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6 13:11 来源: 编辑:admin
公孙衍是深受秦惠文王器重的秦国大良造,为何最后却走上了抗秦之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4-26 13:11科技管理研究所战国末年,秦始皇嬴政战胜了其他六国。君临天下,四海归一。只是嬴政自登基后...
公孙衍是深受秦惠文王器重的秦国大良造,为何最后却走上了抗秦之路?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4-26 13:11科技管理研究所
战国末年,秦始皇嬴政战胜了其他六国。君临天下,四海归一。只是嬴政自登基后暴政,百姓民不聊生。这种情况到了秦二世胡亥手中,更为尤甚。故,仅十四载春秋,秦朝国覆。人们长叹,千秋霸业始于秦朝,亦败于秦朝皇帝也。
实际上,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前,秦国便历经了三百多年的蛰伏。从“春秋五霸”秦穆公开始,励精图治、谋划布局、广纳天下贤才人士。而到了秦惠文王时期,更是到了高屋建瓴之际。
只是在秦惠文王时期,发生了一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这个人先是离开自己的国家,投奔了秦国。只是没过几年,他居然又跑回了自己国家。不仅如此,他更是反目为仇,联合他国攻打秦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01.秦国攻魏
若说秦惠文王上位后的最先做的三件大事,一是五马分尸了对秦国实施改革,使秦国实力大增的商鞅;二是攻打魏国;三便是秦惠文王改“公”为“王”,成为了秦国历史上第一位君主。
秦国在接受到商鞅变法之前,国力很是衰弱。早年间更是被魏国接连夺取了多座城池。秦孝公即位后,最大的心愿便是将秦国的失地统统收复回来。只是这个心愿最终成为了秦孝公的夙愿。
而秦惠文王为了了结父亲的夙愿,在稳定了国内局势后,便开始将攻打魏国一事提上了日程。公元前330年,秦惠文王一道令下,秦国将领便率兵前去攻打魏国。这一战,魏国大败。被打得落花流水的魏国,只得将黄河以西的领地拱手交还给秦国。
将一部分失地收复的秦国并没有骄傲自满,反而是一鼓作气。等到第二年的时候,秦惠文王下令再次讨伐魏国。秦军的士气大增,一路上势如破竹,气势难以抵挡。而在后来的多次突袭中,接连夺取了魏国的十几座城池。
秦军在秦惠文王的带领下,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便几乎将整个魏国吞并了。魏国地处险要之地,东临六国。秦国这番大动作将整个黄河以西的领地全部占据。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他六个国家又怎么会不知道秦国的心思呢。
故而六国为了自保、为了削弱秦国的实力制衡秦国,一夜之间居然达成了同盟,逐渐形成合纵六国。这真的是巧合吗?各自均有吞并野心的六个国家怎会如此齐心协力呢?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02.大良造公孙衍
若说到六国对抗秦国的合纵之计,便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正是因为他的提议,才有了六国合心抵抗秦国的局面,他就是曾经任秦国大良造的公孙衍。
真正忠心的人是不会为两个国家的君主效力,有二心的臣子自然不会被君主重用。公孙衍就是这样一个忘恩负义、心存有异的小人。哪怕是在秦国做大良造期间,他也始终心系魏国。到了后期更是公然逃跑反秦。
公孙衍本是魏国人,只是身怀抱负的他在魏国并未得到重用。所以公孙衍效仿商鞅,离开了魏国前往秦国。士为知己者死,到了秦国的公孙衍经人引荐见到了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本就是个惜才的人,和公孙衍一番交谈后,便将他留在了身边,并封为了大良造。
那时的秦惠文王刚刚稳定了国内的局面,在养精蓄锐之后,便有了攻打魏国的想法。而公孙衍在到了秦国后,总是想方设法的想要向秦惠文王展示自己的能力。只是秦惠文王始终不放心,于是便借攻打魏国之事,试探公孙衍的忠心程度。
公孙衍自然知道秦惠文王的用意,故而他便使出浑身解数。在秦国第一次攻打魏国时,便是公孙衍带队前往的。只能说这一战公孙衍帮秦国收复了黄河以西的领地,这也让秦惠文王对公孙衍放下了戒心。
由此看来公孙衍对秦国也是肝脑涂地过的,只是很快事情便出现了转机,也正是公孙衍的这个决定让他最终叛变了秦国。这还要从攻打魏国说起。
魏国人在得知是公孙衍带领秦军攻打魏国后很是惶恐。魏国君主为了自己的统治,便派公孙衍的同窗前去游说公孙衍网开一面。公孙衍在面对同窗痛哭流涕的一通劝说后,内心逐渐动摇起来。
自己虽说投靠了秦国,但是魏国是养育自己的地方。所以公孙衍决定想要劝告秦国放魏国一马。只是还没等到公孙衍开口,这件事情便被人捅给了秦惠文王。这件事之后,秦惠文王便不再信任公孙衍。公孙衍也在一气之下便跑回了魏国。
03.联盟抗秦
公孙衍回到魏国后,便被魏国君主封为了将军。再加上公孙衍的的死对头张仪被秦国重用,所以公孙衍便想给张仪和秦国一个教训。后来在公孙衍的苦思冥想后,便想到了联合六国共同攻打秦国。这便是军事史上最有名的合纵战术。
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张仪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到齐楚两国去游说。就这样,齐楚两国不但不和魏国联盟,反而跟着秦国一起 攻打魏国。公孙衍的计划失败了。
一计不成,公孙衍又生一计。公孙衍便又想到了“五国相王”的计划,拉拢一些更小的诸侯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就在事情即将成功之际,齐楚二国居然出来横插一脚。就这样,“五国相王”的计划再次泡汤。哪怕后来的公孙衍再次想要联盟,也依旧挡不住秦国的称霸实力。
04.总结
就这样,公孙衍一次次的设计,但是次次失败。魏国君主也逐渐对公孙衍失望。后来的公孙衍虽然做到了魏国丞相之位,但是他却并不能施展自己的主张和才华。身居高位的公孙衍位同虚设,再次品尝到了失败的味道。从公孙衍的结局也可以看出,做人不可两面三刀。
公孙衍
公孙衍(生卒年不详),名衍,在阴晋邑(今华阴市东北)出生。曾仕魏,任犀首之官,因以“犀首”称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公孙衍出身于魏国,和张仪同期,先后于秦国、魏国为官。他主张诸国合纵抗秦,为张仪的连横策略的主要对手。公孙衍在当时一些人的心目中是与张仪齐名的,但传下来的事迹不多。《史记》有公孙衍传,系附于张仪传。《战国策》也只有几条零星的记载。
生平
公孙衍于秦惠文王五年(前333年)在秦为大良造。秦遣公孙衍大举攻魏,攻取魏上郡雕阴(今陕西甘泉南),俘魏主将龙贾,败其师四万余。魏国防守上郡、西河郡的主力被秦一举歼灭。《史记》称苏秦担心秦国续攻他所辅佐的赵国,遂用计让张仪前往秦国,希望能驱逐公孙衍。前332年,秦使公孙衍欺齐、魏以伐赵。赵肃侯责备苏秦,苏秦恐惧,请求到燕国说服燕国攻打齐国,遂离开赵国,苏秦所创立的合纵抗秦联盟从此破裂。公孙衍向秦惠文王提出,趁秦魏暂时和好之机,进攻别的国家。就在这时,张仪晋见了秦惠文王,他说魏国四面受敌,正是伐魏的良机,魏国有霸主的根基,如果它国力恢复而全力攻秦,秦国恐怕就很难对付了,张仪力陈公孙衍的方案实属误国之举。
后来张仪当了秦相,公孙衍就离开秦国而入魏为将,因为魏国国力衰退,公孙衍就图谋拉拢其他国,联合出击取胜,在前325年与齐国大将田朌合手打败赵国大将韩举、赵护于平邑(今河南省南乐县西北)、新城。公孙衍在前323年发起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之事来对抗张仪的连横策略。但张仪成功拉拢齐、楚等国,不久楚国就派兵伐魏,公孙衍的策略受到挫折。魏相惠施联合齐、楚的活动也遭到失败,被驱逐。前322年,张仪代表秦国游说魏王,提出让秦魏联合攻韩,由秦得三川,魏得南阳,魏王同意,张仪为魏相。与张仪有过节的魏将公孙衍游说韩王,让韩王直接把南阳割给魏国以瓦解攻韩联盟,于是公孙衍夺得张仪的功劳,受魏惠王重金奖赏。
前319年,魏国驱逐张仪回秦,并争取各国合纵对付秦国,公孙衍由魏将升任魏相邦,同时惠施也回国,合纵形势又形成了。前318年发起魏、赵、韩、燕、楚“五国伐秦”之举,以楚怀王为纵长,又游说义渠攻打秦国,大败秦军于李伯,但在函谷关一战失利,五国纷纷退兵。
公孙衍声势烜赫一时。《孟子》著作中记载,景春对孟子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公孙衍[gōng sūn yǎn]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
公孙衍,名衍(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曾任魏国犀首(官名。战国魏置。《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犀首,天下之善将也,梁王之臣也。”)之官,人因以“犀首”称之。
最初出仕魏国,后为秦惠文王所用为秦将,因替秦国收复河西,而受封大良造。后离秦,再仕魏国,首倡联合山东诸国共同抗秦。曾佩五国相印,名盛一时。后因合纵失败,加之不断卷入列国政争,而被魏国、韩国弃用。
晚年,一说死于魏国政争,一说被秦武王尊为相邦,死于秦。
中文名:公孙衍
外文名:GongSunYan
别名:犀首(官名)
国籍:魏国
民族:华夏族
对手:张仪
秦将生涯
公元前360年,公孙衍在魏国阴晋出生。最初曾仕魏国,后于公元前342年前往秦国参军,并因功逐步晋升为将军,参与到秦国与魏国之间的河西之争中。
公元前333年,公孙衍率领秦军向魏国发起了进攻。此时的魏国既缺精兵,又缺良将,根本抵挡不住秦国的强大攻势,只好割地求和——割阴晋与秦国修好。
此后,公孙衍再度率军进攻河西要塞,俘虏魏国主将龙贾,斩首八万。经此一役,秦国已实际占据了河西之地。魏惠王便顺水推舟,把河西地区割让给秦国,向秦国求和。而公孙衍凭借雕阴之战的军功,获得了爵位大良造。
失意离秦
魏惠文王割让河西之后,派人重金贿赂公孙衍。于是公孙衍向秦惠王提出,趁秦魏暂时和好之机,进攻别的国家。
就在这时,张仪来到了秦国。他告诉秦惠王,魏国四面受敌,正是伐魏的良机。公孙衍顾私利而忘公义,让秦国进攻西面的游牧民族,实属误国之举。魏国有霸主的根基,如果它缓过劲来全力攻秦,秦国恐怕就很难对付了。
秦惠文王被说得如梦初醒,立即起用张仪为客卿。
此前,公孙衍因雕阴之功,已经封爵大良造,原本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任相邦。然而,秦惠文王在相邦樛游去世之后,对公孙衍和张仪不同的路线进行权衡后,任命张仪成为新一任相邦。公孙衍大失所望,加之张仪在朝堂上对他的排挤,他不得已离开秦国,投奔魏国。
魏惠王得知公孙衍返魏,任命其为犀首(一说相邦),令其统领魏国军队。
首倡合纵
此时,魏国已经千疮百孔,国力衰退。于是,公孙衍就想拉拢别的国家,靠联合出击取胜。
他首先找到齐国名将田朌,动员他出兵一起进攻赵国,还说只要出兵五万人,就可以很快打败赵国。田朌认为他说得太容易了,恐怕以后会带来大麻烦。公孙衍说,如果说得太难了,两国的国君就不同意出了。等出兵之后,两国国君见有危险,肯定会派兵增援的。后来果然如此,赵国被联军打得大败。
合纵首尝胜果,引起了秦国的高度警觉。为防止齐楚魏合纵对秦国带来的威胁,张仪软硬兼施,极力破坏公孙衍的合纵策略。他亲自率兵攻打魏国,迫使魏国依附秦国,又与齐楚两国大臣相会,拉拢齐楚,成功地破解了三国合纵。
当时,魏国宰相的惠施也主张合纵,多次陪同魏惠王朝见齐威王。魏惠王与齐威王互相推尊为王,又派太子出使齐国为人质,与齐国结盟。但是,由于张仪的破坏,合纵策略暂时遭到失败。在这种形势下,公孙衍和惠施开始拉拢韩、赵、燕、中山四国,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国相王”事件。
惠施和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目的当然是联合各国,与秦国对抗。但此做法遭到了齐、楚国等国的反对,秦国更是极力破坏。为了拉拢秦国,楚国打算废掉魏国现任太子,立在楚国的魏公子为太子,还派兵攻打魏国,占领8个城邑。齐国也向魏国边境发兵。
至此,五国君主虽互相称王,但是合纵抗秦的初衷却没有达成。
出任魏相
合纵再次失败后,魏国开始全面倒向秦国。魏惠王为了联合秦国对抗齐、楚的入侵,罢免了主张合纵的宰相惠施,改任张仪为魏国相邦。
此时,秦国虽然已经对外宣布免去张仪的相职,但张仪实际上却是身兼两国相邦,目的是更有效地推行他的连横策略。此时的秦国,已完全掌握了黄河天险,控制了东进中原的要道,进可攻,退可守,对各国威胁很大。
张仪当上魏国的宰相后,秦国便向魏国和韩国借道进攻齐国。齐威王派军应战,顽强抵抗,大胜秦军。
秦国的这场失败,使张仪的连横策略遭受挫折。魏国内部主张亲齐的势力再次抬头。齐、楚两国要求驱逐张仪,魏国也派出使者到楚、赵、燕等国游说,争取合纵。
公元前319年,魏惠王薨。继位的魏襄王期望通过合纵,夺回被秦国侵占的河西、河东之地。于是,力主合纵的犀首公孙衍被魏襄王迎为相邦,而张仪则被逐回到秦国。
公孙衍出任魏国相邦之后,先后出访赵国、韩国、燕国、楚国,游说诸国与魏国联合,对抗秦国。在得到列国首肯后,以抗秦为目标,以楚怀王为纵约长的合纵联盟再次形成。公孙衍说服诸侯,组织起魏、赵、韩、燕、楚五个国家的兵马,联合出兵攻打秦国。
拉拢义渠
公孙衍不仅注重联合东方各国,甚至把秦国西方的小国义渠,也拉进了合纵伐秦同盟。
义渠是西方游牧民族政权,多年来始终与秦国为敌。在公孙衍积极组织合纵之际,义渠的国君恰好来到魏国。公孙衍求见义渠君,告诉他,秦国和东方各国交战时,就会奉上重礼讨好义渠;与各国和平时,就会掠夺义渠。他希望义渠国君警惕这一点,不要被秦国所蒙蔽。后来,秦国出动大军攻打韩国时,献上“文绣千匹、好女百人”与义渠修好。义渠君果如公孙衍所言,趁机发兵攻打秦国,在李帛大破秦军。
攻秦失利
公元前318年,配五国相印的公孙衍作为攻秦联军的主帅,正式发动了对秦国的攻击。此为战国历史上第一次对秦合纵,也是公孙衍个人威望的顶峰。
但由于各国利害不同,各国君主各有打算,实际出兵攻打秦国的,只有韩、赵、魏三国。
联军气势汹汹攻到函谷关,遭到秦国出兵反击,结果竟不堪一击,一战而溃。魏国遭受损失较大,转而向秦国请求讲和,于是五国纷纷退兵。秦国乘胜追击,攻打没有求和的赵国。齐国也落井下石,趁机进攻赵国。赵国连遭惨败,大将几乎丧尽,损兵8万多人。“五国伐秦”宣告失败。
公元前314年,“五国伐秦”失利的四年后,秦国对其背后的义渠发起反击,调集重兵从东、南、西三面入侵义渠,先后夺得义渠二十五城,义渠国土大大缩小,无力再参与公孙衍所组织的联合攻秦行动。
再任韩相
公元前318年,公孙衍发动五国合纵攻秦失败后,魏国大臣田需乘机指责、中伤公孙衍。魏襄王不再信任公孙衍,魏国大权接着由田需所掌握。公孙衍在魏国呆不下去了,打算到韩国去。
公孙衍对中伤自己的田需十分不满,于是就向魏襄王建议请齐国公子孟尝君田文接替自己当相邦。魏襄王同意后,公孙衍到齐国请来了田文,自己则去韩国当了相邦。
这样,公孙衍为韩国相邦,田文为魏国相邦,而且取得齐国宰相田婴的支持,合纵的形势又好转了。
在公孙衍的策划下,新一轮的合纵运动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秦惠王为此深感不安,决定发兵攻打韩国。战斗打响后,韩国明显不占优势,其他盟国竟然无人发兵相救。
前线日益吃紧,主张和秦连横的韩国大臣公仲朋,建议割地讲和,与秦国一起伐楚。楚怀王听到这个消息,则听从谋士陈轸的建议,作出出兵救韩的样子,让战车停满了通向中原的大道。韩国接到报告,非常高兴,立即下令取消了入秦求和的计划。
秦王大怒,下令向韩国发起更加猛烈的进攻。两军相持一年多,韩军被打得大败。公孙衍无力回天,只好逃走。
晚年归秦
自韩国逃走之后,公孙衍再次回到了魏国。然而由于魏国基本上放弃了合纵战略,采取对秦亲近的策略,作为合纵推动者的公孙衍便在魏国的政坛上逐渐被边缘化。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薨,其子秦武王继位。秦武王素与张仪不和,不自安的张仪便离开了秦国,而他的对手公孙衍却戏剧性的被秦武王迎回秦国,出任秦国相邦,执掌国政。嬴疾、甘茂分别为左右丞相,作为公孙衍的副手。
再度回到秦国的公孙衍辅佐秦武王制定了新的治国方略——修改官制,完善对蜀地的实际控制,打通三川等等。最终,公孙衍于秦相任上病逝。
人物争议
与《史记》的不同记载
人们通常认为,苏秦和张仪为政敌,分别是合纵、连横的倡始者,彼此相互攻击,为同时之人。《史记》和《战国策》都是这样记载的。
但是,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苏秦比张仪晚死26年。有学者依据此书考证认为,张仪在前,苏秦在后,当张仪在秦国当宰相时。苏秦还是没有登上政坛的年轻人,根本没有和张仪打过交道。张仪的真正对手是公孙衍,公孙衍才是合纵策略的倡始者。
公孙衍在魏惠王后元十六年代替张仪为魏相国,乃于次年合东方六国攻秦,为了牵制秦国的兵力,还联合少数民族义渠同秦对抗。在秦军与三晋军队交战时,义渠军发兵向秦进攻,在李帛打败秦军。这次六国“合纵”攻秦,虽以失败告终,它的声势却是十分显赫的。
时人景春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说明他们发动的合纵、连横运动,对当时政局所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人物结局的不同记载
《史记》称公孙衍于张仪死后,“入相秦”,即在张仪离开秦国死于魏相任上后,回到秦国,出任相邦,并于相邦任上病逝。
而《韩非子》对此有不同记述。据《韩非子》记载,他率韩军不敌秦军,便自韩国离开回到魏国。随即便卷入了魏国的政争之中与。公孙衍与魏国大臣张寿有积怨,田需对他也怀恨在心,于是田需派人杀掉张寿嫁祸于他。魏王误以为是他杀的,就把他杀掉了。
人物影响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公孙衍在当时一些人的心目中是与张仪齐名的,但传下来的事迹不多。《史记》有公孙衍传,系附于张仪传。《战国策》也只有几条零星的记载。
《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三十一篇》《张子十篇》,是关于苏秦、张仪的专书,不知是否他二人的作品,均已久佚。关于公孙衍的专书,未见著录。《汉书·艺文志》纵横家还著录有西汉的蒯通、邹阳、主父偃、徐乐等人的书,可见西汉前期,纵横家之风犹有存者,但比起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当有很大的不同。
影视形象
2012年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姚橹饰演公孙衍
2015年电视剧《芈月传》:曹卫宇饰演公孙衍
中国为啥叫中国?若是连祖国名字由来都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尴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20 10:10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 作......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8-19科技管理研究所讲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必须要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五帝[sān huáng......
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7-21 18:18:19科技管理研究所“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
中国古代君王世系大全-完整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8-16 16:16科技管理研究所中华文明五千年:兴于炎黄,成于夏,烈于商,礼于周,霸于秦,强于汉,乱......
万里长城十三关,甘肃占三关!终于收集齐了?快看看!政务: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2022-08-09 10:10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又称万里长城......
一段风姓是万姓之祖之传说,最终演变出上古八大姓和中华姓氏之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7 15:16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一、传......
汉朝之后我们才叫汉族,那么汉朝之前叫什么?名字有点霸气!2022-10-19 18:59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秦时明月汉时......
中国历史上灭于外族和灭于自身的代表王朝:西晋宋和秦汉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6 14:45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 ......
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5 00:33科技管理研究所发表于北京【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古籍,古代书......
中国史学开山鼻祖,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文学大家——司马迁与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李陵(西汉历史人物)
05-06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战国七雄之一。
04-10中国古代君王世系大全-完整版(朝代、皇帝)盘点中国历史上五个令人无比痛心的朝代!(全文)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亡国之君都是什么下场?
08-17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的政权机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机构之一)全文介绍
03-17我国历史上的十大盛世分别是哪十个盛世?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事。
08-19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五帝[sān huáng wǔ dì](中国远古人物的合称)全文介绍
02-25陆贾(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70年),汉族,汉初楚国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
04-25卫国(中国先秦时期诸侯国,周朝诸候之卫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全文
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