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4 06:15 来源: 编辑:admin
司马家族建立晋朝后,为何会开启华夏的黑暗时代?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5-04 07:23科技管理研究所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黑暗时代不是春秋战国,而是西晋之后的五胡乱华,春秋战国的乱世只是华夏...
司马家族建立晋朝后,为何会开启华夏的黑暗时代?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5-04 07:23科技管理研究所
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黑暗时代不是春秋战国,而是西晋之后的五胡乱华,春秋战国的乱世只是华夏诸侯国之间的兼并与扩张,很少有屠杀百姓的行为,是华夏内部矛盾,而五胡乱华则纯粹是胡人对华夏无差别的杀戮,是华夏与胡人的外部矛盾,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五胡乱华是历史上首次由胡人占据了传统的汉地,并在中原大地上建立政权,也是历史上首次胡人的地位在超过了汉人,还是首次华夏正统政权被胡人赶到长江以南而偏安一隅,然而最为血腥的是:北方汉人几乎被胡人杀尽,民族几近亡种。
造成五胡乱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八王之乱,在晋武帝司马炎去世之后的第二年,西晋政权内部就陷入了无休止的权力斗争,整个西晋朝廷与皇族成员全部被卷入斗争,在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中,以司马家族为首的诸侯王互相残杀,直到所有诸侯王都被杀得奄奄一息。
五胡乱华
正因为西晋内部的混乱与实力大量的消耗,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为主的部落进入中原,争夺西晋留下的权力真空与土地,在永嘉之乱中,以匈奴为主的汉赵政权消灭了西晋军队的主力,屠杀了西晋的朝臣、皇族、士兵、百姓合计3万余人,俘虏了西晋的皇帝晋怀帝。
几年以后,汉赵政权又在长安俘虏了晋愍帝,西晋正式灭亡,汉人在北方的统治正式结束,自夏商周以来,汉人头一次失去对中原的控制,北方陷入无何止的混乱与黑暗,先是五胡乱华,接着是十六国与东晋对峙,最后形成了南北朝,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天下,这个黑暗时代长达近300年。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司马家族建立晋朝之后,会开启了华夏的黑暗时代呢?
一、得国不正。
司马家族历来被认为是得国不正,司马懿作为曹魏的托孤重臣,利用阴谋手段除掉了政敌曹爽,诛杀了曹爽一党五千余人,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来,司马懿的这一行为是规模最大的消灭政敌行为,而且是肉体消灭,恶化了政治生态,开启了黑暗时代的序幕。
司马懿控制了魏国政权,然后把魏国政权世袭化,并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司马师掌控政权期间,废除了魏帝曹芳,司马昭掌权期间,弑杀了魏帝曹髦,曹髦的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已经成为奸臣贼子的象征。
司马炎掌权期间,逼迫魏帝曹奂禅让帝位建立了晋朝,虽然司马家族接受禅让的方式与曹魏代汉一样,但不同的是:曹魏的江山是自己打下来,只是借用了汉献帝的名义,而司马家族的江山是靠阴谋、权术、弑君等不正当手段得来的,所以叫得国不正。
司马懿得国不正
在政治上,一定要有百分之百的正确,才能统治天下,在古人心目中,皇帝是天的儿子,有着神话的色彩,不是靠武力强大就能当上皇帝,也不是说你掌控了政权就能当皇帝,看看赵高,一手遮天都无法让满朝文武臣服并让他当皇帝。
想当皇帝,一定要制造各种政治正确的条件,比如禅让,这是合法的一种途径,曹魏已经试过了,司马家族有样学样,但是曹魏可从来没有弑君,也没有废除过皇帝,这些事司马家族都干过,所以得国不正。
一旦得国不正,政权很容易受到冲击,导致不稳定,在司马氏各诸侯王冲突的八王之乱中,明显就是司马氏得国不正的写照,各个司马氏诸侯王以为自己武力强大就能当皇帝,或者想凭武力来控制朝廷。
武力只能强盛一时,只有得民心的政权才能长久,一个得国不正的西晋政权是很难长久的,后来的东晋明帝司马绍在听了王导介绍司马懿如何夺取政权时,说了一句话: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晋朝天下又怎么能长久呢?
司马懿的后代都认为司马懿得国不正,手段狠毒,晋朝天下不能长久,更何况外人呢?
二、开历史倒流,实行分封制。
五胡乱华是八王之乱引发的,八王之乱表面上是西晋内部争权夺利的结果,但实际上是分封制导致的恶果,晋朝的分封制与汉朝不同,汉朝用了很多代人才完全平息了分封制的后果,而最有效果的手段就是汉武帝的推恩令。
晋朝放着汉朝好好的经验不用,偏要开历史倒车,实行分封制,西晋分封的诸侯王是有独立兵权的,还有封邑与官职,西晋的州郡是无兵的,除了朝廷直接控制的中央军,就是各地分封的诸侯王军事实力最强了,这就有诸侯王军事干预朝政的条件。
西晋开历史倒车实行分封制
当西晋朝廷之上由于杨骏和贾南风乱政引发混乱之时,这些有兵器的诸侯王全部率军参加,这就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混乱,长达16年的时间中,司马家族的诸侯王为了争夺最高权力,就在那里自杀残杀。
杀戮一直就是司马家族夺取权力最重要的手段,当年司马懿就是如此,他的后世子孙大多有样学样,都想依靠手中的兵权在朝政上分一杯羹,但是谁也没比谁强,打来打去,整个国家是全部是两败俱伤,然后胡人就趁虚而入了。
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被证明是落后的制度,秦始皇时期就废除了,汉朝初期实行异姓分封,后改为同姓分封,经汉景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推恩令才彻底解决了分封制带来的威胁,司马家族的统治者却完全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完全达不到秦始皇、李斯、汉景帝、汉武帝这样的思想高度。
分封制引发了动乱消耗了国力
司马家族以为汉朝灭亡是没有诸侯王勤王的原因,所以矫枉过正实行了分封制,却没想到会引发八王之乱,如果没有分封制,西晋内部即使有权力斗争,也不至于引发全国的战争,更不至于把西晋内部的兵力、资源全部消耗完,这完全是开历史倒车。
三、错误的民族政策。
西晋的民族政策远远不如西汉与东汉,两汉与匈奴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争,直到把匈奴拖垮,造成分裂,完全无法与汉朝对抗,到东汉时期,南匈奴完全依附并听命于汉朝,哪怕是中原大乱的三国时期,中原政权依然能够牢牢掌控依附的胡人部落,没有胡人乱华。
比如说三国时期的曹魏,为了完全控制匈奴,把匈奴划分为五个部分,让他们固定居住在不同的地方,这叫分而治之,五个部落之间相互制衡,不设单于,使匈奴不能统一成一个整体,那样就无法对中原政权造成威胁,对待匈奴的这种民族政策就是正确的。
三国都乱成这样了,人口大量减少,胡人仍然没有进入中原建立政权的可能,这就是三国三大政权对胡人有正确的民族政策,牢牢地控制了胡人,这同样是春秋时期尊王攘夷的另一种状态。
反观晋朝,虽然统一了三国,但对胡人及少数民族的政策有着诸多的错误,最大的错误就是对五胡内迁视而不见,没有政策来防范将来会出现的风险,胡人在当时又是被统治阶层,一旦某个地区的胡人数量多过汉人,就会出现反抗与起义。
举个例子,西晋时期由于五胡内迁,导致关中地区的胡人数量多于汉人,关中户口有一百万左右,胡人占了一半,比如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的起义,这还是司马炎在世的时候发生的,西晋大臣郭钦曾向晋武帝上书,提出要解决少数民族内迁问题,但司马炎并没有重视,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反而对少数民族采取压迫政策,导致在西晋内乱时期,少数民族联合起来灭亡了西晋,开启了黑暗,这都是当初埋下的隐患。
司马朗
东汉末年名士、官员
司马朗(171年~217年),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司马八达”之一。司马朗年少时就表现得很有见识,汉末动乱之际,受父命带领家属逃离董卓,又迁往黎阳,成功躲避战乱。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又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后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征讨吴国,到达居巢。军队中流行瘟疫,司马朗亲自去视察,派送医药,因此染病,最终去世,时年四十七岁。他去世之后,兖州的人民都相当怀念他。
本名:司马朗
字:伯达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171年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司马氏是汉末河内世族,司马朗的祖父司马俊官至颍川太守,父司马防年轻时担任地方官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之后转任为骑都尉,他对司马兄弟的管教相当严格,“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相处时态度很严肃。司马朗九岁时,有客人直接称呼其父的字,司马朗便对那人说:“轻慢他人的亲长,就等于是不尊敬自己的亲长。”那位客人因此而道歉。
光和五年(182年),在司马朗十二岁时,便通过经学考试而成为童子郎,但是当时的监考官觉得司马朗身体高大强壮,怀疑他匿报年龄,便质问他。司马朗回答说:“我的家族中人世代以来的身材一向都很高大,我虽然年轻幼弱,却没有急功近利向上层攀援的习气,从而谎报年龄以求得在仕途上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的人生立志要做的事情。”监试官因此觉得司马朗品行才能果然异于常人。
脱董返乡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进入洛阳,关东各州郡军队起兵反董。原冀州刺史李邵住在野王,为避战祸,想搬迁至温县,司马朗认为野王和温县其实唇亡齿寒,而且李邵背负郡国人民的期望却先行逃避,恐怕会造成沿山各县民心动摇及骚乱。但是李邵不听其言,果然造生当地民乱,温县亦遭到劫掠。
之后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当时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该一起西迁,而司马防因战乱四起,因此要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但是有人告发司马朗想要逃亡,军队便抓住他去见董卓,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已去世的儿子同岁,为何要背叛!”司马朗回答说:“明公以高世之功德,在天下大乱中辅助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秽乱,举荐了许多贤士,这的确是虚心深虑,即将成为复兴社稷的治世啊。但是随着威德的隆重,功业的著大,而兵灾战乱却日渐严重,地方州郡有如大鼎煮沸一般,连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乐业,因此要抛弃住家田产,四处流亡躲窜。虽然已在四方关口设置禁令,以重刑加以杀戮处罚,也不能阻止逃亡的风潮,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想回故乡的原因。希望明公仔有所借鉴,稍加反省深思,那么名声就可像日月一般的荣耀,伊尹和周公也不能相比了。”董卓听完很满意,也说:“我也有这种感悟,你说的很有道理。”
司马朗虽暂时以托词哄骗过董卓,但也知道董卓一定会败亡,唯恐自己会被留下,便贿赂董卓身边的办事官员,偷偷地回到家乡。回到温县之后,司马朗又向乡中父老长辈们建议,河内郡与京城相邻,董卓与关东起兵群雄之间的战火一定会波及于此,这里将会成为乱世战乱频繁之地。不如趁道路尚通之时,先到黎阳投靠统领兵马的乡里姻亲赵威孙,然后观察时势。但是父老长辈们都恋旧,不愿意跟随司马朗离乡背井,只有赵咨带着家属和司马朗一起前往。数月之后,关东诸州郡起兵数十万人,大军都聚集在荥阳及河内郡,群雄们因各怀鬼胎,所以难以统一行动,因此有些士兵便劫掠当地百姓,造成人民的死伤超过半数以上。之后关东联军解散。
兴平元年(195年),兖州刺史曹操与夺取其地盘的吕布在濮阳相对峙,司马朗才带着家属回到温县,当年发生饥荒,人民相食,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众人,代替父亲教导诸弟,因此司马家没有因为世道衰败而家业凋零。
投效曹操
司马朗二十二岁时,司空曹操征辟司马朗为司空掾属,后出为成皋县令,但因病去职,后来又复职为堂阳县长。
司马朗治理政务相当宽惠,不行鞭杖之刑,而民众也没有触犯刑律。当时,县里有民众迁徙充到都城里去的,后来县里征调百姓服役造船,迁走的百姓唯恐司马朗这边人手不足,于是彼此相邀私下里回来相助,司马朗就是如此受到百姓的爱戴。之后又调任为元城令。
建安十三年(208年)之后,司马朗被曹操征辟为丞相主簿。司马朗认为汉末的乱世,是因为秦朝取消了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制度,而地方郡国又没有练兵备战的缘故,现今虽然不需恢复五等爵位,但可令地方郡国召集常备士兵,既可抵抗外族的侵略,亦可威吓有不轨之心的乱臣,可以做为长治久安的对策。
司马朗又认为应该恢复井田制度,之前人民世代相传拥有土地,难以征收后重新分配,现今正值乱世,人民流离失所,土地无主,刚好可以借机恢复井田制。司马朗的建议虽然没有被采纳执行,但地方州郡领兵这项政策,原本是出自司马朗的意见。
出任刺史
后来司马朗又迁任为兖州刺史,他实施许多政策,都被百姓们称赞。司马朗在军旅之时,亦穿着简朴的衣服,吃粗糙的食物,以身作则带动节俭的风气。他十分喜欢人伦典籍,乡人李觌等享有很高的虚名,但司马朗经常公开地贬低他们的德行;后来李觌等果真败亡,当时的人们才信服司马朗的判断。当时钟繇、王粲等人发表言论说:“只有圣人才能有太平治世。”,司马朗则说:“伊尹、颜回虽然不是圣人,但是他们的德行言论在民众中累世相传、深入人心的话,也可以成就太平治世。”曹丕很喜欢司马朗的言论文辞,他称帝后曾命秘书监手录其文章。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司马朗跟随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东吴,到达居巢时,士兵之间发生严重的流行病,司马朗亲自巡视士兵病情,给士兵们医治药物,自己却感染了疾病,因而病死,时年四十七岁。留下遗言说:“刺史蒙国厚恩,督司万里,微功未效,而遭此疫疠,既不能自救,辜负国恩。身没之后,其布衣幅巾,敛以时服,勿违吾志也。”他去世之后,兖州的人民都相当怀念他。
曹叡即位之后,封司马朗之子司马遗为昌武亭侯,有食邑百户。司马朗之弟司马孚又将其子司马望过继给司马朗,司马遗去世之后,由司马望之子司马洪继承其嗣。
人物评价
陈寿:“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司察之而已。太祖创基,迄终魏业,此皆其流称誉有名实者也。咸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见述于后也。”
家族成员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父辈 父亲 司马防 骑都尉
平辈 二弟 司马懿 晋宣帝,司马炎追封
三弟 司马孚 安平献王
四弟 司马馗 东武城戴侯
五弟 司马恂 鸿胪寺丞
六弟 司马进 城阳亭侯
七弟 司马通 安城亭侯
八弟 司马敏 安平亭侯
子辈 长子 司马遗 昌武亭侯
嗣子 司马望 义阳成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子,出继伯父司马朗
孙辈 长孙 司马弈 司马望长子,黄门侍郎,早卒
次孙 司马洪 司马望次子,河间平王,出继叔父司马遗
三孙 司马整 司马望三子,随穆王
四孙 司马楙 司马望四子,竟陵王
相关考证
《三国志》记载:“(司马朗)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而“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司马朗)遇疾卒,时年四十七”,两相比较,必有一误。
潘眉在《三国志考证》中的意见是:“太祖以建安元年拜司空,辟朗为司空掾,朗时年二十二。至建安二十二年卒,止有四十三岁,传误。”
其实,两文均为孤证,潘眉说是取信前文,否定后文。若如此,司马防(生卒年149-219年)则是在26岁(实岁)得长子司马朗,初平元年(190年),司马朗在十五六岁时便带族人返乡、并经历劝说李邵、董卓提审等事,均难以与常情契合。
若取后文,则司马朗生于建宁四年(171年),则司马防在22岁(实岁)时得长子司马朗,初平元年(190年),司马朗以20岁(虚岁)的身份带族人返乡,并经历劝说李邵、董卓提审等事。
所以说,取后文“(司马朗)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是相对合理的选择。
至于前文“二十二”修改的原因:按《晋书》记载,司马懿为建安六年(201年)出仕,任河内郡上计掾。
再按《后汉书》:(封观)当举孝廉,以兄名位未显,耻先受之。
可推司马朗出仕时间应当早于建安六年(201年),而曹操拜司空的时间为建安元年(196年)十一月,实际开始征辟士人为掾,当以次年(197年)伊始。综合一下,司马朗出仕时间区间为197-200年间。
按《三国志·武帝纪》,建安四年(199年)四月,斩眭固,“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似乎推司马朗在建安四年(199年)出仕,更为精当。
据此,《司马朗传》的“年二十二”可改为“年二十九”。
文学形象
司马朗,京兆尹司马防之子,司马懿之兄,在曹操手下任主簿,《三国演义》第39回中提及。
影视形象
年份 影视类型 剧名 饰演者
2017 电视剧 《军师联盟》 李佑伟
2018 电视剧 《三国机密》 贾本初
中国为啥叫中国?若是连祖国名字由来都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尴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20 10:10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 作......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8-19科技管理研究所讲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必须要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五帝[sān huáng......
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7-21 18:18:19科技管理研究所“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
中国古代君王世系大全-完整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8-16 16:16科技管理研究所中华文明五千年:兴于炎黄,成于夏,烈于商,礼于周,霸于秦,强于汉,乱......
万里长城十三关,甘肃占三关!终于收集齐了?快看看!政务: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2022-08-09 10:10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又称万里长城......
一段风姓是万姓之祖之传说,最终演变出上古八大姓和中华姓氏之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7 15:16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一、传......
汉朝之后我们才叫汉族,那么汉朝之前叫什么?名字有点霸气!2022-10-19 18:59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秦时明月汉时......
中国历史上灭于外族和灭于自身的代表王朝:西晋宋和秦汉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6 14:45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 ......
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5 00:33科技管理研究所发表于北京【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古籍,古代书......
中国史学开山鼻祖,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文学大家——司马迁与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李陵(西汉历史人物)
05-06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战国七雄之一。
04-10中国古代君王世系大全-完整版(朝代、皇帝)盘点中国历史上五个令人无比痛心的朝代!(全文)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亡国之君都是什么下场?
08-17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的政权机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机构之一)全文介绍
03-17我国历史上的十大盛世分别是哪十个盛世?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事。
08-19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五帝[sān huáng wǔ dì](中国远古人物的合称)全文介绍
02-25陆贾(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70年),汉族,汉初楚国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
04-25卫国(中国先秦时期诸侯国,周朝诸候之卫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全文
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