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步 > 正文

萧统 南梁昭明太子、南朝文学家(全文)介绍

时间:2022-05-11 13:33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萧统南梁昭明太子、南朝文学家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

萧统

南梁昭明太子、南朝文学家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

萧统于天监元年(502年)被册立为太子。他举止大方,在东宫以仁德而闻名,受朝野及百姓爱戴。后因“蜡鹅厌祷”一事,父子产生嫌隙。中大通三年(531年),萧统因病早逝,时年三十一岁。谥号昭明,葬安宁陵,史称“昭明太子”。天正元年(551年),其孙萧栋即位,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大定元年(555年),萧统第三子萧詧建立西梁,再加庙号为高宗。

萧统酷爱读书,笃好玄学,在太子位上广纳人才,勤于著述。当时东宫号称有书近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被认为是自晋、宋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他主持编撰的《文选》(史称《昭明文选》),选录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七百余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诗文总集,后世形成专门研究《文选》的“选学”。

(概述内图片来源:《三才图会》)

本名:萧统

别名:维摩、昭明太子

字:德施

所处时代:南朝齐→南朝梁

民族族群:汉族

南梁:502年-557年

萧统:萧衍之子

人物生平

幼年立储

南朝齐中兴元年(501年),萧统生于襄阳。[24][27]此年初,他的父亲雍州刺史萧衍自襄阳出发,攻讨昏庸无道的东昏侯萧宝卷,同年底攻克齐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掌握朝政大权。

天监元年(502年)四月初八(4月30日),萧衍在建康接受齐和帝的“禅让”,即皇帝位,建立梁朝。十一月,萧统被立为皇太子。

仁德东宫

天监八年(509年)九月,萧统于寿安殿讲《孝经》,尽通大义。讲毕,亲临释奠于国学。萧统极富同情心。他十二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错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 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对他表示嘉许。

天监十四年(515年)正月朔旦,萧衍临轩,冠萧统于太极殿。按旧制,萧统著远游冠、金蝉翠緌缨,到萧统时,萧衍下诏加戴金博山。萧统仪态优美,举止端正,读书数行并下,过目便能记忆。每次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有的时候作剧韵,思考一下便出来了,无所点易。萧衍大弘佛教,亲自讲说。萧统亦素信三宝,遍览众经。乃于宫内别立慧义殿,专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自立《三谛法义》。普通元年(520年)四月,甘露降于慧义殿,时人将这一祥瑞的出现归结于萧统的至德所感。

普通七年(526年)十一月,丁贵嫔生病,萧统回到永福宫,从早到晚侍奉母亲,睡觉没有脱过衣服。母亲死时,他徒步跟从母亲丧仪回宫,直到入殓,没进过一口汤水,时常痛哭到昏厥。萧衍派中书舍人顾协向他传达自己的话:“居丧不能哀痛过度危及生命,这是圣人的规定,无力胜任丧事就等于不孝。有我在,你哪能这样毁伤自己的身体!赶快勉强喝点稀粥。”萧统被迫进食数口,从此直到丁贵嫔下葬,他每天只喝麦粥一升。萧衍又训导说:“听说你吃的过少,越来越瘦。我近来没有别的病,只因为你这样,胸中也填塞成疾。所以你应该勉强自己多吃点,别让我老替你担心。”虽然萧衍多次劝说逼迫,萧统在居丧期间每天吃的不超过一溢,没吃过蔬菜水果。他平常身体粗壮,腰带超过十围,这时竟削减大半。每次入朝,士民看到他如此消瘦,无不落泪。

当时天下风俗逐渐转尚奢侈,萧统希望通过以身作则的方法移风易俗,他的服饰以朴素为主,身着旧衣,膳食不出现两样肉食。

普通(520年-527年)年间,南梁发动北伐,建康米价因此上涨。萧统便命令给他减衣缩食。每到雨雪不住的天气,就派心腹左右巡视街巷,看到贫困人家和流浪街头者,便私下用米赈济,每人给十石。又拿出宫中的布帛,每年缝制衣裤,各三千件,冬天用来施舍给没有衣物的人。他做这些事,都务求隐藏身份,不让别人知道这是他做的。如果有人死去无棺收殓,萧统就施舍棺木。每次听到远近百姓遭受赋税劳役之苦,他总会变得面色沉重。又常因为户籍调查数目与实际情况不符,民间负担过重而不安。

吴兴郡屡次因受水灾歉收,有人建议朝廷挖掘河道泄洪入江浙一带。中大通二年(530年)春天,萧衍派前交州刺史王弈持符节征发吴、吴兴、信义三郡民丁去服役。萧统闻讯,上疏说:“听说现在派王弈等调东三郡民丁开挖河道,往震泽泄洪,这样吴郡一处就不会再有水灾,可以一劳永逸,以后一定能获利。但有些事情没有露苗头时是难以发现的,我有一点儿不成熟的看法:听说吴兴屡年歉收,人民多外出逃荒,吴郡十城,也不是全都保收,只有信义郡去年秋天收成还好,也不是能经常多加役使的。眼下东部粮价腾贵,经常出现劫盗,当地官员都隐瞒不报。如今前方出征的人还没回来,强壮劳力稀少,此次工程虽然不大,我怕也难以完成。差吏一敲门,就成为危害民众的虎狼。再者出丁役之处,远近不一,等到集合起来,就耽误了蚕事与农耕。去年被称为丰年,官府与民间的粮食尚且都还不足,如果再加上现今生活无着,恐怕就会产生更大弊端。况且那些不法之徒都在窥探虚实,如果良民都去服役,那么盗贼就会更多起来。这样吴兴还未受益,内地已先蒙受其害。不知是否可以先放一放这项工程,等到以后富足了再说?”萧衍优诏晓谕他。

父子嫌隙

当初,萧统在埋葬丁贵嫔之时,曾派人四处求购风水好的墓地。有人向宦官俞三副行贿,求他帮助将自己的地卖与萧统,并说如果得到三百万钱的话,则将其中的一百万钱送给俞三副。俞三副于是便暗中启奏萧衍,说:“太子所购之地,不如现在这块土地对陛下您更吉祥。”萧衍步入晚年后,多所忌讳,便命人将这块地买了下来。丁贵嫔下葬后,有个道士说:“这块地不利于长子,但如果镇一镇,或许还可以宽延一下。”于是萧统便将蜡鹅及其他物品埋在了丁贵嫔墓旁的长子之位。宫监鲍邈之、魏雅当初都很受萧统宠幸,鲍邈之不如魏雅得宠,逐渐被疏远,便暗中向萧衍启奏道:“魏雅为太子厌祷。”萧衍派人去墓地挖掘,果然挖到了蜡鹅等物品。萧衍大惊,想要彻查此事,宰相徐勉竭力劝谏,这才使他作罢。最后萧衍只诛杀了那位道士。但萧统因为此事,余生都感到羞愤,难以辨明。

英年早逝

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萧统在游览后池,乘舟摘芙蓉时,因姬人晃荡,不慎落水,被救出时伤及大腿,自此一病不起。直到临终前不久,仍不许僚属将病情告知萧衍。四月乙巳日(5月7日),萧统病情加剧,侍从驰报萧衍,但等萧衍得知噩耗时,萧统已不幸逝世,年仅三十一岁。萧衍临丧恸哭,下诏以帝王衮冕收敛他,赐谥号为“昭明”,故世称昭明太子。五月庚寅日,萧统被葬于建康附近的安宁陵,司徒左长史王筠奉诏作哀册文。朝野闻知萧统讣讯后,均感惋惜,大为震惊;建康男女奔走宫门之间,“号泣满路”。各地民众闻讯亦哀恸不已。

死后余波

萧统死后,按例萧衍当立其长子、南徐州刺史萧欢为太子,但他由于之前的嫌隙,转而属意晋安王萧纲,同时认为天下初定,“不可以少主主大业”。自中大通三年(531年)四月至五月,萧衍迟疑未决。直到五月二十一日才决定封萧欢为豫章王,命其回镇。五月二十七日,萧衍正式立萧纲为太子。为补偿萧统一系,同时堵住天下人对他“废嫡立庶”行为的非议,萧衍破格将萧统的诸子都封在大郡,除萧欢封在豫章外,枝江公萧誉封河东郡王,曲江公萧詧封岳阳郡王,萧飐封武昌郡王,萧譼封义阳郡王;女儿视同正主;太子妃蔡氏的待遇不变,只是迁居金华宫,与东宫相区别。

天正元年(551年),侯景立萧统之孙、豫章王萧栋即位,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

大定元年(555年),萧统第三子萧詧建立西梁,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

主要影响

选学

萧统酷爱读书,记忆力极强。五岁就读遍儒家的“五经”,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忆”。他更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所以他身边团结了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经常在一起“讨论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继以文章着述,率以为常。”《南史》本传称“于时东宫有书籍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萧统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是其主编的中国现存编选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昭明文选》选录了自先秦迄梁共一百三十位作家的作品七百余篇,按文体和题材分类编排。如诗歌这一体裁,下分补亡、述德、劝励、献诗、公宴、祖饯、咏史、百一、游仙、招隐、反招隐、游览、咏怀、哀伤、赠答、行旅、军戎、郊庙、乐府、挽歌、杂歌、杂诗、杂拟二十三门,反映出当时文体发展之全备及文体辨析之精细。

这部总集的编选标准,据其自序,是以“能文为本”,敝除诗、赋这两大类纯文学类型外,于文章仅收录单独成篇而又讲求文采的,所谓“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而对后来所说的经、史、子部著作一概摒而不取。所收作品以“词人才子”的名篇为主,魏晋而后分量较重,就诗歌而言,如曹植、王粲、陆机、潘岳、谢灵运、颜延之诸人选录的作品较多,而民歌及轻艳浅俗的文人之作选录极少,“理过其辞”的玄言诗之类也摒弃在外,这都体现出他于文学取“典”而“丽”的价值标准。值得注意的是,萧统对陶渊明给予了一定的重视,这与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对陶渊明作品的态度截然不同。仅在《文选》中,萧统就选录了陶渊明的八首诗,在《陶渊明集序》中更是赞誉其人“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萧统的《文选》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不仅汇集并保存了中国上古、中古文学大量优秀的文人文学作品,展示了某一特定时代人们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文学风尚以及文体的发展情况,而且还成为唐宋社会士人必读的文学范本。后世还形成了专门研究《文选》的“选学”。

佛学

萧统崇信佛教,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中“三十二分则”的编辑,即为他所作。原本长篇连贯的经文,经过他整理成为容易传诵理解的三十二个分则,各段并补充浓缩精要的副标题。

诗歌

萧统本人的诗歌创作,从他仅存的几首杂曲来看,基本上也都是摹拟江南民歌风格的,写得比较平庸。

历史评价

姚察:孟轲有言:“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若乃布衣韦带之士,在于畎亩之中,终日为之,其利亦已博矣。况乎处重明之位,居正体之尊,克念无怠,烝烝以孝。大舜之德,其何远之有哉!(《梁书》)

萧统题跋像

姚思廉:①太子生而聪睿……太子性仁孝……。②太子美姿貌,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③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④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⑤太子孝谨天至……。⑥太子仁德素著……。(均引自《梁书》)

李延寿:以昭明之亲之贤,梁武帝之爱之信,谤言一及,至死不能自明,况于下此者也。(《南史》)

孙承恩:睿资天启,令德夙闻。恭俭自居,仁柔爱人。纂辑辞章,博渉典籍。潜文梵教,兹其蔽惑。(《古像赞》)

赵翼:创业之君兼擅才学……至萧梁父子间,尤为独擅千古。[:(《廿二史札记》)

轶事典故

三庆

萧统出生时,是年近四十的萧衍的嫡子;当时有东昏侯大将徐元瑜归降;又有荆州使者来,报称留守后方的宗室萧颖胄(萧衍掌权的主要对手)突然逝世。于是时人称这三件事为“三庆”。不久后,萧衍所率的部队又攻克了齐都建康,所以时人根据萧统的降生,认为这是天命所归的表现。

为人至孝

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他十六岁时,母亲病重,他就从东宫搬到永福省他母亲的住处,朝夕侍疾,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悲切欲绝,饮食俱废。他父亲几次下旨劝逼,才勉强进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来身材健壮,等守丧出服后已变得羸瘦不堪,官民们看了,无不感动落泪。

人际关系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划分,萧衍所属的兰陵萧氏分为“皇舅房”“齐梁房”二大房,萧统属于齐梁房。

关系 姓名 简介

父亲 萧衍(464-549) 南梁开国皇帝(502-549在位)。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

母亲 丁令光(485-526) 贵嫔。死后谥号“穆”。梁简文帝即位后被追尊为太后。

正室 蔡氏 出身“济阳蔡氏”,为太子妃。萧统逝世后居于金华宫,称金华敬妃。萧栋即位后追谥敬皇后。西梁建立后改谥“昭德皇后”。

妾室 龚氏(?-562) 被称为龚太后,萧詧生母。西梁建立后相继被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死后谥“昭元皇后”。

长子 萧欢(?-541) 官至江州刺史、豫章郡王。萧栋即位后追尊梁安帝。

次子 萧誉(?-550) 官至湘州刺史,封河东王。侯景之乱时死于诸王内斗。后赠丞相,谥号“武桓”。

三子 萧詧(519-562) 梁时官拜雍州刺史,封岳阳王。后为西梁开国皇帝(555-562)。死后谥号宣皇帝,庙号中宗。

四子 萧飐 官至东扬州刺史,武昌郡王。

五子 萧譼(?-537) 一作萧鉴,封义阳郡王。

女儿 萧氏 封庐陵公主,嫁“琅琊王氏”的王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