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热点资讯 > 正文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

时间:2021-07-26 19:47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华社 瞭望 2021年6月30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新华社 瞭望 2021年6月30日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

  1921-2021,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写下了怎样的百年传奇?
  在黑暗中诞生,在苦难中成长,在挫折中奋起,在奋斗中壮大,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组织,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让山河破碎的中国走向强盛,让备受屈辱的民族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1925年,毛泽东橘子洲头独立寒秋,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宣言。
  今天,走过百年风雨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信心满怀:“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一)风雨沧桑

——中国共产党为使命而生、循初心而行,引领中华民族走出一条迈向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

  仲夏之晨,上海外滩。

  上海海关大楼《东方红》旋律报时钟声响起。岁月斑驳的百年建筑间,历史与现实在眼前切换——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失去海关自主权。这里的报时钟声曾长期是英国威斯敏斯特旋律。大钟每走一小时,按《辛丑条约》,中国要向列强赔款2800多两白银……
  今天,站在这里眺望浦江对岸,东方明珠、金茂大厦……鳞次栉比,《东方红》旋律的钟声应和着中国强劲的脉搏——每一小时,创造约116亿元GDP,约37亿元货物进出国门……
  回望来时路,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说:“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
  珠江口,南望伶仃洋,鸦片战争的炮声仿佛还在回响。
  57岁的航标工黄灿明一家四代在此守望百年。

  100年前,祖父黄带喜守护虎门水道的灯塔30余载。1957年,父亲黄振威接班干了一辈子。1988年起,黄灿明守护灯塔至今。2007年,儿子黄登科成为第四代传人。
  百年守望,百年沉浮:威远炮台的残垣,曾见证列强军舰横行无忌,如今望着一艘艘巨轮频繁往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沐浴新的曙光……
  “爷爷守塔的年代,晚上水道漆黑一片;父亲那一辈,灯光多起来;现在,珠江口两岸已是不夜城;我儿子到我这个岁数时,这里会美成什么样呢?”黄灿明笑着问。
  从沉沉暗夜到光明绽放,恰似百年中国前行之路。
  这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重新屹立的百年之路——
  1922年,在上海看到“华人与狗不准进园”的牌子,方志敏满眼痛楚:“这是我感觉着从来没有受过的耻辱!”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他与许多共产党员一道捐躯报国。革命战争年代,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有370多万……

  100多年前,京张铁路设计者詹天佑,曾有“引以为耻”的憾事:虽然铁路的设计建造由中国人完成,但主要部件甚至铁钉都是从国外进口。
  如今,长城脚下,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开智能铁路先河的京张高铁穿越于崇山峻岭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飞驰而过,勾勒出百年中国的追梦轨迹。
  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历史奇迹的百年之路——
  推翻旧制度,人民当家做主人;改革开放举世瞩目,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千年小康梦照进现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阔。
  2021年4月14日,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浙江三门县城西村村支书章国进走上讲台。台下线上430多位外方代表,凝神听他讲述九任村支书带领群众接力致富的故事。

  章国进展示了35本记录本。

  为不再挨饿,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垦荒种田。1963年,记录本记着: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产了27%。
  “老百姓没钱,怎么办?”1979年的记录本回答:“改革,先走一步有风险,但我们需要解放思想……”
  创办五金厂、变压器配件厂……1995年,城西村一跃成为“全县首富村”。
  记录本密密麻麻,一个个梦想成真。曾经“饭都吃不饱”的穷村庄,如今成为年收入上千万元的“浙江省小康示范村”。
  小村故事,折射出一个百年大党的拳拳之心。
  这是令世界赞叹的百年之路——
  上世纪20年代,《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哈利特·阿本德惊呼“作为国家的中国已然不复存在”。
  如今,面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纽约时报》称“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
  1949年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断言“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共产党政权也解决不了”。70多年过去,中国已从解决温饱迈向全面小康。
  ……

  延安杨家岭。

  中央大礼堂内,两边墙上插红旗的“V”字木座引人注目,仿佛是一条历史的足迹——
  中华文明演进的坐标中,中国历史的轨迹从1840年鸦片战争陡转直下,直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成为拐点,其后加速上扬,恰是一条“V”形曲线。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坎坷成大道,用今天的腾飞向世界证明: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人民走出一条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康庄大道。

(二)思想火炬

——中国共产党高举真理旗帜、勇于求索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2017年金秋十月,一个收获的季节。

  “通过!”
  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出席党的十九大的代表庄严表决,一致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
  诗人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翻开风雷激荡的百年乐章,每在历史抉择的关头,总伴随着理论的飞跃。
  打开最新版《共产党宣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其在各国出版撰写的7篇序言。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两位伟人不断向世人提醒:“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湖南长沙,湘江之畔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里,挂着一幅“实事求是”匾额。

  100多年前,意气风发的青年毛泽东常在此流连,思索“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方法。
  2020年9月17日下午,细雨绵绵,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讲堂前,总书记撑着伞,望着檐上的同一幅匾额,久久凝思:
  “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从枪杆子里出政权到把支部建在连上,从工农武装割据到农村包围城市……“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各族人民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指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支持推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发展,到兴办经济特区;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中国共产党以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带领一个差点“被开除球籍”的国家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奇迹”。

  发展起来后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时少。

  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随着劳动力、土地、市场等资源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中国GDP增速不断减缓。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雾霾频现,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三期叠加”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点亮思想的火种。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明确提出“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从以新常态重塑中国经济发展大逻辑,到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经济动力、结构、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理念一变天地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约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约60%,全球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上升至14位……中国经济向着更加健康、更可持续、更有后劲的高质量发展转变。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漓江,从杨堤码头登船,顺江而下。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展现出漓江治理重生之后的景象。

  曾几何时,污水排入、非法采砂、网箱养鱼等,让漓江“失绿”,甲天下的山水遭受破坏。如今,通过全面“治乱、治水、治山、治本”,漓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流域森林覆盖率超过80%,干流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
“你们在这里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呵护好这里的美丽山水,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一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当地负责同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破解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看似两难,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呈现在世人面前。
  从一锤定音明确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扭住不放严惩秦岭北麓违建别墅、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木里矿区非法采煤等事件;从雷厉风行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史上最严中央环保督察,到深谋远虑设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思想的火炬,照耀新的时代——
  以“中国梦”“四个自信”凝聚团结奋斗伟力,以“五位一体”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以“四个全面”协调推进战略布局,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长治久安制度根基,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在变局之中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立时代之潮头、应时代之变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指引中华民族大踏步迈向伟大复兴。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所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同时又都具有鲜明的独创性,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为开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而产生。它们连接起来,构成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创新之路。”党史专家李忠杰说。

(三)人民江山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凝聚起共创伟业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上世纪30年代曾在陕北采访4个月写出《红星照耀中国》的埃德加·斯诺回答:中国共产党总能从大多数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
  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8年实现9899万人口脱贫,每分钟脱贫20多人。惊奇之余,国际社会又发出同样的疑问。
  2021年春,美国人聂子瑞沿着斯诺足迹重访陕北。南泥湾村,76岁老党员侯秀珍的两把镢头令他难忘——
  一把是侯秀珍公公刘宝斋的。80年前,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垦荒,副连长刘宝斋和战友用树枝搭草棚,一手镢头一手枪,在荆棘遍野中开垦出“陕北江南”;
  一把是侯秀珍自己的。20多年前,这位没上过几天学的村干部带领村民修路建学校,扛着一把镢头,把不毛荒山变成葱绿山岭,如今全村脱贫奔小康。

  两把老镢头,一颗为民心。

  “我和当年斯诺看到的一样:共产党人总是为人民着想,总能激起人民的巨大能量。”聂子瑞说。

  人民的力量有多大?

  江西赣南,于都河畔静悄悄。
  1934年10月17日晚,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渡河长征。
  30万于都人共同守着这重大秘密:是夜,百姓扛着门板、床板甚至寿材,划着渔船为红军架桥;清早拆桥隐匿,一切恢复原样。反复4天,直至全部红军渡河,敌人竟然始终毫无察觉。
  一起渡河的还有数万于都子弟。新中国成立时,活着回来的只有277人。
  毛泽东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百年来路,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

  1949年4月20日夜,渡江战役打响,已将沿江船只抢砸烧毁的国民党军队万万没想到,2万多名船工拖出藏在芦苇中、沉入江底的渔船,冒死运送解放军过江。
  枪林弹雨中,一个瘦小身影奋力划桨,子弹打中手臂血流如注,她咬紧牙关划啊划啊……她叫马毛姐,年仅14岁,是年龄最小的船工。
  马毛姐是童养媳,共产党救了她。如今86岁高龄的她回忆当初,话语朴实:“把解放军送过江,让穷人都过上好日子!”

  当年,蒋介石在南京宣称,谁控制了北平、上海、广州等城市,谁就控制了中国;毛泽东在井冈山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
  珠江两岸,繁华似锦。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掩映在高楼之下。
  1926年,毛泽东曾在讲习所任所长,培养了300多名学员,他们奔赴各地领导农民运动。
  仿佛是巧合——
  讲习所内展示的红色锦旗依旧赫然:“农为党本”。按当时体例从右向左书写的四个大字,今天从左向右读来就是“本党为农”。
  也是一种昭示——
  讲习所对岸的广东机器工会礼堂里,1922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于是,珠江两岸,一手为农,一手为工,那些曾被称为“草民”的人,集结在共产党旗帜下,干出了改天换地的大事。

  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总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共产党人用生命捍卫人民——
  1934年10月,贵州石阡困牛山上,敌军把百姓抓来当“肉盾”,无路可退的红军喊出:宁死不伤百姓,宁死不当俘虏。不到20岁的陈世荣吹响冲锋号,与上百名战友砸烂枪支,纵身跳崖……
  共产党人用铁的纪律赢得人民——
  1948年秋,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来到锦州。梯子沟村老书记何清泉回忆:“当时家里房前屋后都种着苹果,解放军不摘树上的苹果,掉在地上的也不拿一个。”
  共产党人把权力交给人民——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宪法,明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几千年王朝的“家天下”,变成了亿万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国家”。
  为2亿多农民工代言!2008年,胡小燕等3人成为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如今45名农民工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越来越多基层代表进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让民意直通中南海!2020年8月,内蒙古达拉特旗,当蒲圪卜村干部李电波以网名“云帆”留下发展“互助性养老”的建议,他未曾想到会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并化为规划纲要的具体举措。
  共产党人用真情护佑人民——
  那是人民至上的众志成城。面对疫情,党中央一声令下,4.26万名医务人员逆行出征,牺牲医务人员中党员超七成。
  那是生命至上的全力以赴。从出生30个小时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放弃。
  人心向背,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前途命运。
  从“为人民服务”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标尺,持之以恒答好人民考卷。

(四)精神丰碑

——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在信仰旗帜下,挺起如钢似铁的精神脊梁

  “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延安时期,一批又一批外国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中国的西北角,经过对“红色圣地”的探访,如此形容自己看到的这群人——
  “这是一支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队伍。他们的存在,是世界的一个奇迹,他们的精神,是世界文明的一份财富。”
  危亡中启航、绝境中淬炼、困苦中奋斗、无声中奉献……循着百年来共产党人的足迹,挺立着一个个如高山般傲然的身影。
  这是一群心怀信仰的人——
  80年前,湖北恩施。临刑的100余级石板路上,敌人放言“回一回头就不杀”。26岁的共产党员何功伟拖着沉重的脚镣,一级级走过,始终没有回头。
  “我热血似潮水的奔腾,心志似铁石的坚贞。我只要一息尚存,誓为保卫真理而抗争……”他谱写的《狱中歌声》,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共同的心声。
  人生大事,莫重于生死。百年来,却总有一群人如此从容面对死亡。

  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吗?
  他们是信仰淬炼而成!
  红色小城泸定。大渡河奔涌向前,泸定桥上铁索寒光依旧。
  1935年5月29日,崎岖山路间“狂飙”的红军战士及时赶到泸定桥。血色漫天,挡不住勇士们过桥的决心。东桥头被敌人点燃,火海中,有人掉入江中,留下的继续冲锋……
  许多年后,夺桥勇士之一刘金山摸着胳膊上的大片伤疤给儿子回忆当年的激战:“尽快过去,消灭敌人,这是任务!”
  目标之纯粹,信念之坚定,皆因桥的彼岸通向理想中“穷人的天下”。
  中华民族的精神天空里,心怀伟大信仰的共产党人,绽放出最璀璨的星光。
  这是一群心怀大爱的人——
  2021年3月,渤海之滨,彭士禄院士魂归大海。海风轻拂,唤起人们对彭家父子的回忆。

  百年前,山河破碎,彭湃日本留学归来。坐拥“鸦飞不过的田产”,这个年轻人却一把火烧掉了家中的田契,投身革命的洪流。33岁,这位“农民运动大王”高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留下年仅4岁的儿子彭士禄。
  父子唯一的合影上,父亲深情写下“彭湃及他的小乖乖”。
  63年前,一穷二白,彭士禄苏联留学归来。在“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中,烈士遗孤隐姓埋名、从零出发。超负荷工作,四分之三的胃部被切除……这位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人生无悔:“付出一切都值得,就是死了也值得!”

  两代党员的抉择,见证跨越生死的家国大爱。
  翻开共产党人的“百年相册”,心有大爱者,比比皆是。
  我们看到:毛泽东的手,与农妇邓芳芝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你失去了一个儿子,我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牺牲得光荣”。他的儿子叫毛岸英,她的儿子叫黄继光。
  我们看到:疫情的“风暴眼”中,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拖着“渐冻之躯”一瘸一拐,与疫魔“生死竞速”,硬是带领全院救治2800余名患者。
  我们看到:黑压压挤满河滩的外军面前,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张开双臂,将自己站成祖国的界碑。巍巍喀喇昆仑高原,回响戍边英雄们的深情告白——“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从抗美援朝到抗震救灾,从抗击非典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无论“钢少”还是“钢多”,每逢国家危难时刻、每到民族存亡关头、每遇人民危急境地,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谱写气壮山河的精神凯歌。
  这是一群心怀梦想的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着3名航天员,向着新的“中国高度”进发。

  中华民族,志在九天。

  上世纪50年代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前身——中国导弹综合试验靶场第一任司令员孙继先将军,还从未见过火箭是什么样。
  这位长征途中率领勇士们强渡大渡河的红军营长拍了桌子:“没见过又怎么样,我们就是不信这个邪……”
  一群追梦的人发誓:“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发射场附近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形如火箭的纪念碑直刺苍穹。包括孙继先在内,760多位为航天事业献出生命、奋斗一生的人长眠于此。
  只有理解他们壮阔的梦想,才能理解他们不朽的牺牲。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在一个世纪的风雨征程中,领导人民熔铸锻造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精神。”党史专家陈晋说。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个个鲜明具体的“坐标”,形成绚烂夺目的“精神谱系”,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五)自我锻造

——中国共产党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自觉,从严治党、革故鼎新,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百年来,带领一个落后的国家走向强盛、一个沉沦的民族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在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也在一刻不停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
  2012年11月15日,中外记者会聚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镁光灯下,新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郑重地说,“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对纪律的敬畏,在建党之初就深入中国共产党的骨髓。
  党的二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即设立“纪律”专章,占整部党章篇幅的近三分之一;1926年8月,发布党的历史上第一份反腐败文件。
  百年党史的长轴画卷上,从严治党始终一以贯之——
  延安时期,力行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起整风整党;改革开放初期,开展全面整党……
  这份管党治党的清醒自觉,来源于历久弥坚的初心使命——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狱中八条”展板前,总有观众驻足、深思。
  重庆解放前,党在重庆的地下组织几乎全被破坏。
  为什么党的组织出了这么严重的问题?尽管生死未卜,党员们仍以对党的赤诚忠心,在狱中秘密总结讨论经验教训。
  “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严格进行整党整风”……用生命和鲜血留下最后的政治嘱托,只为了心中那个纯洁先进的组织。

  这份管党治党的清醒自觉,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
  1932年5月9日,江西瑞金响起了苏区反腐“第一枪”,瑞金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伏法。
  有人称谢步升革命有功,为他说情。毛泽东力主严惩,“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
  腐败现象同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格格不入,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愿背道而驰。
  放眼人类历史的浩瀚长河,从来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始终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荡涤一切附着在肌体上的污秽,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一以贯之地推进自我革命。
  “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震撼人心。
  中国共产党人深知,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因而始终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其领导人员,标志着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已经形成。

  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协调衔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中国共产党以惩治腐败零容忍、不放松的态度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发展。

  中国共产党不是因执政而有力量,而是有力量才执政。这种力量,就来自于始终以驰而不息的精神刀刃向内、去腐生肌,以严明纪律约束全党,从而赢得民心。
  2021年6月18日,北京天朗气清。在刚刚开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八项规定展板前停下脚步、仔细察看:“现在这里面的8条,精简会议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做得都不错,还是要反复讲、反复抓……”
  8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正是以八项规定为突破口,扭住作风建设不放松,解决了“老虎吃天无从下口”问题,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从在河北正定制定实施“六项规定”,到在福建宁德制定执行“廉政十二条”,从在浙江抓好“六个方面工作”,再到中央“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对作风建设的重视一以贯之,为全党上下作出表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从转变作风入手,通过反腐败发力,以制度为保障,用信仰塑灵魂,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淬火成金,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活力。   今天,9500多万名党员、48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有如一块“整钢”,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2021年6月25日,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
  “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其奥秘就在于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强大能力,自我革命精神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大支撑。”深邃的话语,穿越百年、激荡时空。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应对面向未来的“赶考”?
  “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

(六)大道不孤

——中国共产党登高望远、胸怀天下,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担当创造美好未来

  2021年5月23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暮色中,飞机降落,总统皮涅拉迎上前去。这是他年内第三次亲赴机场接收中国产新冠疫苗。

  亚洲、欧洲、非洲、拉美……疫情来袭,中国紧急驰援,派遣医疗专家组、提供抗疫物资,在全球范围展开人道主义行动,携手世界筑起“防疫长城”。
  推动抗疫国际合作,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天下大同”“为人类求解放”,当中华民族赓续数千年的追求向往遇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二者紧密结合,便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天下情怀,也为这个世界注入了不一样的精神力量。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面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坚持对话协商”“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坚持绿色低碳”……

  2017年1月,瑞士,联合国日内瓦总部。

  带着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深入思考,习近平主席用五个“坚持”,同世界分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超越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摒弃零和博弈、地缘政治思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理念首倡者,更是坚定践行者。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开拓国与国交往新路径——
  一个从苦难和屈辱中走出来的民族,更懂得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含义与价值。
  从倡导对话弥合分歧到谈判化解争端……中国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之路。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话坚定有力:中国近代以后遭遇了100多年的动荡和战火,中国人民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

  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践行亲诚惠容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建交国已增至180个,伙伴关系网络遍布全球,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从未如此紧密。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搭建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新平台——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出访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
  短短8年,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伙伴国家已达140个,“一带一路”成为这个蓝色星球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也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广袤的非洲大陆上,两条铁路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一条是坦赞铁路。

  不畏艰难、远渡重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5万多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来到非洲,帮助坦桑尼亚、赞比亚修建这条“自由之路”,60多名中国专家将生命留在这里。

  一条是蒙内铁路。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之一,这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将肯尼亚蒙巴萨港同首都内罗毕连接起来,构成了东非铁路大动脉的起始段。铁路沿线设置多处桥梁式野生动物通道,五六米高的长颈鹿不低头就能顺利通过。

  两条铁路,穿越时空;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情怀,一以贯之。

  今日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中国越发展,越能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越能造福全人类。
  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疫情背景下,一个个国家级展会相继举行,敞开怀抱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彰显开放自信与大国担当。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2015年10月12日,中南海怀仁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进行集体学习。
  “数百年来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向各国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不当旁观者、跟随者,要做参与者、引领者。
  从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到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始终高举多边主义旗帜;
  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和投票权跃居第三位,到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中国已从全球金融体系的普通参与者转变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变革的“发动机”;
  从积极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坚定致力全球环境治理……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在国内,写入党章、宪法;国际上,写入联合国决议、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的坚实行动,显示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西班牙历史学家普列托评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推动各国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实现互惠互利,抛弃敌对好斗的思维以及使人类一再陷入对抗与战争的过时模式。

  百年沧桑,百年见证。以历史的长镜头来观察,更能深切体会这100年来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跋涉与执着。随着不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必将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七)千秋伟业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必将书写出新的传奇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深意;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深切的渴望。
  1932年11月,上海《东方杂志》向社会提问:“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
  当时,多数国人不会想到,距离上海不到1000公里的江西瑞金,一个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为名的红色政权已经建立。
  第一部由人民政权颁布的宪法、第一部倡导男女平等的婚姻法、土地国有、实行儿童免费义务教育……成立1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以超越时代的雄心气魄,进行着美好社会的“伟大预演”。
  百转千回,是怎样的苦难辉煌?!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
  消息传到重庆渣滓洞,江竹筠和难友们憧憬着那个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崭新国家,凭想象在被面上绣出一面五星红旗。
  那时,倒在曙光前的英烈们不会想到,70多年后,五星红旗被中国人带到距地球300多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带到38万公里外的月球,带上3.2亿公里外的火星……成立100年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
  斗转星移,如何不令人感慨万千?!

  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0001号文物,是一个森然兀立的绞刑架。
  1927年4月,38岁的李大钊身着长袍、目光坦荡,走向这个绞刑架。
  以这样悲壮的方式,这位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肩住黑暗的闸门,告诉世人:“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博,驻足于一幅幅历史画卷,点明近代以来的民族奋斗目标: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致力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一个扛着民族复兴重任的政党,只会把里程碑当作新的起点。
  这是何等的辽阔视野?!

  2019年3月,意大利罗马,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的时间观:“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
  两千多年前,与这座西方“永恒之城”交相辉映的,正是东方的“盛世长安”。

  如今,又一条新的丝绸之路由东方延伸开去,在百年变局的大潮中将世界紧密相连。
  试看今日,“北斗”定位、“天眼”巡天、“祝融”探火、“嫦娥”奔月、“悟空”遨游、“蛟龙”入海……星辰大海的征途,闪耀着中华民族的荣光。
  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河北白洋淀,荷花绽放,芦苇摇曳。

  80多年前,共产党人带领水村猎户组成“雁翎队”,划着打水禽用的“鹰排”,扛着土造武器“大抬杆”,书写了一段抗日救国的传奇。
  如今的白洋淀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一张白纸上规划缔造一座未来之城——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使命的雄安新区。
  当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放缓节奏,这里却没有一天暂停——塔吊林立,机器轰鸣,200多个建筑工地,每天18万多名建设者不分昼夜作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时间的紧迫感、对使命的紧迫感。
  同样在白洋淀边,江汉之水,过巴山、走中原、穿黄河、依太行,奔流上千公里,入华北、进北京。
  放眼上下5000年民族奋斗史,南水北调,以远超都江堰、郑国渠、灵渠,超越京杭大运河的气魄,编织“四横三纵”的国家水网,展开“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

  眼光再转向西南,世界屋脊。

  川藏铁路建设正在穿山跨江。从成都平原出发,跨越“七江八山”,经历“六起六伏”,急剧攀升最高至海拔4000多米,又一条钢铁天路通向雪域高原。
  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天堑通途、高峡平湖,到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发展新战略;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四大工程,到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三大新增长极……誓把山河重安排!
  这是何等的宏大气魄?!
  跨越百年、逐梦千秋,过去、现在、未来,从未如此紧密相连。
  珠江口西岸,中山市翠亨新区,孙中山故乡。
  2021年6月17日,高达270米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索塔封顶,这里将建成全球最高跨海大桥。到2024年,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后,两座城市的车程仅需20分钟。
  一座是以近代中国革命先行者命名的城市,一座是中国共产党一手缔造的城市,从中山通往深圳,仿佛某种隐喻。
  100多年前,这位最早喊出“振兴中华”的先行者,在《建国方略》中谋划了中国现代化的蓝图。然而,只是一个美好的畅想……

  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写就百年的史诗,并把成立一百周年作为“一个新的征程的起点”,奔向又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今天,迈向未来,那激昂的旋律再次在神州大地上传唱——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人民日报社论:铸就百年辉煌 书写千秋伟业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的重要时刻,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这个重大历史节点上,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1921-2021,百年成就辉煌。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921-2021,百年岁月峥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走过苦难辉煌的过去,走在日新月异的现在,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得到了14亿多中国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1921-2021,百年波澜壮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坚守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新的历史辉煌。”在百年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这是艰苦卓绝、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伟大胜利。经过一百年奋斗,我们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整体上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今天,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这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辉煌历史。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党就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毫不动摇。经过一百年奋斗,我们党依靠人民创造了历史伟业,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带领亿万人民不断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回顾党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走过百年沧桑,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昂扬奋进在新的伟大征程上!

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伟大进程。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今天,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这是奠基立业、开辟未来的壮阔征程。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矢志不渝,接续奋斗。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用近30年时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用40多年时间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展望未来,到2035年,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风雨无阻、坚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一百年,是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历史命运的一百年,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百年,是中国为全人类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让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我们深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但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首百年奋斗历程、瞻望伟大复兴前景,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只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要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开拓前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两个务必”,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斗争精神,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力办好自己的事,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锲而不舍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进军,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在顺应世界大势中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只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乘势而上,开拓奋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人民日报7月1日社论)


伟大建党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把金钥匙
作者:曲青山2021年7月8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已经整整100年了。100年对于不同政党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来讲,百年只是宏伟事业的开始,只是威武雄壮活剧的序幕。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那么,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诀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结、概括、提炼了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这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精辟、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意境深远,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特质,是我们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把金钥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的全面总结

  伟大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伟大建党精神,一直激励全党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而奋斗。这两大历史任务,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提出来的。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挽救中国于危难之中,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毅然肩负起近代以来中国其他阶级及其政治力量不能肩负的这两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继续奋斗。经过新中国成立后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持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和本质。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是什么?就是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不懈奋斗史,就是10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不怕牺牲史,就是100年来我们党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怕牺牲的历史;理论探索史,就是100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理论探索的历史;为民造福史,就是100年来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为民造福的历史;自身建设史,就是100年来我们党为了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勇于推进自我革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得以铸造和不断弘扬。不懈奋斗史,始终激励全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不怕牺牲史,始终激励全党坚持理想信念;理论探索史,始终激励全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为民造福史,始终激励全党坚持光荣革命传统;自身建设史,始终激励全党坚持推进自我革命。

  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性贡献。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作出的伟大历史性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进步事业等方面。我们党对国家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使国家日益走向繁荣富强;我们党对中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使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任人宰割、任人欺凌的历史,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党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进步事业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是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格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性贡献,是伟大建党精神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特质的生动写照

  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100年来,我们党就是按照这样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来建设党的。因此,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特质的生动写照。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的是我们党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特质,展现的是党的强大思想优势。我们党之所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认定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10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确立了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我们党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是:党的事业每发展一步,党的理论创新就前进一步;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真理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伟大实践中获得并坚持的,理想是我们党在进行理论武装中确立并坚守的。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的是我们党初衷不改、本色依旧的特质,展现的是党的强大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0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相统一,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的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党团结带领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样为的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的是我们党意志顽强、作风优良的特质,展现的是党的强大精神优势。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由于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异常艰巨。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要进步就必须付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全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达370多万人。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10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才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一系列胜利,抵御和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我们才在应对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科技的、意识形态的、文化的、社会的、自然界的、国内的、国外的各种风险挑战中赢得了优势、赢得了主动、赢得了未来。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的是我们党品德高尚、情系人民的特质,展现的是党的强大道德优势。中国共产党聚集了中华民族众多最优秀的儿女,他们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忠诚是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品质,人民在共产党的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道德靠忠诚滋养,靠奋斗培育;忠诚靠道德支撑,靠实践锤炼。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忠诚内涵,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精神构筑史。100年来,我们党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伟大精神一脉相承、代代相传,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和本。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完成不同历史任务,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古田会议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延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红岩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塞罕坝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突出表现和具体体现。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根和魂。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伟大精神,尽管内涵不尽相同,但其本质内容和精神实质是相通的、统一的、一致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定信仰、坚守理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秉公办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无私奉献、担当使命、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坚持真理、不怕牺牲、自强不息、永远奋斗等关键词、核心语,是各种精神的内核和基本要素。伟大建党精神成为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条红线,是党的各种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凝练。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我们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宏伟目标催人奋进,但要胜利实现还需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不懈怠、不骄傲,一鼓作气、再接再厉,奋勇向前。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不断取得斗争新胜利,不断打开事业新局面。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背离党的根本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面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要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附:
中国共产党百年与百年大变局
金台资讯 07-20 16:50人民网精选资讯官方帐号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这个时候就中国共产党百年与百年大变局这样一个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思考,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足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实际,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规律,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我们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历史主动,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提供了科学指南。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人们与外部世界相处,就要去认识世界,而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某种思想合乎客观规律的就是真理,不合乎客观规律的就是谬论。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行动是正确的行动。人类这种特殊的“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最先进的理论,无产阶级是世界上最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无产阶级作为自己的物质武器。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在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应该而且可以大有作为。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我们要始终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这样,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就提出了一个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问题,而这也恰恰反映在“中国共产党百年与百年大变局”这一主题之中。

一、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顺应历史潮流,自觉把握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历史主动,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百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领导人民推进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不论是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还是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最后都失败了,因为都没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历史的演进,呼唤着真正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领导者。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的兴起,反映了当时的世界大势,使正处于彷徨和苦闷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从无产阶级革命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出来,走在了时代前列。“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从此,“中国改换了方向”。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两大历史任务,就这样光荣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到1922年召开中共二大时也只增加到195人。但是,中国共产党在二大上就鲜明地提出并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因应革命形势,积极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浪潮。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辛探索、浴血奋战,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大势出发,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决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现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重大转变。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并最终团结带领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战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华民族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率先提出了争取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并为之作出了最大努力。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国共产党又准确把握民心所向和大势所趋,及时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以摧枯拉朽之势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同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的序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成为继十月革命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方向

中国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国体、政体应该怎样确立?国家应该怎样治理?对这一系列重大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进行了伟大的探索和创造。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光辉著作中,对这些问题给予了正确回答,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指出新中国实行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同时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进行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基于战后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和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逐步实行“一化三改”,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又准确把握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开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尽管其间经历过曲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抉择

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困难局面,面对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大势作出科学判断,确立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新认识。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在邓小平同志领导和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趋势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我国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也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国内大势,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同时,中国共产党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提出并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赢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赞誉,深刻地改变和影响了世界。

在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九个方面:一是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二是始终顺应时代潮流,三是始终把握历史方位,四是始终明确奋斗目标,五是始终抓住主要矛盾,六是始终发扬斗争精神,七是始终勇于改革创新,八是始终坚持加强团结,九是始终推进人类进步事业。这些经验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

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对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历史性、时代性、战略性重大判断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与会使节时的讲话中,首次公开使用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概念。而早在2012年12月,也就是中共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他就对大变局的战略思想作出过深刻阐释。他强调:“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五年来,对世界经济格局以及政治、安全形势产生了深刻影响。美国、欧盟等陷入重重危机、捉襟见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对西方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产生重大冲击,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引发苏东剧变以来最大范围的地缘政治变局,非国家行为体大量涌现并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这个大变局,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不同场合,从不同的角度,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可见,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充分体现了他对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对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首先,从时间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谈到大变局,很多人首先注意到的是时间问题,即“百年”这一时间节点该如何界定。有人认为起点是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有人认为是17世纪英国的光荣革命,又有人认为是19世纪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人认为是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可谓是众说纷纭。

关于大变局的时间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作过一次比较具体的阐述,他指出:“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国内外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世界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的大变局。”“特别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新兴市场国家实力不断壮大,世界经济版图发生深刻变化,引起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三个时间点:一是“近代以来”,二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历次关于大变局的论述可以发现,他赋予“百年”这一时间概念的内涵是开放的,并未将其明确为某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

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百年未有,主要在于说明这一变局对历史发展将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不能机械地将其定位为某年甚至某月某日。我们可以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理解为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历史性革命性变化,而且这一变局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将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

其次,从本质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国际力量的分合和国际格局的演变。

环顾世界,大变局中变化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大变局中,什么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变化?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清国家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各种国际力量的分合,分在哪里?合向何处?我们说的世界发展态势,实质上就是指这种力量分合。”一语道破了大变局的实质,这就是国际力量的分合。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此作出更进一步的阐释。例如,2014年11月,他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关于世界发展态势的五组辩证关系: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更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更要看到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更要看到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2018年6月,他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同年11月,他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全球治理体系加快变革,但治理滞后仍是突出挑战,等等。

在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清晰描绘了大变局中国际格局演变的基本轮廓,深刻阐明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本质和特征,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基本认识: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本质是国际力量的分合,是国力之争、制度之争、理念之争。二是国际力量的分合所形成的国际格局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惯性,一旦形成,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相对固化下来,不会在朝夕之间发生根本性的调整改变,其突出表现就是“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和“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三是变与不变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不变是相对的,变化则是绝对的。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各种国际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分合合,所带来的国际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需求是无法回避的,“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四是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看,大变局中的各种变量可归为两种,一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等逆向变量;另一种是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正向变量。两种变量之争,构成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主要矛盾,并正在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发展态势。

再次,从动因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如何发生的?这是另一个认识大变局必须回答的问题。学术界对此的解读涉及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人口结构改变、多边体系重建、西方制度颓势显露等方面。但是,科技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人口年龄结构和族群结构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多边体系重建与其说是大变局的原因不如说是大变局的结果,西方制度的颓势也并非最近才出现。所以说,以上并非造成大变局的主因,我们还需要从另外的角度来认识这一问题。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身来看,其间最大的变化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而中国的崛起则成为大变局中最大的变量,成为引领大变局方向、影响人类共同命运最重要的因素。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前所未有,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随着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在与世界的联系互动中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又以自身的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正能量。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第一稳定器。同时,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时间将会证明,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定是一场改变历史、影响世界、创造未来的非凡历程。

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大局”重要思想,牢牢掌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主动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世界是一个全面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在大变局中置身事外。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树立正确的角色观,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既要弄清楚在大变局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更要明白大变局给我国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大势出发,准确把握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形成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他指出:“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并进一步指出:“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深刻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既清醒认识大变局带来的严峻风险,也敏锐把握大变局中蕴含的重大机遇,才能牢牢掌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主动。

关于大变局带来的风险挑战,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列举了8个方面存在的16个具体风险点;2019年1月,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又集中讲了9个方面存在的风险。概而言之,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都明显增多,特别是面对中国的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展开全面遏制和极限施压,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从内部环境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同时,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很可能会相互叠加、相互交织、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甚至可能出现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

关于大变局带来的宝贵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有两点重大判断,一个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另一个是“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前者明确了我国发展环境的总体态势,后者则指出了这一总体态势下的显著特征。这两句话缺一不可,对此必须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把握。

之所以说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而且长期存在,就在于大变局中存在重要的不变量。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国家力量对比和国际体系变革方向没有改变。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之所以说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就在于我国已进入新的历史方位、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面临的发展环境、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需要推进的重大历史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无论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日益成熟定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都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创造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力、赋予了新内涵。

总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的大变局,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是长期存在并蕴含着新变化、新机遇的机遇期。而从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和延长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历史任务。

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我们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认识“两个维护”的极端重要性,筑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开创新的历史伟业提供根本保证。

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我们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一心一意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面对复杂形势,最根本的还是要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审时度势、居安思危,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增强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战略定力,敏锐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我们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我国的发展营造更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我们要坚持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和根本利益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加强对外战略统筹谋划,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我们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确保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起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之力。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更加坚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引领,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14亿多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也一定能够达到!

(作者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