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6 19:32 来源: 编辑:admin
为何导致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的罪魁祸首不是宋徽宗,而是王安石?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5-08 15:17科技管理研究所许多人都将北宋灭亡归归咎于是王安石的身上,因为王安石的变化操之过急,导致了朝...
为何导致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的罪魁祸首不是宋徽宗,而是王安石?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5-08 15:17科技管理研究所
许多人都将北宋灭亡归归咎于是王安石的身上,因为王安石的变化操之过急,导致了朝廷党派争斗严重,朝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同时奸臣当道引起国家混乱,再加上天灾人祸导致国家灭亡。
为什么外界认为是王安石导致了北宋灭亡,因为在变法之后朝政发生了变化
王安石为什么被人们认为要为北宋的灭亡来“买单”?毕竟王安石已经去世多年,因为许多人认为北宋的灭亡与王安石变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简单来说,在变法之前北宋的朝廷上下官员的关系和氛是一片和谐的状态。
最为严重的是旧党本身是不贪污的,但是看到新党贪污而不受惩罚,大多数的旧觉就同流合污,这样新旧两党其实就成了一丘之貉,只不过是为了斗争而斗争,根本没有人去管理朝廷,更不会去管百姓的死活。正因为王安石变法让宋朝从贤臣当政变成了奸臣当道,试问朝廷由这么一群人执政怎么能不灭亡呢。
王安石变法真的导致北宋灭亡吗,其实王安石的变法有利有弊
那么是不是可以将北宋的灭亡归咎于王安石身上呢?其实这样对王安石有些不公平,王安石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同时还是心系百姓、励精图治、不畏权势、坚持变法的改革家和政治家。王安石初次进入朝廷的时候,多次放弃高官厚禄下到基层跟百姓近距离接触,做了许多实事,同时也为之后的变法打好基础。
可以说王安石是一个不计较功名利禄,一心只想为百姓做事的好官,但是每个人都有缺点,王安石也一样,就是性格太刚正不阿,以强国为目的,不畏权势也不念旧情,只要反对变法的人,王安石都认为是自己的反对者。同时,王安石还是一个十分固执的人,听不进别人的话,甚至认为持不同的意见的人就是反对变法的人,最后导致情况越演越烈。
最重要的一个缺点就是用人不当,王安石任用的人是之后为朝廷带来了非常大的祸端,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认为王安石的变法给北宋带来了灭顶之灾的重要原因。
北宋时期党派争斗十分严重,没有人办实事而导致朝廷一片混乱
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官僚制度最为复杂的官僚体系,并且宋代采取的是募兵制,导致在养兵上面耗资巨大,也因此在官场上出现保守派和改革派。保守派是以司马光为代表,为宋朝的军队之所以经常打败仗,是因为北宋缺乏统一的思想导致军民离心,所以要解决当前的问题,是要着重抓儒学思想。
而改革派是由王安石和范仲淹作为代表,认为呢国家主要是经济问题,需要靠经济手段去解决,战斗力不强是军事问题,需要加强士兵的军事训练。减少指挥层级,落实军队与士兵的忠诚度。
所以,北宋时期党派纷争非常严重,每派都围绕着是否需要改革,以及主战还是主和都反复地拉扯,一边是王安石不遗余力地排挤旧党,而另外一边是司马光不问是非打压新党,也因此让北宋的官场逐渐地走向衰落。
北宋灭亡因为奸臣当道,朝廷被坏人把持朝政最后让国家陷入困局
其实,北宋灭亡的原因有许多,比如北宋末期的时候政治事态非常混乱,当时是蔡京专权,蔡京就是王安石当时一手提拔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个成为后人将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归咎于王安石身上。
因为在官制改革之后,由原来的左右丞相改为宰相三公,从此蔡京拥有了非常大的权力,甚至可以左右朝政。其次,蔡京曾经多次陷害忠良,无论是反对或不喜欢蔡京的人,又或者是跟蔡京不在同一阵线的人,无论是武将还是文臣统统受到迫害。当时蔡京和另外五个专员官员被称为“北宋六贼”,一起刮收百姓的财产供宋徽宗享乐,导致人神共愤。
国家的灭亡与君主有很大的关系,宋徽宗昏庸无能导致民不聊生
一个国家的兴盛和衰弱与当朝统治者有直接的联系,北宋末期宋徽宗只知一昧的享受,亲近小人远离贤臣导致人心惶惶,民不聊生。虽然蔡京在经济改革上面加强了管理,也取得一些效果,为国库带来了许多财富,但是这些财富基本上都用在君主的个人挥霍上面,而不是用在维护社会发展和民生当中。
更可恶的是蔡京进行的货币改革加剧了地方经济的混乱,货币制度混乱导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国家财产也陷入了困境。再加上之前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人,北宋一直没有收复回来导致北宋门户大开,地理位置非常危险,这也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
如果将北宋灭亡的罪加在王安石头上是不正确的,不过王安石变法间接导致朝政不安,奸臣当道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当朝君主的无能和不作为,再加上天灾人祸才是真正让北宋走向败亡的真相。
靖康之变
北宋灭亡事件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钦二帝之外,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名称:靖康之变
发生时间:1127年
地点:北宋东京
参战方:北宋,金朝
结果:北宋首都沦陷,北宋灭亡
战争背景
金朝兴起
女真先世称肃慎,源出自靺鞨七部中的黑水靺鞨,原居住在今黑龙江与松花江合流以下的黑龙江流域的南北地区。辽天庆四年(1114年)九月,辽朝加强对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的防御,阿骨打集诸路兵誓师于来流水(今拉林河),举起抗辽斗争的义旗。接着攻占辽的宁江州、出河店(今黑龙江肇源西南的吐什吐)、宾州(今吉林农安东北)、咸州(今辽宁开原)。终于在次年(辽天庆五年,宋政和五年)正月初一日(1115年1月28日)即帝位,国号为金,年号为收国,是为金太祖。
金朝从建国伊始就确定了以农为本,不改易旧俗,发展奴隶制和抗辽灭辽的对内对外的方针。宣和五年(金天辅七年,1123年)八月,金太祖死,弟吴乞买即位,是为太宗,基本上继承太祖事业,继续平定张觉,张觉叛军被宗望平定,张觉逃奔于宋。金太宗即位之初,对宋朝守太祖的命令,与西夏议和。这主要是为稳定南京(原平州)的形势以及进一步擒捉辽天祚帝,这是当时灭辽所需要的,也是为巩固金代辽而统治所需要的。金对宋不断派遣使臣通好。天会三年二月二十日(1125年3月26日),天祚帝被擒,辽亡。六月,金派李用和等充告庆使如宋。金灭辽后,继辽与宋对峙。金与辽不同,是个新兴起的政权,这个政权的出现和发展使当时南北双方的政治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当时亦不再是金宋夹攻灭辽,而是金代辽与北宋的和战问题。金代辽而为宗主。
海上之盟
主词条:海上之盟
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宋徽宗、蔡京、童贯统治集团想乘辽朝衰亡之际,采取联金灭辽的战略,夺取五代后晋割给辽朝的燕云十六州,以建立“万世功业”。
政和元年(1111年),郑允中、童贯使辽,辽人马植夜谒童贯献灭辽之策,受到童贯的重视,遂约马植归来,马植到宋首都开封童贯家后,上书给徽宗,献计宋派遣使臣自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今属山东)渡海到辽东与女真结盟,共灭辽朝,可以夺取五代后晋割给辽朝的燕、云地区。深受宋徽宗赏识,赐马植姓名为李良嗣,后又赐姓赵。金朝建立后宋曾遣使渡海,但未能登陆而回。
重和元年(金天辅二年,1118年)马政使金口头表达宋金联合攻辽及燕、云地区归来,金遣散覩等人使宋商议结盟事务。宣和二年(金天辅四年,1120年)宋遣赵良嗣、马政先后使金,金亦数次遣使来宋,双方议定夹攻辽朝,辽燕京由宋军攻取,金军进攻辽中京大定府(今辽宁宁城西)等地,辽亡后燕云地区归宋朝,宋将原纳给辽朝的岁币转给金朝,史称“海上之盟”。
战争起因
与金朝缔结盟约之后,北宋出兵燕云。但由于宋军腐败,缺乏战斗力,数十万大军两次攻打辽南京(今北京),均被辽守军打败,辽南京还是由金军攻占。宋每年加付一百万贯钱为代税钱,随同每年的“岁币”交付给金朝,宣和五年(金天会元年,1123年)四月,金方将燕京及所属九州中的西部六州归宋。但燕京居民大部已被金俘往东北作奴隶,宋所得的只是“城市邱墟、狐狸穴处”残破不堪的一座空城,宋设燕山府路统治新得的燕京地区。云州(辽西京)地区,金太祖也表示在宋出犒军费给金的条件下归属宋朝。五月,金已许将朔(今属山西)、武(今山西神池)、蔚(今河北蔚县)三州先归宋,还没有来得及执行,就因同年六月金太祖病死而中止。
金太宗即位之初也是遵守盟约的。宣和六年(金天会二年,1124年),当时的主将完颜宗翰、完颜宗望都反对割山西地与宋,太宗还说:“是违先帝之命也,其速与之。”[7]宗翰、宗望反对割山西地,《金史·宗翰传》有一段记述很清楚:“宗翰复奏曰:‘先皇帝征辽之初,图宋协力夹攻,故许以燕地。宋人既盟之后,请加币以求山西诸镇,先皇帝辞其加币。盟书曰:无容匿逋逃,诱扰边民。今宋数路招纳叛亡,厚以恩赏。累疏叛人姓名,索之童贯,尝期以月日,约以誓书,一无所致。盟未期年,今已如此,万世守约,其可望乎。且西鄙未宁,割付山西诸郡,则诸军失屯据之所,将有经略,或难持久,请姑置勿割。’上(太宗)悉如所请。”
据此宋朝亦知求山西地并非失约,因之请加币以求之,金太祖不要宋朝的加币独许之,这是把合法占领的原辽地让给宋,其目的是为和好,其条件是“无容匿逋逃,诱扰边民”。完颜宗翰认为宋朝已违反条件的规定,是败约的行为,因此反对再割山西诸镇与宋朝,同时也是从巩固金朝西边的形势出发的。宣和五年(金天会二年,1123年)十一月,金军打败张觉,张觉逃亡燕山府藏匿,金朝向北宋索要张觉。后来北宋虽然杀张觉送回首级,但北宋藏匿金朝叛将一事成为金朝南侵的借口。
战争经过
金兵侵宋
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八月,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以张觉事变为由奏请攻宋。十月,东路完颜宗望率军自平州(今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攻燕山府(今北京西南)。宋易州(今河北保定市易县)戍将韩民毅投降。十二月甲辰(阳历1126年1月2日),于白河(今北京密云县白河峡谷)和古北口(今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大败宋军;两天后,宋将郭药师降,宋燕山府防卫崩溃;不久破宋中山(今河北定州)派来援军三万人,1月14日又破宋兵五千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1月22日克信德府(今河北邢台)。
西路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则率军自大同攻太原(今均在山西),没有宗望顺利。天会三年十二月庚子日(阳历1125年12月29日)攻克朔州(今山西朔州),戊申日(阳历1126年1月6日)破代州(今山西代县),阳历1月13日中山投降,1月15日包围太原,但在太原受阻。以至贻误军机,直到得知完颜宗望已经和宋讲和以后才罢兵。
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己巳日(1月27日),宗望军渡过黄河。第二天攻下滑州(今河南滑县),正月,包围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因汴京守御使李纲抵抗得力而未能破城。二月,胁宋以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为人质,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今属河北)三镇议和。
第一次开封之战
此时只有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参与围攻开封。完颜宗翰的金国西路军不但在太原被绊住,而且又拒绝完颜宗望提出的隔断西军(宋朝征西夏的边防军,是宋当时最精锐部队)的部署,以至种师道率十万西军顺利赶到开封,完颜宗望被动后撤到开封西北远郊孟阳扎营寨。姚平仲军劫完颜宗望营寨被全歼一事,有人指是投降派李邦彦、李棁为逼主战派李纲、种师道议和而有意无意透露给奸细邓圭所致。
劫寨失败以后,李纲、种师道被撤销军权。金兵复至开封城下,宋钦宗大恐,遣使说:“初不知其事,且将加罪其人。”李邦彦又使宋钦宗下令不得得罪金兵,一霹雳炮手发炮后竟被枭首处死。完颜宗望再攻城时被西军击退,于是停止进攻,改肃王赵枢为人质,康王赵构得以回归。
金第一次撤军
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第一次围攻开封不果,临走前派人入城辞行,并送来一封拜辞信,说是“非不欲诣阙廷展辞,少叙悃愊,以在军中,不克如愿,谨遣某某等充代辞使副,有些少礼物,具于别幅,谨奉书奏辞。”
完颜宗望退军之时,种师道之弟种师中率领的西军精锐秦凤军三万人开到东京开封,种师道即命他率部尾随金军之后,俟其半渡而击之,完全消灭其尚在南岸的一半,将金国最精锐的东路军打残以消后患。李纲也建议用澶渊故事“护送”金军出境,密告诸将有机会就纵兵追击。宋钦宗也同意李纲表面上的建议,派军十万,紧紧“护送”。但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又最终压到了主战派,派人在黄河边上树立大旗,严令军队不得绕过大旗赶金军,否则一概处死。
以后种师道又提出亡羊补牢的办法,建议集合大军驻屯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渡河,预为下次“防秋”之计。宋钦宗准奏施行,不久又被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大臣压到,认为万一金军不来这笔巨大的军事费用会被浪费,拒绝采用种师道之言。以后种师道气愤致疾,以至病死。李纲则被外调河北河东宣抚使,无所作为,最后被逐到江西。
金第二次攻宋
不久,金国以萧仲恭使宋,耶律余睹监军。宋钦宗认为此二人都是原辽国贵族,可诱而用之,以蜡丸封了一封书信让萧仲恭送耶律余睹,使为内应。萧仲恭忙跑回金国见完颜宗望,以蜡丸书信献之。八月,宗望以此为由集合军队重新伐宋。第二次攻至汴京仍然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两人的比赛。
第一阶段,西路完颜宗翰八月庚戌(阳历1126年9月5日)和第一次攻宋一样从大同出发,第二天破宋张灏军于文水(今在山西),阳历9月21日克太原。东路完颜宗望9月8日从保州出发,当天破宋兵于雄州(今河北保定市雄县)、中山(今河北定州)。阳历9月15日,攻下新乐(今在河北)。9月26日,破宋大将种师中于井陉,取天威军(今河北井陉县),克真定(今河北正定)。
第二阶段,经过休整,西路完颜宗翰阳历11月18日自太原向汴京进攻,22日攻下威胜军(今山西沁县),29日克隆德府(今山西长治),渡盟津(今河南孟津)。宋西京(今河南洛阳)、永安军(今河南偃师东)、郑州(今河南省会)皆投降。12月4日,完颜宗翰克泽州(今山西晋城市)。东路完颜宗望11月20日自真定向汴京进攻;12月4日宗望诸军渡河,随后攻下临河县(今河南浚县东北临河村南)、大名县(今在河北)、德清军(今河南清丰)、开德府(今河南濮阳);于12月10日克怀州(今河南沁阳)并到达汴京城下。12月16日,宋出兵拒战,被完颜宗望等击败。12月17日,完颜宗翰才到达汴京城下,又被完颜宗望抢了先。
第二次开封之战
和第一次开封围城战相比,第二次围城战宋朝的处境要困难得多:
首先,王禀守卫的太原在被完颜娄室的五万金军围困二百五十多天后终于失守,完颜娄室的这部分军队南渡黄河,西趋洛阳,封锁了潼关,把宋朝最精锐的西军关在潼关以内,断绝了其东来的勤王之路。
其次,第一次围城战时,只有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到达开封城下,兵力有限,攻城的活动限于西、北两隅,有时蔓延到东北角,南面诸门则始终未受攻击。第二次围城时,金军两路合攻,四面合围,陷东京于彻底孤立。
再次,第一次围城以前,北宋朝廷在完颜宗望到达开封的前夕定下了战守之策。李纲被任命为亲征行营使和御营京域四壁守御使,取得主持战守的大权。而第二次围城时,李纲已经因为姚平仲劫寨失败一事和种师道一起被褫夺军权,宋钦宗把战、守、和的全权都授给宰相何栗。何栗一边迷信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一边派出枢密使冯澥到完颜宗翰军中求和,自以为双料保险,却不是守城之道。宋钦宗又临时派待罪在京的刘韐提举四壁守御,另外又以次相孙傅为守御使,事权不一,掣肘实多。孙傅和何栗一样,把希望寄托在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身上。
第二次围城时,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增加到八万人,主要将领完颜阇母、完颜昌、刘彦宗等仍在军中,只有郭药师以燕京留守的名义,留驻燕京。西路军仍以完颜宗翰、完颜希尹、完颜娄室三大将为主副帅,完颜银术可等战将都属麾下,汉人高庆裔,时立爱为谋主。完颜娄窒、完颜希尹两人轮流至潼关外督师阻止宋朝的西军勤王。西路军的总人数,原来与东路军相等,也是六万余人,经过长期的围攻太原,兵力不断补充,总数增加了一倍以上,这时除封锁潼关的五万人外,仍有七八万人参加第二次开封围城。计东西两路金军的兵力已超过十五万人,比第一次围城战增加了一倍半。而宋朝这边,第一次围城时开封原来的禁军加上西北陆续开来的勤王军,总数达到二三十万人。
解围后,这些大军没有安放到应当去的地方,一部分被遣送复员回西北,一部分参加太原解围战而遭到损失,一部分在黄河南岸溃散,还有一部分被投降派大臣唐恪、耿南仲以经济上的理由遣散。以致第二次围城时城内守军不满七万。各地勤王军早已受到唐恪、耿南仲的命令而裹足不前。只有南道总管张叔夜与两个儿子伯奋、仲熊违抗这一投降式的朝命,募兵一万三千人勤王,在颍昌府遭遇完颜宗翰部,大小十八战互有胜负,最后全军突入开封城,这是第二次围城之役中唯一的一支能够进入开封城的勤王军。
二帝被俘
靖康元年(天会四年,1126年)闰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因为郭京作祟,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与诸将破城,俘宋徽宗、钦宗二帝。靖康二年(天会五年,1127年)二月丙寅日(3月20日),北宋灭亡(960年—1127年),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随行的李若水抱着钦宗身体,斥责金人为狗辈。完颜宗翰初时想招降李若水,过了几天看看无效,就随便让手下处理他。李若水骂不绝口,被宗翰的手下割裂咽喉而死节。
三月丁酉日(4月20日),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随后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人沿郑州北行,其中还有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等北返。史称“靖康之变”。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战争结果
北宋灭亡
北宋灭亡后,已经退位的宋徽宗赵佶与北宋皇帝钦宗赵桓以及皇室、皇族、贵戚、近臣、各种工匠等14000多人,被押往金国。徽、钦二帝先后被囚禁在燕京(今北京)、中京(内蒙宁城县)、上京(黑龙江省阿城市)、韩州(辽宁省昌图县)等地,最后迁徙至五国城(黑龙江省依兰县)。徽、钦二帝在五国城囚禁的时间最长。钦宗后被迁往金上京及燕京,最终于被俘29年(1156年)后死于燕京。徽、钦二帝在金兵的押解下,一路北行,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从汴京到韩州期间,基本上处于辗转迁徙过程,到了五国城后,囚禁生活才稳定。天会十三年(1135年),徽宗由于8年的俘虏生活,有家不能归,有国不能回,精神上始终处于落魄他乡的压抑状态,再加上身患重病,于四月病故。
靖康之变后,金朝授意宋在汴京的其余官僚议立伪政权。汴京的一些官吏、人民等向金军请求复立赵氏,被金军拒绝。经过反复商议,金军绝不允立赵氏,所以二月十一日,宋百官议立张邦昌。在金兵的压力下,十三日,留守司、开封府召集文武官员、僧道、军民并到宣德门集议拥戴张邦昌事。南宋政权建立之后,李纲等议张邦昌僭逆及受伪命,要求给予处分。赵构将其流放于潭州(今湖南长沙),不久赐死,年四十七。张邦昌伪政权之亡,使金以傀儡政权统治宋之土地计划失败。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七月二十七日金太宗又下诏,立扶持宋朝降臣、原济南知府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定都北京大名府,管辖黄河故道以南的河南、陕西地区,史称“伪齐”。天会十五年(1137年)十一月,金熙宗废除齐国,在汴京设立行尚书台,治理河南、陕西地区。
宋室南迁
东京沦陷后,康王赵构于靖康元年(天会四年,1126年)十二月一日于相州建大元帅府,就任大元帅,此时金军早已攻占开封的城墙,北宋处于存亡危急之际,钦宗再次蜡书诏令赵构入援开封。赵构一面传檄河北各州府起兵会于北京大名府,于中旬派小部队南下汤阴(今属河南)作疑兵,自率近万军队出北门北上,经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踏河冰渡过黄河,到达大名。靖康二年(天会五年,1127年)正月初逃到东南方的东平府。二月下旬初,赵构等逃到济州。金军建立伪楚后,在济州的群臣即想奉康王赵构在济州称帝以重建宋朝,赵构采纳了宗泽的建议,前往作为宋太祖赵匡胤兴王之地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然后再即位当皇帝。赵构见时机成熟,遂于五月初一日(1127年6月12日)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后建都(行在所)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高宗即位后,尊元祐皇后为元祐太后(后改隆祐太后,即孟太后),任命黄潜善为执政、汪伯彦为枢密院长官,分别兼任统兵的御营使和副使,实际掌握军政大权。封原伪楚帝张邦昌为太保、郡王,并参决大事。随后任命主张抗金的名臣李纲为右相。高宗被迫表示:“朕当与卿等独留中原,训练将士,益聚兵马。都城(开封),可守;虽金贼,可战。”同时将孟太后、六宫及卫士家属发往东南,作南逃的准备。当八月初孟太后等离开封府到应天府后,高宗已决定逃往江南地区,遂于八月初升黄潜善为右相,李纲虽同时升为左相,但十多天后即因反对逃往东南而罢相,任相仅两个半月,高宗随即令孟太后逃往江宁。九月,金军按照与伪楚的地界划分,逐渐分兵占领河北、河东州县,而被贬的伪楚帝张邦昌也于同月下旬被处死于贬地潭州。
为了躲避金军可能的南侵,十月初一,高宗立即从南京应天府乘船南逃,同月末即逃到扬州。南宋的建立、伪楚的消灭与张邦昌被杀,违背了金太宗不立赵氏而立异姓为帝,作为附属国的条件。宋高宗还否定了北宋钦宗割让河北、河东两路并成为金朝属国的承诺,而且任命了河北招抚使与河东经制使以图收复两河地区,公然与金抗衡。金太宗随即于同年十二月下诏进攻南宋,但在战略上是采取会师河北进攻南宋,还是先取陕西,然后进攻南宋,金军将领意见不一。金太宗决定:“康王(赵)构当穷其所往而追之,俟平宋,当立藩辅如张邦昌者。陕右之地,亦未可置而不取。”,命娄室率西路金军,作为偏师,以进取陕西;左副元帅宗翰(粘罕)率军会合右副元帅宗辅(讹里朵)于濮阳(今属河南),组成东路金军,作为进攻南宋的主力,发动了南宋建立后金军第一次大规模南侵的军事行动。
战争评价
《永乐大典》:靖康之变,耻莫大焉。仇雪耻,今其时矣。
吕思勉:宋朝的灭亡,可以说是我国民族的文化,一时未能急剧转变,以适应于竞争之故。原来游牧民族以掠夺为生产,而其生活又极适宜于战斗,所以其势甚强,文明民族,往往为其所乘,罗马的见轭于蛮族,和中国的见轭于五胡和辽、金、元、清,正是一个道理。……试看宋朝南渡以后,军政的腐败,人民的困苦,而一部份士大夫反溺于晏安酖毒,歌舞湖山可知。
胡绳:当金兵南下时,一路经过险关要津,全无宋兵抵御,使金人都叹息说,宋朝太无人了。足见当时宋朝军队的无能了。
战争影响
意识形态变化
中国妇女的节烈论,从靖康之变开始被宋代道学家所注重。因为北宋后宫嫔妃、宗室妇女全部被掳往北方为奴为娼。这个耻辱使道学家们舍弃了北宋时期重生存轻贞节的观念,转而大力提倡妇女舍生命保贞节。由于当时的环境,这种观念也逐渐被士大夫们所接受。到了明清之际,女性殉节的贞节牌坊日益增多,在生存与贞节之间,女性们只能选择后者。
北方地区破坏
北宋的纺织业主要是丝织业,其次为麻纺织业。作为两税的 “丝帛”类的七类产品,有四种即绢、布、丝绵、紬,其中绢的数量最大,而北方的京东地区是产绢的集中地,“契丹谓之绫州区,真是名 副其实的产绫地区”,占全国总量的百分之十六以上,但这两个地区恰恰是金军两次南侵的受害最严重的地区,这对于北宋的纺织业是个不小的损失。
北宋各种手工业作坊的规模和内部分工的细密程度,都超越前代。生产技术发展显著,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大为增加和改进。最杰出的要算是北宋时期的各种瓷器了。当时,烧造瓷器的窑户,遍布全国各地,所造瓷器各具特色。但是随着金军的两次南侵,制造瓷器的窑厂大都被毁,珍贵精美的瓷器大都被掳去金朝,技术高超的瓷器制造师傅也损失很多。北宋的铸钱业、采矿、冶炼业既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也受政府政策的影响,但“靖康之变”前后时期,政府根本无法正常运作。“朝令夕改,各州所造铜、铁钱不足往日之数”。在金军两次南侵过程中,北宋与西夏等国的互市贸易可以说备 受打击甚至无法继续下去,“少有蕃商舶船前来”。
靖康之变,金兵大举南下侵宋,北宋灭亡;取而代之的南宋,其统治范围狭小,仅仅只是秦岭淮河以南的江南地区,国土面积只是北宋的三分之二。南宋偏安东南,完全丢失传统农耕区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田赋收入大幅度减 少,财政开始倚重非农产业。
经济重心南移
靖康之变客观上加强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随着金军的两次南侵,北方各民族人民的家园被毁,广大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出现了历史上又一次南迁的浪潮。靖康之变后,北方的经济重心已然受到很大影响,加之无数难民迁至南方,必然导致经济中心南移。在经济重心南移的同时,北方少数民族也不断融入汉族的生活区域中,南北方民族的生产技术互相借鉴,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也不断融合。总之,大量北方少数民族迁至南地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增加了南方的军事力量,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史书记载
《靖康稗史笺证》《南征录汇》《开封府状》《呻吟语》《青宫译语》《宋俘记》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惨烈,正史都没有全记载,北宋后宫惨遭金人欺辱
靖康之耻,在我国历史上又被称为靖康之乱,或者说叫靖康之难。是中国古代史一次非常著名的事件。靖康之乱,发生在公元1126年至1127年,因为当时在位的皇帝是靖康皇帝,所以就因此而得名。
靖康二年4月,金人的军队攻打住北宋的首都汴梁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金人进城之后,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是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的这一对父子俩,以及大量的赵氏宗族和后宫的嫔妃大臣们共有三千多人,一起押往金国。
靖康之耻也是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当时的百姓受尽了磨难。而北宋的抗战名将岳飞曾在自己的诗文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以表达自己的愤怒之情,事实上在宋朝的历史上,宋人想要一雪靖康之耻是不可能,也只能让其永远的留存,留存在历史的记载之中。
这其中第一个原因就是,宋军就没有打败过金人,那么在靖康年间。宋朝就没有一个能打胜仗的将军吗?当然还是有的,那就是西路军队。在宋朝与契丹义和之后,西北方就成了宋朝最主要的前线,而当时的西路军队正是宋朝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当然也在抵御西夏。当然就算再精锐的军队,如果没有一个良将的话,那也只能是上战场送人头。
就比如说第一次打响的开封保卫战。虽然金国东路部队一路去获胜,围攻了开封城。但是经过西路的部队,却受到了宋朝西路军队的阻挠。金国的西路部队和宋朝的西路部队相遇。彪悍的金人也没有挡住宋朝西路军队的东进。所以种师道才带领十万大军,一路奋勇杀敌,顺利地赶到了开封,使得当时的开封城并没有被金人军队攻陷。
就在第一次开封城围剿结束之后,种师道着急集合了自己的大军驻扎在黄河两岸。以便防止金人的再度偷袭。还献计意欲为了防秋之计,虽然宋钦宗是准奏这件事,但是朝中不少主张投降的大臣非常反对。所以这个计划并没有实施。
结果,在金人第二次围城的时候。这时候城中的守军所剩下不到7万人马。而各路的援军则是受到反战朝臣的命令不敢前来勤王。就只有南道总管张叔夜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奋起抗命。召集军队一万三千人马前来勤王!他们在路上遭遇金人部队之后,双方展开了大大小小一共十八场战役,最后互有胜负。金人最终得以突破开封城。
南道总管张叔夜的部队也成了第二次开封保卫战中,唯一一支进入开封城勤王的部队?紧接着太原也沦陷了,在西路部队的快速南下之下,使得大量的金军被左被阻挠在潼关之外。而开封城的守将在不见援军的情况下还指挥部队出城门去迎接,这也是直接导致开封沦陷的原因。
总之,在历史上,从军事方面来看,导致靖康之耻的原因倒也很简单,其实不用去深挖什么内部原因,主要就是武将们平时荒废了自己的技能,再加上有一朝上下非常奇葩的君臣。就足以将大宋的江山双手奉给送给金人。所以靖康之耻,在历史上是耻,而不是战败。
一个国家将要灭亡,而往往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支撑起来的,大宋要灭亡。如果谁试图一个人撑起整个大宋,那是不可能的,就连皇帝自己也不行。金人大胜之后,就颁发诏令,废除宋钦宗为庶人,然后押解宋钦宗前往金营,强行脱去其龙跑。
但是,最终金人在战胜之后,担心自己的军力不足,不能对中原地大物博的中原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因此而决定撤军。但是军人撤军之后一路上烧杀抢掠,带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还带走了大宋皇宫之内,宫廷礼器,古董,书籍,工人,还有城中的男女不计其数。北宋朝廷也因此被掏空。
结语:宋徽宗在被金人俘虏之后8年。就病死在五国城内,当年他只有四五十四岁。宋徽宗的一生就喜欢苏轼诗词歌赋,被流放在五国城的时期,当然也写了许多的诗作,但是被后世流传下来的却仅仅只有十几首。而宋徽宗后世留下来的诗,在北题壁,中所写的诗句都可看出,靖康之耻是多么的让人心中难忘。诗中所有的诗句可以看出宋徽宗的孤独凄凉之感。
“靖康耻”到底有多耻辱?中原王廷的皇室尊严,被践踏到一文不值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惨?成吉思汗有句征服者名言:“人生最大之乐,即在胜敌、逐敌、夺其所有,见其最亲之人以泪洗面,乘其马,纳其美貌之妻女也”!但他的快乐就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他的荣耀是建立在别人耻辱之上的,靖康之耻就是历史上中原王朝的一次莫大耻辱,虽然并非来自于蒙古铁骑。
靖康耻也叫靖康之乱 、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靖康之变,是宋朝历史上标志性的事件,是南宋北宋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大事件,它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
靖康之耻的受害者是宋朝皇室、嫔妃和官员、宫中工作人员,是宋朝子民抹不掉的集体耻辱记忆,所以岳飞才在《满江红》中写下了:“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著名诗句。
尽管如此,国破家亡,覆巢之下无完卵,中原百姓也遭受离乱之苦,无法独善其身,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也是百姓之耻。
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宋军兵败如山,金兵于12月15日攻破北宋首都汴京,北宋宣告灭亡。
公元1127年3月底, 宋朝的太上皇徽宗赵佶和时任皇帝钦宗赵恒被掳往金国。随同前往的,还有他们的后妃、皇族和文武官员,以及工作人员数千人。800多辆牛车,载着欲哭无泪的他们,向遥远的北方出发,他们不知道将会被带到哪里,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命运。除了掳掠人口,他们还没忘带资财走,因为贪婪的金兵是不会放过宫里奇珍异宝和名人字画,古玩玉器以及皇家藏书的,那些国库里的硬通货更是被抢掠一空,分文不留。
据说,宋徽宗是个非常大度的人,听到财宝等被掳掠他满不在乎,钱财是身外之物,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嘛。可是听到自己的书房被抢,就非常痛心,因为徽宗酷爱绘画,也是个文艺皇帝。但悲戚之余,他安慰自己,只有还有双手,什么作品都可以继续再创作。之后的事情就超过了徽宗的承受极限,让人忍无可忍了。
宋徽宗在被金国押送的途中,金国将领看其爱妃王婉容长得漂亮,不由分说弄到自己马上,裹挟着就上路了。钦宗的女人朱皇后,半道休息的时候,竟然也被一个咕噜嘟的金国老头凌虐。这还不算,到了金国都城,金人让朱皇后赤着上身游街示众,还强迫她跟金国的官员们一起洗澡,朱皇后不堪受辱,投水自杀。后妃们如此凄惨,徽宗爷俩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到金国都城后,徽钦二帝被强迫穿着丧服,行牵羊礼,去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拜谒,金帝在祖先面前大声宣布这就是自己弄来的战俘。这还不算,金帝还把宋徽宗封为昏德公,儿子钦宗被封为重昏侯,只要不是文盲,都明白两个封号的含义,这对他们的人格分明是极大的侮辱。徽钦二帝先后被关押在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和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两地都是非常荒凉的地方,跟流放罪犯没有任何区别。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这是宋徽宗在被囚禁的时候写下的诗句,由此可见,二人遭受的是非人的待遇。值得指出的是,当徽钦二帝被转移到五国城软禁的时候,从开封出发时被掳走的数千人,只剩下了140余人。其中三千女子,受尽了凌辱,不是被杀,就是被送给金人做玩物虐待。
从北上那一刻起,她们的厄运就开始了。这些弱女子,面对强壮如牛的金国士兵,就是待宰的羔羊,没有一点反抗之力。北去之路,对她们来说,不但充满艰辛,而且是一场无休止的噩梦。她们在途中,不分白天黑夜,随时面临着金兵的欺辱和侵犯,这些在宋朝非常体面的女人,不是被凌暴至奄奄一息,就是被欺辱之后,弃之如草履般扔到路边。
在一帮禽兽面前,这些可怜的女人,承受的不仅是身体的苦痛,她们的眼中只有恐惧,故国越来越远,没有人能帮助她们,女人们只能留下绝望无助的眼泪。她们中,就连皇帝的女儿们都不能幸免。福金帝姬最先受辱,尽管她已经是蔡家的儿媳妇。她送至皇子斡离不那里,强行灌醉之后被糟蹋,精神失常。没有几个人能够历经劫难精神还正常,他们中不少人被摧残致疯,没有疯掉的也神情麻木。她们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也不管明天等待她们的,将会是什么。一个半月后,这些女子到达金国的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的时候,只有一半人,那些人早已化作冤魂。
但是对幸存的人来说,这场死亡之旅结束并不意味着噩梦已经结束,更大的屈辱还在等着她们。到达上京之后,男人被当做战俘炫耀,女人们也是战利品,北宋妃嫔和皇族的妇女不分老幼,全都赤着上身,披着羊裘,依次在金帝面前展示,百般受辱。接下来有名号、有姿色的妃嫔和公主等由金国皇帝亲自分配,看看赏给那个王侯将相。
近水楼台先得月,徽宗已嫁的大女儿被金太宗之子抢走,已嫁人的六女改嫁金太宗堂侄,九女被分配给了金太宗四子,此人大家熟悉,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兀术。十三女也做了王妾,十六女嫁给了金太祖之子,还有一个儿媳跟六女嫁了同一金兵将领。而那些美貌的宫女则由金国大将完颜宗翰分给那些立功的金军将士,相貌平平的则被送进一个名叫浣衣院的地方。何谓浣衣院?说白了就是军妓营。老年妇女则被分配给金国贵族当奴婢,受尽打骂和欺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国家沦陷,美人也好,贵族也罢,他们什么都不是,只能任人宰割,命运只能随波逐流。
中国为啥叫中国?若是连祖国名字由来都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尴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20 10:10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 作......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8-19科技管理研究所讲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必须要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五帝[sān huáng......
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7-21 18:18:19科技管理研究所“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
中国古代君王世系大全-完整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8-16 16:16科技管理研究所中华文明五千年:兴于炎黄,成于夏,烈于商,礼于周,霸于秦,强于汉,乱......
万里长城十三关,甘肃占三关!终于收集齐了?快看看!政务: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2022-08-09 10:10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又称万里长城......
一段风姓是万姓之祖之传说,最终演变出上古八大姓和中华姓氏之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7 15:16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一、传......
汉朝之后我们才叫汉族,那么汉朝之前叫什么?名字有点霸气!2022-10-19 18:59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秦时明月汉时......
中国历史上灭于外族和灭于自身的代表王朝:西晋宋和秦汉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6 14:45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 ......
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5 00:33科技管理研究所发表于北京【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古籍,古代书......
中国史学开山鼻祖,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文学大家——司马迁与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李陵(西汉历史人物)
05-06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战国七雄之一。
04-10中国古代君王世系大全-完整版(朝代、皇帝)盘点中国历史上五个令人无比痛心的朝代!(全文)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亡国之君都是什么下场?
08-17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的政权机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机构之一)全文介绍
03-17我国历史上的十大盛世分别是哪十个盛世?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事。
08-19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五帝[sān huáng wǔ dì](中国远古人物的合称)全文介绍
02-25陆贾(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70年),汉族,汉初楚国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
04-25卫国(中国先秦时期诸侯国,周朝诸候之卫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全文
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