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步 > 正文

胡雪岩(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全文

时间:2022-06-04 20:13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同为红顶商人,胡雪岩难逃“螃蟹定律”,而张弼士为何躲过此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6-04科技管理研究所一提到首富,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当今社会富豪们,其实在古代有钱又任性的富豪也有很多,但这...

同为红顶商人,胡雪岩难逃“螃蟹定律”,而张弼士为何躲过此劫?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6-04科技管理研究所

一提到首富,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当今社会富豪们,其实在古代有钱又任性的富豪也有很多,但这些人的结局往往不咋好。

中国有句老话讲“人怕出名猪怕壮”,其道理就在于此,所以,古代的首富们,都很难逃过“螃蟹定律”。所谓的螃蟹定律,意思就是讲,人啊,一红就死,螃蟹一旦红了,也就意味着离被吃不远了……在清朝,一些富豪们,同样难以逃脱这条定律,不管你是身居高位的和珅,还是顶着红色顶戴的胡雪岩,其结局都比较凄惨。但,也有例外……晚清民国(原走向共和)第105期:打破螃蟹定律的红顶商人,见慈禧都不跪,两高招逃过胡雪岩式结局!

一、历朝历代的首富们,看似风光无限,其实大都难以逃脱螃蟹定律的结局,举几个例子:邓通,没错,就是《水浒传》中王婆口中提到的“捱光”(泡妞)五大条件“潘驴邓小闲”,潘安的相貌,驴的器,邓通的钱……

邓通本是汉文帝的男宠,是汉文帝做了个登基的梦,梦中就是像邓通一样的美男子助他当上了皇帝。于是邓通被发现,从而得宠,并利用这层关系广开铜矿,私自铸钱,富可敌国。

邓通也很会做事,汉文帝患有病痈,他就帮他吸吮病患处,且颇有成效。后来有次太子进谏,汉文帝也让太子帮他吸,太子面露难色,这自然少不了一顿训斥。

太子登基之后为汉景帝,迅速以私自铸钱为由,将邓通拿下,全部家产充公,至于邓通,则饿死街头。

石崇,西晋首富,他能当上首富主要是利用当官的身份,大肆掠夺他人财物得来。在史料中记载了此人两件比较轰动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曾跟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石崇是处处压王恺一头,即使晋武帝拼国库之力前来协助王恺,仍然是败下阵来,把王恺比得都怀疑人生。

石崇生活如此奢靡,自然就引起了其他人的嫉妒,后来在赵王司马伦,以及党羽孙秀的污蔑下,石崇被夷三族。

石崇临终前感慨,说这些人是图自己的钱财,才污蔑自己,旁边人回到:“知道是家财害了你,为何不早点把它散发掉?”

二、再比如明朝的首富沈万三,在《大明王朝1566》中,沈一石的原型就是此位大神,可惜也是没能逃脱被吃的结局:沈万三跟前几位发家致富的路子还不同,他主要是靠开展海外贸易发家致富,成为“资产巨万、田产逾吴下”的江南首富。

可惜,由于其曾经资助过张士诚,从而被朱元璋忌恨,即使后来他斥重金帮助明朝修建长城,修建南京城墙,但还是没能逃脱螃蟹定律的结局:“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学文坐胡蓝党祸,连万三曾孙德全六人,并顾氏一门同日凌迟。”

所以,历代富商,都要跟朝廷搞好关系,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葬送了性命。在《大明王朝1566》中,沈一石为啥一心想要一个顶戴,究其原因,就是不想被官一直压制,想跻身官这一层。到了清朝,把和珅排除在外,我们单讲一下一直被世人视为偶像的“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是一个传奇人物,出身本就是安徽的一个穷人家,也没读过多少书,就靠着一双手,一个脑袋,成为大清朝的二品大员,晚清名义上的首富。鼎盛时期的胡雪岩位居江西布政使,掌管江西省的人事和财政,全国通商口岸中一共有21家银号(钱庄),胡雪岩独资占有的就有6家。那么这么不可一世的胡雪岩,怎么就迅速衰败了呢?

三、胡雪岩之所以没能逃脱螃蟹定律,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不懂政治,不懂朝廷:胡雪岩的发家有一定的偶然性,是那个时代造就了他的发达,先是资助清军打太平天国,随后又傍上左宗棠平定新疆。这两件事,对于清朝来讲都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事,胡雪岩从而立了大功。纵观胡雪岩的整个发家史,倒不是说他多么会经营,也不是说他极具商业头脑,只能说他善于钻营,勇于冒险,大发战争财的一个地方商贾。

实际上,平疆之后,胡雪岩的使命也就结束了,虽说朝廷给了他一个荣誉二品头衔,但那就是虚衔。科举体制内的人物,根本就瞧不上这个没有任何科举功名的人,别说胡雪岩了,就算是左宗棠,就因为是举人出身,在朝中也是被人瞧不上。没办法融入到官僚系统,那么胡雪岩就只能是一个下九流的商人,随便一个人都能把他按到地上碾压。这一点上,跟《大明王朝1566》中沈一石的遭遇是一模一样的,虽号称大明首富,可惜连淳安县知县的海瑞,都能把他压得死死的。此时,胡雪岩最应该做的,就是低调做人,继续抱大腿,猥琐发育。对于他这种信誉极好的人,朝廷还是有需要的,并没有必要卸磨杀驴,毕竟这头驴还能继续拉磨。此时的清廷,最需要的就是钱,所以才有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虽然打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归根结底,就是清廷要钱,要税收,要强兵。

四、但胡雪岩在干嘛呢?一是生活变得骄奢淫逸起来,在晚清民初的文言笔记集《庄谐选录》中,记载这么一件事:说某一天,胡雪岩闲来无事,独自遛弯,结果就路过了一家裁缝店,忍不住就往里面瞅了一眼。这一眼可不得了了,因为裁缝店门口走出一个窈窕女子,非常漂亮,胡雪岩毕竟也是男人,又有钱,自然就多看了几眼。结果这个女子斜了胡雪岩一眼,认为这个老头儿不怀好意,太好色。就因为被白了一眼,胡雪岩的自尊心就受不了了,第二天就派人持重金到这个女子家提亲。在那个年代,都是父母做主,有了这么多钱,裁缝店老板当然高兴了,立马就同意嫁女。等到洞房花烛夜,胡雪岩让该女子脱掉衣服,躺在床上,然后叫一个家人举着蜡烛立在床边。而自己呢,就一边举着酒杯喝着酒,一边走来走去,欣赏人体艺术。欣赏完毕后,就让这个女子滚蛋,把这个女子给休了:“我看够了,你可以走了!”

胡雪岩一共娶了十二房姨太太,这还是有记录的十二房,号称 “东楼十二钗”,没有记录的还不知道有多少,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一不做官,二不图名,但只为利,娶妻纳妾,风流一世,此生足矣!”这种生活习性下,又这么狂妄,也最终酿成了他的灭亡,正应了一句老话,要想人灭亡,先让其疯狂。

五、胡雪岩真就疯狂了!此时,对清朝来言,国内的危机已经解除,不管是太平天国还是新疆,都已经平定,此时面对的是西方列强的挑战。

这种情况下,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开始吃香,他们开始掌控大清的财政命脉。但胡雪岩野心太大,竟然想垄断生丝,想跟洋人玩一场大的博弈。这在朝廷看来,简直就是疯狂的举动,这么干的结局,要么是逼迫洋人开战,要么就是招惹其他麻烦。于是,在朝廷的授意下,李鸿章派盛宣怀跟胡雪岩玩了场大的,最终胡雪岩钱庄被挤兑,最终破产……

当然,胡雪岩的靠山左宗棠,也不可能不救,比如胡雪岩被挤兑的时候,一些官员开始到他的银号提钱,左宗棠听说了,马上赶到现场。官员们一看左宗棠来了,也怕自己真实的存款情况被得知,搞不好官位不保。于是明明存了十万两,说只有几千两,明明存在几百万两,说只有几十万两。但左宗棠对于慈禧太后来讲,也不过是个小巫,大巫是自己,自己不发话,小巫想保也保不住。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简单来讲就是,中国历朝历代都不喜欢商人,也最鄙视商人,不管是地主还是农民,都把土地当成最重要的物品。倒不是说土地能解决温饱问题,而是因为土地能束缚住这些农民,让他们安分守己的过日子。但商人就不同了,正所谓无奸不商,商人越多,封建王朝也就越不稳定。

六、之所以晚清会出现这些红顶商人,这些巨富,究其原因还是朝廷没钱!实在是没钱了,只得对这些商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他们能创造税收。可是等到他们可以影响到朝政的时候,影响到对外关系的时候,朝廷自然不会再装傻了。表面上是李鸿章跟左宗棠,盛宣怀跟胡雪岩的斗争,这背后却闪现着慈禧太后的身影,这才是胡雪岩被干掉的最根本原因。那么,有没有人打破了这条“螃蟹定律”呢,他是如何摆脱一红就死的命运呢?

在晚清时,还真有这么一个人,他跟胡雪岩是同一时代,也都是穷苦孩子出身。同样没读过什么书,万事靠自己打拼,同样做到了全国数一数二的富豪地位。他就是另一个红顶商人——张弼士,不仅财富可以压鼎盛时期的胡雪岩一头,其官品更是做到了一品,被慈禧太后赏赐一品顶戴!

张弼士的资产价值8000万两白银,比同时期清廷一年的总收入7000万两,都要多1000万两,比同时期的胡雪岩还要多几倍,名副其实的富可敌国。他还曾经受到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三次召见,并获得御前免跪特权,也就是说面见慈禧太后不用下跪应答。1903年,他更是获赏头品顶戴,补授太仆寺正卿,享受一品大员的待遇。他的结局也跟饥寒交迫,凄惨离世的胡雪岩大有不同,张弼士1916年去世时,各地行政长官都是亲自凭吊,北洋政府更是降半旗哀悼。

七、那么张弼士究竟是凭借什么高超的手段,不仅摆脱了胡雪岩式结局,还获得如此哀荣的呢?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张弼士跟胡雪岩不同,胡雪岩是土生土长的富商,而张弼士是清廷引进的外商。倒不是说张弼士是外国人,他是广东人,年轻的时候下了南洋奋斗,在海外打下一片天地之后,转而为清廷效力。虽说张弼士的主要业务都来自于清廷,但是他并没有把公司总部设在大清,而是设在了东南亚。这样一来,他就是清廷招商引资来的外商,在崇洋媚外的晚清政坛,尤其好使。比如,1894年,张弼士要开酿酒公司,李鸿章是亲自批准在内地落址。这家公司至今还存在,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张裕酿酒公司,有了“洋人”的身份,清廷也不敢把他怎么样。现在很多艺人啊,商人啊,学者啊,稍微有点钱了,马上就移民,估计也是受张弼士的影响,持着洋人身份,回过头来赚中国老百姓的钱。

其次,则在于张弼士擅长打爱国牌1898年,张弼士带着一家老少打算从新加坡返回香港,结果因为船票的事被人刁难。一怒之下他撕掉了船票,发誓要让中国人自己创办轮船厂,随后裕昌与广福两家轮船公司创立。同样,中国没有葡萄酒,张弼士也是打着中国人要喝中国自己产的葡萄酒,创立了张裕葡萄酒厂。

八、正是怀着这种“生为华人,当为中华民族效力”的信念,张弼士的爱国形象深入人心,是一个爱国的企业家,从而大受好评。这两条原因是张弼士能够做强做大的关键,但要想逃脱“螃蟹定律”陷阱,还离不开他的另一高招——政见!

虽然,表面上看张弼士是傍上了清廷,傍上了慈禧太后,才做强做大的。但他的政治觉悟也不是一般地高,关于政治这个东西,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就像不生孩子或少生孩子,跟多生孩子相比,时代不同,意义不同。张弼士的眼光是远远胜过胡雪岩的,虽然他也借助清廷实现了飞跃,但在内心并不认同这个清廷。

1911年,清政府在盛宣怀的倡议下,开始铁路“收归国有”,这个政策一出,那些经营铁路的商人一下子就成了红透的螃蟹,就等人吃了。虽说,这其中也有利有弊,但这样大张旗鼓地收归国有,影响面太大。虽说张弼士的生意跟铁路无关,这次事件也影响不到他的生意,但是他还是觉得得说话。于是几次上疏朝廷,历陈铁路收归国有的弊端,可惜所有的提议都被拒绝了。这时候张弼士看透了清廷的本质,开始暗中资助同盟会,甚至派出儿子张铁君加入了同盟会。他还暗中资助孙中山30万两银子,并暗示南洋的所属企业,要对海外的革命党人予以资助。等到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张弼士更是号召大家捐款,自愿成为革命军的“财政大员”,积极筹措军费。可想而知,清政府倒台之后,民国大总统多么器重他,也在总统府担任众多职务。他去世时,孙中山特意送来挽联:“怪杰赢得人心,流芳千古!”

同样是红顶商人,张弼士的手段,要比胡雪岩高超得多,所以,经商的话不要学胡雪岩哦。

但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一个投机家而已,只不过他赌赢了……

胡雪岩

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

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本名:胡光墉

别名:胡雪岩、红顶商人、江南药王

字:雪岩

所处时代:晚清

民族族群:汉族

人物生平

白手起家

清道光三年(1823年),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省徽州绩溪县湖里村,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胡雪岩12岁那年,父亲病逝。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13岁的胡雪岩开始就孤身出外闯荡,先后在杭州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当过小伙计,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9岁的胡雪岩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于掌柜没有后代,把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当做亲生儿子。于掌柜弥留之际,把钱庄悉数托付给胡雪岩。这所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堪称胡雪岩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

亦官亦商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26岁的胡雪岩结识“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挪借钱庄银票500两银钱,帮王有龄补实官位(此故事来自高阳小说,有专家指出历史上王有龄并非因胡雪岩的五百两白银的资助而起家,此为小说家杜撰而已,因此有待考证),事发,被赶出钱庄。

清咸丰元年(1851年),王有龄奉旨署理湖州知府一职,不久后调任杭州知府。在王有龄任湖州知府期间,胡雪岩开始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丝行,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扶助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湖丝运往杭州、上海,脱手变现,再解交浙江省“藩库”,从中不需要付任何利息。接着说服浙江巡抚黄宗汉入股开办药店,在各路运粮人员中安排承接供药业务,将药店快速发展起来。

清咸丰十年(1860年),胡雪岩37岁时,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感恩图报,鼎力相助胡氏的“阜康钱庄”。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处变不惊,暗中与军界搭上了钩,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的钱庄中,后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漕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太平军攻打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食接济清军。是年底,杭州城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胡氏顿失依靠。左宗棠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

清同治元年(1862年),胡雪岩获得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的信赖,被委任为总管,主持杭州城解围后的善后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使阜康钱庄大获其利,也由此走上官商之路。

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勾结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这支军队曾经与清军联合进攻过宁波、奉化、绍兴等地。

清同治三年(1864年),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已超过千万。

太平军消灭后,胡雪岩的银号开进杭州,专门为左宗棠筹办军饷和军火。依靠湘军的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二十余处,同时兼营药材、丝茶,开办了至今仍在营业的胡庆余堂中药店,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

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殓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

协办船政

清同治五年(1866年),胡雪岩协助左宗棠在福州开办“福州船政局”,成立中国史上第一家新式造船厂。就在船厂刚刚动工不久,时逢西北事起,朝廷突然下令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左宗棠赴任之前,一面向朝廷推荐江西巡府沈葆桢任船政大臣,一面又竭力推荐胡雪岩协助料理船政的一切具体事务。

清同治八年(1869年)秋船厂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成功。这艘轮船从马尾试航一直行驶到达天津港,当人们首次看到中国自己制造的轮船时,万众欢腾,盛况空前,连洋人也深感惊奇。

清同治十年(1871年)初,“镇海”号兵轮又下水成功。远在边陲的左宗棠得知这些消息,特别写信给胡雪岩:“闽局各事日见精进,轮船无须外国匠师,此是好消息……阁下创议之功伟矣。见在学徒匠日见精进,美不胜收,驾驶之人亦易选择,去海之害,收海之利,此吾中国一大转机,由贫弱而富强,实基于此。”

功成名就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11月),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调兵遣将,准备发兵新疆。带兵打仗需要粮食。左给胡致信,请胡向上海滩的外国银行借款,解西征军燃眉之急。当时借外债很难,连恭亲王向洋人举债都被拒绝。但胡雪岩非同一般,朝廷办不成的事他办成了。他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作担保,先后六次出面借外债1870万两白银,解决了西征军的经费问题。胡还给西征将士送了“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药材,免去了水土不服之虞。左宗棠赞曰:“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筹设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

清光绪二年(1876年)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

清光绪三年(1877年),胡雪岩帮左宗棠创建“兰州织呢总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所官办轻工企业。

清光绪四年(1878年),55岁的胡雪岩成立“胡庆余堂”药号,正式营业。胡雪岩在全盛时期开创的胡庆余堂将他救死扶伤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全天下所有的百姓。在胡雪岩的主持下,胡庆余堂推出了十四大类成药,并免费赠送辟瘟丹、痧药等民家必备的太平药,在《申报》上大做广告,使胡庆余堂在尚未开始营业前就已名声远播,这正是胡雪岩放长线钓大鱼的经营策略。1878年春,以上的耗费换来的是成倍的利润。

清光绪五年(1880年),胡庆余堂资本达到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

惨然离世

清光绪七年(1881年) ,胡雪岩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被授予布政使衔(三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

清光绪八年(1882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生丝价格日跌,企图垄断丝茧贸易,却引起外商联合抵制。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开始了。开始,胡氏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占据上风。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谁知“天象”忽然大变。欧洲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再就是中法战争爆发,市面剧变,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事已如此,胡雪岩已无回天之力。

清光绪九年(1883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

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顺天府尹毕道远等上《阜康商号关闭现将号伙讯究各折片》,告知朝廷京城阜康银号倒闭的消息。初七日(1883年12月6日),清廷下旨让时为闽浙总督的何璟、浙江巡抚刘秉璋密查胡雪岩资产,以备抵债。

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廷再下谕旨,将胡雪岩革职,并让左宗棠追剿胡雪岩欠款。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查访,清廷大概获知胡雪岩欠款及资产情形,谕旨中“亏欠公项及各处存款为数甚巨”、“有典当二十余处,分设各省;买丝若干包,值银数百万两”可以说就是查访结果。由“买丝若干包”可知,胡雪岩确实在破产前购买了大量生丝。

清光绪十年正月初七日(1884年2月3日),清廷下旨催促左宗棠加紧清理。左宗棠确实曾派人去查封杭州胡雪岩的当铺、商号等,并向清廷奏报。

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即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主要功绩

政治

协助复疆

清光绪二年(1876年),为收复被阿古柏匪帮窃据达十年之久的新疆,清廷陕甘总督左宗棠挥师西进。这场战争的胜利,让左宗棠从此名垂青史,也使胡雪岩圆了“红顶商人”之梦。

清光绪元年(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光是出关粮运经费每年约计白银二百余万两,加上西征军官兵的饷银,每年共需经费八百余万两白银。左宗棠想起来了胡雪岩。

胡雪岩旗下的“阜康钱庄”又恰好与英国渣打银行有生意往来,于是胡雪岩亲自出面,向其借款。对于敏感的借款对象问题,胡雪岩的态度是:“谈得成功,我是代表中国政府;谈不成功,我只代表我自己。经过几昼夜的秘密谈判,双方终于就利息、期限、偿还方式等细节达成一致。胡雪岩终于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为担保,为西征筹得第一笔借款二百万两,开中国政府商借外债之先例。此后更是如法炮制,依靠自己在上海滩生意场上的商业信誉,先后四次出面向汇丰银行等英国财团借得总计白银1595万两,解决了西征的经费问题。这被左宗棠称赞为:“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左宗棠也不曾忘记胡雪岩所作的一切,向朝廷报告,为其请功。清廷因此赏赐胡雪岩一件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让其就此成为著名的“红顶商人”。

商业

胡雪岩虽然身处洋务运动时代,并曾参与左宗棠马尾造船厂的运作。胡雪岩的生意,一类是借助政商关系的“特殊”生意,如:为政府采购军火、机器、筹措外资贷款等;另一类则是“正常”生意,如:钱庄、当铺、生丝、药局等。

“阜康钱庄”是胡雪岩的金融平台,也是其核心产业。与一般钱庄不同的是,“阜康钱庄”拥有两大特殊资金来源:一是数额庞大的委托理财,主要为官商的利益输送服务。《异辞录》记载胡雪岩“藉官款周转,开设钱庄,其子店遍布于南北,富名震乎内外。官商寄顿钱财,动辄巨万,尤足壮其声势”。二是巨额公款,包括:“西征借款”、“西征借款”还款以及其他公款存款。胡雪岩利用时间差对这笔巨款进行腾移挪用,形成低成本甚至免费的资金库。除了“西征借款”之外,胡雪岩所编织的庞大政府关系网,也为他输送了各种其他名目的公款存款。

胡雪岩一生跌宕起伏,最终一贫如洗。胡雪岩死前被抄家,留下的资料甚少。众多产业中仅有胡庆余堂留存于世。

胡雪岩开设的胡庆余堂,始创于1874年,地处杭州吴山脚下。在中医药漫长的发展源流中,胡庆余堂以其精湛的制药技艺和独特的人文价值,赢得了“江南药王”之美誉,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

胡庆余堂许多匾额都是朝向外挂的,唯独“戒欺匾”是挂在营业厅的背后,是挂给内部员工看的。这块匾为胡雪岩亲笔写就:“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唯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在胡庆余堂百年历史中,流传着许多耕心制药的故事。如“局方紫雪丹”,是一味镇惊通窍的急救药,按古方制作要求最后一道工序不宜用铜铁锅熬药,为了确保药效胡雪岩不惜血本请来能工巧匠,铸成一套金铲银锅,专门制作紫雪丹。现金铲银锅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并誉为中华药业第一国宝。

1988年胡庆余堂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胡庆余堂上榜中国驰名商标;2003年,“胡庆余堂”被认定为浙江省首届知名商号;2006年,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入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药号也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

胡雪岩功成名就之后未忘记他的发迹之地——杭州,为杭州百姓做了许多义举。他开设钱塘江义渡。方便了上八府与下三府的联系,并设船,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并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还极其热心于慈善事业,乐善好施,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到清光绪四年(1878年),除了胡雪岩捐运给西征军的药材外,他向各地捐赠的赈灾款估计已达二十万两白银。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声誉活动京官,赞助钱财,为此案最终昭雪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借此案使他的义声善名更加深入人心。此外,他还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从这一切举动中可见他行侠仗义的仁厚之心和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思想主张

清光绪四年(1878年),胡雪岩在亲笔跋文的“戒欺”一匾。它高悬于厅堂,被奉为店训。

胡雪岩商道已经成为一种经营理念浸渍在胡庆余堂品牌内涵中形成一个完备的人文体系,核心就是“戒欺”。其“是乃仁术”、“真不二价”“顾客乃养命之源”等经营理念,已超越了中医药范畴,将为打造“诚信”社会作出最明确的历史诠释。

“戒欺”匾曰:“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上述文字是胡雪岩留给后人的最有价值的品牌遗产。

“戒欺”反映在生产上就是“采办务真,修制务精”。“采办务真”的“真”,指入药的药材一定要“真”,力求“道地”,从源头就优选药材质地;“修制务精”的“精”是精益求精,其意是员工要敬业,制药精细。

在经营上,“戒欺”的体现是“真不二价”,向顾客正言胡庆余堂的药童叟无欺,只卖一个价。胡雪岩还把“顾客乃养命之源”写入店规,教育员工把顾客当作衣食父母。

人物评价

道员胡光墉,素敢任事,不避嫌怨。从前在浙历办军粮、军火,实为缓急可恃。臣入浙以后,委任益专,卒得其力。实属深明大义不得多的之员。(左宗棠多次在其奏折中给予胡雪岩正面评价)

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鲁迅评价)

智信仁勇,堪称华商中民族英雄的典范,而不仅仅是个有钱的商人。(二月河评价)

胡雪岩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也树立了很坏的榜样,他是中国清代浙江很有名的商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马云2014年11月20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演讲中评价)

胡雪岩是传奇色彩很浓的商人。他把生命能量也发挥到了极致,他不是英雄,是人杰。(《红顶商人胡雪岩》导演阎建刚评价)

胡雪岩是徽商的杰出代表人物,身上有着徽商讲求诚信、为人着想、精明强干等共性。胡雪岩之所以被商界奉为商圣,一方面是因为胡雪岩经商讲求诚信,另一方面也利用他的财富,帮助左宗棠为国家做了很多的好事。(“中国式管理之父”、台湾文化学者曾仕强教授评价)

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时人评曰)

帮忙打伞

胡雪岩年轻时帮东家四处问人讨债,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眼看就要被雨打湿了,但是同路的一个陌生人跑过来为胡打了一半的伞,让胡很感动。后来只要胡带着伞,下雨天的时候胡雪岩就经常帮别人打伞,时间一长,沿街的很多人都认识了胡雪岩,都说胡雪岩是一个好人。所以只要你肯为别人打伞,别人才肯帮你打伞。

一天,当地的一位知名布商在一次生意中栽了跟头,急需一笔资金周转,想低价转让全部家产,连房带地总共卖2000两银子,而事实上市价至少值5000两。听了布商的诉说,胡雪岩沉思片刻后说:“容我考虑一下,明天再来找我。”布商离开后,胡雪岩连忙派手下去打探虚实。不多时,手下回来告诉他说确有此事。胡雪岩听后立即安排钱庄准备5000两银子。第二天,布商来到钱庄,胡雪岩对他说:“我买下你的家产,但不是2000两,而是按市价计算,我出5000两。”布商惊诧不已,好奇地问为什么低价不买却要出高价呢?胡雪岩拍着布商的肩膀说:“我只是暂时替你保管家产,等你渡过难关了,随时可以赎回去,到时你只需付给我微薄的利息就好。”

胡雪岩的举动令布商感动不已,他二话没说签好协议,对胡雪岩深深作揖后含泪离去。因为胡雪岩的“帮忙打伞”,那个布商没多久东山再起后赎回了他的家产,还成了胡雪岩的忠实合作伙伴。

家庭成员

长辈:胡雪岩父亲胡鹿泉,是一个读过些书的乡村名士。

兄弟:胡雪岩在家中排行老三,共有五个兄弟,两个哥哥没有记载,三个弟弟分别叫胡月乔、胡秋槎、胡鹤年。

妻妾:胡雪岩生前妻妾众多,具体多少位没有准确数字,一般认为是13位。

子女:胡雪岩有三子五女,长子胡楚三19岁便早殁,次子胡缄三育有两子,三子胡品三育有四子,人丁最为兴旺。

胡雪岩的小儿子胡品三喜爱丹青,颇为超脱,有花花公子之称,妻子朱太夫人书香门第,诗画文字俱佳。

后代:胡萼卿是胡品三的长子,在孙辈中年岁最大,因而也是胡雪岩的长孙。胡萼卿资质聪颖,中了前清的举人,在孙辈中最为风光,后来留学日本,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一心想要参加革命。妻子戴泳霓是官家大小姐,虽然管理家务非常泼辣,思想却相当守旧,不仅不让胡萼卿去日本参加运动,还给后辈定下规矩:不准进洋学堂。

胡雪岩的第五代孙胡筱梅曾获得陈毅市长签发的“上海市第一届优秀教师”、“上海市第一届三八红旗手”称号。

胡雪岩的直系后代有200余人,多在海外,分布在7个国家,几乎不经商。次子胡缄三卖掉了胡庆余堂的“招牌股”,送子孙到了国外读书。而胡雪岩临终前曾对儿子说:白老虎可怕。意即白花花的银两害人,经商是最有风险的事情。于是在胡氏后人中,几乎无人经商,也无人入仕,基本“从文从教从自然科学”。

墓地

胡雪岩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中村杨家门鹭鸶岭,是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

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的元宝街,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岩事业的颠峰时期,当时豪宅工程历时3年,于1875年竣工。落成的故居是一座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又颇具西方建筑风格的美轮美奂的宅第,整个建筑南北长东西宽,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5815平方米。故居无论是从建筑还是到室内家具的陈设,用料之考究,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

纪念馆

胡雪岩纪念馆,位于绩溪县城,纪念馆占地约800平方米,包括两个庭院,原址为建于明代的文昌殿。纪念馆用大量的图片、书籍和实物再现了胡雪岩沉浮于商界宦海的一生。据悉,纪念馆已经收集了近千件胡雪岩生前使用过的各种工具和生活用品,目前已经整理展出一百多件。纪念馆还专门仿照"胡庆余堂"国药号开辟了"药局",杭州"胡庆余堂"提供上千种中成药,并聘请中医专家坐堂为参观者提供服务。

艺术形象

年份  影视剧 扮演者

2006年 《红顶商人胡雪岩》 巍子

1996年 《胡雪岩》 陈道明

1988年 《八月桂花香》 刘松仁

人物争议

籍贯之争

关于胡雪岩籍贯的归属,学界内外的争论向来颇为激烈。胡雪岩究竟是“杭州人”还是“徽州人”的争吵,源于对现籍和祖籍的不同认识。

胡雪岩长年活跃于杭州,关于其人源出何处,向来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其人原籍徽州绩溪胡里(即今湖里村),后迁往杭州。历史学家陈旭麓、方诗铭、魏建猷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词典》甚至径直写道:“胡光墉(1823-1885年),安徽绩溪人。”与此同时,也有一种看法认为,胡雪岩应当是杭州人。其实,争论的一个症结在于如何看待现籍与祖籍的关系问题。譬如,一些方志、文集和奏折记载乾隆时代的大盐商江春是扬州仪征人,为扬州盐商,但江春作为著名的徽商却也是学术界所公认的常识。这些,都牵涉到徽州人的现籍和祖籍的问题。

稿本《南旋日记》

清代徽州文书稿本《南旋日记》,认为胡雪岩的籍贯是绩溪毋庸置疑。

这场新的争论在《中国文物报》上展开:2005年9月2日,杭州历史博物馆高念华先生发表《胡雪岩籍贯浙江杭州人》一文;接着,安徽绩溪胡维平先生发表《对〈胡雪岩籍贯浙江杭州人〉的几点辨析》(11月25日),对此提出反驳;12月16日,高念华、张倩、段虹三位再次发表《评析:误认胡雪岩为绩溪人的例证》,重申了此前的观点。

胡雪岩的籍贯之争本来是个极小的学术问题,祖籍徽州,现籍杭州,这样的学术结论丝毫无损于绩溪与杭州这两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新安江的血脉贯通,促成了明清以来人群的流动和地域文化的交融,这本是明清社会文化史研究方面的通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