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9 22:17 来源: 编辑:admin
坚持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一一写在学习党的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王渊(2020年11月6日22:11时)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未曾设...
坚持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一一写在学习党的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王渊
(2020年11月6日22:11时)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未曾设想过的磨难与考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减灾的殊死较量中,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坚定信心,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英雄壮举。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我们必须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为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一重要论断丰富和深化了对科技创新规律的认识,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提上了历史的新高度,为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科学指导。
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国家兴。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我们党一贯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相较以往的表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这是在国际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大背景下的重大战略抉择。
为什么突出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从内因看,这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而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化缘要不来,花钱买不来,市场换不来,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从外因看,这是防范外部风险的需要。一些“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国最大的隐患。不掌握核心技术,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只有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科技创新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离开了实践和社会的需求,谋划科技的发展,也就失去了目标和意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四个面向”,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根本遵循和行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践告诉我们,核心技术关键要靠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搞不好,应用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搞好基础研究,离不开教育。为此,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旨在完善高校专业设置,加强基础学科教育和人才培养。今年全国36所重点高校推出约6100个强基计划录取名额,全国报名人数突破130万,占今年高考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这有助于把我国基础研究体系逐步壮大起来,努力培育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是“古今一也”的定律。创新的关键在于人。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科技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有其规律,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期间,我国研发投入大幅增加,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29位升至第14位,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畅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完善和发展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走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还要正确处理开放和自主的关系。“科技自立自强”一经发布,社会上有一种观点就提出,这是要关起门来,另起炉灶,彻底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自立自强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使我国成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走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要干字当头,发扬钉钉子精神,永葆实干作风,务实求变、务实求新、务实求进。要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要用好统一战线这个重要法宝,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当然,我们所面临的矛盾问题和斗争形势是长期而复杂的。从斗争内容看,既有经济、政治领域的斗争,也有文化、社会领域的斗争;既有法庭内外领域的斗争,也有网络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矛盾性质看,既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既有敌我矛盾,也有人民内部矛盾。从表现形式看,有些斗争是明显的、看得见的;有些斗争是隐藏的、不易发觉的。同时,不同斗争还经常相互交织、相互叠加,斗争双方也时而相互对立、时而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要既坚持原则又随机应变,既方法灵活又把握底线。特别是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站稳人民立场、做到洁身自好,绝不能在斗争中被“糖衣炮弹”打败、被“利益集团”俘获。要以忠诚为基础、干净为前提、担当为关键,在伟大斗争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今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的蓝图,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闭关内顾,而是继续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主题来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科学型管理型经济新体制,以创新摧生新发展动能,实现科学技术和管理创新发展智库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前行!
附: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因此,“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需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一)
科技是国之利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最终取决于科技创新。“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科技创新可以改变资源的组合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放大生产要素的效用;可以建立起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等新优势,提高产业、产品的竞争力;可以实现绿色发展,实现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实践证明,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催生新的经济形态、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举。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无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还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利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有利于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取得了显著成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一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突破,部分产业走在世界前列,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一方面,规模巨大的市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科技创新更加活跃,应用空间更加广阔;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产业等,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如,我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是很强,良好科研生态还没有完全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能力依然不足,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基础研究仍然薄弱,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我国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为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还需在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上下更大功夫。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我们必须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对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开辟我国发展的新空间。
(三)
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才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要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创新潜能,进一步催生新发展动能,就要在找准主攻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自主创新、建设人才队伍、坚持开放创新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其一,瞄准主攻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主攻方向。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科技创新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既要抓紧推进能够快速突破、及时解决问题的技术,也要提前部署属于战略性、需要久久为功的技术,通过创新突破我国发展的瓶颈制约。
其二,优化资源配置。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对于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只有狠抓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解决体系布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总体绩效等方面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要发挥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各类科研院所的积极性。
其三,推进自主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其四,建设人才队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为海外科学家在华工作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条件;要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完善科技人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营造有利于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的生态系统,释放科技队伍蕴藏的巨大创新潜能。
其五,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当前,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学合作战略,在开放合作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
附: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2006年1月26日)
为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头20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特作如下决定。
一、实施《规划纲要》,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创新愈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愈益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战略选择,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愈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重大问题的根本手段,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动力,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愈益凸显。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国务院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规划纲要》。这一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中央确定,全面实施《规划纲要》,经过15年努力,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实施《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这必将有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改变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必将有利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必将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完成这项任务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
二、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
新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事业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必须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要以提升国家竞争力为核心,实现以下重要目标:
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使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三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
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
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
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八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十一五”期间,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要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放在优先位置,力争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等关键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二要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协力攻关,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推动高技术产业加快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
三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在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新材料等战略领域超前部署,加大投入力度,增强科技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
四要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实施若干重大科学工程,支撑科学技术创新。
五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优势力量,启动一批重大专项,力争取得重要突破,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三、创新体制机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实施《规划纲要》,体制机制是关键。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有效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推动经济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形成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等相互促进、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要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在实践中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加快研究开发机构建设和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努力形成一批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重视和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支持其做大做强并参与国际竞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主持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良好条件。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鼓励和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知识创新体系。进一步深化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改革,鼓励和支持其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中发挥骨干作用。继续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学科综合、人才荟萃、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等优势,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填补研究领域空白,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研究基地。
深化国防科研体制改革,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统筹军民科技计划和军民两用科技发展,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共享、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的有机结合。
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强科技发展能力建设。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
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促进各类先进适用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
四、制定配套政策,激励自主创新
为确保《规划纲要》顺利实施,必须从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一)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使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
(二)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加大对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收激励。
(三)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发展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
(四)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制定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纳入政府采购主体范围的办法,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高新技术装备与产品实施政府首购政策和订购制度。
(五)在继续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给予政策支持。依托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积极推进重大装备的自主研究开发与制造。定期发布禁止和限制引进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大产业技术目录,防止盲目重复引进。(六)建设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健全法律制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为知识产权的产生与转移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保护,支持以我为主形成重大技术标准。
(七)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结合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重点任务的实施,大胆启用青年人才,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八)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各级各类人才。
(九)加强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建立科技资源的共享机制。
(十)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在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五、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务必站在时代的前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出色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各项任务。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努力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成效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中央各有关部门和各级管理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对《规划纲要》落实工作的具体指导,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支持,及时研究、解决重大专项和其他重点任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抓紧制定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各地区各部门要依据《规划纲要》,抓紧制定并认真实施切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科技发展规划。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各行各业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小发明、小革新。大力宣传献身科技事业并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科技人员。倡导学术平等和自由探索,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大力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持续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大科技工作者行动起来,广大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行动起来,社会各界行动起来,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发努力、扎实苦干,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附一:
新奋斗成就新伟业 新作为创造新奇迹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奋斗的征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在习近平主席发表的新年贺词中,我们听到了赓续奋斗的号角。
所谓壮举,皆因奋斗!“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中国人民总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总能展现大智大勇、锐意开拓进取,‘杀出一条血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每个时代最深的注脚,总有奋斗者笃行的印记。
攻坚克难,皆因奋斗!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阴影笼罩之下,面对空前的历史大考,中国以“奋斗”展现韧性。金融改革一马当先,国企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医保制度改革等稳步推进;将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至21个,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我们把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一路走来,多少坎坷踩在脚下、多少风光尽收眼底,伟大的中华民族总能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新的征程,新的使命,奋斗终将是我们勇往直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不二选择。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大党,永葆初心,必须奋斗。中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才是我们应对一切不确定性时最可抓住的确定性。改革的难题只能用继续深化改革破解,开放的蓝图只能用继续扩大开放绘就。同时,啃硬骨头、涉险滩,这些改革中的字眼,也与我们每个人休戚相关。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每个人多一些舍我其谁的担当、久久为功的定力、敢为人先的进取,才能以新奋斗成就新伟业,以新作为创造新奇迹。
征途漫漫,我们用奋斗去作答;
美好愿景,我们用奋斗去实现!
附二:
建立健全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
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编者按:今年8月下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提纲挈领,以点带面,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鲜明特色。人民网理论频道节选其中篇章连载,以飨读者。
党的全面领导是具体的,必须体现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体现到国家政权的机构、体制、制度等设计、安排、运行之中。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是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关键所在。
一、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习近平同志强调,“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的纪检机关和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监察机关的党组织要坚决贯彻落实,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的党组织也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地方组织必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治国理政才有方向、有章法、有力量。
强化党委(党组)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理顺党的组织同其他组织的关系,更好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企业和其他组织中设立的党委(党组),接受批准其成立的党委的统一领导,定期汇报工作,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同级组织中得到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应该集中精力把方向、抓大事、出思路、管干部,总揽不包揽,协调不取代。各级党委要对全局工作通盘考虑,整体谋划,形成全面推进的工作机制。合理划分工作层次,处理好重点工作的关系,明确哪些是党委亲自抓的工作,哪些是党委推动的工作,哪些是党委支持的工作,形成分类推进的工作机制;党委内部既要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作用,又要使班子成员各负其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提升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力、领导力。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探索新业态和互联网等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村、社区党组织要全面领导隶属于本村、本社区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
持续推进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化、法治化。研究制定党领导经济社会各方面重要工作的党内法规,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贯彻落实宪法规定,制定和修改有关法律法规要明确规定党领导相关工作的法律地位;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载入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法,载入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国有企业、高等学校、有关社会组织的章程,健全党对这些组织实施领导的制度规定,确保其始终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二、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
请示报告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早在1948年,毛泽东同志就为党中央起草了度的补充指示》。这在党的政治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党员干部及时报告重大问题、重要事项,是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习近平同志强调:“各方面党组织应该对党委负责、向党委报告工作。有的同志习惯于把分管工作当成自己的禁脔,觉得既然分管就没有必要报告了,也不希望其他人来过问,有的甚至不愿意党委过问,不然就是党政不分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细化了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党组织要定期向党中央报告工作。2019年2月,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根据党章和党内法规,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每年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书面述职;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国务院党组、全国政协党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加强向党中央报告工作。研究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或作出重大决定要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执行党中央重要决定的情况要专题报告。遇有突发性重大问题和工作中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情况紧急必须临机处置的,要尽职尽力做好工作,并迅速报告。
三、统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依托。党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从组织机构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制度优势,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正确履行职责的各领域各环节,从制度上保证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着眼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眼于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改革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为着力点,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首要的是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加强党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在中央层面,就是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进而加强和优化党对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经济、农业农村、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思想文化、国家安全、政法、统战、民族宗教、教育、科技、网信、外交、审计等工作的领导。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委员会,调整优化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领导体制。上述这些机构,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相关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进一步保证了党的领导的有效实施。
党的职能部门是党实施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的政治机关,是落实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决策部署,实施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事业的执行机关。统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要优化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机关党建、教育培训等部门职能配置,加强归口协调职能,统筹本系统本领域工作。同时,还要优化设置各类党委办事机构,可以由职能部门承担的事项归由职能部门承担;优化规范设置党的派出机构,加强对相关领域、行业、系统工作的领导;按照精干高效原则设置各级党委直属事业单位。党的有关机构可以同职能相近、联系紧密的其他部门统筹设置,实行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防止机构重叠、职能重复、工作重合,进而整合优化力量和资源,发挥综合效益。
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行顶层规划、统筹设计,是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涵盖党中央机构改革、全国人大机构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全国政协机构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跨军地改革、群团组织改革、地方机构改革,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重大变革。经过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渐次推进,一个同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相适应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正在形成。
四、完善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根本领导制度。它规范了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组织、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全党与中央的关系,规范了党和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组织在执行民主集中制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地方出现“放任式民主”,“一把手”不担责,领导班子软弱、涣散;有的地方“一把手”独断专行,党内民主遭到破坏,党的领导变成个人领导;有的地方党政关系不协调,不讲前提地搞所谓党政分开,或党委事无巨细直接插手政府工作,导致党政关系紧张;有的地方条块分割、部门掣肘、上下打架,地方治理碎片化;等等。这些问题极大制约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最终影响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健全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使党与各方面的关系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特别是要健全党领导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制度,健全各级党委(党组)的工作制度和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健全各级党委的议事决策规则,健全正确处理上下级党组织工作关系的具体制度,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高度一致。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与发扬党内民主是统一的。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是说不要民主集中制了,不要发扬党内民主,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是不对的。”民主集中制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实行集中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又可以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有效防止和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分散主义,是科学合理而又有效率的制度。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要把民主和集中有机统一起来,真正把民主集中制的优势变成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工作优势。
(注:本文系该书第三章第四节内容)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3-12-31 19:22 发表于北京丨来源:新华社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
新年献词丨2024:满怀信心,奋勇前行 一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202......
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科技管理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 ●文/ 王渊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3-12-01 10:12发表于北京 还有一个月,我们就......
我所召开专门会议,明确要求规范开展工作,严厉打击冒用、 盗用我所名义招摇撞骗的行为 2020年5月30日,在我所所长王渊同志的主持下,我所召......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庆典致辞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王渊 (2......
坚持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一一写在学习党的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王渊(2020年11月6日22:11时)2020年是......
(受权发布)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09-11 21:25:23 来源: 新华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在科......
科技创新美好的未来,管理迈向伟大的时代——2020年新年贺词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王渊 2019年......
热烈祝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成立30周年 12月28日,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70周年,第十二届国家老干部......
我所召开专门会议,明确要求规范开展工作,严厉打击冒用盗用我所名义招摇撞骗的行为
11-29坚持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一一写在学习党的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11-29我所召开专门会议,明确要求规范开展工作,严厉打击冒用盗用我所名义招摇撞骗的行为
11-29坚持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一一写在学习党的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11-29共庆祖国73周年华诞!致敬每一位不平凡的中国人。喜迎二十大——立足平凡、坚守自我、创造伟大。
10-10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时代要求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