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热点资讯 > 正文

我所召开专门会议,明确要求规范开展工作,严厉打击冒用盗用我所名义招摇撞骗的行为

时间:2023-11-29 22:18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我所召开专门会议,明确要求规范开展工作,严厉打击冒用、 盗用我所名义招摇撞骗的行为           2020年5月30日,在我所所长王渊同志的主持下,我所召开专门视频会议,就近期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我所召开专门会议,明确要求规范开展工作,严厉打击冒用、
盗用我所名义招摇撞骗的行为

 


        2020年5月30日,在我所所长王渊同志的主持下,我所召开专门视频会议,就近期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办公室、科技管理研究所办公室陆续接到群众有关举报称,社会上有人冒充科技管理研究所工作人员,以不同形式对他人造成困扰,甚至出现招摇撞骗的相关事宜进行了专门讨论。

        王渊所长强调,科技管理研究所作为国家事业单位下属研究所,我们一定要按照我院的工作部署、工作要求、工作纪律规范开展工作,对于那些冒用、盗用我所名义,从事不法行为的,我们将“零容忍”,一旦发现,将一查到底,坚决追责,绝不姑息。

        王渊所长要求,我所开展的所有工作,各部门、各合作单位必须上报所办公室,经所办公会讨论决定后发文开展。凡所办公室没有备案信息私自开展的,是下属部门开展的,相关人员停职直到问题解决;合作单位违规开展的,一经发现立即终止合作,并在所网站发布公示。

        王所长就我所规范开展工作做出以下明确指示:

        一、我所副所长、秘书长及各部门负责人、各中心主任均在网站公示,在接待来访来电时,都要注意提醒来访来电者关注我所网站公示。对于我所没有公示的工作人员,要明确告诉对方是否是我所工作人员,并做好来访登记。对于冒充、盗用我所工作人员的,第一时间通报我所各部门,办公室按照我所规定追责。

        二、我所今年增补的特约研究员、行业管理专家、智库成员,必须在网站证书查询中录入信息,提供查询。如果查询不到我所均不承担责任,如有人举报并给群众造成财产损失的,我所将严肃追责,涉及违法犯罪的,我们坚决报警处理。

        三、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凡与我所签订战略合作的,合作协议和档案资料必须报所办公室存档。经所长签批后在研究所官网上开辟专门栏目,公布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中心、委员会、商学院、示范基地信息,并随时更新相关资讯。

        四、我所授予的产学研牌匾、证书、聘书,从2020年6月1日起,统一由所办公室编号、制作,任何部门、合作单位不得私自制作,牌匾样式和证书、聘书全部拍照上传到我所网站提供查询,如出现与公示不一致的,我所均不承认,并追究责任。

        王所长最后说道,对于那些不按要求、不听劝阻,继续为非作歹、招摇撞骗的,我所将严查严办,产生的社会、经济、法律责任由当事人自负。

        我所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合作单位负责人二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2020年5月30日)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关于认真学习《习近平: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倡仪“国家全面禁止网络游戏”书

7月28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深入调查研究,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积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和巨大压力,为推进改革发展、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强大力量。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 倡议书》全文如下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7月28日在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前行!
对此,坚决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全面禁止网络游戏。网络游戏严重毒害了我国青年一代,青少年们沉迷游戏,终日沉浸在充满刺激的虚拟世界中,为了过关冲卡,用“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废寑忘食”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其成瘾性等同精神鸦片,其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青少年失去了其它的兴趣爱好,没有了人生的理想与追求,学业荒废,性格孤僻暴躁,与父母关系冰冷,由于长期熬夜玩游戏导致身体瘦弱,视力低下,身体机能低下,精神霉靡不振,凡此种种,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果国家再不重视,祖国的花朵都废在旦夕,长此以往,恐如林则徐所说的一样,将无可缴之粮,无征战之兵,无可塑之材,恐将成了真正的“东亚病夫”也! 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对网络游戏全面屏蔽,对制造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无良商家严惩不贷,对违法犯罪分子严厉打击!

倡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时间:二0二0年八月一日


会议决定转发中国科学报:“向科学家致敬!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倡议书

2021年11月1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广大青年朋友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在中国科学院成立72周年之时,我们向全院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
让我们向科学家致敬!从科学家精神中汲取前进动力,勇担新时代科技创新使命!

全院青年科技工作者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要肩负起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积极投身科技报国、科技强国事业,赓续创新奋斗的精神血脉!

让我们向科学家致敬!聚焦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科技制高点!

全院青年科技工作者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要坚持“四个面向”,牢记“国家队”“国家人”,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勇攀科学高峰,勇闯科研路上的激流险滩,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担当主力军!

让我们向科学家致敬!不忘初心谋福祉,一心一意办实事,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

全院青年科技工作者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要践行初心使命,结合科技创新实际,立足本职岗位,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困难事,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勇立时代潮头,为实现“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书写时代凯歌!

共同倡议人:
中国科学报社团委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团委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团委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团委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团委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团委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团委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团委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团委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团委

指导单位:中国科学院团委
2021年11月1日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出倡议书:
开展合规审计评估 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11月1日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站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中国互联网协会认为维护个人信息安全是每个互联网企业的责任,并向互联网业界发出倡议:处理个人信息应坚持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遵循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及个人信息跨境提供规则。

此外,倡议书提出,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承担信息保护责任。制定处理个人信息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实施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个人权利。并开展合规审计评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确保个人信息处理合法合规,预防和处置侵害个人信息权益行为,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以下为倡议全文:
  中国互联网协会个人信息保护倡议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为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维护个人信息安全是每个互联网企业的责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之际,中国互联网协会向互联网业界发出如下倡议:

  一、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贯彻落实法律要求。处理个人信息应坚持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遵循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及个人信息跨境提供规则。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承担信息保护责任。制定处理个人信息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实施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个人权利。

  三、开展合规审计评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确保个人信息处理合法合规,预防和处置侵害个人信息权益行为,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四、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合理确定个人信息处理的操作权限,强化安全防护职责、意识和能力。

  五、积极参与普教宣传,促进行业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个人信息保护的良好环境,提升行业个人信息保护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互联网协会
  2021年11月1日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倡议:诚信待人 诚信经营 诚信赢天下

第一、诚信经营

诚信经营,是企业立足之本,诚信要从企业自身做起。它应当渗透于企业组织各方面各层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组织风格,发挥其他管理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古今中外,任何企业依靠奸诈的技巧而终成大业者几近为零。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的“堂训”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用这样的企业精神、道德规范教育感化员工,才使同仁堂一直驰名中外,赢得全社会的信赖,成为长盛不衰,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 企业诚信经营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以诚信为基础,以发展为宗旨,以遵纪守法为前提,以客户为中心,以良好信誉为目标,高质量的服务为依托,坚持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原则,使诚实守信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第二、诚信待人

诚信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体现的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从修身的角度看,诚信是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人的心锁,也可以打开知识和财富的大门。人生因诚信而精彩,社会因诚信而文明。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城市而言,诚信代表的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和修养,它是一座城市的名片,等同于它发展的机遇。就社会而言,诚信代表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诚信缺失将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就国家而言,诚信是立国之本,是其繁荣昌盛、自强自立的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诚信为政可以取信于民,从而政通人和。

第三、以诚信赢天下

        诚信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如果没有诚信,又怎么能够赢得天下。 那什么是诚信?
        诚,即真诚、诚实;信,即遵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受诺、践约、无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他人及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了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了运行之规。
        诚信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
        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誉,市无信不兴,企业应一直在打造诚信金字招牌,遵循客户至上、严守承诺、质量第一原则,切切实实为客户创造优质服务。

                    倡导者: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二0二一年十一月一日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关于文明就餐光盘行动》倡议书

文明就餐,不仅是个人良好素质的体现,更是一种勤俭美德的塑造。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向社会各界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传承美德,营造良好餐饮氛围

积极参与“文明餐桌”行动,争做“节俭养德,文明用餐”的宣传者、实践者、监督者,营造文明、健康、环保、节约的就餐氛围。

二、绿色消费,积极参与“光盘行动”

养成节俭用餐习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按需点餐,理性消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树立科学饮食新理念,荤素合理搭配,养成安全、理性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

做到用餐不多点、剩餐要打包,酒席不讲排场、桌餐不搞攀比,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养成文明健康餐饮的生活习惯,争做厉行节约的示范者。

四、文明用餐,遵守餐桌礼仪

自觉排队用餐,不在餐饮场所肆意喧哗,不在禁烟场所吸烟,拒绝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不劝酒不酗酒,开车不喝酒,酒后不驾车,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使用“公筷公勺”,讲卫生、勤洗手、多通风,严格遵守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相关规章制度。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2021年12月30日

            王渊所长会议总结讲话

同志们:

       非常时期,当有非常之举。经过全体与会人员的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各项会议议程,达到了预期目标。这次会议是新冠疫情阻击战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总结会,也是今后工作的分析研判和部署会,会议紧扣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高扬推动发展的主旋律,是一次加油鼓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会议,也是一次坚定信心,团结务实的大会。这次会议必将在我们新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希望我们研究所全体同仁务必继续团结奋斗,努力加油!

        这次会议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主题鲜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次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和要求,就如何做后今后一段时期的科研工作,做出了科学判断和具体部署。可以说,这次会议不仅关注当前,而且更关注长远,不仅关注困难,而且更关心实际,这是一次影响长远发展的会议,是一次指导今后工作的会议。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的转变,预示着新的发展阶段。

        二是内容重要,目标很强,任务实在。这次会议内容安排非常切中实际,既学习贯彻了上级有关文件,又贯彻落实了上级领导指示;既聆听了领导讲话,又听了基层同志的交流发言;既总结了过去,又部署了将来的奋斗方向。会议上确定的工作原则,总体思路,工作措施,站位全局,又简单明了。可以说,内容重要,鼓舞人心,坚定了大家的信心,凝聚了大家的力量,为我们的工作确立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三是会风务实,井然有序,讲求实效。整个会议贯穿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紧紧联系当下最新的情况和实际,无论是领导讲话还是会议讨论,大家都能积极讨论发言,说实话、想实招、谋实事、求实效。相信,必将为我们全年目标落实坚定又坚实的基础。

       由于特殊时期,会前与各位领导们进行了沟通,这次会议坚持开短会,说短话,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并不是仓促进行,绝不能一说而过。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扩大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以更加努力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07月01日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

回顾从一大到二十大:见证党百年奋斗光辉历程,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实质,结合实际情况,浅析党对科技创新事业的全面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10-26 12:22科技管理研究所发表于北京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已经召开了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二十大也正在胜利召开。通过对历史上党代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

(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共有12人,代表了全国50余名党员。另有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以及陈独秀派遣的包惠僧——亦出席了会议。党的一大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正式组党的问题。会议确定以中国共产党作为党名,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神经中枢。党的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党的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党的二大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大会通过的宣言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现阶段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二大指出,为了实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必须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统一战线问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一部党章。

        党的三大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党的三大作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的决定。同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党的四大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党的四大对中国社会各主要阶级的政治态度作了分析,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由此,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四大还提出了工农联盟的问题,认为必须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斗争,才能取得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革命成功。

        党的五大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党的五大是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召开的,虽然再次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但对于如何改造国民政府,改造国民党,掌握政权、党权,建立和扩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等紧要问题,均未作出切实的回答。一些问题陷入了空谈,一些问题继续了过去的右倾错误。五大的历史遗憾在于:它虽然已经意识到右倾错误的危害,却拿不出纠正这种错误的具体办法。这次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

        党的六大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这也是党的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有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代表84人,六大召开时没有准确的党员统计数字。党的六大正确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强调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现时的形势,一般说来是没有广泛的群众的革命高潮,党在现阶段的总任务不是进攻,不是普遍地组织起义,而是争取群众,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党的六大虽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但总体来说,它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左”倾盲动错误,在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对中国革命的复兴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党的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着全国121万名党员。党的七大制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并在党的文件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一个政党的历史作用。党的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强调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七大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了高度评价,并且指出: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有了自己伟大领袖的党。这个领袖,就是我们党和现代中国革命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毛泽东同志。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七大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

(二)

        党的八大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着全国1073万名党员。这次大会提出和初步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党的八大强调: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且基本上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党的八大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方针和设想是富有创造精神的。

        党的九大于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512人,代表全国2200万名党员。党的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系统化、合法化,提高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这次会议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在党的历史上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党的十大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249人,代表全国2800万名党员。从总的方面看,党的十大不论是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还是组织路线上,都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党的十一大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名党员。党的十一大在揭批“四人帮”和动员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次大会没有承担起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为实现历史转折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三)

        党的十二大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1600人,候补代表149人,代表着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邓小平在开幕词中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回答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这一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成为指引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党的十二大在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还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方针。自这次大会起,按照党章的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实现了制度化。

        党的十三大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着全国4600多万名党员。党的十三大的突出贡献,是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作出了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党的十三大另一个重大贡献,是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党的十四大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着全国5100多万名党员。党的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确立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根本原因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党的十五大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着全国5800多万名党员。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全面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大会强调,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党的十五大规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六大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代表着全国6600多万名党员。大会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奋斗历程与基本经验。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会一致同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党的十六大强调: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在这个时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着全国7300多万名党员。大会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作出明确回答。党的十七大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四)

        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268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全国8200多万名党员。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努力实现的新要求,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了新的部署。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起点而载入史册。

        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280人,特邀代表74人,代表全国8900多万名党员。大会高度评价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二十大于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应出席的正式代表2296人,特邀代表83人,共2379人,大会实到2340人。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共分15个部分: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八、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九、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十二、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十三、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十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五、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总结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从现在开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党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每一次党代会都将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大会后的一中全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党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的组成人选,事关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新的理论观点和新论断的提出,对党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党的七大、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和十九大,分别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使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在科学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五)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举旗定向、内涵丰富、催人奋进,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必将极大激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将进一步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二十大报告还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一体部署、统筹推进,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报告高瞻远瞩、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十大报告用一整个篇章专门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作出部署,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对科技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更凸显了党中央把握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擘画。要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高度来落实科技强国的部署,科技创新是贯穿报告全文的一个关键词,既从党和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高度把科技实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重大任务进行部署安排,又从支撑发展、维护安全的现实考量强调了科技创新的地位作用,更加突显了科技强国对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的高度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和谋划部署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指引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科技创新成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撑,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探索实践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

        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根本在于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经受住了来自多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广聚团结奋斗的共识和合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广大中管院党员、干部、群众,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发挥中管院作为专门交叉科学研究的作用,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功能建设新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提高管理科学和科学管理共识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中管院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这是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把握的首要原则。

        回顾十年非凡历程,我们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赢得了历史性胜利。回首百年风云变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进入了不可逆转的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实践一再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成就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对科技事业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作出重要部署,引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正确航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针对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坚持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形成了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实践一再证明,党的领导是我国科技事业长足发展的根本保证;党领导的科技事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伟大的事业必须由坚强的党来领导。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和加强我们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新征程上,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有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形成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的强大合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多的创新突破。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


(六)

         二十大报告的“变”与“不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与十八大、十九大和十八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一脉相承,而又守正创新,既有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深刻阐述,又有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系统解答,变与不变蕴含其中、贯穿全篇。不变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不变,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心不移,坚定改革开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志不改。变的是,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至少体现在以下方面:


        形势判断的变应。坚持并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最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党的重大判断。十六大首次明确使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提法: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七大、十八大延续这一判断,十九大重申,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二十大报告因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首次提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告诫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报告同时提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这一形势判断的变化,表明当前的形势更为严峻和复杂,并不是明显的机遇大于挑战,在某种意义上是挑战前所未有,躲不开、绕不过,关键取决于事在人为、主动作为,善于从当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塑造机遇。


        中心任务的变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直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的中心任务,从十三大到十九大的历次党代会,都进行了重申、强调和坚持。二十大报告聚焦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首次提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从5大特征、9条本质要求和5条重大原则,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旨归意义、目标任务、实现途径。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发展路径,也是奋斗目标,报告在展望“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同时,确立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部署了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这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为后发国家赶超型现代化提供了成功范式。


        发展主题的变革。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一以贯之、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始终是时代的主题。二十大报告在深入总结基础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主要解决的是速度、数量、短缺的问题,而高质量发展主攻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就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由大向强”的问题。报告提出了建设“13个强国”、“5个中国”,即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农业强国、贸易强国、海洋强国,以及数字中国、健康中国、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美丽中国。可以说,“高质量发展”是对“发展”质的提升和变革,是一个发展阶段的终结和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启,标志着我国发展阶段的转换。无论经济、社会领域还是文化、生态等领域,都必须体现并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工作基调的变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增强忧患意识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重要思想方法和智慧。二十大报告统筹“全局”与“变局”、发展和安全,将国家安全单列专章即第十一部分进行安排,并在第一、二、三、四、十、十二、十三、十四等部分也都有阐述。这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上还是第一次,表明维护国家安全已经上升为全党意志和国家战略。报告中,“安全”是排在“人民”“发展”之后,提及率第三高的关键词。首次提出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强调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求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安全与发展,可谓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一体两面,由“稳”迈向“安”,体现了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内在逻辑,标志着我们党基于全局和未来思维和要求的转变、丰富和拓展。


        精神面貌的变样。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创造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崭新风貌。二十大报告列出,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货物贸易总额、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位居世界第二。与之相伴随,党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文化为越来越多外国人所看好和看重,中国人由曾经的仰视世界转向平视世界,实现伟大复兴有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报告将弘扬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等列为大会主题的关键词,将“团结奋斗”列为“五个必由之路”之一,从“两个确立”到“两个维护”,从“三个务必”到“第二个答案”,从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到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到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的是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战略自信、政党自信,凝聚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七)

         把科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是对广泛团结凝聚科技人才,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服务人才强国建设提出的新的时代要求。


        当前,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弘扬科学家精神等各方面,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接长手臂,扎根基层,最广泛地与人才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党内外、国内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周围,鼓励和支持广大人才根据国家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随着我国人才队伍规模快速壮大,广大人才在服务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家重大需求中屡建功勋。事实证明,伟大的事业激励人才、造就人才、成就人才,广大人才只有投身自主创新的生动实践,才能充分释放自身的才华和能量,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职责。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人才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潜能。当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现在,我国拥有科技人力资源约1.1亿人,已经建成23000余个各级团结科技人才的学会组织,这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


        科技群团的工作,说到底都是人才工作。各级科协、学术团队既具有联系人才的桥梁和纽带功能,承载着团结引领众多科技人才矢志爱国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等历史使命,又秉承着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人才之家的根本宗旨,应该帮助广大人才反映意见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加强科学共同体自律,真正促进人才成长提高,促进科技的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以及智库作用的发挥。


        近年来,随着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我国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提升,我国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也要看到,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


        一是创新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战略科学家和顶尖人才缺乏,学科结构尚不均衡,主要体现在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等领域获奖者稀缺,医科、农科和人文社科等学科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二是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仍未建立。“四唯”现象依然存在,“新标”尚未完全建立。此外,重视人才的过往价值贡献,忽视人才未来发展潜力,不利于遴选和激励优秀青年人才。三是学风浮躁和违背科研伦理的现象依然存在。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显示,近一半被调查人员认为我国急功近利、学风浮躁问题比较严重。一些科研人员热衷于“帽子”头衔,盲目追逐热点,趋利变换研究方向,不愿意沉下心来“啃硬骨头、坐冷板凳”。四是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体系仍显薄弱。我国当前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在3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60%~70%,“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未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笔者认为,科技群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释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驱动力,集聚优秀科技人才。


        一是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党校系统,筑牢润物无声团结引领的坚强阵地。中国科协多次举办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专题研修班、战略科学家国情考察等活动,并依托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青海“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等建设中国科协党校教育基地,面向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开展国情研修。事实证明,这些面向科技人才的学习活动,增强了科技人才群体的制度自信和创新自信,让青年科技人才坚定了理想信念。今后,应完善以中国科协党校为中心,全国学会分校、省级科协党校和老科协、女科协、乡村振兴等特色党校、各类实训基地为主体的工作体系。持续加强对科技领军人才、海外科技人才等群体的政治教育、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筑牢党团结引领科技人才的坚强阵地,激励人才建功立业,持续增强人才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促进青年人才交流,培养卓越工程师。中国科协通过搭建“秒聚青科”等即时性、交叉性、永不打烊的青年交流平台,促进青年人才交流协作,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人才队伍。中国科协还发挥中国工程师联合体作用,开展卓越工程师协同培养试点,搭建校企共同培养工程师的融合平台。未来,还应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重点关注国家实验室、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形成战略科学家梯队,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自主培养国防科工人才。加紧建设国家级科技人才信息库,绘制人才多维画像和知识图谱,为更紧密联系服务科技人才建好互联基础设施。


        三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国科协目前已建立了科协智库体系,完善了学会主导、科学家领衔、科技界广泛参与、国际科技组织联合支持的工作机制,并持续发布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加强重大问题战略研究,探索跨界研判“卡脖子”问题机制。未来,还需要推动修订人才奖励、项目评审等管理办法,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继续建设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和科研仪器、工程技术等领域案例库,推动典型案例评价导向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四是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协深入推进了“科创中国”建设,发挥了科学家品牌、多学科交叉、链接地方、联系国际等人才资源优势和组织协同优势,发挥创新枢纽城市(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汇聚了“政产学研金服用”各方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路演展示、信息汇聚和评估交易。未来,还应该强化科技供给侧动员能力,调动科技工作者成果转化积极性,强化数字平台运营服务,提升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水平。


(八)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党中央从突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出发,首次将科技、教育、人才单独成章进行统筹部署、集中表达,其中蕴含深义。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都是党中央提出的需要长期坚持的国家重大战略,也是事关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过去相关文件论述中,科技通常安排在经济建设中,教育一般是安排在社会建设中,人才安排在党的建设中。党的二十大报告强化系统观念,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合为一个部分进行论述,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突破。
        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靠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必须靠人才,人才必须依靠高质量的教育,三者是互为联系、互为推动的整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近年来,我国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映照着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科技发展格局,我们更能体会“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摒弃幻想,自力更生”的现实紧迫感。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十年来,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越来越多大国工匠在国际赛场争金夺银,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持续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高等教育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强大智力支撑……教育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日益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科教兴国,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人才战略的根基。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形成更加合理的人才结构和培养体系,有助于支撑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放眼全球,国外科技、教育、人才三者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主要发达国家更加重视教育事业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储备,强化应对未来挑战的战略体系能力。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迈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离不开人才的现代化。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谁能占领人才高地,谁就能在发展中赢得先机、取得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优先和突出位置。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果;我国人才队伍快速壮大,已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
        实践证明,一体统筹实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符合科学规律和实际需求,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科学决策。这一新布局,既坚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新征程上,如何进一步发挥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的支撑系统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方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现在,我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建立大教育、大科技、大人才观,更好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我们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评价改革,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创新氛围。要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掌握自主创新、自立自强的主导权。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我们要认识到,人才是多层次、多类型的,现代化人才库既需要充实高科技创新人才和领军人物,同样也需要壮大堪当大国工匠大任的各种高技能人才。中办、国办近期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末,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并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纳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机制中。这将极大促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雄关漫道,任重道远。面对短板不足,还须强基固本。“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有助于应对“卡脖子”难题;“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有助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有助于扭转人才队伍大而不强局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详细部署,相关内容既有针对性,更有前瞻性,必须认真领悟、切实贯彻。
        网聚人才之力,筑牢复兴之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教育越来越优质、科技越来越强大、人才越来越壮大,定能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民族复兴征程上释放磅礴力量。

(九)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卷帙浩繁的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复兴文库》写下的序言。我们向着伟大梦想勇毅前行,“复兴”成为最激荡人心的时代强音。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庄严宣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澎湃着自信自立的万丈豪情。


        复兴的脚步,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中。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从曾经的“现代化的迟到国”跃升成为当下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实验室”,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远视野和科学判断——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我们向着人口规模巨大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断迈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也让中华民族再次行进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前列。


        揆诸人类历史,一个国家积贫积弱之时与发展振兴之时,往往是面临压力最大的时期。今天的中国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前行的每一步都是知重负重的艰难登攀,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当此之时,尤需自信自立、守正创新,把历史经验给予的启示,化作夺取新的更大胜利的支撑和动力。


        踏上壮阔新征程,肩负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这是关键的领导力量;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坚定的路径选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不变的根本立场;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是澎湃的动力源泉;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是昂扬的精神风貌。


       “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要继续前行。”2035年、本世纪中叶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节点,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心中有目标,脚下有方向,把握好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以坚如磐石的定力、敢战必胜的信念勇毅前行,我们定会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十)

和而不同:天下大道的文化底蕴——略谈中国的文化自信与守正创新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党的二十大向世界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语出《礼记·中庸》。这句中国经典,传承着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讲了几千年;展现着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守正创新,要管一万年。


和而不同与“天下大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如此丰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就是“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基于事物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造就整体性和共同性、产生新东西的力量。“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将不同的东西加以调和并使之平衡,才能致“和”而“共同”。“共同”与“同”内涵有别。“共同”是多因素的“和”的化合,而“同”只是单一事物的叠加。“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而不同,才能万物并育、大道并行。


        “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特质,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和”的方式,是一分为二基础上的合二为一,和而不同基础上的求同存异,良性竞争基础上的奋进创新,我为人人基础上的人人为我。“和”的哲学,是“会通”,既有包容,更有择优;既有融合,更有贯通;既有继承,更有创新,是一以贯之、食而化之、从善如流、美而趋之。“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和而不同乃万物之道。


         和而不同这个哲学概念十分深刻又随处可见。“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古写的篆文“比”字,象形两个人完全一样,只跟与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不是君子。


         人类现代化呼唤的时代精神,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这种重铸,既应该突出主导、主流,也应该强调和谐、合作,应该“和而不同”,避免“同则不继”;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现实往往是“江南三月,杂花生树”,并非谁最美,谁就居于“至善至美”之不二法门;谁最“精”,其他的就皆在“去粗”之列;谁有影响,就不断膨胀,甚至走向极端;谁最霸道,就可以确立和裁定“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的“规则”。


和而不同与“文化自信”


        和而不同也并非一味抱雌守弱甚至畏惧强暴。它以“文化自信”的大气,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2022年10月12日,美国白宫发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这是美国政府在国家安全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其中竟然粗暴地妄称“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又有日益增强的推进这一目标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实力的竞争者”,“对国际和平与稳定构成了挑战”。美国从维护其霸权的逻辑和视角出发,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总不放心,对中国实力的日益增强尤其紧张,摆出一副要死心塌地“对着干”,以强暴行径对付中国的架势。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个“国家安全战略”实无“战略”可言,只能越来越导致美国的“国家不安全”,也代表不了美国人民。


        的确,中华民族正在势不可挡地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我们明确地告诉世界也告诉美国,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现代化,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现代化。与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长期奉行“国强必霸”的丛林法则和对抗性的零和博弈思维不同,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扩张胁迫、称王称霸的基因。恰恰相反,好战必亡、国霸必衰是中国人民信奉的箴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从未主动挑起过一次冲突,从未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从未发动过一场代理人战争,从未参加过任何一个军事集团,是全世界和平记录最好的大国。我们将坚持和平发展写入执政党党章,也是世界上唯一将和平发展写进宪法的大国。中国坚持不称霸、不扩张、不胁迫、不谋求势力范围,与各国和平共处,无疑是对全球战略稳定的重大贡献。当代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为了说服谁、取悦谁、安慰谁,而是基于自己的基本国情和文化传统,基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作出的正确抉择。


         中国人民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也崇尚正义、不畏强暴。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已经站起来、富起来并正在强起来的中国,以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精神,以坚定的战略定力和坚强的战略实力,去争取和维护和平。现在有人在中国周边磨刀霍霍,拼凑亚太版北约的对华包围圈,在台湾问题上切香肠、踩底线,甚至不惜擦枪走火、点火冒烟,叫嚣要准备和中国一战。


        请记取前车之鉴。如果说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一战,我们在朝鲜半岛,以“钢少,气多”战胜了“钢多,气少”的美帝国主义;到了新世纪新时代,我们是“钢多了,气更足”,在家门口等着一切敢于来犯之敌。毛泽东当年的话,言犹在耳:“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台独”势力胆敢以身试法,我们必将采取断然措施。外部势力胆敢玩火挑衅,我们必将迎头痛击。


和而不同与文化“守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突出的特征是充满不确定性。世界处在大变革的时代,动荡几乎涉及各个领域,构成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全世界还在继续与疫情抗争;全球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当前地缘政治紧张,正处于冷战结束后的危机聚焦时段;全球气候变化政策协调的不确定性——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采取单边主义措施;全球治理体系调整存在不确定性——二战后形成的全球治理体系日益暴露出诸多弊病,深陷全球治理“赤字”……


        在诸多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就是以“和而不同”来“守正”。以往,决定国际秩序的主要因素是大国主导,甚至是霸权;如今,基于大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国际关系范式正在走向基于“命运共同体”的新秩序。命运共同体是和而不同基础上的“共享的未来”。以中国倡议的“共享的未来”为引领,构建一种新的世界秩序,必将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和平与稳定。


和而不同与文化“创新”


        纵览世界近代史,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的崛起,与“走和平发展道路”似乎难免冲突,“修昔底德陷阱”似乎言之有理。究其原因,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前奏曲。但随着这个前奏曲的变奏,随着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延伸,不和谐的“现代性”噪音不断扩大,世界在变成一架“发疯的钢琴”。近代西方大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必然涉及到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对市场、对资源不断扩张的需求。近代,西方世界在崛起的过程中为满足这种需求,以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和奴役他人来掠夺资源、薅取羊毛。这虽造就了西方世界近代以来的繁荣,也埋下了它与世界其他部分的仇恨。现代工业文明彻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如果大家都心为物欲,连人类共同价值的底线都不遵守,世界如何和平安宁,发展又如何协调持续?


        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新时代对人本主义的呼唤,需要对传统人本精神的继承吸收,发扬其积极成果,又革故鼎新。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多强调作为个体的自由与权利,尊重人的本能欲望,虽然催生了迅猛发展的经济,但也造就了极端膨胀的个人。当西方文明以霸权的形式推行其价值观的时候,我们需要新型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当传统的工业文明发展导致生态危机的时候,我们需要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当西方文明过分强调物质、商业和市场利益的时候,我们需要新型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新型关系的潮流,就是新文明复兴;这种新型关系的旗帜,就是新人文主义;这种新型关系的哲学,就是和而不同。


        以“和而不同”来“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是富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中国是一个“对于人类有较大贡献”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阔步前行,要使冷战思维成为历史,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也就为中华民族赢得和延长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期。


         中华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骨子里和血液中,根植于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其生生不息、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的秘诀,皆因有和而不同之“同”、合作共赢之“合”、美美与共之“共”。天下为公的大同理念,是中国建构“同心圆”的共识基础;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是中国调动积极性的情感纽带;“允执厥中”的中道精神,是中国包容各种力量的方法原则;得道多助的政治理念,是中国汇聚人心力量的精神底色。昔称“紫气东来”,今有“和气东来”;人叹“文明冲突”,我有“和风西送”。“东来”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生长、凝聚的自强不息、和实生物之“和气”;“西送”的,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呼唤、弘扬的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和风”。


        上世纪四十年代,冯友兰撰写的“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云:“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


          何为“亘古亘今,亦新亦旧”?为何“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就是,以和而不同奠定天下大道的文化底蕴——中国的文化自信与守正创新。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就让我们科技管理研究所的全体同仁团结一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蹘力同心、奋发有为、创新发展,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王渊于2022年10月23日北京

转发:

致房山区全体市民的一封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当前,我市新增病例和疫情涉及区域持续增加,呈现多点发展态势,疫情防控处于吃紧阶段。尽快有效控制疫情直接关系到岁末年初各项工作开展,为保障广大市民朋友的身体健康安全,现向全区市民朋友倡议如下: 

  一、保持“单位——家庭”两点一线工作生活模式,不组织或参与聚集性活动,减少线下会议,不扎堆、不聚集、不串门。

  二、公共场合、户外场所全程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勤洗手、多通风、勤消毒,多注意个人卫生和健康防护。

  三、尽量少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确须乘坐请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主动配合防疫检查。

  四、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请您及时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高风险低风险地区等疫情动态信息和防控政策,多多注意个人防护。

  五、非必要不跨区流动,不前往高风险、低风险地区及其他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地区,提前规划出行方式和路线,避免途经存在风险地区。

  六、请自觉落实好核酸检测频次要求,就近前往采样点参加核酸检测;在采样过程中,服从现场工作人员安排,有序排队,保持2米线距离。

  七、密切关注自身和家人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居史、接触史等信息,避免带病上班上学。就诊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疫情当前,让我们携手同行,积极支持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主动配合属地街道和村社区落实好防控管理措施,保护自己、呵护家人,共同筑牢健康堡垒,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衷心感谢您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房山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1月15日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转发

          北京市委宣传部发布全民戴口罩倡议书,

                                  以下为全文

广大人民群众、乡亲父老、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和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

当前全市新增病例和疫情涉及区域持续增加,呈现多点发展态势,疫情防控处于吃紧阶段。实践证明,科学规范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保护公众健康,凝聚防疫力量,共同养成自觉佩戴口罩的良好习惯,现就“全民戴口罩”发出如下倡议:

一、科学规范“正确戴”。佩戴口罩时“内外上下要分清,贴合盖住口鼻颌,调整压紧金属条,及时定期换口罩”,不自行改造口罩,不在交谈时取下口罩。

二、重点场所“全程戴”。进入宾馆酒店、商场超市、景区景点、文娱场所、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时,参加各类会议、培训、考试等聚集性活动时,进入厢式电梯等封闭空间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科学规范全程佩戴口罩。

三、核酸检测“务必戴”。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时,务必规范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降低病毒感染风险。

四、风险人员“严格戴”。风险人员在处于集中隔离转运、办理入住、取餐、核酸采样、外出就医、解除隔离等情况时,必须严格规范佩戴N95或KN95医用防护口罩。

五、值勤值守“引导戴”。参与核酸采样点值勤、卡口值守的工作人员要成为佩戴口罩的“示范者”“宣传者”“监督者”,及时劝导纠正不戴口罩、不规范佩戴口罩的行为。

六、志愿服务“劝导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服务组织要广泛开展“全民戴口罩”宣传劝导志愿服务。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经营主体要落实责任、主动劝导。

七、共同参与“全民戴”。要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把佩戴口罩当成日常生活的标配,时刻养成自觉佩戴口罩的文明习惯。

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积极响应倡议,养成自觉科学规范佩戴口罩的文明好习惯,众志成城筑牢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二0二二年十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