的果实,进化成了如今的猩猩们;而东面的古猿们就凄惨了,随着环境恶化,不得不穿梭在草地里寻找食物,久而久之进化成了人类。
这就要说到转移到地面上生活的这群古猿,为什么要直立行走了。
或许不排除站起来能看得更远这一因素,也不排除战斗的时候给自己壮势,例如熊会站起来示威,但这也只能强调一下“直立”这个原因,不能说明为什么这样“行走”,有位英国的人类学家提出过大胆的假设:人类祖先生活在气温高、光线强烈的热带林地,为了更好地散发体内的热量,防止高温对自身的伤害,于是尝试着直立行走,并最终坚持了下来。事实真如这位人类学家所说的这样吗?许多科学家并不赞同这个观点。
就目前的研究可知,任何动物是不会选择主动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除非它的生存环境突然遭到变故。
更有力的说法是,人类直立行走方式的确立,与能量消耗有关,这样所需要的食物也更少。2007年,有研究者通过对成年黑猩猩和人类的行走行为分析,发现两足行走的人类消耗的能量仅为四足行走的黑猩猩的1/4。
03.直立行走带来什么好处?实际上,“直立行走”是为了跑得更久。
在现代来说,我们人类的确跑不过很多猛兽,但若是几百万年前,你可能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古人类不会制造工具前,也没有足够的果实充饥之时,就是很憨的追猎——不停地追着猎物奔跑,直到把猎物活活累死。
这就要求自身拥有足够的能力来跑下去,就拿猎豹来说,虽然目前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但它们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猎豹持续奔跑的话,会因为身体过热而死亡,我们人类的祖先,显然要聪明许多,更节能的方式运动和狩猎,还省下更多的食物,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解放了双手去做更多的事。
人类靠双手改变了整个世界,因为解放了双手,人类大量制造工具,随后进入石器时代,人类便由此演化而生。
人类进化
进化生物学内容
人类进化起源于森林古猿,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经历了猿人类、原始人类、智人类、现代人类四个阶段。
因现今考古学的发展,史前文明被逐步否定,考古学已经有大部分进化中的古人猿化石。配合现今生物学的发现,发现了遗传基因DNA是进化的,证实了类中性进化论的真实性。
中文名:人类进化
起源:森林古猿
阶段:猿人、原始人、智人、现代类
所属学科:进化生物学
猿类诞生
约6500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迅速进化。
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快速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猴类中(如狐猴、眼镜猴)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
(注:中国中华曙猿比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猿猴类还要古老,基本属于早期原猴,也就是说所谓中华曙猿实际上还是猿,是人类和猿的起分支。)
3300万-2400万年前,从旧世界的猴子(狭鼻次目)中产生了猿。埃及发现的最早的古猿原上猿(3000万年以前);埃及猿(Aegyptopithecus,2600万—2800万年以前)已经具有类人猿的一些性状;稍晚后的化石还有森林古猿,(2300万—1000万年前),分布范围较广,在亚洲、欧洲、非洲均有所发现。东非的原康修尔猿(1300万-1200万年前)已经是一种猿,是人类和非洲猿的祖先。 以上古猿均为林栖动物,四肢行走,属于攀树的猿群。现存的猿中包括两个类群,非洲猿(大猩猩、黑猩猩和人类)和亚洲猿(长臂猿和猩猩),这两个类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二者的分化显然发生在1200万年-1500万年前。
在约1000万年前至约380或200多万年前,有两种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一种是腊玛古猿,一种是南方古猿(许多人认为腊玛古猿是猩猩的祖先,过去在复原颌骨残片标本和牙齿分析时出现偏差。因此腊玛古猿作为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只有相对的合理性)。
常见误区
现代类人猿已无法进化成人,因为现在已不具备森林古猿进化成人时的特定环境条件。现在常认为现代类人猿无法进化成人是因为现代类人猿适应了现在的环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南方古猿:南方古猿被称为“正在形成中的人”。
古类人猿最早出现在非洲东部南部,由原始猿类逐渐进化而来,分化为低等类人猿(如长臂猿),高等类人猿(如猩猩),古猿等.。约1200万年前,地壳运动使非洲东部的大地上形成一条大裂谷。大裂谷的形成把非洲分为东方和西方两个独立的动物系统,大裂谷这个阻隔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裂谷之西依然是茂密的湿润的树丛,猿类为适应改变不大的环境,它们不需作出太大的改变来协调, 就注定了它们的迄今仍处在猿类的阶段,如大猩猩等。 大裂谷以东由于地壳变动,降雨量渐次减少,林地消失出现了草原,大部分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祖先族群因而灭绝,其中一小部分惯于攀爬的猿类适应了新环境,学习在地上活动在开阔的环境中生活,形成了独特演化模式,避开了灭绝的危机。大约500万-800万年前,有些类似黑猩猩的猿类物种在雨林周围与稀树大草原连接地带成功建立了奠基者群体,并成功地进化成南方古猿。当对蛋白质和DNA差异的研究最终建立了一个分子钟后,研究发现表明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分界点是在500万-800万年前(这些证据暗示黑猩猩是我们最近的亲戚),人科动物的历史从此开始。
南方古猿为了适应新环境,不得不开始双足行走,但是它们基本保持着树栖的习惯,南方古猿没有改变它们祖先的多数性状,比如个头较小,明显的性别二形性(雄性平均比雌性大50%),不大的脑,长臂和短腿。南方古猿很大程度上是草食动物,它的门牙比人类的门牙要大得多,而且臼齿也很大。
南方古猿基本有两种类型(也有学者认为有3—4种类型):粗壮型和纤细型,依身高、体重而有所区别。已经证明存在过两种瘦长的南方古猿,从埃塞俄比亚到坦桑尼亚的东非南方古猿阿法种和南非的南方古猿非洲种。这两种南方古猿的脑都比较小,大约为430-485立方厘米。南方古猿非洲种距今的年代更近,而且除了肢体的比例以外也更像人类。在南部非洲,生活过粗壮种系中的南方古猿粗壮种,在东部非洲还发现了生活在350万年前至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鲍氏种,这些粗壮的南方古猿显得很有力气,但它们是非常平和的,可以和其他瘦长的南方古猿一同生活在同一区域。(根据解剖学进行人科动物分类的人类学家必须记住,冠以阿法种、直立人和能人名称的分类物种并不是指类型,而是指可变的群体和群体中的类群)。
进化史
完全形成的人:最初的人类在人类学中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我国古人类学者把这一进程分作猿人和智人两大阶段,每段再分为早晚两个时期。
早期猿人 :肯尼亚1470号人 、坦桑尼亚峡谷“能人”
晚期猿人 :印尼爪哇人、德国海德堡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 :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晚期智人 :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250万年前,热带非洲的气候开始恶化,冰期从北半球袭来。随着气候越来越干旱,稀树大草原开始逐渐变为灌木大草原,大多数南方古猿消失。有两个例外,一种情况是,某些地区稀树大草原保留下来,那里的南方古猿得以生存下去,比如南方古猿能人种和两种粗壮种。更重要的一种情况是某些南方古猿群体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一些成功的防卫机制而生存下来,对于这些防卫机制人们只能去猜测,可能会扔石头,或者使用有木头和其他植物材料制成的原始武器,有可能露宿野外篝火旁。事实上正是这些南方古猿的后裔生存下来并繁荣起来,最终进化成人属,从树上栖息双足行走转变为陆地生活并双足行走。
能人
能人(Homohabilis) 约150万到25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进化成能人,最早在非洲东岸出现, 能人意即能制造工具的人,是最早的人属动物。能人化石发现后不久,人们认识到在这个名下描述的人类标本形式各异,不应该归为一个物种,并将脑量较大的标本分出来,称为硕壮人(Homo rudolfensis)。随着发现的标本数量增加,解释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能人这一名称专指小的标本。能人属标本的脑量只有450、500和600立方厘米,与南方古猿的脑量存在着重叠,而硕壮人的脑量在700到900立方厘米,显然要大得多。原先认为最早使用工具的是能人。旧石器时代开始,后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 能人最终为被新品种的人类:直立人所取代而消亡。能人与后代直立人曾共存过一段时间。在非洲发现了最早的石器,叫做奥杜威文化,最初认为属于能人。
种 身体重量(千克) 脑量(克)
猕猴 4.25 66
大猩猩 126.5 506
黑猩猩 36.4 410
直立人
直立人(Homoerectus) 约20万到200万年前,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直立人能使用更精致的工具,叫做阿舍利文化。有证据表明直立人在非洲出现的时间和硕壮人出现的时间差不多。非洲直立人种系中最早的代表是壮人(Homo ergaster,170万年前),它最像是直立人的亚种,正是这个非洲群体大概在190万年前至170万年前之间的某个时间从非洲扩散到亚洲。约100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直立人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海德堡人、瓜哇猿人、北京猿人都属于直立人),在非洲发现的距今最近的直立人化石(大约100万年前)已经表现出向着智人发展的趋势。注意:此时人类第1次走出非洲。约80万年前,直立人来到如今的西班牙地区,成为最早的欧洲人,约20万年前,欧亚非的直立人逐渐消失,被来自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智人取代。
智人
早期智人(early Homosapiens) 约3万到25万年前,旧石器中期起源于非洲,后向欧亚非各低中纬度区扩张(除了美洲),这是人类第2次走出非洲。(大荔人、马坝人、丁村人、许家窑人、尼安德特人都属于早期智人)。直立人走出非洲后,约60万年前在欧洲演化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又于约30万年前演化出尼安德特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中近东。就欧洲和近东而言,几乎可以肯定是从直立人的西部群体中产生出了尼安德特人,但是东亚、南亚和非洲的直立人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从大约25万年前至3万年前是尼安德特人繁荣的时期,尼安德特人制造出更为高级的工具,叫做莫斯特文化。独立演化成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后来遭遇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以及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彼此共存过一段时间。随着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的到来,使早期智人(包括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和独立演化成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在生存竞争中失败,尼安德特人消失的原因(气候因素、文化不占优势、被智人屠杀)到底是什么还存在着争议,通过对线粒体DNA的研究发现,在公元前46.5万年尼安德特人种系和智人种系分开。之后约6万年前,随着冰河期的到来,生存环境愈发困难,终于在约3万年前,所有早期智人被淘汰灭绝。
晚期智人(late Homosapiens) 约1万到5万年前,也就是所谓现代人的祖先(山顶洞人、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峙峪人即属于晚期智人)。大约10万年前,一大群智人占据了尼安德特人分布的领域,一般认为这群智人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产生于大约15万年前至20万年前。智人显然起源于非洲的直立人群体。入侵西欧的智人叫做克罗马农人,他们的文化很发达,在拉斯考克斯岩洞和肖威岩洞里留下了著名的绘画。智人(克罗马农人)出现后,他们的工具明显更加高级,叫做奥瑞纳文化。非洲直立人与亚洲直立人大概分离了150万年,就是这期间,非洲直立人获得了智人的特征。它们在5万年前至6万年前到达澳大利亚,3万年前到达亚洲,1.2万年前(据记载)到达美洲,不过有一些证据证明,早在5万年前就有人定居美洲。这是人类第3次走出非洲。这时,艺术出现,能够人工取火.。母系氏族公社,旧石器晚期,也是当今世界四大人种(黄、白、黑、棕)蕴育形成的时期,这期间,猛犸和剑齿虎灭绝...…
早期现代人在东亚地区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连续演化。形态分析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发现的一件11万年前的人类下颌骨比较原始,呈现出原始与进步特征镶嵌特点(mosaic),在形态上代表一种古老型智人与早期现代人之间的过渡类型(transitional type)。
人类未来
对于人类的未来,人们有不同的观点。
2006年,一份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宣称发现人类差异性基因从0.1%升至10%,同时也遭到了业界质疑。
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了一种令人惊异的趋势:不同大陆上的人在基因上差别越来越大,而不是越来越相像。他们的另一重大发现是:人类基因组中有7%的基因正在加速进化。
犹他大学的亨利·哈彭丁指出,目前人类已经发生了很多基因进化,数量至少几百种甚至上千种。亨利·哈彭丁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中有大约1800个基因呈加速进化状态,这一数目占整个人类基因组的约7%。
亨利·哈彭丁说,总体来看,过去4万年来,人类的进化速度在加快,尤其是最近5000年来,进化速度更是比以前快了100倍。这就意味着,从基因本质上看,人们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了,而不是像人们通常认为的人类相互融合越来越“同质化”。
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体格学年鉴》的编辑罗伯特·沃尔德·萨斯曼称,“人类进化仍在继续”的观点已经被很多人类学家们接受,并且可以预见的是,人类未来可以演化出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新物种,而这种新物种无法与现在的人类物种共同繁育后代。
恩斯特·迈尔认为,首先人类不可能再分化成若干个物种。因为人类占据了所有可以想到的生态位。而且,人群中不存在地理隔离。今天,所有人群中的交往太频繁,无法形成可能导致成种事件的任何形式的长期有效的隔离。他还认为现存的人类物种不可能再进化成一种“更好的”物种,不会变成超人。因为虽然人类的基因型中确实存在着可以用作适当选择材料的遗传变异,但如今的条件不同于直立人进化成智人时的条件。当今的人类构成了一个大的社会,没有迹象表明存在着任何能筛选出更优越基因型的自然选择,这样的基因型可以产生出比当今人种的能力更强的。随着起改善作用的选择不再发挥作用,也就没有机会进化出一种更优越的人类物种。
斯蒂芬·威廉·霍金曾就基因编辑(通过外部的非生物手段的人类遗传工程)提出警告。2016-2018年,南方科技大学原副教授贺建奎在明知违反中国有关规定和医学伦理的情况下,仍以通过编辑人类胚胎CCR5基因可以生育免疫艾滋病的婴儿为名,将安全性、有效性未经严格验证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用于辅助生殖医疗,被判构成非法行医罪。也有一些研究这个问题的学者害怕,在这样一个大型社会中,我们这个物种注定会走向衰落。
科学家称,当环境变化的时候,人类体内的一些物质也会跟着变化,但是这些变化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就像是人类将进入第六次进化,不论我们的DNA怎么变化,我们都会适应它。病毒也是我们要适应的东西之一。
由于人类和哺乳动物进化历程中始终存在着病毒,科学家认为病毒与适应性突变具有密切联系,甚至改变或者交互影响数千个蛋白质。
研究报告作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大卫-恩纳德(David Enard)博士说:“当人类在进化历程某一时期出现流行性疾病或者传染病时,人体要么适应这种病毒,要么根除它们。”
之前对病毒和蛋白质之间的交互性研究,发现个别蛋白质直接涉及到免疫响应。这是首次全面分析这种类型的蛋白质, 研究小组首次识别了与病毒发生物理交互作用的所有蛋白质,通过评估数万个科学数据报告,他们挑选了1256个感兴趣的蛋白质。
科学家正在针对人类第六次计划进行试验,现在已经成功一半了,但是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验证完毕,病毒我们人类究竟会不会完全的适应呢?
争议
(1) 为什么找不到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各历史时期的骨骼或骨骼化石?
(2) 人类在演变的过程中为了抵御大自然的侵害和抗拒风寒,其身上的皮毛应当丰满,为什么却退掉了抵御风寒的绒毛?热带动物的皮毛为什么不退化掉?
(3) 近些年,人类在煤石中发现了铁,如钉子,钢筋等。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够拿出足够有力的证据,那么人类的进化学说就要有很多的争议。人类的现有物种是单一的,不可转变的人类原始物种。
附录
(附1)1990年,对线粒体DNA(mtDNA)的研究发现,不论黑红黄白种人,女性的线粒体DNA相同,这证明了现代人类来自一个共同的智人祖先,根据考古学分子生物学推算确定,是非洲的一个女性;之后,根据对女性线粒体DNA男性Y染色体基因和猿猴DNA研究综合推算,人类共同智人祖先出现的比较科学可信的年代大约是5万到10万年前; 繁衍路径:非洲--->亚洲--->欧洲-->美洲。
(注:仅存于细胞质中线粒体中的DNA,在受精过程中,由于卵细胞中含大量线粒体而精子中含量极少,因而个体细胞中的线粒体可认为仅来自母亲。可用线粒体DNA来研究母系遗传。)
(附2).1997年,根据线粒体DNA的研究分析证实尼安德特人不属于现代人类的进化路程,也就是说,尼安德特人是另外一个人类分支,与现存人类的祖先无关。尼安德特人这个人类分支约在3万年前,被来自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晚期智人淘汰并最终完全消亡。但据较新的研究表明纯种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在基因上存在着1%-4%的交融。
(附3).遗传学Y染色体研究证明,东亚的现代人具有共同的非洲起源。约5万年前,最早的一批走出非洲的智人进入东亚的南部,然后随着东亚的冰河期的逐渐结束,在以后的数万年中逐渐向北迁移,进入东亚大陆,遍及中国大陆,北及西伯利亚。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祖先从东南亚进入中国南方,而后越过长江进入北方地区。另一批非洲智人从东南亚向东逐渐进入太平洋群岛。
随后,约8500年前,中国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萌芽、母系氏族公社、新石器早期、中国三皇传说时代。
约5000年前,父系氏族公社、新石器后期、中国五帝传说时代、埃及金字塔出现。
约4000年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
(注: Y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性染色体,男性专有,因此传递方式只能是从父亲到儿子,可用于研究父系遗传,如姓氏的遗传等。)
(附4).2003年,美英科学家对西伯利亚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的基因进行的比较分析表明:(1). 90%的中美洲印第安人和50%的北美洲印第安人,来自同一个父亲。繁衍路径:西伯利亚东北亚-->通过白令海峡的陆桥-->阿拉斯加,这时,来自东北亚的一群西伯利亚人中,其中的一个西伯利亚男人的生殖细胞Y染色体刚好起了变化,名为“M242”,大概发生在距今1.8万年前(此时是最近的冰河期中末期,海平面下移,使连结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间的白令海峡可以通行)也就是说: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西伯利亚人首次进入美洲不早于1.8万年前,且只有这个男人的子孙生存并繁殖下来,随后,他们的后代慢慢往南迁徙。(2). 此后不久,几百或几千年后,另外一群东北亚人也同样的来到了阿拉斯加,他们的后代繁衍构成另外的一半美洲印第安人;但不知为何止步于北美洲,未有继续南徙。
(附5)中亚是欧亚大陆群体中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地区。在研究过的所有欧亚人类群体中,中亚群体是欧亚大陆上最古老的人类群体,它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尤其是乌兹别克群体。
中亚地区是西伯利亚、美洲及部分欧洲地区人类群体的祖先。这个地区是两次主要迁移浪潮的起源地,中亚人类群体向北迁移至西伯利亚后,一支向东迁移至美洲。
(附6).有关中国倡导的多地区进化说.
多地区进化说,即:自200万年前直立人从非洲扩展到世界其他大陆以后分别独立演化为现代的非洲人、亚洲人、大洋洲人和欧洲人,在此期间各地区之间有些许的基因交流。
对于中国就是说:东非直立人进入中国后,中国的古人类是连续进化的,同时附带了少量与境外人群的杂交,即:北京猿人(直立人)(基本独立的进化出)→北京早期智人(基本独立的进化出)→现代人(现代中国人),即:北京猿人是来自非洲的直立人,但之后未被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以及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淘汰取代,而是一直存活下来并独自发展进化,最后演化成为现代中国人。
一些学者认为,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出现了据今4-10万年间的化石断层,断层时间大致与第四纪冰期相符。也就是说,中国的早期智人由于最近的一次冰河期的存在(约7.5万年前,在苏门答腊岛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这次火山喷发在约6,7万年前,造成全球进入冰河期),使得这一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绝大多数的生物种类由于恶劣的气候而难以存活。
但在2007年11月,在木榄山智人洞发现了2颗智人人牙和若干哺乳动物化石。2008年5月,又发现一件智人下颌骨的前部断块。经过对出土化石的地层进行的年代测定,下颌骨的年龄距今约11.1万年。
崇左下颌比较原始,呈现出原始与进步特征镶嵌特点(mosaic),在形态上似乎代表一种古老型智人与早期现代人之间的过渡类型(transitional type)。崇左下颌骨表明早期现代人在东亚地区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连续演化。
(附7).特例:对约6万年前的澳洲人类遗骸提取出的线粒体DNA分析发现:它与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现的、据认为是源自非洲的早期现代人类的古老DNA在遗传上没有联系。这表明:在澳大利亚出现的早期现代人,其演化路线并非来自于非洲。
注:现生智人分为四大人种。中国人、东亚人和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又称蒙古人种;欧洲、北非和南亚是白种人(高加索人种,又称欧罗巴人种);非洲是黑种人(尼格罗人种);棕色人种(澳大利亚人种)已并入黑种人。
原始社会远比你想的文明,有多少人因为一个瓶子迷上了远古文化!
一万年前,人类居住的洞穴并不比其他动物的洞穴好多少;即使会制作和使用工具,却依然不能免于饥饿……
倘若你不去刻意研究历史或者考古学,对于200万年前的能人、100万年前的直立人、20万年前的智人以及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或许你都难以分辨出他们的生存境况有什么区别,两百多万年的时光,是何等漫长,可明明时间在流逝,你却察觉不到他们的生活改善了多少,但若倒退回6000年前的时候,你却会看到与之有着天壤之别的生活场景:河畔边一处古老的部落聚集地,当太阳升起,人们共同出去劳作,待到“农闲”时,男人们则是带着驯养的狗去打猎,女人们则会到野外采集果实,或者用渔网捕鱼,还有一些姑娘,带着尖底瓶到河边汲水,等到太阳落山之后,整个部落里的人都围坐在篝火周围,唱歌跳舞。原始社会,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文明。今天我们就梳理一下这段只有考古实证支撑的历史,或许你需要重新了解这个时代。
01.原始人群到部落的产生
 恩格斯将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各个时代又分别包括低、中、高级阶段。
我们不能将这漫长的历史一一还原,只能简短掠过几个重要片段。对于我国来说,我们的原始社会起自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时代,即旧石器时代早期,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实际上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的年代则更早,距今约有180万年,而且出土了古老的烧骨,可见在180万年前,我们的远古先民已经懂得用火,遗憾的是,目前为止这个遗址只出土了文化遗物和脊椎动物化石,并没有人类化石。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居民,还未完全进化为人类,他们尚处于思维迟缓的直立人阶段,生活在蛮荒的野外,周围野兽聚集,他们会打制简陋粗糙的石器,会用火,但是个体仍然十分脆弱,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抱团在一起,集体狩猎,共同抵御野兽的侵袭。正如《吕氏春秋》所言:“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肌肤不足以御寒暑,筋骨不足以从利避害,勇敢不足以却猛禁悍……群之可聚也相与利之也,利之出于群也。
原始人虽然过着群居生活,但只能局限于一定的规模。人数太少,难以应付恶劣的自然环境,人数太多,食物供给就会不足,据推测,当时的人群规模约为数十人为一个群体,每个群体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动范围,并且他们很少相互往来,这就造成繁衍都是在自己群体内部进行的,没有亲缘与辈份的差别,我们现代人看待这段历史,从思想上是难以接受的,但要考虑当时的环境,是没有别的选择。
随着人类思维的进步,这种混乱的繁衍关系有了很大的进步——内部婚配局限于同辈的男女之间,是的,这是一种进步,即使现在看起来很荒诞。婚姻关系一旦有了初步的稳定,便为此后按着辈份来划分婚姻关系的血缘家族模式打下了基础。血缘家族可谓是贯穿了氏族公社的始终,但这种形态下,子女仍然是只能确认生母而不能确认生父。当人口越来越多,食物和资源越来越匮乏,不可避免的,新的血缘家族从旧家族里分裂了出来,他们依旧遵循着同辈婚这个传统。随后到了约20万年前,也就是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我们人类直系祖先——智人出现。
这里简单说一下,据现代科研结果表明,直立人和智人是两个不同的人种,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的进化关系,也就是说我们现代人和北京猿人没有血缘关系,直立人是已灭绝的一个人类分支。这还不是完全来自化石的证据,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则提供了M168这个遗传标志符号,而且,即使直立人具备了人的特征,同20万年前的智人一样,能制造工具,能直立行走,但他们的脑容量相当于现代人的2/3,但智人的脑容量却与现代人几乎无异,至于智人怎么来到亚洲的,至今很有争议,即使有各种科学“铁证”来支撑,认为智人是迁移过来的,但这也只是猜测,没有直接的证据,所以本文也只能跳过这个问题。脑容量大,思维必然会更进一步,早期的智人逐渐意识到近亲通婚的巨大危害,他们开始进一步排除同辈婚配,并且禁止族内通婚,实行族外婚制,由此,原始社会开始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所谓“母系”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母系的血统来确定氏族成员。
氏族,不同于家族,氏族即是多个血亲家族联系起来的大集体,有共同的母系祖先,子女从母居,世系按女系计算,财产按母系继承,共同劳动和分配享受劳动产品,女子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社会进步,族外婚又发展成为对偶婚,互相通婚的氏族也成了部落产生的最初来源。早期的对偶婚是男方偶尔去女方家中,但女性公社中的地位愈加提高,男方进而“居妇家”。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后,男子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到了约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公社取代了母系氏族公社,原始氏族制度开始走向解体,经过一个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时期后,国家出现,原始社会终结,人类进入新的文明,奴隶社会的政治发展从此开始。
02.原始社会有道德观念吗?
 距现在约四五十万年,北京猿人不仅懂得用火,甚至学会了保留火种,但他们仍属于直立人,并且没有什么思想意识,同更早的先民一样,他们打制石器无非也是为了适应自然生存,一物多用,考古发现的北京猿人头骨,也没有下颏,这直接限制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到了距今约10万年左右的丁村人时期,他们已经打制出用途不同的石器,并且这些石器有明显的多次加工的痕迹,可见他们的思维迈进了很大一步,至少已经懂得去思考人与自然相关的一些问题。而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除了更加精细的石器,他们已经掌握了醇熟的打孔技术,还为自己制作了各种装饰品,且在这些装饰品上着了色,显然,他们已有了美与丑的观念。但是,他们有道德观念吗?或许从婚姻制度变化的某一刻,人们至少产生了一种道德观。
所谓道德,学术话语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但我更喜欢另一种通俗的解读,这段解读来源于网络中一则“五只猴子吃香蕉”的故事:人们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并在笼子上方挂了一串香蕉,同时,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如果有猴子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起初,一只猴子经不住诱惑去拿香蕉,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又有猴子去拿香蕉,结果大家又被集体临时。这样被淋湿几次后,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将其中的一只猴子放出,换进去一只新猴子,这只猴子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暴打了一顿,以免被水淋。这只新猴子不甘心,多次试图去拿香蕉,但在其他猴子的暴打下,有了一个认知: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挨打。
实验人员再把另一只旧猴子放出,再换上一只新猴子进去。这只新来的猴子也是急急地要去拿香蕉,一如刚发生的,这只猴子被其他四只猴子暴打了一顿。再后来,旧猴子一只只被替换出去,如今笼子里只有五只新猴子,但是它们都不敢去动那香蕉,可它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这个故事,或许能解释原始社会里的“道德”观念。
03.远古先民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成就?半坡遗址
关于原始社会末期,一直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和传说,但是今天我们只谈谈考古发现,以著名的半坡遗址为例,你可能要为远古先民的智慧惊叹了。半坡遗址, 距今六千多年前,是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遗址之一,先说说地理环境,依山傍水,即可进山狩猎,也便于捕鱼打捞,而且北面还是一处很开阔的平原,适合种植发展农业,可见,咱们的远古先民很会挑选定居的生活环境,两个字“绝佳”。半坡居民的人口总数约400-600人,当然这是根据房屋规模来进行推测的,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算是大型部落聚集地的居住区周围,却由一条大深沟环绕,全长300多米,宽7、8米,深5、6米。乍一看这个数字没什么了不起,但若想想现代的房屋高度,这个深沟有2层小楼一样的高度,作为一种防御工事,用来抵御野兽或其他灾害、又或者其他部落的攻击,沟外则是制陶区以及墓地。但是,在挖掘工具还比较落后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得挖了多久才挖完?令人疑惑的是,有人计算过,这个大沟里挖出来的土,要是放到今天,那得用大卡车来回运输3600多趟才能运走,半坡居民是怎么做到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部落中心的一座房子最大,半坡部落也是如此,一座大房子坐落在居住区中心,这里是部落人举行集会和其他活动的场所,其他小房子则围绕着它分布在周围,里面居住着部落里的女人或对偶婚小家庭。
考古学家还在半坡发掘出了近万件生产和生活工具,从这些出土的工具来看,半坡人不仅从事农耕、渔猎、采集等,同时还要进行制陶、纺织、工具制造等生产活动来维持生存。其中有两件大家可能很熟悉——人面鱼纹彩陶盆和尖底瓶。但可能大家需要再熟悉一下:人面鱼纹彩陶盆,这件彩陶盆不太大,内壁上,用黑色描画着两组相同的图案,图案两两相对,对称分布。
一组是两条用线条描画的鱼,看样子可能是鲤鱼;另一组是两个人面鱼纹图案,这种图案很奇特,以前人们从来没见过。更奇特的是,人面嘴角处各画着一条鱼,耳朵处还各画着一条小鱼,很有趣味,这或许是部落图腾,可又何尝不在表达对丰收的祈愿,想没想起现代春节年画?也是年年有鱼(余)。尖底瓶,这个瓶子很有意思,不知有多少人因为这个瓶子迷上了仰韶文化。这是个看起来很普通的瓶子,由于我们这个时代见过太多了,很容易忽略这个尖底瓶本身,大家或许都知道这是一种汲水器,但你知道这个瓶子设计得多么巧妙吗?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姑娘将瓶子横倒在水面上(瓶身两侧“耳朵”用来吊绳子),随着瓶内水量增加,瓶子自动立起,姑娘扯一下绳子,取水完毕,而且不用担心水洒出,因为瓶口很小。怎么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再说一下,后世人们有多爱这个瓶子!周代有一种被供奉于庙堂之上的奇特之物——欹qī器,这个器物浑身散发着尖底瓶的气质:空着时会倾斜,无法直立;注入一半水量就可端正地摆放;注满水又会自动翻倒。
据说鲁国国君把这奇异的容器放在宗庙中作为“座右铭”,孔子看到后不认得此物,便问于守庙者的人这是什么,守庙者便将特点讲给孔子,对此,孔子十分感慨地说道:“唉,哪有满盈而不翻倒的呀!”寓意深远。
历史悠悠,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一一多元形成的华夏族
在华夏族的形成发展历史中,炎帝和黄帝作为神话历史人物起了彪炳千古的作用。炎帝、皇帝时期,大小战争数次。正是由于这诸多的战争促使延续了数亿万年计的血缘关系松弛。更多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共同体开始在同一地域内结合起来,为多元的华夏族形成奠定基础。
同时,各部落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逐步分离出新的部落和氏族,华夏族前身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夏商周时期华夏族的孕育、形成,夏朝的建立,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夏朝对当时各个部族采取五服管理制服,加速了各个民族融合的过程,夏朝境内之人在经济、文化上的共性越来越大,在意识上的自我认同是显而易见的。
中华远古文明史小结:远古文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在中华文明史上,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经过祖先一代代的努力,中华民族由散乱的氏族部落,逐步成长为今天强大的独一无二的中华民族,高高耸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远古时期正是中华民族初步形成的时期。中华的祖先们,由最初散居在各地洞穴的原始居民,到通过移动的洞穴“巢室”,汇聚到富饶的平原大地形成一个个村落,再到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直至“人文始祖”伏羲将各个氏族部落统一到“龙”的旗帜下,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再经过炎帝与黄帝的融合,和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中华民族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体、融合各个少数民族的,世界上少有的强大民族群体,并创造了延续至今的灿烂文化。
今天,我们以“龙的传人”和“炎黄子孙”自称,这名称起源于伏羲将各个氏族部落统一于“龙”的图腾之下,起源于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伏羲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被各民族尊为共同的祖先,正是与伏羲在中华文明的起始阶段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有关,也与伏羲创造性地发明了“龙”有关。炎帝和黄帝被“炎黄子孙”奉为共同的祖先,也是与他们的诸多伟大发明有关,与他们的子孙后代继承他们的遗志献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发展有关。
在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当中,“龙凤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龙是百虫之长,凤是百鸟之王,它们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元素:人中龙凤、龙凤呈祥、龙飞凤舞、攀龙附凤、龙楼凤阙、凤子龙孙、凤骨龙姿、凤毛龙甲、卧龙凤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等,无不显示着“龙凤”在中华文明中的显赫地位。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精神,龙代表中华民族刚毅、进取、不屈的一面,凤则代表中华民族仁慈、宽厚、智慧的一面。龙风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沉淀。“龙”和“凤”的形象还被赋予积极的意义,泛化出一系列代表中华文化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龙凤文化”也是起始与中华远古时期。在自然界当中,并没有“龙凤”这两种生物,它们是我们祖先创造性地发明出来的:伏羲发明了龙,少昊发明了凤,并以此作为图腾,并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伏羲和少昊对于中华文明的贡献和影响力非常之大、极为深远。其实,龙凤在中华文明中,不仅仅是具有寓意的吉祥物,而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凝聚了中华民族追求统一、追求富强、追求美好生活和美好未来的精神,也是中华儿女精神和力量的源泉。
中国的疆域与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虽然今日略小于欧洲,但在唐元明清时期要比欧洲还要大。但是,欧洲自古以来就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今日依然有四五十个国家和地区,而中华大地从古至今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统一状态中,即便在分裂割据的时期,也是在努力地谋求统一,“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旋律。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意识是如何形成的呢?
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意识,也是源自于远古时期。从古籍记载和现代考古发现来看,第一次完成“大一统”的应该是伏羲。伏羲时代,正处于燧人氏末期,各地氏族部落林立,割据一方。在富饶的关中平原和天水谷地发展壮大起来的华胥氏,凭借强大的文化和铜制兵器,在伏羲的带领下东出潼关统一了中原,定都宛丘,以龙纪官,最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大业。
神农氏末期,神农氏世衰,各地诸侯割据,相互之间纷争不断,蚩尤作乱,而神农氏莫能征。轩辕黄帝横空出世,他阪泉之战三战打败炎帝,涿鹿之战十战擒杀蚩尤,然后又经五十余战征服天下诸侯,最后北驱荤粥,合符釜山,定都涿鹿,封疆任吏,铸鼎杨威,第二次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伟业。
春秋战国时期,五霸雄起,七雄纷争,中华大地上处于数百年的四分五裂状态中,又一代伟大帝王秦始皇出世,他以傲视天下的雄才伟略横扫六合,北驱匈奴,南征百越,再一次统一了中华大地,不但统一了文化形态上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还将遥远的四夷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形成了今日中华版图的基础。
通过伏羲、黄帝和秦始皇的三次“大一统”,“统一”意识深深烙在了中华民族的脑海里,在随后的两千多年岁月中,不管是三国南北朝,还是五代十国,从汉晋隋唐到宋元明清,国家统一一直是历代帝王心心念念的执着追求,更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期待,直至今日我们仍在追求祖国统一的不懈努力中。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我们了解历史、了解中华远古历史的目的,除了《序言》中所忧心的问题,更是为了能更好地展望未来,看清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清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未来的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也为个人和孩子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未来领导世界走向统一的过程中找到奉献自己的位置。
纵观人类世界发展的历史,人类的认知范围和活动范围在逐步扩大,文化在进步,科技在进步,战争的武器也在进步。核武器的出现,让人类有了毁灭这个世界、毁灭我们人类自己的能力,据说现在各国核弹的数量足以让整个人类毁灭几十次,俄乌战争再一次让人类游走在核战争的边缘。
核战争能不能避免?如果世界继续处于分裂状态,那么核战争是迟早的事,也就是说人类整个毁灭不是会不会发生的事儿,而是早晚的事儿。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唯有建立世界政府,才能拯救文明和人类。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毁灭的唯一出路。
世界能不能统一?虽然,至少在现在,对于绝大数人来说,世界统一还只能想想而已,还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毕竟,面对这个列国林立的四分五裂的世界,每个人都知道“统一”将面临多么巨大的阻力。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统一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趋势,关键在于人类能不能在毁灭人类的核战争爆发之前实现统一。
谁将统一世界?据说有西方学者认为,最有可能统一世界的是犹太人和中国人。其实,就如伏羲统一华夏大地之后,所有氏族部落都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世界统一之后,人类也将统一为一个整体,每个民族都将成为人类的一部分,有何必在乎谁统一了世界呢?我们更应该在乎的世界如何才能统一。
当然,作为具有七千年“大一统”思想的中华民族,可能最有意愿让人类世界走向统一;一个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庞大民族,可能也是人类统一最大的力量之一;而最关键是要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实力,在这一方面,放眼全世界,中国,可能也只有中国,同时具有这几种实力。
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发展,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只是时间的问题,大部分专家都认为中国经济将在2030年、甚至更早之前超越美国;由于中国四倍于美国的庞大人口基数,中国经济一旦超越美国,将很快拉开与美国的距离,将再一次遥遥领先世界其他所有国家;同时,中国的政治实力、军事实力,也将傲视群雄。
当然,从曾经的伊朗帝国、马其顿帝国、蒙古帝国,到后来的日不落帝国荷兰、西班牙、大英帝国,再到现在的美丽国,我们都可以从他们的兴衰中发现,武力和经济的统治只是一时的,所以这些曾经的帝国都是昙花一现;而文化的统治力才是最强大和最持久的,这也是中华文明能延续至今不曾中断、中华大地至今处于统一状态的核心原因。
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正是源于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的民族意识、龙凤文化和“大一统”思想,它们从七千多年前诞生开始,就深深地烙在了中华儿女的脑海里。据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比因曾认为中华文明是人类未来的希望。从中华文明的历史来看,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至于从古至今从未中断,成为世界远古文明中唯一一个延续到今天的古文明,这也成为世界许多学者对中华文明抱有期望的原因。或许,这将是历史赋予中华民族的神圣的历史使命。
经历了无数风吹雨打的中华民族,至今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现在已经成为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庞大群体,继续在世界之巅书写着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虽然曾经遭受过刻骨铭心的百年屈辱,但今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指日可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已经开始,一带一路正在向世界各个角落延伸,中国即将成为世界新的领导者!你说,中国会不会带领人类实现世界的伟大统一?
中华文明上古原始社会组织的形成。
国家是从氏族制度演变而来的,以前由于没有可靠的文字记载和可信的实物,人们曾经把氏族社会称为传说时代。现在由于考古工作的不断发展,并且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人们对于中国古代氏族社会逐渐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社会是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伴随人类的诞生而开始形成的。社会学家把原始社会分为前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三个发展阶段。
这三个发展阶段所出现的社会组织又区分为原始人群、血缘家庭、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等几种形式。前氏族公社的原始人群,靠渔猎和采摘植物果实为生,这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这种集体是按血缘关系组成的群体。群体中设有首领,以身强力壮丽又凶悍的人来充当,为的是能够较多地捕获猎物,并保护本群体赖以生存的领地。
这种首领不是由选举产生,也不是按照辈份排定,通常是经过激烈的体力搏斗,胜者成为首领。血缘家庭是从原始人群中分裂出来的、具有同一血统的亲族集团,这种集团由一个母亲及其生育的后代子女所组成,因为血统亲近,故称为血缘家庭,是人类“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它是一个生产和生活单位,又是一个内部互婚的集团,但排除了上下辈之间的通婚。这种集团的首领是按辈份排定的。血缘家庭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偏后的阶段,北京人和蓝田人即生活于这个时期,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前。
氏族是脱离原始群居的乱婚状况,进入血族群婚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血缘组织,“自一切兄弟和姊妹间,甚至母方最远的旁系亲属间的性交关系的禁例一经确立,上述的集团便转化为氏族了”。氏族既是一种血缘组织,又是生产劳动单位,其规模是很小的,一般只有几十人或百余人。当时,生产力已达到一定程度。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氏族形成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期,距今有四五万年。在人们逐渐学会利用自然条件建造房屋巢穴,并且使用了火和自制的简单石制工具,取得了比较稳定的生活条件以后,氏族逐渐发展起来。这是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距今有三四万年,约相当于我国传说中的有巢氏和燧人氏时期,当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这时,历史已经踏进氏族社会的门槛了。氏族是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也称为氏族公社。
我国氏族社会经过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发展阶段。母系氏族公社,又称母权制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或母权制氏族公社。它是氏族社会前期的社会形态。它的存在时期大致如同摩尔根所讲的,是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氏族组织产生时开始,到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为止。
这一时期在考古学上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到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大约开始于三四万年前,结束于五六千年前,相当于我国传说中的天皇、地皇、人皇到神农氏时期。父系氏族公社,又称父系氏族社会或父权制氏族社会。它是氏族社会后期的社会形态,是直接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而来的。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过渡始于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父系氏族公社确立于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这一时期在考古学上是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到晚期,距今五六千年前,相当于我国传说中的黄帝时期。胞族是同一部落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氏族,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结合而成的社会组织。
最初组成胞族的几个氏族是随着人口的繁衍由一个氏族分化而成的,同一胞族的氏族互为兄弟或姊妹氏族,对于其他胞族的氏族来说则为从兄弟或从姊妹氏族。因此,胞族是由几个氏族结合起来的联合体,是分而复合的组织,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职能,由各氏族推举产生胞族长,负责调节氏族间的纠纷,主持宗教活动。部落是氏族组织的联合体,由若干个氏族、胞族联合而成,部落内部存在着不同的血缘关系,有自己的名称和固定的领土范围以及共同的语言,实际上是一个规模较大的亲族集团。部落组织的规模大小由经济和人口所决定,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则规模较大,反之则规模较小。部落设有首长,由本部落各氏族推选有威望的氏族首领担任。部落的人数增加了,事务也逐渐增多,除了负责调节各氏族、胞族之间关系的酋长之外,各氏族首领、胞族长也要参加议事,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既从事生产又负责管理的人。这大概是从传说中的伏羲氏时期开始,所以后人认为“伏羲氏以龙纪,故为龙师名官”。官,管也,就是管理事务的人。部落联盟是由两个以上的部落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结成的联合组织,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摩尔根称这一时期为军事民主制时期,部落联盟则是这个时期的最高组织形式。初期的部落联盟军事首领或酋长由选举产生,后来逐步地演变为在氏族贵族内部产生。部落联盟设有议事会和民众大会。
据文献传说记载,中国古代部族有三大集团。一个是华夏集团,分别由三个亚集团组成,即黄帝和炎帝两大分支,近东方的华夏、东夷混和集团的高阳氏(颛顼)、有虞氏(舜)、商人支系,接近南方、与苗蛮集团融合的祝融氏等支系。另一个是东夷集团,由太昊、少昊、蚩尤等部族组成。还有一个苗蛮集团,由三苗、伏羲、女娲、兜等部族组成。这三大集团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时而争斗,时而和平共处,逐渐同化而形成后来的汉族。
在部落联盟时期,这三个大集团都曾先后出现过大联盟:在黄帝时期,黄河流域下游有太昊、少昊部落联盟,黄河中上游有黄帝、炎帝部落联盟,黄河以南有苗蛮部落联盟。首先是少昊部落的蚩尤进攻炎帝部落的共工氏,共工失利,为第一次大战。炎帝向黄帝求援,而给成联盟,与量尤大战于涿鹿之野,蚩尤兵败被杀,为第二次大战。之后,黄帝和炎帝分裂,两个部落又大战于阪泉(今河北境内),黄帝获胜而统一中原,为第三次大战。
三次大战后,黄帝势力壮大,已经拥有成千上万个氏族,在黄河流域形成了以黄帝部落为核心的、比较巩固的大联盟。在此基础上,经过几百年,又形成了陶唐氏、有虞氏、有夏氏的部落联盟,尧、舜、禹相继为这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并多次向黄河以南的苗蛮部落进行征伐,使苗蛮集团的兜部落并入尧的部落联盟之内。
由于频繁的战争和大联盟内部事务的增多,在部落联盟首领统率之下,专门从事管理的部门和人员也逐渐产生,并且日益增多。传说“黄帝置六相”,“尧有十六相”,“官员六十名”,也就是说当时已有了一定的管理机构,出现了与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形成了具有国家雏形的社会组织。
中国为啥叫中国?若是连祖国名字由来都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尴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20 10:10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 作......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8-19科技管理研究所讲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必须要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五帝[sān huáng......
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7-21 18:18:19科技管理研究所“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
中国古代君王世系大全-完整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8-16 16:16科技管理研究所中华文明五千年:兴于炎黄,成于夏,烈于商,礼于周,霸于秦,强于汉,乱......
万里长城十三关,甘肃占三关!终于收集齐了?快看看!政务: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2022-08-09 10:10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又称万里长城......
一段风姓是万姓之祖之传说,最终演变出上古八大姓和中华姓氏之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7 15:16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一、传......
汉朝之后我们才叫汉族,那么汉朝之前叫什么?名字有点霸气!2022-10-19 18:59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秦时明月汉时......
中国历史上灭于外族和灭于自身的代表王朝:西晋宋和秦汉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6 14:45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 ......
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5 00:33科技管理研究所发表于北京【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古籍,古代书......
中国史学开山鼻祖,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文学大家——司马迁与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李陵(西汉历史人物)
05-06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战国七雄之一。
04-10中国古代君王世系大全-完整版(朝代、皇帝)盘点中国历史上五个令人无比痛心的朝代!(全文)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亡国之君都是什么下场?
08-17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的政权机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机构之一)全文介绍
03-17我国历史上的十大盛世分别是哪十个盛世?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事。
08-19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五帝[sān huáng wǔ dì](中国远古人物的合称)全文介绍
02-25陆贾(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70年),汉族,汉初楚国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
04-25卫国(中国先秦时期诸侯国,周朝诸候之卫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全文
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