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步 > 正文

辛毗(汉末三国历史人物,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全文介绍

时间:2022-05-02 09:18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诸葛亮最后一次出征,得知辛毗在司马懿的军营中,长叹:吾命休矣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5-02 07:55科技管理研究所“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一直是一个被高度赞扬和推...

诸葛亮最后一次出征,得知辛毗在司马懿的军营中,长叹:吾命休矣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5-02 07:55科技管理研究所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一直是一个被高度赞扬和推崇的人物。

在罗贯中的生花妙笔之下,诸葛亮成为了三国“最靓的仔”,“羽扇纶巾”也成为了千古流传的智者形象。然而无论如何也不能掩饰英雄迟暮,诸葛亮在人生的最后几年走了下坡路,五出祁山,无功而返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尤其是最后一次出征,诸葛亮屯十万大军于五丈原,与他对垒的是老对头司马懿,知根知底的两个人较量了无数次。这次诸葛亮准备得很充分,可是当他得知司马懿的军营中有位老人后,不由得发出了一声长叹:吾命休矣。

五丈原上的千古一叹

234年春天,54岁的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扎下大营。在得知蜀军来袭后,魏军统帅大将军司马懿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那就是任你妙招千万,我就是一招拒之:闭门不出。这一直是这些年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老招数,其对战的核心思想,就是针对蜀军远征而来的弱点:粮草长途运输相当的困难,只要拖下去,蜀军还得像以前一样被拖垮。可惜的是,这次诸葛亮准备的太充分了,不但早早地就在渭水畔分兵进行屯田,而且还发明了木牛流马,进行机械化运输作业。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诸葛亮说动了东吴的孙权,双方一起动手攻打魏国。可惜的是,魏国当时比蜀吴的力量之和还要强大。十万吴军竟然根本没有给曹魏造成什么伤害,甚至影响都谈不上,就灰溜溜地跑回了东吴。本来说好的两面夹击,最后还是诸葛亮一个人扛。可是对面的司马懿不但握有重兵,还像缩在乌龟壳里一样,就是不派兵出战。

诸葛亮几次三番向他挑战都没有用,双方相持不下。这时候诸葛亮知道,只有激怒司马懿,才能钓出魏军。于是诸葛亮就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一套女人的衣冠,并且还附了一封信:“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战。”

诸葛亮送这封信和女人衣服的目的,就是嘲讽司马懿不是男人,象个女人一样胆小怕战,不如回去做个“闺房小姐”。当蜀军的使者来到魏军军营的时候,司马懿亲自接见了他。看到诸葛亮送来的“巾帼”,以及诸葛亮的附信,司马懿只是皱了皱眉头。他先把女人衣冠放到一边,和颜悦色地和使者唠起了家常,根本不问对方军事方面的事情,反而都是关于诸葛亮的饮食起居和健康情况,仿佛和诸葛亮根本不是敌人一样。这个使者觉得,司马懿既然询问的都是人之常情的客套话,也就老实回答:丞相工作勤奋,起得早,睡得很晚。只是近来胃口不好,吃得很少。

司马懿还嘱咐使者给诸葛亮带个话,让他注意身体,不能“食少事烦”,要多休息。当蜀国使者走后,司马懿情不自禁地说:“亮将死矣”“吾无患也”。他看到左右将士不解的表情,就解释道:“你们看,诸葛孔明吃得少,事务又那么繁重,能支撑得长久吗?”即便如此,魏军将士在知道主将受到羞辱嘲弄后,就都气恼地叫嚣着要跟蜀军拼命。尤其是那些个猛将,个个要求请战出兵。

司马懿知道,这是诸葛亮的激将法。他没有打击这些将士的士气,而是再次采用了“拖字诀”。他对诸将表示:好吧,我给皇帝上个奏章,请求准许我们跟蜀军决一死战。

魏明帝收到司马懿的请示后,召集大臣们开了一个会,这时,担任卫尉卿的颍乡侯辛毗站起来发言。他认为作为一名统军主帅,司马懿深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道理,然而却要上书请示皇命,这表明司马懿根本就不想迎战。但是同时,司马懿还不想打击诸将的积极性,于是就把这事往上推,皇上应该明令司马懿不得出兵。

魏明帝觉得颇为有理,于是就派辛毗担任持节使者,遏制诸将行动,并有权力来节制当时的魏军统帅大将军司马懿。这一天,蜀军的侦察兵向诸葛亮汇报:魏营中的部队已经整装待发,可是营门口却有一位老者,手中持着黄钺,面对营门而立,没人敢踏出营门一步。

诸葛亮大吃一惊:这一定就是辛佐治。

在这之后,司马懿为了振作军威,鼓舞士气,屡次请求出兵,都被辛毗持节代表魏帝,给予了严辞拒绝。而那些资深魏军将领都了解辛毗的为人和性格,知道他素来刚正、执法严明,因而也都不敢再像以前一样,嚷嚷着要去与蜀军决战。当诸葛亮得知辛毗来到魏军中并有节制之权后,他就知道这次北伐又会无功而返。而他却病得厉害,经常吐血,于是他发出一声长叹:吾命休矣。

让诸葛亮绝望的老人

为什么当诸葛亮听说辛毗到达魏军营中,他的情绪会那么沮丧,心情会如此恶劣?实在是因为辛毗太有名了。辛毗出身于汉末魏晋“多奇士”的“汝颖”,当时,汝南和颖川两郡荀、陈、钟、辛四大家族出了不少的“奇士”。

辛毗就是这四大家族之一辛家的人,最初是在袁绍手下讨生活。后来辛毗高瞻远瞩,认清了形势,立即转投曹操,被任命为汉议郎、侍中,并且兼任魏王侍中一职,算是曹操的近身谋臣。辛毗的高光时刻,是在曹丕的身上实现的。

曹操一度在立曹丕还是曹植为魏王太子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文武大臣各有支持的对象,也是争论不下。而这时候,唯有辛毗坚持国立嫡长的原则,认为按照礼法规定,应该册立曹丕。后来,曹丕如愿以偿地当上太子,得意忘形的曹丕居然不顾礼仪,上前搂住辛毗的脖子。由此,可以看到曹丕对辛毗的感激和信任达到了何种程度。而当220年曹操死后,曹丕继任魏王。又是辛毗看出了曹丕的心思,主动出头,联络群臣上书曹丕,劝他代汉称帝。

辛毗的举动正合曹丕心意,顺理成章地经过一番装模作样的推让和禅让后,曹丕就成了魏文帝,而有大功的辛毗则被赐封为关内侯,任侍中之职。

曹丕当上皇帝这一年被定为黄初元年,当时中原连年大旱,多地蝗灾严重,可以说是饥荒遍地,当然洛阳也没有例外。刚当上皇帝的曹丕想要搞一个“形象工程”,他决定从冀州迁十万户百姓到河南,以充实洛阳周边地区的人口,这样就不显得民生凋敝,而是生机勃勃了。然而曹丕的这一决策,却遭到了众位大臣的一致反对。曹丕很生气,决定不顾群臣的劝谏,而要一意孤行。

第二天,辛毗和众位大臣再次求见曹丕,曹丕当然知道他们还想要劝谏自己,因此他的脸色极不好看。大家看到皇帝的脸色不对,都吓得不敢吭声,唯恐惹得皇上雷霆震怒。可是辛毗却好像没看到一样,他单独上前一步,从容地说道:陛下,如今久旱不雨,蝗虫成灾,真是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在这种时候,您怎么会忍心迁移百姓呢?辛毗的话实在是有些噎人,曹丕虎着脸斥责辛毗:怎么,你以为迁民不对吗?辛毗认真地回答:确实不妥。

这一下,曹丕气得脸都青了,生气地对辛毗说:“我不想和你谈论这些。”可是辛毗却根本不管曹丕如何不高兴,而是继续从容地进谏:向陛下提出意见和建议,是我的责任;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和建议,是陛下的本分。何况臣所谈论的并非个人私事,事关社稷安危,臣不能不说。曹丕知道说不过他,索性置之不理,站起来就要回宫。这时候,辛毗紧走几步,追上曹丕后,一把抓住了曹丕的衣袖不放。

曹丕也急了,他用力地甩开辛毗,气哼哼地走入了内殿。辛毗这一拉,可把跟来的群臣吓坏了。臣下直面皇帝都有可能获罪,更不用说敢对皇帝拉拉扯扯了,这可是分分钟人头落地的后果。

他们劝辛毗就此做罢,赶紧走,千万不要惹皇帝再生气了。可是辛毗却非常执拗,就站在那里,要等皇帝出来再说。过了好一会,曹丕终于是消了些气,重新回到殿上,看到辛毗还站在那里。便无可奈何地说:辛毗,你抓我的衣服为何如此急切呢?大庭广众之下,让我下不来台。

辛毗诚恳地表示:饥荒年月,再大规模迁徙,而且没有粮食接济,移民肯定会心怀怨恨,这样朝廷就会失去人民,因此我不得不力争陛下收回成命!

最后,曹丕不得不妥协,将迁移人口削减了一半,辛毗因此闻名天下。这个事,后来被称之为“辛毗引裾”。

隋朝的杨契丹画过一幅《辛毗引裾图》,而唐朝的李翰编纂的典故合集《蒙求》时,也收录了“辛毗引裾”这一典故。由此可以看出,辛毗绝对是一个狠人,他连皇帝都不惧,并且皇帝还要惧他三分。这也是当他持节站在魏军营门前,那些所谓的骄兵悍将都不敢在他面前炸刺、撒野的缘故。显然,诸葛亮对辛毗的为人、辛毗的事迹是极为了解的。

所以当他知道辛毗来到司马懿军中后,自己对司马懿的激将法就失去了任何作用。而当魏军固守不出后,蜀军不战而败就是迟早的事了。这也就是诸葛亮绝望的地方,他的北伐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

诸葛亮命丧失五丈原

在司马懿唱红脸、辛毗唱黑脸的反复争执之中,坚守不出的魏军的士气越来越旺,而相反的与魏军对峙长达三个多月的蜀军却开始焦躁不安起来。正在这时候,“事必躬亲”的诸葛亮由于过度辛劳,终于在军营里病倒了。

司马懿虽然坚守不出,却并不阻碍他派出小股部队对蜀军骚扰。特别是当他探听到诸葛亮有病之后,为了干扰和刺激诸葛亮,司马懿派出“二千余人,就军营东南角大声称万岁”。这一下,使得躺在病榻上的诸葛亮坐了起来,惊问什么外面发生了什么,探子报告说:“吴朝有使至,请降。”

诸葛亮当然知道这是魏军故意编造的谎言,于是禁不住斥责司马懿:“计吴朝必无降法,卿是六十老翁,何烦诡诳如此!”当诸葛亮体虚神疲之际,司马懿的心理战对诸葛亮的侵害终于显现出来,他的病情急剧恶化。

最后已经知道此役无功的诸葛亮,为了蜀军能够安全地撤离,他不得不强支病体,摆下七星灯进行续命,估计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方法,以振作军心。可惜的是功亏一匮,最后一日被魏延闯入,踩灭了主灯,没有能够成功。于是没几天,这个年纪才54岁的蜀国丞相,就在五丈原的军营里去世了。可以说,诸葛亮的预感是极为准确的,他真的死在了这里。当然在诸葛亮去世前,他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蜀军将领按照他的吩咐,密不发丧,而是把他的尸体裹着放在车里,各路人马有秩序地撤退。魏军探子听到诸葛亮病死的风声,立刻报告了司马懿。

司马懿带领魏军追赶上去,刚过五丈原,忽然蜀军的旗帜转了方向,一阵战鼓响,兵士们转身掩杀过来。

司马懿大吃一惊,赶快拨转马头,下令撤退。蜀军将领等魏军离得远了,不慌不忙地把全部人马安全撤出五丈原。后来,百姓将此事编成歌谣嘲笑司马懿:“死诸葛吓走了活仲达!”司马懿听了也不生气,说:我只能料到活的诸葛,怎么能料到死的呢!他还亲自跑到蜀军原来扎营的地方,观察了诸葛亮布置的阵势,赞叹道:诸葛孔明真是天下奇才啊!而在这次战役中立下大功的辛毗,也于第二年在家中安静地老去。当然,诸葛亮和辛毗都没有料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最后,是司马懿的司马家族取代曹魏,建立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的两晋王朝,成为了中原之主。

辛毗

汉末三国历史人物,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辛毗(?~235年),字佐治,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出身陇西辛氏,早年投靠冀州牧袁绍,拒绝司空曹操征召。官渡之战后,跟随青州刺史袁谭。曹操攻下邺城后,历任议郎、相府长史、魏国侍中,支持曹丕成为世子。曹丕即位后,授侍中、广平亭侯。

魏明帝即位,辛毗晋封颍乡侯,担任卫尉卿。诸葛亮屯兵渭南,辛毗担任持节使者,节制大将军(司马懿)。曹魏青龙三年,病逝于卫尉任上,谥号为肃,配享魏文帝庙庭。

本名:辛毗

字:佐治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豫州颍川郡阳翟县

人物生平

侍奉袁氏

初平年间,袁绍起兵反董卓,辛毗(pí)与哥哥辛评,一起投靠袁绍。

袁绍在初平元年到建安四年,虽然先后驱逐了韩馥,消灭了公孙瓒,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但由于内部互相倾轧,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打败,从此一蹶不振。建安七年(202年),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为了争夺继承权而大打出手。辛毗跟随哥哥辛评,支持袁绍的长子袁谭。

归入曹营

建安八年(203年),袁谭被袁尚打败,困守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县南),走投无路之际,采纳谋士的建议,派辛毗为使者,向世仇曹操请降。曹操久闻阳翟名士辛毗之名,就乘机将辛毗留在自己帐下。

辛毗归曹后,他首先向曹操分析了袁氏兄弟反目成仇的个中缘由,并建议曹操趁机出兵河北。曹操虽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但对他精辟的分析却心悦诚服。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带兵攻河北,军队进逼冀州首府邺城。袁尚闻讯从平原撤兵,回师救援。

建安九年(204年),曹军攻打袁氏在河北的老巢邺城。攻邺城时辛毗带兵冲锋陷阵,审配在城东南角楼上望见曹军攻入,忿恨辛评、郭图坏败冀州,于是命人驰诣邺城的监狱,杀了辛评的一家。

审配的侄子审荣,与辛毗交情深厚,对叔父的行为十分不满,于是飞箭传书,与辛毗沟通消息。辛毗接信后报告曹操,曹操十分高兴,内外夹击,曹军很快就攻下邺城,生擒审配。辛毗拿着马鞭鞭打审配的头,骂道:“奴才,你今日死定了!”审配回头说:“狗辈,就是你们害得冀州被破,我恨不得杀你!况且你今日难得能亲手杀了我么?”随后,审配宁死不降被曹操处死。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消灭了袁谭,袁尚、袁熙率残部逃往乌桓,河北纳入了曹操的势力范围。他器重辛毗的才干,上表朝廷,拜辛毗为议郎,兼任侍中。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自进爵为魏王。辛毗以汉议郎、侍中身份兼任魏王侍中。当时在立谁为魏王太子这个问题上,曹操一度犹豫不决。曹丕以年长得立,曹植以才高得宠,文武大臣又各有所向。辛毗坚持以国立嫡长的礼法,坚决支持册立曹丕。次年,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后,得意忘形,搂着辛毗的脖子说:“辛先生你知道吗,我好高兴。”辛毗不禁对曹丕的举动感到愕然。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故,太子曹丕继位为魏王。魏王侍中、汉丞相长史辛毗联络群臣上书曹丕,劝他代汉称帝。曹丕早有此意,不久就威逼汉献帝退位。曹丕建立曹魏,辛毗也因此被赐爵关内侯,任侍中之职。

引裾力争

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想从冀州迁徙士家十万户到洛阳。当时连年干旱,蝗灾肆虐,中原大地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群臣都认为在饥荒之年不宜这样做,魏文帝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担任侍中的辛毗坚决反对,再次劝谏,想让魏文帝收回成命。魏文帝十分生气地对辛毗说:“我不想和你谈论此事。”辛毗从容地说:“陛下既然不认为臣不肖,让臣随侍左右。密室之议,朝堂之论,为臣都应该切问应对,拾遗补阙,陛下怎么能不同臣下商议?何况臣所谈论的并非个人私事,事关社稷安危,臣不能不说。”魏文帝无言以对,站起来要回后宫,辛毗拉住他的衣襟不放,魏文帝用力夺回衣服,悻悻回宫。过了一会儿,他火气稍消,又出来责问辛毗:“佐治,你为什么要苦苦地同我作对呢?”辛毗诚恳地说:“在这种饥荒年月,强行把他们迁徙到河南,没有粮食来救济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心怀怨恨,失去人心,因此我不得不力争陛下收回成命!”最后魏文帝下令,迁五万户,这不能不说是辛毗力争的结果,虽如此,仍是巨大的人民迁徙,给迁徙人民带来极大的困难。隋代的杨契丹就画有《辛毗引裾图》,唐代文学家——李翰在收集古今各类的典故而编纂《蒙求》时,也因此而特意收录了“辛毗引裾”的这一典故。

魏文帝喜欢围猎,有一次随从时,魏文帝说:“打猎真高兴啊!”辛毗说:“对于陛下您来说很高兴,对于臣等是跟着受苦。”之后,魏文帝便很少射猎。

随军伐吴

黄初三年(222年),魏文帝命大将军曹真出兵伐吴,以辛毗为军师,进攻东吴的军事重镇江陵。江陵久攻不下,后因长江涨水,魏军才撤军北归。这时,辛毗被封为广平亭侯,仍任侍中之职。

黄初五年(224年),魏文帝准备御驾亲征,出师伐吴,辛毗极力劝阻,他指出:天下初定,便大举兴兵,势必会使刚刚得以恢复发展的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当年曹操曾多次南征,都因江海湖泊阻挡不见成效。如今军力并不比当年强盛,不如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待民富国强之日,自可一举灭吴。但他的建议被魏文帝拒绝。结果兴兵十万,征战数年,仍然望江兴叹,无功而返。

持节阻战

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病故,魏明帝继位。辛毗进封为颍乡侯。当时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深得魏明帝宠,他们专断朝政,朝中大臣纷纷投靠。辛毗却不肯趋炎附势,凡事秉公而断,从不假以词色。他的儿子辛敞怕老父遭到谗言陷害,劝他同刘放、孙资搞好关系,遭到他的严厉斥责。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蜀汉诸葛亮六出祁山,大举伐魏,魏明帝命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抵抗。两军对垒,司马懿以逸待劳,诸葛亮屡次挑战他都置之不理。后来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穿的衣服,以此来刺激他出营作战。魏军众将都以此为耻,要求出战。司马懿上书魏明帝,要求出战,被明帝拒绝。魏明帝惟恐众将不听调度,就派辛毗为使者,持节赶赴魏军大营,遏制诸将行动。将领们都因辛毗素以刚正、执法严明而不敢轻言战事。司马懿屡次请求出兵,都被辛毗严辞拒绝。两军在五丈原对峙三个多月,诸葛亮欲进不能,欲退不舍,后操劳成疾,病逝军中。魏军班师回朝后,辛毗任卫尉之职,不久病故,明帝赠他谥号为肃侯。

多年后,辛毗配享魏文帝庙。

人物评价

毕轨:“尚书仆射王思精勤旧吏,忠亮计略不如辛毗。辛毗宜代思。”

刘放、孙资:“辛毗实亮宜,然性刚而专。”

陈寿:“辛毗、杨阜,刚亮公直,正谏匪躬,亚乎汲黯之高风焉。”

何尚之:“清道而动,帝王成则,古今深诫,安不忘危。若值汲黯、辛毗,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

唐德宗李适:“闻诸辛毗,牵裾魏后,则有禽息,竭忠碎首,勉思献替,以平可否。勿谓无伤,自微而彰;勿谓何害,积小成大。”

王夫之:“迨于子桓之世,贾诩、辛毗、刘晔、孙资皆坐照千里之外,而持之也定。”

亲属成员

兄长:辛评,曾任韩馥和袁绍部下,后跟随袁谭。

辛宪英

女儿:辛宪英,素以智著称,旧时曾有歌将辛宪英的智、曹娥的孝、木兰的贞、曹令女的节、苏若兰的才和孟姜的烈并称,皆谓之出类拔萃。

女婿:羊耽,太常卿,太傅羊祜的叔父;

儿子:辛敞,河内太守、卫尉;

外孙:羊琇,中护军、散骑常侍、甘露亭侯。

外孙女:羊姬,一代经学大家。

轶事典故

辛毗为人直率,如在魏文帝在位时曾多次对他作出劝谏:有一次文帝打算迁移冀州士家十万户到河南,但当时群臣以连年蝗灾,饥荒严重为由反对,但文帝执意坚持。辛毗于是求见,力劝文帝,文帝于是改变主意只徙五万。又有一次,从文帝打猎射雉鸡,说:“射雉乐哉!”辛毗却说:“于陛下甚乐,而群下甚苦。”文帝不作声,以后亦减少打猎了。亦有一次文帝有意攻伐东吴,辛毗谏说不可,认为时间并不适合,但文帝不听,终无功而还。

辛毗亦很重视气节,不愿向奸佞小人卑躬屈膝。如魏明帝时,中书监刘放和中书令孙资受明帝宠信,独览朝政,儿子辛敞劝他应像朝中其他官员般和他们住来。但辛毗认为他们不能对自己做什么,大不了还是不能当三公,用不着因为他们而放弃气节。冗从仆射毕轨一次推荐辛毗任尚书仆射,刘放及孙资却向明帝说他“性刚而专”,令明帝不任用他,反让他出任卫尉。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辛毗与正史大体相当。辛评之弟。初为平原令,辅袁谭。为使赴曹营求和。袁氏亡,归曹。毗在城外,用枪挑袁尚印绶衣服,招安城内之人。审配大怒,将辛毗家屋老小八十余口,就于城上斩之,将头掷下。后为卫尉,送旨赴五丈原与蜀军对峙之魏军,止住欲出征的将士。司马懿称辛毗为知其心者。

影视形象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由马兴跃(《群雄逐鹿》)、秦宝林(《南征北战》)分别饰演辛毗;

1999年电视剧《曹操》:扮演者不详;

2002年电视剧《洛神》:李龙基饰演辛毗;

2012年电视剧《曹操》:扮演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