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9 14:55 来源: 编辑:admin
捡漏王刘弗陵:若多活十年,功勋不下汉武帝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4-19 17:17科技管理研究所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强化中央集权,推崇儒学,一系列的事情也将汉朝推上了繁荣的顶点。对于那些诸侯国存...
捡漏王刘弗陵:若多活十年,功勋不下汉武帝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4-19 14:17科技管理研究所
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强化中央集权,推崇儒学,一系列的事情也将汉朝推上了繁荣的顶点。对于那些诸侯国存在的威胁,汉武帝实行了推恩令,一点一点把自己的权力集中。
在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强盛,文明程度直接跃居世界首位。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汉武帝十分开放与各民族间的交往,丝绸之路也因此开辟。还与周边列国积极交流,抬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但是这样英明神武的汉武帝,居然最后选择了五六岁的刘弗陵坐上皇位。一个依靠“捡漏”坐上汉朝江山至高点的刘弗陵,真的就一点用都没有吗?史学家评价若是他能多活10年,功勋不亚于汉武帝!
一、稚童做皇帝
皇帝这个职业,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十分向往的,实际上这个位置谁坐久了都会觉得累。还要随时防止底下的人有没有谋权篡位的想法,这也让多数皇帝患有很重的疑心病,多表现在晚年时期。
1.疑心病很重的汉武帝
汉武帝其实最中意的太子并不是最小的儿子刘弗陵,而是原太子刘据。不过可惜原太子深陷巫蛊之祸中,最后居然在刘彻派出的军队逼迫下自杀。这也让汉武帝后悔万分,自此再也没有立过任何太子。
二皇子刘闳本应该在刘据之后继承他的位置,不过他似乎与皇位无缘,公元前110年,次子刘闳便去世了。接下来最有继承权的就是三皇子,刘旦本来是最接近皇位的人,然而他却太过意气用事。
刘旦直接向汉武帝刘彻来了一个毛遂自荐,他这种急于表现的样子,自然是被刘彻看在眼里的。对于君王来说这种迫不及待等着他去死的儿子,自然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刘旦也因此无缘太子之位。
广陵王刘胥是皇帝的第4个孩子,他身体强壮,武艺高强还能与猛虎搏斗。但是汉武帝在深思熟虑以后,还是觉得四皇子喜好享乐,为人傲慢的性格不适合做一个好皇帝,于是他也被排除在外。
五皇子刘髆牵连到了谋反之案中,这在汉武帝看来简直罪不可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最小的皇子刘弗陵,就这样获得了皇位的继承权,顺顺利利成为了汉朝的下一代皇帝。
2.杀母立子
刘弗陵能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并不仅仅因为他只是捡漏。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从小壮大多知,让汉武帝恍惚以为是年轻时的自己,自然而然也就对他有了信心,这个孩子完全值得汉武帝去期待。
然而汉武帝又十分担心自己不久将死,年幼的儿子会被他的母亲把控朝政,从而使汉朝江山不稳,甚至改朝换代。汉武帝为这件事情犹豫了很久,最后他想到了一个简单的办法。
汉武帝所想到的办法,自然就是杀母立子,只要从根源上解决了问题,那他的儿子稳坐江山就是易如反掌的。汉武帝为了长远考虑,也是为了防止母后乱政,只能忍痛割爱将自己心爱的妃子处死。
赵婕妤在被拖走的时候,频频请求汉武帝留下她的性命。汉武帝心里一横,对她说,“快走,你活不了的!”赵婕妤被处死以后,汉武帝果然就立了刘弗陵为太子,四天后汉武帝驾崩,刘弗陵即位,为汉昭帝。
二、幼帝即位
年仅8岁的刘弗陵即位,史称汉昭帝。汉武帝虽然为汉昭帝留下了不少大臣辅佐他。然而这些大臣都有自己的狼子野心想要吞掉汉朝江山,刘弗陵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对付他们。
1.风雨飘渺
刘弗陵8岁即位,自然也就引来了他兄长的不满,其中更是以三皇子刘旦最甚。他先前因为献殷勤过分,被汉武帝削去了一部分实权,也因此无缘皇位。但是汉武帝竟然将一个幼子捧到皇位上,引来他的嫉妒。
三皇子暗中勾结中山王的儿子和齐孝王的孙子等各种宗室子弟,想要通过逼宫的方法来迫使刘弗陵放弃皇位。
在此期间,刘旦并没有闲着,他召集一些亡命之徒为他打造兵器,以备不时之需。当时刘旦的一个臣子想要劝说他放弃谋反,刘旦却把他杀了以儆效尤。
不过好在宗室子弟中,有人并不看得惯刘旦的所作所为,于是把刘旦谋反的事情悄悄告诉了汉昭帝。汉昭帝得知此事以后,将谋反的主谋全部抓进了牢里面,严加审讯,最后处以刑罚。
刚登基的刘弗陵在群臣的支持下,粉碎了三皇子的政变阴谋。确保了汉朝江山的稳固,也为之后汉昭帝作出的一系列改革能够顺利实行,做了铺垫。虽然汉昭帝年幼,但是他展现出来的果敢也让人眼前一亮。
2.后宫问题
当然当时汉武帝留给汉昭帝的大臣中,也有想要把控朝政掌控皇帝的人在。其中矛盾最尖锐的是霍光与桑弘羊、上官桀,上官安为了自己女儿能够安安稳稳地做皇后,居然限制了身为皇帝的自由。
汉昭帝自然也不傻,他识破了上官一族的阴谋。很快便冷落了上官家,转而更加信任霍光一族。霍光对于汉昭帝而言可以说是政治上的伙伴,然而上官皇后是霍光的外孙女。
为了不让自己的小外孙女委屈,霍光限制了汉昭帝的后宫。首先表现在霍光专权以后,刘弗陵等后宫再也没有纳妃过,就连宫里的宫女都要穿上特制的内裤,就是为了防止汉昭帝宠幸她们。
然而可惜的是,直到汉昭帝去世,上官皇后都没有怀下子嗣。但是正因为霍光与汉昭帝相互信任,在政治上无话不谈。这才将稀罕岌岌可危的势头遏制住,“昭宣中兴”才得以出现。
三、功勋卓越
虽然汉昭帝在位仅仅13年,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他对于西汉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正是因为他一系列的举措,才挽回了汉武帝晚期的亏损,让西汉王朝不再衰落,隐隐有中兴之举。
1.对内整顿
汉武帝给刘弗陵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西汉王朝,汉昭帝也是一个奇迹,他能将衰落的西汉王朝硬生生的扭转局面,让西汉局势得以稳定,人民自给自足。
汉昭帝即位以后,十分重视选拔贤臣能人,重视官吏的管理。民间的愁苦冤案在汉昭帝时期也得到了翻案的机会,不负责任的官吏也被汉昭帝处以了相应的惩罚。
由于汉昭帝对内举措十分有效,这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武帝时期留下的矛盾。让衰落的西汉王朝能够得到有效逆转。西汉时期的国力物资在汉武帝时期被霍霍一空,汉昭帝通过他的努力重新充盈国库。
汉武帝时期,虽然创建了太学,但是当时太学的建设并没有扩张。直到汉昭帝时期,局势发生了逆转。太学的兴起,促进了民间读书的热潮,这自然对文化传播起到了相当深远的作用。
2.对外扩张
在军事方面,汉昭帝刘弗陵加强北方戍边防御。汉昭帝时期,匈奴大肆入侵北方边境,无恶不作。汉昭帝紧急下令地方囤粮招兵,又派遣左将军前往边疆巡视情况。
当然当时十分著名的苏武牧羊,也就是在汉昭帝时期才得以被释放归汉。不久之后匈奴野心熊熊,又一次跨过了汉塞想要发起猛攻。汉昭帝立刻派兵追击,打得匈奴不敢再入侵张掖。
就是这样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却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公元前74年,汉昭帝意外驾崩。虽然关于他的驾崩有诸多的谣言纷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若是汉昭帝再多活十年,他的功绩不比父亲汉武帝少。
在古代,21岁正是男子及冠以后的年龄,这时候的男子大多英姿飒爽,正准备为自己的雄才大略所谋划。然而汉昭帝却在这大好的年华突然驾崩,未免让人觉得有一些惋惜。
总结
不可否认的是,汉昭帝是一代明君,也是汉朝不可多得的奇才。在他所统治的13年间,奇迹般地扭转了汉武帝后期所导致的西汉王朝的衰落,为“昭宣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汉武帝并没有看走眼,刘弗陵也不是仅仅只依靠“捡漏”才能当上西汉王朝的统治者。他以幼小的年纪展现出非同寻常的才智与能力,这才是汉武帝最终选择他的原因。
不过汉昭帝死得也蹊跷,据史书上记载汉昭帝一直身体健硕,从来没有听说过他生病或是其他的情况。有一个说法是汉昭帝在上厕所的时候,突然去世的,因为这实在不光彩,所以没有被正史记录。
也就是说汉昭帝,蹲厕所蹲太久,导致气血攻心而死。虽然说看起来十分有道理,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年轻人很少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所以最后,刘弗陵的死因还是一个谜团。
附:
刘弗陵(西汉第八位皇帝)
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6月5日),西汉第八位皇帝(含吕后称制时期的前少帝和后少帝),汉武帝刘彻少子,母为钩弋夫人。
后元二年(前87年)立为太子,同年即位,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即位后委政霍光。因海内虚耗、民生凋敝,故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屡次减免租赋,招抚流民。始元六年(前81年)召集郡国贤良文学召开盐铁会议,随后罢榷酤。又与匈奴恢复和亲。政治较为安定,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开启了“昭宣中兴”的良好局面。
元平元年(前74年6月5日),刘弗陵因病驾崩,时年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本名:刘弗陵
别名:汉昭帝
所处时代:西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长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弗陵为汉武帝刘彻的小儿子,母亲赵婕妤(钩弋夫人)以“奇女子气”得宠,居住在钩弋宫中。太始三年(前94年),赵婕妤生下刘弗陵,号称“钩弋子”。据说刘弗陵和上古的尧帝一样都是怀胎十四月而生,于是称其所生之门为“尧母门”。
征和二年(前91年),发生著名的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因受苏文、江充、韩说等人诬陷不能自明而起兵,兵败后自杀,之后数年汉武帝一直没有再立太子。
戾太子刘据死后,皇三子刘旦上书父皇,自愿进京担任皇宫保卫,希望得立为太子,汉武帝大怒,立杀刘旦派来的使者,并削其三县。皇四子刘胥为人奢侈,喜好游乐,行为举止毫无法度,未被立储。皇五子刘髆系李夫人所生,李广利的外甥。征和三年(前90年),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谋划立刘髆为太子,事发后李广利投降匈奴,刘屈氂被腰斩。后元元年(前88年)正月,即汉武帝去世的前一年,刘髆去世。
征和三、四年(前90年、前89年)间,汉武帝认为年仅五六岁的刘弗陵体格健壮、聪明伶俐,很像他少年之时,特别宠爱刘弗陵,对他抱有很大期望。武帝有意传位于刘弗陵,就命内廷画工绘制“周公辅成王”的图画,赐给奉车都尉霍光,暗示群臣自己欲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为了防止自己死后主少母壮、吕后之事重演,武帝又将刘弗陵的生母赐死。
后元二年二月十二乙丑日(前87年3月27日),汉武帝病重,将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立为皇太子。二月十三日,武帝诏近臣托孤,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接受遗诏辅政。加封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佐少主。
登基为帝
后元二年二月十四丁卯日(前87年3月29日),汉武帝病逝。二月十五戊辰日(前87年3月30日),刘弗陵登基为帝,是为汉昭帝。封亲姊鄂邑公主为长公主,入住皇宫。遵照武帝遗诏,由大将军霍光主持国政、录尚书事,车骑将军金日磾、 左将军上官桀为其副手。
辅臣争权
始元元年(前86年),辅佐朝政一年多的金日磾病逝,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霍光与同为辅政大臣的金日磾和上官桀都有联姻关系,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娶了霍光长女为妻,生有一女上官氏,两家结为姻亲,关系密切,每当霍光休假外出或沐浴时,上官桀经常代替他处理国家政务。
始元四年(前83年),昭帝年十二岁,鄠邑长公主为其选皇后,上官安打算让年仅六岁的女儿上官氏入主后宫,遭到霍光反对。上官安与鄂邑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关系要好,转而通过公主成功实现目的,立女上官氏为皇后(即上官皇后),自己则因亲升为车骑将军,封桑乐侯。上官家族为了回报鄂邑长公主,想将丁外人封为列侯(汉代有规定,非列侯不能娶公主),被霍光以“无功不得封侯”驳回。霍光此前又曾多次阻止上官家族其他亲戚封官,双方因而结怨,成为政敌。御史大夫桑弘羊自恃功高为子弟求官被霍光拒绝,且二人的政治主张有严重分歧,因而桑弘羊怨恨霍光,汉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因为没有被立为皇帝,也心存怨恨。于是这几股政治势力就暂时联合起来,试图杀死霍光,废掉刘弗陵。
识破谗言
始元六年(前81年),上官桀、燕王刘旦等人加紧了政变的准备工作。燕王刘旦将夺取帝位的赌注压在上官桀身上,前后派遣十多人,带了大批金银珠宝,贿赂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求支持他夺取帝位。他们袭用“清君侧”的故伎,令人以燕王刘旦的名义上书昭帝,捏造说:“霍光正在检阅京都兵备,京都附近道路已经戒严;霍光将被匈奴扣留十九年的苏武召还京都,任为典属国,意欲借取匈奴兵力;霍光擅自调动所属兵力。所有这些,是为推翻昭帝,自立为帝。”并声称燕王刘旦为了防止奸臣变乱,要入朝宿卫。
当时制度,吏民上书言事,霍光以领尚书先看(实际上霍光是先行批阅),遇有不好的,可压下不报。上官桀只有等到霍光休假沐浴时才能代替霍光处理奏章。于是上官桀趁霍光沐浴之机,将奏章送到昭帝手中,上官桀想通过昭帝把这事批复下来,而后再由他按照奏章内容来宣布霍光的“罪状”,由桑弘羊组织朝臣共同胁迫霍光退位。他们没有想到,当燕王刘旦的书信到达汉昭帝的手中后,就被汉昭帝扣压在那里,不予理睬。
次日早朝,霍光已得知上官桀的举动,就站在张贴武帝所赠“周公辅成王图”的画室之中,不去上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态度。昭帝见朝廷中没有霍光,就向朝臣打听,上官桀乘机回答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他不敢来上朝了。”昭帝下诏召大将军。霍光进宫,除下将军冠叩头自责。昭帝说:“将军戴上冠,我知道那封书信是在造谣诽谤,将军无罪。”霍光说:“陛下怎么知道的?”昭帝说:“将军到广明亭去,召集郎官部属罢了。如果你要调动所属兵力,时间用不了十天,燕王刘旦远在外地,怎么能够知道呢!况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也无须如此大动干戈!”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十四岁的昭帝一语揭穿,所有在朝大臣对昭帝如此聪明善断无不表示惊叹,霍光的辅政地位得到了稳固。
上奏书的人后来失踪了,官府追捕得很紧。上官桀等人害怕,就对昭帝说:“小事不值得追究。”昭帝不听。之后上官桀一党仍然派人诋毁霍光,昭帝怒道:“大将军是忠臣,先帝让他辅佐朕,敢有诋毁他的按罪处置。”上官桀等不敢再说。昭帝也因此更加亲近霍光而疏远上官一派。
平定内乱
元凤元年(前80年)九月,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揭穿之后,准备发动武装政变。他们计划,由长公主设宴邀请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将霍光杀掉,废除汉昭帝。鄂邑长公主门下的稻田使者(管理稻田租税的官员)燕仓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向大司农杨敞(司马迁之婿)告发,杨敞却素来小心谨慎,并没有上奏检举,只是装病卧床在家了。燕仓又把这事告诉了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上奏检举。于是昭帝、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装政变计划。遂在这一政变未发动之前,先发制人,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谋政变的大臣统统逮捕,诛灭了他们的家族。长公主、燕王刘旦自知不得赦免,先后自杀身亡。九岁的上官皇后因为年纪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未被废黜。
委任霍光
内乱平定后,霍光得到汉昭帝的全面信任。不但霍光权倾朝野,“威震海内”,他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还是统率宫卫郎官的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官任奉车都尉侍中;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和西宫的卫尉,掌管整个皇宫的警卫;堂兄弟、亲戚也都担任了朝廷的重要职位,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遍布西汉朝廷的庞大的势力网。至此,霍光已经成为当时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霍光秉政后,前后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因病去世
元平元年四月十七癸未日(前74年6月5日),刘弗陵因病崩于长安未央宫,年仅二十一岁。六月初七壬申日(前74年7月24日),葬于平陵,谥号为孝昭皇帝。
政治
霍光秉政
汉昭帝即位后,因年幼,遵从武帝遗照,由霍光辅政。燕王刘旦等阴谋叛乱时,刘弗陵和霍光君臣相互信任,在朝廷安危的关键时刻,平定了政变,保持了西汉王朝的稳定。
其后,昭帝在霍光辅政下,沿用武帝末期的严刑峻法制度,重视吏治,调查民间疾苦及冤案、官吏失职等事宜,处置纵容反叛的少府徐仁、廷尉王平、左冯翊贾胜胡等人。并先后四次察举贤良,任命杨敞为相,隽不疑为京兆尹等,明经治狱。
因内外措施得当,使得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西汉自文景之治后被武帝穷兵黩武政策所耗空的国力开始得到了恢复,为“昭宣中兴”揭开了序幕。
盐铁之议
汉武帝时期施行的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是在反击匈奴、财政空虚的情况下实行的。虽然充裕了国家财政,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经济基础;但是这些政策逐步使一部分财富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而剥夺了中小阶层的利益。出现了官吏“行奸卖平”、“农民重苦,女红再税”、“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贵”的局面。
为了保证“与民休息”政策的实行,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昭帝下诏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郡国所举贤良文学,询问民间疾苦所在。贤良文学与桑弘羊意见不一,双方就民间疾苦的原因、对匈奴的政策、施政方针和治国理念等多方面展开了激烈交锋,史称“盐铁之议”。
会议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但争论双方的观点对昭宣时期汉王朝的统治政策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主流上看,大权在握的霍光基本上坚持了汉武帝轮台罪己诏中所制定的政策,推行“与民休息”的措施,将公田与贫民耕种,贷给农民种子、口粮,免除部分赋税、徭役,降低盐价,与匈奴保持友好关系。这些措施符合贤良文学提出的“行仁政 ,以德治国”的意见。贤良文学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政治舞台上一股活跃的力量。
军事
加强北方戍防
汉昭帝时,乌桓逐渐强大,匈奴也趁机数犯汉边。后元二年(前87年)冬,匈奴入侵北方国境,杀略吏民;朝廷征募能征善射的士兵,屯田于张掖郡,派左将军上官桀巡视北部边疆。
始元二年(前85年),左谷蠡王在卫律等支持下继位,称壶衍鞮单于,改与汉通好,并释苏武归汉。不久,匈奴又发兵两万骑掠汉塞,昭帝派兵出击,活捉瓯脱王,从此匈奴不敢再入侵张掖郡。
元凤三年(前78年)冬,匈奴壶衍鞮单于怨恨乌桓为汉朝倾力侦察动静,遣骑兵两万袭击乌桓,乌桓猝不及防,伤亡惨重。昭帝遣度辽将军范明友率军出辽东,迎击匈奴军,匈奴撤兵。范明友遂遵从霍光“兵不空出,即后匈奴,遂击乌桓” 的筹划,乘乌桓遭匈奴袭击之机, 驱兵直奔乌桓, 一举击杀乌桓三名首领并部众六千余人,得胜还师。
元凤六年(前75年),乌桓再次发兵犯幽州,范明友率军出击,再次击退乌桓。随后,昭帝调整北方防务,缩减玄菟郡疆界、设立金城郡,并招募郡国民众修筑防御工事。
汉武帝刘彻驾崩后,西南部分地区开始不服汉朝统治,多次发生反叛。始元元年(前86年)夏,益州等地二十四邑夷民反汉,汉昭帝遣水衡都尉吕破胡,率军迅速将其平息,划分河内归属冀州、河东归属并州。
始元四年(前83年),西南姑缯、叶愉等夷民部落再次起兵反汉,昭帝复命吕破胡率军征讨。由于吕破胡此次未能迅速进抵益州,致益州太守被杀,死伤四千余人。
始元四年(前83年)冬,为平定反叛,西汉朝廷又命汉朝将军王平、田广明率部征讨,并调句町侯毋波的亲兵武装配合,至始元五年(前82年)秋,汉军捕斩夷民三万余人,虏获牲畜五万余头,遂平益州郡[75],钩町侯毋波斩首捕虏有功,封为句町王,封邑句町国,享受国县并置的特殊待遇。
经济
武帝晚期,因对外战争、封禅等造成国力严重损耗,发布《罪己诏》,及时扭转了对国内外的方针政策。昭帝即位后,延续了武帝末期与民休息的政策,对内继续休养生息,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并躬耕于钩盾弄田、上林苑,示民从事农桑,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了减免穷困百姓的负担,昭帝多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凡遇郡国遭受水旱及地震灾害,当年租赋徭役皆免,并颁布“令民得以律占租”的法令,废除了律外苛税。
同时,采纳盐铁之议时,贤良文学的意见,停止了酒类专卖,免去酒类专卖官吏;并罢不急之官,体民间疾苦。在昭帝一系列措施下,汉武帝奢侈无度、连年征战所导致的“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形势终于得以显著扭转。因此,昭帝之世,“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外交
北方边境:昭帝一方面加强北方戍防,多次击败进犯的匈奴、乌桓等,另一方面重新与匈奴和亲[85],并派使者要求放回苏武等人,以改善双方的关系。
西南边境:加封钩町侯毋波为句町王,使其掌管封地句町国,以稳定西南的政局稳定。
西域方面:因龟兹、楼兰联合匈奴,杀汉使官,元凤年间,派傅介子出使大宛前去问责,使龟兹王和楼兰王服罪,并于龟兹斩杀了匈奴使者。[88]元凤四年(前77年),昭帝再次派遣傅介子前往楼兰,傅介子以发放汉廷赏赐为名,携带黄金锦绣至楼兰,于宴席中斩杀楼兰王安归,另立在汉楼兰质子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于扜泥城,成功解决了西域问题。
文化
汉武帝时期创建太学,但规模很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官员),到汉昭帝时增加到一百人。太学的兴立,进一步有效地助长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有所改变,一些出身社会下层的“英俊”之士,逐渐得到了入仕的机会。
在对待秦朝的思想方面,西汉的官方历史意识,在汉武帝之后开始发生变化,从含糊的泛泛否定转而为总体否定,否定中不再包含肯定,对秦文明的分析态度开始消失,尤其体现在贤良文学者的议论中。在桓宽《盐铁论》中,就有不少涉及批判秦文明的篇章,例如《诛秦》《周秦》《伐功》《申韩》《备胡》等。
另外,昭帝时期还是汉代漆器生产的发达时期;元凤年间的沂水鲍宅山凤凰画像是现存最早的画像石;最早的完整箭支,也是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所制。
历史评价
班固:昔周成以孺子继统,而有管、蔡四国流言之变。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乱之谋。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哉!承孝武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至始元、元凤之间,匈奴和亲,百姓充实。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议盐、铁而罢榷酤,尊号曰“昭”,不亦宜乎!②孝昭幼冲,冢宰惟忠。燕、盖诪张,实睿实聪,罪人斯得,邦家和同。
曹丕:或方周成王于汉昭帝,佥高成而下昭。……夫孝昭,父非武王,母非邑姜,养惟盖主,相则桀、光,体不承圣,化不胎育,保无仁孝之质,佐无隆平之治,所谓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然而德与性成,行与体并。年在二七,早知夙达,发燕书之诈,亮霍光之诚,岂有启《金縢》、信国史而后乃寤哉!使夫成、昭均年而立,易世而化,贸臣而治,换乐而歌,则汉不独少,周不独多。
曹植:周公以天下初定,武王既终,而成王尚幼,未能定南面之事,是以推己忠诚,称制假号。二弟流言,邵公疑之,发金滕之匮,然后用寤,亦未决也。至于昭帝所以不疑于霍光,亦缘武帝有遗诏于光。使光若周公践天子之位,行周公之事,吾恐叛者非徒二弟,疑者非徒邵公也。且贤者固不能知圣贤,自其宜耳。昭帝固可不疑霍光,成王自可疑周公也。若以昭帝胜成王,霍光当逾周公邪?
丁仪:成王、昭帝俱以襁褓之幼,托于冢宰,流言谗兴,此其艰险相似者也。夫以发《金縢》然后垂泣,计日力便觉诈书,明之迟速既有差矣。且叔父兄子,非相嫌之处;异姓君臣,非相信之地。霍光罹人谤而不出,周公赖天变而得入。推此数者,齐本而论末,计重而量轻,汉昭之优于周成,甚明者也。成王秀而获实,其美在终;昭帝苗而未秀,其德在始。必不得已而论二主,余与夫始者也。
李世民:昔汉昭帝之保霍光,魏太祖之明程昱,朕之不德,庶几于此。
李德裕:①人君之德,莫大于至明,明以照奸,则百邪不能蔽矣,汉昭帝是也。周成王有惭德矣,高祖、文、景俱不如也。②使昭帝得伊、吕之佐,则成、康不足侔矣。
司马光: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以亲政矣。
苏辙:昭帝享国十三年,年甫及冠,功未有见于天下,其不及成王者亦远矣。天寿虽出于天,然人事常参焉。故吾以为成王之寿考,周公之功也;昭帝之短折,霍光之过也。
洪迈:汉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后世称其明。
钱时:昭帝甫十四而能明燕书之诈。昔人谓成王有惭德,固矣。虽然,昭帝止于昭帝,而成王进德,遂至学有缉熙于光明之盛。愚于此则深见,天姿虽美不足恃,而学问之功为大也。昭帝享国则固日浅,而成王复辟之年亦方弱冠耳。《洛诰》答周公之语,非大进所学有见于道,能为是言乎。因观三代而下,英君谊辟,非无刚明特达之才,而不能跻之二帝三王之盛者,皆由不学之故。非不学也,不以二帝三王之所学者为学也。非不学二帝三王之所学者也,无二帝三王之佐也。由是言之,成王虽疑周公而周公不负成王,昭帝虽不疑霍光而霍光则有负于昭帝多矣。
轶事典故
罢乐淋池
汉昭帝刚登基时,派人修造了一座淋池,方圆千步。池中栽植分枝荷,号为“低光荷”,池中又有“倒生菱”,池底的泥呈紫色,称为“紫泥菱”。昭帝非常喜欢淋池,常乘文梓之舟,通宵达旦地在这里游玩,并让宫女唱歌,其词曰:“秋素锦兮泛洪波,挥纤手兮折芰荷。凉风凄凄扬棹歌,云光曙开月低河,万岁为乐岂为多。”
到了年底,很多大臣上表谏阻昭帝不要耽于享乐,昭帝接受了群臣规劝,不再贪恋享受。亭台楼榭、鸾舟荷芰也随着时间推移以至朽烂湮灭。
太液黄鹄
始元元年(前86年),汉昭帝八岁,有一只黄鹄(天鹅的一种)飞入建章宫内的太液池中,群臣都认为是瑞兆,便趁机为昭帝上寿。昭帝非常高兴,就赏赐诸侯、列侯和各宗室成员,并作歌吟唱,其词曰:“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顾菲薄,愧尔嘉祥。”
悲剧婚姻
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后,汉昭帝在私生活上也受到了很大限制。昭帝十二岁时,纳年仅六岁的上官氏为皇后。不久发生辅臣争权,上官父子被诛,皇后因为年幼且是霍光外孙女未被废黜,但经此一变,汉昭帝对皇后越发冷落。其后,霍光为了让上官皇后获得专宠,增加怀孕几率,不许后宫妃嫔进御;并命令宫女穿“穷绔”(有前后裆、系带很多的一种内裤,不方便解开),以防范昭帝跟宫女偶生暧昧。但直到刘弗陵因病去世,上官皇后也未能生育子嗣。
家族成员
父亲:汉武帝刘彻
母亲:赵婕妤(钩弋夫人)
兄长
戾太子:刘据
齐怀王:刘闳
燕剌王:刘旦
广陵厉王:刘胥
昌邑哀王:刘髆
鄂邑长公主(盖长公主):汉昭帝的大姐,,汉武帝的大女儿,生母不详。
卫长公主(当利公主):汉武帝刘彻和皇后卫子夫的长女。
诸邑公主: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之女,与阳石公主同坐巫蛊之祸而死。
石邑公主(一说阳石公主):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之女。
夷安公主: 汉武帝之女,生母不详,嫁汉武帝姊妹隆虑公主之子昭平君。
皇后:上官氏,上官桀孙女,上官安之女,霍光的外孙女。
妃嫔:周阳氏。
史书记载
班固《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
班固《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班固《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三》
陵墓
汉昭帝葬于平陵。平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大王村至互助村之间,沿用了自汉景帝阳陵时形成的双重陵园,包括汉昭帝陵园和上官皇后陵园。帝陵与后陵的四周各有垣墙,形成两个形制相似的陵园,西为帝陵,东为后陵。
平陵风采
汉昭帝陵园位于平陵陵园中部略偏东南的位置,外有夯筑园墙,园墙正中各辟一门,有“三出”门阙。平陵东南是汉昭帝“徘徊庙”遗址,东侧是陪葬墓群。据文献记载,陪葬平陵的有夏侯胜、朱云、窦婴、张禹等,但具体名位难考。
2014年,考古人员在汉昭帝平陵,发现陵庙等建筑遗址7处、外藏坑1288座、祔葬墓8座,以及寝殿、便殿等礼制建筑。
文学形象
小说名 作者
《长乐夜未央》 易楚
《未央夕照》 糜初
《询君意》 李歆
《云中歌》 桐华
影视形象
时间 剧名 扮演者
2001年 乌龙闯情关 王钦
2004年 汉武大帝 孙鑫钰
2014年 大汉情缘之云中歌 陆毅/姚子镱
中国为啥叫中国?若是连祖国名字由来都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尴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20 10:10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 作......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8-19科技管理研究所讲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必须要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五帝[sān huáng......
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7-21 18:18:19科技管理研究所“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
中国古代君王世系大全-完整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8-16 16:16科技管理研究所中华文明五千年:兴于炎黄,成于夏,烈于商,礼于周,霸于秦,强于汉,乱......
万里长城十三关,甘肃占三关!终于收集齐了?快看看!政务: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2022-08-09 10:10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又称万里长城......
一段风姓是万姓之祖之传说,最终演变出上古八大姓和中华姓氏之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7 15:16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一、传......
汉朝之后我们才叫汉族,那么汉朝之前叫什么?名字有点霸气!2022-10-19 18:59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秦时明月汉时......
中国历史上灭于外族和灭于自身的代表王朝:西晋宋和秦汉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6 14:45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 ......
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5 00:33科技管理研究所发表于北京【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古籍,古代书......
中国史学开山鼻祖,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文学大家——司马迁与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李陵(西汉历史人物)
05-06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战国七雄之一。
04-10中国古代君王世系大全-完整版(朝代、皇帝)盘点中国历史上五个令人无比痛心的朝代!(全文)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亡国之君都是什么下场?
08-17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的政权机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机构之一)全文介绍
03-17我国历史上的十大盛世分别是哪十个盛世?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事。
08-19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五帝[sān huáng wǔ dì](中国远古人物的合称)全文介绍
02-25陆贾(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70年),汉族,汉初楚国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
04-25卫国(中国先秦时期诸侯国,周朝诸候之卫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全文
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