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1 13:38 来源: 编辑:admin
东汉神奇家族:兄妹三人,让世人铭记两千年 2021-04-21 13:53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建武三十年(54年),正在洛阳求学的青年班固得到了一个噩耗:父亲班彪在望都(今属河北保定)上...
东汉神奇家族:兄妹三人,让世人铭记两千年
2021-04-21 13:53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建武三十年(54年),正在洛阳求学的青年班固得到了一个噩耗:父亲班彪在望都(今属河北保定)上任期间逝世。
年仅23岁的班固很悲痛,深感自己从此失去了依靠,于是辞别洛阳太学,返回家乡为父亲服丧。
班固打开父亲留下的《续太史公书》,细细品读,在惊叹父亲穷尽半生力气所续写的汉史见解精辟之余,还发现书中不少地方仍未详尽。他决定钻研修史,子承父业,完成父亲班彪的愿望。
从这时起,他常闭门不出,沉迷读书。谁知,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有人给汉明帝刘庄递了个折子,告状说班固在家私自撰写汉朝历史。刘庄一看,赶紧下诏给班固所在郡的郡守,命其将班固收捕到京兆狱中,并且把他家里的书稿全部没收。
班固一脸懵逼地被关到大牢里。
此时,班固那个日后名震西域的弟弟班超还是个无名之辈,听到消息,吓得不轻。他担心狱中的哥哥在严刑拷问之下,不懂得辩解而含冤受辱。于是,他急忙赶到京城,上书求见皇帝。刘庄接见了他,班超详细地说明了哥哥班固修史的本意。而此时,郡守也送来了班固所写的书稿。
刘庄一看,不得了,不得了。
剧情来了个惊天大逆转。
刘庄本人,10岁便能通读《春秋》,连父亲刘秀看了都禁不住喊他“秀儿”。他师从博士桓荣,对《尚书》等典籍学习得十分透彻。登基之后,他治国有方,吏治清明,更是十分爱才。
刘庄听完班超的一番申诉,对班固修史的宗旨深表认同,看过书稿后,更是对班固的历史学识和文采水平十分赞赏。于是,刘庄大手一挥,让班固去校书部报到,任命其为兰台令史,进行当朝历史的修撰工作。
在此期间,班固写成了《世祖本纪》《列传》《载记》(后被收入《东观汉记》)。刘庄越看越喜欢,对班固的才华也已了然于心,遂下旨让他把之前在老家写的史书继续写下去。这便是日后流传千古的史学巨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班固,被章学诚评价为“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要非后世史官所能及”。他能写成这部史学巨著,与其家族传承下来的史学、文学修养关系密切。
扶风班氏,从不缺文士才女,他们靠祖传的智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汉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1 班氏起源
根据《汉书·叙传》记载,班固言其先祖为楚国令尹子文。关于这位老祖宗,故事讲得颇为奇幻:子文生下来就被抛弃在野外,后被老虎哺育成人,因楚人称老虎为“班”,子文儿子便以班为号。秦灭楚后,迁居到晋国、代国之间,从此以“班”为姓。
但据学者考证,按《春秋左传注·宣公四年》记载,子文儿子的“班”字似乎没有承袭下去,因此,这种说法极有可能只是一种伪托。
秦汉时期,伪托先祖之风盛行。如《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称:“王氏虞帝之后也,出自帝喾”;《汉书·扬雄传》记载扬雄称:“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初食采于晋之扬,因氏焉。”诸如此类,为自己家族祖先作依托之言的,不胜枚举。
从班氏七世祖班壹到高祖班回,是班氏家族逐渐富强和入仕的阶段。
从班壹开始,迁居楼烦(今山西西北部),在泥阳(故城位于今甘肃宁县)建有祖庙。此时,班氏家族靠经营畜牧业发家,成为货殖高手,“以财雄边”。
其子班孺,是为任侠,也就是《史记》言及的游侠一类人物。由于四处行侠仗义,多被居民称颂。
班孺又生班长,此时,班氏一族开始步入仕途,官至上谷太守。班长之子班回,凭借着出众的才能,成为长子(今山西长治)县令。至此,班氏一族总算是摸些了入仕门道。
当班回之子班况,生下四位子女,班氏家族开始留名于后世。
02 飞黄腾达
班氏一族的腾达,绕不开汉成帝刘骜的宠妃班婕妤。
当时班氏显赫到何种程度?连光禄大夫谷永都要在上疏中diss一下:“建始、河平之际,许、班之贵,顷动前朝,熏灼四方,赏赐无量,空虚内臧(藏),女宠至极,不可尚矣。”
班婕妤的父亲班况,最初因孝廉被举荐为官,因政绩甚好升迁至上河农都尉。之后,大司农又多次上书称赞其功高,于是进入朝堂,任左曹越骑校尉。
班婕妤,真名已不可考,世人亦称之为班姬。初入宫时不过为地位较低的“少使”,但不久便因美貌和才情受到汉成帝赏识和宠爱。
热恋时期,汉成帝在出游时曾打算跟班婕妤同坐一车,但班婕妤推辞了,她说:“看自古以来的画像,圣明的君主身边坐的都是名臣,唯有夏、商、周三代亡国之君身边才会有受宠幸的女子。现在殿下想要与我同坐一辇,不就和那些亡国的君主很像吗?”
汉成帝听了以后直呼有道理,于是作罢。不久之后,这件事传到了太后王政君耳边,太后对她的做法大加赞赏,比之为“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这开了挂的后台,让班婕妤在宫中名气更甚。
然而,好景不长,帝王的钟情是有保质期的。随着赵飞燕姐妹入宫,班婕妤受召见的频率已大大下降,这还不止,赵氏姐妹还要诬陷她“挟媚道,祝诅后宫”。
受盘问之时,班婕妤面无惧色,只是淡淡地说道:“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善良正直尚且还没能得到福分,做这些邪佞之事又是想得到什么呢?假如鬼神无知,向他们祷告也没有用,所以我才不会做这种事。”
汉成帝再一次被她清晰的头脑和逻辑给说服了,放了她,还赏赐了百两黄金抚慰她受伤的心灵。
班婕妤被释放后,见过鬼还不怕黑么,知道赵氏姐妹骄横嫉妒,怕迟早还会再栽跟头,于是,她自动请求去长信宫侍奉太后,落个安宁。
在长信宫中,无比清冷,郁闷无处释放,班婕妤只好动笔写写东西,留下了著名的汉赋《自悼赋》、五言诗《怨歌行》。
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
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
勉虞精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
——班婕妤《自悼赋》(节选)
一笔写尽深宫被弃女子的悲惨遭遇和哀伤。
班婕妤的抒情短赋和五言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革新意义,风格上别开生面。班氏一族也是从她这里开始,在经学、文学、史学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可以说班氏家学由此发展,对后辈有着重大影响。尤其是班婕妤的“写实主义”精神,对整个班氏家族的行事作风都有影响。
班婕妤还有三位兄弟:班伯、班斿和班稚,也都是个顶个的人才。其中,班稚便是班固的祖父。
这班伯和班斿(同“游”),因才识出众而仕途通达,但遗憾的是,英年早逝。班伯在打击地方豪强方面胆识过人,政绩显要。而班斿则曾同刘向一起典校中秘藏书。由于班斿常奏请校书之事,得以受诏入宫,在天子面前给他念书。除此以外,天子还将中秘之书的副本赏赐给他。
这赏赐可不得了,需知,当时这些书不是谁都有资格看的。秦时焚书坑儒,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时代对书籍的管控十分严格。这波赏赐为日后班彪得以博览群书、积累学问创造了重要条件。
家中最小的弟弟,班稚,班彪之父,年少后进,也担任了一官半职。求学年间,曾与王莽关系很好,“王莽少与稚兄弟同列友善,兄事斿而弟畜稚。”可天下哪有不散之宴席?
不到10岁的汉平帝刘衎继位后,野心勃勃的王莽把持朝政。当时,谶纬之学盛行,一般就是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告人政事。朝堂内外,整得神神叨叨,大家不过是利用吉凶之兆为自己的政治野心站台罢了。王莽派遣使者到各地访查风俗,采集颂歌,但班稚这人与班婕妤一样,不喜欢整虚的,反对谶纬之学,同时也鄙夷谄媚,便没有献上颂歌。
王莽一党对此很是不满,就以“疾害圣政”的罪名弹劾班稚。原本官至广平相的他主动归还相印,决定远离波涛汹涌的政治中心。
被贬斥后的班稚,对西汉末年的政治倍感失望,于是放弃了政治活动,闭户闲居。这种仕途观念后续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儿子班彪,佛系入仕,一心修史。
03 修史之志
班彪年幼之时,跟随父亲游学于长安,敏而好学,热衷于读史。在这一时期,托伯父、姑母和父亲的交际,与许多大儒都有接触往来,如刘向、刘歆、扬雄和桓谭等人,这些学者对他的学术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十多岁的他,也曾是个热血少年。其时,三辅大乱,班彪打算离开长安,到天水投奔当时割据一方的隗嚣。
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
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
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班彪《北征赋》(节选)
班彪初离长安写下的《北征赋》,表达了自己想要摆脱旧境,在外开辟新天地,创一番事业的远大理想。
隗嚣对他也很看重,经常与他论事,但两人分歧很快就出现了:隗嚣割据一方,势力很大,野心也很大,想要自立为王,而班彪则不以为然。站在外戚立场,他更支持汉室复兴统一天下,即支持其归于刘秀。
在争论中,两人谁也没有说服谁。而后班彪写下《王命论》企图规劝他,依旧没有起到作用。班彪意识到二人终归殊途,未免让自己落入险境,他再次选择了离开。
一路奔波,班彪来到了河西,遇见了张掖属国都尉窦融。老乡见老乡,同为外戚倍亲切,窦融对班彪十分礼遇。
当时,河西一带在窦融的治理下可以说是大乱汉室下的一片净土,百姓安居,各方势力都想要争取他的支持。窦融与班彪的政治思想,可谓一拍即合——选择与刘秀合作。窦融与刘秀密切往来的章奏,处处留有班彪的思想痕迹。因此,后来刘秀业成,刘秀问起窦融以往写的奏章有谁参与其中,窦融答曰:“皆从事班彪所为”。
刘秀赏识班彪才能,推举其为茂才,出任徐县令,但班彪干了一两年就“以病免”。这是为何?因为他在北征时期,周旋于隗嚣、窦融和刘秀等政治家之间,见识到了高层人物的阴谋权术,东汉统一后也不及他心中所想。越想越没意思,当公务员不如写书。后来也有人多次招揽其任职,但他都不愿参与,极力摆脱官场应酬,一心只想研究历史典籍。
班彪发现,司马迁所著《太史公书》(东汉灵帝《东海庙碑》后始称《史记》)记事仅到汉武帝刘彻,后面发生的事,虽有好事之人续作,但水平低下,不足以继承太史公之书。于是班彪决定继续搜集前史遗事,续写《太史公书》,花费了约十年时间写成《续太史公书》(《史记后传》)。
《续太史公书》虽已散佚,但班固所著《汉书》是在父亲文稿的基础上写成的,其史学思想、行文风格仍散见于其中。时人对该书评价甚高,比如,班彪父子头号粉丝王充就评价道:“班叔皮(班彪)续《太史公书》百篇以上,记事详悉,义浅理备。观读之者以为甲,而太史公乙。”
对班彪所作有如此高的评价,主要是因为班彪叙事能够反映历史之真实,对善恶均直书无讳。他对前史的评价更是鞭辟入里,不少史学后辈都继承和发挥了他的见解。
04 一代良史
班固,从小读书天赋极高,年仅9岁就可诵读诗文,书写篇章。13岁那年,作为班彪学生的王充在洛阳一见到他,就开启了夸夸模式:“此儿必记汉事。”长大后,读书依旧十分认真,博览古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班固的才学比起他的父亲班彪,更胜一筹。
前头提到,他因父亲去世而回乡潜心修史,后被举报,却因祸得福。
皇帝下旨让他修史,《汉书》从私家著述摇身一变成为了得到认证的官方史书。
班固在任期间,深得皇帝赏识。如汉章帝刘炟因喜好文辞,多次诏令班固入宫读书,有时候还日夜陪伴。每次出外巡行,班固都会呈上赋颂。朝廷有大事商议时,天子让他诘难诸位公卿,在朝堂前论辩,赏赐十分优厚。
尽管如此,还是免不了遭遇谗言,有人“讥以无功”,于是班固写了篇文章回应一下这种无聊的讥笑:“斯所谓见势利之华,暗道德之实,守穾奥之荧烛,未卬(仰)天庭而睹白日也……仆亦不任厕技于彼列,故密尔自娱于斯文。”——班固《答宾戏》(节选)
我就自娱自乐了咋滴,你们这种人短视,看不到伟大功业背后的低调做事。
不过,夜深人静之时,他确实又觉得自己好像如东方朔、扬雄感慨所言,没有生在好时代,才能还没得到更大的舒展。思考着自己该如何建功立业。
不久,他因母亲病逝辞官。
汉和帝刘肇在位的永元初年(89年),他跟随大将军窦宪跑去西域,任职中护军,参与军务谋划。
这是在干啥?一代良史为何突然远走西域?这时候他已经58岁了。
班固对西域事业的关注,必须回溯到父亲班彪身上。班超亦同理。
班氏一族,“家本北边”,由于曾居住边境多年,班彪及两位儿子对于边境的情况,较为了然。对于如何对待和戒备周边少数民族的问题上,班彪有着自己的深刻见解。班彪曾参与过朝廷数次与边境事宜有关的讨论,如曾上言复置护羌校尉(建武九年,33年)、谈论北匈奴乞和亲之事(建武二十八年,52年)等。
班固跟着窦宪,吭哧吭哧打了几场仗,期间写下了《封燕然山铭》《窦将军北征颂》,对窦宪北征匈奴功绩大加歌颂。窦宪班师回朝后,却仍改不了飞扬跋扈的臭毛病。作为外戚,窦氏兄弟行事高调,引得许多人不满。后来,或许是因为密谋叛乱,又或是被汉和帝刘肇设局“捕杀”,总之是被革职,被遣后自杀。班固与窦宪既是世交,又是其幕僚,关系非同一般,受到株连,也被免职。
班固这人,也许是忙于修史还是打匈奴,对门下诸人的教育比较疏忽,因此他家里的人多不遵守法度,时不时在外惹祸。这给他埋下了祸根。
洛阳令种兢就是“受害者”之一。某日,班固的家奴侵犯了种兢的车骑,官吏捶打并喝令他离开,谁知道这家奴牛得很,借酒力发疯,大骂在场各位。种兢被气得半死,却碍于当时风头大盛的窦宪,不敢发作,但一直怀恨在心。
如今窦宪倒台,种兢便抓住机会报仇,把班固关起来,严刑拷打。一代良史,因此死于狱中,时年61岁。
皇帝知道后大怒,谴责了种兢。由此可知历代天子对班固其实十分看重和赞许。班固结局不应至此,实在是有些倒霉,遇上了仇家。
班固除了史学成就极高,在文学上也有着极高的贡献,尤其是汉赋。他为后世留下的《幽通赋》《两都赋》《终南山赋》等作品,可以说是当时的“鸿篇巨制”。班固乃当之无愧的文史大家。
班固作史,更倾向于“史以致用”,即在记载前人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总结一代之经验和规律,待后人借鉴。这样的修史思想,让中国史书的编撰又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求实且务实,依旧是班氏一族的本色。
05 投笔从戎
无名小辈班超,当年救兄心切,大胆上书,果不其然,这情义和胆识引起了汉明帝刘庄的注意。
永平五年(62年)某日,刘庄问班固:“欸,你弟现在人在哪、忙什么?”班固答道:“替官府抄写文书,以此奉养我们的老母亲。”刘庄一听,这不是大材小用么,于是把班超提拔为兰台令史。
又是兰台令史。
虽然班超才学也不差,但文字工作于他而言似乎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反而前人张骞、傅介子,以开发西域立功封侯,一直是他的偶像。他志不在文书,不久后便“坐事免官”。
永平十六年(73年),窦固受刘庄重用,出征北匈奴。时年班超42岁,受好友窦固提拔,为假(副贰)司马,随窦固出征北匈奴,胜利而归。班超投笔从戎,由此开启了西域都护传奇的一生。他兢兢业业镇守西域31年,为汉室的稳定统治作出了极大贡献。
西域,尽管自汉宣帝刘询起已设立都护府,但仍时不时被匈奴侵扰。在拉扯之中,汉朝渐失对西域的控制,商路受阻,而西域诸国虽摇摆不定,其实也渴望和平,希望得到有力的庇护。
窦固此次击败北匈奴,让汉廷看到了恢复西域控制的希望。
西域事业,雄起!
皇帝派遣班超、郭恂出使西域,第一站是鄯善。班超以高速运转的头脑和干脆利落的作战计划,把首鼠两端的鄯善迅速拿下,以少胜多,截胡匈奴人。
其实这只是个临时任务,由于班超完成得十分出色,汉明帝刘庄大喜,提拔其为军司马。
班超继续带着他的三十六人外交天团,在西域开展收归事业。
班超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地于阗。原本于阗巫师瞧不起汉廷这人少的队伍,想给个下马威,张口就来,要去牵走班超的马。班超手起刀落,巫师的头就没了。于阗王广德看到巫师的脑袋以及被班超一通责备后,知道来着不善,不好惹,于是转而投靠汉廷。
班超两次出使西域拿下了鄯善、于阗两个西域大国,基本上西域南路已重归汉廷。次年春,班超继续西行,招抚疏勒,自此,西域南路诸国已全部回归汉廷治下。
窦固在永平十七年(74年)冬天再次率领大军出关讨伐匈奴,平定车师。为重建西域秩序,命陈睦为西域都护。
不久之后,匈奴来了一次大反攻。陈睦、班超被围攻。这次反攻,让天子打算放弃西域,把所有汉廷的机构人员撤离,同时诏回班超。
班超准备离开疏勒之时,疏勒国上下惊慌,害怕龟兹报复。路经于阗国,有的人痛哭不已,抱着马脚请求别走。见此景象,班超也不甘就此放弃其初心,于是离开后又返回疏勒。
偌大的西域,汉廷势力只剩他和三十六名随从,他们在蛰伏,等待时机。班超说服了疏勒、康居、于阗和拘弥等四国,一起攻打姑墨,杀敌七百余人。此一役让班超认为这是平定西域的好时机,于是在建初五年(80年),上奏汉章帝刘炟请兵,分析详备,刘炟遂派兵援助。有了兵马以后,班超为兵长史,从此成为汉廷再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
又经过若干年战争,永元三年(91年),龟兹、姑墨、温宿等国终于投降,大局已定,朝廷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永元七年(95年),朝廷为了表彰班超平定西域的功勋,下诏封其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后人称之为“班定远”。
永元十二年(100年),久居西域的班超思念故土,于是上书汉和帝刘肇,请求返回故乡,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请求把班超召回。奏章送达后,和帝深受触动,于是召班超回朝。两年后,71岁的班超病逝,朝廷派人专门前往吊唁。
班超在西域共31年,在西域战况最危急的时候,镇定、从容,凭借一只精炼的队伍,力挽狂澜,最终让西域归于安定,为汉朝发展争取稳定的环境,无愧其初心之志。王夫之评价:“古今未有奇智神勇而能此者。”
06 才女续史
班固、班超两兄弟,文才武略皆有之,名留汉史。但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他们还有一个小十多岁的妹妹,也是个大才女。
妹妹名为班昭,出嫁同郡的曹寿,据《后汉书·烈女传》记载,其“博学高才”。很不幸,丈夫早卒,她一直恪守礼节,行事符合规矩。
她的哥哥班固著有《汉书》,但班固被仇家所害、猝然而逝时,书里的《八表》和《天文志》都还没写完。
汉和帝想了一想,知道班昭才学不输兄弟,于是召请她到东观藏书阁将《汉书》写完。换而言之,班昭也继承了父兄的事业——修史。
皇帝对班昭十分看重,多次召她入宫,要皇后和贵人们以待师之礼去侍奉班昭,称其为“大家”。每次有奇珍异宝进贡,皇帝都要请班昭作赋赞颂。
邓太后掌管朝政时期,班昭更是进一步参与了朝廷政务。由于班昭在修史、议政上都颇有功劳,邓太后还特地封其儿子为关内侯,官至齐国之相。
班昭逝世时,皇太后身穿白色丧服哀悼,派遣使者监护治丧之事。
观其一生,班昭名望甚高,确认过眼神,也是为班氏一族增光添彩之人。
扶风班氏,自汉朝班况起,人才济济,既为国修史,又平定边疆,当之无愧的功臣之家。翻看中国历史,如此神奇的家族,实乃罕见。
参考文献:
[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
刘清扬:《诸班史迹考》,西北大学出版社,2018年
侯文学:《班固年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班婕妤
汉代才女、汉成帝嫔妃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著名才女,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中文名:班婕妤
别名:孝成班婕妤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公元前 48年
逝世日期:公元2年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班婕妤是楚令尹子文的后人,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班婕妤出身功勋之家,其父班况在汉武帝时抗击匈奴,驰骋疆场,立下汗马功劳。而她自幼聪明伶俐,秀色聪慧,工于诗赋,文才出众,读书甚多。
选入后宫
汉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汉成帝刘骜即位,班氏被选入皇宫,刚开始为少使(下等女官),不久得宠,赐封“婕妤”。成帝让班婕妤居于后宫第三区增成舍宫,婕妤也为皇帝生下一皇子,但是数月即夭折,之后班婕妤再也没有生育。班婕妤经常诵读《诗经》《窈窕》《德象》《女师》等,而且每次觐见皇帝,都依照古代礼节。
皇帝专宠
汉成帝为班婕妤的美貌及文才所吸引,很喜爱班婕妤。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他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汉成帝认为她言之成理,同辇出游的意念只好暂时作罢。
当时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车出游,非常欣赏,对左右亲近的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这里,王太后把班婕妤与春秋时代楚庄公的夫人樊姬相提并论,给了她很大的嘉勉与鼓励。樊姬很贤惠,曾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班婕妤当时加强在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各方面的修养,希望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但是汉成帝不是楚庄王,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声色犬马,班婕妤受到冷落。
赵氏诬陷
赵氏姐妹入宫后,飞扬跋扈,许皇后十分痛恨,无可奈何之余,想出一条下策,在寝宫中设置神坛,晨昏诵经礼拜,祈求皇帝多福多寿,也诅咒赵氏姐妹灾祸临门。事情败露以后,赵氏姐妹故意讲,许皇后不仅咒骂自己,也咒骂皇帝,汉成帝一怒之下,把许皇后废居昭台宫。赵氏姐妹还想利用这一机会对她们的主要情敌班婕妤加以打击,诬陷班婕妤参与“巫蛊”案。汉成帝听信谗言。然而班婕妤却从容不迫地对称:“我知道人的寿命长短是命中注定的,人的贫富也是上天注定的,非人力所能改变。修正尚且未能得福,为邪还有什么希望?若是鬼神有知,岂肯听信没信念的祈祷?万一神明无知,诅咒有何益处!我非但不敢做,并且不屑做!”汉成帝觉得她说的有理,又念在不久之前的恩爱之情,特加怜惜,不予追究,并且厚加赏赐,以弥补心中的愧疚。
班婕妤是一个有德操的贤淑妇女,经不起互相谗构、嫉妒、排挤、陷害的折腾,为免今后的是是非非,她认为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缮就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也不怕赵飞燕姐妹的陷害了,汉成帝允其所请。
请居深宫
班婕妤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从此呆在深宫。班婕妤怜悯年华老去,借秋扇自伤,作《团扇诗》,又称《怨歌行》,班婕妤自知,自己如秋后的团扇,再也得不到汉成帝的怜爱了。不久,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也成了昭仪,然而这些都与班婕妤无关了,她除了陪侍王太后烧香礼拜之外,长昼无俚,弄筝调笔之余,间以涂涂写写,以抒发心中的感慨,从而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篇。
落寞晚年
汉成帝在绥和二年三月,崩于未央宫。汉成帝崩逝后,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于是王太后让班婕妤担任守护陵园的职务,从此班婕妤每天陪着石人石马,冷冷清清地度过了她孤单落寞的晚年。大概一年后班婕妤就病逝了,时年约五十岁。死后,葬于汉成帝陵中。
主要作品
班婕妤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流传到今世的只有《团扇歌》《自悼赋》《捣素赋》。
人物评价
总评
班婕妤相貌秀美,文才颇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她经常开导汉成帝;班婕妤还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曲,她的词曲有感而发,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受益匪浅。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师益友。班婕妤的贤德在后宫中也是有口皆碑。因她不干预朝政,谨守礼教,深受时人敬慕,有“古有樊姬,今有婕妤”之称。
班婕妤算得上一个出类拔萃的才女,但宫廷女子的作用本来就是讨皇帝的欢心,是否有才倒不重要。会做诗的班婕妤,终是敌不过会飞舞的赵飞燕。班婕妤堪称古代妇德的楷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又未尝不是为此所害。
班婕妤的一生可以看作是古代后宫嫔妃生命历程的一个标本。她的人生从繁华到萧瑟,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代帝王后宫嫔妃们的普遍人生境遇。她们或许凭借才华美貌,能赢得帝王的一时喜爱或宠信,但终会因人老色衰或其它种种原因而被无情地抛在一边,渐渐被忘却。更言之,班婕妤的生命历程,也是男权社会中女性悲剧命运的缩影。
钟嵘《诗品》将班婕妤列入上品诗人十八位之列。西晋博玄诗赞她:“斌斌婕妤,履正修文。进辞同辇,以礼臣君。纳侍显得,谠对解份。退身避害,云邈浮云。”
历史评价
曹植:“有德有言,实惟班婕。盈冲其骄,穷悦其厌。在夷贞坚,在晋正接。临飒端干,冲霜振叶。”
傅玄:“斌斌婕妤,履正修文,进辞同辇,以礼匡君,纳侍显德,谠对解纷,退身避害,志邈浮云。”
左芬:“恂恂班女,恭让谦虚,辞辇进贤,辩祝理诬,形图丹青,名侔樊虞。”
轶事典故
团扇出现在西汉时期,又称绢宫扇、合欢扇,是当时妃嫔仕女的饰品。班婕妤由于赵飞燕姐妹诬陷迫害,为自保请求居住深宫,作《团扇歌》。之后历代,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势的象征。而团扇与凄楚的人生境况的关联,就是源于汉代的班婕妤。
班婕妤移居长信宫后,悄然隐退在深宫之中。每天长信宫门打开,她便开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扫地,生活刻板而单调。她感到自己仿佛秋天被弃的扇子,孤独寂寞。便作诗赋以自伤悼,借以度过光阴,常常触景伤情。她在《团扇歌》(亦名《怨歌行》)中自比秋扇,感叹道:“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用洁白的细绢剪裁的团扇,天热时与主人形影相随。凉秋时节,则被弃置箱中。后世便以“秋凉团扇”作为女子失宠的典故,又称“班女扇”。
家庭成员
班婕妤兄弟有班伯、班游、班稚等,都以学行驰名。
班稚的儿子为班彪,班彪又生子班固、班超,女班昭。班彪、班固、班昭均为东汉著名史学家,班超为东汉名将。
陵寝墓地
今陕西省咸阳市汉成帝延陵东北约600米处,有班婕妤墓,当地群众称为“愁女坟”或“愁娘娘墓”。班婕妤死后陪葬于延陵附近。班婕妤墓形如覆斗,底部周长320米,高14米,顶边30米。陵基周围曾出土云纹瓦当和其他汉代砖瓦残块。有7座陪葬墓布其东翼。
史籍记载
班固《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影视形象
1996年电视剧《汉宫飞燕》李建群饰班婕妤
2008《母仪天下》田野饰演班婕妤
2007年电视剧《王昭君》翁虹饰班婕妤
2008年电视剧《母仪天下》田野饰班婕妤
班彪
东汉文学家
班彪(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
西汉末年,为避战乱至天水,依附于隗嚣,欲劝说隗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感化之,结果未能如愿。新朝王莽时期,后至凉州,为割据西北的大将军窦融从事,劝窦融支持光武帝。
东汉初,举茂才,任徐县令,因病免官。班彪学博才高,专力从事于史学著述。写成《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为后世所重。其子班固修成《汉书》,史料多依班彪,实际上是他修史工作的继续。其女班昭等又补充固所未及完成者。
中文名:班彪(字叔皮)
别名:班叔皮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公元3年
逝世日期:54年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班彪,《汉书》作者班固的父亲。家世儒学,造诣颇深。幼年从兄班嗣一同游学,结交很广。二十多岁时,西汉末年,群雄并起,隗嚣在天水拥兵割据,他避难相随。
投奔隗嚣
有一次,隗嚣问班彪道:“从前周朝灭亡,战国纷争,天下四分五裂,经过好几代才得安定。是合纵连横的事又将出现在今天呢,还是承受天命,在某一个人身上呢?望先生谈谈看法。”
班彪答道:“周朝的废兴,与汉朝不同。从前周朝分爵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掌握自己的领地各自为政,正像一棵大树,本根很弱小,枝叶很茂盛,所以到了后来,出现合纵连横的事,是形势促使它那样。汉朝继承秦朝的制度,改封建为郡县制,国君有专制的权威,臣下无百年的大柄。到了成帝,假借外戚的势力,哀帝、平帝在位时间很短,三帝无子,所以王莽篡位,窃取国位年号。危险来自上边,伤害不及下面,因此,王莽真正篡位之后,天下人没有不伸着脖子在叹息。十多年间,中外发生搔扰,远近都在行动,各自打着刘氏的旗号,会合响应,众口一词,不谋而同。现在英雄豪杰统治各州县的,都没有像七国传统的资本,可百姓却异口同声,想念汉朝的恩德,发展趋势已经可想而知了。”
隗嚣道:“先生分析周朝与汉朝的形势是对的,至于只看到愚蠢的百姓习惯刘氏姓号的缘故,而说汉家一定复兴,这就不见得了。从前秦朝失去天下,好比一只鹿逃走了,刘邦追鹿到了手,当时人又谁知有什么汉朝么?“
班彪一方面痛恨隗嚣的狂言,一方面又感叹时局艰难,于是著一篇《王命论》,认为汉德是继承唐尧,有灵验的王符作证,王者登上宝座,不是凭欺诈能成功,想用这来感动隗嚣,可是隗嚣始终不觉悟,于是避走河西。
主事凉州
河西大将军窦融用他作从事,十分恭敬地待他,用师友之道接待。班彪就替窦融出谋划策,敬事汉朝,总领西河一带来抗拒隗嚣。后来窦融奉诏回京师,光武帝问道:”你所上的奏章,是谁和你参谋?“窦融答道:”都是我的从事班彪做的。”皇帝一向听到班彪很有才干,于是召见班彪,举他作司隶茂才,叫他作徐州令,因病没有就位。后来几次应三公的命令,就去了。任为县的长官,又为司徒掾。
班彪时有奏言,对时政多所建议,如《复护羌校尉疏》、《上言选置东宫及诸王国官属》、《奏议答北匈奴》等。
不久因病免官,专心史籍。晚年任望都长。班彪专心于史学,尤好汉代史。
潜心修史
班彪既有高才又好写作,于是专心在史籍方面下功夫。
武帝时,司马迁著了《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到当代汉武帝,从太初年间以后,缺了没写,后来褚少孙、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位学者都曾缀集时事,或补或续之。
但是文笔鄙俗,不配为《史记》的后续之作。
班彪于是继续采集前朝历史遗事,还从旁贯穿一些异闻,写下后传数十篇,参照前面的历史而评论得失。其略论写道:”
唐虞三代,据《诗经》、《书经》的记载,每代均有史官,管理经典著作,到了诸侯各国,每国均有历史,所以《孟子》上说"楚国的历史叫《木寿杌》,晋国的历史叫“乘”,鲁国的历史叫《春秋》,他们记载历史都是一回事"。鲁定公、哀公的年代,鲁国君子左丘明收集当时的历史,作《左氏传》三十篇,又根据各种不同的材料,写成《国语》二十一篇,从此《乘》和《木寿杌》的事就不行于时,而《左氏》、《国语》就得到人们的重视传习。又有记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代帝王公侯卿大夫事迹的书,叫做《世本》,共一十五篇。
春秋之后,七国纷争,秦国吞并诸侯,就有《战国策》三十三篇问世。汉朝兴起,平定天下,太中大夫陆贾记录当时情况,作《楚汉春秋》九篇。孝武皇帝的年代,太史令司马迁采集《左氏》、《国语》,删削《世本》、《战国策》,根据楚、汉列国时事,上自黄帝起,下至太始二年获应,为止,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共一百三十篇,而有十篇缺了,司马迁所记,从汉朝开国至武帝时绝笔,这是它的功绩。至于采取经传,搜罗分散于百家的材料,很多粗疏简略之处,不如原来的真实详细,它是以多闻广载见长,论议肤浅而不厚实。他论学术就推崇黄帝、老子而轻视《五经》;写货殖传,就轻仁义而以贫穷为耻;写游侠之士,就轻视那些节烈的人而推崇世俗建功之士。这就是大毛病,有伤正道,所以遭到腐刑的缘故。但是他善于叙述事理,文笔畅达而不华丽,质朴而不粗野,文质相称,不愧为良史之才。如果让他遵照《五经》的礼法之言,符合圣人的是非标准,那就差不多了。“那些百家的历史书籍,都有可取之处。
如《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读了之后,今天的人能够知道古代历史,后世的人可以知道前代的事情,实在是圣人的耳目呀。司马迁替帝王作传就称为本纪,写公侯传国就称为世家,写卿士特起就称为列传。他把项羽、陈涉列入本纪和世家,而淮南王、衡山王降为列传,写得细致委婉,很有条理。司马迁的著作,采自古今的轶闻,贯穿经传的史料,实在广博得很。凭一个人的精力,内容复杂而繁重,所以他的收删削繁芜之处还不太够,有些多余的语言,不够整齐划一。例如写司马相如,举出郡县,写出他的表字,至于写到萧何、曹参、陈平等人,以及董仲舒同时的人,就不记载他们的表字,有些只写了县而不写郡,可能是没有顾及到吧。今后写历史,必须严格核对事实,修饰文字,统一体例,写世家,只要纪、传就够了。古书上说:“杀虫见极(按:此四字不好理解。“杀”,作“杀青”讲,引申为“写历史”。“极”可作“标准”讲,译为“写历史是为了使人们见到一些标准”。)平易正直,是《春秋》的本义。’”
班彪又调升到司徒玉况府。当时太子的东宫刚建立,诸王国同时开辟,而官吏没有配齐,师保齐缺。
班彪又上言道:“孔子说,人们的天性是差不多的,而习俗的影响就差得很远。“贾谊认为:”经常与善人打交道,不能不做好事,犹如生长在齐国,不能不说齐国话。经常与恶人接触,不能不做坏事。不如生长在楚国,不能不说楚国话。“因此圣人严格选择邻居,特别注意环境的影响。从前周成王做孺子时出外就由周公、邵公、太史佚等人辅佐他,在朝内就大颠、闳夭、南宫适、散宜生等人辅佐,他的左右前后,没有违背礼节之义,所在成王一登上王位,天下空前的太平。”
因此《春秋》提出:“爱儿子应该教育他走正路,不走邪门歪道。骄傲奢侈,淫逸懒惰,邪门歪道的根源。”《诗经》上说:“留给孙子的好主意,就是安敬之道。”就是指周武王留给成王的宝贵遗产。”汉朝兴起后,太宗派晁错用法术教育太子,贾谊用《诗经》、《书经》教育梁王,到了中宗,也使刘向、王褒、萧望之、周堪等人用文章儒学教育东宫以下的人员,没有不选择合适的人,促成他们的品德和才具。现在皇太子诸王子,虽然年轻时就在学习,修习了礼乐,但是做太傅的尚未遇到贤才,官属很少熟悉旧典。应该广泛挑选有威望、懂政事的名儒,用他们做太子太傅,东宫和诸王国,官属应该配齐。按旧规定,太子有十县作汤沐邑,设保卫人员,五天一朝见,坐在车厢,检查膳食,不是朝见的日子,使仆、中允每天问安罢了,表明举动不随便,处处讲究恭敬哩。”
书奏上后,皇帝采纳了。后来选司徒廉作望都长,得到官吏百姓的爱戴。
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班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这就是后来班固撰写《汉书》的基础。
此外,《后汉书》 载其“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
今存《北征赋》、《览海赋》、《冀州赋》等,《文选》、《艺文类聚》有收录。
其中《北征赋》写他在西汉末年避难凉州、从长安行至安定时沿途的见闻和感慨,对当时人民生活的困苦和动荡的社会面貌有所反映。
这篇赋采用楚辞的形式,重在抒情,与铺张扬厉的西汉大赋风格迥异,开了东汉末年抒情小赋的先声。
他另有《王命论》一篇,系劝隗嚣兴复汉室之意,见于《汉书·叙传》、《后汉书》本传及《文选》。
《后传》原书已佚,其内容想已多为《汉书》汲取,只是无法辨认清楚了。今《汉书》的元帝、成帝二纪及韦贤、翟方进、元后三传的《赞》,还保留有班彪的史论文字。
班彪曾作《前史略论》,详论以往的史学得失,实为撰写《后传》有所借鉴和改进。他简要地追述了先秦秦汉之际的史官和史籍,着重评论司马迁所著《史记》的内容、体裁、体例和思想。他说:“迁之所记,从汉元至武以绝,则其功也。”“然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充分肯定了司马迁的史才。但又评道:“其论述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贱;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此其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诚令迁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几矣。”这对司马迁的异端思想极尽讽刺,表明了他的正宗观点,自然也是他写《后传》的指导思想。《前史略论》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一篇史学论文,可谓儒家正统史学观点的代表,在中国史学理论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班彪死在官位上,终年五十二。
他所著的赋、论、书、记、奏事共九篇。
人物评价
范晔评价他: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彼将以世运未弘,非所谓贱焉耻乎?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在两汉之际的历史形势中,班彪投靠刘秀,撰写《后传》,鼓吹“王命”,促进统一,政治上是识世务者,思想上是个正统论者。
主要成就
学术思想
班彪从小接受儒家思想,他的史学观点与司马迁有所不同。他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崇黄老而薄五经”、“轻仁义而羞贫穷”、“贱守节而贵俗功”,是一个大弊端。然而他也称赞司马迁“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他的这些观点完全被班固继承,对于《汉书》的编撰影响颇深。
代表作品:班彪主要作品
类别 主要内容 对时政建议
《复护羌校尉疏》、《上言选置东宫及诸王国官属》、《奏议答北匈奴》
史学 《前史略论》、《史记后传》65篇,为班固《前汉书》打定了基础。
文学 《北征赋》、《览海赋》、《冀州赋》等
史书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范晔写的《后汉书》中其中《卷四十·班彪列传第三十》记载的是班彪和他的儿子班固的事情,介绍了班彪的一生的经历和主要著作。
家族成员
父亲:班稚
姑母:班婕妤
儿子:班固、班超
女儿:班昭
班固[bān gù]
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班固是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十六岁入洛阳太学,二十三岁父死后归乡里。以父所撰《史记后传》叙事未详,乃潜心继续撰述力求精善。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被人诬告私改作国史,下狱。其弟班超辩明其冤,出狱后被任为兰台令史,奉命撰述东汉开国以来史事,与陈宗、尹敏、孟异等共撰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又自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列传、载记二十八篇。明帝复命他完成前所著书。他认为《史记》以汉朝“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不妥,决心撰写起自汉高祖、终于王莽共二百三十年事迹的《汉书》。汉章帝时,以文才深得器重,迁官玄武司马。建初四年(79年),章帝召集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同异,命其记述其事,撰成《白虎通德论》(一名《白虎通义》)。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随窦宪出击匈奴,为中护军,参预谋议。次年,行中郎将事。永元四年,窦宪失势自杀,他受牵连免官、被捕,死于狱中。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修撰《汉书》,是“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作为经学理论家,所编《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将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本名:班固
字:孟坚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扶风安陵
人物生平
洛阳求学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自幼接受父伯教育和熏陶,九岁便能文诵赋。班固的父亲班彪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者,好多人都前来拜他为师或与他探讨学问,受父亲朋友辈学者的影响,班固开阔了眼界,学业大有长进。班彪晚年潜心续写《史记》,受父亲影响,班固也开始留意史籍。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王充到京城洛阳游学,拜访班彪,对班固的才能和志向欣赏备至,认为班固将来必定能完成撰著汉代历史的重任。
随着年龄的增长,班固开始不满足于儒学世家的家庭教育。为了进一步深造,班固于十六岁时进入洛阳太学学习,在这里,他用功苦学,贯通各种经书典籍,不论儒家或其他百家学说,都能深入钻研,同时注重见识,并不拘守一师之说,不停留在字音字义、枝枝节节的注解上,而是要求贯通经籍的大义。这是他日后能够成长为一代良史的极重要条件。在这里,班固结识了崔骃、李育、傅毅等一批同学。由于班固性格宽容随和,平易近人,不因为自己才能出众而骄傲,所以得到了同学及士林的交口称赞。到班彪死时,班固虽然年仅二十三岁,但已具备颇高的文化修养和著述能力。
举贤求仕
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班彪逝世,由于父亲去世后生计困难,班固只好从京城洛阳迁回扶风安陵老家居住。从京城官宦之家一下子降到乡里平民的地位,这对上进心很强的班固是一沉重打击。但他毫不气馁,立志继承父亲未尽之业的决心并没有改变。班固认为,父亲已经撰成《史记后传》的部分,内容还不够详备,布局也尚待改进;没有撰成的部分,需要重新续写。于是他在父亲已成《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利用家藏的丰富图书,正式开始了撰写《汉书》的生涯,同时积极寻求出仕的机会。
永平元年(公元58年),汉明帝任命东平王刘苍为骠骑将军,准许他选用辅助官员四十人,班固认为这是一个出仕的好机会,为了积极举荐人才,也为了显示自己的见识和才能,上了一篇奏记(《奏记东平王苍》)。班固的自荐没有获得成功,但他举荐人才的建议,却大部分被刘苍所采纳。
私修国史
永平五年(公元62年),正当班固全力以赴地撰写《汉书》的时候,有人向朝廷上书告发班固“私修国史”,汉明帝下诏扶风郡收捕,班固被关进京兆监狱,书稿也被官府查抄。“私修国史”罪名很大,同郡人苏朗曾被人告发伪造图谶,被捕入狱后,很快就被处死。面对这种严峻形势,班家上下十分紧张,害怕班固凶多吉少。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郡署考逼,无法表白,便骑上快马赶赴京城洛阳,打算上书汉明帝,替班固申冤。
班超策马穿华阴、过潼关,赶到京城洛阳上疏为班固申冤,引起汉明帝对这一案件的重视,特旨召见班超核实情况。班超将父兄两代人几十年修史的辛劳以及宣扬“汉德”的意向全部告诉了汉明帝,扶风郡守也将查抄的书稿送至京师。明帝读了书稿,对班固的才华感到惊异,称赞他所写的书稿确是一部奇作,下令立即释放,并召进京都洛阳皇家校书部,拜为兰台令史,掌管和校定皇家图书。
受诏修史
班固被拜为“兰台令史”,受任与前睢阳县令陈宗、长陵县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等人,共同编撰东汉光武帝的事迹《世祖本纪》。班固与陈宗等同心协力,很快就完成了《世祖本纪》的修撰,得到了明帝的赞扬。由于班固在编撰《世祖本纪》过程中的出色努力,又被晋升为“郎”官(校书郎),负责整理校雠皇家图书。
班固继续修撰光武帝一朝的史事,又撰成东汉功臣、平林、新市起义军和公孙述的事迹,共成列传、载记二十八篇,这样,光武帝一朝的记载大体齐备(即后世《东观汉记》的光武帝部分。《东观汉纪》是东汉皇朝的当代史,自明帝以后,章帝、安帝、桓帝、灵帝、献帝历朝都有续修,班固则是在它的创始时期作出了重要贡献,开了一个好头。)
班固到京师后,弟班超与母亲也随至洛阳,因家境贫寒,班超靠替官府抄写文书来维持生计。班固被汉明帝任命为郎官之后,官阶虽低,但与明帝见面的机会增多了,加以班固文才显露,逐渐得到汉明帝的宠爱。后来,明帝问及为救班固冒险上疏的班超,班固据实以告,明帝非常欣赏班超的勇气和辩才,觉得他未得任用实在可惜,便授班超为“兰台令史”。这期间,班固的职务虽低,却使班固得到较为安定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使他有条件接触并利用皇家丰富的藏书,这就为他日后完成《汉书》提供了重要条件。
班固在撰写光武一朝君臣事迹期问,显露出卓越的才华,得到汉明帝的赏识。汉明帝鉴于班固具有独力修撰汉史的宏愿,也希望通过班固进一步宣扬“汉德”,特下诏,让他继续完成所著史书。班固从私撰《汉书》到受诏修史,是一个重大转折,对于《汉书》的完成是一个有力的推动。从此,班固不仅有了比较稳定的生活,有皇家图书可资利用,而且有了明帝的这一旨意,使他著史的合法性得到确认,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由于具备了这些条件,班固开始全身一地投撰史的事业之中,撰史进度大大加快。
赋颂东都
东汉政权建立后,定都洛阳,至明帝时,疏浚护城河、修缮城墙,以重整皇宫。可是,关中上了年纪的士绅们仍怀恋西汉建都长安的热闹场面,认为东汉建都洛阳是错误的,希望朝廷迁回长安。班固认为洛阳更加适宜,不想迁都议论扰乱人心,于是作《两都赋》,盛赞东都洛阳规模建制之美,并从礼法的角度,歌颂光武帝迁都洛阳、中兴汉室的功绩,宣扬洛阳建都的适宜性,以驳斥关中人士不切时宜的议论,澄清人们的模糊认识。
史论秦亡
永平十七年(74年),汉明帝召集班固、贾逵、郗萌等人到皇宫云龙门,讨论《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赞语有无不当之处,班固当庭指出一处错误,出宫后,班固为进一步说明自己对秦亡的认识,作史论《秦纪论》,揭示秦朝历史走向灭亡的必然性。
坚定志向
永平十八年(75年),汉明帝驾崩,其子刘炟即位,是为汉章帝。汉章帝对经学文章同样怀有很大兴趣,因此班固更加受到器重,常常被照进皇宫,与皇帝一起读书。章帝每次外出巡守,总让班固随行,献上诗词歌赋助兴。朝廷有大事,也让班固列席,参与公卿大臣的讨论。
班固虽然以知识渊博得到章帝重视,但念及父子两代才华横溢,却不能名显于世,自己年届四十,仍不得升迁,他想起东方朔、扬雄曾在文章中抱怨没能赶上苏秦、张仪的时代,便提笔写成《答宾戏》一文。文章以问答的形式,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和感慨,又从从正面反驳自己不该有的想法和抑郁,鼓励自己坚定志向,按照既定目标奋斗不息。全文构思巧妙,格调高雅,说理深刻诚恳。
章帝读到后,更加赞赏班固的才华,也醒悟到班固长久居下位不太合理,便提拔他为玄武司马。
班固又在司马相如《封禅》、扬雄《美新》的基础上,作《典引》,述叙汉德。在文中,班固系统性地评价了“两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该文主要以四句为主,形成后来四六句的雏形。
白虎通义
建初四年(79年)十一月,杨终指出,当时由于经学流派的繁衍,解经歧异很大,影响经学的传播和发展,建议应该像西汉宣帝召集石渠阁会议那样,召集学者来讲论五经,裁定经义。
章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下诏诸儒大会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以促进儒家思想与谶纬神学紧密结合,会议历时一个多月才结束。班固以史官身份出席会议,并兼记录。会后他按章帝的旨意,将会议记录整理成《白虎通德论》(《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终成汉书
汉章帝建初七年(82年),班固初步上完成了《汉书》的撰著,自永平元年(58年)开始,共计历时二十五年,实现了父子两代人的心愿。全书记述从汉高祖开始,到孝平王莽被杀,十二代帝王,二百三十年间的事迹,包括《春秋》考纪、表、志、传共一百篇。《汉书》颁出后,受到当朝重视,学者们争相诵读。但汉和帝永元四年(92年)班固去世时,《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完成,于是汉和帝刘肇命班固的妹妹班昭完成“八表”,而马续续写《天文志》。
北征匈奴
班固修《汉书》,旷日持久,虽然得到了皇帝和部分士人的赏识,然而也不过是做了个兰台令史、校书郎、玄武司马之类的小官。因此,班固也在等待时机,以求建功立业。北单于派遣使者来朝纳贡,意欲和亲,章帝讯问众官。班固分析两汉时局,建议通使匈奴,以宣扬汉德(即《匈奴和亲议》)。
章和二年(88年),章帝卒,汉和帝即位,年仅十岁,窦太后临朝,起用窦宪为侍中,掌控大权。窦宪专横跋扈,无视朝廷法律。[42]后因刺杀齐殇王的儿子刘畅,事发被捕入狱,窦宪请求率军北征匈奴以赎死罪。当时匈奴分南北两部,南匈奴亲汉,北匈奴反汉。正好南匈奴请求汉朝出兵讨伐北匈奴。朝廷便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
永元元年(89年),班固年届五十八岁,因遭母丧,辞官守孝在家。班氏家族向来有与边疆事务打交道的经验,于是,班固也想通过边境立功,获取功名,以便施展才能。班固得知窦宪被任命为将军,率大军攻伐匈奴的消息,便决定投附窦宪,随大军北攻匈奴,被窦宪任为中护军,参与军中谋议。
燕然勒石
窦宪与耿秉各率四千骑、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率万骑从朔方鸡鹿塞(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哈萨格峡谷口)出兵;南单于屯屠河率领万余骑从满夷谷(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出兵;度辽将军邓鸿和边境地区归附朝廷的羌胡八千骑、左贤王安国万骑从稒阳塞(固阳县境)出兵。三路大军在涿邪山(阿尔泰山东脉)会师。
窦宪命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等率精兵一万多,与北单于在稽落山作战,大破敌军。敌众溃散,单于逃走。窦宪整军追击,直到私渠比鞮海(乌布苏诺尔湖)。此役,共斩杀名王以下将士一万三千多人,俘获马、牛、羊、驼百余万头,来降者八十一部,前后二十多万人。窦宪、耿秉遂登燕然山(今蒙古境内杭爱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中护军班固作铭。班固作《封燕然山铭》,其辞曰:“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然后班师。班窦两家本有世交之谊,班固入窦宪幕府后,主持笔墨之事,与窦宪关系更为亲密,便撰写《窦将军北征颂》,对窦宪北征匈奴大加歌颂。
永元二年(公元90年),北匈奴单于派亲王向窦宪通报,请求向汉称臣,并想入京朝见。窦宪上表请示后,派班固、梁讽带领数百人出居延塞(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迎接。这时,南单于上书汉廷,建议乘机消灭北单于,然后南北匈奴合并归汉。汉廷同意,于是,南单于大败北单于,北单于受重伤逃走。班固等人走到私渠海,转头返回。窦宪认为北单于势力微弱,想乘机将其彻底消灭,次年,窦宪率军精兵出击,出塞五千里,进攻金微山,大破北匈奴主力,斩首五千余级,俘虏北单于太后,北单于遁逃,不知去向。
含冤被害
班固从窦宪北征匈奴以后,进入窦宪幕府。此时的窦宪,因为平定匈奴有功,威名大盛,心腹众多,官员进退都由他一人决定,朝臣震慑,望风希旨。尚书仆射郑寿、乐恢由于招致他的不满,被迫相继自杀。
永元四年(公元92年),窦宪密谋叛乱,事发被革职,回到封地后被迫自杀。班固与窦宪关系密切,因而受到株连,也被免职。洛阳令种兢对班固积有宿怨,窦宪案发后,种兢借机罗织罪名,大加陷害。班固被捕入狱,同年死于狱中,年六十一岁。
和帝得知班固已死,下诏谴责种兢公报私仇的恶劣做法,并将害死班固的狱吏处死抵罪。
主要成就
汉书
主词条:《汉书》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新体例,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全书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在构书体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规矩法度清晰、体例整齐合理,更易使人效法,开启了官方修史的端绪。
《汉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通过叙述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事迹,全面地展现了西汉盛世的繁荣景象和时代精神风貌,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艺术特色上,《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形成了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
地理学
在正史中专列《地理志》是从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开始的,班固的地理观及其《汉书·地理志》模式被后世的正史地理志、全国总志、地方志仿效,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班固也完成了首例沿革地理著作,对后世沿革地理学的蓬勃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此外,《汉书》还记载了当时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尤其集中在其中的《地理志》以及《沟洫志》和《西域列传》等篇目中,是研究汉代地理的珍贵材料。
目录学
《汉书·艺文志》考证了各学术别派的源流,著录了西汉时国家所收藏的各类书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在中国学术史上有极高的价值。它继承了《七略》六分法的分类体系,开创了史志目录这一体列,后世修史,必设“艺文”、“经籍”类,对我国古典目录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赋作
除《汉书》外,班固还是一个出色的赋作家,他的创作活动主要表现在身体力行地提倡散体大赋上,其代表作《两都赋》,是以都洛、都雍(即长安)为题材的作品中规模宏大、别具特色、成就突出、影响最大的一篇,大大发展了京都赋,直接影响了张衡《二京赋》以及左思《三都赋》的创作,被萧统《文选》列为第一篇。
在表现手法上,以往的散体大赋,都遵从“劝百讽一”的表现原则,《两都赋》一改传统表现方法中劝与讽篇幅相差悬殊的结构模式,其下篇《东都赋》通篇是讽喻、诱导,表现出较为进步的京都观。这是对赋的艺术表现和篇章结构关系的重大突破,也推动了汉代文学思想的发展。此外,班固为窦宪出征匈奴纪功而作的《封燕然山铭》,典重华美,历来传诵,并成为常用的典故。
诗歌
班固是东汉较早创作五、七言诗的文人,他对这两种新兴诗体持认同态度,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班固很大程度上是以史学家的笔法写五、七言诗,都以叙事为主,写得质实朴素。其五言诗《咏史》,虽“质木无文”,却是现存最早完整的文人五言诗,也是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开启“咏史”这一诗题。
论小说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的最后,诸子略共4324篇,小说就占了1380篇,是篇数最多的一家,这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班固认为“小说本是街谈巷语,由小说家采集记录,成为一家之言”,明确地指出小说起自民间传说,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规范和影响着后世对小说的认知和写作,两千年来发挥着难以估量的功能价值。
主要作品
班固著作颇丰,除《汉书》和《白虎通义》外,还有《典引》、《应讥》及诗、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等四十多篇,《隋书·经籍志》有《班固集》17卷,已散佚。明·张溥辑有《班兰台集》,今人丁福保辑有《班孟坚集》。
《白虎通德论》是一本书,东汉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开白虎观会议,由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陈述见解,“讲议五经异同”,意图弥合今、古文经学异同。汉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会议的成果由班固写成《白虎通义》一书,简称《白虎通》。
人物评价
张辅:世人论司马迁班固才之优劣,多以固为胜,余以为失,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奖劝,恶足以监戒,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而班皆书之,不如二也。毁贬晁错,伤忠臣之道,不如三也。迁既造创,固又因循,难易益不同矣。又迁为苏秦、张仪、范雎、蔡泽作传,逞辞流离,亦足以明其大才。故述辩士则辞藻华靡,叙实录则隐核名检,此所以迁称良史也。
范晔:①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②“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③二班怀文,裁成帝坟。比良迁、董,兼丽卿、云。彪识皇命,固迷世纷。
钟嵘:孟坚才流,而老於掌故。观其《咏史》,有感叹之词。
刘勰:班固、傅毅,文在伯仲。
傅玄:观孟坚《汉书》,实命世之奇作。
刘知几: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
黄庭坚:每相聚辄读前汉书数页,甚佳人胸中。久不用古人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罗璧:班固西汉书,典雅详整,无愧马迁,后世有作,莫能及矣,固其良史之才乎。
凌约言:班孟坚才瞻而有体,程不识之部伍也。
王维桢:古今文章擅奇响者六家,孟坚之文以整而奇。
程颐:孟坚之文,情旨尽露于文字蹊径之中。班氏文章,亦称博雅,但一览之余,情词俱尽。
章学诚:①史之良,首推迁、固;②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要非后世史官所能及。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蔡东藩:班固文人,党附窦氏,始至杀身;独班超能立功异域,终得封侯。大丈夫原应自奋,安能久事笔砚间?观于超之有志竟成,而固之无志可知,一荣一辱,优劣判焉乃知人生处世,立志为先,慎毋媚世谐俗为也!
轶闻典故
相关典故:文人相轻;不相伯仲、不分伯仲;下笔不休
傅毅与班固都是东汉有名的文史学家,均为扶风郡人,经历也极为相似,班固16岁时到京城洛阳太学求学,与傅毅成为同学,一起在太学中崭露头角。永平五年(62年),班固迁为郎,典校秘书,二人又在京城洛阳相遇。
汉明帝时期,神雀群集,明帝要求百官作《神爵颂》,班固、傅毅献赋,均得到了汉明帝的称赞,平分秋色。在反对迁都长安问题上,班固作《两都赋》,傅毅也作了《洛都赋》《反都赋》。汉章帝即位后,召傅毅为兰台令史,二人又成了同事。傅毅作《显宗颂》十篇,显于朝廷,班固心中颇有不平,在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讥讽傅毅“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引出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的千古话题。
汉和帝时期,窦宪任车骑将军,请傅毅为主记室。不久,窦宪升大将军,又以傅毅为司马,班固为中护军。至此,二人又成为同僚,均作《北征颂》歌颂窦宪北伐的功绩。在幕府中,班固和傅毅受到了窦宪的重用,希望有朝一日成就功名。不久,傅毅去世,班固也在永元四年,因窦宪谋反案受株连,死在狱中。
傅毅作为东汉的文史学家,为世人交口称誉,与班固不相上下。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了当时人们的评价:“是以兰台之史,班固、贾逵、杨终、傅毅之徒,名香文美。”三国时期,曹丕在《典论》中也说:“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家族成员
辈分 姓名 简介
先祖 子文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
七世祖 班壹 秦始皇末年,避难于楼烦,以畜牧起家。
六世祖 班孺 侠士,为郡歌颂
五世祖 班长 官至上谷郡守
高祖 班回 官至长子县令
曾祖 班况 举孝廉为郎,汉成帝时为越骑校尉;迁家至昌陵
祖父辈 班稚(祖父) 汉哀帝时曾任广平相,被王莽排挤而为延陵园郎
班伯 受儒学,曾以“沈湎于酒”谏成帝,官至官至奉车都尉
班斿 博学,官至右曹中郎将,与刘向一同校阅皇家秘书
班婕妤 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著名才女
父辈 班彪(父亲) 史学家,曾在光武帝时徐县令,晚年潜心修史,作《史记·后传》六十余篇
班嗣 班斿之子,学习儒学,崇尚老庄。
平辈 班超 班固之弟,字仲升,官至西域都护、射声校尉,封定远侯。
班昭 班固之妹,一名姬,字惠班,史学家号曹大家。继续修成《汉书》
墓葬
主词条:班固墓
班固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太白乡浪店村,据明清时期的《扶风县志》记载,班固墓周围有围墙,墓园内有石羊、华表、供案等。直到解放初期,该墓仍保有相当的规模。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班固墓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因开荒种地和建设需要,墓园围墙被拆,园内的华表、石羊、供案也消失不见,墓冢缩为一个小小的黄土包。1982年省政府发文重新确定了班固墓的保护范围,墓冢外延30米。2007年,在班固墓左右发现盗洞并回填。现班固墓的面积只有20平方米左右。
班超[bān chāo]
东汉时期军事家、外交家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收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迈请求回朝。永元十四年(102年),抵达雒阳,被拜为射声校尉。不久后便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雒阳邙山之上。
本名:班超
别名:班定远
字:仲升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人物生平
少有大志
班超为史学家班彪的幼子。他虽然为人有大志,不拘小节,但却孝顺恭谨,居家操持很勤苦,但他不以此为耻。班超口才很好,广泛的阅读典籍,常拿着《公羊春秋》阅读。
永平五年(62年),班超的哥哥班固被召入京任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一同迁居至雒阳。班超家境贫寒,靠替官府抄写文书来维持生计。后来,他去找相面的人看相,相面的人说:“你的先辈虽是平民百姓,但你日后定当在万里之外封侯。”班超问他原因,相面的人说:“你额头如燕,颈脖如虎,飞翔食肉,这是万里封侯的相貌啊!”
后来,汉明帝问班固说:“你弟弟现在哪里呢?”班固说:“在替官府写书,用挣来的钱奉养老母亲”。于是明帝就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掌管奏章和文书。但不久后,因过失被免职。
出使西域
震慑鄯善
西域诸属国自王莽篡汉之后脱离中央王朝管辖,被北匈奴所控制。北匈奴得到西域的人力、物力后,实力大增,屡次进犯河西诸郡,使得边地人民不堪其苦。
永平十六年(73年),奉车都尉窦固等人出兵攻打北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代理司马)之职。班超一到军旅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率兵进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与北匈奴交战,斩获甚多。窦固很赏识他的才干,于是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经过准备之后,班超和郭恂率领部下向西域进发,先到达了鄯善(今新疆罗布泊西南)国。鄯善王对班超等人先是嘘寒问暖,礼敬备致,后来突然改变态度,变得疏懈冷淡。班超估计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对部下说:“你们难道没觉察鄯善王的态度变得淡漠了么?这一定是北匈奴有使者来到这里,让他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服从谁好的原因。头脑清醒的人能够预见到还未发生的事情,何况现在已明摆着呢!”
于是,班超便把接待他们的鄯善侍者找来,出其不意地问他:“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来了好些天了,他们现在住在哪里?”侍者感觉出乎意料,仓猝间难以回答,只好把情况照实说了。班超把侍者关押起来,以防泄露消息。接着,立即召集部下三十六人,饮酒高会。喝到酒醉的时候,班超故意激怒大家说:“你们诸位与我都身处边地异域,要想通过立功来求得富贵荣华。但现在北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鄯善王对我们就不以礼相待了。如果一旦鄯善王把我们绑送到北匈奴去,我们不都成了豺狼口中的食物了吗?你们看这怎么办呢?”大家都齐声说道:“我们现在处于危亡的境地,是生是死,就由司马你决定吧。”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的办法,只有乘夜用火进攻北匈奴使者了,他们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人,一定会感到很害怕,我们正好可以趁机消灭他们。只要消灭了他们,鄯善王就会吓破肝胆,我们大功就告成了。”有人说:“这件事应当和郭从事商量一下。”班超大怒说:“是凶是吉,就在于此事。郭从事是平庸的文官,他听到这事必定会因为害怕而暴露我们的计划,我们就会白白送死而落下不好的名声,这就称不上是壮士了。”部下都一致称是。
这天天刚黑,班超就率领将士直奔北匈奴使者驻地。当时天上刮大风,班超命十个人拿着鼓藏在敌人驻地的后方,约好一见火起,就猛敲战鼓,大声呐喊。又命其他人拿着刀枪弓弩埋伏在门两边。安排完后,班超顺风纵火,一时间三十六人前后鼓噪,声势喧天。匈奴人乱作一团,逃遁无门。班超亲手击杀了三个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杀死了三十多人,其余匈奴人都葬身火海。
第二天,班超将此事报知郭恂,郭恂先是吃惊,接着脸上出现了感觉不公平的脸色。班超知道他心存嫉妒,便抬起手来对他说:“你尽管没有与我们一起行动,但我班超又怎么忍心独占这份功劳呢?”郭恂脸露喜色。班超于是请来了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首级给他看,鄯善王大惊失色,举国震恐。班超好言抚慰,鄯善王表示愿意归附朝廷,并把自己的王子送到汉朝作为人质。
再使西域
班超完成使命后率众回师,并把情况向窦固作汇报。窦固非常高兴,上表奏明班超出使经过和所取得的成就,并请明帝再选派使者出使西域。明帝很欣赏班超的勇敢韬略,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便下诏对给窦固说:“像班超这样的使臣,为什么不派遣他,而要另选别人呢?可以提拔班超担任军司马,让他继续完成出使的任务。”窦固认为班超手下的人太少,想给他再拨一些人马。班超却说:“我只要带领原来跟从我的三十多人就足够了,如果发生意外,人多了反而更增加累赘。”
班超等人向西域进发,不久,到了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当时,于阗王广德刚刚攻破莎车国(今新疆莎车),在天山南道称雄,北匈奴派使者驻在于阗,对外说是监护它,实际上掌握着于阗的大权。班超到达于阗后,于阗王对他并不很礼貌,态度颇为冷淡。于阗的巫风兴盛,巫师对于阗王说:“天神发怒了,你们为什么想去归顺汉朝?汉使有一匹嘴黑毛黄的好马,你们赶快把它弄来给我祭祀天神!”于阗王派宰相私来比向班超讨要那匹马,班超早已清楚事情原委,痛快地答应了。但是提出要巫师自己来牵。等到巫师到来后,班超不由分说,将他杀死,并逮捕了私来比,痛打数百皮鞭。把巫师的首级送还于阗王,说明利害,以道义责备他。于阗王早就听说过班超在鄯善国诛杀匈奴使者的作为,因此颇为惶恐,当即下令杀死北匈奴使者,重新归附汉朝,班超重赏了于阗国王和他的臣子,成功镇抚于阗。西域各国因此全都派出王子入朝为人质,西域与汉朝中断了六十五年的关系,至此才恢复。
当时匈奴人扶立的龟兹(今新疆库车县城东郊)国王倚仗匈奴的势力在天山道肆无忌惮,他派兵攻破疏勒国(今新疆喀什),杀死其国王,另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疏勒国实际掌握在龟兹人手中。
永平十七年(74年)春天,班超带手下人从小道向疏勒国进发。班超行至兜题居住的架橐城九十里的地方,派手下吏员田虑去招降兜题。班超指示说:“兜题并不是疏勒人,疏勒国民一定不会为他尽忠效命的,他如果不肯投降,就将他扣押起来。”田虑只身来见兜题。兜题见田虑势单力孤,根本没有投降的意思。田虑乘其不备,抢上去劫持了他。在这种突发事件下,兜提手下的人都惊惧奔走。田虑乘马疾驰,到班超处复命。班超当即来到架橐城,把疏勒文武官员全部集中起来,向他们陈说龟兹种种不合理的行径,宣布另立原来被杀掉的疏勒国君的侄儿忠当国王,疏勒人非常高兴。新王和一班官员要杀死兜题,但班超从大局出发,说:“杀他无益于大事,应该让龟兹知道大汉的恩威。”说服众人释放了兜题,疏勒也平定。
至此,班超两次出使,凭借智勇,已先后使鄯善、于阗、疏勒三个国家恢复了与汉朝的臣属关系。
以夷制夷
永平十八年(75年),汉明帝驾崩,焉耆(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国乘汉朝大丧的机会,围攻西域都护陈睦,将其杀害。班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今新疆温宿县、阿克苏市一带)等国也屡屡发兵,进攻汉朝属国疏勒。班超与疏勒王忠互为犄角,首尾呼应,在盘橐城据守。虽然势单力孤,但仍坚持了一年多。
建初元年(76年),汉章帝刘炟即位,朝廷认为陈睦已死,担心班超独处边陲,难以支持,于是下诏命班超回国。班超受命将归的时候,疏勒举国忧恐。都尉黎弇说:“汉使如果离开我们,我们必定会再次被龟兹灭亡。我实在不忍心看到汉使离去。”说罢,便拔刀自刎而死。班超率部至属国于阗,于阗国王和百姓都放声大哭,他们说:“我们依靠汉使,就好比孩子依靠父母一样,你们千万不能回去。”不少人还抱住班超的马腿苦苦挽留。班超见状,自知于阗父老决不会让他东归,而他也想留在这里,完成他立功异域的宏愿,便决定暂不回汉朝,重返疏勒。疏勒有两座城在班超走后,已经重新归降了龟兹,并且与尉头国(今新疆阿合奇县)联合起来,意图造成大乱。班超将反叛首领逮捕,又击破尉头国,斩杀了六百多人,才使疏勒再次安定。
建初三年(78年),班超征召各属国的士兵一万多人攻破姑墨国,斩杀了七百人,将龟兹孤立。
建初五年(80年),班超上书给章帝,分析西域各国形势及自己的处境,提出了平定西域各国的主张,他说:“臣曾经看到先帝想再通西域,因而往北进击匈奴,向西域派出使者,鄯善国和于阗国当即归附大汉。现在拘弥、莎车、疏勒、月氏、乌孙、康居等国又愿意归顺汉朝,共同出力,攻灭龟兹,开辟通往汉朝的道路。如果我们攻下了龟兹,那么西域尚未归服的国家就屈指可数了。臣心中独自思量,臣原来虽然只是个军中的小吏,但却很想像谷吉那样在远方为国效命,像张骞那样在旷野捐躯。从前魏绛只是一个小国的大夫,还能与诸戎订立和盟,何况臣今天仰承大汉的声威,难道不能竭尽铅刀一割的作用吗?前汉议论西域形势的人都说只有打通西域三十六个国家,就称得上折断了匈奴的右臂。现在,西域的各个国家,那怕是极边远的小国,没有不愿意再次归附汉朝的,大小国家都十分高兴,自愿进贡的络绎不绝,只有焉耆、龟兹二国不服从我们。臣先前曾和三十六个部下奉命出使西域,历尽艰难危困,自从孤守疏勒以来,至今也已经五年了,对于西域的情况,臣较为熟悉。曾经问过大小城廓的人,他们都认为依靠大汉与依靠天一样可靠。由此看来,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脉西段、喀剌昆仑山脉东南段)的道路是可以打通的;葱岭一通,那么就可以征服龟兹了。现在我们应该封龟兹国的侍子白霸为龟兹国王,派几百名步骑兵护送他回来,与其它各属国军队联合作战。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擒获现在的龟兹王。用夷狄来攻夷狄,这是最好的计策啊!臣看到莎车、疏勒两国田地肥广,草茂畜繁,不同于敦煌、鄯善两地。朝廷在那里驻军粮食可以自给自足,不须耗费国内的财力物力。而且,姑墨、温宿二国的国王又全是龟兹国所册立的,既不是那两国的人,就会进一步相互对立和厌弃,这种情况必定会导致反叛和出降,如果这两国归降我们,那么龟兹自然就可以攻破了。臣希望朝廷发下臣的奏章,看能否参照办理,如果万一获得成功,臣就是死了又何恨之有?臣下区区之身,承蒙上天的保佑,暗中希望不至于马上就死,能够亲眼看到西域平定、陛下举起预祝万寿无疆的酒杯,向祖庙报功、向天下宣布喜讯的日子。”
班超在上书中提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章帝览表后,知道班超的功业可以成功,非常满意,准备增加班超的力量。平陵人徐干与班超志同道合,请求奋身异域,辅佐班超。朝廷当即任命他为代理司马,派他率一千人去增援班超。
威震远域
当初,莎车国认为汉军不会前来,于是投降龟兹,疏勒都尉番辰也在随后反叛。正好徐干到达疏勒,班超与徐干一起杀掉番辰,又斩杀一千多人,平息了叛乱。班超攻破番辰之后,想进军龟兹。当时,乌孙国兵力强盛,班超认为可以借助它的力量,于是上书说:“乌孙是个大国,有十万弓兵,所以武帝(刘彻)把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到孝宣皇帝的时侯,终于起到了它的效用。现在可以派使者招抚乌孙,与之并力合作。”章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建初八年(83年),拜班超为将兵长史,借用鼓吹幢麾等旌旗乐器。升任徐干为军司马,另外派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大小昆弥及以下的人锦帛。
李邑走到于阗时,正赶上龟兹进攻疏勒,他吓得不敢再向前行。为了掩饰自己的怯懦,他上书给朝廷,说平定西域劳而无功,又说班超拥抱爱妻,怀抱幼子,在国外享受安乐,没有心思考虑国内的事情。班超听闻后叹息不已,说:“我比不上曾参却有三至之谗,恐怕现在会有人怀疑我了。”于是,毅然让妻子离开了自己。章帝深知班超公忠体国,于是下诏严厉的责备李邑说:“即使班超拥抱爱妻,怀抱幼子,那么思念家乡的士卒一千多人,怎么能够都跟班超同心同德呢?”还命李邑接受班超的调度,让班超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让李邑留在西域。
班超当即让李邑带着乌孙侍子回京。徐干劝班超:“李邑之前毁谤你,企图让你平定西域的功业失败,现在为什么不遵循陛下的旨意把他留下来,另派人护送侍子呢?” 班超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呢?正因为李邑毁谤我,所以我现在才派遣他回国。我处心无愧,还怕别人讲什么呢?为了泄私愤而图快意把他留下来,这就不算忠臣。”
建初九年(84年),朝廷又派和恭为代理司马,率兵八百增援班超。班超准备调集属国疏勒、于阗的兵马进攻莎车。莎车王派人跟疏勒王忠私下联系,用重礼贿赂他,忠于是背叛班超,发动叛乱,占据乌即城。班超改立府丞成大为疏勒王,调集兵力进攻忠,康居(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国派精兵帮助忠,班超久攻不下。当时,月氏刚和康居通婚,班超派人给月氏王送了厚礼,让他对康居王晓以利害,康居王罢兵,把忠也带了回去,乌即城被再次收复。
元和三年(86年),忠从康居王那里借了一些兵马,据守在损中,与龟兹勾结密谋,派人向班超诈降,班超看穿了他的诡计,于是将计就计,答应他投降。忠大喜,轻装简从来见班超。班超为他举办酒宴,在宴席中,班超命人斩杀忠,又乘机击败他的部众。西域南道从此畅通无阻。
元和四年(87年),班超调发于阗等属国士兵二万多人,再攻莎车。龟兹王发遣左将军发温宿、姑墨、尉头合兵五万救援莎车。敌强我弱,班超决定运用调虎离山之计。他召集将校和于阗国王,商议军情。他故意装出胆怯的样子说:“现在兵少不能克敌,最好的计策是各自散去。于阗从这里往东走,长史也从此西归。等听到夜里的鼓声便可出发。”班超偷偷嘱托人故意放松对龟兹俘虏的看管,让他们逃回去报信。龟兹王闻讯后大喜,自己率一万骑兵在西边截杀班超,派温宿王率领八千人在东边阻击于阗。班超侦知他们已经出兵,迅速命令诸部齐发,在鸡鸣时分,直扑莎车大本营。营中没有防备,军士奔逃,班超追斩五千多人,获得许多的马畜财物。莎车国只好投降,龟兹王等也散去,班超因此威震西域。
当初,大月氏(贵霜帝国)曾经帮助汉朝进攻车师有功。就在班超击破莎车的同年,月氏王派遣使者来到班超的驻地,向汉朝进贡珍宝、狮子等,提出要娶汉朝公主为妻。班超拒绝了这个要求,月氏王因而怀恨在心。
永元二年(90年)夏,大月氏的副王谢率兵七万,东越葱岭攻打班超。班超的军队处于劣势,大家都很恐慌。班超却说:“月氏兵虽然多,但他们跋涉数千里,翻越葱岭来入侵,运输极为不便,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只需收好粮食,坚守不出,敌人便会因饥饿而投降。不过几十天便会击败敌人的。”大月氏副王谢进攻班超,无法攻克,抢掠粮草,又无所得,果然疲惫不堪。班超估计他们粮草将尽,一定会派人到龟兹求救,预先命几百士兵在东边埋伏,谢果然派兵带金银珠宝去龟兹求援。班超的伏兵把使者杀死,并派人拿给谢看。谢大为惊恐,进退无据,只好遣使向班超请罪,希望能放他们一条生路,班超放他们回国,大月氏因而大为震惊,每年向汉朝进贡。
永元三年(91年),龟兹、姑墨、温宿等国都投降。朝廷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立白霸为龟兹王,派司马姚光来护送他。班超和姚光命龟兹废掉原来的国王尤里多,扶立白霸。姚光把尤里多带回了京师。班超便驻扎在龟兹它乾城。此时,西域诸国,只剩焉耆、危须(今新疆焉耆东北)、尉犁(今新疆库尔勒东北)三国,因为曾经杀害西域都护陈睦,心怀恐惧,尚未归降。其余各国,都已平定。
万里封侯
永元六年(94年)秋天,班超调发龟兹、鄯善等八个属国的部队共七万人,进攻焉耆、危须、尉犁。大军行到尉犁地方,班超派使者通告三国国王:“都护这次到这里来,只想要安定、抚慰三国。你们如果想要改过从善,就应该派首领来迎接我们,那么你们王侯以下的人都会得到赏赐。抚慰完毕我们便会回军。现在赏赐你们国王彩色丝绸五百匹。”焉耆王广便派左将北鞬支送来牛酒,迎接班超。班超指责他说:“你虽然是匈奴侍子,可你掌握了国家大权,我大汉的都护亲自来到,你们国王不按时欢迎,都是你的罪过。” 班超手下的人劝他杀了北鞬支,班超不同意,他说:“这不是你们能考虑到的。这个人的权力比国王还要重。现在我们还没有进入他们的国境便杀了他,会让他们产生怀疑,如果他们加强防备,守住险要,我们怎么能够到得他们的城下呢?”于是班超送给北鞬支不少礼物,放他回国。焉耆王广见北鞬支安然无恙,就亲率高官在尉犁迎接班超,奉献礼物。
但他并非真想让班超进入他的国境。焉耆王一从班超那里返回,立即下令拆掉了国境山口的围桥,班超却从别的道路进入其国,在距王城二十里的地方驻扎部队。焉耆王见班超突然到来,大惊,想逃入山中顽抗。焉耆国左侯元孟,过去曾在京师作为人质,悄悄派使者向班超报信。班超为了稳定焉耆国贵族,斩杀了元孟的使者。班超定下时间宴请三国国王及大臣,声言届时将厚加赏赐。焉耆王广、尉犁王泛及北鞬支等三十多人信以为真,一起到会。焉耆国相腹久等十七人害怕被杀,逃跑了,危须王也没有来。
宴会开始,大家坐定,班超突然变了脸色,责问焉耆王等:“危须王为什么不来?腹久一班人为什么逃跑?”喝令武士把广、泛等一举捉获,并在当年陈睦所驻的故城,把他们全部斩杀,传首京师。又纵兵抢掠,斩杀五千多人,俘获一万五千人,马畜牛羊三十多万头。班超另立元孟为焉耆国王,为稳定局势,班超在那里停留了半年。至此,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重新归附了汉王朝,班超终于实现了立功异域的理想。
永元七年(95年),朝廷为了表彰班超的功勋,下诏封他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后人称之为“班定远”。
永元九年(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至西海(波斯湾)而还。
归国病逝
班超自感久居偏远异地,在年老以后,逐渐开始思念故乡。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上书和帝,请求返回故乡,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请求把班超召回。奏章送达后,和帝被感动,于是召班超回朝。班超在西域共三十一年。
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班超回到雒阳后,被任命为射声校尉。班超的胸肋本来就有病,入朝不久后,病情加剧。和帝听闻后,派遣中黄门慰问,并赐给他医药。
同年九月,班超在雒阳逝世,享年七十一岁。朝廷感到怜悯,派使者专门吊唁致祭,赏赐极为优厚。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及明代黄道周著断的《广名将传》中,班超位列其中。
主要影响
班超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不仅维护了东汉边疆地区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属国的联系,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卓越贡献。
历史评价
相者:“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后汉书》引)
刘庄:“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后汉书》引)
刘炟:“超遂逾葱领(帕米尔高原),迄县度(兴都库什山),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仇。”(《封班超诏》)
班昭:“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因其兵众,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为兄超求代疏》)
范晔:时政平则文德用,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力能,故汉世有发愤张胆、争膏身于夷狄,以要功名,多矣。祭肜、耿秉启匈奴之权,班超、梁慬奋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荐功祖庙,勒勋于后,亦一时之志土也。
定远慷慨,专功西遐。坦步葱、雪,咫尺龙沙。(以上两条均引自《后汉书》)
王禹偁:“自古画策安边,铭功绝域者,赵充国班定远称为名将。然皆年余七十,垂老穷荒,而后能著其效。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宣徽南院使镇州都部署郭公墓志铭并序》)
傅伯寿:“陈汤之斩单于,傅介子之刺楼兰,冯奉世之平莎车,班超之定西域,皆为有汉之隽功。”(《宋史》等引)
陈普:“三十六人抚西域,六头火炬走匈奴。古今参合坡头骨,尽是离披见鹘乌。”
张预:“孙子曰:‘过则从。’超之吏士谓‘死生从司马’。又曰:‘火人。’超因风纵火而杀虏使。又曰:‘衢地合交。’超请招慰乌孙而攻龟兹。又曰:‘用而示之不用。’超欲击莎车而诡言散去。又曰:‘以饱待饥。’超收谷坚守而败月氏是也。”(《十七史百将传》)
徐钧:“人生适意在家山,万里封侯老未还。燕颔虎头成底事,但求生入玉门关。”(《班超》)
冯梦龙:“必如班定远,方是满腹皆兵,浑身是胆。赵子龙(赵云)、姜伯约(姜维)不足道也。”(《智囊全集》)
黄道周:“班超壮士,燕颔虎头。困而投笔,远博封侯。鄯礼忽衰,知有敌谋。三十六人,危亡之秋。激众举火,夜烧尽遒。鄯善碎胆,纳子拜投。更使西域,斩巫若沤。疏勒辨种,立忠逐兜。一时威德,有恩有仇。恐汉弃我,抱马足留。威震西域,不许妄求。逆既诛斩,降则准收。五十余国,贡属不休。玉关生入,壮志大酬。”(《广名将传》)
王夫之:班超以简,而制三十六国之命,子勇用之而威亦立。
班超之于西域,戏焉耳矣;以三十六人横行诸国,取其君,欲杀则杀,欲禽则禽,古今未有奇智神勇而能此者。盖此诸国者,地狭而兵弱,主愚而民散,不必智且勇而制之有余也。万里之外,孱弱之夷,苟且自王,实不能逾中国一亭长。其叛也,不足以益匈奴之势;其服也,不足以立中夏之威;而欺弱凌寡,挠乱其喙息,以诧奇功,超不复有人之心,而今古称之,不益动妄人以为妄乎?发穴而攻蝼蛄,入沼而捕鳅鯈,曰:“智之奇勇之神也。一有识者笑之久矣。”光武闭玉门,绝西域,班固赞其盛德。超,固之弟也。尝读固之遗文,其往来报超于西域之书,述窦宪殷勤之意,而羡其远略,则超与固非意异而不相谋也。其立言也如彼,其兄弟相奖、诬上徼幸以取功名也如此,弄文墨趋危险者之无定情,亦至此乎!班氏之倾危,自叔皮而已然,流及妇人而辩有余,其才也,不如其无才也。
班超之告任尚曰:“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此后世将兵之善术也,然繇此而言兵者难矣。严之,则兵心离而无与效死;宽之,则恣其骄暴而以病民;故曰难也。(以上三条均引自《读通鉴论》)
赵翼:“班超、梁慬同卷,以其立功绝域也。”(《廿二史札记》)
郑观应:“古之为将者,经文纬武,谋勇双全;能得人,能知人,能爱人,能制人;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详安危之势。凡古今之得失治乱,阵法之变化周密,兵家之虚实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无不洞识。如春秋时之孙武、李牧,汉之韩信、马援、班超、诸葛亮,唐之李靖、郭子仪、李光弼,宋之宗泽、岳飞,明之戚继光、俞大猷等诸名将,无不通书史,晓兵法,知地利,精器械,与今之泰西各国讲求将才者无异。”(《盛世危言》)
蔡东藩:西汉有张骞,东汉有班超,皆一时人杰,不可多得。吾谓超之功尤出骞上,骞第以厚赂结外夷,虽足断匈奴右臂,而浪糜金帛,重耗中华,虽曰有功,过亦甚矣。超但挈吏士三十六人,探身虎穴,焚杀虏使,已见胆力;厥后执兜题,定疏勒,指挥任意,制敌如神,而于中夏材力,并不妄费,此非有大过人之才智,宁能及此?
用夷攻夷,原攘夷之上策,但亦必才如班超,方足收功,否则平虏不足,启衅有余,几何而不丧师偾事耶!
疏勒王忠,为超所立,乃以莎车之厚赂,甘心背超,戎狄之贪利忘义,可见一斑。幸超能将计就计,不烦血刃,缚而诛之,南道复通。或谓超专以诈计御虏,故虏亦报以诈谋。讵知兵不厌诈,本诸古训,宋襄陈余,为千古笑,况施诸戎狄间乎?厥后拔莎车,却龟兹诸国,老成胜算,游刃有余,而西域乃为之胆落。盖御虏之道,智略为先,兵力次之,不如是不足以挫彼凶横也!超真一人杰矣哉!
投笔从戎胆略豪,积功才得换征袍;漫言生相原应贵,要仗胸中贯六韬。
班超有抚定西域之大功,年老不得召归,幸有同产女弟之博学贞操,为后宫所师事,方得以一篇奏牍,上感九重。至超归而月余即殁,狐死首丘,吾犹为超幸矣!(以上五条均引自《后汉演义》)
轶事典故
为人处世
班超居家常亲事勤苦之役,不耻劳辱。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能够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他为人有大志,不修小节,但内心孝敬恭谨。
投笔从戎
主词条:投笔从戎
班超在为官府抄写文书时,每日伏案挥毫,常停下来扔下笔叹息说:“我身为大丈夫,尽管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旁人都嘲笑他,班超却说:“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投笔从戎
后以“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
质朴箴言
班超被召还的时候,朝廷以戊己校尉任尚接任西域都护,交代工作的时候,任尚对班超说:“君侯您在外国三十多年,而我惭愧地在您之后,责任重大,智虑浅短,您应该可以教我一些事情吧。”班超说:“我年纪大了,变得愚笨了,您出任要职,我班超怎能比得上呢?逼不得已,愿意说几句甚大高明的话。塞外官吏士卒,本来就不是孝子顺孙,都是因为有罪才被迁徙去充边的屯兵。而蛮夷又怀着禽兽心肠,很难收养而容易坏事。现在您秉性严厉而又有些急躁。水清了就没有大鱼,严于监察就不得下面的欢心。您应该宽容冷静,简易行事,小过失从宽处理,紧紧抓住重要的环节就行了。”班超走后,任尚私下对他的亲信说:“我还以为班君有什么奇策,现在他所说的不过平常言论罢了。”任尚到任数年后,西域反叛作乱,任尚也因有罪被召还,就像班超所告诫的那样。
不入虎穴
主词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生入玉门关
班超晚年上书请求回京,中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之句,这就是“生入玉门关”这一典故的由来。
亲属成员
祖父:班稚,汉哀帝时曾任广平太守。
父亲:班彪,官至徐县令。他专力史学,作《后传》六十余篇,为班固修《汉书》奠定了基础。
兄长:班固,官至中护军。奉诏修成《汉书》。
班氏家族
妹妹:班昭,一名姬,字惠班,号曹大家。继续修成《汉书》。
后代
儿子:班超有三子,《后汉书》只记载二子:
班雄,班超长子,世袭定远侯爵位,官至京兆尹。
班勇,班超幼子,字宜僚,官至西域长史。
孙子:班始,班雄之子,娶阴城公主,后因怒杀公主被全家处斩。
主要作品
《全后汉文》收录有班超的文疏五篇:《请兵平定西域疏》《上书求代》《上言宜招慰乌孙》《敕吏田虑》《答任尚书》。
班超墓
主词条:班超墓
班超墓位于河南省雒阳市孟津县朝阳镇张阳村西北约750米处,冢高6米,周长120米,为夯土平丘状墓冢。
班超墓
据新编的《孟津县志·名人墓葬》载:朝阳乡张阳村西北有一大冢,当地世代传为班冢,为东汉定远侯班超墓。文革时期,在班超墓的东北方出土一北魏墓志,志载:西南方距射声校尉班超墓一百六十四步,这证明了此处确为定远侯班超墓。
纪念馆
班超纪念馆位于河南省雒阳市孟津县朝阳镇煤窑新村,仍在建设中。该馆着重展示了班超出使西域时与当地的交往故事和展现出的民族精神,以及雒阳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历史传承。
盘橐城
主词条:盘橐城
盘橐城位于新疆喀什市东南郊的吐曼河岸边,又叫“艾斯克萨”城,史载,公元一世纪七十年代,盘橐城是当时疏勒国的宫城,后来成了班超经营西域的大本营,所以有的史料干脆呼其为“班超城”。盘橐城的历史,和班超的名字紧密相联。为纪念班超,喀什市政府在遗址上兴建了班超纪念公园。公园占地1公顷(15亩),1994年开始修建,1996年第一期工程完工。园内建有3.6米高的班超全身塑像;1.9米高的36勇士雕像整齐地排列在班超像前两侧。
定远厅
班超因功被封为定远侯,他的封地在今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该县在清朝以前隶属于西乡县时曾设“定远厅”即源于此。而定远侯后亦喻称驻守或出使西北边疆地区的使者、大臣等。
文学形象
清远道人《东汉演义》漫画《楼兰旖梦》中的班超蔡东藩《后汉演义》
戏剧形象:2010年戏剧《汉侯班超》
史料索引:《后汉书》卷47《东观汉记》卷16《后汉纪》《资治通鉴》
班昭
东汉史学家
班昭(约49年—约120年),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又号“曹大家”。
班昭博学高才,十四岁嫁给曹世叔为妻。她爱好历史,完成班固未竟的《汉书》。汉和帝即位后,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邓太后临朝后,她曾参与政事。
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本名:班昭
别名:班姬、曹大家
字:惠班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班昭出身儒学世家,父亲班彪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者,在父辈的影响熏陶下,班昭学问广博,很有才干。十四岁时,班昭嫁于同郡人曹世叔。丈夫早年去世后,班昭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
为兄请命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久居偏远的异地,年迈思念故土,上书朝廷请求回国。班昭为求把班超召回国,上疏和帝:”班超刚出塞时,就立志捐躯为国,时逢陈睦被害,班超以一己之力,辗转异域,幸亏有陛下的福德庇佑,得以全活,至今已有三十年了。当初跟随他一起出塞的人,都已作古。班超年满七十,衰弱多病,即使想竭尽报国,已力不从心。如有突发事件,势必损害国家累世的功业。
我听说古人十五从军,六十还乡,中间还有休息、不服役的时候。因此我冒死请求陛下让班超归国。班超在壮年时候竭尽忠孝于沙漠之中,衰老的时候则被遗弃而死于荒凉空旷的原野,这真够悲伤可怜啊!如果班超逝命丧异域,边境有变,希望班超一家能免于牵连之罪。”
奏章送上,和帝看后非常感动,就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班超得以告老返乡。
朝中大家
班昭的哥哥班固著写《汉书》,八表和《天文志》未完成就谢世了。汉和帝下诏让班昭到东观藏书阁,将《汉书》续写完成。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班昭为老师,称为“大家(gū)”。每逢各地贡献珍贵稀奇物品,就叫班昭作赋赞扬。
邓太后临朝听政后,特许班昭参与政事。班昭为政勤奋,邓太后非常满意,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为关内侯,官至齐国的国相。
《汉书》刚面世时,许多人读不懂,同郡马融便拜伏在藏书阁下,跟随班昭学习《汉书》;后来皇帝又下诏书叫马融的哥哥马续接替班昭,完成《汉书》。
晚年经历
永初七年(113年)正月,班昭之子曹成出任陈留郡长垣长(今河南省长垣县),班昭随其子到长垣就职。进入长垣以后,班昭追忆先贤,触景生情,仿班彪《北征赋》写成《东征赋》。
班昭年逾古稀而逝,享年七十多岁,邓太后身穿素服表示哀悼,并派使者监办班昭的丧事。
主要成就
续成汉书
班昭在完成汉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整理《汉书》、完成八表、传播汉书。
班姬续史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被牵连,死于狱中。《汉书》未成,稿本散乱。班昭继父兄遗志,在藏书阁经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阅读了大量史籍,整理、核校父兄遗留下来的散乱篇章,并在原稿基础上补写了八表:《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泽侯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除整理、续写《汉书》外,班昭在传播和普及《汉书》方面,也颇有贡献,曾教授大儒马融等诵读《汉书》。
主要作品
《后汉书·列女传》记载,班昭著作有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谕、上疏、遗令等,共十六篇,其儿媳丁氏曾编撰成集,今佚。班昭作品存世有清·严可均《全后汉文·卷九十六》收录的《东征赋》《女诫》等七篇,班昭曾为班固《幽通赋》作注,见于《文选》李善注中。
体裁 作品名称
散文 《汉书》八表、《女诫》、《为兄超求代疏》、《上邓太后疏》
赋 《大雀赋》、《 针缕赋》、《蝉赋》 、《东征赋》、《欹器颂》
女性观
主词条:女诫
班昭提倡妇女要有“三从之道”和“四德之仪”,其女性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强调男尊女卑思想和强调顺从。
班昭认为女人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处于卑微的地位,清醒自己的性别角色,由此出发,主张妇女应承担在家辛勤劳作,操持家务,侍奉丈夫等由性别角色而决定的社会责任。并对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作了具体解释。班昭强调男尊女卑的思想,由此认为女人的天地在于家庭,不必有才,如有也是“治内之才”,把妇女纳入儒家设计的有助于维系家庭人伦关系的体系。班昭又由男尊女卑思想衍生出女子对于男子绝对顺从的思想,并强调妻子除了要对丈夫顺从外,还要对婆婆顺从。
班昭倡导的女性观念,成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女诫》作为“女四书”之一,极大地禁锢了女性的思想和自由,影响了中国历史一千多年。
青史留名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第七十四》
人物轶事
谏言太后
永初年间,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以母丧为由,上书朝廷,请求退职。太后不打算批准,征问班昭。
班昭于是上疏说:“皇太后陛下美德盛行,秉承尧舜之政,广开言路,兼听狂夫、村民之见。臣下愚昧,得遇明主,敢不披肝沥胆,以报皇恩。
臣听闻最高尚的品德莫过于谦让,所以历代盛赞,神灵赐福。先贤伯夷、叔齐互让国君,天下佩服他们的高风亮节;太伯让位给季历,孔子再三称赞。因此他们美德盛传,扬名于世。《论语》说:‘能用礼让治国,从政还有什么可为难呢?’由此可见,推让的美德,影响深远。
如今四位国舅坚守忠孝,主动辞官归隐,如果以边关未宁而拒绝,日后国舅或有微小过失,只怕谦让之名不可复得,尽妾之愚见,陈言于此。妾自知言不足取,聊表虫蚁之心,以报皇太后之恩。”
太后听从了班昭的建议,同意邓骘等人的请求,于是邓骘等人得以辞官还乡。
著书女诫
班昭晚年,身患疾病,家中女子们又正当出嫁的年龄,班昭担心她们不懂妇女礼仪,令未来的夫家失面子,辱没了宗族,于闲暇时作《女诫》七章,以做勉励,书成后,对宫内妇女的教育很有帮助。
马融读后认为很好,让自己的妻子、女儿学习。
班昭丈夫曹世叔之妹曹丰生,也很有才惠,对《七诫》不同意,写书反驳,文辞也很可观。
女诫
作者名称 班昭
《女诫》是东汉班昭撰写的一篇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的私书,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由于班昭行止庄正,文采飞扬。此文后来被争相传抄而风行当时。
人物评价
范晔:(班昭)博学高才,(丈夫)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班昭
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徐钧:有妇谁能似尔贤,文章操行美俱全。一编汉史何须续,女戒人间自可传。
萧良有:班昭汉史,蔡琰胡笳。 凤凰律吕,鹦鹉琵琶。
刘克庄:为孟坚补史,班昭才学,中郎传业,蔡琰词章。
刘体信:班昭续成《汉书》,马融在当时,亦博学者,请伏阁从班昭受句读,其识见过后人远矣伟矣。
清溪徐曼仙畹兰:倾倒班昭续史才,十年别梦绕苏台。
康有为:以敬姜之德、班昭之学、秦良玉之勇毅、辛宪英之清识、李易安之词章、宋若宪之经术,列于须眉男子中,亦属凤毛鳞角。
家族成员
祖父:班稚,汉哀帝时曾任广平太守。
父亲:班彪,字叔皮,官至徐县令。作《后传》六十余篇,为班固修《汉书》奠定了基础。
长兄:班固,字孟坚,官至中护军。奉诏修成《汉书》。
次兄:班超,字仲升,官至射声校尉,封为定远侯。
丈夫:曹世叔,即曹寿。
儿子:曹成,字子谷。曾任长垣长。
儿媳:丁氏。
曹大家墓
曹大家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丰仪镇大姑村东北约500米处,墓址在较高的台地上,墓冢为圆锥形,东西长10米,高约4米,周围为耕地。1982年12月由兴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姑村尚保存清乾隆十一年铁钟一口,铸文记述了班昭的生平史略和当时的地形地貌等。
戏曲形象
新版昆剧《班昭》2001年上海昆剧团首演:张静娴饰演班昭。
越剧《班昭》由杭州越剧院演出:陈晓红饰演班昭。
影视形象
2014年电视剧《班淑传奇》(又名《女傅》):恬妞饰班昭。
中国为啥叫中国?若是连祖国名字由来都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尴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20 10:10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 作......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8-19科技管理研究所讲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必须要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五帝[sān huáng......
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7-21 18:18:19科技管理研究所“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
中国古代君王世系大全-完整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8-16 16:16科技管理研究所中华文明五千年:兴于炎黄,成于夏,烈于商,礼于周,霸于秦,强于汉,乱......
万里长城十三关,甘肃占三关!终于收集齐了?快看看!政务: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2022-08-09 10:10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又称万里长城......
一段风姓是万姓之祖之传说,最终演变出上古八大姓和中华姓氏之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7 15:16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一、传......
汉朝之后我们才叫汉族,那么汉朝之前叫什么?名字有点霸气!2022-10-19 18:59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秦时明月汉时......
中国历史上灭于外族和灭于自身的代表王朝:西晋宋和秦汉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6 14:45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 ......
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5 00:33科技管理研究所发表于北京【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古籍,古代书......
中国史学开山鼻祖,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文学大家——司马迁与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李陵(西汉历史人物)
05-06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战国七雄之一。
04-10中国古代君王世系大全-完整版(朝代、皇帝)盘点中国历史上五个令人无比痛心的朝代!(全文)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亡国之君都是什么下场?
08-17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的政权机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机构之一)全文介绍
03-17我国历史上的十大盛世分别是哪十个盛世?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事。
08-19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五帝[sān huáng wǔ dì](中国远古人物的合称)全文介绍
02-25陆贾(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70年),汉族,汉初楚国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
04-25卫国(中国先秦时期诸侯国,周朝诸候之卫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全文
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