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步 > 正文

薛国(夏、商、周三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国,存世长达1900多年。在今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官桥镇和张汪镇之间。传说是炎帝后裔。薛国是由任姓家族统治,灭国后由齐国的妫姓(田氏)家族作为封地进行统治。

时间:2022-04-10 04:31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薛国夏商时期的诸侯国今山东省滕州市薛国,夏、商、周三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国,存世长达1900多年。在今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官桥镇和张汪镇之间。传说是炎帝后裔。薛国是由任姓家族统治,灭国后由齐国的妫姓(田氏)家...

薛国

夏商时期的诸侯国

今山东省滕州市

薛国,夏、商、周三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国,存世长达1900多年。在今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官桥镇和张汪镇之间。传说是炎帝后裔。薛国是由任姓家族统治,灭国后由齐国的妫姓(田氏)家族作为封地进行统治。

中文名:薛国

外文名:state of Xue

地理位置:今山东省滕州市

文献:《通志·氏族》

前期(姓):任姓

古国简介

薛为任姓古国,帝俊(喾)后裔,一说为黄帝系统颛顼的后裔。左传说任姓是太皞的后代。

薛国是古代黄河下游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这个说法和后世称奚仲为舟车始祖是可以相印证的。《左传》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故后人称奚仲为中国造车鼻祖。[2]另据《通志·氏族》称:“颛帝少子阳封于此,故以为姓,夏朝时期,阳的第十二世孙奚仲亦封于薛。”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任姓后裔畛,复于薛国,爵为侯”。周显王46年,为齐国所灭。任姓薛国自任畛开始,相传31世。齐灭薛以后,齐威王少子田婴封于薛,谥靖郭君。田婴去世后,田文继封薛邑,招贤纳士数千人,诸侯国君主竞相求其辅助,他曾先后被齐闵王,秦昭王和魏昭王封为相国。孟尝君居薛后,对薛地的城池扩建加固并发展商贾,重农桑,减赋税,使薛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齐国被秦灭亡后,在这里设薛郡,汉至魏晋设薛县。薛国故城虽然历经沧桑3000余年,但雄姿依在,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迫思怀古的诗词文赋。明代徐天博在《过薛》中写道:“西去官桥旧薛城,城中百亩春田平,三千食客皆尘土,十二侯邦就战争,林鸟有声应吊古,汀花无语自含情,千年野庙荒碑在,行路犹能说姓名。”清代满秋石在《春日过薛城怀古》诗中写道:“车正遗封弈代承,杳茫人鬼两无证,河山依旧还有薛,名分于今终长滕”。

薛国---始封祖为夏朝车正大夫奚仲(侯爵)。今有薛国故城遗址。后迁邳,亦曰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北。不久又迁上邳,即今微山西北欢城,奚仲之后仲虺居薛,为商汤左相。周武王灭商,复封其后裔于薛。春秋以后,薛又迁下邳。薛国历夏、商、周三代,可考者凡64世。战国时(或疑齐闵王3年,即前298年)灭亡,入为齐邑。传世器有薛侯匜、薛侯鼎、薛仲铜簠。

历史发展

起源:夏禹在位时,奚仲被担任车正(相当于后世的交通部长)。后来因为发明车这种运输工具,而封地于薛。其爵位为侯爵。

灭亡

前418年,齐国乘机将任姓薛国占领,为田氏邑。另一说为楚国所灭。薛国灭亡后,从薛国逃亡的公子登在楚国做官,楚怀王以沛地赐公子登为食邑,公子登遂率族人迁居于沛,以祖先原封地命姓,成为薛姓。如果薛国为楚国所灭,公子登入楚做官,侍奉仇敌,于情不和。再则,此地后来为齐国田婴封地。薛国应是被齐国所灭更合理一些。前321年(周显王四十八年),齐威王封田婴(号靖郭君)于薛称薛公。并建造高耸的薛邑城池,立宗庙。由此任姓薛国演变为田氏薛邑。

孟尝君执政

田婴死后,其子田文(号孟尝君)袭封。田文好客喜士,招八方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增筑薛城,薛城也成为仅次于齐都临淄(七万户)的战国大城,乃至于“天下知有薛,不知有齐”,盛极一时。田文死后,魏国觊觎薛邑,而齐王担心薛邑独大,于是齐魏共灭薛。

孟尝君养士处

灭亡之后

秦汉时,薛为重要郡县。历经数场战乱至隋唐时,薛国故地已彻底沦落为耕地和瓦砾堆。

历代君主

西周时封任姓君主

西周时封任姓君主

称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夏车正 奚仲 始祖,帝喾后裔,一说颛顼后裔

薛侯  吉光  此后六世,失考。公元前418年,齐将薛占领;周显王46年(公元前323年),为齐国所灭(一说为楚国所灭)。

中间年代及世系,均不明

君主称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薛侯畛 任畛

薛侯初 任初

薛厉侯 任陵

薛宣武侯 任房

薛哀侯 任裒

薛庄侯 任元

薛平侯 任贯

薛昭侯 任直

薛襄侯 任夷

薛桓侯 任辨

薛康侯 任安兴

薛定公 任箱

薛恭侯 任尚

薛景侯 任魏

薛宣侯(薛伯) 任勤 26年 前?年-前663年

薛简侯 任文欢

薛惠侯 任夷黄

薛灵侯 任英

薛文侯 任俱

薛隐侯 任清

薛愍侯(薛闵侯) 任洪(任弘) 49年 前?年-前511年

薛献公 任榖(任谷) 67年 前578年-前511年

薛襄公 任定 13年 前510年-前498年

薛公比 任比 1年(被杀) 前497年-前497年

薛惠公 任夷 12年 前496-前485年

黄帝生有少子禺阳(禹阳),禺阳受封于任(任城,今济宁市),以任为姓。一说,任姓乃太皞之后,风姓之后,负责祭祀太皞和济水,居任城。或据《山海经》,任姓乃帝俊的后代。任姓乃黄帝直系世家,是造车的轩辕直系后代,自称轩辕皇族,掌握当时先进的独一无二的造车技术,是深受华夏尊敬的炎黄神胄,盘踞在鲁西南的任城、薛城、微山以及苏北徐州一带,世代受封,建立了诸多任姓国,初封任,后封薛,共有任姓十余国,史称诸任。禺阳直系后裔奚仲,发明了车,人称“奚仲造车”,因任姓是造车的轩辕皇族,任姓自称”轩辕“,奚仲号称“皇祖”,任夏禹的“车正”,封于薛(今山东枣庄滕州张汪镇境内),建立任姓薛国。

奚仲十二世孙,仲虺,任商王汤的左相,又把任姓薛国从欢(虺)城迁回薛地,到商朝末年仲虺后裔任成,又移国于挚(今河南汝南东南),周文王之父季历娶(任)成之女太任为妻,生下圣人文王。(《诗经·大明》: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太任有身,生此文王)。武王伐纣后,周武王封其太外公(任)成的后裔任畛为薛侯,复国于薛,即是春秋时曾与滕国“争长”的薛国。薛国历经夏、商、周三朝共传六十四代,到战国中期为齐国所灭。薛国灭亡后,子孙或继续沿用先祖姓氏“任”,或以国为姓,姓“薛”,古薛国成为任、薛、奚三姓的共同发源地。薛人自称任姓薛氏。《滕县志·薛世家》对此有详细记载。

薛国城墙

枣庄市官桥镇大康留村《任氏族谱》一部十卷,内有《任氏宗族考略》碑文一篇,载:“考吾任姓远溯黄帝,黄帝少子禺阳始封于任,遂有任姓。《山海经》云:禺阳后有禺号,禺号生徭梁,徭梁生番禺,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番禺为舟,奚仲造车,舟车问世,乃利交通。大禹治水,封奚仲“车服大夫”,赐薛地,立为国。奚仲十二世孙曰仲虺,商汤左朝,汤灭夏桀,虺作《汤诰》以谕天下,天下遂得安宁。奚仲卒葬南山之巅,山名奚公山,仲虺终寝东山之麓,冢曰虺山固堆。仲虺后有畴有挚,代不失职,周文王失职。周文王西伯昌之母曰太任,乃任姓挚国任成之女,故而武王封任成之后任畛,复国于薛。嗣后薛定侯、献公谷、襄侯定、薛伯比、薛伯夷等相继宰薛。奚仲传六十四世至愍侯(任)宏,薛为宋(一说齐)灭……该谱中有一个薛国任姓世系总图,纪录了自奚仲至末代国君愍侯宏的历代国君名号。

薛国历史悠久,文献记载颇多。

《国语·晋语四》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任姓,轩辕黄帝之后,掌握当时独一无二的先进造车技术,负责战车制造,诸侯仰望,备受夏商周三代先王尊重,历代受封,为轩辕皇族世家。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一说,任姓,乃太皞之后,风姓也,负责祭祀太皞。任国亦是风姓古国,太皞、小皞俱活动在任、奄附近。任,奄皆殷商宗亲盟国。任姓与殷商王室是宗亲,太皞小皞皆居任城。任(济宁)、奄(曲阜),俱是殷商迁都前的统治政治中心。

《路史》载:薛之先祖出自黄帝,“禺阳最少,受封于任,为任姓”。《山海经》曰:“禺阳后有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

《左传·定公元年》:“薛宰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

宋代郑谯《通志·氏族略》:“薛氏:任姓,黄帝之孙颛帝少子阳封于任,故以为姓。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薛侯。奚仲迁于邳。十二世孙仲虺,为汤左相,复居薛。旧云鲁国薛县,今徐州有薛城,在滕县东南五十里是也。臣扈、祖己,皆仲虺之胄也。祖己七世孙曰成,徙国于挚,更号挚国。女太任,生周文王。至武王克商,复封为薛侯。隐十一年,滕、薛争长,齐桓之霸也,薛侯不从,黜为伯。献公始与诸侯盟。杜预云:小国无纪,世次不尽知也。然唐世系表,自畛至闵侯弘,为楚所灭,凡二十一世,父子相传,其语无所经见,只本人家谱籍,无足信也。今但从杜氏所纪而不得其世次者也,自仲虺为诸侯,历三代凡六十四世,至闵侯弘,为齐所灭。”

战国时田姓封君

薛公靖郭君田婴(?-?)

薛公孟尝君田文(?-前279年)

薛国故城

薛国故城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官桥镇和张汪镇之间,是鲁南地区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遗址,1988年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国曾经是夏商时期的诸侯国,战国时期被齐国灭掉,成为孟尝君的领地。在这一座方圆不过10平方公里的古城里,曾经积淀了无数文化宝藏,也演绎过诸多历史佳话。

沧桑古城

从1978年以来,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薛国故城遗址现状及地下掩埋情况比较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城址平面呈东西向,地势东高西低,城墙东西长约3.4公里,南北宽2.3公里,城内有城。内城城墙已荡然无存,但外城城墙却依然断断续续地环绕在内城四周,残存城墙基宽20-30米,高约7米。城门8座,其中南门3座,东门、北门各2座,西门1座。南东门和东南门为小城原城门,其他城门为大城城门。城门的不规则,表明薛国故城不是一次规划建设的,而是经历了多次的扩建和增修。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都城,曾经有过大小城的规划形制,其特点有二:一是大城内套一小城,二是大城小城东西独立,分庭抗礼。之所以有这样的设计,主要是由使用功能决定的:小城为诸侯国君拥有,是国君居住和处理公务的地方;大城则为贵族或其他百姓居住,是诸侯国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集会的场所。大城小城分而治之的设计,目的是区别等级,明确诸侯国君和臣民在居住区域方面的关系,也便于城区管理,保证国君及其家族的安全,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城市规划的鲜明特征。

但是,薛国故城的大小城和其他诸侯国不同,城中的小城固然也有宫殿遗址,留存了国君活动的信息,却并没有严格的大小城规划,这里的大城是后来扩建的结果。扩建的时代在战国,主持扩建的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孟尝君。他的扩建,紧密依托了原来的小城,将其东墙、南墙分别向北、西延伸了4倍之多。在此之前,统治薛国的国君,没有跟随潮流规划建立大小城,主要原因是经济势力不够,而孟尝君将小城扩建成大城,却并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胆量。因为,孟尝君当时仅仅是齐国的一个公子,他所继承的薛城,不过是齐国的一块封地,他不能也不敢把自己领取钱粮的食邑规划成首都的样子。

和其他诸侯国都城一样,这里除了有宫殿等居住遗址外,还发现了大面积的制陶和冶铁遗址以及一批春秋时期的墓葬。这些考古资料表明,当时城内的规划布局特点是:南部为宫殿区,紧邻宫殿区的东、北部分是手工业作坊和臣民居住区,墓葬则安排在东部或东北部。

薛国所以把都城设置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是山东南部重要的古文化集中地。1964年在薛城附近北辛村曾经发现了一种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文化,这就是山东南部地区最古老的“北辛文化”,从此之后,直至薛国始祖在此建都,原始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了3000多年!经历了如此久远的历史,人们始终不肯离开这块土地,说明这里的生存条件优越,适合人类居住。薛国就是在这样深厚的文化基础上,逐渐发达成为鲁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古国。战国时期的齐国所以要将薛国划归自己的版图,是因为这里战略地位的重要,是鲁南的咽喉要道。

夏商邦国

传说,薛氏一族是黄帝的后代,其第12代孙奚仲曾经在大禹的时代里做过“车正”,也就是管理车辆生产的官员,因此,后人又把奚仲推崇为车子的发明人。大概奚仲的管理还不错,所以大禹就给了他一个“薛侯”的封号,这里遂成为奚仲的封地,周边的山川也因此而带上了“薛”的印记,河流叫薛河,城池称薛国。但是,《山海经》却说薛的始祖不是黄帝,而是帝俊。帝俊是东夷民族的一个首领,东夷民族就是活跃在山东地区的原始先民。对应薛城周边丰富的考古资料,《山海经》所说薛氏族源应该更加可信。

另据左传,任姓乃太皞的后代。《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任姓乃太皞的后代,黄帝之前就已存在,任姓与东夷族太皞少昊关系密切,是太皞的后代,又是殷商宗亲,故任姓来源甚早,母系社会就已存在,山海经中任姓诸国甚多,不一一枚举。

不论任姓源于黄帝,还是源于太皞、帝俊,任姓都是古国,是殷商宗亲国,任(任城)、奄(曲阜)两地紧密相连,都是殷商祖宗发祥地,是太皞和小皞的城邑。当文王之母大任嫁于周,周人自豪地说“嫔于京”,写进诗经,大加赞美,可见任姓是贵族之姓。大任来周,周人称“帝乙归妹”,能称得帝乙的妹妹的贵族,恐怕也只有任姓。薛,辛之城也,任,壬之人也。辛为壬之母,壬乃母辛之子,故薛氏任姓,将任姓封于薛,符合殷商宗亲分封制度。

夏代,奚仲造车,为夏车正。夏朝国君少康之母后缗,乃任姓之女(有任氏),为躲避追杀,后缗奔任,逃到娘家任城,生下少康。后来少康,报了国恨家仇,成功光复夏朝,史称“少康中兴”。

到了商代,奚仲的后人仲虺因为帮助商王朝打败夏朝有功,被晋升为商朝的左相,登上了最高统治地位,辅佐商汤治理国家,其后人还有一个女儿出嫁陕西,生了一个著名的儿子周文王。因此,当商朝被西周推翻以后,因周武王祖母大任是任姓之女,具有血亲关系,任姓薛氏一族不但没有被西周王朝革了命,而且又被封回了薛地,世代为侯,并延续了64世、700多年。直到被战国的田氏齐国所吞并,任姓薛氏一族才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结束了其长达千年的邦国历史。

由此可见,薛国虽小,却与夏、商、周三代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薛国故城及其周边也因此而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

虽然,没有发现大禹时代的遗物,但商代的墓地却在故城东墙外不足一公里的地方被发现了,这里就是著名的“前掌大商代墓地遗址”。

在前掌大村前村后,商代墓地星罗棋布,遗址范围达1平方公里。这里不仅出土了商代中晚期精美的青铜器,举世罕见的原始瓷器,而且还发现了数处保存完好的车马坑。在商代,拥有车马坑随葬,是极其尊贵的象征。这也是截止2014年以来所见除“殷墟”和“西安”之外,第三处随葬车马的商代墓地。“殷墟”是商王朝的首都,随葬车马的应该是商朝统治者,西安一带是西周王朝的老家,随葬车马的也应该是西周的执政们。前掌大村的贵族能够和商周天子一样随葬车马,表明这里的人物也不是等闲之辈,很可能就是像仲虺这样入主朝廷的顾命大臣。

故城遗址

“前掌大商代遗址”经历了商王朝的中晚期阶段,也是商朝最辉煌的时代。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给我们勾画出了商代薛国的繁荣景象。任、薛,皆殷商宗亲,是重要的宗亲盟国,任姓又是夏朝姻亲,也是周朝姻亲,夏、殷、周三代,皆与任姓保持密切血亲关系。周欲伐商,必有皇族血统不可,故娶大任,与皇族联姻,产下文王圣人,周遂兴,享800余年。正是因为薛国的尊贵和富有,所以它才得以以区区小国,长期立足于鲁南,侧身于齐楚晋等春秋大国的是是非非之中,苟延残喘,大任(薛国)和周公旦(鲁国)、姜太公(齐国)的后代同呼吸,共命运,子孙后代延续了1500多年。

孟尝君的领地

公元前321年,齐威王将薛地分封给其少子田婴,任姓薛国遂灭,薛国从此改换门庭,成为齐国的一块领土。田婴是孟尝君的父亲,田婴去世后,孟尝君接班做了薛地的主宰。

孟尝君是战国著名的四大公子之一,和他齐名的另外三位公子分别是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四大公子之中,孟尝君闻名于世的是其养士,据说在他的领地里,豢养着上千名士人。这些人不农不工也不商,虽无所事事,却锦衣玉食。孟尝君对这些门人食客十分宽容,除了负担其生活费用外,平时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工作安排。

依靠物质和精神上的恩惠,孟尝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比如其门下曾经有一个人爱上了孟尝君的夫人,孟尝君知道后,不但没有责罚这个门人,而且还推荐他到卫国做了官。当卫国的国君想要发动对齐国的战争,危及到孟尝君利益的时候,便是这个门人力劝卫国国君撤销了成命。

《战国策》和《史记》宣扬孟尝君养士故事的目的,是褒扬孟尝君的宽宏大度和礼贤下士,但《史记》还记载了一件事,却让我们对这位公子有了另一面的认识。有一次孟尝君路过赵国,赵国人听说孟尝君是个大贤人,纷纷出来观看,但没想到孟尝君的体貌并不怎么魁梧,和其道听途说的形象不相称,赵国人很不以为然,有些嘲笑孟尝君的矮小。这下子惹恼了孟尝君,当时就令其手下人击杀了数百观者,并灭掉一县人口才离去。

仅仅因为观者嘲笑其身材矮小就动了杀机,而且灭门而去,可见孟尝君在收养天下士人的同时,也有其十分残忍和无道的表现。所以,当司马迁路经薛地察其风俗时,感觉这里多暴桀子弟,究其原因就是孟尝君招致天下侠士的同时,也混杂了一些鸡鸣狗盗奸宄之徒,混杂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并影响到了西汉时代。

薛国文化

前掌大遗址

1994年冬,前掌大村前考古发掘商周之际薛国贵族墓葬11座,出土精美的青铜礼器2000余件和三千年前的酒,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994年10月至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在枣庄市的前掌大遗址进行钻探和发掘,共清理墓葬11座,殉马坑2座,祭祀设施及水井各1处,共出土各类青铜器200余件,漆器近20件,玉器70余件和较多的陶器、石器、骨器2000余件。其中仅铜礼器就有60件,器类有鼎、簋、甗、尊、提梁壶、提梁卣、垒、爵、角、觯、斝、盉、觚等,有20件带有铭文,其他还有铜胄、铜戈、铜矛、铜弓形器、铜铃、铜泡、轴饰、衔、镳等;可见器形的漆器有豆、壶、盘、盾牌、漆牌饰等;玉器有玉璜、玉兔、玉龟、玉蝉、玉蛙形饰等。

在2件铜提梁卣、2件铜提梁壶和1件洞垒中,装满了清澈透明的液体,这5件酒器出土时均有子母口盖密封,且直立于墓底,墓中没有积水,推测内装液体可能是当时的酒。

这批墓葬结构完整,随葬器物组合清晰。在规模、随葬品等方面,墓葬之间的等级差别较明显。较大的墓有3座,均为土坑竖穴墓,葬具为一棺一椁,设熟土二层台,墓口和墓底呈梯形,墓主人身上和身下撒铺朱砂,下有一殉狗的腰坑,墓内均用夯土夯实。

11号墓是此次发现的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墓。东侧二层台有一殉人,侧身屈膝,双手反剪。墓中共随葬铜胄13件,12件漆器,各类玉器27件,青铜酒器及装满液体的提梁卣和垒2件,青铜礼器中有方鼎和圆鼎,最大的一件圆鼎高55cm,口径50cm,部分有铭文。

18号墓内有随葬车,随葬青铜器60余件,其中礼器13件,在2件提梁壶中装有液体。在墓内埋车的葬式,在山东商至两周早期考古中尚属首次发现。

21号墓共随葬青铜器50余件,其中礼器14件,部分带铭文,此外尚有一组玉器、漆器和象牙杯等,在二层台上,随葬有一只长径65cm、短径60cm的大乌龟。

截止到1994年,前掌大商周遗址的发掘已进行了5次,前4次发掘主要集中在村北,已清理出一批商代晚期的大、中、小型墓,初步断定为商代东方薛国的贵族墓地。此次探明的西周早期墓地位于村南,由于绝大部分墓葬保存较好,将会为研究商周之际薛国的历史文化、埋葬制度提供完整的可研究资料。已出土的青铜器、漆器和玉器等,其数量之多,精美程度之高,以及保存之完好,在山东商周考古中都是前所末见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前掌大商代方国遗址与西周时期的薛国都城仅一河之隔,而且两处遗址的文化内涵及时代紧密衔接,因此应认定前掌大商代遗址为“商薛”及“任薛文化”。虽然薛之先祖曾数度迁邳(文献所载皆在商代中期以前),但薛迁之地,乃今薛国故城西约15公里的微山县欢城镇附近,未出薛地范围,而且从前掌大及薛国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结果来看,薛国最迟在商代晚期便定都于前掌大,直至西周早期偏晚阶段,方才又一次迁都于一河之隔的今薛国故城内,从此“更不徙都”。

前掌大商代遗址是河南安阳殷墟之外的又一处重要的商代方国遗址,前掌大多年来的考古发掘,对于促进山东南部地区夏、商、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特别是薛文化的研究,以及薛河流域古文化的古城、古国课题的深入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城布局

薛国,乃土著的东夷古国。城址坐落在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区南部20余公里的官桥、张汪两镇辖区内。该城呈不规则正方形,全长10615米,现存城墙高1~7米不等,底部宽30~50米,均系黄土夯筑而成,故城面积约6.8平方公里。经勘探试掘证实,薛国故城有外城、内城和宫城组成。现地面上遗存的为外城。已探明城门5座,东、西、北各1座,南部2座,各城门之间均有干道相连。城外有护城壕,壕宽30~50米,深4~7米。通过对外城的解剖得知,该城为战国时期所筑。城内的皇殿岗村为外城中心,该村的东部和东邻的尤楼村西部,发现了我国至汉代时期6万多平方米的冶铁遗址,地面上暴露了大量的铁矿石炼渣,出土了镰、铲、斧等用具,以及铸有“山阳二”、“巨野二”的陶范。皇殿岗村西南部发现有大量的建筑基地,应为战国、秦汉时期的王室贵族居住区。

内城位于外城东南隅,呈不规则长方形,东墙与南墙成直线,与外城东南城墙合并叠加一起。西墙和北墙向外凸出,全已淹没在地下。内城总长2750米,墙宽一般在10米左右?城壕宽15~20米。南、北、西各探出城门一座,门道宽8米左右,城内有3~4米厚的文化堆积。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文化和汉代文化层依次叠压。内城中部发现有多处夯土台基?应为大型建筑基址。1978年,山东济宁地区文物组在狄庄南发掘了4座大型墓葬和部分中小型墓,其中使用封君诸侯葬礼的七鼎墓,应为薛国高级贵族甚至为公室成员墓。根据多处考古发掘地点的地层叠压和遗迹打破关系分析,内城应建于西周早期偏晚阶段,废弃于战国早期。

宫城在内城中部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其建筑年代和废弃年代基本与内城同。这种大城套小城的建筑布局同《考工记》中国古都城建设的规范是一致的。

薛国的始建年代

尚无详细史料为证。据宋·郑谯《通志·氏族》称“黄帝之孙颛帝少子阳封于此。”阳封于薛应是龙山文化中期。龙山文化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现的“万国林立”的城邦时期。传说黄帝曾经“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禹也曾大会诸侯于涂山,置玉帛者万国。古代城就是国,城里人称为国人。1993年,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在对薛国故城的复探与试掘中,在薛国故城内尤楼城东南部钻探出数百万平方米的龙山文化遗址,据报道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根据滕州市境内多次考古调查,枣庄滕州境内现已查出龙山文化时期遗址100多处。其中30~60万平方米的遗址9处,其余为6~28万平方米不等。分布在薛国故城上游及周边地区的有60余个。薛国故城内发现的数百万平方米遗址为最大。应该说,此地域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就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该龙山文化时期城址,应与薛国民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夏朝时期,阳的第十二世孙奚仲,亦封于薛。《左传》就有“薛之皇族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的记载。

商代时期,“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在殷墟甲骨文中,薛作为国名频频出现,商王“命薛”、“作薛”、“往薛”、“宅薛”、“伐薛”、“追薛”等。自1964年以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滕州市博物馆,在离薛国故城一步之遥的东部前掌大遗址进行了10多次勘探和发掘。该遗址南北长约2250米,东西宽约850米,总面积约200多万平方米,遗址分居住遗址和墓葬遗址两部分。居住遗址,时代为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墓葬遗址,时代为商代晚期,西周初年至西周早期。分为“河崖头”、“南岗子”、“陆家林”三个墓区。“河崖头”墓地布局严谨,座座排列有序;中字形大墓南北向纵列在两条中轴线上,两侧横排的多为甲字型大墓。“中字型”墓葬墓口面积在一万平方米左右,“甲字型”墓葬墓口在数十平方米左右。尽管,该墓区被盗,但也发掘出土了数千件青铜器、玉器、漆器、原始青瓷器、骨器、玛瑙、水晶饰品等。据发掘者称该遗址与薛国密不可分。从史料记载和发掘出土的实物分析,薛国在夏商时期就应该存在。

薛国民族的姓氏问题。据宋·郑谯《通志·氏族》称“薛氏,任姓。”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根据地下出土的薛国青铜器“薛候匜”铭“薛侯作叔任襄膢匜……断薛为任姓之国。又据,薛国故城内发掘出土的铸铭青铜器“薛侯戚”鼎、“薛子仲定”、“走马薛仲赤”簋、“薛侯 壶”、“薛侯定戈”(“薛侯定”就是《左传》定公十二年所记载的薛襄公)等铭器为证。薛国民族为薛氏任姓,与宋代郑谯《通志·氏族》记载一致。周武王克商后,封任姓后裔任畛,复国于薛,爵为侯”。薛侯皆任姓。

根据《春秋》一书记载,春秋时期,薛国频频参与会盟。从公元前564年前至公元前506年间,多次参加讨伐郑国、秦国、围攻齐国、攻打楚国等活动。战国七雄崛起,相互攻伐,夹在齐楚两大国之间的任姓薛国,成了齐楚两国觊觎宰割对象,齐、楚都欲鱼肉宰割瓜分之。直至齐威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21年)四月,齐威王将田婴封在薛,为田氏邑,同年十月,开始扩筑薛邑城池。齐威王封田婴于薛邑,号靖国君。婴殁,子田文嗣立,号孟尝君。孟尝君招天下仁侠之士,食客三千,贤达闻于诸侯。田文去世,谥号孟尝君。田文的几个儿子争着继承爵位,随即齐、魏两国联合发兵灭掉了薛邑。田文绝嗣没有后代。现薛国故城内北部有田婴、田文父子冢和陵园,据东晋《太康地纪》记载:田婴、田文父子墓当在东晋时期就已遭盗掘,文化大革命时再次遭洗劫。秦置薛县,属薛郡。汉因之,属鲁国。晋属鲁郡。刘宋时属彭城郡,后魏因之。北齐废,后为滕县领属之地,渐为封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