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6 19:39 来源: 编辑:admin
第一篇《春秋第一大忽悠,为了当上君位,直接把宋庄公给忽悠瘸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4-26科技管理研究所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去世了,大儿子“忽”继位,是为“郑昭公”。曾经“拳打周王,脚踢四...
第一篇《春秋第一大忽悠,为了当上君位,直接把宋庄公给忽悠瘸了》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4-26科技管理研究所
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去世了,大儿子“忽”继位,是为“郑昭公”。
曾经“拳打周王,脚踢四方”的小霸王死了,这么大的事儿,怎么也得通知一下其他诸侯国,在郑昭公的安排下,上卿祭足去宋国报信。这可不是随意瞎安排的,而是有深层次的用意的。
郑庄公在世的时候,另外一个儿子“突”是“忽”的强力竞争对手,为了保证忽的顺利继位,郑庄公提前安排突回了姥姥家,也就是宋国,郑昭公让祭足去宋国,一方面是报信,另一方面也是暗中观察一下,突有没有什么异常举动。
果然,祭足在宋国遇到了一个大危险,但是,这个危险,不是来自于突,而是刚刚继位的宋庄公。
我们先来说一个这个“祭足”。
祭足,最早是“祭邑”的守臣,算是一个小小的县令,这个“祭邑”就是现在河南郑州的“祭(zha)城”,这个字很特别,在别的地方都念(ji),但是,唯有在郑州这个地方,它念(zha)。
因为给郑庄公做了一次媒人,迎娶了邓国的邓曼,而受到郑庄公的喜爱,升级为“大夫”,后来上卿公子吕去世,他替补为上卿,顺利的实现了职场三连跳。
祭足这个人,是十足的老奸巨猾,工于心计,见风使舵,他早年间的辉煌战绩就是带队去割了周平王家的麦子,后来郑庄公与周恒王大战,祝聃射了周王一箭,也是祭足出面去给郑庄公“擦屁股”。
这一天,祭足坐着马车,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宋国,他想着自己好歹是郑国的上卿,怎么也得安排个五星酒店住下,然后再给自己搞个接风仪式,没想到,刚走进宋庄公的大殿里,就被两边的甲士们给摁到了地上。
祭足惊恐的问道:“我是郑国上卿祭足,这是我的证件,如假包换,你们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宋庄公微微一笑:“先带下去”。
我们再来说一说这个“宋庄公”。
他不是别人,就是被老爸宋穆公赶到郑国去居住的“公子冯”。当年,宋殇公几次联合卫国攻打郑国,就是因为公子冯在郑国,对他的君位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宋国太宰华督,是公子冯的死党,他人虽然在宋国,心却是在公子冯那边。宋殇公继位后连年发送战争,百姓苦不堪言,华督趁机煽风点火,暗中传出小道消息,说宋殇公穷兵黩武,全部都是大司马孔嘉父的主意。
华督为什么要把矛头对准孔嘉父,有两个原因:
第一,宋殇公再有错,但毕竟是君,华督是臣,他不敢公开反对,否则宋殇公一句话,就要了他的小命。
第二,华督看中了孔嘉父的一个小妾“魏氏”,据说这个魏氏长的是美若天仙,楚楚动人,有一次她回娘家,无意中掀开了马车的帘子,露出花容月貌,被华督给看见了,就是这惊鸿一瞥,就深深的吸走了华督的心。
因此,华督诽谤孔嘉父,是一箭双雕,他想趁机铲除孔嘉父,夺取兵权,又捎带着给自己办个私事,抢走美丽的小妾魏氏。
这年春天,大司马孔嘉父又开始搞阅兵,整治军队,华督逢人就说:“看见没,大司马又要打仗了,造孽呀,苦的都是百姓啊”。
华督的流言,成功的激起了众将士的反叛心理,这些将士们也都是凡人啊,身后都有老婆孩子,天天上战场打仗,谁受得了。因此,他们纷纷找到华督的府上去诉苦。
华督趁机又进行了一番表演,他声泪俱下的说:“开会的时候,我是真的劝大司马呀,要以百姓为重,千万不要再打仗了,那郑国是好欺负的吗?你干嘛要天天和他作对,可惜啊,人家是大司马,我人微言轻,人家怎么能听进我的劝,我反而被他训了一顿”。
华督说的是有鼻子有眼,将士们这个火气就更大了:“兄弟们,老孔不算人,我们早晚会死在战场上,横竖都是死,不如找他拼了”。
华督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嘴上说:“弟兄们可要冷静啊,这事儿要是让主公知道,那可是掉脑袋的事儿”,但是身体却很诚实,跟着众将士就朝孔嘉父家里走去。
到了孔府的门口,华督说:“你们都别急,我先去敲门”。当时孔嘉父正搂着小妾,喝着小酒,听说太宰来造访,赶紧出门迎接。
大门刚一打开,孔嘉父就听见外面吵吵闹闹的,华督大声的喊了一句:“你们要见大司马,现在大司马来了,你们还等什么”。
这话外之音,已经很明显了,众将士一拥而上,就把孔嘉父的人头给砍了下来。趁着兵荒马乱,华督带人来到后院,掳走了魏氏。没想到,魏氏还是个烈性女子,在马车里解下衣带,自己把自己给勒死了。
看着魏氏的尸体,华督连连摇头:“可惜啊,一个大美人,我还没来得及逍遥快活一下,就这么没了”。
孔嘉父有一个儿子,叫“木金父”,当时尚在襁褓之中,家里的老奴抱着他逃出了孔府,远走鲁国,后人以“孔”为氏,在鲁国繁衍生息,大圣人孔子,就是孔嘉父的六世孙。
以后再有人问你:“孔子姓什么”,千万别说姓“孔”了,人家姓“子”,因为他的祖上是宋国的公族,宋国是商朝遗民,而商王的姓是“子”。
宋殇公听说孔嘉父被杀,而且是华督指使,心中怒火中烧,架着马车就朝孔府奔来,华督知道,今天的事情闹大了,宋公一定饶不了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连宋殇公也给杀了。
之后,华督亲自到郑国,把公子冯给迎接回去,拥立为君,就是宋庄公。
虽然说,公子冯的爸爸本来就是诸侯,他继位是一点问题没有,但是,毕竟他不是正常继位,而且,华督弑君,也是一个躲不过的事实。
为了稳固君位,宋庄公下了血本,拿出重金贿赂郑,鲁,齐,卫四个大国,其中,给鲁国的是一个从“郜国”抢过来的祭祀用的大鼎,给郑国的是一个“商彝”。彝,是古代的一种“酒器”,商彝,就说明,这是从商朝传下来的传家宝。
宋庄公在郑国居住了多年,而且郑庄公对他也不错,临走之时,他也说了,以后世世代代会与郑国和平共处,永远不会兵戎相见。事实证明,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回到宋国的宋庄公,反而成了郑国最大的威胁。
咱们拐回头来再说祭足,为什么他一到宋国,就被宋庄公给拿下了呢?
原来,这个公子突的母亲雍姬,出身于宋国大家族“雍氏”,为了能让“突”当上郑国国君,雍氏找到宋庄公,企图以祭足为要挟,扶立突为国君。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宋庄公当然不会白白让人当枪使,他答应这个要求,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
当天晚上,华督来到了祭足的囚禁之地,祭足就像看见了救星一样,赶紧对华督说:“老弟,你家老板这是搞什么名堂,我可什么都没做呀。这我家主公刚去世,你们就翻脸不认人了”。
华督给祭足倒了一杯酒,笑着说:“老哥哥别着急,我这不是来了嘛。公子突的母家,是我国雍氏,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我家主公宠爱雍氏,有意拥立突为君,还希望老哥哥能帮忙”。
祭足非常为难的说:“本国新君已立,而且是先君亲自定好的,我怎么能擅自废立,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是要遭受诸侯们一致讨伐的,不行,不行”。
华督耐着性子继续说:“废立之事,哪个国家没有,不瞒你说,我就刚刚杀了一个旧君,立了一个新君”。说话间,华督的眼神中透漏出了一股杀气。
祭足额头上的汗都冒出来了,他的大脑在飞速的运转,今天这个事儿,看来是必须要答应了,不然自己肯定是不能活着走出宋国了。
眼见祭足在犹豫,华督又加了一把火:“你不答应也没关系,我国大将南宫长万已经准备好了兵车600乘,踏平郑国,立突为君是分分钟的事儿,大军出征之日,你的人头就是我们的祭品”。
祭足本来就不是那种视死如归的硬汉,被华督这么一威胁,当场就怂了。
宋庄公叫来公子突,与祭足三人一起歃血为盟,约定:突继位以后,给宋国三座城池作为酬谢,另外要再给白璧100双,黄金1万镒,每年还要给粮食3万钟。
突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人,郑庄公在世的时候,他就跟着南征北战,颇有战功,而且,和忽比起来,突的性格更加强势,现在从天而降这么一个上位的机会,他果断的答应了。
同时,郑庄公还要求突继位后,让祭足继续当上卿,总揽郑国朝政,突也答应了。为了监视祭足,宋庄公把雍氏家族的“雍纠”给祭足,让他当祭足的上门女婿。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宋庄公派出大军,护送着公子突,祭足,雍纠一起回到了郑国。
全须全尾的回来了,祭足的心算是放下了一半,剩余一半,他要琢磨着,怎样才能完成宋国给的任务,把突给扶到君位,毕竟,郑国现在有一个正牌的君主,而且还是郑庄公亲自任命的。
祭足在家憋了几天都没去上朝,大家都以为他生病了,纷纷到他府上去探望。祭足看满朝文武来的差不多了,就摊牌了:“宋国武力相逼,要拥立突为君,我不答应,就要我项上人头,我勉强答应,保了一命回来,不是我贪生怕死,而是我担心郑国会因此大乱,现在宋国大军马上压境,大家说怎么办呢”。
亚卿高渠弥,一直以来不被忽所喜欢,现在忽当了国君,高渠弥就更加郁闷了,以为自己永无出头之日了。现在老天给了一个机会,因此,高渠弥第一个跳出来,支持立突为君,其他大臣一看,上卿和亚卿都达成一致意见了,我们这些打酱油的,还能出什么幺蛾子,那就同意吧,反正谁当国君,都不影响那2500元的基本工资。
这时候,祭足才把突请了出来,端坐在上位,众大臣在下面叩拜,算是承认了突的国君之位,就是后来的“郑厉公”。
然后,祭足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奏折,让人送给郑昭公,大意就是宋国大军压境,要立突为国君,我们只能答应,请你主动退位吧。
同时,他又悄悄的写了一封密信,上面写道:“立突为君,我也是被迫的,你赶紧先找个地方躲避一阵子,等我找个机会,一定会再次把你迎立回来”。
祭足不愧是“老油条”,做事滴水不漏,两面三刀,周游在宋庄公,郑厉公,郑昭公之间。
郑昭公接到奏折和秘信,知道大势已去,跟老婆告别了之后,连夜逃到了卫国。
次日上朝,郑厉公封祭足为上卿,总揽国政,封雍纠为大夫,祭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雍纠,突的两个兄弟,亹和仪逃到了蔡国和陈国。一时间,国人信服,国家安定。
突前脚刚当上国君,宋国这个大债主后脚就来要账了,三座城池,100双白璧,1万镒黄金,3万钟粮食,一分都不能少。
郑厉公开始后悔了,当初着急回国,对于宋国提出的条件根本就没放在心上,现在回头一想,这宋国要的也太狠了,三座城池,那可是郑国人用血和汗,一座一座打下来的,就这么轻易的送出去,那郑庄公的棺材板还能压的住吗?
还有每年的3万钟粮食,房贷最多也才30年,好歹有点盼头,这“每年”可是个无底洞啊。
于是,郑厉公和宋国打起了太极:“寡人刚刚当上国君,国家不稳,财政困难,能不能分期付款,我先给你们30%,白璧30双,黄金3000镒。另外,我一上台就割让土地,这太丢人了,这样吧,我把这三座城池的赋税收入,全部给宋国,怎么样?”。
宋庄公听说郑厉公耍赖,暴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兔崽子,要不是我,他能当上国君?郑国的土地,还不是我帮他从忽手里抢的,他心疼什么,不行,一分都不能少,再去通知”。
面对宋庄公的咄咄逼人,祭足向郑庄公献计说:“当年宋国华督弑君,公子冯继位,为了获得诸侯的承认,还曾经给我们和齐,鲁,卫送钱,现在翅膀硬了,居然忘恩负义。不如,我去找齐,鲁两国,让他们出面调解一下”。
郑厉公眼前一亮:“这是个好办法,那你赶快安排吧”。次日,祭足亲自去鲁国,面见鲁桓公,另外派人去找齐僖公。
齐僖公原本很喜欢忽,甚至还曾经想把女儿文姜嫁给忽,无奈忽两次婉拒,让齐僖公非常遗憾,这次听说忽被人篡位了,居然还让他去帮助篡位者,齐僖公就生气了:“忽犯了什么错,你们要赶走他,别说让我去帮助突了,我还要准备发兵去讨伐他呢,你赶快滚吧”。
祭足这边倒是很顺利,他见到了鲁桓公,鲁桓公义愤填膺的说:“小冯也太贪心了,当年他篡位,不过是给我们送了个大鼎,现在帮助突篡位,居然狮子大开口,要三座城池”。
鲁桓公为什么会愿意帮助郑厉公?因为他也是一个“篡位者”。
鲁恒公名字叫“允”,他的父亲是鲁惠公,是一个超长待机的国君,在位46年,不过,他在位期间都干了什么,史书上一个字都没有写,因为他所处的年代很特殊,正是周幽王死后,二王并立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太敏感,估计史官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干脆就全部删除了。
我们只知道,他的原配夫人“孟子”没有给他生下一个孩子,他的继室“声子”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鲁隐公。宋武公有个女儿,叫“仲子”,一出生手上就写着几个字“为鲁夫人”,因此,长大后就嫁给了鲁惠公,生下了“允”。
鲁惠公去世的时候,允还很小,鲁隐公就以“摄政王”的身份主持鲁国国政,春秋的历史,就是从鲁隐公元年开始的。《左传》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继位,摄也”。
鲁隐公是个四平八稳的人,他当权期间把鲁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对外尊奉周礼,不轻易与他国结盟,只是因为与宋国有联姻关系,才与宋国结盟,郑国多次邀请他讨伐宋,卫,都被他给拒绝了。
鲁隐公有个弟弟叫“翚(hui)”,是个愣头青,为了能当上“太宰”,就对鲁隐公说:“你摄政这么多年了,政绩显著,人心归附,不如杀了允,自立为君”,鲁隐公说:“君位是允的,我只是临时代理一下而已,他就要长大了,君位还是要还给他的,我已经给自己找好了养老的地方,在那里安度晚年”。
公子翚担心鲁隐公向允告密,转头又去找允:“大哥代理君位好多年了,也不见他有主动归还的意思,我看他是想自己为君,你可就危险了,不如先下手为强”。
允同意了,俩人合谋,在鲁隐公出去祭祀的时候,杀了鲁隐公,然后随便找了一个替死鬼糊弄过去了。
之后,公子翚拥立允继位,就是鲁桓公。
鲁桓公继位后,一改鲁隐公的稳健风格,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隐隐的的有想当霸主的心思,毕竟,鲁国是周公旦的后人,大周最嫡亲的血脉,被特许用“天子礼乐”的国家。
为了争当带头大哥,鲁桓公上台后做了几件事。
第一件,和郑国完成“换地工程”,强化郑鲁联盟。
前面我们讲过,郑国和鲁国分别在对方的境内有一块飞地,郑庄公一直想互换回来,这样能扩大领土,方便管理,但是鲁隐公始终不同意。因为这是严重违反周礼的,大周的土地,每一寸都是周天子的,虽然封给了诸侯,但是,涉及到土地交换,也是需要周天子同意的。
鲁桓公上台后,首先就启动了这项搁置多年的“换地工程”,郑庄公很高兴,马上积极响应,为了掩人耳目,郑庄公以一块“美玉”为代价,租借了鲁国的那块飞地,以完成换地的既定事实。
第二件,迎娶齐僖公的女儿文姜,强化齐鲁联盟。
文姜是齐僖公的次女,也是他几次想嫁给忽的那个女儿,齐僖公之所以这么着急把女儿嫁出去,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姜在齐国的名声臭了。
作为一个待字闺中的大姑娘,居然和自己的亲哥哥“诸儿”搞乱伦,幸亏肚子没搞大。这个消息,鲁桓公知不知道,不清楚,反正只要娶的是齐国女人就行。在公子翚的操办下,鲁桓公亲自去迎娶了文姜。
齐僖公也很重视女儿的婚礼,亲自送女儿出齐国国境,鲁桓公已经在那里等候了,敲敲打打的把文姜给娶回了家。没想到,就是这个文姜,最终害死了鲁桓公。
第三件事,调解莒国和杞国之间的矛盾。
莒国位于山东,杞国位于河南,两个都是春秋时期的小国,因为相互攻伐,最后找到鲁国去调解矛盾,鲁桓公出面,在鲁国的曲池开了一个会,三方坐在一起,达成了和解协议。
第四件事:打退了齐,郑,卫的联合进攻
当年,齐鲁郑卫联合攻打许国后,五国召开庆功会,因为排座位的问题,鲁国得罪了其他国家,鲁桓公刚继位的时候,齐,郑,卫联合攻打过鲁国一次,不过被鲁国给打退了。
在郑庄公去世,齐僖公已老的情况下,鲁桓公跃跃欲试,意图当一把“中原扛把子”。因此,他答应了祭足的请求,决定为郑国当一回“调停人”。为了郑国的事儿,鲁桓公一共约宋庄公见了三次面。
第一次,约在“扶钟”这个地方。
宋庄公也很给鲁国面子,亲自前往,双方一番寒暄之后,鲁桓公说:“突哥刚刚上位,国家不稳,经济萎靡,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就宽限他几天,我保证,一分都不会少你的”。
宋庄公表面上尊重鲁桓公,嘴上可是刚的很,他说:“突这小子,忘恩负义,没有我,他能上位,没有钱,我可以理解,三座城池是现成的,交割一下就完了,这不算为难他吧”。
鲁桓公还想为郑厉公争取一下,就接着说:“突刚刚当上国君,就割让土地,怎么向百姓交代,诸侯还不笑话他,我听说他已经给了2万钟粮食,黄金3000镒,白璧30双,已经够意思了”。
宋庄公不客气的说:“什么叫够意思了,说好的事情,难道他想赖账不成,鲁国是大国,希望你做事也要公正一些,不要包庇某人,告辞”。
第一次调解,不欢而散,鲁桓公很尴尬,本来想露脸,结果把屁股露出来了。
第二次,约在了“谷丘”这个地方。
这一次,郑国把当年宋国给他们的“商彝”送了回来,另外又追加了白璧20双,黄金2000镒,可以说是非常有诚意了。
正当鲁桓公和宋庄公在交谈的时候,突然有人来报,说南燕国国君有急事求见。原来,是齐国搞事情,攻击南燕国,南燕国国君找宋国调解。
鲁桓公说:“纪国也是经常被齐国进攻,既然宋国为燕国出头,我也为纪国说个情,不如,我们三个结盟,一起找齐国调解吧”。
就这样,鲁,宋,燕三国在谷丘结盟,对于郑国的事儿,并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
第三次,约在了“虚龟”这个地方。
宋庄公回去后,还是不断的派人催郑厉公,让他按照合同办事,郑厉公没办法,又找到了鲁桓公,鲁桓公只好再次约宋庄公在虚龟见面。
这次见面,宋庄公就不再给鲁桓公面子了,非常不客气的说:“这是我和郑国之间的事儿,你就不要瞎操心了,该干嘛干嘛去”。
这下鲁桓公也彻底怒了:“小冯子,给你脸了不是,要是不教训教训你,你就不知道爷爷我姓姬”。
于是,郑鲁联合,在“武父”这个地方开了一个战前动员会,决定出兵讨伐宋国。
面对郑鲁联军,宋庄公做了两手安排,一方面,派人到齐国去,表示愿意和齐国一起,赶走突,迎回忽,另一方面,安排大将南宫长万,点齐兵马,开城迎敌。
齐僖公见到宋国使臣,说:“宋国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我现在没有空,我要发兵攻纪,等我打下纪国,再说郑国的事儿”。
不等使臣回来,宋国已经和郑鲁联军交战在了一起,双方各有胜负,打得难解难分。此时,纪国使臣来找鲁桓公,说齐国进攻,请求鲁国火速支援。
纪国为什么找鲁国帮忙呢?因为鲁国和纪国世为婚姻,而且鲁桓公还娶了纪国国君的女儿,算是齐国和纪国双方的女婿。
鲁桓公知道,齐纪是世仇,齐僖公早就想灭了纪国,这次进攻,绝对不是蜻蜓点水,而是雷霆出击,如果他不回去救援,恐怕纪国真的要灭了。
在和郑厉公商量之后,郑厉公同意,带领郑鲁联军一起移师去救纪国。宋庄公听说郑鲁联军去帮助纪国了,也做出了决定:“无论是谁和齐国作对,我宋国一定要帮帮场子”。
于是,在纪国这个地方,展开了春秋历史上的一次多国联军混战。
支持纪国一方的是,郑国和鲁国。
支持齐国一方的是,宋国,卫国,南燕国。
女婿和老丈人在战场上相遇了,鲁桓公一拱手说:“老泰山,别来无恙啊,这纪国,不是外人,也是我的老丈人,你高抬贵手,放他一马吧”。
齐僖公为了灭纪国,已经准备了很多年了,他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对鲁桓公说:“小子,你还知道我是你老丈人,躲远点,别耽误我办大事,对了,记得对我女儿好一点,否则看我不扒了你的皮”。
双方话不投机,只能开战,齐国派出大将彭生,鲁国派出公子溺,双方展开了一场恶战,就在此时,郑厉公带领郑国军队,在齐国大营后方搞来一把偷袭,齐国阵营大乱,鲁桓公高喊冲锋,齐国将士被杀的七零八落。
卫国和南燕国就是来打酱油的的,一开齐国打败,脚底抹油就溜了,宋国军队刚刚赶到,还没摸清楚情况,被郑鲁联军给冲散,也逃了回去。
这一仗,以郑鲁联军的胜利而告终,纪国暂时保住了。
但是,纪君知道,这一下,他们和齐国的仇更深了,被齐国灭是早晚的事儿,总不能一直指望着外人帮忙,在送走郑鲁联军的时候,纪君的眼泪都下来了,他仿佛看到了纪国灭亡的那一天。
齐僖公一辈子的愿望,就是灭了纪国,最终也没完成这个使命。回到齐国后,齐僖公就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把君位传给了“诸儿”,并告诉他:“灭纪,是你继位后的头等大事,如果办不到,死了也别来见我”。
诸儿含泪点头,齐僖公才放心而去,随后,诸儿继位,就是后来的“齐襄公”。
宋兵灰溜溜的回去了,郑厉公赖下的帐也不再提了,这让宋庄公心头窝火,他把郑厉公前后两次给他的黄金,白璧全部拿出来,分别送给了齐国,卫国,蔡国,陈国,五国联军一起杀向郑国。
我们说过,郑厉公是一个强势的人,又刚刚打赢了齐国,自信心爆棚,面对五国联军,他居然不怕,要出城迎敌,但是,被祭足给拦下了,祭足说:“宋国心怀怨恨,这次是倾巢出动,如果打败了,郑国就有灭国的风险,如果打胜了,那我们和宋国就结下了世仇,永远都不可能和解了”。
就这样,郑厉公眼睁睁的看着五国联军攻破东门,打进宫内,抽取了宫殿上的大梁,然后扬长而去。
第二年春天,周桓王去世,按理说,诸侯都应该去凭吊,郑厉公也准备去洛阳一趟,结果又被祭足给拦下了,祭足说:“先君在世的时候,割周王的麦子,射周王的肩膀,周郑已经结下了大仇,你去洛阳,只会自取其辱,不如不去,反正如今的形势,周天子已经有名无实,我们也不必尊什么周礼了”。
很明显,祭足已经膨胀了,开始对郑厉公指手画脚了,可惜,郑厉公不是郑昭公,他不是一个愿意受人控制的人,祭足的种种“越位”行为,已经让郑厉公心存怨恨,他要谋划着除掉祭足。
第二篇《战国第一大忽悠,靠忽悠别人成了霸主,也忽悠自己灭了国》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4-26 14:11科技管理研究所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钩心斗角、拉帮结派的彼此争斗是常态,但其中有一个国家,靠着忽悠别人立国称霸,又终被别人忽悠灭了国,却也称得上是一道别样的风景了。
大家一定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本文要说的就是这个越国。
忽悠立国:据《史记》记载,越国的国君是夏禹的后代,因为大禹巡狩时病死埋葬在了会稽山上,所以夏少康帝把他的一个庶子分封到会稽,用来守护祭祀夏禹,也就有了越国。经过二十多代的传递,到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继位。
由上面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信息:
一、越国不是周王分封的诸侯国,而是由夏朝传下来的,史载其“文身断发”,与其他国家在文化风俗上有明显的不同。
二、从少康封国到勾践继位,中间经历了二十多代王位,在《史记》中却是一笔带过,没有留下任何事件记录。
所以,勾践到底是不是真的禹王后代,也很难下定论。
忽悠打仗: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趁勾践刚刚继位,国内不稳的机会,发兵攻打越国。越王知道硬拼打不过,于是派出三队敢死之士,身穿白衣,依序走到吴军阵前,大喊一声自刭而亡。打了一辈子的仗,从来没有人见过这个场面,吴国的军士一下子都懵逼了。趁吴军脑子短路的时候,勾践下令越军发动突袭,在槜李(今浙江桐乡市附近)战胜吴军,并射伤了吴王阖闾。
阖闾很郁闷,偷鸡不成还赔上了自己的性命,临死前嘱咐自己的儿子夫差:“必毋忘越。”
忽悠投降: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听说夫差天天算计着怎么给自己的父亲报仇,决定先下手为强,结果反被吴军打败并包围在了会稽山上。勾践蹲在自己老祖宗的牌位前,哭天抹泪地让范蠡想办法。
范蠡说都到这个时候了,还能有啥办法,只能去求和了,要是人家不愿意,您就只能卖身给他当孙子了(不许,而身与之市)。
勾践说:“对。”于是派文种(文种心想:凭什么范蠡出的主意却让我去执行?)去收买了吴国的大臣伯嚭,让他帮忙一起说服吴王夫差接受勾践投降,终于为越国东山再起保留下了宝贵的五千人马。
忽悠借粮:勾践从会稽山回来后,卧薪尝胆,安抚百姓,慢慢地恢复国力。
有一天,大夫文种说:“我看吴王夫差自从前两年揍了我们一顿之后,这两年又是打齐国、又是惹鲁国的,很膨胀。我们向吴国借粮食,试探一下他们是否放松了对越国的警惕。”结果还真借来了,让勾践偷偷地乐了好几天。
也有传说越国后来还粮食的时候,特意筛选了上好的籽粒,然后用锅炒过。吴国看越国还回来的粮食个个粒大饱满,就把这些分给老百姓当了种子,结果种下去后都没有发芽,造成全国的大饥荒。
杀伍子胥:吴国有个有名的大臣伍子胥,多次劝谏吴王提防越国。在会稽山的时候,他劝夫差杀掉勾践,不留后患;在吴国北伐齐国的时候,他劝夫差小心勾践,说越国才是心腹大患;在越国向吴国借粮的时候,他劝夫差不要外借。但这些建议吴王都没有听。
越国还有一个叫逢同的大夫,又来找伯嚭,与他一起谋划,忽悠夫差赐死了伍子胥,使吴国失去了一个忠直大臣。
越国称霸: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亲自带领精兵与中原诸侯在黄池(今属河南封丘县)会盟。勾践趁机发兵攻打吴国,杀死了吴国太子。其后,又多次讨伐吴国,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攻入吴国都城,吴王夫差不愿受辱,拔剑自刎。
勾践灭掉吴国之后的次年(即公元前472年),效仿吴王夫差率兵向北与齐、鲁、晋等中原诸国在徐州会盟,声威大震,称霸一时。
忽悠灭国:勾践死后,又传六代,到了越王无彊,与齐、楚争雄。
公元前313年,无彊北伐齐国,齐国顶不住压力,便派了一个人去找越王无彊,跟他说:“您打齐国不如打楚国,打下楚国后,就可以真正地称霸了。”原文太长,就不逐句翻译了,总之就是天南海北地一通分析,硬是把越国大军忽悠转向,直接冲着楚国去了。结果与楚国一触即溃,无彊也被杀死了,整个国家分崩离析,最终在公元前306年被楚国吞并。
逍遥说:
善忽悠人者,终被人所忽悠。勾践打败吴国,得到周王亲封的霸主地位,不仅仅是因为采用了忽悠的招数,更在于他能任用范蠡、文种、逢同等忠臣良将,确实算得上是一位贤明的君主。而他的子孙无彊无法明辨是非,竟能因齐人的一番话改变进兵方略,被楚国一战灭身,也实在是有点丢祖宗的脸面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齐威王派来的这个说客也是牛逼了,就凭这一波表现足以与张仪、苏秦并列,只可惜两个姓名都没有留下。
第三篇《史上第一大忽悠之死》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4-26 15:35科技管理研究所
如果要评选“史上第一大忽悠”,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会想到把楚怀王忽悠得失地被囚、命断异国的大说客张仪,可能会想到忽悠得刘璋、刘禅两朝君主弃国降敌的蜀地名臣谯周,但是,读罢本文,您会觉得张仪、谯周只不过是班门弄斧的小丑、大巫面前的小巫而已。
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
话说公元前318年,著名纵横家苏秦的族弟苏代奉齐宣王之命出使北方的燕国。
当时燕国在位的国王是燕王哙,辅佐他的国相叫子之,名字很高雅,却是个权力欲望极其强烈的人。
燕王哙和子之对苏代的来访都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燕王的欢迎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他对苏代的景仰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想向苏代请教一些国强兵的真理。子之的欢迎是发自心底的,因为苏代是他的儿女亲家,他正有一出好戏需要苏代帮他来唱。
和苏代一番密谈之后,子之弾精竭虑自编自导的大戏终于在历史舞台上开演了。
苏代面见燕王哙后,表达了齐宣王对燕王的问候,燕王哙则请苏代转达他对齐王的真诚感谢和美好祝福。
随后,燕王哙问苏代:“您觉得齐王怎么样呢?”苏代回答说:“齐王肯定不能称霸。”燕王哙又问:“这是为什么呢?”苏代回答:“因为齐王不信任不重用他的大臣。”
苏代的这番话着实刺激了一心想复兴燕国的燕王哙,他暗暗决定要吸取齐王的教训,重用相国子之。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夜他憧憬着燕国复兴的美好未来时,子之把数不清的金条装进了苏代的腰包。
此后,燕王哙果然给了子之更多的信任,把太子平的一些权力转到了子之手里。但子之是一条以吞下大象为己任的贪婪的蟒蛇,他不满足于既得权力和既得利益,不久,又发出了第二颗争权烟幕弹。
这颗烟幕弹叫鹿毛寿。这个名字有趣得紧,很容易让人想到绿毛龟,想来应该是一位白发苍苍、商山四皓般的老头子,这样的人最有说服力,连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都招架不住,何况燕王哙呢!
在子之的授意下,鹿毛寿是这样忽悠燕王哙的:“陛下,您想称霸天下,流芳百世吗?那不妨向贤君帝尧学一学禅让,以显示您对大臣们的信任。
帝尧当年曾经要把国家让给许由,但许由没有接受,而帝尧则名利双收,既得到了让贤的美名又没有失去天下。现在,如果陛下将国家让给国相子之,子之必然不敢接受,这样一来,整个天下便都知道您是多么的看重人才,您就可以与当年的尧相媲美了。”
满心渴望功成名就的燕王哙听信了鹿毛寿的蛊惑,真的在朝堂上提出要把国家让给子之,虽然子之没有接受,却收获了来自满朝文武的敬畏和来自全国百姓的尊崇。
子之要的可不仅仅是同僚的敬畏和国民的尊崇,于是,他又发射了第三颗争权烟幕弹。
他劝燕王哙说:“当年,禹名义上把伯益定为自己的继承人.但他任用的官吏都是他儿子启的党羽。等到禹传位给了伯益,启就和他的党羽攻打伯益,最终夺得了君主之位。
现在,陛下您说要把国家让给子之,却不给他任免文武百官的权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国子之怎么能够帮您实现称霸天下的愿望呢?”
称霸心切的燕王哙深以为然,就把三百石俸禄以上高级官员的印玺全部收回,由子之重新选拔任命,子之牢牢掌握了文武百官的命运,成了实际上的国君,燕王哙则不再上朝理事,一心一意地躲进王宫享清福去了。
这也许算得上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宪,比大不列颠国不知要早多少年。
燕王哙和子之他们俩想要名的得到了名,想要权的得到了权,可谓各得其所,皆大欢喜,但有一个人却不干了,这个人就是前文提到的燕国太子姬平。
翻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我们经常会发现老子做国君,儿子当国相或者哥哥当国君,兄弟做国相的情况,也就是说当时的政治是有着极强家族色彩的。
在这种情况下,子之任相本来就在某种程度上侵犯了太子平的利益,当他进一步攫取权力时,“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太子平暗暗开始了反击行动。
子之忽悠燕王哙追逐权力是花了大把大把的银子的,他掌权之后不但要捞回他的成本,而且要争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于是,他就想方设法搜刮民脂民膏,燕国很快被他折腾得千疮百孔,民不聊生。
太子平见机而起,联合将军市被向子之发起进攻,但因为军权掌握在子之手里,太子平的反击最后以悲剧告终,他和将军市被都被敌人杀死。
燕国的这次内乱长达数月之久,“死者数万,百姓离志”。东南的齐国趁机侵入了燕国的领土。
燕国人民对子之的倒行逆施痛恨至极,历史在燕王哙禅位后又一次出现了吊诡现象——燕国百姓不但不反抗齐国军队,反而对他们表示欢迎,结果,齐军势如破竹,一往无前,很快攻下了燕国都城。
正在王宫内一边做着贤君霸主梦一边歌舞升平的燕王哙被齐军砍下了脑袋,靠着忽悠掌握了燕国大权的子之死得更惨,被齐军生擒后处以醯刑,成了一堆肉酱。
后来,齐军的残暴引起了燕国百姓的反抗,不得不退出燕国,赵武灵王便派人把流亡在韩国的燕国公子姬职送回燕国,立为新的燕王,这就是后来使燕国得以复兴的燕昭王。
中国为啥叫中国?若是连祖国名字由来都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尴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20 10:10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 作......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8-19科技管理研究所讲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必须要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五帝[sān huáng......
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7-21 18:18:19科技管理研究所“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
中国古代君王世系大全-完整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8-16 16:16科技管理研究所中华文明五千年:兴于炎黄,成于夏,烈于商,礼于周,霸于秦,强于汉,乱......
万里长城十三关,甘肃占三关!终于收集齐了?快看看!政务: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2022-08-09 10:10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又称万里长城......
一段风姓是万姓之祖之传说,最终演变出上古八大姓和中华姓氏之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7 15:16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一、传......
汉朝之后我们才叫汉族,那么汉朝之前叫什么?名字有点霸气!2022-10-19 18:59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秦时明月汉时......
中国历史上灭于外族和灭于自身的代表王朝:西晋宋和秦汉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6 14:45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 ......
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5 00:33科技管理研究所发表于北京【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古籍,古代书......
中国史学开山鼻祖,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文学大家——司马迁与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李陵(西汉历史人物)
05-06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战国七雄之一。
04-10中国古代君王世系大全-完整版(朝代、皇帝)盘点中国历史上五个令人无比痛心的朝代!(全文)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亡国之君都是什么下场?
08-17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的政权机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机构之一)全文介绍
03-17我国历史上的十大盛世分别是哪十个盛世?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事。
08-19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五帝[sān huáng wǔ dì](中国远古人物的合称)全文介绍
02-25陆贾(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70年),汉族,汉初楚国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
04-25卫国(中国先秦时期诸侯国,周朝诸候之卫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全文
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