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步 > 正文

金蝉子(唐僧,《西游记》中的人物)全文

时间:2022-03-23 12:55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唐僧是金蝉子转世,金蝉子是谁?如来的二弟子,被接引佛降伏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3-23 12:15科技管理研究所唐僧是西游取经团的核心人物,他手足缚鸡之力,却能承受住八十一难,立地成佛。在《西...

唐僧是金蝉子转世,金蝉子是谁?如来的二弟子,被接引佛降伏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3-23 12:15科技管理研究所

唐僧是西游取经团的核心人物,他手足缚鸡之力,却能承受住八十一难,立地成佛。在《西游记》中,他不够聪明,能力一般,没有功夫,却能带领三个性格各异、武功高强的徒弟,完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事业。

据说,唐僧之所以有这样的作为,是因为他是金蝉子转世,曾让三界闻风丧胆,是真的吗?

01.唐僧人物考证

在历史中,唐僧此人是真是存在的,他俗家姓陈,法名玄奘,凭一己之力,西行五万里,往返十七年,带回了657部佛经,成为了汉传佛教四大翻译家之一。

《西游记》中,借用了唐僧的真实事迹,并为唐僧取经赋予了更为宏大的背景和更为奇幻的经历。唐僧和唐太宗关系匪浅,拥有“通关文书”,是官方的代表。

唐僧是如来佛选定的,是观音菩萨亲自考察通过的。观音菩萨还亲自给他挑选了三个高徒和一匹白龙马。于此同时,下界的妖魔鬼怪们收到了一个信息,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头条新闻。那就是,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

这个消息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可以长生不老,谁人不愿呢,且唐僧现在就是一个凡人,没有功夫傍身。而且,能延年益寿的物件太少了,且大多都是天上才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试问,如此机密的事件,这么快就人尽皆知了,这个消息是谁放出来的呢?大概率是观音菩萨或者是如来佛祖本人。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据说,唐僧是如来佛弟子金蝉子转世,是去下凡渡劫的。

02.唐僧前世是如来佛祖弟子?

种人参果的镇元大仙向自己的弟子介绍了唐僧的身世,他说,唐僧是西天佛祖如来佛的第二个徒弟,名为金蝉子。后来,如来佛也亲口承认了这一说法,坐实了金蝉子的身份。那金蝉子是谁呢,他是如来佛祖的弟子吗?

据史书记载,如来佛的第二个弟子名为目犍连,是神话故事“目连救母”的主人公。目犍连和金蝉子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关系。而且,如来佛祖称,金蝉子之所以被贬下界,他在听如来佛讲经的时候,睡着了,不敬师长,不尊佛法。想来,如来的心情和“宰予昼寝”时孔子的感受相似,真的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但是,史书中的目犍连,孝心、诚心感天动地,是不大可能在课堂上睡觉的。而且,目犍连的前世是凡人,和让三界闻风丧胆的金蝉子不同。

由此可见,金蝉子应该不是目犍连,但是,如来佛都称他为自己的二弟子,这是为何呢。或许,文学作品和史籍记载毕竟不同,作者罗贯中为唐僧加入这样的前世,是为了让西游本身更有传奇色彩吧。

03.金蝉子究竟是谁?

既然金蝉子的原型不是目犍连,那究竟是谁。这还是要从金蝉开始说起了。

金蝉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是“高洁”的象征。金蝉可以“金蝉脱壳”,“脱胎换骨”,非常符合佛教净化人心、皈依佛门的初衷。所以,在佛教中出现金蝉不足为怪。其实,金蝉子就是上古神话中的六翅天蚕。

六翅天蚕有六根翅膀,如同钢刀般坚硬,它的外壳也是刀枪不入。它秉天地贪欲之气而生的,欲望无穷,胃口极好,三界内的任何事物,都逃离不了它的控制。于是它成了五虫之首,三界内无人能撼动它的地位。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金蝉脱壳”晋升成为六翅天蝉的那段时间。但就在这个时期,它遇到了前去昆仑西听书的接引佛,只见,接引佛发出八十一道金光困住了六翅天蚕,而后,又用如来神掌抓住它。

六翅天蚕只得臣服,并跟随接引佛来到西天修行。后来,接引佛成为了如来佛祖,而六翅金蚕成了金蝉子,化身成了如来的二弟子,也是如来五千弟子中的佼佼者,并晋升成了十大罗汉之一。只是,金蝉子毕竟是六翅天蚕,受佛教熏染多年,但是还有些劣根性。对待佛祖时,态度或许不够尊敬;而对佛教精义,似乎理解的也有限。虽然金蝉子犯了错误,但是,佛法无边,如来佛还是给他一个机会。于是,就有了后面取经的故事。

但是,问题又来了,同样是被贬下界,为何,猪八戒、沙和尚还能保持战斗力,而,曾经法力无边的唐僧却手无缚鸡之力呢。

04.十世成佛

说白了,取经小团队都是犯过错误的,虽然惩罚各不相同,但是,基本的功力还是有的。

唐僧不仅没有任何功力,而且,他被贬五百年,经历了十世,而且前九世都死在了西天取经的路上。或许,佛祖就是为了培养他对佛教的坚定信仰,为自己培养接班人。经历了九次的轮回,唐僧对佛教、佛法的渴求已经达到了顶峰,这个时候,最关键的一环来了。他特意为自己的徒弟配备了三名高徒,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他的安全。同时,怕他旅途劳顿,身体承受不住,又专门给他改良了一匹骏马。为了让西游之路最大程度地展现他的能力,他特意放出风声,让下界的妖魔鬼怪都纷纷亮相,然后臣服于佛法之下。

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而唐僧也确实不负众望,多少次命悬一线,多少次威逼利诱,多少次糖衣炮弹,他取经的决心从未停止,他一路前行,逢庙必拜,逢塔必扫,那虔诚之心,感天动地。当然,最后,他取得真经,立地成佛。

05.结语

少年时读西游,只觉得热闹。

中年时读西游,恍然发觉竟可以参照人生。要想成就一番功业,能力是必要的,但是一颗坚定不移的心更可贵。

唐僧就是这样。

他是取经的发起人和坚定的行动派,他志向坚定,内心强大,他能包容比自己强大的下属,能容忍下属的种种问题。

他虽然能力一般,但是,凝聚力最强、信仰最坚定,所以,他才是西游中最大的赢家。

金蝉子

《西游记》中的人物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原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的二徒弟“金蝉子”(又称金蝉长老)转世,唐三藏由金蝉子真灵转世为东土大唐高僧,喻有“金蝉脱壳”之意,所以人们将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的象征,因此在《西游记》中也有了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说法。

中文名:金蝉子

别名:唐僧、唐三藏、玄奘法师

性别:男

登场作品:《西游记》

主要成就:取回真经,如来封为旃檀功德佛

背景介绍

唐僧由金蝉子转世而来。

【第十二回】当有菩萨与木叉道:“今日是水陆正会,以一七继七七,可矣了。我和你杂在众人丛中,一则看他那会何如,二则看金蝉子可有福穿我的宝贝,三则也听他讲的是那一门经法。”

【第二十四回】唐僧一行路经时,镇元子正好应玉清元始天尊之邀,到上清天弥罗宫去讲“混元道果”。去时,带去了四十六位弟子,对留守的清风、明月二弟子特意交待:“不日有一个故人从此经过,却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旧日之情”。二弟子得知师父故人是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说:“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镇元子解释说:“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

【第二十七回】果然这山上有一个妖精,孙大圣去时,惊动那怪。他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长老坐在地下,就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

【第一百回】如来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

经历

转世投胎

小姐在衙思念婆婆、丈夫,在花亭上感叹,忽然身体困倦,腹内疼痛,晕闷在地,不觉生下一子。耳边有人嘱曰:“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

唐僧取经

传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唐太宗为取得大乘真经,遍求贤才,唐玄奘毛遂自荐在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随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

待玄奘回到洪福寺里,众徒弟异口同声地道:“师父,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玄奘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终南福泉,钟馗有赐福驱魔之法,学之以用可也。”

是夜,玄奘披星戴月,沿神仙路过白马河直奔终南福泉钟馗故里,拜见钟馗行过大礼,道:“徒为唐王江山永固,受旨天竺取经,路途多妖魔,拜求天师之赐福驱魔大法。”礼毕,钟馗也不吝赐,如此这般教化一番,用福泉水沐浴净手后,赠予护身符一个,福泉水一盏,钟馗菜三道,钟馗酒上桌后,钟馗也不相让直饮至酣然。当宿安顿玄奘驻锡于金峰寺。

次早,唐王见了玄奘,先教收拾行囊马匹,通关文牒,

然后着官人执壶酌酒。太宗举爵,玄奘谢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玄奘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饮,只见太宗低头,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玄奘不解其意。太宗笑道:“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玄奘成竹在胸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玄奘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辞谢出关而去。

人道是:赐福驱魔法,胜过万卷经,逢凶必化吉,遇难定呈祥,纵有魔和难,皆可化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