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步 > 正文

基本不识字的成吉思汗,为何能率领十多万军队,横扫欧亚两大洲?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都征服了哪些国家?蒙古大军中的5位汉人大将,其中一人3年打下700座城!蒙古四獒,成吉思汗麾下的四大战将,其中一人歼灭8万罗斯联军!

时间:2022-07-29 20:51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基本不识字的成吉思汗,为何能率领十多万军队,横扫欧亚两大洲?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2022-07-29 19:11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 大家都知道,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和...

基本不识字的成吉思汗,为何能率领十多万军队,横扫欧亚两大洲?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2022-07-29 19:11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

        大家都知道,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避不开的伟大人物之一,在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吉思汗是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位期间,多次率领蒙古族勇士们发动征服世界的战争,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以后的二十五年时间里,以总数不足二十万人的军队,先后灭亡四十七个国家,包括了现在亚洲地区的朝鲜、韩国、蒙古、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朗、伊拉克、沙特、土耳其、阿富汗等国家。欧洲地区的包含了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几个国家。征服民族多达70多个,征服各民族人口数目达6亿,被征服的人口在当时占整个人类世界的五分之四还要多,版图面积在最鼎盛时期接近4000余万平方公里,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帝国---蒙古帝国。

        但相较于凯撒、拿破仑和亚历山大等征服者,他们在成吉思汗面前就略显暗淡无光和望其项背了。甚至有人曾说“成吉思汗打下了半个地球”,其实这句话并不是虚夸。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伟大历史人物却在史料记载和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中惊讶地发现,成吉思汗竟然不识字,后天受到的教育也很少(也有学者提出不一样观点,在此不再探讨)。那么人们或许心存疑虑:成吉思汗究竟是怎么取得如此傲视古今的成就呢?

首先,成吉思汗个人方面的因素。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成吉思汗曾4次差点饿死、3次被追杀亡命、2次全军覆没、3次众叛亲离,但每次都在绝境中重生。逆境给了他新的翅膀,让他在更广阔、更蔚蓝的天空中翱翔。经过如此历久磨难,锤炼了他自幼坚强的性格和强大意志。

        在从弱变强的过程中,在纷繁复杂的部落内外势力斡旋和斗争中,成吉思汗逐渐成长为卓越的军事领导人,以及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战略上的高瞻远瞩。

第二点,成吉思汗改变了蒙古铁骑的战争分配制度以及建立千户制度,深深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充分调动了军队的积极性。

        奴隶制之前一直都是蒙古族的基本制度。这是一种极其不公平的制度。而蒙古每个部落都是由贵族阶级、平民和奴隶构成,之前,一旦发动战争,胜利的果实往往都被贵族和平民占有。为了提升蒙古军队的综合战斗力,成吉思汗借鉴宋金等邻国的制度,并结合蒙古族自身的现实状况,规定凡事战争中所有的缴获除了三分之一上缴首领外,其余全部归缴获者所有。

        同时建立的千户制度,通过对不同种族和人口的分配,有便于军事化管理,除此之外,所有的蒙古人都可以拥有私有牲畜,让每一位蒙古人都能惠及到征战和改革的果实,并赋予奴隶及其子女同样享受和继承财产的权利。从此,各阶层从为部族而战转变成为自己和家族而战,空前激发和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极大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得在战斗中勇往无前,所向披靡。这也为成吉思汗征服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方面,成吉思汗超凡的识人眼光,在用人方面大胆果决,珍惜和尊重人才。

        像谋臣耶律楚材,除了其学识丰厚、外表不俗外,还是儒学家和“杂家”,他是成吉思汗身边绝佳的谋士,还能占卜吉凶。成吉思汗曾对继承人窝阔台说:“此人天赐我家。

        另外一个谋臣同时也是战将郭宝玉,他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裔。文武兼备,通晓天文历法、韬略兵法、十分善于骑射之术。郭宝玉随同成吉思汗征战四方,剿灭西辽残部,横扫花刺子模全境,饮马印度河和底格里斯河。太祖成吉思汗曾对众将言说他是上天降下人才助我取天下的!

        能征善战的武将更是如云,最著名的蒙古四杰——博尔忽、木华黎、博尔术和赤老温。以及蒙古四獒——哲别、速不台、者勒蔑、忽必来。再加上类似赵云、典韦、许褚的战将纳牙阿等。他们英勇无敌,战功赫赫,他们征伐范围之广,远超卫青、李靖。

        成吉思汗的识人用人策略,以及赏罚分明的军功制度,使得下属们非常信服、支持和忠诚于成吉思汗。

第四个方面制定正确的攻城战略和战术

        比如欲攻城,先攻心战术,其实这在很多战例上都有表现,在攻城之前,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一般不会选择直接进攻的方式,而是先在城里制造一定的恐慌,使得城里的百姓和士兵都乱了阵脚,最后开城投降,或者待城中大乱时再攻进去。

第五个方面训练有素的蒙古铁骑

        蒙古部落牧民自幼擅长骑射,同时成吉思汗对蒙古军队进行合理化编排,大大提高了军事作战效率。再者蒙古铁骑基本上是轻骑兵。适合远距离奔袭,同时对食品的依赖性不高,当行军作战饥饿时,可以就地取材裹腹。还有特有的蒙古草原战马,虽体型不大,但是在特定的草原环境下习惯了忍受严寒,而且耐力很强,适应连续作战,在西征和东征时,蒙古军突击部队经常会穿越沙漠,险滩,雪谷等险地,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敌人往往都猝不及防。

        成吉思汗还提倡以死为荣的军事精神。而凶猛强悍的血液本身就在蒙古族血液中流动。这种精神在关键时刻极大的激发了将士们的潜能。根据史料记载,他们穿着双层皮衣,可以在7000多米的冰雪山脉之间前进。为了温暖身体,他们割下马的血管,喝下马的温血,然后关闭血管。” 这一段文字体现了蒙古骑兵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优秀精神,具有这种精神和实力的蒙古骑兵,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

附:

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都征服了哪些国家

1206年,铁木真建立了大蒙古国,称成吉思汗,此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开始了对外扩张的进程,他们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通过三次西征打下了东亚、中亚、东欧等地大片的土地,先后灭亡了40多个国家。本文就跟大家简单地了解一下蒙古帝国征服的那些主要国家。

1、成吉思汗西征(1206-1227年)

在统一了蒙古各部后,铁木真在斡难河畔建立大蒙古国,此后便开始对外扩张,第一个对手就是昔日的大金国,可是成吉思汗没能亲手灭掉金国,不过他已经打下了金国的大片土地,灭亡金国也是早晚的事儿了。

1218年,成吉思汗派哲别率军征讨屈出律,在巴达哈伤的撒里桓(今新疆塔什库尔干)之地将其擒杀,西辽灭亡,其土地全归蒙古所有。

1219年,成吉思汗统帅20万大军越过阿勒台山(阿尔泰山脉)进入花刺子模国境内,分四路大军攻打花刺子模,一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在打下花刺子模后,成吉思汗留下长子术赤镇守。

打下花刺子模后,成吉思汗回到蒙古,但是他又命令速不台、哲别继续西征波斯中西部诸城。速不台和哲别先后打下了格鲁吉亚王国、阿兰、钦察等部,一直打到克里米亚半岛,而后哲别和速不台自里海、咸海之北返回蒙古,第一次西征结束。

回到蒙古后,因西夏背弃盟约,成吉思汗亲征西夏,基本上在攻下整个西夏时成吉思汗在六盘水病逝,西夏得以苟延残喘一阵子。

所以成吉思汗西征打下的土地也就是蒙古、西辽、中亚一带。

2、窝阔台执政前期(1227-1234年)

成吉思汗病逝后,三子窝阔台继承蒙古大汗之位,继续执行成吉思汗的扩张之路,1231年征服高丽,1233年灭东真国,1234年灭掉金国,期间窝阔台也出兵伐宋,但是面对庞大的宋朝,窝阔台只是掠夺了一些财物,没能实际控制宋朝的土地。

1235年,窝阔台召开诸王大会,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思等未服诸国,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率出征军,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亦遣长子从征。西征大军以术赤长子拔都为帅,实际统兵作战的主将是速不台,出征军的人数约有15万。

3、长子西征(1235-1242年)

长子西征是继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10年后的第二次西征,西征大军以拔都为首开始继续西进。一路上蒙古大军也算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1236年,速不台率领先锋军队打下不里阿耳,杀掠之后将此城焚毁。

1237年蒙哥率部灭掉钦察,其首领八赤蛮被擒杀;秋,进兵斡罗思,攻取也烈赞(梁赞)城。1238年,蒙古大军兵分四路连破莫斯科、罗斯托夫等十余城,合兵围攻弗拉基米尔大公国首府,大公及城中显贵全部被杀。

1239年,蒙哥、贵由统兵进入阿速国(前苏联境内),用时三个月攻破其都城蔑怯思,阿速国主杭忽思投降,蒙哥命领该国丁壮从军。

1240年,拔都亲统大军围困乞瓦,四周架炮猛攻。其王米海依(米哈伊尔·弗谢沃洛多维奇)畏敌,先已逃入孛烈儿(波兰王国),名将德米特尔领导乞瓦军民进行了英勇抵抗,城破,德米特尔受伤被捕,拔都嘉其忠勇,赦之不杀,但乞瓦军民则遭到残酷屠掠。蒙古军攻陷乞瓦后,继续西进,攻占伽里赤(加利奇公国),其王丹尼尔·罗曼诺维奇逃入马札儿(匈牙利王国)。

1241年,蒙古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拜答儿、兀良合台统领攻入孛烈儿(波兰),一路由拔都兄弟、速不台等率领侵入马札儿(今匈牙利),一直打到其都城佩斯(今布达佩斯)城附近,蒙古军拔克佩斯城,尽杀其居民,烧毁城市。直到第二年窝阔台死讯传来,拔都率军东还。

1243年,拔都得知乃马真后想要扶立与自己不和的贵由为大汗,于是命速不台和诸王率部继续东返,自己则托病不再前行,在亦的勒河下游营地,建立钦察汗国(金帐汗国)。

此次长子西征打下的土地比第一次西征还要远,拔都等人打下了今天的俄罗斯、白俄、乌克兰、波兰、匈牙利等大片国家的地。

4、旭烈兀西征(1251-1260年)

自从大蒙古国消灭了花刺子模,征服了东欧各国之后,大蒙古国的势力范围已扩展到中亚和东欧。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六月,蒙哥继承帝位后,为了扩展领土,遵照成吉思汗拓展疆土,开藩建汗的遗愿,展开第三次西征。因蒙哥集中征服南宋,因而由皇弟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征战中东。而且当时位于伊朗的木剌夷国不肯对蒙古称臣和朝贡,因此蒙古藉此发起第三次西征。

旭烈兀出征后直奔木剌夷国,在经过几年的战争后终于拿下木剌夷国,蒙哥册封旭烈兀为伊儿汗,旭烈兀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伊儿汗国。

1257年,旭烈兀率军向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即现今伊拉克)进攻,次年攻入巴格达,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带领皇子、贵族和官员投降,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正式灭亡。

灭掉阿拔斯王朝王朝后,旭烈兀继续率军向叙利亚阿尤布王朝进军,1260年,占领大马士革,大蒙古国占领了叙利亚大部份国土。阿尤布王朝至此名存实亡,仅统治着哈马一隅。后来旭烈兀又继续进军小亚细亚并战胜巴尔干联军。旭烈兀命郭侃过海,攻陷富浪国(即现今塞浦路斯)。

正当旭烈兀准备攻打埃及时,蒙哥去世的消息传来,旭烈兀令怯的不花留下来固守叙利亚,自己则班师回蒙古,此次西征结束。

旭烈兀此次西征打下来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大片中东土地,差一点就打到埃及了。

在旭烈兀西征的同时,蒙哥带着忽必烈全力攻打南宋,1254年忽必烈灭掉大理国,云贵高原并入蒙古国版图。1259年蒙哥在四川合州钓鱼城下重伤去世。

蒙哥的去世,对当时的世界格局,有极大的影响,蒙哥去世导致了旭烈兀统帅的第三次蒙古西征被迫中止,而且,蒙哥去世以后即爆发了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继位之争,最终导致大蒙古国(蒙古帝国)的分裂。

忽必烈即位后于1279年灭掉南宋,整个华夏版图并入大蒙古国,至此蒙古帝国的版图扩至最大。

小结:

自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到1279年忽必烈灭掉南宋,在70年的时间里蒙古帝国不断地扩张,经过三次西征,蒙古帝国征服了东亚、中亚、中东、西亚、东欧等地辽阔的疆域。

等到忽必烈建立大元朝时,蒙古帝国的疆域达到最大,由元朝和四大汗国组成,元朝的疆域包括现在的中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一带,还有东南亚和南亚部分小国;

金帐汗国包括俄罗斯西部、白俄、乌克兰、波兰、匈牙利、哈萨克斯坦西部等地。

伊尔汗国包括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等地。

察合台汗国包括中亚各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新疆的部分地区。

窝阔台汗国包括新疆的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外蒙的部分地区。

大蒙古国巅峰时期的土地面积达到2725万平方公里,如此大的面积在任何一个世代都是超级大国的存在,可是面积大了也不好管理,最终还是走向了分裂。

附一:孛儿只斤·旭烈兀

蒙古帝国及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孛儿只斤·旭烈兀(Hülegü Khan,1217年—1265年2月8日),蒙古族,蒙古帝国及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伊利汗国的建立者。成吉思汗之孙,拖雷第六子,忽必烈、蒙哥和阿里不哥的兄弟,母为唆鲁合贴尼。

旭烈兀18岁时随堂兄拔都远征,攻至匈牙利境内。贵由汗死后,旭烈兀联合拔都等积极拥戴长兄蒙哥继承蒙古大汗之位。1253年,奉命进行第三次西征,于1256年率主力西征波斯,灭木剌夷国。1258年,攻破巴格达,擒获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灭阿拉伯帝国,震动伊斯兰世界。1259年,进攻叙利亚,组成了蒙古—拉丁同盟,连破阿勒颇、大马士革等城,兵锋直抵加沙。后因得知蒙哥死讯,遂统军东返,留驻波斯,余部兵败艾因·贾鲁战役,宣告了蒙古人向西扩张的终结。在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斗争中,旭烈兀支持忽必烈一方。1262年,又与钦察汗别儿哥争夺外高加索地区。1264年,受忽必烈册封为伊利汗,建立伊利汗国,并致力于巩固在波斯的统治。1265年,旭烈兀逝世。

旭烈兀在西亚的征服活动,改变了该地区的政治版图及各宗教、教派的力量对比,影响欧亚各地乃至非洲。伊利汗国同元朝的紧密联系,使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加快了中国的四大发明西传的速度,而回回炮、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历法等也传入中国。

本名:孛儿只斤·旭烈兀(Hülegü Khan)

别名:旭烈、吁里兀

所处时代:中古时期

民族族群:蒙古族

出生地:漠北

人物生平

初露锋芒

旭烈兀生于1217年,是大蒙古国成吉思汗铁木真第四子拖雷的第六子,与后来的蒙古大汗蒙哥、阿里不哥(自称大汗)及元世祖忽必烈、是同母兄弟,均为唆鲁禾帖尼所生。

细密画表现的旭烈兀喝茶图,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1235年,18岁的旭烈兀随堂兄拔都远征(参见长子西征)。1241年,他与速不台分兵五路,败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于嘟宁河(今多瑙河支流撒岳河,参见赛约河之战)。这次西征对年轻的旭烈兀意义重大,使他积累了实践经验和政治资本。

自窝阔台汗死后,蒙古诸王公就处在权力的激烈争夺中。1248年窝阔台之子贵由死,旭烈兀联合拔都等人积极拥戴蒙哥,挫败了海迷失派系的阴谋,使蒙哥在1251年的忽里勒台上夺得大汗之位。在随后蒙哥打击窝阔台系势力中,旭烈兀受命监视持有异议的失烈门等窝阔台系宗王的动静。

击灭木剌夷

主词条:旭烈兀西征

蒙哥坐稳大汗之位后,便积极筹划进一步扩张,身为同母兄弟的忽必烈、旭烈兀都得到积极的培植。忽必烈负责征伐南宋事务,旭烈兀则成为西征大军的统帅,“到西方伊朗、叙利亚、密昔儿(埃及)、鲁木(罗姆苏丹国)、亚美尼亚诸地区去”。此议得到全体宗王的同意。据波斯史学家拉施特说,蒙哥从“旭烈兀的天性中看出了霸业的征候,并从他的作为中知道他的征服者的习惯”。

旭烈兀此行,首先要击灭位于里海以南、盘踞马拶答尔(今伊朗马赞德兰省)诸山城的的木剌夷国(亦思马因派穆斯林宗教国,其它伊斯兰教徒称他们为mulida,意即“异端者”)。这一派别是历史上有名的穆斯林“刺客派”,热衷于培养刺客刺杀敌对方的领导人。该派别在蒙古侵入波斯统治后便持续进行骚扰,且有刺杀蒙哥的企图,故而蒙哥此次特别授意旭烈兀攻击该国。

1252年7月,乃蛮人怯的不花作为先锋,率1.2万人先行西征,于1253年3月渡过阿姆河,开始侵袭忽希思丹地区(今伊朗霍拉桑省南部),攻克数堡,但在以5000步骑攻担寒山要塞吉儿都怯堡(今伊朗Damghan城西)时遭遇阻扰,留其部将不里继续围困,自己则率兵攻掠附近城堡。旭烈兀闻讯,遂决意亲征。1253年10月19日,旭烈兀率主力出发,将封地交由次子术木忽儿管理。途经阿里麻里、河中等地,一路宴饮,至1255年9月方才抵达撒马尔罕。随后召集西亚诸国会师,于1256年1月1日渡过阿姆河,驻营于黍布儿罕草原。

1256年,旭烈兀派兵继续征服了忽希思丹等地区,会同怯的不花攻打吉儿都怯堡,并派使者劝降木剌夷教主鲁克纳丁·忽儿沙。忽儿沙被迫下令吉儿都怯守将出降,但不肯亲身来见旭烈兀。旭烈兀识破其意图后,分四路并进,围攻麦门底司堡,架炮轰击,忽儿沙力穷出降。旭烈兀命他谕降阿剌模忒(阿拉穆特)等城堡,将其全部捣毁。1257年1月5日,旭烈兀凯旋回师,仅留少数部队,肃清残敌,其余诸军休整。忽儿沙自请入朝见蒙哥,在归途中被杀;归降的亦思马因教徒也被蒙古军屠灭殆尽。这一伊斯兰教中颇有实力的派别从此就在历史上消失了。

围攻巴格达

主词条:巴格达之战

定都于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因擅长同各种侵略势力周旋,保全哈里发(Khalifat)作为穆斯林宗教领袖的地位,到13世纪中叶已传了36代,历经五百年。

在灭亡木剌夷国后,旭烈兀集结大军于哈马丹附近进行整训。在休整军队完毕后,他于1257年9月命波斯镇戍军统帅拜住(绰儿马罕的继任者)率其军为右翼,经摩苏尔南下合围,并先行派使者向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Mustasim,1242年—1258年在位)劝降。穆斯台绥木以傲慢的口气答复,并侮辱蒙古所遣使者。旭烈兀闻讯大怒,遣返穆斯台绥木使者,让巴格达方面备战即可。穆斯台绥木在经过商议后,认为蒙古军不过是虚声恫吓而已,于是再次去信回报旭烈兀,陈述此前进攻巴格达者,“无论其国势如何之强,终必得不幸之结果”,并警告称若蒙古攻城,也将遭遇同样命运。旭烈兀于是开展备战工作,先派前锋探路,后兵分三路:拜住等为右翼、怯的不花为左翼,旭烈兀自率中军出击。期间,旭烈兀两次劝说穆斯台绥木投降,均未成功。

1258年1月29日,蒙古四面诸军同时发动对巴格达的攻击。巴格达东门先被炮石击毁,官民逃出城者尽皆被杀。2月初,穆斯台绥木派其子及官员至旭烈兀营求和,但为时已晚。10日,穆斯台绥木亲率诸子及大臣开城投降。蒙古军队进入巴格达后,展开了超过一个星期的屠城,据称有80万居民在屠杀中丧生。不久后,穆斯台绥木被毡裹着,纵马踏死。这次屠城被认为是伊斯兰历史中最具破坏性的事件之一。

巴格达战后,旭烈兀回驻哈马丹。1258年秋,移驻蔑剌哈(今伊朗东阿塞拜疆省马腊格)和桃里寺城(今伊朗东阿塞拜疆省大不里士)。他遣使向蒙哥报捷,献上一部分战利品,其余金银财宝则运储于蔑剌哈附近乌儿米亚湖(即乌鲁米耶湖)中塔剌岛(一称为沙忽塔剌)新建的城堡中。

占领叙利亚

主词条:大马士革之战

巴格达的改旗易帜使伊斯兰世界陷入了恐慌状态。但旭烈兀仍没有停下他的脚步,他企图囊括叙利亚,吞并埃及。1258年8月,波斯摩苏尔、法尔斯及小亚细亚罗姆苏丹国的统治者相继祝贺旭烈兀成功占领巴格达,并表示归顺。

在攻打叙利亚之前,旭烈兀还接受了小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和安条克公国波赫蒙德六世的归诚,组成了蒙古—拉丁同盟。当时的叙利亚属于阿尤布王朝的宗王安-纳昔尔·优素福统治,旭烈兀并未接受一厢情愿的优素福的求和。

1259年9月12日,雄心勃勃的旭烈兀率军10余万,兵分三路,委任怯的不花为先锋,失克秃儿和拜住为右翼军,孙扎黑为左翼军,旭烈兀亲率主力中军,进兵叙利亚。三路分别向叙利亚边地进发,抵达上美索不达米亚的迪亚别克尔地区,分兵占领篾牙法里勤、阿米德、尼西宾和哈兰诸地。

在蒙古军渡过幼发拉底河后,叙利亚军民惶恐不安。旭烈兀攻克额弗剌特河畔的华莱特(今土耳其比雷季克)后,又乘势攻克马布格城及额弗刺特河岸上的奈札姆、札八儿、哈鲁尼忽思、剌失等堡,完全扫平叙军的弗剌特河防线。随后,旭烈兀向叙利亚北部重要城市阿勒颇进军,对叙利亚实施大迂回作战。阿勒颇戍兵违令出战,死伤甚重。阿勒颇北方的阿匝思城(今叙利亚阿札兹)在蒙古军的压力下投降。但阿勒颇的守将木阿匝木王倚仗城坚池固,拒不投降。1260年1月18日,蒙古军包围阿勒颇,筑栅栏、架石炮,双方鏖战一周。1月24日,蒙古军攻破外城,经过40昼夜血战,攻克内堡,并委任法黑剌丁·撒乞为行政长官、秃格勒-巴黑失为军事长官,管理阿勒颇。

阿勒颇陷落后,叙利亚内陆各地慑于蒙古军威,纷纷请降,大马士革、哈马、霍姆斯诸城达官显贵派使者觐见旭烈兀。优素福自大马士革城郊营地仓皇出走,后在克拉克被俘。3月1日,怯的不花的先锋军进入大马士革城纳降,摧毁戍楼过半,并将战具全部销毁,旭烈兀设官镇守。至此,历时两个月的大马士革之战,胜利结束。旭烈兀占领了整个叙利亚。

此次大战,使得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灭亡,伊利汗国统治着从元朝(东亚)到阿拉伯帝国(西亚),从印度到地中海的重要商道。

大马士革之战后的两个多月,怯的不花长驱直入叙利亚的纳布卢斯、阿杰隆、耶路撒冷、希伯伦、阿什克伦,至1260年夏抵达加沙。蒙古军在巴勒斯坦和外约旦地区实行了一次长距离、劫掠式的大扫荡,剑锋直指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但旭烈兀获悉蒙哥汗已于1259年底死亡,诸兄弟陷入了汗位争夺后,决定命怯的不花率领约为1至1.2万的骑兵部队镇守叙利亚,经营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自己率领主力于1260年6月26日回到波斯的大不里士安营扎寨。

1260年9月3日,怯的不花在约旦河左岸的艾因·贾鲁战役被马穆鲁克苏丹忽都斯·贝尔巴斯的击败,宣告了蒙古帝国向西扩张的终结,幼发拉底河成为伊利汗国和马穆鲁克王朝的分界线。有观点认为,“如果伊利汗国要继续向西扩张,就应该把大部分军队驻守叙利亚”,所以“旭烈兀移师东行是艾因贾鲁特战役失败的战略错误”。11月,旭烈兀借马穆鲁克大将拜伯尔斯刺杀贝尔巴斯及篡夺苏丹之位而引发埃及内乱的机会,派约6000人(有说法为1300人)的军队再征叙利亚,攻克阿勒颇、哈马。12月,蒙古军在第一次霍姆斯之战被当地穆斯林军击败,再度撤退,伤亡甚众。

当旭烈兀回到波斯时,得知同父同母的四弟阿里不哥、二哥忽必烈两人进行大汗争夺之战(旭烈兀排行第三,蒙哥为长兄)。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都声称得到了旭烈兀的支持,忽必烈抢先一步向旭烈兀处遣使,宣布“从质浑河岸到密昔儿的大门,蒙古军队和大食人地区,应由你旭烈兀掌管,要好好防守,以博取我们祖先的美名”。旭烈兀遣使拥护忽必烈,指责阿里不哥。夺位战争自1259年进行到1264年,最后忽必烈打败了阿里不哥,夺取汗位。旭烈兀亦决定不再东归,留驻波斯。

关于旭烈兀向东移师的原因,有许多说法,学者徐良利认为:“旭烈兀移师东行的历史逻辑是,停止战事是遵循帝国的政治惯例,在大不里士安营扎寨是静观其变,谴责阿里不哥叛乱并支持忽必烈为大汗是审时度势。”

旭烈兀受母亲唆鲁禾帖尼和妻子脱忽思哈敦的影响(她们都属于基督教聂思托里安派信徒),在西亚实行亲基督教、仇视穆斯林的政策(尽管他本人信奉佛教),并杀害了拔都系的王族,引起了亲穆斯林的拔都之弟、金帐汗别儿哥的仇视。而二者真正交恶的根源在于旭烈兀占据人口稠密的外高加索地区(原属金帐汗国术赤封地),因此结下不解之仇。

1262年,别儿哥以旭烈兀“毁灭了木速蛮(伊斯兰教徒)的所有城市,打倒了所有木速蛮君王家族,不分敌友,未经亲族商议就消灭了哈里发”为由起兵南下,亲率一路东攻加兹尼、呼罗珊方向,另派那海率军3万作为先锋,向阿塞拜疆进军。

1262年8月20日,旭烈兀调集主力,北上御敌。先命绰儿马罕之子失烈门为先锋,失烈门在沙马乞(Schamakhi)迎击那海,遭遇失败。11月,大将阿八台与旭烈兀相继赴援,在打耳班(今俄罗斯达格斯坦)城北破敌,驱逐那海。旭烈兀追至帖列克,占据那海大营欢庆。12月8日,那海整军回袭,旭烈兀拦截失利,所部士卒自结冰的帖列克河(今俄罗斯北高加索东部河流)撤退,因冰层断裂,而溺死过半。随后,马穆鲁克苏丹拜伯尔斯与别儿哥结成同盟,以对付旭烈兀。

1264年,旭烈兀听闻那海有再侵打耳班的传闻,于是整军备战。而别儿哥在帖列克河之战获胜后,已不再进攻。旭烈兀时期的北方战事遂告一段落。但两大汗国的屡次冲突,使得旭烈兀无暇顾及叙利亚与埃及。

巩固统治

1264年,旭烈兀派出使者拥护忽必烈为大汗,忽必烈传旨册封他为伊利汗,统治阿姆河以西的领地,伊利汗国正式形成。

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后,将中原汉地作为统治重点。因此,伊利汗国自建立之日起,就拥有实际上的独立地位。伊利汗国与元朝关系一直很密切,双方使节往来频繁,贡献、赏赐不断。它的君主以得到元朝大汗的册封为合法。

晚年的旭烈兀致力于巩固在波斯的统治。他将都城设在桃里寺城,并通过武力胁迫或联姻的手段,清除了波斯境内的割据势力,使波斯成为伊利汗国统治的核心地区。到其孙合赞汗统治时期,伊儿汗国达到全盛时期,领土东起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北起高加索,南抵阿拉伯海、波斯湾和北非的部分地区。

旭烈兀在西亚的征服活动,不但改变了该地区的政治版图,而且改变了该地区各宗教、教派的力量对比,牵连之广,遍及欧亚各地乃至非洲。伊利汗国同元朝的联系,远比蒙古其他两大汗国密切,丝绸之路畅通,中国的四大发明加快了西传的速度,而回回炮、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历法等也传入中国。旭烈兀显然应居世界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帝王之列。

去世

1265年1月,旭烈兀举行了数天宴饮和狩猎,在某日洗澡之后突然患病,自此卧床不起。在1月27日服用泻药之后更陷入昏迷状态。2月8日,旭烈兀在绰合图河(Tchogatou)畔逝世(《埃及诸王史》称其死于痫疾),享年48岁,葬于乌儿米亚湖中的塔剌岛上。

为政举措

政治→汗位世袭制

伊利汗集军事、政治、经济、司法大权于一身,伊利汗国的国体则是世袭的君主专制国家。旭烈兀受封为伊利汗后,开始实行汗位世袭制。这种制度因袭了蒙古汗位继承的传统,既在原则上也在实际上从旭烈兀家族内部成员中产生,并名义上经过元朝皇帝的认可。其汗位继承及选择仪制,几乎等同于蒙古帝国汗廷的组织与制度,即汗的选举通过忽里勒台大会产生,新汗即位由蒙古宗王、权贵参与,外人无由侪列。

建都与分治

旭烈兀将伊利汗国的都城设在桃里寺城(一称帖必力思,今伊朗大不里士),一称在蔑剌哈(今伊朗东阿塞拜疆省马腊格),并将阿剌答黑和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分别作为夏冬营地。他把伊拉克、呼罗珊、祃桚答而(今伊朗马赞德兰)至阿姆河口的广大地区赐给了长子阿八哈;阿儿兰、阿塞拜疆地区赐给了第三子玉疏木忒;迪牙儿剌必至幼发拉底河地区交给了异密、速勒都思部人秃答温;起儿漫交给了秃儿坚哈敦。

官僚机构设置

旭烈兀入主西亚后,积极笼络被征服地区的统治阶级,以扩大伊利汗国的统治基础,巩固蒙古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他任命阿老丁·阿塔蔑力克·志费尼为全国撒希卜-底万(宰相兼财政大臣),允许其全权决定、主宰、安排和掌管国事,同时任命了各省长官。

军事

旭烈兀西征时,于1256年12月灭亦思马因派木剌夷宗教国;1258年2月破巴格达,灭阿拉伯帝国;1260年占领叙利亚,兵锋直驱加沙,威逼埃及。后因蒙哥汗驾崩而退驻波斯,蒙古留驻叙利亚的怯的不花所部兵败艾因·贾鲁战役,致使蒙古失去叙利亚的控制权。

自1262年起,旭烈兀与位于伊利汗国北面的金帐汗国为争夺外高加索地区展开激战,其间互有胜负,但伊利汗国始终能够控制阿塞拜疆。

宗教

旭烈兀的母亲与妻子均信奉景教(基督教聂思托里安派),旭烈兀受到她们的影响,在伊利汗国内施行亲基督教、反穆斯林的宗教政策。他攻陷巴格达时,大赦城内基督教徒并允许他们保有自己的财产,甚至还将一座宫殿赠予聂思托里安派大主教马基哈。十分关注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地区的基督教徒,并在各地兴建礼拜堂,由此受到了波斯及高加索地区基督教徒的爱戴。

此外,由于伊斯兰教的作用,原本当时波斯地区佛教已基本上消失,但在旭烈兀统治时代,由于他本人信奉藏传佛教,崇拜弥勒佛,当地出现了大量喇嘛,佛教活动再次出现。

文化

由于旭烈兀与忽必烈的血缘关系,使其得以与中国元朝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且与西欧基督教世界保持着频繁的友好往来,因此极大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旭烈兀等前期伊利汗对基督教的爱护,表达在给罗马教廷和英法君主的信件中,使得西欧上层表达出由衷的喜悦,大大改变了欧洲人早先敌视和对抗蒙古人的看法。

通过频繁而友好的交往,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随着丝绸之路的通畅,促进了东西方商业和贸易的发展,中国的雕版印刷术、火药武器、丝绸和瓷器制造、炼铁高炉等大量科学技术传入伊朗、阿拉伯和欧洲,阿拉伯的三角帆船也传入地中海、大西洋,而伊朗和阿拉伯的天文、医学成就传入中国。因此,伊利汗国成为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往的最佳中介。

法律

在法制建设上,旭烈兀及其后代委任穆斯林为伊斯兰法官,利用西亚原有的伊斯兰教法律体系审判和处理民事、刑事诉讼。在攻陷巴格达后,旭烈兀将伊斯兰教法官长一职授予班答里者因的尼咱马丁·阿不答木明。

外交

与金帐汗国及马穆鲁克王朝

1260年在艾因·贾鲁战役击败蒙古人、占领叙利亚的马穆鲁克王朝,是伊利汗国进一步向西扩张的顽强抵抗者。马穆鲁克历代苏丹亦敌视伊利汗国,对其在西亚统治的稳定和巩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而旭烈兀西征时,强占了较为发达的、原属金帐汗国术赤封地的阿塞拜疆地区,因此与金帐汗别儿哥结下仇怨。自1262年起,别儿哥派兵在阿塞拜疆与旭烈兀交战。1263年7月,马穆鲁克苏丹拜伯尔斯与别儿哥结成同盟,形成南北夹击伊利汗国的态势。

与西欧基督教国家及十字军

13世纪初,十字军运动渐趋衰落,因此西欧基督教国家开始积极寻求与蒙古人加强军事方面的联盟。而伊利汗国为在西方建立起一个新帝国,也继承了蒙古帝国时的传统外交政策,与西欧基督教国家和罗马教皇加强联系,以应对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

1258年,旭烈兀在对叙利亚的征服中开始了十字军与蒙古军的军事联盟,在小亚美尼亚和安条克公国的支持下攻克阿勒颇城。而旭烈兀优待基督教徒的政策使得罗马教廷非常欢欣。1260年,教皇亚历山大四世(Alexandre Ⅳ)遣使劝诱旭烈兀改信天主教。

在金帐汗国与马穆鲁克王朝的威胁加剧后,旭烈兀自1262年开始,数次派遣使者携带书信前往欧洲,试图与基督教国家建立军事同盟。在旭烈兀写给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信中,表示愿意攻下耶路撒冷作为赠送给教皇的礼物,作为回报,他希望法国能够派出一支舰队来攻击埃及。但由于各种原因,双方没能建立任何形式的联盟。

与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因伊利汗国附庸安纳托利亚的罗姆苏丹国,故而希望与其保持友好的睦邻关系。旭烈兀亦曾派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与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八世进行协定,迎娶其私生女玛丽亚·佩利奥洛吉娜(Maria Palaiologina)。但当玛丽亚抵达波斯时,旭烈兀已经逝世,故而改嫁于他的长子阿八哈。

历史评价

国外诸多记述旭烈兀生平的史书,都提到了他对各种知识的喜爱,对方术的笃信,以及对建筑的热情,如波斯人拉施特所撰《史集》称“旭烈兀汗特别喜爱大兴土木,他所建造的建筑物留下来很多……他很爱知识,鼓励学者们展开学术辩论……他十分爱好炼金术,对那些术士经常垂青”,瑞典学者多桑在其《多桑蒙古史》亦提及“旭烈兀喜接学者,尤爱方士,因试验方术,所费无算”[4],伊朗学者阿宝斯·艾克巴尔·奥希梯扬尼在《伊朗通史》中也说:旭烈兀是蒙古族中可数的几位醉心于工程建筑的汉王之一……他热衷于哲理学、天文学和化学学……。

巴尔·赫布雷乌斯在《世界史略》记旭烈兀死后,称赞道:其贤明宽厚与其武功,可谓并世无两。

中国近代学者柯劭忞在《新元史》中总结了旭烈兀的功业,称赞他“辟地万里之外,其功名与拔都相伯仲”,但又感叹:兄弟阋墙,自招外侮,使西略之雄图限于埃及。惜哉!

傅海波、崔瑞德等《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认为旭烈兀在中亚、西亚的战事,“完成了蒙哥交付的任务,在西亚牢固地建立了蒙古人(拖雷系)的统治”。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徐良利在《伊儿汗国史研究》中批评道:旭烈兀是一位典型的游牧部落统治者,醉心于对外战争,借以掠夺更多的财富、侵占更大的牧场。

轶事典故

旭烈兀的葬礼,按照蒙古旧例,投黄金、宝石于墓中,并以盛装的幼年美女殉葬,这是所有伊利汗中唯一使用了活人陪葬的。

旭烈兀死后四个月,脱忽思哈敦也去世。东方基督教各派都因此感到有所损失,他们以“基督教的两颗巨星”,“又一位君士坦丁,又一位海伦”的话语来表示悼念。

人际关系

父母关系 姓名 简介

祖父 铁木真 大蒙古国的建立者,尊号成吉思汗。元朝建立后追尊庙号为太祖。

父亲 拖雷 曾任大蒙古国监国。蒙哥即汗位后被追尊为皇帝,庙号睿宗,累谥仁圣景襄皇帝。

母亲 唆鲁禾帖尼 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人的生母,蒙哥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累谥显懿庄圣皇后。她的四个儿子皆曾称帝(大汗),被后世称为“四帝之母”。

平辈关系 姓名 简介

大哥 蒙哥 第四位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1251年—1259年)。庙号宪宗,谥号桓肃皇帝。

二哥 忽睹都 早逝。

三哥 —— 生平不详。

四哥 忽必烈 第五位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1260年—1294年)。元朝建立者。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五哥 —— 生平不详。

七弟 阿里不哥 唆鲁禾帖尼所生,在蒙哥死后被部分宗王推举为大汗,与忽必烈争位,后兵败归降。

八弟 拨绰 又作不者克、哈必赤。生平不详。

九弟 末哥 生平不详。

十弟 岁哥都 生平不详。

十一弟 雪别台 在随旭烈兀西征途中逝世。

姐妹

薛不罕 封赵国公主,下嫁聂古得、察忽。

也速不花 封鲁国公主,下嫁斡陈驸马。

后妃

姓名及生卒年 所出部族

斡耳朵 简介脱忽思哈敦(即脱古思可敦,?—1265年)

克列亦惕部 脱忽思斡耳朵 畏忽之女,曾是拖雷之妻,故位居其他后妃之上。信奉基督教,常在自己的斡耳朵(帐殿)旁建行军教堂。

亦里—额格赤 弘吉剌惕部 生十二子忽剌术、十三子昔宝赤。

额出扯—额格赤 —— 生九子弘吉剌台。

—— —— 生四女秃都格赤。

秃乞台哈敦(?—1292年) 克列亦惕部 一译秃黑塔尼,脱忽思的侄女(一说妹妹),阿八哈时期继承了脱忽思的斡耳朵。

古余克哈敦 斡亦剌惕部 古余克斡耳朵 脱劣勒赤驸马之女,为成吉思汗之女扯扯干所生。生次子术木忽儿、长女不鲁罕—阿合。

忽推哈敦 弘吉剌惕部 古余克死后继承其斡耳朵。旭烈兀西征时留守蒙古,后抵波斯,于七子贴古迭儿—阿合马在位时权倾朝野。另生四子帖克申。

那合真—额尔赤 汉人 忽推斡耳朵 生三子玉疏木忒、六子秃卜申。

孛剌黑臣 —— 生五子塔剌海。

阿里罕—额格赤(?—1265年) 斡亦剌惕部 腾吉斯驸马之女,在旭烈兀初至波斯时奉忽推哈敦命主持其斡耳朵事务,旭烈兀死后第十天死去。生八子阿泽、五女塔剌海。

亦失臣 古儿鲁惕氏部 生十子也速迭儿。

完者哈敦 斡亦剌惕部 完者斡耳朵 与古余克哈敦为异母姊妹。为旭烈兀在蒙古所娶。生十一子忙哥—帖木儿、次女蔑亦、三女忙鲁坚、七女八巴。

蔑儿台哈敦 弘吉剌惕部 蔑儿台斡耳朵 与忽推哈敦为姊妹。于旭烈兀死后通过收继婚嫁于阿八哈。

亦孙真哈敦 速勒都思部 未知 生长子阿八哈。

明里—合赤—额格赤 —— 生六女忽都鲁罕。

—— —— 生十四子拖海—帖木儿

旭烈兀有子十四人

关系  姓名  简介

长子 阿八哈 伊利汗国第二任君主(1265年—1282年在位)。

二子 术木忽儿 小阿八哈一月。先侍奉蒙哥,因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位而离开,至忽推哈敦处,又到旭烈兀处效力,死于途中。

三子 玉疏木忒 生平不详。

四子 帖克申 患有遗尿症,长期接受治疗,未能治愈。述木忽儿死后收继其妻。

五子 塔剌海 去伊朗途中被闪电击中而死。其子拜都为伊利汗国第六任君主(1295年在位)。

六子 秃卜申 生平不详。

七子 贴古迭儿—阿合马 伊利汗国第三任君主(1282年—1284年在位)。

八子 阿泽 其子亦里答儿在合赞汗即位后被处死于鲁木边区。

九子 弘吉剌台 生平不详。

十子 也速迭儿 生平不详。

十一子 忙哥—帖木儿 生平不详。

十二子 忽剌术 生平不详。

十三子 昔宝赤 生平不详。

十四子 拖海—帖木儿 生平不详。

旭烈兀有七女

关系  姓名  简介

长女 :不鲁罕—阿合

古余克哈敦所生。嫁阿八哈长后塔塔儿部拙赤驸马之子术马驸马。

次女 :蔑亦 完者哈敦所生。不鲁罕—阿合死后为术马驸马所娶。

三女 :忙鲁坚 完者哈敦所生。先嫁斡亦剌惕部不花—帖木儿之子察合儿驸马,于察合儿驸马死后被其子塔儿海驸马收继。

四女 :秃都格赤 脱忽思斡耳朵中妃子所生,名已失。嫁斡亦剌惕部腾吉思驸马,腾吉思驸马死后相继为其子速剌迷失、其孙扯扯克收继。

五女 :塔剌海 阿里罕—额格赤所生。嫁弘吉剌惕部木撒驸马。

六女 :忽都鲁罕 明里—合赤—额格赤所生。嫁朵儿边部兀鲁黑秃那颜之子也速—不花。

七女 :八巴 完者哈敦所生。嫁斡亦剌惕部阿儿浑—阿合之子列格即驸马。

史料索引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第1卷、第4卷/拉施特《史集·旭烈兀汗传》/多桑《多桑蒙古史》第2卷/柯劭忞《新元史》卷108

附二:孛儿只斤·蒙哥

大蒙古国可汗、元宪宗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大蒙古国的大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史称“蒙哥汗”。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拖雷长子,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母唆鲁禾帖尼。

孛儿只斤·蒙哥即位前曾参加拔都统帅的长子军西征,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进攻古罗斯等地。即位后主要致力攻灭南宋、大理等国,并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亚诸国。

1259年,在进攻四川合川钓鱼山时(今重庆合川钓鱼城)去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谥号桓肃皇帝。

本名:孛儿只斤·蒙哥

别名:蒙哥汗、元宪宗、元桓肃帝

所处时代:大蒙古国

民族族群:蒙古族

出生地:漠北草原

早年经历

孛儿只斤·蒙哥于1209年1月10日(元太祖三年十二月三日)出生于漠北草原[1],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所生的嫡长子(元世祖忽必烈是嫡次子,旭烈兀是嫡三子,阿里不哥是嫡四子)。“蒙哥”的蒙语意思是永久。

元太宗窝阔台即位之前,以蒙哥为养子,让昂灰皇后抚育蒙哥。在他长大后,为他娶火鲁剌部女子火里差为妃,并且分给他部民。

1232年农历九月拖雷去世后,才让他回去继承拖雷的封地。蒙哥多次跟随窝阔台参加征伐,屡立奇功。蒙哥沉默寡言、不好侈靡,喜欢打猎。

1235年,蒙哥参加第二次蒙古西征,与拔都、贵由西征欧洲的不里阿耳、钦察、斡罗思等地,屡立战功,在里海附近,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

1248年农历三月,贵由去世后,由皇后斡兀立海迷失临朝称制,由于贵由与拔都早年不和,拔都拒绝奔丧。为了对抗窝阔台家族,拔都以长支宗王的身份遣使邀请宗王、大臣到他在中亚草原的驻地召开忽里台大会,商议推举新大汗。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宗王们多数拒绝前往,贵由皇后斡兀立海迷失只派大臣八剌为代表到会。唆鲁禾帖尼则命长子蒙哥率诸弟及家臣应召前往。

1250年,忽里台大会在中亚地区拔都的驻地召开,拔都在会上极力称赞蒙哥能力出众,又有西征大功,应当即位,并指出贵由之立违背了窝阔台遗命(窝阔台遗命失烈门即位),窝阔台后人无继承汗位的资格。大会通过了拔都的提议,推举蒙哥为大汗。窝阔台、察合台两家拒不承认,唆鲁禾帖尼和蒙哥又遣使邀集各支宗王到斡难河畔召开忽里台大会,拔都派其弟别儿哥率大军随同蒙哥前往斡难河畔,但窝阔台、察合台两家很多宗王仍不肯应召,大会拖延了很长时间。

由于蒙哥的母亲唆鲁禾帖尼的威望很高,并且善长笼络宗王贵族,多数宗王大臣最终应召前来。

1251年农历六月,在蒙古草原斡难河畔举行忽里台大会。1251年7月1日,宗王大臣们共同拥戴蒙哥登基,蒙哥成为大蒙古国皇帝。蒙哥即位的当日,尊唆鲁禾帖尼为皇太后。此后,为了巩固汗位,唆鲁禾帖尼镇压反对者毫不留情,并亲自下令处死元定宗贵由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

自此汗位继承,便由窝阔台家族转移到了拖雷家族,皇族内部的分裂,为后来大蒙古国的彻底分裂,埋下伏笔。

励精图治

1251年7月1日,蒙哥即位后,窝阔台系诸宗王拒绝承认。后率兵镇压,又以弟忽必烈领漠南汉地军政事务。

1259年元宪宗蒙哥统治下的蒙古帝国

他在位时,两位畏兀儿人因为与窝阔台家有牵连被害,一位名为镇海,一位名为萨伦迪的亦都护。因为被指准备在星期五礼拜对别失八里的回回人进行屠杀,后来被送到哈拉和林处死。

1258年,高丽崔氏政权跨台,高丽国王投降大蒙古国,双方达成和平协议。高丽成为大蒙古国藩属国,但保留高丽原有政府体系和传统文化,“从其国俗”、“自奏选属官”。

1252年六月,命弟忽必烈南征大理国。七月,忽必烈率军出发。1253年八月,忽必烈率军从陕西出发,进攻位于今云南等地的大理国。

1254年1月2日,忽必烈攻克大理城,国王段兴智投降,大理国灭亡,云贵高原并入大蒙古国版图。

1256年,段兴智前往漠北和林皇宫觐见蒙哥,被蒙哥任命为大理总管,子孙世袭。

从1254年忽必烈灭大理国,到1382年驻守云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兵败自杀,元朝大理总管段世战败归降明军,元朝统治云南地区长达128年。

1253年六月,蒙哥命弟旭烈兀率大军十万西征。旭烈兀的西征军从漠北草原出发,1256年大军渡过阿姆河后所向披靡,先攻灭波斯南部的卢尔人政权,1256年攻灭位于波斯西部的木剌夷国(阿萨辛派),1258年灭亡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1260年3月1日,灭亡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并派兵攻占了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

攻占叙利亚后,旭烈兀西征军兵锋抵达今天地中海东岸的的巴勒斯坦地区,即将与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交战,此时旭烈兀得到使者带来的帝国最高统治者蒙哥在四川去世的消息,于是只派先锋怯的不花率不到一万军队驻守叙利亚,自己率大军开始东返。

1260年9月3日,埃及马木留克王朝趁着旭烈兀攻率主力东返,攻占叙利亚,杀怯的不花,旭烈兀愤怒至极,本想率军继续西征,但此时他和钦察汗国的别儿哥汗因为争夺阿塞拜疆爆发了战争,只好结束西征。

旭烈兀东返途中得到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帝位的消息,于是留在西亚,自帝一方,并宣布支持忽必烈,后来被忽必烈封为“伊儿汗”,西亚的伊儿汗国从此建立。

1258年,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1258年农历七月,蒙哥亲率主力进攻四川,一路所向披靡,攻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区。1259年初,在合州(今重庆合川区)钓鱼城下攻势受阻,数月不能攻克。1259年8月11日,蒙哥因病去世在合州钓鱼城下,一说重伤而死,享年五十岁。

蒙哥突然暴毙,甚至急促到没有在临终前留下遗诏确定继承人,导致了此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而内战五年。

正常情况下,没有太子的君主在知道自己可能即将不行的时候必定会留下遗诏确定继承人,譬如秦始皇就是如此,蒙哥如果是患急病或伤重不治,那么他就有足够的时间下达遗诏,就绝不会在死前不确立继承人,所以蒙哥是被宋军飞矢直接击毙或意外落水而死的可能性极大。据说临终前留下遗言,将来若攻下钓鱼城,必屠杀全部军民百姓(此事《元史》《新元史》《史集》均无记载,应该是野史传闻,此三本史书记载的蒙哥是病逝,和钓鱼城无关)。不过,后来钓鱼城于1279年投降时,忽必烈赦免了所有军民。

蒙哥去世前虽未能灭南宋统一天下,但是他的去世,对当时的世界格局,有极大的影响,蒙哥去世导致了旭烈兀统帅的第三次蒙古西征被迫中止,而且,蒙哥去世以后即爆发了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继位之争,最终导致大蒙古国(蒙古帝国)的分裂。

1259年8月11日,蒙哥病逝。

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谥号桓肃皇帝。

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

历史评价

元朝重臣郝经在中统元年(1260年)农历八月给元世祖忽必烈的上书《立政议》中对元宪宗蒙哥的评价:“先皇帝初践宝位,皆以为致治之主,不世出也。既而下令鸠括符玺,督察邮传,遣使四出,究核徭赋,以来民瘼,污吏滥官,黜责殆遍,其愿治之心亦切也。惜其授任皆前日害民之尤者,旧弊未去,新弊复生,其为烦扰,又益剧甚,而致治之几又失也。”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评价:“帝刚明雄毅,沉断而寡言,不乐燕饮,不好侈靡,虽后妃不许之过制。初,太宗朝,群臣擅权,政出多门。至是,凡有诏旨,帝必亲起草,更易数四,然后行之。御群臣甚严,尝谕旨曰:“尔辈若得朕奖谕之言,即志气骄逸,志气骄逸,而灾祸有不随至者乎?尔辈其戒之。”性喜畋猎,自谓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然酷信巫觋卜筮之术,凡行事必谨叩之,殆无虚日,终不自厌也。 ”

清朝史学家邵远平《元史类编》的评价是:“册曰:天象知祥,众心戴主;遐辟西南,深入中土;未究厥勋,亦振乃武;友弟因心,终昌时绪。”

清朝史学家毕沅《续资治通鉴》的评价:“宪宗沉断寡言,不乐宴饮,不好侈靡,虽后妃亦不许之过制。初,定宗朝,群臣擅权,政出多门,帝即位,凡有诏旨,必亲起草,更易数四,然后行之。御群臣甚严,尝曰:‘尔辈每得朕奖谕之言,即志气骄逸。志气骄逸,而灾祸有不随至者乎?尔辈其戒之!’性喜畋猎,自谓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然酷信巫觋、卜筮之术,凡行事必谨叩之,殆无虚日。”

清朝史学家魏源《元史新编》的评价:“帝早亲军旅,刚明沉断,威著中外。即位以后,不乐燕饮,不好侈靡,虽后妃不许之过制。初,太宗崩后,旷纪无君,黄裳御统,政出多门,阿柄几于旁落。至是,凡有诏旨,帝必亲起草,更易数四,然后行之。御臣下甚严,尝谓:‘臣下奖谕太过,即志气骄溢,过咎随之,是害之也。’承开国师武臣力之后,西平印度,南并大理,东取巴蜀,所向无敌。惟遵其国俗,喜田猎,信巫觋卜筮,是其小蔽。使太宗即世,早承大业,则伐宋之役,不俟末年而南北混一矣。天未既宋,暑雨老师,景命不延,故大勋重集于世祖皇帝。”

清朝史学家曾廉《元书》的评价:“论曰:宪宗之立,有遗议焉。前史袭《元史》旧文,未为允也。史又称宪宗能辑士卒,皇子阿速歹猎骑伤稼,责之,复挞其近侍。卒拔民葱,即斩以徇。在蒙古治军可谓肃矣。夫古今称强汉、弱宋,然王坚以孤城罢卒,抗毳旃之劲族,卒乃师老解退。虽宪宗不晏驾,庸必克乎?盖自平金以来,中汉人之习,锦衣玉食,肌骨疏懈。故金以是亡,而元人兵势亦自是遂稍衰矣。历观史策,暾欲谷之言,有以哉!”

民国史学家屠寄《蒙兀儿史记》的评价:“汗刚明雄毅,沉断而寡言,不乐燕饮,不好侈靡,虽后妃不许逾制。尝有西域商胡献水晶盆,珍珠伞等物,价值银三万余锭,汗曰:‘今百姓疲弊,所急者钱耳。朕独有此何为?’却之。赛典赤以为言,乃稍偿其值,且禁嗣后勿献。初,古余克汗朝群臣擅权,政出多门。至是,凡有诏旨,汗必亲起草,更易数四,然后行之。御群下甚严,尝谕旨曰:‘汝曹若得朕奖谕,即志气骄逸,志气骄逸,灾祸有不随至者乎?汝曹戒之。’性喜畋猎,自谓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然酷信巫觋卜筮之术,凡行事必谨叩之,殆无虚日,终不自厌也。”

民国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的评价:“帝沈断寡言,不喜侈靡。太宗朝群臣擅权,政出多门。至是,凡诏令皆帝手书,更易数四,然后行之。御群臣甚严,尝谕左右曰:“汝辈得朕奖谕,即志气骄逸,灾祸有不立至者乎?汝辈其戒之。”然酷信巫觋卜笨之术,凡行事必谨叩之无虚日,终不自厌也。史臣曰:“宪宗聪明果毅,内修政事,外辟土地,亲总六师,壁于坚城之下,虽天未厌宋,赍志而殂,抑亦不世之英主矣。然帝天资凉薄,猜嫌骨肉,失烈门诸王既宥之而复诛之。拉施特有言:蒙古之内乱,自此而萌,隳成吉思汗睦族田本这训。呜呼,知言哉!”

举行宗教辩论

成吉思汗时丘处机受命掌管天下道门事,全真道迅速兴起,经常侵凌佛教。李志常成为掌教后,纵容道教强占佛寺、山林、水土482处,改寺为道观,毁佛菩萨像为道教神像,破坏儒家孔庙,并将西晋道士王浮伪造的《老子化胡经》及新制作的《老君八十一化图》等大量雕印,四处散发。1255年,僧人福裕状告道教“破灭佛法,败伤风化”。蒙哥不详真伪,召少林福裕及李志常等入宫,听他们辩论。福裕抓住《老君八十一化图》中太上老君生于“五阴”等与史书明显不同的地方,指出道教“伪妄”,并且就道教强占寺院土地的事实进行控告。李志常推说雕印《化胡经》《八十一化图》等皆是“下面歹人做来”,自己并不知情,对于强占寺院土地的事,表示愿意退还。蒙哥降旨对道教造伪经、毁坏佛菩萨像者要治罪惩罚,并勒令退还佛教寺院37所,然而道士拒绝归还。

1258年,蒙哥命忽必烈召请僧道两宗包括儒者在内的“九流名士”到和林皇宫聚会,围绕道教《老君八十一化图》《化胡经》等进行辩论,佛道各出十七名代表。在辩论中,僧人抓住《化胡经》是否老子所说?何为佛?老子有无到天竺“化胡成佛”?道士能否持咒做到“入火不烧,或白日上升,或摄人返魂,或驱妖断鬼,或服气不老,或固精久视”?让道士答辩。道教《八十一化图》《化胡经》漏洞百出,辩败在意料之中。蒙哥命道教将强占的寺院山林土地482处归还佛教,《老君八十一化图》等道经及雕板皆令烧毁,清除相关碑刻和塑像。福裕为了表示佛教方面的忍让,仅将480多处寺院山林土地中的202处收回,其他皆让给道教。

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派遣传教士卢布鲁克前往东方觐见蒙古大汗商讨传教和结盟对抗阿拉伯人事宜。卢布鲁克于1253年从地中海东岸阿克拉城(今以色列海法北)出发,于1253年5月7日离开君士坦丁堡,一路东行,渡过黑海,秋天到达伏尔加河畔,谒见拔都汗。拔都认为自己无权准许他在蒙古人中传教,便派他去东方觐见大汗蒙哥。卢布鲁克觐见拔都后,留下了对拔都的生动描述:“拔都坐在一金色的高椅上,或者说坐在像床一样大小的王位上,须上三级才能登上宝座,他的一个妻子坐在他旁边。其余的人坐他的右边和这位妻子的左边。”

1253年12月,卢布鲁克到达哈拉和林南部蒙哥冬季营地。1254年1月4日觐见蒙哥,并留下了对蒙哥的生动描述:“我们被领入帐殿,当挂在门前的毛毡卷起时,我们走进去,唱起赞美诗。整个帐幕的内壁全都以金布覆盖着。在帐幕中央,有一个小炉,里面用树枝、苦艾草的根和牛粪生着火。大汗坐在一张小床上,穿着一件皮袍,皮袍像海豹皮一样有光泽。他中等身材,约莫45岁,鼻子扁平。大汗吩咐给我们一些米酒,像白葡萄酒一样清澈甜润。然后,他又命拿来许多种猎鹰,把它们放在他的拳头上,观赏了好一会。此后他吩咐我们说话。他有一位聂思托里安教徒作为他的译员。”

1254年4月5日,随同蒙哥来到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8月18日带着蒙哥致路易九世的国书西归,信中写道:“这是长生天的命令。天上只有一个上帝,地上只有一个君主,即天子成吉思汗。”蒙哥以长生天以及它在地上的代表“大汗”的名义命令法兰西国王承认是他的属臣。

他于1255年回到地中海东岸。一年后,他用拉丁文写成的出使报告交给路易九世,即《东方行记》,又称《卢布鲁克游记》。

小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于1244年归附蒙古帝国,成为属国。1254年春,海屯一世遵从拔都汗之命亲自前往蒙古草原觐见大汗蒙哥。他与随臣一路东行,5月至拔都营帐(伏尔加河下游)谒见,然后继续东行,9月13日到达蒙哥汗廷(哈拉和林)朝见、献贡,得到蒙哥颁赐的诏书;“诏书上盖有蒙哥的御玺,不许人欺凌他及他的国家。还给他一纸敕令,允许各地教堂拥有自治权。”[14]在哈拉和林停留50天后,他离开汗廷西还。

返回途中在中亚河中地区朝见蒙哥汗之弟弟旭烈兀,行程8个月,1255年7月返抵小亚美尼亚。回国后撰写《海屯行纪》。

亲属成员

父亲:拖雷,1227年—1229年汗位空缺时担任大蒙古国监国,1232年去世。1251年元宪宗蒙哥登基后追尊拖雷为皇帝,为拖雷上庙号睿宗,谥号英武皇帝,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改谥为景襄皇帝,1310年元武宗海山加谥为仁圣景襄皇帝。

母亲:唆鲁禾帖尼,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人的生母,1251年元宪宗蒙哥登基后尊为皇太后,1252年去世。1266年元世祖上谥号庄圣皇后,1310年元武宗海山加谥为显懿庄圣皇后。她的四个儿子皆曾称帝,被后世史学家尊称为“四帝之母”。

兄弟:孛儿只斤·忽必烈,元朝第一任皇帝,元世祖(1260年—1294年在位)

孛儿只斤·旭烈兀,伊儿汗国创建者

孛儿只斤·阿里不哥,大蒙古汗国正统继任者(1260年—1264年,最后战败)

孛儿只斤·忽都秃

孛儿只斤·忽都

孛儿只斤·拨绰

孛儿只斤·末哥

孛儿只斤·雪别台

孛儿只斤·岁哥都

妻妾:根据《元史》卷106后妃表记载,宪宗蒙哥有皇后五人,其中正妻忽都台皇后地位最高。

忽都台皇后,弘吉剌部德薛禅的孙子忙哥陈的女儿,忽都台是蒙语,意思是“有福”,1256年去世,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上谥号贞节皇后。

也速儿皇后,忽都台的妹妹,1256年忽都台去世后继任为皇后。

出卑皇后,1258年从蒙哥南伐,1259年农历九月八日去世于六盘山。

明里忽都鲁皇后,1326年尚在,诏守班秃大王营帐。

火里差皇后,火鲁剌思氏,蒙哥在潜邸,拖雷为他娶火里差为妃,后亦称皇后。

而根据《史集》第二卷记载,蒙哥有皇后二人,贵妃二人,忽都台皇后是正妻。

忽都台大皇后,又称为“忽秃灰哈敦”

斡兀立·秃忒迷二皇后,出自斡亦剌惕部落忽秃合别乞氏族

巴牙兀真贵妃,巴牙兀惕部人

奎帖尼贵妃,额勒只斤部人

长子,孛儿只斤·班秃

次子,孛儿只斤·阿速台

三子,孛儿只斤·玉龙答失

四子,孛儿只斤·昔里吉

五子:辩都

女儿:昌国大长公主,名伯雅伦(又译作伯牙鲁罕,巴牙伦),忽都台皇后所生,下嫁札忽尔陈子昌忠宣王忽邻(又译作忽怜)。

失邻公主,斡兀立秃忒迷皇后所生长女,下嫁给娶成吉思汗幼女阿勒塔伦(又译作按塔伦,又名阿勒塔鲁罕,阿儿答鲁黑,孛儿帖所生幼女)为妻的泰出(又译作塔出)驸马的儿子术真伯(又称扎兀儿薛禅),他是斡勒忽讷兀惕部人。

必赤合公主,又名阔兀年,斡兀立秃忒迷皇后所生幼女,在失邻公主去世后,必赤合公主也下嫁给了术真伯。

史籍记载

《元史》卷三:《本纪第三·宪宗》

《元书》卷四:《宪宗本纪》

影视形象

年份   剧名  演员

1992年 魂断钓鱼城 巴森

1995年 神雕侠侣 温文英

2001年 北条时宗 德力格尔

2006年 神雕侠侣 刘魁

2012年 武神 金庆龙

2013年 建元风云 高发

2014年 神雕侠侣 朱荣荣

附三:

蒙古大军中的5位汉人大将,其中一人3年打下700座城

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国家,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在70年的时间里征服了东亚、中亚、西亚、东欧大片的土地。然而这些土地并不完全是由蒙古人打下来的,蒙古大军中还有大量的汉人和仆从国军队,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蒙古大军中的五位汉人大将。

1、史天泽

史天泽是河北永清人,1213年铁木真率军南下,史天泽的父亲史秉直带领数千人迎降木华黎。木华黎仍让史秉直统领他的部众,同时还封其子史天倪为万户,史天泽为帐前总领。

1225年,史天泽打败武仙手下头号名将葛铁枪,斩杀南宋大名府总管彭义斌,攻取河朔地区,而后又在真定大败武仙,史天泽任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万户。

1229年,窝阔台决定全力伐金,令史天泽、刘黑马、萧札喇为三大帅统领汉军。1232年史天泽在阳邑斩杀金国大将完颜庆山奴,连续招降了太康、拓县、瓦冈、眼州等地。

1234年,史天泽和都元帅塔察儿联合攻入蔡州,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

灭掉金国后,大蒙古国又将兵锋指向南宋,史天泽也参与了攻宋事宜,1259年,史天泽重创吕文德统领的南宋水师,重创南宋战船300多艘。此后史天泽还平定了李谭叛乱。

随着在战场上的胜利,史天泽的官职也越来越高,1261年官拜中书右丞相,1264年加光禄大夫,1267年改任上书左丞相,1271年授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事。

1275年,史天泽在真定病逝,享年74岁,元朝廷追赠史天泽为太尉,谥号“忠武”。后累赠太师,进封镇阳王,朝廷还为其立庙纪念。

2、郭侃

郭侃,陕西华县人,唐代汾阳郡王郭子仪的后代,祖父郭宝玉和父亲郭德海都是铁木真手下的大将。郭侃幼年时被史天泽收养,1232年从军伐金。

1253年郭侃跟随旭烈兀开始了蒙古帝国的第三次西征,郭侃越过喀什米尔、渡过阿姆河,侵入波斯领土的第一个关口为鸾城阿拉莫德,至木剌夷郭侃大破其五万精兵,连下128城。

1257年十二月,郭侃随旭烈兀进攻黑衣大食国首都巴格达,有503年历史的黑衣大食王朝至此灭亡,结束了回教教主政权。其将纣答儿逃走,郭侃追击,于暴雨中斩纣答儿,又陷300余城。

攻克巴格达后,郭侃继续西征,攻下富浪120多座城池,在地中海岸策马,然后北上侵入了小亚细亚半岛,又拿下了100多座城池。

1260年,忽必烈登基为帝,郭侃脱离旭烈兀并觐见忽必烈。郭侃上疏陈建国号、筑都城、立省台、兴学校等二十五事以及平宋的策略,大略是攻克襄阳,而后直取临安,孤立钓鱼城。

回到中原的郭侃又先后平定了李璮、李杲哥、吴乞儿等人的叛变,1270年,郭侃又平定和尚臧罗汉与赵当驴的民变,被封为万户。

1277年郭侃病逝,郭侃一生的辉煌主要是在西征路上,他一路攻下了700多座城池,其成就在历朝历代的武将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3、张弘范

张弘范,河北保定人,出身于河朔地区的汉人世侯家族,早年曾师从郝经,长大后成为一个文武全才的年轻将领。

张弘范的主要功绩在灭宋,1269年任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参与襄樊之战。1274年忽必烈命伯彦为统帅率领大军全力攻宋,张弘范则是忽必烈钦定的灭宋指挥官之一。张弘范大败南宋文天祥、张世杰等部,斩杀宋军10余万人。

1280年,张弘范在家中病逝,终年43岁,元廷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谥武烈。至大四年(1311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延祐六年(1319年),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谥号献武。

4、孔元

孔元是河北邢台人,少年时即身材魁梧,胆略过人,而且喜爱拳棍。17岁被召募为元军士兵。丞相史天泽获知孔元才武不凡,将其招置于麾下。

孔元随军征战,身先士卒,谋略超凡,攻焦湖,围寿春,拔西堡,征安丰,奋力却敌,战绩显赫;继而又克樊泗州五堂山寨,俘敌甚众。中统元年(1260年)率领御前精兵,随驾北征,中统二年(1261年)宣授管军总把。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军大举伐宋,孔元为前锋,进军江南,所向克捷,屡立战功。

至元十四年(1277年)拜为武义将军,至元十六年(1279年),受命北讨叛王失里木等,分军扼其要塞,叛军随被击溃,缴获辎重车马无数,忽必烈大悦,加封孔元为宣武将军右卫亲军总管。

迎长期征战,孔元积劳成疾,于至元十九年(1282年)病卒,终年61岁。

5、刘黑马

刘黑马,本名刘嶷,元宪宗赐名也可秃立(意为大镜子),少时便随祖父刘伯林征战,经历大小数百战。

1221年刘黑马袭父职,1225年随军平定武仙叛乱,同年大败金军,斩金将忽察虎。

1232年,刘黑马在三峰山之战中大败金将完颜合达,后被任命为都总管万户,镇守陕西、山西地区,同时参与攻打宋朝四川地区的战争。

中统元年(1260年),刘黑马接受宋将刘整投降,中统二年(1261年)卒于成都路军民经略使任上,后被元朝赠太傅,追封秦国公,谥忠惠。

史天泽

大蒙古国及元朝初年名将

史天泽(1202年-1275年),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永清县)人。大蒙古国及元朝初年名将。

史天泽少善骑射。勇力过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木华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帅职,率军击败金将武仙,又俘杀抗蒙红袄军将领彭义斌。历授五路万户、河南等路宣抚使、中书右丞相、枢密副使等职。曾从征阿里不哥,平定李璮叛乱。至元十一年(1274年),与伯颜同任中书左丞相,统军出征南宋,至郢州时因病北还。次年,病逝于真定,年七十四。累赠太尉、太师、镇阳王,谥号“忠武”。

史天泽“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甚至被人比作郭子仪、曹彬。他一生谨慎,多谋善断,料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掠。史天泽及其家族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下功劳,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时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

本名:史天泽

别名:史忠武王

字:润甫

所处时代:金末元初

民族族群:汉族

人物生平

豪族出身

史天泽祖上财力雄厚,为乡里大姓。至其父史秉直时,正值金朝末年,国家衰乱,各地地主武装多据地自保。史秉直喜爱读书、讲求义气,在当地很有影响。

史天泽为史秉直第三子,他身高八尺,音如洪钟,善骑射,勇力过人。

元太祖八年(1213年)秋,成吉思汗铁木真率部南下。十月,铁木真麾下骁将木华黎进至河北,史秉直率数千人到涿州(今河北涿县)迎降。木华黎令史秉直仍统率其族众,屯驻霸州(今河北霸县),并以其子史天倪为万户,史天泽则任帐前总领。次年,史秉直岁木华黎攻金北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因功授行尚书六部事。史氏家族的政治、军事地位自此开始确立。

崭露头角

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金朝真定经略使武仙以真定(治今河北正定)投降蒙古,木华黎命史天倪任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守卫真定,武仙为副帅。

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春,史天泽护送母亲北归。不久,武仙叛乱,邀杀史天倪。史天倪的幕僚王缙、王守道等在燕京追上史天泽,建议他收集散落在近郊的部曲。史天泽毅然南还,至满城时,已聚集部众甚多。史天泽又派监军李伯祐向蒙古国王孛鲁请求援助,孛鲁令部将笑乃歹率军三千援助史天泽,史天泽承兄职为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两军会合后,合攻卢奴(今河北定州)。武仙部将葛铁枪率万人来战,史天泽身先士卒,将士们勇气愤增,以一敌十。葛铁枪被俘,余部溃散。史天泽军威大振,随即下中山(今河北定州),略无极,拔赵州(今河北赵县),进军野兴,与前来赴援的兄长史天安所部会合,共击武仙,一举收复真定。

不久,南宋大名总管彭义斌联合武仙意图夺回真定。史天泽等扼守赞皇,武仙不能进军。彭义斌势单力薄,焚山自守。史天泽选拔精锐士卒五十人为先锋,自率铁骑继后,攻杀彭义斌。史天泽勇名大振。彭义斌亡,南宋从此尽失河朔之地。

其后,武仙令奸细在真定城中纠结同党,里应外合,又夺取真定。史天泽只率部众数人向蒿城守将董俊求援,董俊把数百精兵交付史天泽。史天泽率军连夜赶赴真定,与笑乃歹合兵,武仙不能敌,退保西山抱犊寨。史天泽急攻抱犊寨,武仙弃寨逃遁。接着,蚁尖、苍峪、马武等寨以及相州(今河南安阳)、卫州(今河南汲县)等地亦降。真定局势得以稳定。

史天泽以真定为中心,任用原金朝治下的儒士和官员,缮城壁、修武备,招集流散、存恤穷困,在几年之间,颇有治绩。他以此为根据,成为了汉人的一大世侯。

统兵伐金

元太宗元年(1229年),窝阔台汗即位,决定全力伐金。窝阔台选拔史天泽、刘黑马、萧札喇为三大帅,统领汉兵。史天泽任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万户。

元太宗二年(1230年)秋,窝阔台、拖雷率主力攻山西,破代州(今山西代县)、石州(今山西离石)。十月,围攻卫州武仙军。此时,史天泽率领诸军合围于卫。金朝大将完颜合达率众十万援救武仙,双方展开激战,蒙古军败退。只有史天泽所部千人绕出敌后,击败金朝一支偏师。既而又与蒙古军再次合攻,武仙逃走,卫州再被攻克。

元太宗三年(1231年),窝阔台在官同召集会议,决定兵分三路伐金:中路攻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入治阳;左军进兵济南;右军自凤翔经宝鸡,假道南宋,袭击汴京(今河南开封)腹背。三军预定次年春于汴京合围。十月,窝阔台亲率中路军猛攻河中,至十二月破城。此时,史天泽受命在东线削弱金朝的防守力量。

元太宗四年(1232年)春,窝阔台自白坡渡河,令史天泽军处自孟津进河南与拖雷军会合。史天泽率军抵达时,拖雷军已于钧州(今河南禹县)三峰山大败完额合达军,金军主力全部溃灭。史天泽军乘胜取京东,连续招降了太康(今河南太康)、拓县(今河南林县北)、瓦冈(今河南滑县南)、眼州(今河南雅县)等地,并在阳邑(今河南登封东南)斩杀金将完颜庆山奴。

元太宗五年(1233年)春,金哀宗完颜守绪从汴京突围,先渡河而北至黄龙岗,命大将完颜白撒西袭新卫、卫州。史天泽闻讯后,即率轻骑解围。但金军已完成对新卫城的合围,史天泽奋戈突至城下,向守军大呼:“你等勉力奋战,援兵很快会到。”随即又杀出重围。次日,蒙古大军至,完颜白撒等败走蒲城,史天泽军紧迫不舍。完颜白撒领兵尚有八万,被蒙汉军斩杀殆尽。

金哀宗乘船东下,抵达归德(今河南商丘)。撒吉思不花不听史天泽劝告,在睢阳背水而营,于归德之战中全军覆没。金哀宗又于六月间逃到蔡州(今河南汝阳),窝阔台命都元帅塔察儿率大军围攻。史天泽军从北面进攻,遇汝水阻挡,史天泽命军士结筏潜渡,血战数日,立下战功。

元太宗六年(1234年)正月,蔡州城破,金哀宗自杀,金朝灭亡。史天泽率军返回真定。

勤政爱民

金朝灭亡后,蒙古大军继续南伐西征。因赋税繁重,征税急于星火,百姓不能马上完成,官府于是代借西域商人钱代输,利息很高,称“羊羔息”。事后又验户籍向百姓征敛,百姓中有的卖尽田产、妻子都偿还不完。史天泽奏准朝廷,由官府代民偿付一本一息。又选中等户入军籍,所征赋税按贫富而定。当时连年蝗旱,它付又借贷应贡赋。积银达到一万三千余挺。史天泽认为百姓不可重困,于是倾其家资,与族属、官吏共同偿还了这笔债务。

真定达鲁花赤忙哥撒儿让蒙古军奥鲁(蒙古语,意为“老小营”)数万散布于州郡之间,砍伐桑树、毁坏庄稼,百姓无法生存。史天泽也上奏,使蒙古军徙居岭北,保护了农耕生产。从此田里生产得以恢复。真定兵甲户口超过他郡,是与史天泽的保护分不开。

伐宋之战

蒙古灭金以后,又将进攻目标指向南宋。元太宗七年(1235年),皇子阔端率军攻入南宋陕西、四川,皇子曲出和诸王忽都秃、口温不花等率军南攻襄汉。史天泽随曲出南征,进至枣阳(今湖北枣阳),遇到顽强抵抗。史天泽率先强攻登城,终于攻克枣阳。进攻襄阳(今湖北襄樊)时,宋军于峭石滩陈船数千,猗角以掣古军之肘。史天泽亲率两舟,满载死士,勇往直前,径冲宋阵,宋军为之气夺,落水者以万计。

元太宗九年(1237年),史天泽随宗王口温不花围光州(今河南潢川),史天泽亲率军先破外城,又破子城。复州(今湖北西阳西南)之战,宋军舟船三千锁湖面为栅,史天泽亲执样鼓督勇士四十人猛攻,宋军栅破,复州守军畏惧请降。寿春(今安徽寿县)之役,史天泽军独当一面。宋军乘夜劫营,史天泽单骑迎战,手刃数人,将士们相继赶来助战,宋军被尽数驱入准水溺死。史天泽乘胜连下滁州(今安徽滁县)、盱眙(今属江苏盱眙)和宝应(今属江苏)等淮东州县。

元宪宗二年(1252年),蒙哥汗赐史天泽卫州五城为分邑。当时,“汉地不治”,地方官的暴虐,苛重的征派,使许多地方再次发生人口流散、土地荒芜的现象。河南、陕西尤为严重。忽必烈受命主持漠南汉地军国重事,即以史天泽、赵壁等为河南经略使。史天泽等至河南,选贤才,置提领,察奸弊,均赋税,更钞法,设行仓,立边城,诛好恶,肃官吏,置屯田保甲,兴利除害。不到二三年,河南大治,民安商乐,军备也得到加强。又命其侄史权、史枢戍守唐州、邓州屯田,进逼南宋重镇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

元宪宗三年(1257年),蒙哥对忽必烈产生猜忌,派阿兰答儿、刘太平等到陕西、河南钩考钱谷。阿兰答儿对河南官员罗织罪名,但史天泽以勋旧身份而独见优容,史天泽说:“我是经略使,是非功罪,理当我责,今舍我而罪余人,心何能安。”于是许多人得到开释。

元宪宗八年(1258年)秋,蒙哥由西蜀进军伐宋。

元宪宗九年(1259年)春,蒙哥亲统大军攻合州(今四川合州),宋将王坚凭钓鱼城坚守。蒙军数月不能破城。夏季,军中疫病流行。正议回师,宋将吕文德率股瞳大舰余艘,溯嘉陵江而上。蒙军迎战于三槽山(今四川合川县南)西失利,蒙哥急命史天泽抗御。史天泽分军为两翼,跨江反击,亲统舟师顺流纵击,三战三捷,重创末舰数百艘,追至重庆而还。

屡平变乱

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即帝位,询问史天泽治国方略。史天泽建议“当先立省部以正纲纪,设监司以督诸路,需恩泽以安反侧,退贪残以任贤能,颁俸佚以养廉,禁贿赂以防奸”。忽必烈表示赞许,并一一采纳。忽必烈命他到长江中游撤回蒙古军,事毕,改授河南宣抚使,不久兼江淮诸翼军马经略使。

忽必烈即位后,当时留守和林的阿里不哥也在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称汗。双方遂开始了激烈的汗位之争。

中统二年(1261年)五月,史天泽官拜中书右丞相,实行他的治国方略。并定省规十条,以保证政务畅通。史天泽知无不为,言谈中一定考虑其结果,不强行不能行之事。不禁止民所必犯之事,顺应时势,通变制宜。又协调上下官僚之间的关系,使事完功成、泽被百姓。史天泽在任期间,还罢去了一些诸色差役,统一了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同年秋,阿里不哥率众突袭移相哥军,乘胜南下。十一月,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军战于昔木土脑儿(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西北)。诸王合丹、丞相线真等将右军,诸王哈必赤将中军,诸王培察儿和史天泽等将左军,合势进攻,斩阿里不哥大将合丹火儿赤。阿里不哥败走。

中统三年(1262年)二月,据守山东的李璮暗中联络南宋,发动武装叛乱,忽必烈急召诸路蒙汉军平叛。三月,史枢、阿术等败李范于高苑老僧口,李璮退守济南。四月,忽必烈命史天泽出征。史天泽急筑长围,树林栅,以防李璮突围。李璮被围四月,城中粮尽,李璮投大明湖自杀未遂,被斩杀。

李璮之乱平定后,一些儒臣上书,认为乱事之起,是由于诸侯权重。史天泽遂上奏:“兵事、民事的机权,不可以集中在一家手里。罢去诸侯兵权,请从臣家开始。”史氏子侄即日解除兵权者有十七人。忽必烈委任史天泽节度诸将出征李璮。史天泽自始至终,都未曾把诏旨示人。平乱后入朝,忽必烈加以慰劳,史天泽又尽将功劳归于众将。

中枢重臣

至元元年(1264年),加光禄大夫,仍任中书右丞相。

至元三年(1266年),史天泽改任辅国上将军、枢密副使。

至元四年(1267年),史天泽改任中书左丞相。他提议建立三卫和寓丘于农之策,二三年间,国家面貌和军队实力,已蔚然可观。

至元六年(1269年),忽必烈欲取襄汉地区,命史天泽与驸马忽刺出筹划经略。史天泽等选要害之地,筑城堡工事,贮藏兵储,作攻南宋准备。次年,因病返回燕地。

至元八年(1271年),授开府仪同三司、平章军国重事,忽必烈让丞相安童告诉史天泽:“中书省、尚书省、御史台,或一月或一旬,遇到大事可以与你商量,小事就不必烦劳你了。”

至元十年(1273年),与平章阿术等进攻樊城,元军用回回炮攻破樊城。二月,襄阳宋将吕文焕出降。

病逝真定

至元十一年(1274年),伯颜和史天泽总领大军二十万乘胜进攻南宋。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至郢州,史天泽因病北还。

至元十二年(1275年)二月七日,史天泽在真定病逝,享年七十四岁。他逝世前上奏:”臣年岁有终,死不足惜。只希望天兵(元军)渡江时,切勿肆行杀掠。”忽必烈听闻讣讯后震惊哀悼,派近臣追赐史家白金二千五百两,并追赠史天泽为太尉,谥号“忠武”。后累赠太师,进封镇阳王,朝廷还为其立庙纪念。

主要影响

史天泽器量涵弘,识虑明哲,知时识势,应变制宜。每临大事,遇大难,论大政,必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以竭忠殉国,尊主庇民为原则,从不追求个人富贵权势。多谋善断,量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掠。史称其“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被人比作郭子仪(唐朝名将)、曹彬(北宋名将)。

军事

攻伐金朝:史天泽十二岁时随父亲史秉直、兄长史天倪降附成吉思汗,颇受器重,屯兵真定(今河北正定)。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年),史天倪被叛将武仙所杀,天泽遂承袭兄职,在驻地修城立堡。不久,率蒙古、汉军于泒河(今河北新乐北)大败武仙部万人,连克中山(今河北定州)、赵州(今河北赵县)等地。继而与兄长史天安合兵击败武仙,收复真定。窝阔台汗二年(1230年),与诸军围攻卫州(今河南卫辉),自率千人袭击金援军后部,为击败十万金军、收复该城建功。窝阔台汗五年(1233年),会诸军于蒲城(今属陕西),歼金将完颜白撒部八万。乘胜尾追金哀宗至归德(今河南商丘)、蔡州(今河南汝南)。次年初,与诸军合破蔡州,灭金朝。

南下击宋: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史天泽随皇子曲出攻南宋,领军先登,克枣阳(今属湖北);继攻襄阳,率勇士登船冲击,败宋水军。窝阔台汗九年(1237年),随宗王口温不花破光州(今河南潢川)、复州(今湖北天门),入淮南。蒙哥汗八年(1258年),从蒙哥汗入川攻宋,在合州之战中率水师在嘉陵江上阻击宋援军,三战三捷,获战船百余艘,后随主力北撤。中统二年(1261年),从忽必烈征宗王阿里不哥,于昔木土脑儿(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西北)击败叛军。次年,辅佐宗王合必赤督军平李璮之乱,稳定山东局势。至元六年(1269年)年起,参议军国大事,参与谋划围攻南宋重镇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和进取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至元十一年(1274年),受命与右丞相伯颜统军攻宋,但因病返真定。

政治

史天泽及其家族是蒙元初期河北最大的一支地方势力,汉地世侯的首要代表,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了大功。他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唯一的官至右丞相高位的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与当时的多数世侯不同,他从未奉仕于金或宋,而在归附蒙古以后则一心相随到底。

史天泽在真定路任职时,修缮城池,加强武备。荒年缺粮,与战士百姓同甘共苦。招抚流散民众,治疗战争创伤。几年间,官府民居相继修复。自蒙哥汗二年(1252年)起,史天泽以经略使之职治理河南多年,政绩卓著。

历史评价

窦默:深识远虑,有宰相才,则史天泽其人也。(《元史》引)

忽必烈:①卿奕世忠勤,有劳于国,一门三职,何愧何嫌!(《元史》引)②卿自朕祖宗以来,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宣力多矣。又卿首事南伐,异日功成,皆卿力也。(《元史》引)③朕想郭子仪、曹彬皆有显功,终身无大过,以致如此。今所奏岂其然哉,朕所知者史天泽其人也。(《元朝名臣事略》引)

廉希宪:始自潜藩,多经任使,将兵牧民,悉有治效。(《元史》引)

王恽:①公忠亮有大节,出入将相近五十年,其元勋硕德,柱石四朝,师表百辟,殆古社稷臣,而气貌循然,若无所为者。及临大事,论大政,夷大难,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要以竭忠徇国,尊主庇民为心,一以至诚将之。其视富贵权势,歛然畏避,若将有浼于己者。其善始令终,世儗之郭汾阳。而器量涵弘,识虑明哲,又根于天性然。(《元朝名臣事略》引)②公年四十,始折节读书,酷嗜资治通鉴,真积力久,义精理贯,至成败是非,往往立论出人意表,虽老师宿儒,有不加详者。至于矢谟庙堂,运筹戎幄,良法美意,契合融会,见诸行事者,诚无愧于古人。(《元朝名臣事略》引)

苏天爵:公孝敬友爱,忠信诚笃,明而恕,宽而肃,言约而理到,气和而色庄,人诬之而不辨,人誉之而不喜,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见利不苟就,见害不苟避。其行己也知时识势,其临事也应变制宜。(《元朝名臣事略》)

宋濂:谔谔忠武,有力如虎。斩将搴旗,疾行如飞。统诸侯大兵,前无坚城。马不留影,士不留行。枭李擒葛,氛祲肃清。凶鸷既锄,残惸亦宁。春生秋杀,以奠邦经,以严邦刑。维忠武有勇,大敌不恐。惟忠武有慈,服即弗诛。维忠武有节,始终弗湼。纪功旗常,为邦之光。(《国朝名臣颂》)

黄道周:天泽之兄,为武仙害。欲报其仇,倾资易械。言状国王,乞师相贷。蒙古三千,助其亲爱。合势攻仙,擒仙葛帅。仙奔双门,复斩关隘。既破其城,又破其砦。巢穴已空,安知所在。金已垂亡,犹逞故态。天泽横戈,一战而败。伐宋移师,疾已大坏。天朝归朝,宠膺大赍。一帝一臣,自生一代。(《广名将传》)

朱轼:天泽材兼文武,为开国元臣。身出入行间,不下百战,然其志与众异。观其临没之奏,则平生之所存可知矣,当时曹、郭之誉,有由然也。元取天下诸将,惟天泽知大体,如阿珠、李恒、张弘范等,皆不过战将。巴延深厚有谋,处众不伐,其识度比诸人为优。然其出兵之日,世祖命之曰:“当如曹彬不戮一人。”及巴延南下,兵之所过,杀戮无数,岂可与古人同日语耶?(《史传三编》)

柯劭忞:天泽出入将相,不伐不施,世祖谓:“郭子仪、曹彬终身无大过。朕所见者惟史天泽似人。”知言哉!(《新元史》)

史张优劣

在元初的汉人勋臣中,史天泽与张柔都被称为“拔都(意为英雄)”。但元世祖忽必烈对此并不认同,他说:“史(天泽)徒以筹议,不如张氏(指张柔)百战之立功也。”

善察时势

史天泽器量恢弘,善于观察时势。自忽必烈建元中统以来,中书省官员少则有五、六人,多时至六或八人,他们列坐一堂,每到商议施政方针时,常常各持己见,等待国相表态然后再决定。史天泽为相后,每到此时,便分情况予以处置:如果此事无害,那就决意施行;如果有所不妥,就心平气和地详细分析,以使其合于事理。所以他为相十多年间,有时秉承上意,有时据理更改,进行多方周旋,使天下人颇为受益。

爱护百姓

史天泽不仅战功卓著,而且治民有方。早在金朝大将武仙二次占据真定被击退后,蒙军主帅笑乃歹怨愤百姓反覆,将城中居民万人驱赶出去,欲杀众人示威。史天泽说:“他们都是我们的子民,不过是被贼人胁制。何罪之有?”在他的劝说之下,百姓都获释放。

重诺知止

当初,武仙杀死都元帅史天倪,史天泽继任其职。史天倪之子史揖长大后,史天泽立即引史楫觐见大汗窝阔台,请求解去自己都元帅之职,转授史揖。窝阔台感叹说:“过去争官者多。让职者少。你这样做,实在应该称赞。”特任史楫为真定兵马都总管。史天泽又请准朝廷任其次侄史权为唐、邓军万户。宪宗进驻六盘,诏令征兵,原拟任史天泽之子为师,史天泽又保奏其二哥之子史枢充新军万户。蒙哥汗时,他上奏请辞,蒙哥予以褒美他谦逊的美好品德,不予同意。

史天泽四十岁开始读书,尤爱读《资治通鉴》,对书中义理理解透彻,对成败是非,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史天泽告诫子侄:“史氏起于陇亩,今身名赫,宗族昌盛,何以报答累朝盛恩?若因王事身死边野,马革裹尸归葬,是我的夙愿。你等要谨遵此训,如若违背,等于是揭我坟墓。”

史天泽拜相之日,史家府宅外寂静如旧。有人劝史天泽自炫权力,史天泽拿出唐代大臣韦澳劝诫宰相周墀的“希望相公(称呼宰相)无权。爵位俸禄的赏赐及刑罚,都是天子的权柄,臣下怎么用‘权’来做事!”来告谢此人,此人为此惭愧,对史天泽更加敬佩。

知人善任

史天泽知人善任,求贤若渴。他攻打卫州时,问卫州名士蒲察辅之:“金朝有才干的人,你认识谁?”蒲察辅之举荐近侍局副使李正臣。等到攻破归德后,史天泽见数人被缚,便问其中一位是谁,那人说是李正臣。史天泽不仅免除其罪,而且派人护送他到真定。让李正臣做参谋,把真定路所有公事都全权交付给他。

每当南征北战,史天泽必签数十张空名委札,有可任用者可立即委任。卫州成为史天泽食邑后,史天泽命军前参议王昌龄治理,罢除了以前的一切蠢政。有失职者诬陷王昌龄,史天泽却更加信任他。

人际关系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家世

曾祖父 史伦 乐善好施,赈济灾民。

祖父 :史成硅 ——

父亲 :史秉直 永清土豪,后归降成吉思汗。

兄长 :史天倪 官至兵马都元帅,为金将武仙所杀。

史天安 官至权真定等路万户。

儿子 :史格 官至湖广行省平章政事。

史樟

史棣,曾任卫辉路转运使。

史杠 :官至行省右(左)丞。

史杞(《新元史》作史札) 曾任淮东道廉访使。

史梓 :曾任同知澧州。

史楷 :曾任同知南阳府。

史构 ——

孙子 :史燿 本为史天泽之侄史权之子,后过继于史格,官至福建行省平章政事。

史荣 :曾任邓州旧军万户。

曾孙 :史埙 史燿子,历任瑞州总管、江西省左丞。

史料索引

《元朝名臣事略·卷七·史忠武王》

《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

《广名将传·卷十七》

《史传三编·卷四十二·名臣传三十四》

《新元史·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五》

张弘范

元朝初期将领

张弘范(1238年—1280年),字仲畴,人称张元帅,易州定兴县(今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高里乡河内村)。元朝初年大将,汝南王张柔第九子。

张弘范出身河朔地区的汉人世侯家族,早年师从郝经。中统三年(1262年),任行军总管,从征李璮。元世祖罢世侯子弟兵权,张弘范被免军职。至元元年(1264年),为顺天路管民总管。次年,移守大名。至元六年(1269年),任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参与襄樊之战。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军大举攻宋,张弘范为前锋,以功改亳州万户,赐名拔都。至元十五年(1278年),为蒙古汉军都元帅,进军闽广,俘文天祥于海丰五坡岭。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厓山(今广东新会南)大败宋军,灭亡南宋,回到大都不久后病死。元世祖追赠其为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赐谥“武烈”。至大四年(1311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延祐六年(1319年),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谥献武。有《淮阳集》传世。

本名:张弘范

别名:淮阳王、拔都(赐名)

字:仲畴

所处时代:元朝

民族族群:汉族

人物生平

初生牛犊

张弘范的父亲张柔在元太祖八年(1213年),蒙古军南下中原,金都南迁之时,以地方豪强的身份,聚集乡邻亲族数千余家结寨自保。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与蒙古军战于狼牙岭(今保定市易县紫荆关附近的狼牙山一带),兵败被俘,降于蒙古。元太祖二十年 (1225年),蒙古任命他为行军千户,保州(今河北保定)等处都元帅。

元太宗十年(1238年),张柔四十九岁时,张弘范出生,金朝已经亡国四年了,所以他说不上是金朝的臣民。他有八个哥哥,两个弟弟。他八哥就是后来承袭万户爵位的张弘略。郝经很长一个时期是张柔为子弟们礼聘的家庭教师,张弘范也是郝经的门下士之一。在父兄师友的熏陶下,张弘范成长为一个文武全才的年轻将领。

元宪宗蒙哥六年(1256年),张弘范正二十岁,已经成人了。他身长七尺,仪表出众。当时男子成年都有蓄须的风尚。张弘范长须拂胸,丰采翩翩,算得上一位美髯公。不仅是骑射能手,而且以善于马槊(即古代的武器长矛)知名于时。口才很好,善于应对,诗歌也写得很有特色。

整军平叛

元宪宗蒙哥六年(1256年),其兄张弘略任顺天路总管,他赴蒙古大汗的驻地述职之后,张弘范被留下代理工作,这给他提供了展示其行政管理才能的绝好机会。他决意要改革风气,严格整顿纪纲。当时蒙古军队的纪律很差,他们所过之处,百般骚扰。张弘范认为:“国家应该是有法制的,应令行禁止,不允许有违法的行为。凡不遵守法度的,都要绳之以法。”这样,许多违反军纪的蒙古兵都受了处分,不少人挨了军棍。从此以后,蒙古军队风清弊绝,耳目一新。

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改元中统。这时张弘范正是二十四岁,被任命为御用局总管。中统三年(1262年),山东军阀之一的李璮起兵叛乱,张弘范跟从亲王孛儿只斤·合必赤前往济南讨伐李璮。忽必烈命令张柔和张弘范率兵二千迅速去大都(今北京)亲自检阅,并立即任命张弘范为行军总管。这个职务相当于一个纵队司令官。在平叛进军中,他不避艰险,屡立奇功,成为忽必烈很器重的一个青年将领。他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处理日常工作,公平合理,信赏必罚。胸怀坦白,不怀报怨之心。士兵有疾病,一定要亲自去探视,照顾医药治疗,不幸而逝世的,一定要把柩骨送回故乡;上级有赏赐一定分给群众;有军功而未获酬赏的,一定为之代请陈说,不得请求,不止。这些看来是很平常的行为,但发自内心、持之以恒,在士兵中受到很多人的爱戴和信赖,逐渐取得了很高的威望。李璮之乱被平息之后,元廷认为李璮掌握地方的兵民之权,因而能够为乱,所以商议罢免势力较大的世侯的官职,张弘范因此被罢。

追随世祖

至元元年(1264年),张弘范的八哥张弘略调至京城充任宿卫(蒙语称为怯薛,是为大汗轮流值宿守卫的禁卫军,后来发展成为元代官僚阶层的核心)。忽必烈在张柔诸子中特别选拔出张弘范来代替张弘略的工作,把金虎符亲自交给他,正式任命他为顺天路管民总管。佩带金虎符在当时是一种特殊荣誉,也是享有特权的标志。从此在朝廷青年贵族群中,成为一个崭露头角的新星。

至元二年(1265年),他又由顺天府调任大名。未上任之前,他改穿便服微行出访,到各处调查民间疾苦。发现了收租的官吏们非法加派,群众怨声载道。于是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惩办那些不法的仓吏。由于这些措施,很快就取得群众的拥护。那年又适逢大水,他没有请示就决定免除了灾区的全部租赋。管理财赋的部门认为他犯了“专擅之罪”,要给他以处分。为此,他请求赴大都直接向皇帝申诉。见忽必烈后,忽必烈问他:“你有什么要申诉的?”他说:“我以为国家把粮食存在小仓库里。不如存在大仓库里好。老百姓因为遭了水灾,交纳不上粮。如果一定要从农民口里夺取粮食,政府的小仓库当然会充实起来,但老百姓就会死绝了。等明年就会一粒粮也收不到!首先要让人民活下来,以后才会年年有收获、家家有余粮。农民有了余粮,那不都是国家的粮食吗?这就是我所说的大仓库!”忽必烈点头称赞,夸奖他懂得治国的大道理,就不再追究他的专擅之罪了。

南征襄阳

至元六年(1269年),宋元正在进行襄阳的争夺战。元军围困襄阳的军队,大部分是平叛后改编了的李璮旧部,以勇狠骄悍、难加管束著称。元政府正发愁难以物色到一个既有能耐。又得军心的将领来统帅这支队伍。恰巧,有人提到张弘范的名字。忽必烈立刻想到这正是他所要选择的人!马上就任命他担任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攻宋战役的总指挥是丞相伯颜。张弘范向伯颜建议:用重兵围困襄阳,首先应切断襄阳的粮道。伯颜采纳了这项建议,并且就派张弘范负责万山粮道的把守。在一次遭遇战中,以少胜多,竟取得了一次意外的大胜仗,伯颜对张弘范的才能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襄阳之战

至元八年(1271年),伯颜听从了张弘范的计谋,决定把对襄阳的包围圈逐步缩小。张弘范于是在襄阳、樊城之间,建筑了一个坚强的阻隔性工事——“一字城”。“一字城”把原来是一个整体的襄樊军事防区,切割成两份。这样,包围圈进一步逼近樊城。第二年攻打樊城时,张弘范肘部中了流矢。他把伤口裹扎了一下,马上就到大本营晋见主帅,提出以水师截江道,断绝樊城的救援。同时在攻取的策略上,建议用水陆夹攻的办法,先攻破樊城,只要樊城攻下,襄阳也就无险可守了。他的这些主张,取得主帅同意后,立即组织新的进攻,他身先士卒,轮番猛扑,很快就拿下了樊城。宋方樊城守将范天顺战死,牛富率兵百余巷战,兵败后投火自尽,这是一场极艰苦的战役。樊城这个坚垒一突破,襄阳的守将吕文焕,只好举白旗投降了。从至元四年(1267年)至至元九年(1272年)坚持六年的襄樊战役,胜利结束。这是宋元之间的一场关键性的战役,元军攻克襄阳后,南宋门户洞开,崩溃已成定局。张弘范以襄樊战役的功勋,带着降将吕文焕去见忽必烈,受到了“赐锦衣、白金、宝鞍”等奖励的荣誉。他的部下也都受到了奖赏。

至元十一年(1274年),忽必烈就又命令伯颜开始征伐南宋的新攻势。伯颜分兵二路,一道进攻淮西和淮东,直指扬州;一道由他率领,命降将吕文焕为前锋,这路元军的主力就是阿里海牙,张弘范隶属阿里海牙军团之下。他们由襄阳顺汉水而下,东赂、郢西(今湖北钟祥一带),南攻武矶堡,准备直扑临安(今杭州)。

进军江南

至元十二年(1275年),南宋丞相贾似道为了挽救颓势,不得不亲自出马,督师驻芜湖,又派遣宋京前往元军大本营与伯颜议和。希望象景定元年开庆密约一样,输岁币,称臣。被伯颜拒绝了。这时贾似道只得命殿帅(即殿前都指挥使司的简称)孙虎臣率领步兵、七万驻池州(今安徽贵池)丁家洲。舟师(水军)统帅夏贵以战舰二千五百艘横亘江中,自率后军驻鲁港(今安徽芜湖西南)。伯颜命张弘范所部步骑夹岸而进,利用陆上优势,形成包围,又用战舰巨炮,轰击孙虎臣军。孙军大溃,逃到鲁港。夏贵闻败讯后,也放弃了指挥,仓皇奔逃。在这次战役中,南宋水陆两军主力丧失殆尽,张弘范所部长驱到达建康(今南京市)。

元军进入建康后,丞相伯颜决定在建康休整一番。在诸将出席的劳军大会上,取出库存黄金分赐诸将。在诸将均已到齐之后,张弘范却姗姗来迟。伯颜沉下脸来面带愠色地说:“我们祖宗传下来的习惯法规定:凡是军事性的集会,迟到的有罪!虽然是近侍贵戚和以材能勇敢知名的人,都不允许宽赦,你难道连这规矩也不懂,竟敢迟到!”与会的人都为张弘范的过失,捏一把冷汗。张弘范却毫不惊慌失态,很从容地说:“我认为军事集会是指战场上的集会。在战争的场合上,我从来没有迟到过。今天的聚会是领受犒赏,在犒赏之前我不敢争先,在道理上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丞相伯颜被他所讲的道理折服了,冷若冰霜的面孔又变得和颜悦色,连连点头称是。他辞锋敏锐,片言释疑,语言之妙,举此一例可以想见。在这个小故事的后面,可以隐约地看到他和伯颜争论的实质是蒙古习惯法和中原儒学礼教的交锋,用中原文化传统来影响蒙古贵族,正是张弘范父子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元军攻占建康后,南宋的京城临安,危在旦夕,宋廷不得不发出勤王的号召。但宋朝军民响应勤王号召的只有张世杰和文天祥等少数人。张弘范则从军事形势考虑,认为应当乘破竹之势,掌握战机,不可再稍缓。他和伯颜商讨后,伯颜同意他的意见,命令他用当时最快速的交通手段——蒙古驿站的快马,奔驰到忽必烈的驻地,面陈形势。忽必烈决定继续追击。张弘范返回防地后,激战就开始了。

同年七月,张弘范与张世杰、孙虎臣等所率水军的战斗,焦山之战,是场决定性的战役。当时统帅阿术集合行省诸翼万户兵船于瓜州,阿塔海、董文炳集合行枢密院万户兵船于西津渡,南宋沿江制置使赵清、枢密都承旨张世杰、知泰州孙虎臣等陈列舟师于焦山南北。阿术派遣张弘范等以兵船千艘西掠珠金沙。阿术、阿塔海登南岸石公山,指挥水军万户刘琛循江南岸,绕出南宋防军之后,董文炳则直抵焦山南麓,和元军刘国杰左右呼应,万户忽刺出击中路,张弘范自上流来会师于焦山之北。这场会战,南宋全线溃败于焦山。张弘范率军直追至圃山(今江苏镇江市东北)之东。这是临安陷落之前元军伐宋的最后一次大战役。由于这次战役的功劳,忽必烈赐他以“拔都”(蒙语意为勇士)的荣誉称号,并改授他毫州万户。

至元十二年(1275年)十月,张弘范班师还朝,朝廷上安排了不少庆功活动。忽必烈在内殿宴请张弘范,为他洗尘,慰劳他的凯旋,是这一系列庆祝活动的顶峰。但是由于他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和水土等环境,再加上又得了疟疾,返回大都后不久就病倒了。忽必烈十分关心张弘范,特命御医前往护视,并规定每天要把张弘范的病情作专门的汇报,并让近侍传出口谕给御医说:“我有军国大事,等着同九拔都商量决,一定要尽心治疗,使他迅速恢复健康。”又命令卫士坐在张弘范的门口,对来探视的人们说:“九拔都病得很重,除非至亲和医护人员外,皇帝有诏令,停止一切对病人不必要的干扰。”

追击灭宋

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宋廷派遣宗室赵尹甫、赵吉甫携传国玉玺及降表赴元军大本营乞和。降表中以伯、侄相称。伯颜看了降表后,派遣张弘范、孟祺(元行省咨议)、程鹏飞等人,带着伯颜的命令,先入临安城,责备宋大臣背约失信之罪。张弘范等终于说服了宋廷,取得宋王改称臣仆,屈辱请降的表文。三月,伯颜入临安,宋幼主赵显(恭帝)及全太后等均被押送至大都。皇帝、皇太后虽然投降了,但人民并不都甘心作元朝的臣民,浙东一带发生了叛乱。按蒙古人的惯例,降而复叛,又杀了使臣,又焚烧了招降书,是要屠城的。张弘范的良心不允许他执行蒙古人屠城的习惯法,只杀了几个为首的人,就了结了此案,总算保全了一城人的性命。

涯山海战遗址

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军凯旋,张弘范也加官进爵,被授予镇国上将军的军阶,任命为江东道宣慰使。这时张弘范四十一岁,已经是武职官员中从二品大员了。

至元十五年(1278年)四月,文天祥、张世杰等拥立的小皇帝赵昰,被迫逃到广州,病死于硐州岛上(今广东雷州湾上一岛)。为了坚持斗争,他们又拥立广王赵昺于广东新会海中崖山,改元祥兴。元廷命张弘范为蒙古汉军元帅,前去攻击流亡朝廷。

至元十六年(1279年)正月,元朝组织水军,大举进攻崖山。文天祥以战俘的身份也被软禁在元军船上,途中文天祥作《过零丁洋》一诗。恰巧张弘范来要文天祥他给张世杰写一封劝降信,他就顺手写出上边这首诗,交给张弘范算是答复。张弘范读罢,除对他的遭遇同情外,心中肃然起敬。张弘范与文天祥在政治上虽然是对立的,但他对文天祥的人格则是崇敬和钦佩的。当部下劝告他:“敌国的丞相,居心叵测,不可亲近。”时,张弘范笑着说:“他是个忠义至性的男儿,决不会有其他。”

二月,张弘范统率的元朝水军抵达崖山后,曾派张世杰的外甥韩某,三次去张世杰军中劝降,张世杰严辞拒绝了诱降。张弘范做了四面包围的严密部署,发动了总攻。他目的在消灭宋军的有生力量,要一举歼灭,不使其再散逸。二月初六日晨,用炮石、火箭作掩护,插入宋舰队主力所在。元军跳上宋船后,短兵相战,发挥北军之所长,宋方溃不成军。张世杰冲出重围,准备招集旧部;找寻赵宗室后裔再图恢复。元军李恒的舰队追至大洋,没有追赶上。不幸遇大风浪,船翻之后全船的人都淹死在平章山下。

晚年逝世

至元十七年(1280年)年后,张弘范的病转重了。他自己也意识到病不会好了,要求从病房回到自己的旧居室,把亲戚宾客们召集来,和他们一一告别。同年十月,他叫人把南征时忽必烈赐给他的尚方宝剑与铠甲取出来,握着儿子张珪的手,珍重地交付给他。并且说:“我当年用这剑与甲为国家的统一立过功劳,你佩带宝剑、穿戴盔甲时,不要忘记了父亲的功劳!”说完就端坐而逝了,享年四十三岁。元廷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谥武烈。

至大四年(1311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延祐六年(1319年),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谥号献武。

主要成就

军事

张弘范有谋略,善骑刺,从20岁起就辅助兄张弘略掌管顺天路(治今保定)事务。蒙古中统元年(1260年),任御用局总管。中统三年(1262年),改任行军总管。从宗王合必赤赴济南参加平定李璮之乱的战役,初显将才。至元元年(1264年),任顺天路管民总管,后移驻大名(今河北大名东北)。至元六年(1269年),以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的身份参与襄樊之战,先戍鹿门堡以断宋粮道、援兵;又建策孤立襄、樊,领千余人守要地万山(襄樊西),严申号令,败宋援兵。至元九年(1272年),建策切断襄、樊两城联系,先破樊城,后取襄阳,各个击破,被征南都元帅阿术采纳。进攻樊城时带伤率精兵先登,协同诸将于次年初攻克该城,因功受赏。

至元十一年(1274年),领左部军从右丞相伯颜攻宋 ,循汉江而下,略郢州(今湖北钟祥)西,克武矶堡。继任前锋,巧渡长江,率步骑兵沿南岸东进,配合水师大败宋军于江州(今江西九江)、丁家洲(今安徽铜陵东北)诸地。至元十二年(1275年)春,跟从伯颜占领建康(今南京)。继随平章阿术进师瓜洲(今江苏仪征东),在扬子桥率13骑渡河破宋军阵营,诸军继后攻击,败宋将姜才部2万,孤立扬州,阻止宋军南援。七月,率水师参加焦山之战,与诸军密切配合,大败宋军,获战船700余艘,以功授亳州万户,赐号拔都(勇士)。后从参政董文炳率水军为左路沿江入海,次年与中路、右路会师临安(今杭州)城外,迫宋廷投降。至元十五年(1278年),任蒙古军、汉军都元帅,率水、陆军2万,自扬州分道南下闽、粤,追击南宋余部。以佯动惫敌、乘虚攻击之法,先后拔三江寨(今浙江绍兴东北)、漳州等地,又遣兵于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袭击宋军,俘宋右丞相文天祥。至元十六年(1279年)春,偕都元帅李恒指挥崖山之战,断宋水道,两面夹击,配以火攻,全歼宋军余部。

诗词

张弘范着有淮阳集,有诗一百二十篇,词三十余篇,(四库总目)许从宜序谓“雅韵清,词雍容,谐协,固非服介胄者所及”词集亦别行名淮阳乐府。古今词话评为“风调不减晏小山”,亦工曲,故名列录鬼簿大和正昔谱中。

人物评价

宋濂:“真人开天,时乘六龙。麾斥八极,群雄云从。剑气上冲,日星晦蒙。宋人不恭,假息海邦。帝命张王,汝师汝将。汝拔樊襄,汝渡大江。汝揭义旗,以受其降。王既受命,横槊上马。鸷击隼翔,有夫甚武。直奋大刀,众莫敢尝。王迎刺之,应手断肮。军气益扬,大声震天。敌有手若亡,遂籍其土疆。遗爝未息,厥势犹强。帝壮王之威,复命征征。宝剑名甲,锡自尚方。一麾而殒,海波镜平。崖山苍苍,武功洸洸。”

邓光荐:“据鞍纵横,横槊酾酒,叱咤风生,豪快天纵。存之穹壤,要是古今一奇。”

柯劭忞:“宏范崖山之役,功成身殁,赏不酬劳。”

个人作品

著作《淮阳集》

《木兰花·慢题毫州武津关》《木兰花·慢征南》《木兰花慢》《木兰花慢》《满江红·襄阳寄顺天友人》《临江仙》《浣溪沙》

【中吕】喜春来《鹧鸪天》【越调】天净沙《梅梢月》

后世纪念

张弘范墓志早年于保定市定兴县出土,初置易县清真寺内,后移入清真寺隔壁回民小学。1984年3月由易县博物馆收藏。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四月一日立。李谦撰文书丹,李处巽篆盖。石匠秦德刊刻。墓志为汉白玉质,志盖已佚。志石长0.97、宽0.84、厚0.15米。志文首题为:“故镇国上将军、江东道宣慰使、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公墓志铭并序”。57行,满行50字,全文2440字,字体为楷书。

墓志记载了他在至元十五年(1278年)俘获南宋丞相文天祥的情节,还详细叙述了他初率元军“破襄樊、下郢汉”直至“收福建、平岒南”等灭南宋的战争经过。这些对研究宋元战争史均有参考价值。

轶事典故

人们知道“张弘范”这个名字,大多归功于一个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段子,他使弟张弘正为前锋,俘文天祥于广州五坡岭,次年崖山击败南宋张世杰大军,在石壁上刻“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字而还,后来,有个秀才,在他这七个大字前面又加了一个“宋”字,于是变成“宋张弘范灭宋于此”。春秋笔法,褒贬之意,不言自明。这样一来,张弘范便是自取其辱。

史籍记载

《元史·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三》

《新元史·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三十六》

附:

蒙古四獒,成吉思汗麾下的四大战将,其中一人歼灭8万罗斯联军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2022-07-29 19:49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蒙古四杰,成吉思汗手下的四位得力干将中跟朋友们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成吉思汗手下的蒙古四杰,然而成吉思汗麾下还有众多的战将,正如本文要跟大家一起了解的蒙古四獒(速不台、者勒蔑、哲别、忽必来),他们四人跟随成吉思汗南征北战,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1、速不台

速不台是蒙古兀良哈部人,早年就投靠了铁木真,大蒙古国杰出的军事统帅,四獒之一。

速不台投靠铁木真后就跟着铁木真征战四方,他参加了铁木真统一蒙古的战争,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后,速不台被封为千户长,是95个千户长之一。

在征金战役中,速不台是主要的伐金将领之一,在桓州之战中,速不台率领登上城墙,成吉思汗赠了他一车金帛。

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速不台跟随成吉思汗西征,次年受命与哲别率军追击花刺子模国王阿拉乌丁·摩柯末,先后转战于宽定吉思海(今里海)沿岸等地。进而击败斡罗思、钦察联军和不里阿耳军,1224年率师东还。

1231年,速不台跟随拖雷率军绕道宋境迂回攻金,并献疲敌之计,以少击众,歼灭金军主力于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西南)地区。随后,率军进攻金南京(今开封),又参加攻破蔡州(今河南汝南)之战,为灭金立下战功。

1235年,速不台以先锋跟随拔都再次西征,一路上灭掉钦察,攻陷俄罗斯许多城池。

元太宗十一年(1240年)年底,速不台横渡第聂伯河,在基辅大公拒绝投降的情况下,他下令发起猛攻并摧毁了该城。

元太宗十二年(1241年),速不台率军攻入马札儿(今匈牙利),进抵马茶城(今布达佩斯), 在回忆匈牙利战役时,拔都说道:“当时所获都是速不台的功劳”。

元太宗十三年(1242年),因窝阔台病逝,西征大军班师回蒙古,因拔都得知乃马真后要立与自己不和的贵由为大汗,所以就让速不台和诸王领军回蒙古,自己则留在东瓯建立了钦察汗国。

回到蒙古后,速不台参加了贵由的登基大典,之后回到自己的封地,1248年去世,享年73岁。

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速不台被追赠为效忠宣力佐命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爵河南王,谥号“忠定”。

在长达50多年的军事生涯中,速不台征战所及,东至高丽,西达波兰、匈牙利,北到西伯利亚,南抵开封,足迹遍布近半个已知世界,是世界古代史上征战范围最广的将领。二战时期的德国名将曼施坦因就是他的忠实粉丝。

2、者勒蔑

者勒蔑也是蒙古兀良哈部,速不台的兄长,自幼侍从铁木真,被铁木真誉为是“有福庆的伴当”。与其弟速不台同列蒙古四獒。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后,者勒蔑被封为95个千户长之一,十大功臣之一,享有犯九罪不罚的特权。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铁木真即蒙古部汗位时,者勒蔑与博尔术同被封为众官之长,参与运筹,随从统一蒙古各部,以果敢善战著称,有“饮露骑风”之美称,屡救铁木真于危难之中。嘉泰二年(1202年),者勒蔑在与泰赤乌部作战中,搭救受重伤的铁木真。翌年,孤军断后,截击克烈部进攻,掩护铁木真撤退。四年,充先锋,与乃蛮部作战。

至于者勒蔑的生卒年就没有那么详细了,但是从史料来看,他或许去世的比较早,要不然他很可能会跟速不台一样参加西征,建立更多的功劳。

3、忽必来

忽必来是蒙古巴鲁剌思部,早年与弟忽都思投靠铁木真,随从铁木真参加了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

1189年,忽必来与其弟一同拥戴铁木真为蒙古部汗,之后充任铁木真的带刀侍卫,1202年,忽必来率军参加答兰捏木儿格思战役,随成吉思汗灭了塔塔尔部。

在大战得胜之时,皇亲阿勒坛、火察儿、答里台三人违背铁木真开战之约大肆抢掠战利品,太祖成吉思汗大怒,忽必来受命整顿军纪,对战争中违令私掠财物的阿勒坛、火察儿、答里台等人予以惩治,没收其所掠财物。忽必来与者别率军尽夺这三人所部之缴获,分于参战的蒙古诸部军士,于是军规肃然。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后,封忽必来为第八千户官,犯九罪而不罚,其所辖千户隶属成吉思汗第五子阔列坚。

1211年忽必来率大军征伐哈刺鲁部,回师途中病逝于军中。

4、哲别

哲别是蒙古别速部人,铁木真麾下的头号猛将,甚至比速不台还要猛。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就有哲别,幼年的郭靖救了哲别,作为回报哲别教郭靖箭法,使得郭靖成为一个好箭手。不过郭靖是虚构的,而哲别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哲别早年臣服于泰赤乌部,后来投降了成吉思汗,被赐名哲别(意为箭镞)。投奔成吉思汗后,哲别每次战斗都冲杀在前面,且射箭技术了得,号称可以“百步穿杨”,故而屡立战功。凭借赫赫战功,哲别跻身“四獒”之首,比速不台、忽必来、者勒蔑等更加抢眼。此后,成吉思汗的重大战斗行动,哲别都是充当先锋大将,无往不胜。

1210年,哲别率3万骑兵突袭乌沙堡,斩杀5万金兵,大胜而归。自1211年起,哲别在征伐金国的战事中屡建奇功,1211年,哲别再次率兵南下,与10万金兵发生遭遇,哲别佯装败退。金兵返回后,哲别火速进军,夺取居庸关,蒙古骑兵一度进抵中都(燕京),金国上下惶恐不安。1212年,哲别采取“回马枪战术”,佯装败退,然后突袭辽阳,凯旋而归。

1218年,哲别斩杀屈出律,平灭西辽。1219年哲别为先锋大将,跟随成吉思汗西征,在攻打花剌子模时,哲别手下将领郭宝玉献计火攻,最终顺利拿下花剌子模并歼灭其40万大军。

攻下花剌子模后,哲别继续向西,碰上了“战斗民族”,在迦勒迦河之战,哲别采取诱敌深入之计,歼灭8万罗斯联军。1224年哲别与速不台率领大军返回,在回师途中哲别病逝。

        小结:速不台、者勒蔑、忽必来、哲别,四人是成吉思汗的蒙古四獒,他们四人在成吉思汗征战四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速不台与哲别,两人立下的可谓是不是之功,灭掉了诸多欧洲国家,而速不台的战绩更为辉煌,一路向西达到了匈牙利。

哲别

蒙古帝国初期名将

哲别(?-约1224年),原名只儿豁阿歹,蒙古别速部人,蒙古帝国名将。最初臣服泰赤乌部,后投降成吉思汗,赐名哲别(蒙古语,箭之意,又译者别,姓哲名别,哲姓的起源)。哲别骁勇善战,由十户长屡升至千户长。1211年,随成吉思汗南下攻金,破乌沙堡、乌月营,拔德兴府,入居庸关,直抵中都(今北京)。1218年,率二万人灭西辽,执斩屈出律。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1223年,在迦勒迦河之战中击溃斡罗思与钦察联军,班师回国途中病逝。

中文名:哲别

外文名:Jebe,Зэв

别名:只儿豁阿歹,者别

国籍:蒙古帝国

民族:蒙古族

人物生平

归降明主

哲别是蒙古别速惕部人。别速惕部曾与泰赤乌等部在一起对抗铁木真,哲别当时是泰赤乌部一个首领秃答的部属。

1201年,铁木真与札木合所率十一部联军会战于阔亦田地方,哲别射伤了铁木真的白嘴黄马。在这次战役中,铁木真拼死获胜,泰赤乌部势衰,哲别终于投奔铁木真。铁木真问射伤自己爱马的人是谁,哲别一口承认,并且表示:“倘若饶我,赐我一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铁木真认为他很坦诚,可以交朋友,将他改名为哲别(意为箭镞),要他“就象我跟前的‘哲别’似的保护我”。从此,哲别成为铁木真麾下的一员大将。

1202年,铁木真征伐塔塔儿诸部时先立誓约说:“战胜追击时,不取遗物,待事毕散发。”事后族人按弹、火察儿和答力台背约,铁木真派哲别和忽必来二人去夺没他们掠获的全部牲畜和财物,分给军中。后铁木真初建怯薛,此时的哲别已是一名重要成员。

名列四獒

1204年,铁木真进伐乃蛮,遣忽必来与哲别为前锋。当时,哲别与忽必来、者勒蔑、速不台以“朵儿边·那孩思”(四狗)闻名,被形容为具有“铜的额颅、凿子似的嘴、铁的心、锥子似的舌”的凶猛战将。这一仗,铁木真大胜,擒杀乃蛮部首领太阳汗,其子屈出律(古出鲁克)逃遁。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并编组千户,哲别被委任为千户长。

南征金国

1210年,金国为了防备蒙古人南下,在边境修建了坚固的据点乌沙堡,在当年的八月,“哲别”率领的先锋军袭击该处并得胜而回。

1211年起,哲别在征伐全国的战事中屡建奇功。是年冬,哲别采用佯败返击的战术攻入居庸关,游骑进至金中都(今北京)城外。金乣军来援,哲别返袭群牧监,驱其马而还。次年(1212年)冬,哲别攻金东京(今辽宁辽阳),又施退兵回袭之计,连退五十程,而后留下辎重,挑选快马,日夜急驰,突然袭击成功。

1213年七月,哲别攻取居庸关,成吉思汗遂兵分三路,大举伐金。

平灭西辽

1216年,哲别奉成吉思汗之命进击据有西辽国土的乃蛮部的屈出律。针对屈出律强迫伊斯兰教徒改宗的做法,哲别宣布“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保持自己祖先的宗教规矩”。于是他赢得了当地居民的支持。

1218年,屈出律从可失哈耳(今喀什)出逃,哲别追赶到撒里桓地方(即色勒库勒湖附近某地)将其歼灭。

掳斩屈出律的是先期投向哲别的可散八思哈长官,哲别令他持屈出律的头传示各地,可失哈耳、押儿牵(今新疆莎车)、斡端(今新疆和田)诸城遂望风归附。凯旋归来,哲别将掳获的一千匹白嘴黄马献给成吉思汗,实现了他的一个诺言,因为他当年投奔铁木真,承认射伤白嘴黄马一事时还说过:“对我开恩,我将带来很多这样的马。”

率部西征

1219年,成吉思汗发兵西征,哲别为先锋,后以速不台为援,再后以脱忽察儿为援。兵指不花剌(今乌兹别克布哈拉)时,哲别与速不台均遵照成吉思汗命令,行进时先不惊动摩诃末;但脱忽察儿违命掳掠,遂使摩诃末闻风逃逸,其子札兰丁迎战失吉忽秃忽,直逼成吉思汗大营。哲别与速不台、脱忽察儿倒杀回来,才使战局改观。次年春,成吉思汗兵锋指向撒麻耳干,闻知摩诃末南逃,即命哲别、速不台与脱忽察儿率领三万精兵穷追。

成吉思汗降旨说:“朕命你们去追赶花刺子模沙算端,直到将他们追上为止,……你们不擒获他不要回来。”“归顺者可予奖励,发给保护文书,为他们指派长官;流露出不屈服和反抗情绪者一律消灭掉!三年内结束战争,通过钦察草原回到我们的老家蒙古。”

哲别挥军渡过阿姆河的主源必阳札卜诃,先进抵巴里黑(今阿富汗北境的巴尔赫),随即紧追到你沙不儿,摩诃末又遁。哲别与速不台分兵追寻,哲别经过木维因、祃桚答而、阿模里和阿思塔刺巴忒等城,对抵抗者均加杀戮,在刺夷城与速不台会合。 摩诃末逃到阿模里答讷牙州的郊区,与随行大臣们商议,感到厄运难免,只得遁入宽田吉思海(今里海)的小岛上栖身,不久忧病而死。

横扫诸国

哲别与速不台继续率军抄掠伊刺克阿只迷(或称波斯伊刺克)诸州和阿哲尔拜占(今译阿塞拜疆)、谷儿只(今格鲁吉亚)等国。哈耳、西模娘、刺夷、忽木、撒札思、赞章、可疾云、篾剌合、哈马丹、纳黑彻汪、薛刺兀、阿耳迭比勒拜刺罕、吉阳札等城均遭残破。

1222年春,蒙古军与谷儿只军队遭遇,“哲别带着五千人埋伏在一个隐秘的地方,速不台带着军队冲上去。最初,蒙古人败退,谷儿只人追了上来。哲别遂从埋伏处冲出来,将他们包围在中间,一下子歼灭了三万谷儿只人”。在大胜谷儿只军后,哲别和速不台进取打耳班(一作铁门关,今俄国杰尔宾特西),从此凿石开道,越过太和岭(今高加索山)。北高加索的阿兰人与黑海、里海北边草原的钦察人联合起来抵抗蒙古人。哲别和速不台派人通知钦察人说,我们是同一部落的人,而阿兰人则是我们的异己,我们之间应该互不侵犯;同时,给钦察人送去许多财物。钦察人信以为真,撤了回去,这样,蒙古人战胜了阿兰人。接着,哲别与速不台又击溃松散下来的钦察人,并且将原已送去的财物夺了回来。

大破联军

钦察残部向斡罗思(即俄罗斯)国逃去乞援。斡罗思伽里奇侯密赤思老会同乞瓦侯小密赤思老等率领一支八万人的大军前来声援。哲别与速不台又佯作退兵,一连十二天,斡罗思与钦察联军进行追击,十分疲惫倦怠,蒙古军队突然转身反击,在阿里吉河畔马里乌波里附近大战获胜,俘杀大小密赤思老。接着,他们抄掠速答黑城热那亚商人的钱财,而后东向攻打也的里河(今伏尔加河)上的不里阿耳国,折向东南降伏乌拉尔地区的康里人,最后经锡尔河北边的草原而与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相会合。

1224年,蒙古军向西越过了第聂伯河,扫荡了斡罗斯南部并进入克里米亚半岛。这时传来了大军结束西征东返蒙古老家的消息,于是哲别和速不台率领大军经钦察草原东归。

归途病逝

东归的途中曾经威震蒙古草原,痛击金国,横扫“花喇子模”,西辽、钦察草原的征服者,成吉思汗的“神箭”陨落了。哲别因年事已高和长年远征的辛劳病死于军中,其卒年未有确切记载。

史籍记载

《新元史·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二十》

历史评价

成吉思汗:这四个人如猛狗一般,凡教去处,将坚石撞碎、崖子冲破、深水横断、所以厮杀时教其作先锋。

柯劭忞:者助蔑、忽必来、者别,所谓熊景之士,不二心之臣也。者勒蔑屡拯太祖于忠难,忽必来之勇素为太祖所知,其视者别奋自降虏者盖不俟矣。然其功名反出者所勒蔑、忽必来之右。吾益叹太祖弃仇佳谁、任智勇,其雄略为不可及也。

亲属成员

哲别诸弟之中,蒙格秃-撒兀儿后来在拖雷处供职。哲别有七子,后都在伊利汗国效力,其幼子斡鲁思曾在阿八哈汗时任四怯薛之长。他的一个亲属拜住任至万户长,曾征服小亚细亚,但居功傲慢不逊,后被旭烈兀汗召回处死。

文学形象

哲别出现于金庸的代表作《射雕英雄传》中,在第三回《大漠风沙》登场。

哲别的最初描写为“西南角上敌军中忽有一名黑袍将军越众而出,箭无虚发,接连将蒙古兵射倒了十余人。两名蒙古将官持矛冲上前去,被他嗖嗖两箭,都倒撞下马来。”箭术惊人,并将当时是敌人的铁木真一箭射下马来。哲别军败后被铁木真追杀,为躲避追兵藏身于当时年仅六岁的郭靖家的茅草堆中。郭靖敬佩哲别神勇,舍命保护哲别,在被铁木真长子术赤杀死的瞬间为哲别所救。哲别佩服铁木真英雄过人,归于铁木真旗下。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哲别一直扮演着郭靖骑射师父的角色。在神箭手哲别的培养下郭靖箭术也能达到“箭无虚发”的境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郭靖在《弯弓射雕》一章中“一箭双雕”。哲别战功赫赫,成为成吉思汗手下的得意大将。他曾奉成吉思汗的命令两次南下联宋攻金,分别险些为完颜洪烈和欧阳锋所害,幸得郭靖、黄药师等人所救。

成吉思汗在攻破金国之后计划攻宋,已为元帅的郭靖不愿攻打自己国家,作叛国之徒,于是偷偷收拾行装打算连夜与母逃走。事情败露后,母子二人被擒,郭靖之母李萍为保儿子忠义,当场自尽。郭靖带着母亲尸身逃走,遇到哲别军马。哲别将自己的弓箭马匹尽数交给郭靖,让他赶快逃走。郭靖在哲别与拖雷的帮助下,终于逃出蒙古。

影视形象

年份  影视类型  剧名  饰演者

1976 电视剧 《射雕英雄传》 杨斯

1983 电视剧 《射雕英雄传》 张雷

1985 电影 《成吉思汗》 巴音

1987 电视剧 《成吉思汗》 林伟健

1987 电视剧 《成吉思汗》 陈亮

1988 电视剧 《射雕英雄传》 韦弘

1994 电视剧 《射雕英雄传》 何浩源

2000 电视剧 《成吉思汗》 契那日图

2003 电视剧 《射雕英雄传》 巴音

2008 电视剧 《射雕英雄传》 谭建昌

2017 电视剧 《射雕英雄传》 傅天骄

速不台

大蒙古国军事统帅

速不台(传统蒙文:ᠰᠥᠪᠡᠭᠡᠳᠡᠢ,西里尔蒙古文:Сүбээдэй,英文:Subedei或Subebedei;1176年-1248年),一译雪不台、速别台、速别额台等,蒙古兀良哈部人,大蒙古国杰出的军事统帅,成吉思汗铁木真的“朵儿边·那孩思(即四獒)”之一。

速不台早年投靠铁木真,辅佐其统一诸部,常任先锋,以骁勇善战著称,享有“把阿秃儿(意为勇士)”的称号。蒙古建国时,封千户长,为十大功臣之一。元太祖六年(1211年)起随军进攻金朝。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参与蒙古第一次西征。后奉命与哲别穷追花剌子模苏丹摩诃末,横扫波斯、高加索地区,并在迦勒迦河之战中击溃罗斯、钦察联军。后随征西夏。元太宗二年(1230年)起参与灭金战争,率军破汴京。元太宗六年(1235年)至元太宗十三年(1242年),在宗王拔都的第二次西征中担任前锋,于赛约河之战大破匈牙利军。此次西征令大蒙古国版图扩展至俄罗斯一带。窝阔台汗死后与西征军返回蒙古。贵由汗即位后回驻秃剌河,于元定宗三年(1248年)逝世,享年七十三岁。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获赠效忠宣力佐命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河南王,谥号“忠定”(一作“忠武”)。

速不台一生征战数十年,其足迹所及,西达匈牙利,北到西伯利亚,南抵汴京,被认为是古代世界征战范围最广的将领。他与其子兀良合台、孙阿术均为蒙古(元朝)的重要将领,为蒙古帝国的建立、扩张及元朝的统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名:速不台(传统蒙文:ᠰᠥᠪᠡᠭᠡᠳᠡᠢ;西里尔蒙古文:Сүбээдэй)

别名:雪不台、速别台、速别额台

所处时代:大蒙古国

民族族群:蒙古族-兀良哈部

出生日期:1176年

儿子:兀良合台(Uriyangqatai;1201—1272年),蒙古帝国名将。开国功臣速不台长子,蒙古兀良哈部人。早年曾充当成吉思汗的怯薛军。因是功臣世家,受命护育皇孙蒙哥,后成为蒙哥的一怯薛长,掌管蒙哥宿卫。

人物生平

初随太祖

速不台是蒙古兀良哈部人,其先世为蒙古贵族的世袭奴婢。大约是在宋淳熙九年(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夏季以后,速不台脱离兀良哈部,投靠蒙古乞颜部首领孛儿只斤·铁木真。

速不台画像,思沁绘

宋淳熙十六年(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前后,速不台已在成吉思汗处担任其“土儿合黑”(亦称秃鲁花,即质子护卫)。由于勇猛善战,速不台又被选入了成吉思汗的精锐中军服役,成为他的“那可儿”,与者勒蔑、哲别、忽必来并称为“朵儿边·那孩思(汉文中称四獒)”。初任百夫长,跟随成吉思汗灭克烈部,兼并乃蛮部,统一漠北诸部,战功卓著。

元太祖元年(1206年),大蒙古国建立,速不台成为成吉思汗所封的九十五个千户长之一。

元太祖六年(1211年)至元太祖十年(1215年)间,速不台成为蒙古进攻金朝的主要将领之一。在元太祖七年(1212年)的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附近)之战中,他率先登城获捷,成吉思汗命赐金帛一车。

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或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速不台主动请求出征逃窜于畏兀儿以西的蔑儿乞残部。进军时,他令先行裨将阿里出带婴儿车行进,夜宿后留下婴儿车,就像是携家而逃的人。蔑儿乞部见后信以为真,不加防备。速不台大军进至垂河(今中亚楚河),击灭蔑儿乞部。

据波斯史学家拉施特编纂《史集》所记,速不台战败蔑儿乞部霍都时,花剌子模王朝苏丹阿拉乌丁·摩诃末已率军进至锡尔河以东。成吉思汗曾下令给速不台,如果遭遇花剌子模军,应该避免交战,但摩诃末麾军进击,速不台被迫应战,结果大败花剌子模军,几乎将摩诃末俘获。故而速不台享有“把阿秃儿(即勇士)”之誉称。

又据元人王恽所撰《兀良氏先庙碑铭》记:“辛巳(1221年),追灭里吉酋长霍都,与钦察战于玉峪,败之。”此纪年有误,且“与钦察战于玉峪”事,今难以详考。

转战东欧

主词条:蒙古第一次西征

从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起,速不台随成吉思汗西征。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春,蒙古大军进攻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之东),摩诃末弃城而逃,速不台与哲别等奉命追击。在渡过阿姆河追到你沙不儿(今伊朗东北境的尼沙普尔)以后,速不台与哲别一度分道,率军攻掠亦思法来因(今伊朗伊斯法罕)、答木罕、西模娘(今伊朗塞姆南)、列夷等城。他与哲别在呼罗珊(今伊朗东北部的霍腊散)各地猛追穷赶,迫使摩诃末遁入宽田吉思海(今里海)的小岛,不久病死。

在横扫呼罗珊各地后,速不台又随同哲别继续抄掠伊剌克阿只迷(或称波斯伊剌克)各地和阿哲尔拜占(今译阿塞拜疆)、谷儿只(今格鲁吉亚)等国,哈耳、西模娘、刺夷、忽木、撒札思、赞章(今伊朗赞詹)、可疾云(今伊朗加兹温)、篾刺合、哈马丹、纳黑彻汪、薛刺兀、阿耳迭比勒拜剌罕(今伊朗阿尔达比勒)、吉阳札等城均遭残破。在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初的梯弗里斯(今格鲁吉亚第比利斯)之战中,速不台、哲别击溃了格鲁吉亚军。据说在此后二人还有向阿拔斯王朝统治下的巴格达进军的想法,但在后来仍选择北上。

元太祖十七年(1222年)春,速不台、哲别与格鲁吉亚军队遭遇。据《史集》记述:“哲别带着五千人埋伏在一个隐秘的地方,速不台带着军队冲上去。最初,蒙古人败退,谷儿只(格鲁吉亚)人追了上来。哲别遂从埋伏处冲出来,将他们包围在中间,一下子歼灭了三万谷儿只人。”

在大胜格鲁吉亚后,哲别和速不台进取打耳班(一作铁门关,今俄罗斯杰尔宾特西),从此凿石开道,越过太和岭(今高加索山)。北高加索的阿兰人与黑海、里海北边草原的钦察人联合起来抵抗蒙古人。哲别和速不台派人通知钦察人说,我们是同一部落的人,而阿兰人则是我们的异己,我们之间应该互不侵犯;同时,给钦察人送去许多财物。钦察人信以为真,撤了回去,使得蒙古人轻易战胜了阿兰人。接着,哲别与速不台又击溃钦察,并且将原已送去的财物夺回。

哲别、速不台率西征军翻山越岭,取自油画《蒙古历史长卷》

钦察残部溃逃后,其部长忽滩投奔其女婿、加利奇的罗斯王公密赤思老公爵,请求出兵援助,于是由密赤思老公爵出面,召集罗斯南部各王公于乞瓦(今乌克兰基辅),最终达成共同抵抗蒙古的决议。密赤思老与基辅王公乞瓦公爵等率领一支八万人的大军前来声援。哲别与速不台又佯作退兵,一连十二天,斡罗思与钦察联军进行追击,十分疲惫倦怠,蒙古军队突然转身反击,在迦勒迦河(今卡利米乌斯河)畔的马里乌波里附近大战获胜,罗斯联军溃逃;乞瓦公爵及其部队在坚守三天后被允许投降,转身便被全部杀死。时在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五月(参见词条迦勒迦河之战)。

接着,他们进入克里米亚半岛,抄掠速答黑(一译苏达克,今俄罗斯萨波罗什,该城在政治上属于特拉布宗帝国)热那亚共和国商人的钱财(有一种观点认为蒙古西征军和威尼斯人达成了某种协议,但未被证实),而后东向攻打也的里河(今伏尔加河)上的不里阿耳国(伏尔加保加利亚汗国),折向东南降伏乌拉尔地区的康里人,最后经锡尔河北边的草原而与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相会合,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春回到和林。

对于速不台的西征战功,成吉思汗大加表彰,并赐予宝珠和银罂。速不台报告成吉思汗,他曾释放告发主人的“钦察之奴”。成吉思汗说:“奴不忠其主,肯忠他人乎?”于是将此奴杀死。速不台又奏请“以灭里吉、乃蛮、怯烈、杭斤、钦察诸部千户,通立一军”,获得允准。

征夏破金

主词条:蒙夏战争、蒙金战争

后来,成吉思汗准备出征西夏,因速不台久征在外,担心他的父母思念,于是命其归家探望父母。但速不台请求随成吉思汗出征,成吉思汗遂命他“度大碛以往”。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速不台攻下撒里畏兀儿(参见词条撒里畏吾)的斤、寺门等部以及德顺、戎、兰、会、洮、河诸州,掠得牝马五千匹。次年(1227年),他闻知成吉思汗死讯,于是还师。

元太宗元年(1229年),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即汗位,以秃灭干公主下嫁速不台。不久,窝阔台决定南向伐金,速不台又是军中主将之一。

元太宗二年(1230年),速不台参与攻潼关之役失利(参见词条倒回谷之战),窝阔台加以责备,但窝阔台之弟拖雷称胜败是兵家常事,请允许让速不台戴罪立功。于是从元太宗三年(1231年)春天起,速不台转在拖雷麾下效力,作为右路军先攻克凤翔府,南下宝鸡,入大散关,而后绕道南宋境内的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洋州(今陕西洋县)、兴元(今陕西汉中)、金州(今陕西安康)、房州(今湖北房县),然后渡汉水向北,兵锋直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由拖雷、速不台等完成了右翼的战略迂回运动后,元太宗三年(1232年)正月,窝阔台率中军在河清县白坡渡过黄河,东向攻下郑州,两军对汴京形成钳形攻势。驻守潼关的金将完颜合达统率金主力军南下堵截拖雷,未能得逞,又奉金哀宗之命转向东北援汴。当蒙古军队进至钧州(今河南禹州市)西北的三峰山时,金兵围之数匝,适逢风雪大作,蒙古军队进击,取得大胜,金军号称三十五万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金军的精锐至此尽丧。

关于如何对付完颜合达大军,拖雷曾向速不台问以方略,速不台说:“守城的人不耐劳苦,屡次挑战令其疲劳,之后交战就可以获胜了。”三峰山战役的胜利正是这个军事方略实施的结果。

在三峰山战役以后,金军已无力抵御,蒙古军队很快攻占河南多数地方。三月,窝阔台与拖雷北返,命速不台率军三万,进围汴京,经略河南。速不台统诸道兵围攻汴京,要求金方投降。金哀宗送曹王完颜讹可为质,并派使者议和,但不久金方将士杀死蒙古使者,和谈破裂。汴京一片混乱,十二月时,金哀宗逃离京城,在元太宗四年(1233年)春渡黄河向北,后又折回河南,从长垣进至归德(今河南商丘)。

不久,金汴京西面元帅崔立宣布投降,速不台在四月到达青城,接受崔立献送的金后妃、宗室和宝器。速不台杀金荆王、益王等全部宗室近臣,遣人送金后妃与宝器给窝阔台,而后在四月二十日进入汴京。破城前,速不台曾向窝阔台提议进行屠城,但被中书令耶律楚材谏止。当时汴京已满城萧索,饥人相食,速不台下令听任城内居民北渡黄河以就食存活。后金哀宗从归德逃奔蔡州(今河南汝南)。

元太宗五年(1234年)正月,蒙古军与宋军相配合攻破蔡州,金哀宗自缢而死,金朝灭亡。蔡州之役,速不台虽未亲临前线,但也是在他的统率下获胜的。

再度西征

主词条:长子西征

元太宗六年(1235年),窝阔台命诸王拔都、贵由、蒙哥等西征,因速不台识兵机,有胆略,选为先锋。钦察部大臣八赤蛮胆勇过人,听到速不台率军前来,大为惊恐,逃到里海中,其妻儿被蒙古军俘获,献于汗廷。

元太宗七年(1236年)至元太宗八年(1237年)冬天,蒙古军诸王驻于哈班河谷,派速不台先进军不里阿耳和阿兰人,不久诸王也纷纷出军。约在元太宗八年(1237年)年底,蒙古军队出现在靠近不里阿耳的罗斯边境。拔都等率领的蒙古军队一度为罗斯王公也烈班所败,围攻秃里思哥城也未能得逞,后由速不台督战,即掳获也烈班,激战三日攻下秃里思哥。蒙古诸军进而尽取斡罗思人的梁赞公国、弗拉基米尔公国以及阿兰、钦察、不儿塔、莫尔多瓦诸部。

元太宗十一年(1240年)年底,速不台横渡第聂伯河,在基辅大公拒绝投降的情况下,他下令发起猛攻并摧毁了该城(儒略历1241年12月6日)。

元太宗十二年(1241年),拔都、速不台率领蒙古主力(另一支偏师由斡儿答、拜答尔、兀良合台率领,进入波兰,在里格尼茨战役获胜)翻越喀尔巴阡山(哈咂里山),攻匈牙利王国(马扎儿部)。速不台为先锋,与诸王拔都、呼里兀、昔班、哈丹五道分进。速不台出奇计,将多于自身军队数量的匈牙利军诱至赛约河(位于今匈牙利东部)。速不台在下流水深,企图结筏潜渡,绕出敌后。诸王在上流水浅,又有桥,遂先乘马涉河作战。两路人马连夜渡河,在黎明时四面围攻匈军营地,发起突然袭击(1241年4月11日)。匈军在蒙古军围攻下伤亡惨重,在蒙古军围三缺一的方式下争相向西逃窜,被追杀殆尽。在渡河后,诸王因匈军尚众,主张止步。速不台说:“你们想回就自己回去,我不到秃纳河马茶城(指多瑙河畔的布达佩斯)是不回去的。”最终蒙古军攻克布达佩斯。此役匈牙利被歼七万余人,其国王贝拉四世仅以身免(参见词条赛约河之战)。事后拔都责备速不台迟渡赛约河,速不台申明事由,使拔都明了原委。后来拔都于集会上赐速不台葡萄酒与马奶,在回忆匈牙利之役时,客观评价道:“当时所获都是速不台的功劳。”

赛约河之战蒙古军“结筏潜渡”,取自成吉思汗庙壁画

同年夏,速不台等人致力于巩固蒙古对匈牙利和东欧其他地区的控制,据说其计划于秋季入侵中欧。

回师安逝

元太宗十三年(1242年),窝阔台死讯传到西征前线,西征军遂拔营返回蒙古。此时,作为宗室尊长的拔都闻知乃马真后想要扶立与自己不和的贵由为大汗,于是托病不愿回到草原,而是命速不台和诸王率部继续东返,自己留在东欧建立钦察汗国。

元定宗元年(1246年),速不台在参加贵由汗登基大典后,即回驻秃剌河(又译图喇河、土拉河,今蒙古国图拉河)自己的营地,直至元定宗三年(1248年)在该地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速不台被追赠为效忠宣力佐命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爵河南王,谥号“忠定”(《新元史》作“忠武”)。

主要影响

速不台一生征战数十年,其足迹所及,西达匈牙利,北到西伯利亚,南抵汴京,被认为是古代世界征战范围最广的将领。今展示其主要军事活动如下:

破金灭夏:元太祖六年(1211年),随成吉思汗攻金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率军先登。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主动请兵歼灭蔑儿乞残部。窝阔台汗即位后,充统将随从参加对金战争。元太宗二年(1230年),攻潼关失利。后与监国拖雷假道宋界攻金河南之地。元太宗四年(1232年),大败金军于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西南),歼灭其主力。翌年(1233年),取汴京(今河南开封)。元太宗六年(1234年),配合诸军攻破蔡州,灭亡金朝。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随征西夏,连破撒里畏兀儿等部。

两次西征: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跟从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次年(1220年),与哲别追击花刺子模苏丹摩诃末,迫其逃死于里海孤岛。随后沿里海行军,两次击攻格鲁吉亚军,越高加索山,消灭阿速、钦察大部,于迦勒迦河之战大破钦察、罗斯联军。元太宗七年(1235年),以副帅身份随宗王拔都西征,连败伏尔加保加利亚、钦察部,继而进入罗斯诸国,连破梁赞、莫斯科、弗拉基米尔等公国及罗斯中部和南部的所有主要城镇。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攻陷基辅。旋即继续西进,侵入匈牙利王国,于赛约河之战歼灭匈牙利主力,献计攻克布达佩斯,最远进军至多瑙河附近。

历史评价

中国方面

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曾说:“速不台枕戈血战,为我家宣劳,朕甚嘉之。”又赞誉速不台等“四獒”“如猛狗一般,凡教去处,将坚石撞碎,崖子冲破,深水横断”。

完颜合达:人臣亦各为其主,卿勇盖诸将,天生英豪,其偶然邪。吾见卿,甘心瞑目矣。

王恽:公深沉有谋略,善于用兵,勇敢无前,临大事有断。

柯劭忞《新元史》:速不台与者勒蔑、忽必来、者别齐名,太祖拟之四猎犬,常为军锋。者勒蔑等前卒,独速不台历事三朝,年逾耆艾,子孙遂俱为名将,至其曾孙启王封。乃知道家三世之忌,非古今通论也。

西方国家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T.N.杜派《哈珀-柯林斯世界军事人物全书》:速不台被普遍地认为是成吉思汗部属中最能干和最具才华的将领,他勇敢、多谋、果断、精力充沛,充分发挥了蒙古军队速度、机动和耐劳的优势。

轶事典故

据说,三峰山之战的金军主帅完颜合达被擒后,要求见速不台一面。速不台前来,问道:“你不过是须臾人而已(指其很快将被处死),为什么要见我?”完颜合达说:“大臣各为其主,我听说你勇冠诸将,是天生的英豪,难道是偶然吗?我见到你,也甘心瞑目了。”

人际关系

速不台的远祖已与敦必乃(或作屯必乃薛禅)相结纳,至铁木真时已有五世。他先世的世系为:高祖捏里必,曾祖孛忽都,祖合赤温,父哈班。

速不台家族(自其父起)

关系  姓名  简介

远祖 :兀良哈·捏里弼 一译捏里必,为人“音吐洪亮”,擅长歌曲。

天祖 :兀良哈·孛忽都 一译孛呼都拔都,“雄勇有智略”,时人称为“折里麻”(大意为“富有谋略之人”)。

祖父 :兀良哈·合饬温 孛忽都的曾孙。

父亲 :兀良哈·哈班 ——

兄弟 :兀良哈·者勒蔑 大蒙古国千户长,十大功臣之一。与哲别、速不台、忽必来并称“四獒”。

兀良哈·察兀儿罕 一译抄儿寒。成吉思汗的贴身侍卫,常作为使者传达消息。大蒙古国建立之后,可能曾任成吉思汗大中军的精锐宿卫,是深受其信任和倚重的千户那颜。

兀良哈·忽鲁浑 ——

妻子 :秃灭干公主 ——

长子 :兀良哈·兀良哈台(1201-1272) 先参加拔都西征,后从忽必烈灭大理,攻吐蕃及安南,最后参与会师攻宋。晚年被解除兵权。死后追封河南王,谥武毅。

孙子 :兀良哈·阿术(1227-1281) 兀良哈台之子。参与蒙古(元朝)灭大理、南宋以及平定诸王叛乱的战争,功勋卓著。

史料索引

关于速不台的汉文文献,主要见元代的《圣武亲征录》(佚名)与《兀良氏先庙碑铭》(王恽撰,见其文集《秋涧集》)等,还有明初的《元史》卷121及122(《元史》编修者误将“速不台”与其另一译名“雪不台”分别立传)、民国初年柯劭忞所修《新元史》卷122的《速不台传》。

在西亚的历史文献中,也有关于速不台西征的记载,如波斯史学家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拉施特的《史集》。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所著《草原帝国》也有关于其西征的重要记载。

文学形象

在中外文学作品中,也有不少对速不台形象的描写,如中国近现代史学家蔡东藩所著的《元史演义》,苏联作家瓦西里·扬所著的《拔都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