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步 > 正文

李林甫(唐朝宗室宰相,长平王李叔良曾孙,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时间:2022-05-17 12:25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从能臣到奸臣:李林甫生前死后形象演变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5-17 09:22科技管理研究所何谓能臣,便是能尽到为臣之道且拥有高才干练之人;何谓奸臣,是指在朝中弄权营私、残害忠良且不忠于君...

从能臣到奸臣:李林甫生前死后形象演变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5-17 09:22科技管理研究所

何谓能臣,便是能尽到为臣之道且拥有高才干练之人;何谓奸臣,是指在朝中弄权营私、残害忠良且不忠于君主的大臣。

唐玄宗时期的李林甫,在如今的历史印象中留下的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大奸臣形象,有一个成语就是源于这位李林甫,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一个人虽然口头上说话好听,就如同蜂蜜一样甜,但是肚子里却想着要暗害他人的阴谋,用来形容人阴险,即口蜜腹剑!

但是真实李林甫究竟是怎样的,他是如何从能臣到奸臣的?为何李林甫生前死后形象差距如此之大?

一、能臣李林甫的作为

1,李林甫在关键时刻显宰相担当

宰相,只是一个俗称,可以理解为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首席大臣,这样的人物肯定不是单纯地迎合皇帝,还要在皇帝出现错误的做法时敢于提醒皇帝,例如唐太宗时期的宰相魏征在劝谏皇帝这个方面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存在!

那同样作为宰相的李林甫难道是一个只知道阿谀奉承的主?事实上并非如此,根据史书记载,当时有一个人叫王如泚,他的岳父因为懂得某种技艺之术,被唐玄宗召入宫中,时不时给唐玄宗表演。

这个王如泚的岳父就趁势向唐玄宗求赏,请唐玄宗赐他女婿进士及第,而唐玄宗正是龙颜大悦之时,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但是这个事情在交由礼部办理后,还要经过宰相的审批,因此李林甫就问礼部侍郎,王如泚的实力怎么样?

是否达到及第的水平?而这个礼部侍郎知道是皇帝安排的,但是又不能糊弄宰相,于是就含糊其辞地进行回答。李林甫的官场生涯极其丰富,基本上唐朝的各个部门都干过,因此能力极强,深知官场政治,瞬间就明白王如泚水平不行。

所以立马向唐玄宗进谏,李林甫强调国家选拔人才必须要严格把关,如果给王如泚开后门,就是皇帝自己践踏自己制定的规制,引发的问题将是不可估量的!唐玄宗毕竟是一个明君,非常清楚这样做的后果。

于是改变主意,让王如泚地及第梦破碎!通过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李林甫不仅敢于提醒皇帝的错误行为,同时站在整个国家大局去考虑问题,及时提醒皇帝止损,这个就是能臣的表现!

2,开元盛世的主要功臣之一

众所周知,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大唐繁华的巅峰,史称开元盛世。但是这个盛世是通过几代大臣们的努力才造就的,第一代是姚崇、魏知古、陆象先、岑羲、郭元振等人,第二代是张嘉贞、宋璟、张九龄等人,第三代为代表便是李林甫。

公元735年,在唐玄宗身边担任黄门侍郎的李林甫被提拔为宰相,这个时候李隆基之所以对李林甫委以重任,是因为李隆基看到了李林甫的能力。

当时的唐朝虽然是达到了巅峰,但是暗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很复杂,李隆基需要一个能臣为自己平衡各方势力,让他好好享受自己的盛世大唐。那当时唐朝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皇帝与皇子的微妙关系处理。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唐朝之后的皇帝与皇子之间是没有真正的信任可言,但是李隆基又不能学习武则天对儿子进行各种打压,因此只有找一个中间缓冲地带,让皇帝与皇子之间即便产生冲突,还有回旋余地,所以身为李氏皇族宗室子弟的李林甫非常适合干这个工作。

外交关系上存在严重问题。从公元727年以来,唐朝与周边诸多少数民族政权走向对立的状态,之后持续性的恶化,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政权威胁唐朝,而李林甫上位之后,提出“以夷制夷”的战略方针,从而扭转这个局面。

因此李林甫上位之后,为李隆基的巅峰盛世的维护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李林甫在生前肯定是做到了一位宰相应尽的责任!

二、李林甫为何又成为大唐的“奸臣”?

1,构陷太子李亨

事实上在公元737年,李林甫的推波助澜让唐玄宗的第一任太子李瑛被贬为庶人,这件事的背后在后世被说成是李林甫与武惠妃的共同阴谋,但是小编认为最接近事实真相应该是武惠妃与他人合谋。

而李林甫本就与武惠妃有旧,所以只是在李隆基询问该如何处置太子时做了一把推手,李林甫一句“这是皇帝的家事,皇帝自己决定即可”,让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兄弟都成为庶人!

公元746年,李林甫直接参与对太子李亨的构陷,而这次李林甫还是主谋,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便是李林甫与李亨不是一路人,这个问题在政治斗争中是最致命的!

在这一年,因为太子李亨的嫡系韦坚和皇甫惟明把构陷机会送给了李林甫,根据史书记载,746年的元宵佳节,当晚太子李亨在外面与韦坚秘密会面,会谈内容不详,接着在当晚身为朝廷六部的大臣又与边关将领皇甫惟明进行密谈;

然后第二天李林甫把这两个情况上报给唐玄宗,并且添油加醋,毕竟作为太子与外臣秘密会谈,肯定会让疑心重的唐玄宗产生误会,但是这次结果出乎意料,只是把韦坚和皇甫惟明贬谪,太子李亨安然无恙!

这次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构陷太子的行为就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所以被称为奸臣并不为过!

2,不择手段地清除异己

其实还是构陷太子李亨的后续,李林甫看着诡计没有达成自己需要的目标,明白唐玄宗李隆基对于再废太子一事已经非常的谨慎,不再轻易地做这种事情,于是李林甫把目标转向太子李亨的所有嫡系人马。

首先,李林甫乘胜追击把韦坚弄死了,而韦坚的死亡推手还有自己的亲弟弟,韦兰和韦芝两兄弟看着自己哥哥被贬谪,心中不甘,就去告御状,但是这俩人政商太低,竟然在奏疏中拉上太子,还吐槽唐玄宗,气的李隆基把韦家三兄弟再度贬官,太子李亨被吓得休掉正妻韦氏,韦家惨败!

其次,李林甫又把目标对准另一位宰相李适之,李适之本来已经自己主动的辞掉宰相之位,准备一心当太子少保,谁知李林甫诬告韦坚在朝中结党营私,李适之就是朋党之一,而唐玄宗正在气头上,毫不犹豫地把李适之贬谪。

再次,太子派系地存在着很多庸才,韦坚的俩弟弟之外,还有太子岳父杜有邻的另一个女婿柳勣,史书记载说这个柳勣制造政治流言,杜撰杜有邻与太子勾结且诽谤皇帝;这个结果是李林甫的亲信调查出来的,李林甫莫名其妙地与柳勣不谋而合。

因此李林甫抓住这个机会,一下子株连裴敦复、李邕、王曾等一大批唐朝的高级官员。但是证明太子李亨还是无辜的,所以李亨安然无恙,不过在公元747年,李林甫再次出手,奏请皇帝将韦坚兄弟和皇甫惟明全部赐死。

后来还把唐玄宗养大的义子王忠嗣给陷害致死,否则安禄山也无法成功谋反,因为这位王忠嗣多次提醒唐玄宗安禄山等人图谋不轨,只是因为忠于太子李亨所以被李林甫构陷致死!

三、李林甫死后形象演变的真相

公元753年,宰相李林甫病逝,唐玄宗还特意追封李林甫为扬州大都督,因此李隆基是非常认可李林甫为自己的大唐王朝做出的贡献,正因为有李林甫的全力辅佐,才能让李隆基有时间追逐娱乐!那为什么李林甫最后还是成为十恶不赦的奸臣呢?

杨国忠的诬告。论奸臣,杨国忠才是彻彻底底的奸臣,杨国忠之所以诬告李林甫有着诸多因素,起因是杨贵妃得宠之后,杨国忠因为裙带关系成功上位,但是李林甫看出此人就是一个无能但又充满贪欲之人。

所以在生前的几年也没有与他结交,但是杨国忠仗着杨贵妃,以为大臣们就应该主动与他交好,所以对李林甫怀恨在心,加上有一次提拔任用的机会,李林甫优先提名王鉷,让杨国忠一心要对付李林甫;后来因为杨慎矜研究巫术一案,杨国忠把王鉷构陷成主谋,闹出一场王鉷谋反案,最后李林甫一死,杨国忠就硬生生把李林甫也牵扯进谋反案当中,这才让李林甫开始成为奸臣的形象。

安史之乱的爆发。首先,因为李林甫的“以夷制夷”的战略让唐朝在开元后期到天宝年间重用诸多番将,在边关逐渐演变成藩镇势力,李林甫还活着时,有能力压制安禄山等人,而且安禄山对李林甫的确极为害怕,一直很恭敬,但是李林甫一死,安禄山立马和杨国忠诬陷李林甫!

其次,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玄宗李隆基在马嵬坡之变后直接宣称是李林甫害了自己、害了大唐,其实这个主要原因是李隆基要找人背锅,所以推卸责任,把错误的东西全部丢给已死的李林甫;并且唐肃宗李亨早就对李林甫痛恨不已,于是也趁势而为,把李林甫钉在奸臣榜上。

总而言之,李林甫作为宰相,辅佐李隆基把复杂的大唐治理得比较好,没有出现大问题,对安禄山也是刻意的打压和限制,但是李林甫不是权臣,他的权力是唐玄宗赋予的,因此安禄山迷惑唐玄宗让李林甫无法真正地铲除安禄山,这才酝酿出安史之乱!

至于李林甫对太子的构陷和群臣的打压,一方面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意思,而让李林甫做了罪人,另一方面也说明李林甫在为官和个人人品方面的确存在问题,因此才会被他人所憎恨,让自己背上千古骂名。

李林甫

唐朝宗室宰相,长平王李叔良曾孙,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长平王李叔良曾孙。

李林甫出身唐朝宗室郇王房,起家千牛直长,历任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等职,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次年(736年)又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右相),后封晋国公,兼尚书左仆射。他为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但后期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使得朝纲紊乱,又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势力坐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天宝十一载十一月(753年1月),李林甫病逝,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后被杨国忠诬告谋反,遭削官改葬,抄没家产,子孙流放。

概述图片来源:《中国一百奸佞图》。

本名:李林甫

字:哥奴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林甫早年曾任千牛直长。他精通音律,深受舅父姜皎的宠爱,开元年间改任太子中允。侍中源乾曜与姜皎乃是姻亲,其子源洁为李林甫求取司门郎中之职。源乾曜笑道:“郎官应有才干声望,哥奴(李林甫小名)也能当郎官?”李林甫因此只被授为太子谕德,后累迁至国子司业。

累职升迁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林甫得到宇文融的引荐,被授为御史中丞,后历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他生性阴柔,精于权谋,与宫中宦官、妃嫔交情深厚,对玄宗的举动了如指掌,每逢奏对都能符合玄宗的意旨,深得赏识。当时,武惠妃宠冠后宫。唐玄宗非常宠爱她的儿子寿王李瑁,对太子李瑛则有所疏远。李林甫通过宦官干谒武惠妃,表示愿意尽力保护寿王。武惠妃非常感激,暗中对他进行帮助。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侍中裴光庭病逝。裴光庭的妻子是武三思的女儿,曾与李林甫有私情,而宦官高力士也出身于武三思府中。裴光庭死后,武氏向高力士提出请求,希望他能推荐李林甫接任宰相,高力士却未敢答应。唐玄宗因中书令萧嵩的举荐,任命尚书右丞韩休为侍中。高力士将这个消息泄露给武氏,让李林甫提前告诉韩休。韩休拜相后,与萧嵩不和,却对李林甫非常感激,便推荐李林甫,认为他有宰相之才。武惠妃也暗中相助,李林甫因此被授为黄门侍郎。

担任宰相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林甫被拜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与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一同担任宰相,后又历任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当时,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皆因母亲失宠而有怨言,被驸马都尉杨洄告知武惠妃,惠妃又向玄宗哭诉。玄宗大怒,与宰相商议,欲废黜三子。张九龄极力劝阻,表示不敢奉诏执行。李林甫当面一言不发,退朝后却私下对宦官道:“此乃天子家事,何必与外人商议。”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欲为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加实封,并让他兼领尚书。张九龄认为牛仙客学识不高,极力劝阻,引起玄宗不悦。李林甫私下言道:“只要有才识,何必满腹经纶。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唐玄宗后以结党为由罢去张九龄、裴耀卿的宰相之职,任命李林甫、牛仙客为宰相。李林甫被授为中书令、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后来,监察御史周子谅奏称牛仙客非宰相之才,被玄宗杖杀。李林甫又趁机进言,称周子谅是张九龄所引荐。张九龄又贬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听信李林甫之言,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同时废为庶人,并将李瑛的妻兄驸马都尉薛锈流放瀼州。不久,唐玄宗又将三庶人赐死,时人无不称冤。[8]同年七月,大理少卿徐峤奏称:“大理寺监狱杀气过盛,鸟雀都不敢栖息。如今刑部判定的死刑案件,一年仅有五十八例,而且有乌鹊在狱上筑巢。”群臣都上表拜贺,纷纷称赞这是社会治安良好的缘故。唐玄宗认为是宰相的功劳,便封李林甫为晋国公。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李林甫兼领陇右、河西节度使。当时,武惠妃已经病逝,东宫储位空悬。李林甫数次劝说唐玄宗,想让他立寿王李瑁为太子,而玄宗却属意于忠王李玙。他认为李玙年长,而且仁孝恭谨,勤奋好学,高力士也表示支持。同年六月,李玙被立为皇太子,后改名为李亨。次年(739年),李林甫又兼吏部尚书,与兵部尚书牛仙客一同主持文武铨选。

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更改官制官名。李林甫改为右相兼尚书左仆射,加光禄大夫,但却被免去兼任的节度使之职。天宝六载(747年),李林甫又加开府仪同三司,获赐实封三百户。唐玄宗对他非常宠信,宫中每有御膳珍馐、远方珍味,便命宦官到他府中赏赐,以致道路相望。当时,李林甫将性格柔弱的陈希烈引荐为宰相。他在家中处理政务,百官都集聚到府前等候召见。而陈希烈虽坐镇政事堂,却无人谒见,也从不敢参预意见,只是在公文上署名而已。

排除异己

李林甫因自己在李亨立太子一事中并无功劳,担心日后会有祸患,便有兴大狱动摇东宫的想法。他将目标对准李亨的妻兄韦坚,将韦坚引居要职,却又命御史中丞杨慎矜暗中窥伺其过错。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入朝献捷,见李林甫专权,曾建议唐玄宗罢免其相位,引起李林甫的嫉恨。天宝五载(746年)正月十五,李亨出宫游玩,巧遇韦坚,而韦坚则密会皇甫惟明。杨慎矜向玄宗揭发,称韦坚身为内戚,不应结交边将。李林甫便趁机诬奏,称韦坚勾结皇甫惟明,欲拥立太子为帝。唐玄宗大怒,将韦坚、皇甫惟明贬官,并命李亨休弃太子妃韦氏。宰相李适之忧惧请辞,被罢为太子少保。

同年十一月,李林甫再次发起一场针对太子李亨的冤案。当时,杜良娣的父亲杜有邻与女婿柳勣不和。柳勣诬告杜有邻“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李林甫命京兆士曹王鉷与杨国忠一同审讯。最终,杜有邻、柳勣都被杖毙,杜良娣也被废为庶人。在这次事件中,很多地方官员也受到波及。北海太守李邕、淄川太守裴敦复被杖毙,韦坚、皇甫惟明被赐死。监察御史罗希奭巡察地方,大肆杀戮贬谪官员,自青州一路杀到岭南。前宰相李适之已贬宜春太守,惊惧之下服毒自尽,其子李适则被李林甫命人杖杀于河南府。先天政变的功臣王琚贬任江华司马,服毒未死,继而自缢身亡。

王忠嗣自幼在被养于宫中,与太子李亨交情深厚,后担任四镇节度使,掌控河西、陇右、河东、朔方,威震边疆。李林甫担心他会入朝拜相,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对他非常忌惮。天宝六载(747年),将军董延光进攻石堡城失利,奏称王忠嗣沮挠军计,唐玄宗不悦。李林甫趁机指使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称其欲拥兵尊奉太子。唐玄宗虽表示不信,但仍夺去王忠嗣兵权,将他召回朝廷,贬为汉阳太守。李林甫虽屡兴大狱,欲离间玄宗与太子的关系,但李亨仁孝谨慎,又有张垍、高力士的保护,他的奸谋最终也未能得逞。

李林甫又对权位日盛的杨慎矜起了猜忌之心。他引荐王鉷为御史中丞,将其视为心腹。王鉷素受杨慎矜轻鄙,对他怀恨在心,便在李林甫的挑拨下制造流言,称杨慎矜是隋炀帝玄孙,勾结术士,密藏谶书,图谋恢复隋朝。唐玄宗大怒,将杨慎矜下狱,命三司会审。李林甫还栽赃陷害,命殿中侍御史卢铉袖藏谶书,称是在杨慎矜家中搜出。最终,杨慎矜被族灭。天宝八载(749年),咸宁太守赵奉章揭发李林甫罪状二十余条。结果罪状尚未呈上,李林甫便已知晓,命御史台将其逮捕,以妖言之罪杖毙。

天宝十载(751年),李林甫兼领安西大都护、朔方节度使、单于副大都护。天宝十一载(752年),李林甫鉴于开元年间张嘉贞、王晙、张说等文臣以边将入相的先例,欲杜绝出将入相的根源,以巩固自己的相权。他请求辞去兼任的朔方节度使之职,举荐安思顺继任,并奏道:“文臣为将,怯于战阵,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骁勇善战,而寒族在朝中没有党援。”唐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李林甫重用蕃将,使得高仙芝、哥舒翰等少数民族将领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但也让安禄山得以长期控制河北,为日后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身死家灭

起初,李林甫认为杨国忠才学浅薄,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况且他又是杨贵妃的族兄,因而对他善加礼遇。杨国忠与王鉷同为御史中丞,李林甫却举荐王鉷为御史大夫,杨国忠怀恨在心。天宝十一载(752年),王鉷之弟王焊与刑縡图谋作乱,欲杀死李林甫、陈希烈、杨国忠,却遭到镇压。唐玄宗命杨国忠与陈希烈一同审讯。杨国忠奏称王鉷也曾参与密谋,并借此案牵引李林甫,称他暗中勾结王鉷。陈希烈则从旁作证。最终,王鉷被赐死。李林甫虽未获罪,也逐渐被唐玄宗疏远。

同年十月,南诏寇边,剑南告急。当时,杨国忠兼任剑南节度使。李林甫便奏请玄宗,建议让杨国忠到剑南赴任,想借机把他调离朝廷。杨国忠哭着对玄宗道:“臣一旦离朝,必为李林甫所害。”唐玄宗安慰道:“你暂且先到剑南处理军务,朕很快就会召你回来,让你当宰相。”李林甫得知,愤愦发病。不久,李林甫随唐玄宗前往华清宫,结果病情加剧。巫师道:“只要您能见一下皇帝,病情就会好转。”唐玄宗本欲前去探视,却被侍臣谏止,便让人将李林甫抬到庭院中,自己则登上降圣阁,举起红巾招手慰问。李林甫已病重不能起身,只能让家人代拜谢恩。

杨国忠刚到剑南,便被唐玄宗派宦官召回朝中,并到华清宫谒见李林甫,拜于床下。此时,李林甫已无力再对付杨国忠。他流着泪对杨国忠道:“我很快就要死了,你一定会继任宰相,我的后事就托付给你了。”杨国忠对李林甫仍非常忌惮,汗流满面,连称不敢。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753年1月3日),李林甫病逝,由诸子护灵返回长安,发丧于平康坊府邸。唐玄宗追赠他为太尉、扬州大都督,并赐班剑武士、西园秘器。不久,杨国忠拜相。

天宝十二载(753年),杨国忠与安禄山合谋,诬告李林甫与叛将阿布思约为父子,同谋造反。安禄山还派阿布思部落的降将入朝作证。唐玄宗命有司审理。李林甫的女婿杨齐宣担心自己受到牵连,便附和杨国忠,出面证实。当时,李林甫尚未下葬,被削去官爵,抄没家产。诸子被除名流放岭南、黔中,亲党中则有五十余人被贬。唐玄宗还命人劈开李林甫的棺木,挖出口内含珠,剥下金紫朝服,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礼安葬。

主要影响

法律

李林甫主持大规模修订法律条文,历时三年,完成了《开元新格》十卷,这部法律条文被编成律十二卷,律疏三十卷,令三十卷,式二十卷。李林甫又组织人撰写了《格式律令事类》四十卷和《唐六典》。

其他

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除异己,迫害贤才,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安禄山的势力日渐强大。在李林甫的专断跋扈下,加上唐玄宗自己的昏庸放纵,唐初比较清明的朝政风气为之一变,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轶事典故

劝帝西行

唐玄宗欲从东都洛阳返回长安,宰相裴耀卿谏道:“现在正是秋收季节,陛下西行可能会耽误农时,还是等到冬天再回京吧。”而李林甫则私下对玄宗道:“长安洛阳就好像陛下的东西二宫,您在两宫往来,还要选择时间吗?如果担心耽误秋收,免除沿途州县的租税就是了。”玄宗大悦,当日便命人安排回京事宜。

一雕双兔

唐玄宗任命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三人为宰相。就职之时,张九龄、裴耀卿都弯腰趋进,表现的非常谦逊。而李林甫则站在二人中间,态度极其傲慢,眉目间流露着得意的神情。时人都惊叹:“这是一雕挟两兔啊。”后人便用“一雕双兔”比喻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口蜜腹剑

李林甫担任宰相,对于才能功业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威胁到他相位的的官员,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仕进的。他表面和善,言语动听,却在暗中阴谋陷害。世人都称李林甫为肉腰刀,并认为其“口有蜜,腹有剑”。

唐玄宗曾在勤政楼垂帘观看乐舞。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玄宗已经离去,便扬鞭策马从楼下缓缓而过。他风度翩翩,玄宗赞美不已。李林甫得知,担心卢绚被玄宗重用,便将卢绚的儿子召来,对他道:“你父亲素有名望,岭南道的交州广州等地现在缺乏有能力的官员,陛下有意让你父亲前去。如果他不肯远赴岭南,肯定会被贬官。我给你出个主意,不如让他到东都洛阳去做太子宾客或太子詹事,这也是清贵显职。”卢绚果然不肯前往岭南,便按照李林甫的建议,主动到洛阳任职。李林甫担心违背众望,便任命他为华州刺史,不久又奏知玄宗,称其患病不能理事,将他贬为太子员外詹事。

唐玄宗曾问李林甫:“严挺之现在在哪里,这个人还可以用。”严挺之之前被贬出朝廷,这时正在绛州担任刺史。李林甫担心他重新受到重用,便召见其弟严损之,道:“陛下非常敬重你哥哥,何不让你哥哥上书,就说得了风疾,请求回京就医。这样他就可以回到朝中了。”严挺之不知是计,果然按他的建议上书玄宗。李林甫拿到他的奏疏后,对玄宗道:“严挺之年事已高,近来又患风疾,应该给他一个闲散官职,让他安心养病。”玄宗嗟叹良久,将严挺之打发到洛阳担任太子詹事。

李适之拜相后与李林甫争权,但因性格粗疏,常中李林甫的圈套。李林甫曾对李适之道:“华山有金矿,开采可以富国,皇帝还不知道。”李适之便在一日上朝时,将华山金矿奏知唐玄宗,玄宗又询问李林甫。李林甫道:“臣早就知道,但是华山是陛下本命山,乃王气所在,不宜开凿,臣便没有提及。”唐玄宗认为李适之虑事不周,恼怒的对他道:“你以后奏事时,要先与李林甫商议,不要自行主张。”李适之从此逐渐被疏远。

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独揽朝政,蒙蔽皇帝耳目。他曾召集谏官,对他们说道:“如今圣明天子在上,群臣顺从圣意都来不及,还需要什么谏论?你们难道没见过那些立仗马吗?它们整日默不作声,就能得到上等的粮草饲养,但只要有一声嘶鸣,就会立即被剔除出去。就算后来想不乱叫,也不可能再被征用。”从此,朝中谏官无人再敢直言谏争。

野无遗贤

唐玄宗曾诏求天下士子,只要精通一艺,便可到长安备选。李林甫担心会有士子在对策时指斥自己的奸恶行为,便对玄宗道:“这些士子都是些卑贱愚聩之人,恐怕会胡言乱语扰乱圣听。”他建议让郡县长官先对士子加以甄选,将其中优秀者送到京师,在御史中丞的监督下,由尚书省覆试,将名实相副者推荐给皇帝。最终,送到京师的士子被考以诗、赋、论,结果没有一人合格。李林甫便向玄宗道贺,称民间再没有遗留的人才。

杖杜弄獐

李林甫执掌吏部时,候选官员严迥的判语中有“杕杜”二字。杕杜是《诗经》中的篇名,原意是孤生的赤棠树,比喻人孤立无援。李林甫不认识“杕”字,便问吏部侍郎韦陟:“这里写的‘杖杜’是什么意思?”韦陟低着头不敢说话。

太常少卿姜度是李林甫的表兄弟,他生儿子时,李林甫手书贺函表示庆贺,上写:“闻有弄獐之庆。”古时将生男称为“弄璋”,意思是男孩长大以后执璋(玉器)为王侯。李林甫却把“弄璋”错写为“弄獐”,满堂宾客无不掩口失笑。

时人因此称李林甫为“杖杜宰相”、“弄獐宰相”,以讥讽他才疏学浅。

罗钳吉网

李林甫担任宰相时,欲大肆打击政敌。京兆尹萧炅举荐京兆法曹吉温,称其善于治狱,李林甫大喜。吉温常道:“若与能够赏识我的人,南山白额虎我也能捉住。”杭州人罗希奭,好用酷刑,也被李林甫由御史台主簿升迁为殿中侍御史。二人掌管刑狱,帮助李林甫打击异己,只要落在他们手中,无人能逃脱厄运。时人称之为“罗钳吉网”。

威服禄山

安禄山初见李林甫时,仗着皇帝宠信,神色倨傲。李林甫不动声色,当着他的面召见王鉷。当时王鉷与安禄山都是御史大夫,而权势仅次于李林甫,但在李林甫面前却卑词趋拜,态度恭谨。安禄山被李林甫的威严所慑服,态度也逐渐恭谨。他平时飞扬跋扈,对朝中公卿多有侮慢,但却唯独忌惮李林甫。李林甫每次与安禄山交谈,都能猜透他的心思并抢先说出,让安禄山惊惧不已,即使数九寒冬也会惶恐得汗流浃背,不敢有丝毫隐瞒。

安禄山返回范阳后,每次刘骆谷从长安回来,他都会问:“十郎说了些什么?”听到美言则心中欢喜。如果李林甫说:“告诉安大夫,让他老实一点!”安禄山便会拍着床榻,忧愁惧怕的道:“哎呀,我死定了!”

生前梦兆

李林甫曾梦到一个白皙多须、个子高大的男子逼近自己,贴到身上推不开。他醒后对人道:“这人的样子很像裴宽,这是裴宽想取代我的缘故。”当时,裴宽正任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李林甫借口裴宽是李适之党羽,将他贬斥出朝。而此时只是金吾胄曹参军的杨国忠,在不到十年之内,竟于李林甫死后继任宰相,他的样子也很像裴宽。

月堂思计

李林甫府中有一个形如偃月的厅堂,名为月堂。他每次要构陷大臣,都要在堂中苦思中伤之法。如果他高兴地走出来,那就意味着被构陷的人要家破人亡。

护卫森严

李林甫知道自己结怨甚多,担心会遭刺客行刺,便一改先前宰相随从不过数人的旧制,每次出门都要由步骑百余人随身护卫,并让金吾卫士卒在前方数百步外进行清道净街,公卿大臣都要回避。他在家中也是如临大敌,居住的地方不但重门复壁,而且用石头砌地,墙中夹置木板,甚至一晚上要多次转移住处,即使是家人都不知他究竟住在哪里。

反对立碑

李林甫早年担任国子司业,曾大力整顿国子监制度。他当上宰相后,每次见到监生,仍常提起自己在国子监任职时的事情。监生为迎合李林甫,在国子监都堂前为他树碑。释奠(古代学校设酒食奠祭先圣先师)之时,百官云集国子监。李林甫见到石碑,询问来历,国子祭酒班景倩据实相告。李林甫大怒,声色俱厉的道:“我李林甫有什么功劳,让人为我立碑,这是谁提议的?”监生吓得连夜磨平碑上文字,将石碑扔到南廓门外。

李岫谏父

李林甫的儿子李岫担任将作监,见父亲权势熏天,担心盈满为患,忧虑不已。一次,李岫随父游园,看到一个役夫拉着一辆重车走过,趁机跪倒在地,哭着对父亲道:“大人久居相位,树敌甚多,以致前途满是荆棘。一旦祸事临头,想跟他一样恐怕都不可能。”李林甫揪然不乐,叹道:“形势依然如此,又有什么办法?”

玄宗论相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在成都曾与给事中裴士淹谈论宰相。他提到当时被肃宗委以平叛重任的房琯,道:“房琯平定不了叛乱。如果姚崇尚在,叛乱早就平定了。宋璟则是沽名卖直之人。”而后又对所有宰相一一点评。当提到李林甫时,玄宗道:“李林甫妒贤嫉能,无人能比。”裴士淹趁机道:“陛下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让他当这么久的宰相?”玄宗默然不语。

历史评价

张九龄: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崔群:玄宗用姚崇、宋璟、卢怀慎、苏颋、韩休、张九龄则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人皆以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为乱之始,臣独以为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此理乱之所分也。

刘昫:① 林甫京城邸第,田园水硙,利尽上腴。城东有薛王别墅,林亭幽邃,甲于都邑,特以赐之,及女乐二部,天下珍玩,前后赐与,不可胜纪。宰相用事之盛,开元已来,未有其比。然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除,皆有恒度。而耽宠固权,己自封植,朝望稍著,必阴计中伤之。② 林甫面柔而有狡计,能伺侯人主意,故骤历清列,为时委任。而中官妃家,皆厚结托,伺上动静,皆预知之,故出言进奏,动必称旨。而猜忌阴中人,不见于词色,朝廷受主恩顾,不由其门,则构成其罪;与之善者,虽厮养下士,尽至荣宠。③ 林甫恃其早达,舆马被服,颇极鲜华。自无学术,仅能秉笔,有才名于时者尤忌之。④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寇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及国忠诬构,天下以为冤。⑤李林甫以谄佞进身,位极台辅,不惧盈满,蔽主聪明,生既唯务陷人,死亦为人所陷,得非彼苍假手,以示祸淫者乎!杨国忠禀性奸回,才薄行秽,领四十余使,恣弄威权,天子莫见其非,群臣由之杜口,致禄山叛逆,銮辂播迁,枭首覆宗,莫救艰步。以玄宗之睿哲,而惑于二人者,盖巧言令色,先意承旨,财利诱之,迷而不悟也。开元任姚崇、宋璟而治,幸林甫、国忠而乱,与夫齐桓任管仲、隰朋,幸竖刁、易牙,亦何异哉!

宋祁:① 林甫善刺上意,时帝春秋高,听断稍怠,厌绳检,重接对大臣,及得林甫,任之不疑。林甫善养君欲,自是帝深居燕适,沈蛊衽席,主德衰矣。林甫每奏请,必先饷遗左右,审伺微旨,以固恩信,至饔夫御婢皆所款厚,故天子动静必具得之。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面柔令,初若可亲,既崖阱深阻,卒不可得也。公卿不由其门而进,必被罪徙;附离者,虽小人且为引重。同时相若九龄、李适之皆遭逐;至杨慎矜、张瑄、卢幼临、柳升等缘坐数百人,并相继诛。以王鉷、吉温、罗希奭为爪牙,数兴大狱,衣冠为累息。② 林甫无学术,发言陋鄙,闻者窃笑。善苑咸、郭慎微,使主书记。然练文法,其用人非谄附者一以格令持之,故小小纲目不甚乱,而人惮其威权。③ 于时有以材誉闻者,林甫护前,皆能得于天子抑远之,故在位恩宠莫比。凡御府所贡远方珍鲜,使者传赐相望。帝食有所甘美,必赐之。车马衣服侈靡,尤好声伎。④ 木将坏,虫实生之;国将亡,妖实产之。故三宰啸凶牝夺辰,林甫将蕃黄屋奔,鬼质败谋兴元蹙,崔、柳倒持李宗覆。呜呼,有国家者,可不戒哉!

司马光:① 牛仙客既为林甫所引进,专给唯诺而已。然二人皆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它蹊矣。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虽老奸巨猾,无能逃其术者。② 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③ 诸道节度使尽用胡人,精兵咸戍北边,天下之势偏重,卒使禄山倾覆天下,皆出于林甫专宠固位之谋也。④ 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疾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自皇太子以下,畏之侧足。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而上不之寤也。

刘挚:古者任大臣,必用有德,不用有才。有德进,则行忠厚之政,以安天下;有才进,则为残刻之政,以祸天下。则德之与才,治乱之所系也。有德者廉静而重谨,故人难识之,有才者矜强而敏捷,故人多悦之;此历代人主所以多惑于忠邪之际也。杨国忠、李林甫、卢杞辈,其才皆过人,然终为唐室之乱,不可不察也。

庄季裕:李林甫居位十九年,卒荡覆天下。林甫之术,盖祖于崇也。以唐、虞、伊、周之美,而贼乱之人犹假以为恶,况资权谲者乎!

韩昉:唐自太宗以来,惟明皇、宪宗可数。明皇所谓有始而无终者。初以艰危得位,用姚崇、宋璟,惟正是行,故能成开元之治。末年怠于万机,委政李林甫,奸谀是用,以致“天宝之乱”。苟能慎终如始,则贞观之风不难追矣。

许衡:奸邪之人,其心险,其术巧。惟险,故千态万状而人莫能知,惟巧,故千蹊万径而人莫能御。其谄似恭,其讦似直,其欺似可信,其佞似可近。势在近习,则结近习,势在宫闱,则媚宫闱。或以甘言诱人于过,而后发之,以示其无党,务窥人君之喜怒而凶合之,窃其势以立己之威,结其爱以济己之欲,爱隆于上,威擅于下,大臣不敢议,近亲不敢言,毒被天下,而上莫之知。所谓城社鼠而求去之,固已难矣。然此犹人社之不知者也。至若宇文士及之佞,太宗灼见其情而不能斥,李林甫妒贤嫉能,明皇洞见其奸而不能退。邪之惑人,有如此者,可不畏哉!

张珪:国之安危,在乎论相。昔唐玄宗,前用姚崇、宋璟则治,后用李林甫、杨国忠,几致亡国。虽赖郭子仪诸将效忠竭力,克复旧物,然自是藩镇纵横,纪纲亦不复振。良由李林甫妒害忠良,布置邪党,奸惑蒙蔽,保禄养祸所致也。

陆以:商太甲之始即位也,不明于德,赖一伊尹而卒能中兴;唐明皇之始即位也,励精求治,相一李林甫而终致祸乱。

王夫之:① 李林甫之谮杀太子瑛及二王,为寿王地也。武惠妃薨,寿王宠渐衰,而林甫欲树私恩、怙权势,志终不移,谋之愈很,持之愈坚,凡可以荧惑主听、曲成邪计者,尤剧于惠妃未死之前,以其为己死生祸福之枢机也,可以得当者,无所不用。然而玄宗终以忠王年长好学,闻高力士乘闲片言,储位遂定,林甫莫能置一喙焉。繇此观之,奸邪自诩得君,劫廷臣以惧己,其夸诞无实之伎俩,概可知矣。② 谋国而贻天下之大患,斯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祸在一时之天下,则一时之罪人,卢杞是也;祸及一代,则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③ 奸人得君久,持其权而以倾天下者,抑必有故。才足以代君,而贻君以宴逸;巧足以逢君,而济君之妄图;下足以弹压百僚,而莫之敢侮;上足以胁持人主,而终不敢轻。李林甫、卢杞、秦桧皆是也。进用之始,即有以耸动其君,而视为社稷之臣;既用之,则信向而尊礼之;权势已归,君虽疑而不能动摇之以使退。故高宗置刀韡中以防秦桧,而推崇之益隆;卢杞贬,而德宗念之不衰;李林甫非杨国忠之怀忮以相反,玄宗终莫之轻也。而其时盈廷之士,无敢昌言其恶,微词讥讽而祸不旋踵矣。

汤鹏:① 李林甫相唐十九年,秦桧相宋亦十九年,则皆辱其宗社矣,孰与摄相三月,外寒强邻之胆,而内蒸男信女顺之化耶?② 李林甫借仗马以塞谏争,王安石结御史以知杂事,此号召天下群誉圣者以自多其党也。③ 遇事无巨细皆力争之者,张九龄;而柔佞多狡、伺候动静者,李林甫也。然而玄宗于九龄不谓之是,于林甫不谓之非。④ 唐唯不诛李林甫,是以禄山之乱,唐室几倾;宋唯不诛秦桧,是以金人之横,宋业不振。

蔡东藩:① 天宝以后,玄宗之昏瞀甚矣,以子妇而册为贵妃,名分何在?以贼臣而拜为首相,刑赏必乖。天下无不妒之妇人,况如淫悍之杨玉环乎?天下更无不奸之国贼,况如阴狡之李林甫乎?玉环进,则五杨俱贵,赌博无行之杨国忠,亦庆弹冠。林甫专,则群小同升,残虐好杀之吉温罗希奭,亦得逞志。女子小人,有一于此,且致乱亡,兼而有之,尚能不乱且亡耶?② 自林甫在相位十九年,固宠市权,妒贤忌能,诛逐贵臣,杜绝言路,口似蜜,腹似剑,玄宗反倚为股肱,自己深居禁中,耽恋声色,政事俱委诸林甫,所有从前姚宋以后诸将相,从没有这般专宠。但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有所长,均堪节取。到了林甫专国,尚刻尚诈,尚私尚威,养成天下大乱。

崔瑞德:此人历来受到责难,被视为“口蜜腹剑”的小人和促成李唐由盛而衰的罪魁祸首之一。本书虽不否认李林甫善搞政治权术,但说他是务实的政治家、精明的行政官员和制度专家。唐玄宗统治时期许多重大而有价值的改革,都是在李林甫和张九龄当宰相时进行的。李林甫时彻底修改了整个税制和地方费用规定,使财政制度更切合地方实际,这确是一大成就。他修订的全部法典,至14世纪初仍保持其权威性。李林甫的改革使朝廷行使权力比以往更顺利、更有效率。李林甫执政时的政府对外连续取得了辉煌胜利。在姚崇、宋璟和张说任宰相时,首辅宰相是在积极参与政务的皇帝手下工作,而在李林甫漫长任期内,唐玄宗已不再起积极作用,故李林甫对朝廷的支配,远比姚崇等人全面,杨国忠根本不能与他相比。

人际关系

李林甫与唐朝帝系的关系

曾祖:李叔良,唐高祖族弟,封长平王。

祖父:李孝斌,官至原州长史。

父亲:李思诲,官至扬州大都督府参军。

母亲:姜氏,楚国公姜皎的姐妹。

子女:根据史籍记载,李林甫有儿子二十五人,女儿二十五人。

李岫,曾任将作监,后被除名流放延德郡。

李崿,曾任司储郎中,后被除名流放苍梧郡。

李屿,曾任太常少卿,后被除名流放临封郡。

李氏,嫁鸿胪少卿张博济。张博济在李林甫死后被贬官。

李氏,嫁户部员外郎郑平。郑平在李林甫死后被贬官。

李氏,嫁右补阙杜位。杜位是杜甫族子,李林甫死后被贬官,至德年间曾入严武幕府,后历任新州参军、夔府司马、司勋员外郎。

李氏,嫁谏议大夫杨齐宣。杨齐宣在李林甫死后,投靠杨国忠,并在其制造的“李林甫谋反案”中作证。

李氏,嫁京兆府户曹元捴。元捴在李林甫死后被贬官。

李腾空,自幼慕道,后到庐山隐迹修真。李白曾送妻子宗氏去向她学道,并赋有《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

主要作品

《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三首:《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奉和圣制次琼岳应制》《秋夜望月忆韩席等诸侍郎因以投赠》。

《全唐文》收录其文章四篇:《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进御刊定礼记月令表》《贺克吐蕃安戎城请宣示百寮表》《请宣示御制仁孝诗奏》。

出版图书

作者名称 李林甫

《唐六典》全称《大唐六典》,是唐玄宗时官修,旧题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实为张说、张九龄等人编纂的行政性质法典。是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会典,成书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所载官制源流自唐初至开元止。六典之名出自周礼,原指治典、教典、礼典、政典。

史料索引

《旧唐书·卷一百六·列传第五十六》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三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上》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唐纪二十九》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四·唐纪三十》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唐纪三十二》

影视形象

年份  电视剧/电影 饰演者

1976 《杨贵妃》 刘一帆

1983 《剑仙李白》 鲍汉琳

1986 《杨贵妃》 常枫

1990 《唐明皇》 娄际成

1992 《杨贵妃》 娄际成

2000 《杨贵妃》 郭峰

2007 《大唐芙蓉园》 张志宏

2009 《杨贵妃秘史》 狄剑青

2015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 张琪

2019 《长安十二时辰》 林九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