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步 > 正文

何充、蔡谟(中国历代宰相(两晋篇)简介

时间:2022-05-06 21:56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中国历代宰相(两晋篇)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5-06 21:39科技管理研究所西晋武帝朝:裴秀 贾充 王沈 荀勖 武陔 羊祜 李熹 司马伷 司马珪 司马亮 司马晃 王业 卢钦 刘毅 胡奋 朱整...

中国历代宰相(两晋篇)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5-06 21:39科技管理研究所

西晋

武帝朝:裴秀 贾充 王沈 荀勖 武陔 羊祜 李熹 司马伷 司马珪 司马亮 司马晃 王业 卢钦 刘毅 胡奋 朱整 卫瓘 杨骏 杨珧 司马望 荀 石苞 何曾 司马泰 李胤 山涛 魏舒 王浑

惠帝朝:杨骏 杨珧 华廙 王浑 荀恺 何劭 卫瓘 张华 裴 王戎 王衍 崔随 乐广 羊玄之 荀藩 司马亮 司马晃 司马泰 司马肜 司马繇 司马越 司马伦 司马颖 王湛 高光

怀帝朝:司马越 王衍 高光 荀藩 和郁 郑球 傅祗 山简 刘暾 曹馥

愍帝朝:索綝 司马保 司马睿

东晋

元帝朝:王导 王敦 刁协 司马羕 周 刘琨 荀崧 王邃 纪瞻 荀组明帝朝王导 陆晔 司马羕 荀崧 纪瞻 郗鉴 卞壶 邓攸 陆玩 诸葛恢 戴邈

成帝朝:王导 苏峻 祖约 庾亮 庾冰 何充 孔愉 王舒 王彬 褚翜 陆晔 司马羕 荀崧 纪瞻 郗鉴 卞壶 邓攸 陆玩 诸葛恢

康帝朝:庾冰 何充 诸葛恢 蔡谟 顾和

穆帝朝:何充 诸葛恢 蔡谟 顾和 顾众 谢尚 周闵 江虨 司马昱 王彪之

哀帝朝:桓温 司马昱 王彪之 王述

废帝朝:桓温 司马昱 王彪之 王述

简文帝朝:桓温 王彪之

孝武帝朝:桓温 王彪之 谢安 谢石 谢玄 谢琰 王劭 王蕴 王珣 陆纳 司马恬 司马道子

安帝朝:司马道子 司马元显 桓玄 王国宝 王珣 王雅 王谧 何澄 孔安国 孔靖 孟昶 桓谦 谢混 谢裕 刘柳 刘耽 袁湛 刘道怜 王弘 司马德文 刘穆之 徐羡之 刘裕

恭帝朝:徐羡之 刘裕

较重要且不著名人物简介

裴秀: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闻喜县人。曹魏、西晋政治家,地图学家。青年起从政,一直颇受司马昭、司马炎父子信任,曾主持魏末晋初官职和爵位的制定工作,官至司空。他著有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并在其序中提出了对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影响很大的“制图六体”。后因服寒食散误饮冷酒去世。

裴秀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裴茂,父裴潜,分别官至东汉和魏国的尚书令。岳父为名将郭淮弟郭配。

裴秀自幼聪慧好学,他叔父裴徽名望也很高,家中常有宾客来往,宾客见过裴徽之后,都要到年仅十余岁的裴秀那里拜访交谈。时人称之“后起领袖有裴秀。”后毌丘俭把他推荐给大将军曹爽。曹爽遂任命裴秀为黄门侍郎,袭父爵清阳亭侯。曹爽被杀后,司马昭担任安东将军和卫将军与吴蜀作战时,裴秀又担任司马之职,参与机要,甚得信任。257年诸葛诞起兵反司马昭,裴秀作为参谋和陈泰、钟会一起参与司马昭的讨伐军。诸葛诞被杀之后,因功进封鲁阳乡侯。

260年魏主曹髦因反抗司马昭被杀,裴秀定计迎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得以从乡侯升为县侯,并任尚书仆射。当时荀负责礼仪的制定,贾充主持法律的修改,而裴秀则负责新官制和爵位的制定,他建议恢复西周的五等爵位制,使得大量司马氏的支持者得以获封。之后裴秀又对为立谁继承的司马昭进言说“中抚军(指司马炎)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使得司马昭决心立司马炎为继承人。265年司马炎称帝后,即封裴秀为钜鹿郡公,尚书令,后于泰始四年正月辛未日(268年2月3日)加封裴秀为司空。

由于司空一职位置甚高,且主管土木,田地。这使得裴秀可以不必像在尚书令任上那样忙于行政事务,可以接触到关于各地的地理情况的图书和资料。加之裴秀天资聪颖,又一直随军担任参谋,关注各地地形地势。他开始希望通过图解来注释来纠正对《尚书·禹贡》篇的误传,故写作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并在序中提出了“制图六体”。泰始七年(271年),被称为“当世名公”的裴秀服用寒食散,寒食散食后需食冷饭,饮热酒以求发散,裴秀却误饮冷酒,于三月丙戌日(271年4月3日)逝世,谥元公。

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10月21日),字士光,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东晋时重要官员,官至散骑常侍、卫将军。陆晔为东吴丞相陆逊的侄孙,祖父为陆逊弟陆瑁。

陆晔年轻时就有高名望,父亲陆英死后居丧期间亦以孝闻名。陆晔后来获察孝廉,曾被任命为永世、乌江两县县令,但陆晔不应命。

永嘉元年(307年),时任镇东将军的晋元帝司马睿移镇建康,任命陆晔为祭酒。永嘉五年(311年),江州刺史华轶拒绝接受在永嘉之乱后被推举为盟主的晋元帝命令,于是被晋元帝讨伐并兵败被杀,陆晔亦因参与讨伐而获封平望亭侯,后迁任散骑常侍、吴郡大中正。晋元帝即位为帝,建立东晋后,陆晔改任太子詹事。

前后历任侍中和尚书、领州大中正。太宁元年(323年),晋明帝即位后改任光禄勋,后担任尚书左仆射、领太子少傅,不久又加授金紫光禄大夫,任领军将军。陆晔随后因在王敦之乱中协助朝廷平定钱凤而进封江陵伯。太宁三年(325年),晋明帝病重,陆晔与司徒王导、领尚书令卞壸、车骑将军郗鉴、丹杨尹温峤和护军将军庾亮皆为顾命大臣,辅助皇太子司马衍,陆晔更入殿统禁军值夜。

明帝于遗诏加陆晔散骑常侍,录尚书事。太子于次年即位为晋成帝,陆晔拜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咸和二年(327年),历阳太守苏峻与镇西将军祖约叛乱并攻向首都建康,并于次年成功攻陷建康,掌握朝政并大肆抢掠、奴役士民,而当时陆晔与王导及荀崧等官员都在成帝身边守护,并跟随成帝迁至石头城。陆晔当时举动方正,不因苏峻等人的凶暴行为而动摇变节;而苏峻亦因陆晔在江东有很高名望而不敢加害,而他留守建康留台。

咸和四年(329年),当时苏峻已被荆州刺史陶侃领导的讨伐军所杀,部分叛军兵众溃散,陆晔与其弟陆玩成功劝说匡术以宫城苑城归降西面讨伐军,百官都到临苑城并推举陆晔督宫城军事。

苏峻之乱平定后,加授卫将军,并进爵为江陵公。咸和九年九月戊寅日(334年10月21日),陆晔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晋成帝追赠陆晔侍中、车骑大将军,谥穆。

何充:

何充(292年-346年2月21日),字次道,庐江郡灊县(今属安徽霍山)人。晋朝重要官员,在东晋官至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在晋康帝和晋穆帝时辅政。曾与庾氏分别在让晋康帝和晋穆帝继位时有分歧,何充坚持父死子继,而庾氏则名托立年长君主以抗衡北方外族政权,实际是想保持庾氏与皇室的血缘亲近。何充亦提出让桓温代替庾氏家族镇守荆州,是谯国桓氏在东晋堀起的重要起点。

何充风度气韵儒雅,才气渊博,能写文章。何充敢言正直,任王敦主簿时听到王敦称许其兄王含:“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但当时为庐江太守的王含在当地贪污,名声不佳。何充竟直言:“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王敦听后沉默。

旁人为何充感到不安,但何充神气自若。

何充掌政,虽然没有澄清和改革吏治的能力,但为人努力而且有器量,以社稷为己任,选用官员时都首选功臣,而不会趁机树立亲众,强化宗族力量,因此都得到人们尊重。但何充亲近庸杂之人,信任不得其人,被时人所非议。

何充喜欢佛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超过一百人,花费过亿;但却对亲友未加照料,亲友至于贫乏,因而引来时人非议。

阮裕笑他:“卿志大宇宙,勇迈千古”,何充不以为然,一如既往,“持八关斋,结会诵经,终生不倦。”。何充弟何准也是虔诚佛教徒,时人谢万将此兄弟与信奉天师道的郗愔、郗昙兄弟相比曰:“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

何充酒量很好,极受刘惔重视,刘惔更曾说:“看到何次道饮酒,就令人想尽把家中珍酿拿给他。”

祖约:

祖约(3世纪-330年),字士少,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官员和将领,名将祖逖之弟。在祖逖死后接掌其部众和豫州刺史职位,但不仅不能延续兄长北伐事业,更无法抵抗后赵君主石勒的进攻,失去早前祖逖北伐所收复的失地。祖约后来亦与苏峻联手发动苏峻之乱,但期间先被后赵军击败,后又被起义勤王的东晋讨伐军所攻,被逼投奔后赵。最终被杀。

蔡谟:

蔡谟(281年-356年),字道明,陈留考城人。晋朝官员,车骑从事中郎蔡克之子。蔡谟自己则南渡避乱,并在东晋仕官。官至左光禄大夫,领司徒。后因坚持不肯拜任司徒而被废为庶人。

蔡谟成年后曾获察孝廉和举秀才,并先后获州府及东海王司马越辟命,但蔡谟都不应命。及后更南渡江南避乱。到后,则被时为东中郎将的晋明帝请为参军。建兴三年(315年),晋愍帝任命晋元帝为丞相,晋元帝于是以蔡谟为掾,后转参军。东晋建立后先后任中书侍郎、义兴太守、大将军从事中郎、司徒左长史,侍中等职。

咸和三年(328年),历阳内史苏峻率叛军攻陷建康,并派兵攻伐吴国内史庾冰。庾冰无力抵抗,被逼逃到会稽,苏峻于是以蔡谟为吴国内史。但蔡谟上任后就与张闿、顾众、顾飏等响应王舒、虞潭起义,并让回吴国内史一职给庾冰。苏峻之乱于次年被平定,蔡谟复任侍中,后迁五兵尚书,领琅琊王师。不久再转吏部,又以平定苏峻之乱的功勋封济阳男。

后来蔡谟迁太常,领秘书监。咸康四年(338年),成帝曾驾临前殿,遣使拜授王导为太傅、郗鉴为太尉以及庾亮为司空。将要奏乐时,门下上奏称不是祭祀䜩飨就没有奏乐的制度。问到太常时,蔡谟则认为临轩遣使的仪式都应有奏乐之事,于是自此以后临轩都会奏乐。

后彭城王司马纮以乐贤堂有晋明帝手绘的佛像,该堂经历过苏峻之乱的大破坏仍然存在,建议作颂。但蔡谟进言说佛教是夷狄的风俗,不是传统制度。而且该图明帝只是闲来绘制的作品,从没听说过明帝好佛道。更称苏峻之乱时晋都陷落,该堂保存可说是神灵保护,但不是晋朝盛德的表示。于是认为由朝廷颂赞此事于义不合。后蔡谟以皇后每年拜谒皇陵耗费太大,上言建议皇后不用去拜谒皇陵。蔡谟任内对礼仪和宗庙制度都有很多的议定。

咸康五年(339年),庾亮提出北伐,要移镇石城作准备。蔡谟则进言反对,认为庾亮不是石虎的对手,如此更不应放弃擅长水战而与擅长陆战的石氏争战,恐怕没有取胜之机;建议还是坚守长江。因朝内意见多与蔡谟相同,故庾亮不获诏命移镇。同年,太尉郗鉴患病,上表求退,并推荐蔡谟接掌当时为郗鉴所领的徐州刺史一职。朝廷当时就派他任太尉军司,加侍中。不久郗鉴逝世,蔡谟亦立刻拜任征北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扬州之晋陵、豫州之沛郡诸军事、假节领徐州刺史。及后左卫将军陈光上请攻伐寿阳,蔡谟又以寿阳城固而且敌人骑兵救援迅速等为由上疏劝止,终不成事。

当时,石虎在青州造船数百艘,并以此掳掠沿海各县,而且所到皆见杀戮,令朝廷忧虑。蔡谟于是命龙骧将军徐玄守中州,并悬赏奖励夺取敌船者。蔡谟又领兵分处沿岸各地,并设烽火三十多处,以作防备。及后又向朝廷追请原本答允郗鉴所上表有功勋的部下的奖赏,认为他们都有多年功勋,历经百战,而且朝廷亦已答允,不能因为郗鉴死去就不给。

建元元年(344年)晋穆帝即位,蔡谟被征召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永和二年(346年)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与会稽王司马昱共同辅政。次年扬州刺史殷浩因父丧离职,蔡谟加任扬州刺史。

永和四年(348年),蔡谟获迁任侍中、司徒。但蔡谟坚持辞让,即使临朝的皇太后褚蒜子下诏不许,蔡谟仍辞让,更向人说:“我若为司徒,将为后代所晒,义不敢拜也。”诏命连续下达整整一年,蔡谟仍不受。永和六年(350年),蔡谟更上表求退,要送呈左光禄大夫及领司徒的印绶。后穆帝临轩征召蔡谟,蔡谟竟派主簿谢攸回报,不肯奉诏。穆帝即使由朝到晚派了使者往返十多回,而蔡谟都不至,更令年仅八岁的穆帝等得不耐烦。皇太后唯有罢朝不等。司马昱于是下令尚书曹,指蔡谟无人臣之礼。公卿亦因而上拜弹劾蔡谟,要将他送交廷尉。蔡谟畏惧,于是率子弟到廷尉请罪,最终皇太后下诏将蔡谟废为庶人。

蔡谟被废后,终日在家里讲诵,教授子弟而不出门。数年后皇太后下诏任命蔡谟为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蔡谟上表陈谢,但却以患病为由不再入朝。朝廷亦没有逼令,更赐几杖及让蔡谟门前施放行马。永和十二年(356年),蔡谟逝世,享年七十六岁,朝廷追赠侍中、司空,谥号为文穆。

蔡谟博学,不但担任太常时对礼仪制度多作议定,而且更将论议收编成书集。《隋书》中载有《丧服谱》、《蔡谟集》十七卷。更总收自应劭以来为班固《汉书》作注的作品,为之作集解。

蔡谟性格方正,一次王导安排女伎表演,安排好床席。在座的蔡谟见此感到不快,因而离去。

蔡谟厚重谨慎,每当行事都会作出严密防范。当时的人更说:“蔡公过浮航,脱带腰舟。”

郗鉴:

郗鉴(269年-339年),字道徽,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重要将领,军事家。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郗鉴历仕晋元帝、晋明帝、晋成帝三朝,曾协助讨平晋初的王敦之乱和苏峻之乱。

郗鉴逃离陈午回家乡后,虽然当地正处饥荒,但当地的人仍然因为感谢他对乡人的恩义而送他物资。但郗鉴并不独占所有,反而分给宗族和当地一些孤儿和老人,受惠者甚多,受到当地人的称颂,亦因而推郗鉴为主。

郗鉴受乡里赠食时,曾带同年幼的侄儿郗迈(兄子)和外甥周翼一同前往、但乡人称不能额外支持郗迈和周翼的伙食,郗鉴往后唯有自己前去,但将饭含在口中,回去后吐出给二人吃,最终三人都能渡过困境,并渡江入仕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