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3 10:55 来源: 编辑:admin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11-02 10:13科技管理研究所 发表于北京首先必须深刻领会“三个务必”和“五个必由之路...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11-02 10:13科技管理研究所 发表于北京
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三个务必”政治要求和“五个必由之路”规律性认识,是党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把握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说:“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这段话出自2020年9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百年奋斗征程中,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历史实践中淬炼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是一部伟大的斗争史。在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彻底扭转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让马克思主义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立于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敢于斗争,才有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正是善于斗争,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才得以逐步实现。
敢于斗争是勇气,善于斗争是谋略是方法是艺术。首先我们来学习毛泽东主席是如何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在当时,国民党军共计430万人,有强大的海军、空军和美国的支持,在物质力量上占了压倒性优势。由于这种悬殊对比,党内一些人害怕了,不敢同国民党决裂。毛泽东以其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的气魄胆略,毅然领导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坚决打了4年,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在战场上屡屡击败敌人,消灭了国民党军反复补充后的807万大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敢打必胜的斗争精神
不畏艰难险阻、不畏强大敌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毛泽东在领导指挥人民军队战争实践中所铸造的革命精神,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传家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精神基因和鲜亮标识。
敢于斗争,根本在于看穿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唯物史观所揭示的深邃历史规律,是毛泽东敢于斗争的世界观基础。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的决定力量的基本观点出发,毛泽东看穿了反动敌人表面强大背后的虚弱本质,明确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他们表面上吓人,也确实有强大的暴力机器,成千上万地吃人,但他们逆历史潮流而动,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最终必然失败。与之相反,革命力量在最开始的时候总是弱小的,但他们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拥有人民的支持,必将不断发展取得最后胜利。
注意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在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优良的战斗作风,集中体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曾指出,人民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再次强调:“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而不赞成那样的口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他号召全国全军,都要注意学习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整顿战斗意志,树立战斗思想,不惧强敌,敢打必胜。
敢打必胜离不开理性分析。敢于斗争不是盲目斗争,更不是草率行事,而是建立在对敌我情况作出科学、慎重分析的基础之上。毛泽东在强调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同时,也指出他们还是真老虎、铁老虎,在具体对敌斗争策略上要谨慎对待处置。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既强调对敌斗争精神,驳斥投降论调,又全面客观分析敌我优劣势,指出“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这一个条件,于是在强弱对比之外,就还有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经由诸多精细入微的战局分析研判过程,进而得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终胜利属于中国的科学论断,为战争的彻底胜利指明了方向。
善于斗争的科学方法
战争既是信念力量的对决,也是物质力量的对决,更是策略方法的对决。毛泽东反复强调,要想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既要有敢打必胜的决心信念,也必须有纵横捭阖、善于斗争的科学方法。
把握战争规律,一切从战争实际出发。在战争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军事领域的具体运用,是我们制定斗争方针、实施作战指挥、战胜敌人的根本依据。毛泽东指出,要用客观、全面、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敌人、研究指导战争。同敌人开展军事斗争,要善于分析对方的特点规律,“战争情况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规律,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差别”。毛泽东特别强调,“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必须坚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客观全面地认识不同战争的具体情况,根据战争的实际而采取相应的斗争策略,发挥战略战役指挥上的高超艺术。
突出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战略指导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比较容易理解,但运用起来却有云泥之别,对此毛泽东认为,这离不了战争中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主动性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战略指导力争主动,同时充分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造成他们的被动。灵活性指灵活地使用兵力,做到应时而变,趁势而动,创造性地发挥军事指挥艺术。四渡赤水中,毛泽东灵活地指挥3万红军,巧妙地穿插于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不断调动和迷惑敌人,当发现敌人弱点时,立即抓住战机歼敌一部,以少胜多牢牢掌握了主动权,成为战场灵活指挥的典范。计划性是对战争的计划和准备,没有这些,就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由于战争的不确定性较之其他事物要强,实现完备的计划很困难,但也不能是没有一点计划,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指导方式不仅在政治上是不利的,在军事上也是不利的。
根本在于紧紧依靠人民。毛泽东在确定战略指导原则时,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人民战争思想,以广大劳动人民为战争的主体,充分运用人民战争的优势条件,把一切战略战术建立在人民支持革命战争的基点上,从而依靠军民整体力量战胜一贯依赖优势武器装备的反革命武装力量。毛泽东认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毛泽东为我军所制定的战略方针以及他所指挥的一切作战行动,无一不是从依靠人民群众这一根本条件出发,把深入进行战争动员、建立适应打人民战争的武装力量体系、周密组织人民支援前线等,作为战略指导的主要内容;在作战上,实行主力军、地方军、民兵游击队相结合的整体战,依靠人民群众克服和战胜困难,并使敌人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充分结合起来
在长期战争实践中,毛泽东始终将斗争精神和斗争策略有机融合起来,强调既要具备斗敌的胆魄更要发挥斗敌的本领,抗美援朝战争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而我们刚刚建立了新中国,差距悬殊。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害怕美国,不敢与其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打,而毛泽东在经过艰难决策后却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不必那么怕美国。同时,毛泽东针对朝鲜战局发展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和预置,并慎重地调查美军的虚实,向正与美军交手的朝鲜人民军,以及曾与美军有过合作经历的原国民党军将领咨询情况,还多次派遣干部赴朝实地了解,努力摸清美军的底细,为决策出兵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战场上,毛泽东利用美军轻敌骄纵的特点,诱敌深入进行深远后方的迂回包围,集中优势兵力将其各个歼灭,很快扭转了战场态势。在美军改变战术、我军围歼其整建制大兵团甚为困难时,毛泽东灵活地指示采用“零敲牛皮糖”战术,每个军一次以彻底歼灭敌一个营为目标,多打小规模的歼灭战,积小胜为大胜。针对美军火力猛烈的特点,毛泽东领导志愿军积极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使美军的火力优势大打折扣。在美国被迫接受停战谈判、朝鲜问题短时间内也没有办法根本解决后,毛泽东又及时领导确立“持久作战、积极防御”以及作战与谈判相适应的方针,指导我方边打边谈、边谈边打,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紧密配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自觉加强斗争历练,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当前,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新形势下,年轻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讲求斗争艺术、增强斗争本领,在“澎湃向前”的时代大潮中守初心、担使命、勇担当、善作为。
要在铭记党史中汲取斗争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顾历史,必须从历史经验中总结、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斗争力量。年轻干部要深入细致了解党的斗争历程,认知“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淬炼“松风一起知虎来”政治判断力,历练“吾日三省吾身”的政治领悟力,锤炼“言必行行必果”的政治执行力,跨越更多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要以“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思想高度,深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赓续共产党人斗争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要勤于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探究历史规律,善于不断总结经验,勇于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传承发扬好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顽强的拼搏精神,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水平。
要在投身实践中锤炼斗争本领。“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新形势,对年轻干部能力和素质提出新要求。年轻干部要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更深刻地认识和看待工作,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练就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在苦战实战磨砺中提高“七种能力”,勇做新时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要挑担起党和人民赋予“好开局”重担、责任、使命,在斗争实践中经风见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大风大浪中考验,在急事难事中磨练,到吃劲岗位、基层一线墩苗历练,开辟破局路径、丰富解题经验,加快成长成才。要坚持以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在斗争中锻炼本领,真正锻造成为时代需要的烈火真金。
要在传承作风中涵养斗争情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传家宝”,蕴藏着真理的力量、实践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赠予了年轻干部浩瀚丰厚的精神财富。年轻干部要在斗争中淬炼严作风,发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强化担当弘扬严实作风,保持苦干实干的奋斗姿态,努力把“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战胜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要做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坚定理想信念中夯实“足下功”,在明辨方向中行走“万里路”,在强化使命担当中揽好“瓷器活”,接过精神薪火,接力伟大事业,开辟“希望的田野”,誊写“春天的故事”,舞动“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要持之以恒发扬优良作风,以雄健的斗争精神涉险滩、爬陡坡,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中阻梗”为切入点,在火热的斗争实践中淬炼作风,不断增强意志力、忍耐力、斗争力,在新起点上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辉煌。
“斗争成就伟业,斗争创造历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年轻干部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破浪远航,展现新作为、奋进新征程,以所学所知提升本领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并非蛮干,而是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坚持立场原则,抓住斗争规律、讲究斗争策略,紧盯关键要素,围绕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斗争。在斗争中讲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在斗争中求合作,在斗争中谋共赢,实现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的完美统一。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伟大斗争精神贯穿于百年党史,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进行伟大斗争不要忘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要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纵观国内外新形势,我们将面临各种形式的艰难斗争,而且这些斗争是长期的,有新的历史特点,带有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将伴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三个务必”新论断,即“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勇于进行伟大斗争,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达成,意义深远。如何深入把握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内涵,可以从党史经验、理论依据、历史特点、实践路径四个角度加以剖析。
一、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斗争精神力量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既有辉煌的成绩,也充满斗争的艰辛。“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分析党的四个历史时期的斗争实践,有助于我们从中汲取不可战胜的斗争精神力量。
第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大力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终结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破乱局面。
我们历经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几个阶段的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打败了国民党800万军队,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带领英勇的红军战士几经挫折,不折不挠,淬火成钢,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英勇斗争故事。以长征为代表的胜利斗争创造了雄壮的人间奇迹,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生之路,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带领中国人民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党领导确立了新中国基本的制度框架,建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并得到顺利实施。党的八大提出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由原先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转为新的矛盾,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随着主要矛盾的转变,党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任务。在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中,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来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过多年的斗争和建设,新中国站稳了脚跟,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飞跃。
第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在中国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实现了战略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经济建设,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和斗争,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发开放浦东,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的开放格局得以形成。我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推进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国际形势带来的各种干扰时,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我们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综合国力得到快速提升。
第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带领中国人民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新征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明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经过不懈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兑现消除绝对贫困的庄严承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正在各行各业展现,党和人民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
综上所述,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伟大斗争精神贯穿于百年党史,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重温党史,我们将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斗争精神力量。
二、斗争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
我们从党的百年奋斗的实践中提炼出斗争精神,总结出敢于斗争的历史经验。斗争精神和斗争经验不仅有实践的支撑,而且有理论的支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可以找到斗争精神得以确立的理论根基。
其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原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因失去了存在的必然性而不断消亡,新事物因符合规律而不断产生。新事物从旧事物中成长起来,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因素,吸收了合理的因素。新事物在开始时是弱小的,但是其发展方向符合规律所昭示的趋势,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弱小的新事物终会发展壮大,有光明的前景。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是过程常常是曲折的。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历多次斗争,斗争的曲折性意味着事物前进道路的曲折性。辩证唯物主义告诉人们,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斗争不可避免,新事物在斗争中获得活力。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代表着新事物这一面。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原理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论。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推动事物不断发展。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依赖的,在斗争中,双方力量会发生变化,到一定的阶段,就会突破限制,引起根本的变化。矛盾对立面的斗争是推动矛盾双方转化的决定力量。“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矛盾双方的相互斗争推动社会的发展,哪里有矛盾,哪里就会有斗争。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斗争也是如此。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论承认事物内部存在矛盾,这是事物自我发展的源泉和根据。在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把握伟大斗争新的历史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新的危机和挑战,面临新的斗争任务,必须勇于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主动迎战才有生路,坚决斗争才有出路。
首先,从世界之变来看,人类正在经历的多重危机给新时代伟大斗争带来新的特点。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意味着不确定性,意味着调整和变革,世界格局正在重组,全球性问题正在威胁人类的生存境况。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全球公共卫生秩序带来严重挑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阻,跨区域的贸易活动相对低迷,世界经济遭受深度衰退。有的国家还在推行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价值强加给别人,采取排斥、恐吓、脱钩、断供等手段,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给国际和平秩序人为制造矛盾。这些危机提醒我们,要认清在国际上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质和特征,认清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斗争的新形态。
其次,从时代之变来看,中国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给新时代伟大斗争带来新的特点。
我们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们开启了新征程,踏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的赶考之路。在这个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期更好化解社会主要矛盾。与此同时,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甚至会遇到难以预料的惊涛骇浪。
经过百年奋斗,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已经描绘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和路线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有新的目标任务,也有新的斗争要求。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再次,从历史之变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给新时代伟大斗争带来新的特点。
打赢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伟大斗争”和“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起来,提出要在新时代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作出科学概括,将“坚持敢于斗争”作为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明确“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进行伟大斗争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正是初心使命的主要内容。因此,进行伟大斗争不要忘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要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纵观国内外新形势,我们将面临各种形式的艰难斗争,而且这些斗争是长期的,有新的历史特点,带有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将伴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清醒认识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艰巨而伟大的社会革命,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抓住新的历史机遇,认清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打好主动仗,战胜所有可以预见和难以预料的各类风险挑战。
四、依靠斗争赢得未来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面向未来,在多个领域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不是短期的,不是虚幻的,更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赢得未来,是斗争出来的;赢得主动,是奋斗出来的。为胜利实现新时代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遵循以下几个主要的实践路径。
第一,把准斗争方向。
斗争是有方向的。我们进行伟大斗争的方向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坚决和任何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风险挑战作斗争,和任何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风险挑战作斗争,“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面对各种重大斗争考验,方向不能偏离,原则不能动摇,斗争必须取得胜利。
第二,坚定斗争意志。
在重大斗争任务面前,有担当的党员和干部总是挺身而出,斗志昂扬,攻坚克难,不畏首畏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软骨病”“恐惧症”是斗争意志缺乏的表现。我们要鼓励党员和干部“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磨炼意志,骨头要硬,敢于拼搏,破除逃避退缩的心理。
第三,掌握斗争规律。
斗争是向着解决问题、化解风险去的。越是复杂的斗争环境,越是重大的斗争任务,越是微妙的斗争时机,越需要我们沉着冷静,对事态和风险有科学预判,判断斗争的性质,知道风险点是什么、会怎么演化,有哪些积极因素,有哪些消极因素,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在斗争中,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但光有意志还不够,还需要了解斗争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掌握斗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唯有如此,斗争才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实效。
第四,讲求斗争艺术。
斗争有不同的类型和形式,需要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斗争的形势和外在条件在不断变化,需要适时调整斗争策略。和不同的对象进行斗争,需要注意斗争火候,选择合理的方式,把握一定的分寸。在原则问题上,必须寸步不让,缠斗到底;在非原则问题上,可以采取灵活的斗争手段。在斗争中,也要讲合作,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斗争需要有理有节,需要战略定力。斗争需要讲求艺术和方法,但这种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在各种斗争环境中增长见识和才干。
党的二十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增加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内容。斗争精神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上,面对可能遇到的风险挑战,生态环保人也要以党章的要求为遵循,坚定斗争意志,披荆斩棘、攻坚克难。
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我国创造出的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同样离不开一以贯之的斗争精神。
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赢,我们与错误的发展观作斗争;为了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与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了做好执法监测、应急处置,我们与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其间多少困难需要克服,多少举措前所未有,多少成就荡气回肠,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充分说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帮助我们应对艰难险阻、克服困难挑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未来五年,是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随着污染防治攻坚进入深水区,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面临的挑战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要实现伟大梦想、建设美丽中国,就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我们只有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以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精神,拿出实在的举措,真正解决攻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才能踏平坎坷成大道,朝着目标不断前进。
要有敢于斗争的精气神。我们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巩固拓展已取得的污染防治攻坚成果,继续打好一批标志性战役,接续攻坚、久久为功。要做好打大仗、硬仗、苦仗的准备,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厌战畏难情绪,遇到问题不能绕着走、往后拖,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奋勇向前。
要有善于斗争的真本领。敢于斗争,让我们避免半途而废;善于斗争,能够帮助我们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斗争中磨出真本领,练就真功夫。云月是同,溪山各异。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不同行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不一样的,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是关键。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因时、因势、因事、因地采取灵活适宜的策略和办法,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精力用在精准上,避免搞“齐步走”“大撒网”,千篇一律。比如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就要注重对企业的指导帮扶,送技术、送方案、送政策,做到一地一策、一企一策。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推动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唯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赢得尊严、赢得主动,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由衰败转向复兴的制胜法宝。广大年轻干部要继承发扬党的斗争精神,赓续党的斗争血脉,主动在斗争一线磨练本领,增长才干,坚决将新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不断依靠斗争开辟美好未来。
把准斗争方向,增强斗争底气。方向决定成败,方向决定命运。经过一百多年艰难困苦的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了新时代。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险与机遇并存,在“变与不变”中,新矛盾与新问题更加突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的斗争方向。面对新时期的重重挑战,年轻干部要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形势中始终保持清醒,保持“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牢牢把握正确的斗争方向。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魄力,时刻用党的先进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加强党性锻造,不断夯实斗争根基。要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底气,在斗争历程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斗争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掌握斗争方法,增强斗争实效。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也是赢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年轻干部在斗争中有着蓬勃的朝气与动力,但也缺乏斗争经验,容易逞强好胜、急于求成。要正确认识到,斗争不是一味依靠蛮力,不能草率行事,而要注重策略,通过分析总结斗争的历史规律,掌握斗争的科学方法。业精于勤,荒于嬉,斗争本领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摔打,经历大风大浪的磨练,方能使手中武器更加锐利,从而牢牢把握住斗争的主动权。年轻干部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斗争中抓住关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斗争本质相结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斗争形势相结合,把坚定“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同斗争过程相结合,以历史映现实,不断增强斗争实效,最终实现斗争的伟大胜利。
保持斗争姿态,加强斗争历练。“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在神州大地躬耕百年,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真实写照。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黄继光以血肉之躯舍身堵住敌人的机枪眼,邱少云强行忍下烈焰焚身的痛楚,焦裕禄身患绝症与漫天风沙顽强斗争,他们为革命胜利斗争,为祖国山河斗争,为民生福祉斗争,却唯独不为自己。年轻干部要继承先辈前烈们的斗志斗魂,赓续红色血脉,时刻保持热血昂扬、英勇无畏的斗争姿态,敢于亮剑,敢于迎难而上。只有冲锋在基层一线,挺身于危机面前,才能在破解难题中经受锻炼。年轻干部要不断磨练攻坚克难的本领能力,锤炼舍我其谁的政治担当,主动投身于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当中。以顽强的斗争意志,只争朝夕的斗争劲头,奋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开辟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在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今天,漫漫前路上的风险挑战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斗争将至少贯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在严峻的斗争形势和斗争任务面前,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做不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且善于斗争、善于胜利的好战士,誓以共产党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意志献身党和人民最壮丽的事业。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新征程上,要取得新的更大胜利,就必须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征程中,立新功,创佳绩。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之一郑重地提到了全党面前,并且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深刻理解这一重大政治要求和重大原则,对于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宝贵品格。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驱虎降魔、披荆斩棘、斩关夺隘的历史,就是一部在斗争中开辟新局面、闯出新天地的历史。这一历史既险象环生,又每见峰回路转;既艰苦卓绝,又堪称精彩绝伦,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辉煌史诗,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可以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质,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看家本领和优势。然而,在一段时间里,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斗争一词已经过时了,他们沉浸在一厢情愿的云淡风轻里,对斗争讳莫如深,生怕触动国际国内某些敌对势力的敏感神经。滔滔者如是,令人每生“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之叹。
早在主持党的十八大报告起草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全党同志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向全党发出了敢于斗争的强烈信号。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在多个场合、多次重要讲话中,反复重申并从不同角度阐发了这一要求,其中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重大的现实考量,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的远见卓识、宏图大略、胆魄勇气。回顾新时代以来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用乱云飞渡、狂涛拍岸来形容毫不为过。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面对党内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种种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面对一些触目惊心的消极腐败现象,面对纷至沓来、不期而遇的来自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和自然界的重大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领航的舵位,挺立潮头,从容应对,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标定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的新纪元。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所谓“拼”“干”“奋斗”是斗争的形象化表达,也是斗争精神的集中体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锚定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了更深广、更崭新的时代内涵。放眼寰宇,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更应该看到,某些把自身霸凌看作天经地义的国家,把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发展看作最大威胁,正卸掉一切面具,阻遏中国发展无所不用其极。因此,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为此,必须强化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一是要敢于斗争。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是不惧怕豺狼虎豹、等闲看惊涛骇浪的。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二是要善于斗争。斗争不是意气用事,不是李逵式的蛮劲和勇敢,要有高超的斗争艺术和深远的斗争谋略,既要勇于亮剑,必要时敢于“扬眉出鞘”,又要力求见招拆招,“四两拨千斤”。要保持战略定力,不为敌方的战略诱骗所迷惑,不被敌方的战略疑阵所误导,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忘国之大者,“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目标。
从党风廉政建设的角度看,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同样十分重要。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十年反腐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与腐败的较量是一场殊死的斗争,只能进,不能退,只能赢,不能输。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决不姑息。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要打好反腐败斗争组合拳,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营造弊绝风清的良好政治生态。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对于军事领域尤为重要。军事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和发展利益的最高斗争手段,军事斗争是人民军队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斗争形式。特别是当前台海依旧风高浪急。国际敌对势力大打“台海牌”以图钳制中国发展,岛内一小撮不自量力的“台独”势力依然猖獗。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我们必须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
全军必须强化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贯彻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领域、全过程,围绕“能打胜仗”的要求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切实提高打赢能力,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谱写出新时代军事斗争的精彩篇章,做到党和人民一旦有令,攻必克、战必胜,不辱使命。
习近平: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这段话出自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全党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人民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顽强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到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从实行改革开放,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艰苦奋斗、顽强斗争,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严峻复杂,风险挑战接踵而至。面对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坚强意志,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苦干十年打赢脱贫攻坚战,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同党内腐败和作风问题作斗争……我们用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各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实践证明,在风险挑战面前,敢于斗争才能赢得胜利,才能赢得历史主动,才能不断增强我们勇毅前行的志气、骨气、底气。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的前途光明,但绝不平坦。从国内看,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土面积广袤、人口规模巨大、地区差异悬殊的发展中大国整体实现现代化,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将前所未有。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等威胁加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对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埋头苦干,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用14亿多人的团结奋斗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10月的北京,秋高气爽,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党的二十大在举世瞩目、万众期盼中胜利召开,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我们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总揽全局、高瞻远瞩、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通篇体现着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洞察,极具政治动员力、思想引领力、历史穿透力、时代感召力,是举旗定向的宣言书,是鼓舞干劲的动员令,是继往开来的坐标图。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承担着宣传员、宣讲员的职责和使命,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切实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将被永远载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担当和时代勇气,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提出了“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途径,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彻底。报告阐明的“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我们党对推进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是继续丰富发展党的创新理论的基本遵循。
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来的巨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一次次艰难险阻、越过一个个惊涛骇浪,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十年奋斗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三件大事”、“十六个方面成就”等集中体现了这十年的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是我们不断排除万难、争取更大胜利的历史性经验,也是我们不断锐意进取、义无反顾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财富。
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强调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任务的根本路径,为我们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件件都是伟大实践,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铸就社会主义管理科学新辉煌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以及管理科学新荣光”作了全面论述,这是我们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管理科学的总方向、总目标、总遵循。一要深化理论武装。迅速把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为理论学习、理论宣讲的首要任务,原原本本学、一字一句悟、字斟句酌讲,理解出理论精髓,体会到理论要义;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二要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全力做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报道,强化全媒体传播,多形式、多平台、多层次、全覆盖宣传报告精神,报道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三要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强重要领域、重要阵地、重点群体和重大风险管控,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主流思想阵地。四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岩精神激励一代代青年成长奋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汇聚民力。五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按照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大力传承中华文明,深化“五大文明创建”,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六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积极创作相关文艺作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好用好管理科学、科学管理和传承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七要加强对外宣传。用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向国际广泛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事业中发出更强的光、更大的热。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3-12-31 19:22 发表于北京丨来源:新华社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
新年献词丨2024:满怀信心,奋勇前行 一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202......
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科技管理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 ●文/ 王渊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3-12-01 10:12发表于北京 还有一个月,我们就......
我所召开专门会议,明确要求规范开展工作,严厉打击冒用、 盗用我所名义招摇撞骗的行为 2020年5月30日,在我所所长王渊同志的主持下,我所召......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庆典致辞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王渊 (2......
坚持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一一写在学习党的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王渊(2020年11月6日22:11时)2020年是......
(受权发布)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09-11 21:25:23 来源: 新华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在科......
科技创新美好的未来,管理迈向伟大的时代——2020年新年贺词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王渊 2019年......
热烈祝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成立30周年 12月28日,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70周年,第十二届国家老干部......
我所召开专门会议,明确要求规范开展工作,严厉打击冒用盗用我所名义招摇撞骗的行为
11-29坚持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一一写在学习党的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11-29我所召开专门会议,明确要求规范开展工作,严厉打击冒用盗用我所名义招摇撞骗的行为
11-29坚持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一一写在学习党的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11-29共庆祖国73周年华诞!致敬每一位不平凡的中国人。喜迎二十大——立足平凡、坚守自我、创造伟大。
10-10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时代要求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