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5 19:42 来源: 编辑:admin
为何说“杯酒释兵权”,是北宋灭亡的祸根?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5-25 19:22科技管理研究所说起古代经济文化巅峰,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繁花似锦,艺术登峰造极的北宋王朝。确实,根据相关...
为何说“杯酒释兵权”,是北宋灭亡的祸根?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5-25 19:22科技管理研究所
说起古代经济文化巅峰,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繁花似锦,艺术登峰造极的北宋王朝。确实,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北宋鼎盛时期,GDP占全球总量的百分之八十。
纵观古今,都不曾有一个国家,在经济方面创造出如此傲人的成绩。并且北宋王朝,也是古代史上,第一个允许老百姓们用临街房屋,随便开铺子做买卖的一个朝代。因此,东京汴梁城也成了古代史上,第一座实质意义上的不夜城。
除发达的经济之外,北宋王朝在书画,陶瓷等文化艺术领域,也堪称是古代王朝里面的佼佼者。但经济文化领域如此强盛的北宋王朝,却在军事方面,给人一种“先天不足”的感觉,以至于在“靖康之难”后,被赶出中原复地,实际意义上北宋也形同亡国。
虽然后来北宋皇族及部分残存势力,在南方建立起“南宋”政权,但再也无法重塑北宋荣光。孱弱的军事力量,无疑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但为何有人却说北宋的灭亡,跟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脱不了干系,甚至说,杯酒释兵权是北宋真正灭亡的祸根,这又是为什么呢?
武将兵变,得国不正
北宋王朝的建国史相比很多人都不陌生,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凭借殿前都点检的军事统领地位,在手下众多武将的出簇拥下,发动了陈桥驿兵变,随后皇袍加身,建立了北宋政权。但从那个历史时代背景来看,赵匡胤通过兵变获得政权,也算不上太意外的举动。
因为从唐朝灭亡之后,华夏大地就步入了“五代十国”大混乱时代。在那段历史岁月中,王朝更迭,皇帝变换犹如家常便饭。
根据史料记载,在那几十年的时间内,平均两三年就会诞生一个新皇帝。因此,不论百姓们,还是那些手握权力的将军和大臣,觉得换皇帝,建立新王朝,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赵匡胤虽然取代后周,建立了北宋王朝。但初创时期的北宋帝国,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领土较小,人口也比较少的小政权国家。放到那个军阀格局的大混战时代,像北宋刚建立起时,同等规模的政权国家,在华夏大地上还有不少。
但赵匡胤却与之前那些“轮流坐庄”的皇帝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目标。他不仅有雄才大略的军事才能,而且也不乏远大的政治理想抱负。
于是,在未来的时光里,赵匡胤带领手下将领,开启了东征西讨的统一战争。后经多年苦战,赵匡胤一举荡平中原,并且也将南方那些政权国家统统消灭。
这时,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北宋王朝才算成型。
赵匡胤成为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后,势必也会复盘一下自己的创业历程,并且回味一下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仔细分析一下大宋王朝的建立背景,发现一个于之前秦汉、隋唐,都有点不同的特点。
像秦始皇的秦王之位,是通过父死子继传承得来;刘邦更是草根出生,在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随之建立了大汉王朝;而隋文帝是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从自己外孙手里夺过来的皇位;唐高祖则是抓住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在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下,打下了一片江山。
但赵匡胤却是从一名小卒,一步步爬到手握重兵的大将。他成为皇帝之前,属于后周政权内部的统兵大将。而后又在“主少母寡”的情形下,发动兵变篡取了皇位。
从本质意义上讲,赵匡胤的皇位,源于后周王朝带兵大将“尾大不掉”所致。而且放眼整个五代十国历史时期,那些小政权国家,一旦出现带兵大将权力过重情形时,往往就会发动兵变去改朝换代。这也是那个特殊历史间断,一种很流行的趋势。
赵匡胤也深刻地了解这一特点。因此,王朝内部带兵大将,也成为赵匡胤思想里,对皇权危险最大的一类人。五代十国长久以来形成的“带兵大将废皇帝”历史特质,在加上赵匡胤心底里深深的隐忧,这也为赵匡胤日后实施一系列打压武将措施,埋下了伏笔。
开创打压武将先河
赵匡胤统一中原,征服南方,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五代十国动乱局面,这对于历史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成为太平天子后,赵匡胤也开始将工作重心放到了稳固皇权上面来。
从五代十国长久以来更换王朝皇帝的特点上分析,带兵大将无疑是危险皇权的最大隐患。
于是,赵匡胤就开始了对付副将的行动。古代历史上,像汉高祖刘邦等皇帝,在登上帝位,天下太平后,也曾对武将做过“狡兔死,走狗烹”的举动。
但赵匡胤却没效仿汉高祖那种“简单粗暴”,容易给后世留下口舌的方法。而他则采用了一种类似于“棉里藏针”的方式。
据史料记载,北宋王朝结束统一战争后,赵匡胤也带领着一大批武将返回到都城东京汴梁。那时候,赵匡胤不仅在朝堂上对武将们进行了大力封赏。平日里,赵匡胤更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经常把手下那些带兵大将叫到宫里喝酒。
在外人眼里,赵匡胤虽然贵为皇帝,但对待那些核心带兵大将,宛若亲兄弟一般。并且酒席宴上,赵匡胤也让诸位将领不必在意君臣礼节放开吃喝。
赵匡胤这一举动,不仅让武将们放下了对皇帝的戒备之心,而且从情感上,也让武将们对赵匡胤更加亲近。
但后来几次宫廷宴会,赵匡胤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却在那些亲如兄弟们的大将面前嚎啕大哭。
武将们问了原因后,赵匡胤回答说:“我最近梦里经常出现你们造反的情形,篡夺了皇位后,将我的子孙屠戮殆尽。为此时常梦中惊醒!”
大将们听了赵匡胤的话后,纷纷跪倒在地,对天起誓说:“皇帝待属下们如此厚爱,断然不会有谋夺皇位之心!”
但赵匡胤又接着说:“我相信你们固然不会造反,可你们的属下难免不会有向往富贵之心,然后逼迫你们造反,就如同当年你们逼迫我黄袍加身一样。”
随后,赵匡胤又开始给这些将领们灌“鸡汤”。大致意思是说:弟兄们跟随我在战场拼杀多年,为的不就是天下太平之后,尽情地享受荣华富贵。现如今天下已经太平,诸位何不放下手里的兵权,去享受富贵,这也也能断了你们手下人不臣之心的念想。
听了赵匡胤这席话后,那些将领们觉得很有道理。再加上长久以来,君臣彼此之间深厚的感情。所以,为了让皇帝放心,后来早朝时,诸位带兵大将纷纷以身体有病,或者是年纪老迈为由,向赵匡胤递交奏折,辞掉了军中官职。
随后,赵匡胤赏赐了那些将领数不尽的金银财宝。而这也是被后世人传为美谈的“杯酒释兵权”故事。
透过杯酒释兵权的事情,能折射出赵匡胤对武将们深深的不信任之感。而从赵匡胤起,皇家对武将们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情形,几乎贯穿整个大宋王朝。
而后来军事上凌弱的大宋被金国所灭,其实也跟武将不被信任有直接关系。究其源头根本,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就是开端。
赵匡胤对武将们定下的“基调”,对北宋王朝后世,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遗祸子孙
当年赵匡胤借“杯酒释兵权”,解决了大将们手里的兵权后,他又趁热打铁,对北宋军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当时,北宋军中设立了特殊的“监军”制度。
而且从后来的史料文献,以及现在的影视剧里,人们也能发现,北宋王朝时期不论规模多大的战争,皇帝都会派一个亲信做监军,跟随队伍出征。
有的监军是文臣,有的甚至直接是皇帝身边的太监。像描述北宋时期的小说《水浒传》里,地位显赫的“大将”童贯,身份是太监,也是监军出身。并且监军的地位要高于军队主帅。
在此情况下,北宋部队里就出现了严重的“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形。那些解决凭借皇帝的信任,对战争指手画脚,可他们本质上又不懂军事。而这也对北宋王朝的军事体系,造成了巨大的摧残。
在打压武将的同时,政治和军事方面,北宋皇帝更加喜欢重用文人。北宋一朝,也开创古代史上第一个“刑不上大夫,文人免死罪”的先河。
透过现象看本质,北宋近乎扭曲化了的“重文轻武”现象,也是北宋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初始源头,也正是宋太祖赵匡胤从“杯酒释兵权”后,制定的一系列打压武将的国家战略发展制度。
而这种“太祖制度”,在北宋后来皇帝们的“继承发扬”情形下,北宋军事体系变得形同虚设。
而这也注定了经济文化辉煌无比的北宋王朝的命运结局。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夺权事件
杯酒释兵权是指宋初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酒宴威逼利诱高阶军官交出兵权的一次政治事件。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被部下黄袍加身,篡位登基。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初九日,宋太祖赵匡胤为防止历史重演,采纳赵普的建议,在一次宴会上对石守信等大将威逼利诱,迫使其交出兵权,回家养老,从而收回了大将的兵权。在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杯酒释兵权事件发生之后,宋太祖当年执掌兵权的结义兄弟的禁军职务全部被解除,且从此不再授予他人。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君臣和气就解除了大臣的军权,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内方略。但是某些举措矫枉过正,违背军事规律,导致兵权分散,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中文名:杯酒释兵权
外文名:Release for a cup of wine
发生时间:961年(建隆二年)
发生地点:北宋开封皇宫
人物:宋太祖及石守信等高级将领
事件背景
宋太祖赵匡胤篡取了后周帝国的江山社稷之后,对后周的旧臣一个不杀,全部予以提拔重用。
大宋帝国建立刚过百天,原后周的两员重将——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和淮南道节度使李重进(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就因拒受新朝统御,相继在潞州(今山西长治)、扬州起兵叛乱。两场战事的规模虽然都不算很大,但也一直到这一年的年末才得以平息。
北宋统治者赵匡胤为此深为忧虑,在结束五代十国局面的过程中,他着重考虑的问题有二: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局面不再出现;二是如何巩固新生王朝,使之不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
事件起因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建隆元年末(960年),在宋太祖平定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他召见丞相赵普,询问息兵休战、国家长久发展的好办法。
赵普精通治道,提出问题的症结在于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安定。赵普的话还没说完,宋太祖便已明白。
于是一个重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计划就这样酝酿出来了,并逐步付诸实施。在北宋中央集权方面,最重要的是兵权,也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赵匡胤吸取了后周灭亡的教训,加强对禁军的控制。
建隆二年(961年)太祖鉴于当时已控制局势,就着手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逐步加强中央集权。起初,太祖以为石守信等人是自己的故友,并不介意,而赵普数次进言,担心石守信等人的部下贪图富贵,提醒宋太祖,记住陈桥兵变的历史,一定要避免类似的事件重演。宋太祖不久后就采取措施解除了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事件经过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喝酒,席中说自己整夜不能安睡。
石守信等人询问原因,宋太祖表示,担心他们的部下造反,再次上演“陈桥兵变”事件。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于是请宋太祖给他们指一条明路。
宋太祖回复,可以放弃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多买些歌姬,宋太祖再同他们结为姻亲,君臣之间,两无猜疑。石守信等人知道已无回旋余地,并且宋太祖已牢牢控制着中央禁军,于是俯首听命。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十日,石守信等人上表请求解除兵权。宋太祖同意,下令罢去禁军职务,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
事件结果
在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于是禁军领兵权析而为三,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皇权对军队控制加强。
宋太祖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把张令铎的女儿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
杯酒释兵权事件发生后,宋太祖当年执掌兵权的结义兄弟的禁军职务全部被解除,且从此不再授予他人。石守信虽然保留着侍卫都指挥使的头衔,却没有任何实权。
另一方面,宋太祖又派李汉超镇守关南、马仁瑀镇守瀛州、韩令坤镇守常山、贺惟忠镇守易州、何继筠镇守棣州、郭进镇守西山、武守琪镇守晋阳、李谦溥镇守隰州、李继勋镇守昭义、赵赞镇守延州、姚内斌镇守庆州、董遵诲镇守环州、王彦升镇守原州、冯继业镇守灵武。
事件评价
“杯酒释兵权”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反映。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及君臣和气,轻而易举地就解除了大臣的权力威胁,成功地防止了军变,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内方略,影响深远。
不同意此观点的人则认为宋太祖专力巩固中央政权,“杯酒释兵权”含有对内严防的性质,直接造成内政腐朽。在外患强烈的背景下,削夺大将兵权也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原因是皇帝直接掌握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致使宋朝与辽、西夏、金的战争连连败北,无力解决边患。军事积弱,还使两宋亡于社会制度落后于自己的游牧民族。
宋朝确立的文人治军的军事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彻底消除造成强唐灭亡的藩镇军制,其出发点是好的,结果是富有成效的,思想也是先进的。两宋亡于游牧民族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与两宋朝对峙的先是辽、夏,再是辽、金,最后是金、蒙,从作战态势来看,北宋面临的是两线作战只能主守。
事件争议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一事,历来的史学家大都深信不疑,而且在民间广泛流传。但也有学者经过考证,对这件事下了这样的评价:故事性强、子虚乌有。
认为“杯酒释兵权”实有其事的论者,主要依据是北宋中期以来的一些史籍的有关记载。现存“杯酒释兵权”的最早记载,是北宋丁谓的《丁晋公谈录》(以下简称《谈录》)和王曾的《王文正公笔录》(以下简称《笔录》)。《谈录》记述了赵匡胤与赵普关于此事的一段对话。书中记载,赵普对赵匡胤说,禁军统帅石守信、王审琦兵权太重,“皆不可令主兵”。赵匡胤听后不以为然,认为石、王这两位老将是自己多年的老朋友,决不会反对自己。赵普则进一步做工作,说石、王这两位老将缺乏统帅才能,日后肯定制伏不了部下,后果将不堪设想。赵普终于说服了宋太祖,罢了两人的兵权。《笔录》则更明确地记述道:相国赵普屡以为言,宋太祖“于是不得已,召守信等曲宴,道旧相乐”,最后让他们“自择善地,各守外藩,勿议除替”。事隔半个世纪,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以下简称《纪闻》)中,对此事的记载则更为详细。书中记载,在宴会的第二天,赵匡胤的部将个个心领神会,“皆称疾,请解军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
上述三种记载,矛盾百出。首先,《谈录》只讲罢石守信、王审琦二人的兵权,并无设宴请客这一情节。而《笔录》记载罢去兵权的宿将,除了石守信、王审琦外,还有其他几位将领,并增添了太祖设宴与宿将“道旧相乐”的情节。后世所谓“杯酒释兵权”一说,基本上都出于此。《纪闻》则称石守信、王审琦等皆被罢军权,以散官就第,而又大事铺张设宴道旧情节,绘声绘影,恍如身历其境,明显不可能,距离当事人的时代愈远,记载却愈详细,就愈是不可信。
其次,三书都说此事与赵普有关,但说法却不一致。据《谈录》一书所记载,罢石守信、王审琦的兵权是宋太祖听了赵普一次谈话之后就决定的。但若根据《笔录》所载,此事则是太祖在赵普多次苦谏之下才“不得已”而罢去他们的兵权。但若根据《纪闻》所记载却是太祖、赵普两人共同谋划的结果,如此矛盾的说法怎么没能成为史实,盖棺定论呢。
第三,上述三种史料,对石、王被削去兵权后的出路,说法也各不相同,有的只说“不令石、王主兵”,有的说他们“寻各归镇”,有的则说他们“皆以散官就第”。
第四,关于“释兵权”的内容史学界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指罢石守信等四人典禁军,有的则认为主要是为了削弱藩镇势力。
另外,“杯酒释兵权”这样一件大事,在北宋史官修的《太祖实录》和《三朝国史》中却未见一字。元末,史学家根据《太祖实录》与《三朝国史》编撰而成的《宋史·太祖记》对此事也不着点墨,因而有学者认为这件事发生过的可能性非常小。
文学作品
作品名称 著作人 出版时间
《王文正公笔录》 王曾 2017年7月
《丁晋公谈录》 潘汝士 2012年6月
石守信
北宋开国名将
石守信(928年—984年),字守信 ,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市)人,北宋开国名将。
初仕后周时,参与高平之战、淮南之战,累迁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成为“义社十兄弟”的成员。
北宋建立后,率军讨平李筠、李重进叛乱,出任马步军副侍卫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等职。自杯酒释兵权后,专事聚敛,积财巨万。
宋太宗时期,随征辽国,迁镇安军节度使、守中书令,封卫国公。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追赠尚书令、秦王、封威武郡王,谥号武烈。
本名:石守信
别名:石武烈
所处时代:五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开封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
人物生平
屡立战功
石守信在五代后汉时期,隶属于枢密使郭威(后周太祖)帐下。后周广顺初年(951年),升任禁军亲卫都虞侯。显德元年(954年),石守信跟随后周世宗柴荣征讨北汉,在高平之战中有功,升任亲卫左第一军都校。同年师还后,又升任铁骑左右都校。
显德三年(956年),石守信随后周世宗征南唐,任先锋,下六合,入涡口,克扬州。显德五年(958年)三月,南唐割淮南求和后,石守信以功升领嘉州防御使,充铁骑、控鹤四厢都指挥使,成为殿前司禁军主力的指挥官。
执掌禁军
显德六年(959年)三月,后周攻辽,石守信任陆路副都部署,成为后周的主要将领之一,以功迁殿前都虞候,转都指挥使、领洪州防御使。同年六月,赵匡胤接替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时,石守信接替赵匡胤任殿前都指挥使。此年,柴荣驾崩,其子柴宗训即位,石守信出任义成军(今河南滑县东南)节度使,仍兼任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是以赵匡胤为首的“义社十兄弟”中,继李继勋、赵匡胤之后第三个建节的,而且长期与赵匡胤同在殿前司共事,是赵匡胤的部属、亲信。他作为赵匡胤的副手,与赵匡胤的关系最为密切。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赵匡胤指使人谎报军情,暗中与赵匡胤勾结的次相王溥,促使首相范质仓促派赵匡胤率军北上,石守信是殿前司留京的最高长官,是赵匡胤事前安排的内应。赵匡胤于当天晚上准备兵变时,派心腹小校郭延赟驰回京城向石守信报告,石守信立即部署“将士环列待旦”,等待策应赵匡胤兵变部队回京。由于有石守信等指挥的殿前司禁军策应,赵匡胤的兵变部队得以顺利进城。
开宋元勋
主词条:杯酒释兵权
宋朝建立后,石守信列在六位主要开国元勋(翊戴功臣)之首,升任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并改兼归德军节度使。
建隆元年(960年)四月,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反宋,赵匡胤立即派石守信为主帅与高怀德率前军进讨,并先后于长平(今山西长子南)、泽州(今晋城)南,击败李筠军。赵匡胤亲往督战,攻下泽州,李筠自焚死,泽、潞平,石守信以功加同平章事。
同年九月,淮南节度使、原后周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在扬州造反,赵匡胤又派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为南征军主帅,赵匡胤随后也亲征督战。十一月,石守信率军攻占扬州,李重进自焚死,淮南平。
建隆二年(961年),石守信升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移镇郓州。同年七月,赵匡胤解除宿将兵权,石守信改任天平军(今山东东平)节度使,虽保留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军职,“其实兵权不在也”。
建隆三年(962年)九月,石守信深知赵匡胤的心意,自己上表请求解除兵权,被免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之职,专任天平军节度使。开宝六年(973年),石守信升为兼侍中。
自晦保身
宋太宗即位,石守信升为兼中书令,石守信自出任天平军节度使总共十七年未曾调任,专事聚敛,积财巨万。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罢天平军节度使,改以中书令衔任河南尹、西京(洛阳)留守。石守信崇奉佛教,在西京建造崇德寺,招募民夫运输建筑材料,驱赶压迫工人十分厉害,但是不给工钱,很多工人因为这样受苦。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加检校太师。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亲征灭北汉,遂即移军进攻辽南京幽都府,起用石守信督前军。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之战,太宗亲自督战,但宋军大败,太宗狼狈逃回。同年八月,宋太宗将战败的责任推给诸将,石守信以“督前军失律”的罪名,被“责授崇信军节度使兼中书令”。但不久,朝廷又进封石守信为卫国公。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移任镇安军(陈州,今河南淮阳)节度使,复守中书令。
晚年去世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六月,石守信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追封威武郡王,赐谥“武烈”。
人物评价
脱脱:石守信而下,皆显德旧臣,太祖开怀信任,获其忠力。一日以黄袍之喻,使自解其兵柄,以保其富贵,以遗其子孙。汉光武之于功臣,岂过是哉。然守信之货殖钜万,怀德之驰逐败度,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
王夫之:夫石守信、高怀德之流,非有韩、彭倔强之质也,分节旄,拥镇牙,非有齐秦百二,剖土君民之厚实也,谈笑尊豆,兵符立释,非有田承嗣、王武俊、李纳之跋扈而不可革也。使宋能优全故将,别建英贤,颠倒奔奏,星罗牙错,充实内地,树结边隅,一方溃茂,声援谷响,虽逮陵迟,取资百足。
轶事典故
拥有了巨额财富的石守信,从此开始享受酒梦浮华的人生。可是闲日子过久了,也挺没劲的。正在这时,他老朋友梁彦温的儿子梁周翰前来拜访,石守信一见这个文才不错的青年才俊,顿生爱才之心,便在心里记下了这个后生的名字。又过了一段时间,赵匡胤在酒宴之中跟石守信谈到他身边缺个能文会写的“秘书”,并说要让梁周翰过来试试。石守信心中暗喜,回家后就把这件好事偷偷告诉给了梁周翰。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青年才俊梁周翰得到石守信的通知后,心情极度兴奋。他急急忙忙写了一封感谢信给皇上。收到感谢信的赵匡胤,顿时龙颜大怒,不仅当即取消了这项任命,还把梁周翰赶出京城,外放效力。
石守信听说了这件事,当即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本想既为老朋友做个顺水人情,又帮义兄皇帝找个好笔杆子,可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这明里是贬谪梁周翰,暗里不就是敲打他石守信吗?你好好听话,服从命令乘凉去,义兄不会亏待你,但如果你敢插手政事,特别是干预人事,就别怪义兄我不客气!领会了义兄皇帝意图后,石守信马上就行动起来,在天平军(今山东东平)节度使的任期内连续17年不离岗,“专事聚敛,积财巨万”。为了生存和利益,努力践行着宋太祖倡导的享乐主义价值观。
亲属成员
祖父:石锐,赠太保、侍中。
祖母:王氏,赠赵国太夫人。
父亲:石康,赠太师、中书令。
母亲:王氏,追封魏国太夫人。
长子:石保兴,字光裔,在对辽和西夏的战争中颇有功绩,官至澶州防御使。
次子:石保吉,驸马都尉、镇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西平郡公,赠中书令,谥号“庄武”。
三子:石保从,东头供奉官、閤门祇候,早卒。
孙子:孙:石元孙,石保兴之子,历任殿前都虞候、鄜延副都总管、缘边安抚使、邕州观察使,好水川之战被俘。
石贻孙,石保吉之子,曾任崇仪使。
石孝孙,石保吉之子,西京左藏库使。
后世遗迹
石守信死后,被葬于“河南洛阳县平乐乡宣武村”。相传宣武村原是唐代武则天的花园,因石守信葬在这里,其子孙卒后也都归葬“宣武村梓泽源之先茔”,这里便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碑碣林立的家族墓地,该村也因此更名为石碑凹村。至今这里还保留着两通高大的石碑,不过不是石守信的,而分属于其长子石保兴、次子石保吉。一代名将石守信的墓,现在已无地面遗存。
影视形象
年份 影视类型 剧名 饰演者
1986年 电视剧 《绝代双雄》 洪培兴
1996年 电视剧 《情剑山河》 不详
1996 电视剧 《大宋王朝赵匡胤》 修庆
1998年 电视剧 《真命天子》 谢恭宝
2005年 电视剧 《问君能有几多愁》 陈之辉
2012年 电视剧 《聪明小空空》 马精武
中国为啥叫中国?若是连祖国名字由来都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尴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20 10:10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 作......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8-19科技管理研究所讲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必须要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五帝[sān huáng......
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7-21 18:18:19科技管理研究所“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
中国古代君王世系大全-完整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8-16 16:16科技管理研究所中华文明五千年:兴于炎黄,成于夏,烈于商,礼于周,霸于秦,强于汉,乱......
万里长城十三关,甘肃占三关!终于收集齐了?快看看!政务: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2022-08-09 10:10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又称万里长城......
一段风姓是万姓之祖之传说,最终演变出上古八大姓和中华姓氏之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7 15:16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一、传......
汉朝之后我们才叫汉族,那么汉朝之前叫什么?名字有点霸气!2022-10-19 18:59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秦时明月汉时......
中国历史上灭于外族和灭于自身的代表王朝:西晋宋和秦汉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6 14:45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 ......
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5 00:33科技管理研究所发表于北京【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古籍,古代书......
中国史学开山鼻祖,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文学大家——司马迁与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李陵(西汉历史人物)
05-06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战国七雄之一。
04-10中国古代君王世系大全-完整版(朝代、皇帝)盘点中国历史上五个令人无比痛心的朝代!(全文)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亡国之君都是什么下场?
08-17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的政权机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机构之一)全文介绍
03-17我国历史上的十大盛世分别是哪十个盛世?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事。
08-19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五帝[sān huáng wǔ dì](中国远古人物的合称)全文介绍
02-25陆贾(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70年),汉族,汉初楚国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
04-25卫国(中国先秦时期诸侯国,周朝诸候之卫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全文
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