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步 > 正文

郭威(五代后周太祖)开国皇帝(全文)介绍

时间:2022-05-20 19:19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开国皇帝郭威47岁称帝,一生娶了4个寡妇,为何一直被后人称颂?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4-04 18:55科技管理研究所俗话说,“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二度花”就是梅开二度,离...

开国皇帝郭威47岁称帝,一生娶了4个寡妇,为何一直被后人称颂?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4-04 18:55科技管理研究所

俗话说,“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二度花”就是梅开二度,离婚的女人;而“遗下人”说的是因故死了丈夫的人,俗称寡妇。

为什么不能娶寡妇?因为从迷信角度讲,寡妇克夫,谁娶谁倒霉。这“理论”虽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就是有很多人对此却是深信不疑。

古代有这样一个男人,一生娶了4个寡妇,成为不折不扣的娶寡妇专业户。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倒霉,事业反而是蒸蒸日上,一日千里,后来还当了皇帝。

他,就是后周开国皇帝、太祖郭威。

郭威娶的第一个寡妇,是在他落魄的时候。

有句名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用这句话形容开国皇帝的艰辛,好像也不算过分。

别只看那些开国皇帝坐上龙椅,生杀予夺,风光无限的状态,事成之前他们往往也曾落魄过。开国皇帝中的很多都是苦哈哈的出身,如刘邦、刘备、朱元璋等。

郭威的命也很苦,比黄连都苦,是个地地道道的草根。郭威的父亲郭简,曾经担任过顺州刺史,是李克用的麾下一员将军。

身为“军官二代”的郭威,按理说,生活条件应该极其优越。可是好景不长,随着父亲郭简被幽州节度使杀害,才两岁的郭威从宝贝变成路边野草。

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死后,母亲在带着郭威在逃亡的路上也不幸患病,撒手人寰,小郭威从此成为孤儿。

郭威的姨妈韩氏, 不忍看着年幼的外甥自生自灭,就将其把他抱到家里,收养起来,将他抚养成人。

在战乱不止的年代,一般人连自己温饱都难以维系,可以想象,郭威寄人篱下的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

物质上的匮乏自然不必说,精神上肯定经历了难以言说的摧残。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苦难磨砺了郭威的意志,让他比别人家的孩子更渴望建功立业、出人头地。

当时的中国,群雄割据,天下大乱,想要有所作为,除了当兵,别无门路。18岁那年,泽潞节度使李继韬招募士兵,郭威毫不犹豫地前去报名。

身高马大,浑身是胆的郭威,一眼就被李继韬看中,让他当了自己的卫兵。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郭威的武艺大有长进,胆略也水涨船高,更受李继韬器重。

郭威酒后在大街上散步,听人说有个屠户欺行霸市,他借着酒劲,像鲁达那样,挥起砂锅一样的铁拳,结果了这个屠户的性命。痛快过后,随即被抓进监狱。

他的行为属于是路见不平,除暴安良,所以当地百姓纷纷为他求情。李继韬本来就喜欢这个爱将,命人将郭威从监狱里放了出来,继续重用。

因为浑身是胆,一身武艺,郭威在战斗中屡立战功,在军队中渐渐树立起威望来。后来李继韬因为谋反,被李存勖所灭,郭威投靠了李存勖,成为其手下一员战将。

李存勖是个出色的军事家,开疆扩土,兼并各国,事业蒸蒸日上。如果励精图治,很可能会一统天下。然而,事业成功后,李存勖却失去了进取心,只知道贪图享乐,沉湎声色,不过问国家大事,把国事交给皇后处理。

这时候,戏子和宦官受到重用,他们胡作非为,陷害忠臣良将。这让李存勖的手下人人自危,心惊胆战,没有几个人愿意为其效力,危机悄悄降临。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李存勖手下发动兵变,将这个43岁的残暴君王一刀砍死。

李存勖被杀后,李嗣源进入洛阳,在李存勖灵前称帝,史称后唐明宗。

李嗣源登基后,作恶多端的皇后被赐死,李存勖的嫔妃们不是被契丹掳走,就是被赶出宫去。

被赶出宫去的这些嫔妃中,就有一个姓柴的女子。

柴氏祖籍刑州(今河北邢台),容貌艳丽,倾国倾城;因此被后唐庄宗李存勖看上,便招入宫中做了嫔御。

嫔御是级别比较低的侍妾,类似于嫔妃的预备队,有机会才能转正。然而还没有等到转正,李存勖就死于非命,柴氏接到通知,要被扫地出门。她只好给家里捎信,让父母去接自己。

得知宝贝女儿要回来,柴老爷和柴夫人喜出望外,连忙到黄河渡口去迎接。两位老人接到女儿,相拥而泣,诉不完的离别情。

就在这时,天气突然转阴,不一会天空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三人躲避不及,被淋成落汤鸡。三人只好跑向路边的客栈,打算暂住一晚,次日赶路回家。

老天早就安排了一段姻缘,在这里等着她。

第二天一早,柴皇后洗漱完毕,坐在窗前向院内望去,只见一个虎背熊腰的壮士,正在专心致志地练武。

柴氏的目光被这名壮汉的气概所深深吸引,她连忙下楼,悄悄询问店主:“那个壮汉是谁?”

店主看了柴氏一眼,然后用略带讥讽的语调说:“他啊,叫郭威,过去是军官,现在是流浪汉。”

原来李存勖被杀后,作为其侍卫的郭威自然没有受到新皇帝的重用,而且还面临着生命危险。于是,他悄悄逃出皇宫,不知道何去何从,暂时在旅店住下。

柴氏越看越中意,盯着郭威目不转睛地看。郭威这时候还不到二十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看到对方注视自己,他也忍不住多看了对方几眼。

这一幕被柴氏母亲看在眼里,她问女儿:“你难道对这个男子有意思吗?”

柴氏道:“正是。”

柴母一听就生气了:“曾经沧海难为水,你好歹也是进过皇宫的人,要改嫁也要嫁个大官,面前这个小伙子整个一流浪汉,说什么也不能嫁给他,太失身份。”

柴皇后听完母亲的话,不以为然地说:“我看此人相貌堂堂,气宇轩昂,不是久居人下之辈。母亲怎知道眼前这位壮士日后不能当大官,说不定还会当皇帝呢!”

听了女儿的话,柴母下巴都惊掉了,还以为女儿发烧说胡话,坚决不同意女儿的选择。

然而常言道,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一嫁从父母,二嫁听自己。夫妻两人都拗不过闺女,只好“破罐子破摔”,随女儿去。

就这样,柴氏主动搭讪:“公子可否成家?”

郭威一脸难堪地说:“尚未成家。”

柴氏鼓起勇气说:“如果不嫌弃,我嫁给你当老婆如何?”

说到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宋朝之前社会风气非常开放,三从四德还没有太大市场,女子恋爱中主动一点并不稀奇。

穷困潦倒,流落江湖的郭威一看美若天仙的柴氏,要嫁给自己,高兴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人家女孩子都主动了,咱大老爷们还腼腆啥。郭威拿出战场上杀敌的气概,当晚就跟柴氏拜堂成亲、洞房花烛。

成亲后,柴氏为了让丈夫出人头地,拿出自己从皇宫里带出的金银细软便为郭威铺路,广交朋友、建立人脉。

出身书香门第的柴氏,晚上还教丈夫认字念书,苦读兵法。

经过妻子的精心调教,原来只会靠勇敢打仗的郭威,也学会了动脑子。不光如此,郭威原来嗜酒如命,喝醉了为所欲为,活脱脱一个脱缰野马,这样的人根本不能干大事。

而柴氏则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告诉他要成大事,必须管好自己的嘴,不能像以前那样狂饮。

郭威见柴氏说得有道理,就戒了酒,除了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少喝一点,滴酒不沾。

玉不琢不成器,马不驯不成骥,如果说郭威是一块璞玉,柴氏就是雕刻大师;如果说郭威是一匹野马,柴氏就是一个合格的驯马师。

公元947年,43岁的郭威终于站稳脚跟,成为后汉隐帝刘承佑的心腹,官拜枢密使,掌管全国的兵力。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时候的皇帝宝座已经在向郭威招手。四年后(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后周太祖),国号周,史称后周。

而助力郭威登上皇帝宝座的寡妇柴氏,已经作古,没有看到胜利的这一天,但是郭威没有忘记这个曾经站在自己背后的伟大女人,加封“圣穆皇后”。

圣,神圣、圣洁;穆,美好、恭敬。

由此可见,郭威对助力他成功的柴氏非常感激。

柴皇后常年生活在宫中,阅历丰富,接触到的都是上层人士,因此她看人很准,通过郭威的长相,便得知对方将大有作为,不是等闲之辈。

从这个意义上说,柴氏是郭威的伯乐。

用老百姓的话说,柴氏“旺夫”,郭威这个媳妇,娶的值。

而郭威娶媳妇的时候,不走寻常路,甘愿娶寡妇为妻,也说明他是个率性敢为的人,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柴夫人去世之后,郭威非常伤感,也很怀念,他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心如死灰。

之后无论是谁前来说媒提亲,郭威都不屑一顾,他觉得谁也无法跟柴氏相比。然而,似乎是命运的安排,一个姓杨的女子出现在他的生命中。

杨氏也是个寡妇,而且是曾经嫁过两次的寡妇。她的第一任老公是五代十国初期赵国的君主王镕。

王镕跟李存勖非常相似,也不理朝政,让宦官当政,自己专心炼丹,结果手下将士发动政变,割下他的头颅,把赵王宫付之一炬。

王镕姬妾数百人下场凄惨,有的投井而死,有的投入火中被活活烧死,有的则被叛乱士兵掳掠凌辱杀害。

杨氏非常机灵,她镇定自若,化装成老太太,逃出皇宫。出宫之后回到娘家,在父母安排下嫁人。不久之后,第二任丈夫病死,杨氏寡居在家。

这时候的杨氏三十出头,风姿绰约。寡妇门前是非多,前去搭讪的渣男不计其数,但是她心静如水,硬是不为所动,坚守道德底线,耐住了寂寞。

如此一来,她的好名声也传扬出去。郭威偶然间听说了杨氏的美名之后,也怦然心动。童年的悲惨遭遇,让郭威心怀恻隐之心,他对杨氏的境遇非常同情,产生了与之相守,为之疗伤的想法。

但是郭威派去提亲的人却吃了闭门羹,杨氏心如铁石,谁也不嫁。

媒人一看,失去了耐心,就对杨氏说,郭威可是当兵的,嫁不嫁可不由你。

杨氏一听,赶紧向弟弟求救。

弟弟得知提亲的是郭威,就劝说妹妹:“郭威可是百里挑一的好男人,嫁给他是你的福分。”

杨氏一听,这才答应了郭威的提亲。

过门之后,杨氏跟柴氏一样,成为贤内助。她温柔贤淑,“睦族抚孤,宜家内助,甚有力焉”。这才让郭威在外能专心打仗,丝毫没有后顾之忧。

不幸的是,杨氏薄命,不久后在太原撒手人寰。

对于杨氏的离世,郭威同样伤心。但是伤心归伤心,该成家,还要再度成家。因为郭威的事业也越做越大,没有一个内当家的绝对不行。

后来,郭威迎娶了一个阵亡军官的妻子张氏。

张氏也非常漂亮,而且人品不错,深受郭威的宠爱。可是张氏同样红颜薄命,被后汉帝刘承佑残忍杀害。

原来,后汉帝刘承佑忌惮掌握全国兵权的郭威,准备杀掉郭威和其下属。于是这些大将共同逼着郭威造反,汉帝刘承佑暴跳如雷,就将郭威的妻子张氏杀掉。

妻子的被害让郭威怒发冲冠,他加快发动攻势,灭亡了后汉。

951年,47岁的郭威称帝,国号大周。

他远离女色,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在他的治理下,后周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按说这时候,郭威但都当上皇帝了,该娶一个大姑娘为妻了吧,非也。

郭威的最后一位妻子是董夫人,也是个寡妇,丈夫是一位官员。

这位夫人同样贤淑,填补了郭威因为丧妻而空虚的心灵。为了表示对柴皇后的尊重,郭威没有再封皇后,就把董夫人封为德妃。

德妃去世一年之后,郭威也与世长辞,终年50岁。

郭威这辈子,没有娶到一个黄花闺女,娶得四个女子均是寡妇,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只是郭威从事业考虑,选择贤内助来解释,似乎也说不过去。谁说小姑娘就成不了贤内助?

郭威之所以喜欢寡妇,用现在的话说,不排除有“恋母情结”。

郭威几岁就丧母,没有像常人那样充分享受母爱,而那些人品好的寡妇,感情细腻最会体贴呵护人,让郭威找到了童年被母亲呵护的感觉,这才是郭威对寡妇一往情深、乐此不疲的原因所在。

但总的来说,郭威打破世俗观念,把寡妇当做自己择偶标准,让自己受益匪浅,帮助自己成就了大业,也间接地为国家统一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日后宋朝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正是,英雄不问出处,贤妻多是寡妇。

附:

郭威(五代后周太祖)开国皇帝

后周太祖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字文仲,邢州尧山县(今河北省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开国君主(951~954年在位),顺州刺史郭简之子。

出身将门世家。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加入后唐庄宗李存勖亲军。后协助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凭借佐命之功,累迁检校司徒、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平定河中,镇守邺城,受到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发动兵变,攻破开封,推翻后汉隐帝,不久率军抵御契丹,在澶州受部将推戴,黄袍加身,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即皇帝位,建立周朝,史称后周。在位期间,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促进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好转。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因病驾崩,享年五十一岁,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嵩陵。死后由养子郭荣继承皇位。

本名:郭威

别名:郭雀儿、周太祖

字:文仲

所处时代:后周

民族族群:汉族

后周:951年-960年

郭威:开国皇帝

查看后周帝王族谱

郭威(周太祖)

柴荣(周世宗)柴宗训(周恭帝)

人物关系

郭信(儿子)郭侗(儿子)郭简(父亲)郭谌(曾祖父)

早年经历

郭威父亲郭简,担任晋王李克用的顺州(今北京市顺义县)刺史,后为割据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所杀。郭威此时仅数龄,随母亲王氏前往潞州,王氏在路途中不幸辞世。郭威依靠姨母韩氏提携抚育,始得成人。也有说法是郭威本姓常,幼年随母亲改嫁郭家,故冒姓郭。实际上,郭威年幼寒微时一度依附于后唐捧圣军使常思,时人或谓郭威为常氏子就是这个原因。《新五代史·东汉世家·刘旻》:“ 周太祖少贱,黥其颈上为飞雀,世谓之郭雀儿 。”

郭威十八岁时,泽潞节度使李继韬招募兵士,他去应招,李继韬见便收留他在身边做“牙兵”(藩帅的亲兵)。郭威长得很魁梧,勇力过人,李继韬很欣赏他,有什么小的过失也经常迁就他。郭威好斗,喜欢赌博,又好喝酒,但有时也喜欢打抱不平。一天,郭威又到街上闲逛,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怕他,喝了点酒的郭威不服气地到了这个屠户跟前,让他割肉,然后找茬骂他,屠户也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就扯开衣服用手指着肚子说:“有胆量你就照这儿捅一刀!”郭威抄起刀子就捅进了他的肚子,结果屠户一命呜呼,郭威被抓进了监狱,李继韬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又将他放了。后来,李继韬被李存勖派兵攻灭,郭威收编进了后唐军队,入了庄宗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

辅佐后汉

天福十二年(947年),刘知远在山西称帝,建立后汉。不久,攻下开封,定为都城。郭威帮助刘知远称帝有功,升戳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成为统帅大军的将相。不久,后汉高祖刘知远病逝,郭威和苏逢吉同受顾命,拥立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郭威官拜枢密使,掌管全国的兵权。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朝廷屡次出兵讨伐,均无功而返。

乾祐元年(948年),刘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至河中后,立栅筑垒,分兵围困。李守贞屡次突围,均被挫败,相持日久,城中粮草俱尽。郭威遂下令四面攻打,一举攻进城中,李守贞自焚而死。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继归降,使风雨飘摇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之后,郭威移师北伐,大败契丹,以功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

起兵立国

刘承祐自继位后,就与其宠臣对郭威等有功大将十分疑忌。乾祐三年(950年),刘承祐与亲信李业密谋,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企图一举铲除前朝旧将势力。不料李弘义反以诏书密示于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见事情紧急,即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宣称刘承祐令郭威诛杀诸将,致使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侧”。

刘承祐见郭威起兵造反,便派兵抵御。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十四日,郭威率兵渡河,刘承祐派开封尹侯益、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客省使阎晋卿等率兵抗拒郭威,又派宦官瑽脱侦察郭威的动向。瑽脱被郭威军抓住,郭威叫瑽脱奏请刘承祐把李业等人缚送军中。刘承祐拿着郭威奏章给李业等人看,李业等都说郭威的反状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属全部杀死。他命令将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员推上刑场,这里包括郭威还尚在襁褓中的儿子。(《新五代史》:“婴孺无免者。”)

后汉军在七里坡之战大败,隐帝刘承祐在出逃途中为郭允明所杀。郭威带兵入京,觐见李太后(李三娘),让太后临朝听政,并且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使刘赟为帝。随后,突报契丹南下,率军北上抵御。途经澶州时,士兵发动兵变,黄袍加身。郭威返回开封,逼迫太后授为“监国”,夺得国政。广顺元年 (951年)正月丁卯日(初五日),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史称后周。

治国有方

郭威立国后,努力革除唐末以来的积弊,重用有才德的文臣,改变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他崇尚节俭,仁爱百姓,曾对宰相王峻说:“我是个穷苦人,得幸为帝,岂敢厚自俸养以病百姓乎!”他不但重视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自己带头俭省,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珍宝,并让人把宫中珍玩宝器及豪华用具当众打碎,说:“凡为帝王,安用此!”

郭威去曲阜拜谒孔庙、孔子墓,并下令修缮孔庙,禁止在孔林打柴毁林,造访孔子后裔,提拔其为官,表示要尊崇圣人,以儒教治天下,为周王朝治国奠定了思想基础。

郭威在位期间,对改革累朝弊政颇有成绩。免除后汉所设额外苛敛以及中唐以来地方官进奉的“羡余物色”;废止了后晋、后汉一些极残忍的刑法;民众与蕃人“一听私便交易”,诸州所差散从亲事官等,一齐遣散;对累朝极为严酷的盐、酒、皮革的禁令稍予放宽;废除京城内无名额的僧尼寺院等。对恢复农业生产,郭威也采取了有效措施。授无主田土给数十万归中原的幽州饥民,放免其差税。以田分给现佃户充永业 ,使编户增加3万多 。无主荒地听任农民耕垦为永业,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郭威的治国体制,是通过改革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收到了显着的效果。综合起来,主要包括:提倡节约俭朴;整顿吏治纲纪;减轻压迫和剥削;招抚流民,组织生产;治理河患,灌溉良田;准备统一,开展统一战争。郭威的政治、经济改革和统一战争,收到了显着的效果。

郭威除了改革利民之外,自己也非常注意节俭,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他生活异常俭朴,衣食住行都很节俭,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及地方土特产品,珍宝就更不用说了。他对大臣们说:“朕出身微寒,尝尽人间疾苦,也经历了国与家的灾难,如今当了皇帝,怎么能养尊处优拖累天下百姓呢!”他不仅不让进奉宝物入宫,还让人将宫中的珠宝玉器、金银装饰的豪华床凳、金银做的饮食用具一共几十件,当众打碎在殿廷之上。郭威经常对侍臣说:“那些帝王,怎么能用这种东西!”

在治理国家方面,虽然郭威有些能力,但他仍然谦逊地重任有才德的文臣,以行动来改变从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他对这些有才德的大臣们说:“朕生长于军旅之中,不懂得学问,也不精通治国安邦的大计,文武官员有利国利民良策的就直接上书言事,千万不要只写一些粉饰太平的无用话。”

郭威的精心治理,使后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为后周世宗继续他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病逝传位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难以恢复,便嘱咐柴荣(日后的周世宗)说:“我不行了,你赶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陵墓务必从简,别去惊动,扰害百姓,不要用许多工匠,不要派宫人守陵,也用不着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安葬后,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户,蠲免他们的徭役,让他们守护陵墓。陵墓前替我立一块石碑,上面刻几句话,就说我平生习惯于节俭,遗诏命令用纸衣瓦棺。”又告诫晋王荣(即柴荣)说:“我从前西征时,见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寝统统被人发掘、盗窃,这都是由于陵墓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的缘故,而汉文帝因为一贯节俭,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上,陵墓至今还完好无损。你到了每年的寒食节,可以派人来扫我的墓,如果不派人来,在京城里遥祭也可以。但是,你要叫人在河府(今河北省河间县)、魏府(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各葬一副剑甲,在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在东京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这件事你切不可忘了。”接着,他大封群臣,命柴荣继位说:“我看当世的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如今他俩并列为宰相,你有了好辅弼,我死也瞑目了。”当晚(壬辰日),郭威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享年五十一岁。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四月。葬于嵩陵。

主要成就

政治

郭威称帝之后,马上就着手治理国家,进行改革来增强国力。他从小经历了很多苦难,对民间疾苦也有亲身体会,所以首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这方面郭威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罢除不合理的牛租,二是撤消营田务。在早年朱温征伐淮南时,朱温将缴获的上万头耕牛给百姓使用,然后向百姓收牛租,几十年之后,到后周时仍然在收,当年的牛早就死了。郭威下令废除这项既过时又累民的税收。至于营田务,是唐末以后在中原地区设置的由户部直接管理的农业生产机构,所属的农民负担很重。郭威废除营田务后,将原来百姓使用的田地房屋和牛及其他农具都赐给他们永久使用。这项措施加上牛租的废除,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其间,有人建议将一些好的营田卖掉,就能得到数十万缗钱来充实国库,郭威却说:“让百姓得利,就像国家得利一样,朕要这些钱干什么?”此外他还下诏,命令各地官吏不得以任何借口来加收百姓赋税,原来普遍存在的正税以外的杂税一律废除。

郭威又下诏减轻了后汉残酷的法律,比如,后汉规定,盗窃一文钱的也要处死,不是重罪的人又经常株连亲族,后周则规定,不是反叛和杀害亲属之类大逆不道的重罪不再株连亲属。后汉时,酒和酒曲(造酒的原料)实行国家垄断专卖,凡是民间有人私自买卖的不论多少一律处死,后周则大大减轻了处罚,而且做了具体的规定:一两至一斤的杖刑八十,一斤以上到五斤的判徒刑三年,五斤以上的则处死。此外,在后汉时禁止民间收藏买卖牛皮,私自买卖一寸的就要处死,后周规定,有田四十顷的才收取一张牛皮的实物税,其余的民间可以随意买卖。郭威了解民间用牛皮的地方很多,所以为百姓生活着想,才有此规定。

军事

后汉刘承祐(开国皇帝刘知远之子)即位之后,李守贞伙同赵思绾、王景崇,发起叛乱。刘承祐先派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人讨伐。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人击败李守贞后,李守贞退守河中城,闭门不战。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人围城,从春天一直围到夏天,始终没有攻破河中城。刘承佑只好请出老帅郭威。

赵匡胤跟着郭威一路行军,在后汉乾祐元年(948年)8月20日到达了河中。先是稍事休整。并没有劝李守贞投降,更没有故作姿态,去训斥甚至惩罚久攻不下的白文珂等人借以振奋军心,只是带上了些人,轻装简骑地围着河中城转了几圈。之后,他下达了第一道命令――常思筑寨于河中城南,白文珂筑寨于河中城西,郭威自领中军筑寨于河中城东,留城北一地空缺,不设人马。同时征调周边五县百姓近三万人,在三寨和河中城之间筑起了连接不断的小型堡垒,来保护新建的营寨。命令一出,全军哗然。面对质疑,郭威不动声色,他的沉默让所有人都闭上了嘴。一天夜里,久困城中绝不露头的李守贞突然率军出击,没有准备的后汉军一片慌乱,只得放弃了堡垒,向新筑的营寨里撤退。等后汉军重新集结,列队出寨,准备痛扁敌人时,敌人已经不见了。愤瞒、激动、劳累,再加上这些日子以来不断积压的郁闷,让这些火气旺盛的大兵们再也控制不住。

郭威的第二条命令。大兵们终于知道了那些征调来的农民工们为什么没被遣散回家了,这些人得重新劳动,把刚刚被毁的堡垒再筑起来,而他们也别想闲着,以前干什么,接着继续练。只不过他们很是奇怪,看起来这场战争的主角像是这些勤劳的农民工,而他们这些当兵的,只不过是这些农民工的保镖。

之后,只要堡垒出现,李守贞就会心急火燎,不计利害地率队出城,不管用什么样的代价,都一定要把堡垒毁了,然后他才能带着人马逃回城。如此周而复始,持续了接近整整一年。

郭威终于下达了第三条命令,命全体士兵进攻河中城。在三面强攻、北面放行的情况下,河中城被一鼓而下。李守贞贯彻了自己绝不投降的宗旨,城破后全家集体自焚。

人物评价

总评

郭威生于乱世,长于军伍,勇武有力,豪爽负气,略通兵法,善抚将士,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终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取后汉而代之,是五代时期军人专权的代表人物。

在提倡节俭、严惩贪官、严禁军队扰民等方面,郭威也推行了一些有益的措施,使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开始走上安定的道路。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中国长期战乱的局面开始转向统一,开始显露出民富国强的迹象,为周世宗柴荣和宋太祖赵匡胤的统一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郭威深爱其妻,在其妻亡后,不再另娶皇后,一方面为了纪念亡妻,一方面也看到柴荣的确有才,所以把帝位传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其妻侄柴荣。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的,历史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历代评价

薛居正:周太祖昔在初潜,未闻多誉。洎西平蒲阪,北镇邺台,有统御之劳,显英伟之量。旋属汉道斯季,天命有归。总虎旅以荡神京,不无惭德;揽龙图而登帝位,遂阐皇风。期月而弊政皆除,逾岁而群情大服,何迁善之如是,盖应变以无穷者也。所以鲁国凶徒,望风而散,并门遗孽,引日偷生。及鼎驾之将升,命瓦棺而薄葬,勤俭之美,终始可称。虽享国之非长,亦开基之有裕矣。然而二王之诛,议者讥其不能驾驭权豪,伤于猜忍,卜年斯促,抑有由焉。

赵光义:周太祖为人多任权诈,以胥吏之行,图帝王之位,安能享国长久?

王夫之:司马昭、郭威虽逆,而固非朱温之暴,可以理夺者也。

范文澜:对沙陀人的野蛮性政治开始进行改革,使呻吟在战乱暴政下的民众感到有些希望了。

轶事典故

黄袍加身

后汉隐帝不听母亲让人下诏与郭威和好的劝告,领兵出征,结果被乱兵杀死,苏逢吉也自尽了。郭威不费什么力就进了开封。聪明的郭威并没有立即称帝,而是让李太后先主持大事,以安人心。他又严禁士兵掠夺骚扰京城,恢复了京城的治安秩序。郭威派人迎接刘崇的儿子刘赟来继位,以此稳定宗室。

等一切稳定之后,郭威就将他的称帝计谋实施了:让手下将领发了假情报,说契丹要南下进犯了。然后就奉太后之命领兵出城,到了澶州,数千将士发生兵变,以黄旗加于其身,拥立他为帝。

郭威称帝建的国号是大周,因为他说自己是周朝虢叔的后代,历史上称为后周,以便和周朝区分开。郭威仍然以开封为后周的首都。称帝之前,郭威又派王峻杀死了在半路上的刘赟。刘崇因此和后周结下死仇,联合契丹来攻打后周,但在高平之战中被郭威的养子周世宗柴荣打败。

智勇双全

郭威和别的军人不同,他并没有单凭武力发展,他看到了知识的力量,特别是兵书,没事的时候他总是拿着书看,有些文化的李琼见他爱学习,就将自己正读的兵书《阃外春秋》推荐给他看,李琼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这本书里就记载了许多存亡治乱、贤愚成败的事例。”郭威边看边让李琼教他,看得爱不释手,李琼对他的影响很大。

在刘知远任后晋侍卫亲军都虞侯时,他主动投到他的手下。刘知远很喜欢这员干将,视为心腹,不管刘知远到哪里任职都把他带在身边,让他督率亲军。

郭威临事很有计谋,刘知远设法争取过来的吐谷浑部驻扎在太原,军队实力很强,也有不少财物,刘知远想据为己有,也为了防备以后他们再反叛投奔契丹,就想赶走他们,但又没有好办法。郭威就献出计策,让刘知远找个罪名除掉其首领,然后将财物和军队收纳,不但能除掉这支反复无常的势力,还能补充军需。刘知远照计行事,如愿以偿,扩充了自己的实力。

在契丹灭后晋的时候,郭威和史弘肇等人劝说刘知远称帝,因而成为后汉的开国功臣。国家初创,郭威在各方面都为刘知远出谋划策,使后汉政权很快稳定下来,作为重臣郭威在刘知远临终时被任命为托孤大臣,隐帝继位后,让郭威任枢密使,掌握军政大权。

不久后汉就发生了三镇叛乱,三镇即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市)、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永兴(今陕西省西安市),朝廷先派了白文珂等人去平叛,但都没什么成效。于是郭威就受命出征,他平易近人,广交将士和文臣,两军交锋时又身先士卒,亲冒矢石,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立功他马上赏赐,负伤的他也亲自去抚慰。不管是谁提的建议他都能虚心接受,即使有人得罪了他,他也不计仇,终于使将士和睦上下一心,提高了士气和战斗力。郭威虚心听取将领们的建议,博采众长,制定了先攻河中的策略,然后用围困打消耗战的办法与敌对垒,一年后,在城中粮草已尽,士气丧失的时候一举攻陷,李守贞和妻子自焚而死。其他两镇也先后平定。

淡泊名利

郭威又为后汉的稳定立下了大功,但他并没有借此要高官厚禄,而是借机提高自己的威望:当隐帝要赏他时他说破贼不是他一人的功劳,朝中的将相安定朝廷供给军需也有功,于是要隐帝赏赐史弘肇等人,他又说大臣们也有功,苏逢吉等人也因此加官进爵,郭威又说各地驻军将领和州县官吏也有功劳,让隐帝嘉奖他们。郭威不贪功,但却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和一般人相比,他的谋略要远大得多。

郭威平定三镇之后,隐帝又将北方的邺都也就是魏州驻守防御契丹的重任交给了他。在他赴任前,朝中为他是否带枢密使之职离京发生了争执,两派大臣矛盾激化,虽然史弘肇坚持要隐帝同意让郭威带枢密使赴任,但郭威对朝中之事很不放心,临行时恳切地对隐帝说:“苏逢吉、史弘肇都是先皇的旧臣,都很尽忠为国,希望陛下推心任用,必当无事。边疆之事臣一定尽忠报效,不负陛下重托。”隐帝也有点不愿郭威出京,他对郭威说:“朕夜里梦见你变成了驴,驮着我升了天,等我下来后,你又变成了龙,离开我向南去了。”郭威听了抚掌大笑。大概隐帝这时已经担心郭威对他皇位构成的威胁了,所以在郭威不在的时候才诛杀史弘肇等人,然后又派人去杀他。

郭威到任后,积极备战防御契丹,但他出来不久朝中就发生了大事,隐帝没有听他的话,而是相反,听从了舅舅李业的挑拨,诱杀了史弘肇等人,听到郭威起兵的消息连他的家属也全部杀死。然后命另一个舅舅李洪义到邺都去杀郭威等人。

李洪义和李业不同,他不想加害郭威,就将消息告诉了他。郭威听从了亲信魏仁浦的计策,倒过来用自己的官印假造诏书,说是让郭威杀众将,以此来激怒他们,众将果然听命于郭威,以诛杀奸臣清君侧为名杀向了京城。

亲属成员

家世

周太祖郭威出身将门世家。《册府元龟·卷一·帝王部·总序·帝王》记载:周太祖,姓郭氏,邢州尧山人。或云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冒其姓。高祖璟,广顺初,追尊为睿和皇帝,庙号信祖。曾祖谌,赠太保,追尊为明宪皇帝,庙号僖祖。祖蕴,赠太傅,追尊为翼顺皇帝,庙号义祖。考简,赠太师,追尊为章肃皇帝,庙号庆祖。初,唐咸通中,代北徐方用兵伐叛,信祖、僖祖从戎师接战,以勇敢知名。义祖事后唐武皇,为帐中亲信,乾宁中,从征泽、潞、邢、雒,累授河内马步军都虞候。武皇平安敬思,再定邢、雒,移授邢之军职,因卜居尧山县。武皇经启霸图,观兵大卤,刘仁恭陆梁燕蓟,窥伺中原,梁氏蚕食,两河寻戈不息。庆祖为武皇内牙爱将,专掌亲军,指麾所行,无不景从,攻城野战,勇爵崇高。天复中,武皇兵出居庸山北,克捷,以庆祖为顺州刺史。太祖即庆祖之子,母曰王氏,追谥章德皇后。太祖仕汉,为枢密使兼侍中,乾佑四年受汉禅,在位四年,年五十一。养子开封尹、晋王立,是为世宗,本姓柴氏,盖太祖圣穆皇后之侄,在位六年,年三十九。子梁王立,是为恭帝,在位一年禅於大宋。周自太祖辛亥岁建国至恭帝庚申凡三代三主共十年。

高祖父:信祖睿和皇帝郭璟;

高祖母:睿恭皇后张氏;

曾祖父:僖祖明宪皇帝郭谌;

曾祖母:明孝皇后申氏;

祖 父:义祖翼顺皇帝郭蕴;

祖 母:翼敬皇后韩氏;

父 亲:庆祖章肃皇帝郭简;

母 亲:章德皇后王氏。

后妃

皇后:圣穆皇后柴氏(柴皇后)

杨淑妃。张贵妃。董德妃。

子女

儿子

周世宗郭荣,郭威养子(内侄),柴皇后的侄子;

剡王郭侗,初名青哥,为汉隐帝所害。太祖即位,诏赠太尉,赐名侗。显德四年追封;

杞王郭信,初名意哥,为汉隐帝所害。太祖即位,诏赠司空,赐名信。显德四年追封。

女儿

三女:乐安公主,为后汉所害,广顺元年二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莒国长公主;

四女:寿安公主,下嫁张永德,广顺元年四月封,至显德元年,封晋国长公主;

五女:永宁公主,广顺元年九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梁国长公主。

史籍记载

《新五代史·周本纪第十一》;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周书·太祖纪一》;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一·周书·太祖纪二》;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二·周书·太祖纪三》;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三·周书·太祖纪四》;

《五代会要》;

《册府元龟·卷一·帝王部·总序·帝王》:周太祖,姓郭氏,邢州尧山人。

《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九·常思传》:常思,字克恭,太原人也。初,(后周)太祖微时,以季父待思,及即位,遣其妻入觐,太祖拜之如家人之礼,仍呼曰叔母,其恩顾如是。广顺二年秋,思来朝,加兼侍中,移镇宋州。三年夏,诏赴阙,改授平卢军节度使。思将赴镇,奏太祖云:“臣在宋州出镇,得丝十余万两,谨以上进,请行征督。”太祖颔之,寻诏本州折券以谕其民。及到镇,未几,染风痹之疾,上表请寻医,既而舁疾归洛。显德元年春卒,年六十有九。赠中书令。

陵寝墓地

后周太祖郭威死后葬于嵩陵。嵩陵在今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周庄村南约500米处。陵地北高南低,东西各有一道小土岭,陵墓两侧各有一条千沟。冢高约9米,周长103米,保存较好。据有位诗人谒嵩陵后曾题诗曰:“荆棘丛生旧衣甲,夕阳残照衮龙袍。朔意正浓天肃静,铁骑纵横成麦苗。”大概当时正值秋冬的傍晚,诗人看到处在麦田中的一丘土冢,上面布满荆棘野草,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冷落而苍凉。”

后周太祖 郭威 (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字文仲, 邢州尧山县(今河北省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开国君主(951~954年在位),顺州刺史郭简之子。

出身将门世家。 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加入后唐庄宗李存勖亲军。后协助后汉 高祖 刘知远 称帝,凭借佐命之功,累迁检校司徒、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平定河中,镇守邺城,受到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发动兵变,攻破开封,推翻后汉隐帝,不久率军抵御契丹,在澶州受部将推戴,黄袍加身,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即皇帝位,建立周朝,史称后周。在位期间,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促进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好转。

治国有方

郭威立国后,努力革除唐末以来的积弊,重用有才德的文臣,改变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他崇尚节俭,仁爱百姓,曾对 宰相 王峻说:“我是个穷苦人,得幸为帝,岂敢厚自俸养以病百姓乎!”他不但重视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自己带头俭省,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珍宝,并让人把宫中珍玩宝器及豪华用具当众打碎,说:“凡为帝王,安用此!”

郭威去曲阜拜谒孔庙、孔子墓,并下令修缮孔庙,禁止在孔林打柴毁林,造访孔子后裔,提拔其为官,表示要尊崇圣人,以儒教治天下,为周王朝治国奠定了思想基础。

郭威在位期间,对改革累朝弊政颇有成绩。免除后汉所设额外苛敛以及中唐以来地方官进奉的“羡余物色”;废止了后晋、后汉一些极残忍的刑法;民众与蕃人“一听私便交易”,诸州所差散从亲事官等,一齐遣散;对累朝极为严酷的盐、酒、皮革的禁令稍予放宽;废除京城内无名额的僧尼寺院等。对恢复农业生产,郭威也采取了有效措施。授无主田土给数十万归中原的幽州饥民,放免其差税。以田分给现佃户充永业 ,使编户增加3万多 。无主荒地听任农民耕垦为永业,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郭威的治国体制,是通过改革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收到了显着的效果。综合起来,主要包括:提倡节约俭朴;整顿吏治纲纪;减轻压迫和剥削;招抚流民,组织生产;治理河患,灌溉良田;准备统一,开展统一战争。郭威的政治、经济改革和统一战争,收到了显着的效果。

郭威除了改革利民之外,自己也非常注意节俭,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他生活异常俭朴,衣食住行都很节俭,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及地方土特产品,珍宝就更不用说了。他对大臣们说:“朕出身微寒,尝尽人间疾苦,也经历了国与家的灾难,如今当了皇帝,怎么能养尊处优拖累天下百姓呢!”他不仅不让进奉宝物入宫,还让人将宫中的珠宝玉器、金银装饰的豪华床凳、金银做的饮食用具一共几十件,当众打碎在殿廷之上。郭威经常对侍臣说:“那些帝王,怎么能用这种东西!”

在治理国家方面,虽然郭威有些能力,但他仍然谦逊地重任有才德的文臣,以行动来改变从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他对这些有才德的大臣们说:“朕生长于军旅之中,不懂得学问,也不精通治国安邦的大计,文武官员有利国利民良策的就直接上书言事,千万不要只写一些粉饰太平的无用话。”

郭威的精心治理,使后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为 后周世宗 继续他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病逝传位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难以恢复,便嘱咐柴荣(日后的 周世宗 )说:“我不行了,你赶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陵墓务必从简,别去惊动,扰害百姓,不要用许多工匠,不要派宫人守陵,也用不着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安葬后,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户,蠲免他们的徭役,让他们守护陵墓。 陵墓前替我立一块石碑,上面刻几句话,就说我平生习惯于节俭,遗诏命令用纸衣瓦棺。”又告诫晋王荣(即柴荣)说:“我从前西征时,见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寝统统被人发掘、盗窃,这都是由于陵墓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的缘故,而汉文帝因为一贯节俭,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上,陵墓至今还完好无损。你到了每年的寒食节,可以派人来扫我的墓,如果不派人来,在京城里遥祭也可以。但是,你要叫人在河府(今河北省河间县)、魏府(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各葬一副剑甲,在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在东京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这件事你切不可忘了。”接着,他大封群臣,命柴荣继位说:“我看当世的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如今他俩并列为宰相,你有了好辅弼,我死也瞑目了。”当晚(壬辰日),郭威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享年五十一岁。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四月。葬于嵩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