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步 > 正文

刘娥 宋朝章献明肃皇后,还原一个神秘的“北宋武则天”!

时间:2022-05-27 06:21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还原一个神秘的“北宋武则天”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管理研究所2022-05-27 06:18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         宋仁宗明道二年二月初九,北宋皇太后刘娥身着袆衣,头戴九龙...

还原一个神秘的“北宋武则天”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管理研究所2022-05-27 06:18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

         宋仁宗明道二年二月初九,北宋皇太后刘娥身着袆衣,头戴九龙花钗冠,乘坐玉辂祭祀。待仪仗行至太庙,刘娥换上祭祀时只有皇帝才能穿着的衮服,相比皇帝穿着的衮服,刘娥的衮服减去两道赤白相间的花纹,上衣去掉了宗彝图案,下衣去掉了藻纹。除了没有像皇帝那样佩剑,其他礼制均与皇帝同级,俨然一副皇帝模样。

        就在两年前的明道元年,刘娥打算身着帝王的服制拜谒太庙,时任参知政事的晏殊和薛奎据理力争,才让刘娥收敛此举。谁想两年后,刘娥以帝王服制礼制祭祀太庙这一幕,已然超越了一般的垂帘听政,距离最高权力仅仅一步之遥。刘娥如此这般一步步接近最高权力,却又在后来突然刹车,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宋人眼中刘娥的形象较为正面,《宋史》称:“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司马光称刘娥“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 实有大功”。

         然而后世,刘娥被描述成奸猾狡诈之人,在“狸猫换太子”中扮演着“老妖婆”的角色,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真实面貌究竟是怎样的?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刘云军的《隐秘的女皇:北宋刘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详细为读者解读“北宋武则天”刘娥的一生。

        刘娥的一生颇为传奇,她出身社会下层,家境贫寒,而后被丈夫卖入王府,结识了日后的真宗后发迹。她从后宫走到台前,既有自己的努力,也有天赐的机遇。她与武则天一样受到皇帝的信任和宠爱,皇帝也身体不大好需要她来帮忙处理政事,寿命也比皇帝长,在政权过渡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她没有武则天背后的家族势力,只有非亲生的小皇帝和多年对于宋朝上层权力运行的经验。

        刘娥一生受到宋真宗的信任,她走向台前处理政事,还要得到宰执集团的认可。想实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刘娥首先需要得到认可,而这条路又充满着曲折。当时,文官领袖寇准家境富足,生性豪放,打心底就看不上贫苦出身的刘娥,当然更看不上刘娥代真宗行使皇权且扶持个人势力的做法。寇准身为宰相,对于前朝女主干政的乱象更是加倍小心。于是寇准向刘娥发起了挑战。

        刘娥的族人在四川老家横行不法,抢夺百姓的盐井,根据宋朝的法律,这等案件需要进呈京城审刑院处理,甚至需要皇帝亲自裁决。本来宋真宗看在刘娥的面子上,打算赦免其族人,但寇准不会放过这等机会,恰好事件还涉及刘娥的兄长刘美收受贿赂。寇准计划让刘美去御史台接受审讯,借刘美打击刘娥的势力。

        刘娥预先得到消息,于是马上到真宗面前哭诉寇准要陷害自己的兄长,并将其行为扩大到要动摇皇帝的禁军根基。本就多病的真宗对政局的稳定格外敏感,第二天,寇准果然借汇报案情的机会,提出让刘美赴御史台接受审讯。真宗勃然大怒,让寇准自己看着办。寇准见真宗如此愤怒,也不敢多言了,此时向着刘娥的大臣借机弹劾寇准,宋真宗也没多言,只是把弹劾和寇准的请求都压了下来。这次交锋虽然被宋真宗压下来了,但刘娥最终还是凭借着与丁谓的联合,将寇准赶出了朝堂。刘娥权力之路上最主要的障碍就是宰执领衔的文官集团,在宋真宗晚期,朝堂上下围绕皇后和宰执之间的权力斗争格外激烈。

         从细节说,官员中确实有投机逢迎之人,但整个文官集团维护赵宋江山统治的趋势才是主流。宋真宗死后宋仁宗亲政之间,是北宋政治最为风云莫变之时,宰执集团内部斗争也十分激烈,宰执不得不在顺应刘娥和把持原则之间准确拿捏。首相吕夷简见识到丁谓等人的下场后,在出任首相时一边主动向刘娥示好,一边警惕地维持原则。

        刘娥因为是以后宫女性身份主理朝政,不方便与臣僚接触,日常很多事务大多借助内侍进行沟通。由于唐朝宦官专权的历史教训,宋朝自建立之初,便有意识地限制内侍的权力,一般不提高其品级。而吕夷简却主动提出提升内侍品级,这正合了刘娥的意,很快被批准通过。内侍权力的扩大也就意味着刘娥执行权力的扩大。宋人一般批评吕夷简此举是不懂旧例,提议冒失。但是结合他的前任和政治环境来看,吕夷简不一定是不懂旧例,他很有可能是假装不懂旧例来讨好刘娥和内侍。但吕夷简并非曲意逢迎的小人,一般事他本着以刘娥为主讨好她,一旦出现威胁皇室安危、朝堂稳定的情况时,吕夷简又会站出来。

        明道元年,皇宫大内突然失火,宋仁宗和刘娥不得不到花园里避难。次日百官上朝,宫门不开,辅臣请皇帝出面奏对,宋仁宗驾临拱辰门,百官在楼下向皇帝行礼。当时,大臣们都跪拜在地,然而吕夷简却站立不拜。宋仁宗很是纳闷,便差人询问其缘故,吕夷简答道:“宫廷有变,群臣愿一望清光。”宋仁宗听到后,便下令左右掀起面前的珠帘,露出真身让群臣看到。吕夷简看到的确是皇帝本人后,才恭敬地行礼跪拜。

        吕夷简任首相后,一直稳坐至刘娥去世。从这里可以看出,以宰执为首的文官集团既要和刘娥合作,同时也对她保持着警惕。文官集团与刘娥的合作是建立在维护赵宋江山的前提下,虽然刘娥经过一轮轮的清洗,不断地换相,以太后的权势压制住了宰相的权威,但在礼法方面,她始终没有占到便宜。宰执们的坚持让刘娥意识到,有些大山无法跨过,她的权力根基建立在维护赵宋江山的稳定之上。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武则天外,参政议政到高位的女性屈指可数。刘娥可在历史上记下一笔。她抵住了投机官员的各种“祥瑞”,也没有制造政治恐怖堵住人口。当时,以儒家为正统的价值观正在重建中,刘娥在与士大夫们的对抗与合作下,保证了赵宋江山的平稳过渡,为后世女性参政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刘娥

宋朝章献明肃皇后

章献明肃皇后(名不详,民间相传为刘娥),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为蜀地孤女,后至京师,十五岁入三皇子赵恒(即日后宋真宗)王府。宋真宗即位后,景德元年(1004年),刘娥封美人。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立为皇后。

宋自开国以来,无女主临朝的先例。真宗朝后期,刘娥逐渐掌控了朝政大权,宋真宗不安,以宰相寇准为首的一党更不容刘娥独揽朝政,刘娥则结丁谓、曹利用等外朝朋党,最终将反对她专权的寇党势力彻底击败。

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刘娥临朝称制。刘娥找准时机,将权臣丁谓罢相,贬至崖州。赵氏皇族中最具威名的八大王赵元俨(后世艺术形象“八贤王”的原型之一)为避刘娥锋芒,佯装疯癫,称病不朝。宋廷朝政,完全落入刘娥之手。

刘娥临朝,“威震天下”。天圣二年(1024年),刘娥身穿帝王龙袍,参加宋廷册封大典。有臣子上书,请刘娥“依武后故事”,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均暗示刘娥称帝。刘娥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住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娥崩逝,谥号“章献明肃”皇后。

刘娥一生,喜用帝王服饰,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引得朝野非议。宋代之后,随着《狸猫换太子》等文艺作品的广为流传,刘娥在民间被定格在了狭隘妒忌、残害忠良,甚至企图谋夺大宋江山的“一代奸妃”的形象。

本名:刘娥

别名:章献皇后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

人物生平

蜀地孤女

刘娥祖籍太原,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此举家迁至成都华阳。刘娥出生不久,便父母双亡,襁褓中的刘娥成了孤女,寄养在母亲庞氏的娘家。

寄人篱下的刘娥,稍稍长大就成了歌女,不但歌声婉转动听,还善于播鼗(一种类似拨浪鼓的乐器)。刘娥很小就嫁给了蜀地一个叫龚美的银匠。龚美带她离开蜀地,来到了京师—东京汴梁谋生。

在京师,龚美因生计艰难,打算将刘娥卖掉,再嫁他人。时宋太宗第三子韩王赵恒(即日后的宋真宗,时名赵元休)的指挥使张耆将刘娥推荐给韩王,赵恒一见刘娥,大为喜爱。

宋太宗见三皇子憔悴消瘦,就问赵恒乳母,皇子身边有何人?乳母本就不喜欢刘娥,就把刘娥入府的情况说给了太宗皇帝。太宗闻听皇子与出身微贱且来历不明的民间女子厮混,大怒,令赵恒将刘娥赶出王府。不久,又为赵恒赐婚,新娘系出名门,为宋朝开国功臣潘美的女儿。赵恒不敢违抗父皇之命,又难舍刘娥,遂将刘娥秘密安置在王府指挥使张耆家中,不时私会。张耆见是皇子极爱之人,侍奉刘娥甚为谨慎小心。为避嫌,张耆从此不敢回家居住,在外面另选了一处宅子安身。

初入宫廷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承继大统,即宋真宗。即位后,宋真宗将刘娥接入宫中[18],但后宫已经有了郭皇后和其他一众嫔妃,刘娥并无名分。

入宫后,刘娥不与真宗后宫的皇后和嫔妃们争宠。后宫嫔妃中,杨氏(即日后的杨淑妃)极为有宠,真宗出巡,杨氏亦不离左右,受宠之深,与刘娥几乎不相上下。对于宠妃杨氏,终刘娥一生,都与之情同姐妹,从无间隙,在后宫中共同进退。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刘娥被封为四品美人。之后,刘娥又接连晋升为修仪、德妃。刘娥是个孤女,没有父母,也没有其他家人,刘娥遂认龚美为兄,龚美也自此改姓刘。

立为皇后

景德四年(1007年),郭皇后驾崩。真宗欲立刘娥为后,寇准、李迪、向敏中、王旦等重臣皆以“刘娥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国之母”为由,表示坚决反对,也为日后天禧末年,刘娥与寇准等人激烈对抗,埋下了根源。

参知政事赵安仁不但反对刘娥为后,还提出了另一个人选——出身高贵、前宰相沈伦的孙女沈才人。真宗不悦,王钦若趁机进谗言,说赵安仁请立沈氏是为私,真宗很快将赵安仁远斥,立沈氏为后之议遂不了了之。

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原为刘娥侍女的李氏受真宗宠幸,为宋真宗生下了当时唯一的皇子。皇子还在襁褓中,刘娥就将真宗的这个皇子取为己子,并且让杨淑妃代为养育,这便是日后的宋仁宗。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刘娥被册立为皇后。[4]翰林学士杨亿见群臣不能阻止刘娥为后,愤而拒绝起草册立皇后的诏书,真宗只得另找他人。

刘娥身为皇后,不但处置宫闱之事,有理有据,未有大的疏失;而且真宗皇帝退朝后,阅览天下的奏章,多至深夜,刘娥总是陪伴左右,参与国事的处理。刘娥处理政事,“周谨恭密”,越来越被宋真宗倚重和信任。

天禧党争

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太白昼现,经过占卜,得出结论:“女主昌”。恰逢此时真宗皇帝多病,皇后刘娥渐渐把持了朝政,宋真宗心中不安,怕刘娥危及赵氏江山,遂向心腹周怀正透露了自己有让太子监国之意。宰相寇准得知这个情况,找机会进宫,与真宗密议“太子监国”之事。事情极为隐秘,包括皇后刘娥在内,都不让知晓。出宫后,寇准马上让杨亿连夜秘密起草“太子监国”的诏书。不料事情还是败露,摇摆不定的宋真宗以“不记与准初有成言”为由,把事情全部推给了宰相寇准。在刘娥、丁谓等人的压力下,寇准被罢相。丁谓则取代寇准,成为宰相。

寇准一党的周怀正是“太子监国”事件的主要参与者,见谋划失败,知道刘娥、丁谓掌控朝政后必然打击寇党成员,遂铤而走险,策划发动兵变,废皇后刘娥,杀宰相丁谓,寇准复相,让太子登基,真宗退位为太上皇。周怀正的手下在兵变的前一晚向丁谓告密,丁谓深夜去见曹利用谋划应对,曹利用进宫,将此事密告皇后刘娥。第二天一早,周怀正及其党羽均被收捕,很快,周怀正被杀。之后,丁谓等又借“伪造天书”一案,进一步打击寇准和寇党势力。寇准在永兴军的心腹朱能,不愿坐以待毙,起兵反抗,不久兵败自杀。

刘娥矫诏,削寇准莱国公头衔,从知相州(河南安阳),再迁安州(湖北安陆),由安州再贬至道州(湖南道县),极短时间,寇准连遭三贬。对此,宋真宗并不知情,一日,问左右为何多日不见寇准,左右之人都不敢回答。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将寇准一党(包括寇准、周怀正、李迪等)的“罪状”昭告天下。同时,再贬寇准至雷州(广东雷州半岛),以李迪为寇准朋党,贬至衡州(湖南衡阳)。

临朝称制

宋仁宗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

真宗驾崩后,权臣丁谓意图架空刘娥,独揽朝政,刘娥亦察觉到丁谓的野心,二人矛盾逐渐激化。王曾见刘娥与丁谓已生间隙,遂趁机单独进谏刘娥,上陈丁谓窃弄权柄、包藏祸心,社稷将危。刘娥怒不可遏,决心除掉丁谓。

乾兴元年(1022年)六月,刘娥在承明殿召见群臣,将宰相丁谓瞒上欺下、架空两宫,并与内廷宦官雷允恭勾结的证据公诸于众。刘娥欲杀丁谓,在群臣劝阻下,最终将丁谓罢相,抄没家产,贬至崖州(今海南岛)。

丁谓被贬后,刘娥与宋仁宗五日一御承明殿,仁宗位左,刘娥位右。正式开始临朝听政。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十一月,刘娥身穿帝王龙袍(衮衣),接受宋仁宗和群臣所上尊号: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

天圣七年(1029年),刘娥治曹利用谋反之罪。刘娥临朝,曹利用以勋旧功臣自居,权倾内外。刘娥也有些忌惮曹利用,上朝时称其“侍中”而不直呼其名,以示尊重。天圣七年,有人状告曹利用侄儿、赵州兵马监押曹汭酒醉后穿黄衣,让人呼其万岁。刘娥欲借机治曹利用谋反大罪,亲自手书一语给宰相王曾,上写:“曹利用与其侄儿谋反事,理分明也,须早杀却。若落他手,悔不及也。”尚书张士逊进言:“这是曹汭一人所为,曹利用是重臣,应该不知。”刘娥大怒,将张士逊罢官,赶离京师。宰相王曾一向与曹利用不和,但面对谋反的大罪,亦不敢妄言。刘娥见群臣如此,遂对曹利用的发落稍加从轻。曹利用在贬途,自尽身亡。

女帝风波

刘娥曾于上朝时问及群臣:“唐之武后是什么样的女主?”朝臣回答:“唐之罪人,差一点就断送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刘娥听后沉默不语……

殿中丞方仲弓上书,请刘娥“行武后故事”;权知开封府,后入朝拜相的程琳亦献上《武后临朝图》,均暗示刘娥称帝。刘娥询问朝臣看法,众臣皆不敢言,唯刚直的鲁宗道说:这样做,又将置当今皇帝于何处?刘娥最终还是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明道元年(1032年)十一月,刘娥决定翌年二月,她本人要身着帝王之服去大宋王朝的太庙行祭祀大典。群臣闻之,多有反对。尚书、礼部侍郎薛奎进言:太后身着帝王服饰,在太庙行礼时是行男性皇帝的礼还是女性后妃的礼?刘娥竟也一时无法作答。

明道二年(1033年)二月,虽遭大臣激烈反对,刘娥仍再次身着帝王衮服,在宋朝太庙祭祀宋太祖等宋朝历代帝王。作为对群臣和士大夫的妥协,将帝王衮服的十二章图案减去象征忠孝与洁净的宗彝、藻两章,同时,没有佩戴男性帝王的佩剑。

北宋名相富弼上疏宋仁宗,回顾这段往事时说到:“当日章献明肃皇后(即刘娥)临朝,陛下(即宋仁宗)受制于人,皇权微弱。而章献明肃皇后最终没有像唐代武则天那样谋朝篡位,全赖忠臣的救护,使得章献明肃皇后不得不克制欲望。陛下可以保全皇位,实是这些忠臣之功。”

宋廷传奇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娥染病,下令大赦天下,将乾兴元年即刘娥临朝以来的贬死之人包括寇准、曹利用等刘娥的政敌们恢复旧有官职,并将丁谓从贬黜的远地内迁。明道二年三月,甲午,刘娥崩逝。宋仁宗在皇仪殿召见群臣,哭道:“太后临终前数度牵扯身上衣服,是何意?”参知政事薛奎说:“太后不愿先帝于地下见她身穿天子之服。”仁宗醒悟,下令给刘娥换上后服,然后入殓。

刘娥死后,赵氏皇族中最具威名、十余年来一直佯装疯癫,称病不朝的八王爷赵元俨(后世艺术作品中“八贤王”的原型之一)对仁宗言道:“刘后非陛下生母,陛下生母乃是李宸妃。李妃娘娘死的不明不白,怕是被人害死的。”皇太妃杨氏亦告知仁宗:“陛下真正的母亲确是李宸妃,现已不在人世。”宋仁宗这才明白,原来刘氏并非自己生母,而生母李妃娘娘至死都不得与自己相认。接连的打击令仁宗皇帝伤痛欲绝,几日不能上朝,并下诏自责。宋仁宗派兵包围了刘氏亲眷的府邸,并遣人到李妃灵柩所在的洪福院查看,结果发现李宸妃被以厚礼下葬,在水银养护下,面色如生。得知消息后,仁宗感叹道:“人的话,岂可尽信啊!”随后,仁宗在刘娥灵柩前焚香祭拜,哭着说:“自今以后,大娘娘一生清白了!(仁宗称刘娥为大娘娘,杨淑妃为小娘娘)”

明道二年(1033年)十月,宋仁宗率群臣将刘娥下葬,陪葬宋真宗永定陵,谥号“章献明肃”皇后。旧制,皇后的谥号本是两字,从刘娥开始,临朝称制的皇后,谥号为四字。

刘娥死后,宋仁宗身世大白于天下。“仁宗认母”遂成为轰动朝野的大事。宋仁宗不得不下旨:朝廷和民间皆不得对太后(即刘娥)临朝时期的往事妄加议论。

终结天书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亲自发起了被《宋史》称作“一国君臣如病狂”的“天书运动”。长达十余年的“天书运动”,使得宋王朝的朝政陷入混乱,人力、财力大为受损。乾兴元年(1022年),刘娥临朝摄政,下令将“天书”随同宋真宗一起下葬永定陵,停止天下宫观营造,彻底终结了这场扰动大宋王朝多年的“天书运动”。

避免党争

真宗朝末年,宋廷党争激烈。刘娥自身也卷入党争之中,对朝臣之间利用姻亲、朋党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大搞党争,深有感悟。临朝称制后,一日流着眼泪对大臣说:国家多难,如果不是诸位重臣同心辅佐,怎能有今日之景象。现在皇亲国戚都获得了推恩,唯诸位重臣的亲眷没有受到朝廷的恩泽。卿等可以把亲族的名字呈递上来,当破例意义尽数推恩。众臣将亲族亲信的姓名一一呈递上来,刘娥让人绘成图,贴在寝殿的墙上,每有奏请升迁封赏,都要比对此图,以防朝中个别朋党集团权势过重。

发行交子

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刘娥下旨在成都设立“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首届交子发行1256340贯,备本钱360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宋廷正式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又称“官交子”,比西方1661年由欧洲瑞典银行发行的纸币早了600多年。

人物评价

总体评价

刘娥从卖艺的孤女,到开创大宋皇朝女主临朝先河的皇后,在中国历代后妃中,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时,刘娥也是颇有作为的一代女主。她终结“天书”运动、结束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娥擅权,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又时常着帝王服饰,宋廷重臣均忧虑其“行武后故事”,即效法唐代的武则天称帝。在群臣的阻力面前,刘娥压制欲望,最终并未走出这一步。故刘娥死后,包括宋仁宗、司马光、范仲淹等宋廷君臣对刘娥的评价是正面的。

刘娥取人子为己子,李宸妃默不敢言,朝中上下也慑于刘娥威势,无敢言者,使得李宸妃与赵祯母子至死不能相认,于人伦有亏。刘娥死后,宋仁宗生母之谜大白于天下,遂成宋廷一大奇案。自元代以来,刘娥、李宸妃的故事就被民间戏剧、小说逐渐改编成了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狸猫换太子》,数百年来,不断演绎,经久不衰。

历代评价

司马光:章献明肃皇太后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上皇太后疏》)

苏轼: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 至天圣、景祐极矣。(苏轼《六一居士集》)

富弼:昔庄献临朝,陛下受制,事体太弱,而庄献不敢行武后故事者,葢赖一二忠臣救护之,使庄献不得纵其欲,陛下可以保其位,实忠臣之力也。今陛下始获暂安,遂忘旧日忠臣,罗织其罪而谴逐之。(《上仁宗论废嫡后逐谏臣》)

《宋史》:当天圣、明道间,天子富于春秋,母后称制,而内外肃然,纪纲具举。

《宋史》: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

王夫之:仁宗立,刘后以小有才而垂帘听政,乃至服衮冕以庙见,乱男女之别,而辱宗庙。方其始,仁宗已十有四岁,迄刘后之殂,又十年矣。既非幼稚,抑匪闇昏,海内无虞,国有成宪,大臣充位,庶尹多才,恶用牝鸡始知晨暮哉?其后英宗之立,年三十矣,而曹后挟豢养之恩,持经年之政;盖前之辙迹已深,后之覆车弗恤,其势然也。(《宋论》)

蔡东藩:刘太后生平,有功有过,据理立说,实属过浮于功。垂帘听政,本非宋制,而彼独创之;兖冕为天子之服,彼何人斯,乃亦服之。设当时朝无忠直,不善规谏,几何而不为武后耶?史官以贤后称之,过矣。

胡适:章献刘后乃是宋史上一个很有才干的妇人。真宗晚年,她已预闻政事了,真宗死后,仁宗幼弱,刘氏临朝专政,前后当国至十一年之久。李宸妃本是她的侍儿,如何敢和她抵抗?所以宸妃终身不敢认仁宗是她生的,别人也不敢替她说话。刘后死后,方有人说明此事。当时有人疑宸妃死于非命,但开棺验看已可证宸妃不曾遭谋害,况且刘后如要谋害她,何必等到仁宗即位十年之后?但当时仁宗下哀痛之诏自责,又开棺改葬,追谥陪葬,这些大举动都可以引起全国的注意,唤起全国的同情,于是种种传说也就纷纷发生,历八九百年而不衰。

轶事典故

明月入怀

据《宋史》记载,章献皇后刘娥的母亲庞氏,曾经梦到明月降落到自己怀中,不久便有了身孕,之后生下了刘娥。

章献报恩

章献皇后刘娥当年从蜀地泛舟而下,船过真州,遇到了一位高僧。高僧见到刘娥的模样,又听到了她的歌声,知道此女日后必然贵不可言,遂拿出自己的钱财资助刘娥入京。后来,刘娥做了皇后,高僧还在,刘娥捐出百万私房钱,命淮南、两浙、江南三路转运使给高僧重修庙宇。新寺院极为壮观,冠绝南北。

宫中严母

宋仁宗即位时,尚且年幼。章献皇后(刘娥)对仁宗管束严厉,动辄以礼法约束,而杨淑妃对仁宗则是恩勤备至。仁宗经常被风痰之症困扰,刘娥下令不许给小皇帝虾蟹等海鲜吃,杨淑妃则私下让人弄来给仁宗吃,并说“太后何苦这样对待小孩子?”仁宗因此亲近杨淑妃,而有些怨恨刘娥。

亲属成员

祖父:刘延庆,五代十国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

父亲:刘通,宋太祖时任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

母亲:庞氏

兄弟:刘美。原名龚美,后因刘娥认龚美为兄,故改名刘美。

丈夫:赵恒,即宋真宗。宋朝第三代君王。

养子:赵祯,即宋仁宗,生母为李宸妃。

史书记载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6—卷113

《龙川别志》

民间形象

刘娥一生,喜用帝王服饰,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引得朝野非议。宋代之后,刘娥、李宸妃、宋仁宗之间的恩怨纠葛迅速被艺术化,元代杂剧《抱妆盒》、明代戏曲《金丸记》,尤其是后来《三侠五义》中《狸猫换太子》故事的广为流传,使得这件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在文学、戏曲的不断演绎下,数百年来经久不衰,家喻户晓,近现代被改编成京剧、评剧、豫剧、黄梅戏、吕剧、湘剧、潮剧等等各种剧种。作为《狸猫换太子》中包青天(即包公)的终极对手,刘娥在民间被定格在了狭隘妒忌、残害忠良,甚至企图谋夺大宋江山的“一代奸妃”的形象,与历史上的刘皇后相去甚远。

影视形象

年份  电视剧/电影  饰演者

1927 《狸猫换太子》 顾琦霞

1939 《狸猫换包公夜审郭槐》 马金娘

1940 《碧云宫》 李丽

1955 《狸猫换太子》 陈惠瑜

1955 《火烧碧云宫》 王莱

1958 《狸猫换太子》 凤凰女

1959 《包公会李后》 方汉粧

1964 《火烧碧云宫》 方汉粧

1965 《宋宫秘史》 高宝树

1974 《宋宫秘史》 张冰玉

1984 《狸猫换太子》 吴梅芳

1989 《深宫奇冤》 修晶双

1989 《一代名臣范仲淹》 卢碧云

1993 《包青天之铡美案》 卢碧云

1993 《包青天之狸猫换太子》 萧艾

2000 《少年包青天》 郑玉

2004 《大宋惊世传奇》 李若彤

2004 《新铡美案》 吴竟

2005 《大宋奇案》 刘蕾

2006 《砚道》 杜丽丽

2008 《新包青天》 傅艺伟

2010 《七侠五义人间道》 傅艺伟

2011 《秦香莲》 陈莎莉

2013 《神探包青天》 戴云霞

2013 《财神有道》 方小月

2014 《狸猫换太子》 吴素英

2014 《天下第一针》 雷婷

2016 《开封府》 甘婷婷

2017 《将军在上》 恬妞

2017 《开封奇谈》 刘娜萍

2019 《包青天再起风云》 吕珊

2019 《大宋北斗司》 何君

2020 《清平乐》 吴越

2021 《大宋宫词》 刘涛

2022 《梦华录》 刘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