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步 > 正文

文成公主(唐朝和亲公主,松赞干布王后 文成公主。?—680年),唐朝宗室女,汉族。汉名无记载,吐蕃尊称甲木萨,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为神仙)。

时间:2022-05-17 09:06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丈夫为她灭一国,事后却发现,她是个冒牌货2022-05-16 22:33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管理研究所文成公主和亲后,才发现地位尴尬,松赞干布的王妃,是抢来的“洋女人”尺尊。在尺尊的授意...

丈夫为她灭一国,事后却发现,她是个冒牌货

2022-05-16 22:33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管理研究所

文成公主和亲后,才发现地位尴尬,松赞干布的王妃,是抢来的“洋女人”尺尊。在尺尊的授意下,新房没有,佣人没有,夫君竟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她受欺负。在吐蕃,文成公主真的不如尺尊公主?

吐蕃,是公元7-9世纪,中国藏族的政权名,他们养牦牛、马、猪、独峰骆驼,种青稞荞麦。而松赞干布,是公元7世纪,吐蕃之王(也称赞普)。他的即位,充满了悲壮。13岁那年,他的父亲被仇人毒害,吐蕃内部分裂严重。一个半大的孩子,在无数双虎视眈眈的眼睛下,缉拿凶手、训练军队,并披挂上阵,制服了多弥、白兰、羊同等许多部落。

吐蕃安定后,他又开始定税律、任贤臣,使吐蕃经济飞速发展。在百姓的心中,松赞干布就是吐蕃的神!

不过,“神”到了年龄,也要娶媳妇,并且,要求还挺高。下面,我们来对比下,松赞干布的2位王妃,究竟谁受宠,谁的地位高。

一,求亲的难度

他娶的第一位王妃,是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这一年,松赞干布16岁,已有3个藏族贵妾。

关于尺尊公主的求亲,有3种说法:

1,威逼强娶

在《西藏王统计》中,记载尺尊公主的娘家,是尼泊尔的塔库里王朝,父亲是光胄王。

在南征北战中,松赞干布听人说,塔库里的尺尊公主,长得十分美丽,便派臣子去提亲,结果,光胄王嫌他们条件差,不愿女儿吃苦。16岁,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松赞干布一听被拒,立刻派大兵压境,光胄王为了求和,只得满载嫁妆,送女儿上路。

这种说法认为,尺尊公主出嫁,是被胁迫的,心不甘、情不愿。

2,投怀送抱

《旧唐书》中记载,光胄王去世后,亲弟弟阴谋篡位,逼得王子那陵提婆出逃,结果,被吐蕃仗义收留。

公元641年,王子借助吐蕃势力,重新夺回王位,为了回报,将妹妹(或姐姐)尺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为妃,并臣服吐蕃,成为其藩属。

这种说法认为,尺尊公主成婚,是为了报恩。

3,查无此人

在敦煌吐蕃文献、金石铭刻中,剔除神话、荒谬情节,对尺尊公主只字未提,因此有学者怀疑,尺尊公主是虚构的。

但我认为,尺尊公主带来8岁佛陀等身像、尼泊尔工匠,这些都留下历史记录,这个说法并不靠谱。

我更相信第一种,尺尊公主是被抢来的。她的婚姻,是尼泊尔屈辱求和的见证。

而文成公主,却是吐蕃憧憬大唐,苦求3次,击败诸多对手才如愿的。

第一次求亲,被唐太宗嫌弃

公元633年,吐蕃与大唐建立外交,互遣使者。一次闲聊,松赞干布听说,突厥和大唐和亲了,再一打听,大唐的女子温婉贤淑,一点也不野蛮。于公于私,松赞干布都不能掉队!

于是,635年,他派遣使者,带着大批珠宝到长安求亲。双方相谈甚欢,唐太宗痛快答应,还赏赐了许多礼物。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不干好事。

吐谷浑的使者也去求亲了,他偷偷对唐太宗说,“松赞干布野蛮粗鲁,头一个王妃,就是抢亲抢来的!”

这招很阴损,唐太宗当即翻脸,“聘礼太少,取消婚约。”

其实,吐谷浑这么干,也是有原因的,他们的部落,正在和吐蕃闹摩擦,敌人相见,分外眼红,说两句坏话也正常,只是,他们只图嘴上痛快,到头来,差点亡国。

松赞干布年轻气盛,最恨别人嚼舌根,一怒之下,出兵20万进攻吐谷浑,直打得他们退至环海。

可对于大唐,松赞干布仍不死心,这一次,他决定来硬的。

第二次求亲,野蛮抢亲

击败吐谷浑后,吐蕃没急着收兵,而是乘胜打到了松州。

松州,属于唐朝地界,松赞干布此举,一方面是示威,另一方面,想开疆拓土,占点便宜。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挺直腰杆,向大唐求亲。

他再次派使者,对唐太宗说,“不嫁公主,我就打到长安!”

可唐太宗也不是好欺负的,他下诏发兵,派侯军集、执失思力、牛进达、刘兰领兵5万,讨伐20万吐蕃军。

大唐不愧是大唐,战法得当,上下一心,很快就以少胜多,赢得漂亮!松赞干布的求亲梦,又一次黄了。

第三次求亲,以智取胜

吐蕃战败后,只好俯首称臣,派大伦(宰相)噶耳东赞去谢罪,在松赞干布的授意下,他厚着脸皮,再次求亲。

说出来,实在是不好听,赢了你要娶,输了还要娶,怎么开得了口?可偏偏,唐太宗被吐蕃的诚意打动,开了个后门,让他公平竞争。

当时,求婚者众多,有印度、波斯、格萨、鞑靼(dádá)等各国使者。噶尔东赞虽然聪明,但也没有十足把握。

好在,唐太宗不考文化,考的是智力。

第一题,用丝线穿九曲珍珠。噶尔东赞抓了只蚂蚁,腰间缠绕丝线,放在孔口,对蚂蚁吹了口气,没多久,珍珠就穿好了。

第二题,御苑左边有100匹母马,右边有100匹马驹,如何分清那个是一对?有人答,“杀马驹,母马会嘶鸣。”噶尔东赞答,“小马驹饿一天,放开后,立刻会找母马吃奶。”唐太宗满意点头。

第三题,面前30位美女,一刻钟内,找出文成公主。噶尔东赞答,“身后有彩蝶。”众人齐望向一处,女子也回头看,不用说,她便是文成公主。

唐太宗哈哈大笑,应下了这门亲事。老话说,不容易得到的,才会珍惜。就凭屡次受挫,又侥幸胜出,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一定会高看一眼。

因此,还没见面,文成公主的地位,就高出一成。

二,迎亲的规格

文献记载,迎娶尺尊公主时,规格并不高。

尺尊公主嫁妆丰厚,有各种珠宝、尼泊尔工匠、弥勒铜像、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其中,属8岁等身像最珍贵。(所谓等身像,是释迦牟尼得道后,应徒众要求,建造的自己四个年龄阶段的等身佛像,仅存4座。)

然而,松赞干布只是步行至芒城,坐等新娘。等会合后,他才派牦牛群、骡子队,护送公主到拉萨。也就是说,他只是象征性地迎亲。

在尼泊尔小国面前,他王者风范十足。然而,到了文成公主,他却化身贴心好女婿,谦卑得不像个国王。

文成公主携壮大的送亲队,辛苦跋涉1个月,终于到达黄河的发源地——河源。而吐蕃之王,也率领迎亲队,赶到了此地。

也就是说,松赞干布没有坐等,而是一路跋涉,期盼早日见到文成公主。毕竟,这段姻缘来之不易。

为了表示尊重,他特意派使者,从长安买来新郎官的帽子、礼服,并向送亲使李道宗,行跪拜岳父的大礼。

李道宗受宠若惊,忙与松赞干布一起,护送公主入罗些城,在那里,吐蕃臣民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典礼。

此后,公主被安排休整,过了好些日子,才在李道宗的主持下,完成了汉族风俗的婚庆大典。可以说,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满怀柔情,恨不得捧在手心里。因此,从迎亲规格讲,文成公主地位更高。

三,君王心中的分量

文成公主虽尊贵,可吐蕃的王妃,确确实实是尺尊公主。而且,这位正宫不好惹。

尺尊公主出嫁前,吐蕃有名分的妻妾,就有3人,更别提没名分的美人,毕竟,英雄难过美人关嘛。

可是,松赞干布迟迟不肯册立王妃,为的,就是给尺尊公主一份尊荣。而尺尊公主也脾气温和,柔情似水。从这点来看,松赞干布对尺尊公主,是十分看重的。

然而,随着与大唐的联姻,尺尊公主的醋坛子打翻了,她百般阻挠婚礼筹备,直到国王回来,才发现新房没布置。松赞干布虽然生气,但没舍得责备半句,只是撤换了大臣,重新筹备。

此后,尺尊公主请建大昭寺,可城墙不断塌方,文成公主建议,建在沼泽里,尺尊死活不答应,大动肝火,夫君却默不作声,抛了枚戒指,正好落进沼泽里,“瞧,这是天意。”

不得不说,松赞干布这条硬汉,哄老婆还蛮在行。而这些恰恰说明,他是个长情的君王,不会冷落原配。

而他对文成公主的爱,也藏在每一个细节里。吐蕃没有委屈迟来的公主。新婚之际,松赞干布颁令,封文成公主为王妃。(与尺尊公主地位相同)《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此后,他学汉语、穿唐装,与文成公主互敬互爱。

贞观22年,大唐派使者探望文成公主,没想到,使者王玄策,浑身破烂,手下三五个仆人,也都脏兮兮。他们空着手,跪在地上大哭,“可恶的天竺国,把人马财物都抢走了!”

松赞干布登时大怒,派遣大军,直捣天竺都城,活捉天竺王子,还截获了大批牲畜,当然,也救回了大唐使节。

为一个女人,灭一个国,文成公主之受宠,可见一斑。而君王的宠爱,还不止于此。

文成公主有件事,一直不敢启齿,那就是她的身份。

众所周知,大唐和亲的18位公主,都是“假的”。唐太宗有21个女儿,除了夭折的,都嫁给了本朝臣子。而文成公主,不过是代嫁的“唐宗室女”。

也就是说,她和唐太宗,血缘关系很淡,不过是为了和亲,强加了“公主”的头衔。

她担心,若身份被戳穿,一定会遭丈夫嫌弃,可没想到,松赞干布对她的爱,一如既往,没有丝毫改变。

都说夫妻间,最容不下的就是欺骗。可身为君王,松赞干布将他的包容、温柔,一次又一次给了文成公主。

在这场婚姻里,两位公主,都幸福美满,也无所谓输赢。

四,对吐蕃的影响

尺尊公主笃信佛教,她带着佛经、佛像出嫁,成为佛教输入藏族的开端。

同时,她带来大批尼泊尔工匠,参与设计、修筑布达拉宫,她对吐蕃,也算功不可没。

而文成公主的贡献,已深入吐蕃的方方面面。

第一,出嫁之路。文成公主的送亲队,只走了一个月,可途径之地,留下了无数故事。

文成公主西行,唐太宗怕她想家,就赐给她一块宝镜,无论到哪里,都能显出长安的景象。在唐蕃分界,公主为了断绝思念,将宝镜扔进山谷,自此,就有了美丽的青海湖。

公主入藏时,曾身披兽皮,路过门巴时,将用过的兽皮,赐给了门巴侍女。而门巴族以羊皮为饰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文成公主走到青海省湟中县,大多侍女都产生高原反应,无法前进。公主不忍心,便让侍女就地下嫁。

这些侍女,都是全国各地挑来的,一个赛一个美,因此,湟中多美女的传说,也流传了下来。

此外,还有“倒淌河”、“日月山”等许多故事,这些历史烙印,将文成公主的大爱、善良,清晰刻画出来。

第二,吐蕃百姓。文成公主进藏,首先做的,就是帮吐蕃改掉陋习。

吐蕃人有个传统,每天用赭色制土敷面。身为君王,松赞干布也常常如此,看起来怪吓人的。

她晓之以理,说服君王,并亲自开导守旧的老人,很快,吐蕃百姓不再敷面,露出了真颜。

吐蕃以游牧为主,种植的青稞、荞麦,也是只种不管,没啥收成。文成公主将小麦、花生、大豆的种子,分发给百姓,并请陪嫁的农技人员,传授农业技术。很快,吐蕃人也迎来了收获季。

此外,文成公主还带来了蚕宝宝、歌舞艺人、文化人,协助百姓制造农具、陶器,教他们酿酒、造纸、制墨,并帮助大臣,创造了藏文。

自此,吐蕃国内,在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每次重大决策,君臣都要听听文成公主的意见。

与此同时,大唐与吐蕃,也进入蜜月期,相亲相爱。可见,文成公主对吐蕃的影响,除却佛教,更多侧重于国家发展、百姓安居,这些好处,是实实在在,历久弥新的。

因此,在吐蕃人心中,视文成公主为神明。而尺尊公主的影响力,则十分有限。

五,身后名

公元649年,尺尊公主因瘟疫,匆匆离世,不久,松赞干布也一病不起,据说也是因为此病。

对于她的葬礼、身后事,文献中没有任何记载,大概率,是规格普通,匆匆下葬。因为那时,松赞干布唯一的儿子,也因骑马摔死,举国沉浸在悲痛中。(芒妃所生)而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去世,吐蕃到处为她建寺庙,一些随她来的文人、工匠,也受到礼遇,去世后,也陪葬在公主墓的两侧。

要知道,那时的吐蕃,除了国君,只有少数几个赞普,才有资格土葬,而文成公主的随从,轻松就能获得此殊荣。

此后,唐高宗曾派使者,要接她回国,文成公主却恋恋不舍,她没了丈夫,也没有孩子,可这片土地,已牢牢牵绊住她的心。

她凭瘦弱之身,坚定地守护吐蕃百姓,维系与大唐的和睦安定。她的贡献,堪称不世之功!

六,总结

作为妻子,她们都得到了松赞干布的爱。尺尊公主娘家差,年龄大,心胸小,但新妻进门,并未被丈夫冷落。

文成公主是“假”公主,可她聪慧、善良、坚韧,凭自己的才干,赢得丈夫尊重,百姓敬爱。

她们的婚姻,都令人艳羡。

作为王妃,尺尊公主发扬佛教,让佛文化在西藏落地生根,功不可没。

文成公主出谋划策,协助修建大昭寺,还在农耕、文学、歌舞、医疗等各方面,帮助吐蕃脱离原始生活。

对百姓而言,佛教的影响力,两位公主旗鼓相当,但生活、文化、军事方面,文成公主的影响力,不可撼动。

至今,八大藏戏的头一出,就是《文成公主》。而她,也当之无愧!

而文成公主的成就,依仗的,是我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这,才是王道!

文成公主

唐朝和亲公主,松赞干布王后

文成公主(?—680年),唐朝宗室女,汉族。汉名无记载,吐蕃尊称甲木萨(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为神仙)。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本名:文成公主

别名:汉女氏,甲木萨、李氏

所处时代:唐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山东济宁市任城

人物生平

和亲背景

文成公主,祖籍山东济宁市任城,汉名无记载,其父史书也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1]。史书中没有记载文成公主的祖籍、出生地、名字、父母,而记载她为宗(室)女。

唐贞观8年(634),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绝。由于当时吐谷浑王诺曷钵入唐朝见,吐蕃特使回来后便告诉松赞干布,声称唐朝拒绝这个婚约是由于吐谷浑王从中作梗。

唐贞观12年(638),松赞干布遂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牛进达率领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大惧,在唐将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达前,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4]。唐太宗将一宗室女封为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和亲过程

贞观15年(641)正月十五,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诏令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前往吐蕃。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

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虽然是宗室女,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但她们在吐蕃地位很高。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不是皇帝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学者王尧等人指出,赞蒙即觉蒙、朱蒙。在被用于称呼赞普的女人时,赞蒙(btsan mo)、朱蒙、觉蒙(jo mo)等头衔没有区别。朱蒙有被写作末蒙)

金城公主,唐朝宗室女,雍王李守礼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及至狗年(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兔年(739年)……赞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中,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这两项都具备,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关于泥婆罗的尺尊公主(通常所说的尼泊尔公主就是泥婆罗尺尊公主),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谬成分较少的部分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奇幻荒谬小说剧情过多的章节(例如柱间史(西藏的观世音)、西藏王统记等书的某些章节)。甚至有国外藏学家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实际上,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只是后来被后世宗教密教人为篡改、捧高了。

曾有泥婆罗(尼泊尔)国王。但,汉、藏、泥婆罗等各方的原始史料里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件事。松赞干布时期的藏地佛教也不是后世藏地的佛教密教。后世佛教密教兴起,编的一些吐蕃书里才出现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件事(其中很多奇幻荒谬剧情),之后有些书抄这事。

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还亲自穿丝绸衣服,渐慕华风,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去国学以学习《诗》《书》。

唐太宗伐辽返回,松赞干布派人送金鹅并奉表曰:“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

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

文化交流

松赞干布非常喜欢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专门为公主修筑的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但后来毁于雷电、战火。经过17世纪的两次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7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气势磅礴。布达拉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噶尔禄东赞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拉萨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等。这些壁画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布达拉宫的吐蕃遗址后面还有松赞干布当年修身静坐之室,四壁陈列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禄东赞等的彩色塑像。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松赞干布十分倾慕中原文化,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逝世,新君高宗李治继位后,遣使入蕃告哀,并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松赞干布派专使往长安吊祭太宗,献金十五种供于昭陵(唐太宗墓),并上书唐高宗,表示对唐朝新君的祝贺和支持。唐高宗又晋封松赞干布为“王”,并刻了他的石像列在昭陵前,以示褒奖。

病逝吐蕃

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拉萨至今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已有1300多年历史。

主要功绩

唐蕃友好

唐蕃会盟碑记载:“……和叶社稷如一,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重协社稷如一,更续姻好。景龙之岁,迎娶金城公主降嫁赞普之衙……舅甥和叶社稷如一统,情谊绵长……”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间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营养得以长足发展。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达30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

藏地发展

《吐蕃王朝世袭明鉴》(此书中有很多奇幻荒谬记载)记载,文成公主的陪嫁有有“释迎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类饮料,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用以分别善与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治404种病的医方100种,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带了芜菁种子等入藏。

松赞干布于河源迎亲。文成公主带来的金质释迦佛等身像,是藏族人民崇拜的圣物。

随文成公主入藏的文士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干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松赞干布因娶公主,羡慕华风,派吐蕃贵族子弟至长安国学学习诗书,在唐境聘请文士为他掌管表疏,又向唐请求给予蚕种及制造酒、碾硙、纸墨的工匠。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语,可证文成公主对吐蕃吸收汉族文化有非常大的影响。

文成公主笃信佛教,在逻些建造小昭寺,协助泥婆罗(今尼泊尔)尺尊公主修建大昭寺。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像至今仍保存在大昭寺,而大昭寺前的公主柳,传说为其亲手所栽。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的200多年间,吐蕃和唐朝之间使臣和商人依然往来频繁。

人物评价

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六试婚使

7世纪,唐朝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经济文化。相传,禄东赞携带黄金5000两以及大量珠宝,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不料,天竺、格萨、大食、霍尔的国王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迎娶贤惠的文成公主。唐太宗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又称“六难婚使”,也有“五试婚使”之说,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

第一试:绫缎穿九曲明珠,即将一根柔软的绫缎穿过明珠(有说汉玉)的九曲孔眼。

第二试:辨认一百匹骒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

第三试:规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揉好。

第四试:交给使臣们松木一百段,分辨其根和梢。

第五试:夜晚出入皇宫不迷路(也有说是辨认京师万祥门内的门)。

第六试:辨认公主。

禄东赞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的一一破解了难题,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后世纪念

文成公主庙

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中国的“三江源”,也是闻名于世的藏族歌舞之乡。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成公主庙就修建在这里,已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成公主庙别名“沙加公主庙”,位于玉树县结古镇东南25公里的贝纳沟。庙宇紧贴百丈悬崖,风景幽静。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长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络绎不绝。

相传文成公主前往拉萨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长时间,受到当地藏族首领和群众的隆重欢迎,她深受感动,便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

文成公主离开这里进入拉萨后,这里的藏民便依据公主的画像,在石壁上造像,以示怀念,遂又建庙。此庙已经成为藏汉团结的象征,柏沟也成为玉树地区的一大圣地。

文成公主庙共3层,面积包括院落600多平方米,通高9.6米。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在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坐像两旁有8尊石刻佛立像,分立在上下两层,每尊佛像高有3米,精雕细刻,形象生动。该庙是一座既有唐代艺术风格又有藏式平顶建筑特点的古式建筑。

1300多年来,这儿都是一年四季香火从不间断,酥油灯昼夜常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也络绎不绝,亲如一家。

广仁寺坐落在西安城内西北角,是西北和康藏一带大喇嘛进京路过陕西时的行宫,因此又称“喇嘛寺”,为全国唯一绿度母主道场,绿度母像即供奉在广仁寺内。

绿度母菩萨是藏传佛教二十一度母之首,度母又称救度母,是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相传在唐朝时,吐蕃王松赞干布派他的大臣绿东赞到大唐来求亲,带来了一尊用六公斤黄金塑造的绿度母像,作为献给唐朝皇帝的见面礼。

当大唐的皇帝见到这尊面带微笑、婀娜多姿、头略微侧倾的绿度母坐像时,顿时眼前一亮,心生欢喜。立刻下旨将这尊殊胜而美妙的绿度母菩萨供奉在当时最大的皇家寺院——唐开元寺里。

和亲的文成公主出嫁前,请求大唐的皇帝,要将开元寺里供奉的镇国之宝——佛祖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一起请入吐蕃。唐太宗虽然心中万分不舍,可一想到文成公主和亲的历史使命是加强民族团结与和谐,便答应了公主的请求。

文成公主请走了佛祖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等身像的莲花座却留了下来,作为留给内地人民以及子孙后代的福气和福报,永久地留在了开元寺里。后来唐太宗到开元寺去拜佛,当他看到那个空着的莲花座时,心想在这个莲花座上再来供奉一尊什么佛像好呢?这时绿度母菩萨显灵开口讲话了,她说:“皇上不必供奉其他的佛像了,就由我来替代释迦牟尼佛教化和普度长安的众生吧!”从此这尊自愿普度长安众生的绿度母的声名传遍了神州大地。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西巡来到长安,决定敕建广仁寺。当康熙帝在长安城内巡视过后,将广仁寺的地址选在城墙内西北角,御意为安定西北,加强西北地区多民族的团结与稳定,并为寺院提名为广仁寺,意为广布仁慈。由朝廷拨专款建造广仁寺,目的是为青、甘、康、藏及蒙古等地的活佛提供住锡地,后来成为班禅大师和达赖喇嘛进京途中的行宫。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广仁寺建成,康熙帝下旨将开元寺的绿度母菩萨请到广仁寺供奉,由于这尊绿度母菩萨在唐朝时曾显灵开口讲话,所以广仁寺便将这尊殊胜而古老的绿度母菩萨供奉在大雄宝殿,并且在中央的主位供奉,从此广仁寺就成为国内唯一的绿度母菩萨主道场。在其他寺院的大雄宝殿一般都供奉释迦牟尼佛,而广仁寺的大雄宝殿供奉的是绿度母菩萨。

在蒙、藏地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西安广仁寺,但他们却知道西安有尊曾开口讲话的绿度母菩萨。在藏人心中,从长安嫁过去的文成公主,就是绿度母菩萨的化身。直到现在,藏人世世代代把文成公主视为菩萨,把她供奉在寺院中,万民敬仰,受持香火。

艺术形象

1986年电影《文成公主》——任晓岚饰

1988年电影《松赞干布》——邓婕饰

1998年电视剧《西游记2》——姚乐怡饰

1999年电视剧《文成公主》——李琳饰

2000年电视剧《文成公主》——曹颖饰

2001年电视剧《大唐情史》——叶小闽饰

2001年电视剧《锦绣良缘》——施念慈饰

2006年电视剧《贞观之治》——孙逸飞饰

2012年音乐剧《文成公主》——谭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