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步 > 正文

候景(南北朝时期南朝汉政权的皇帝,南北朝南梁简史:梁武帝在位48年4次出家,共传4代帝王历时56年)

时间:2022-05-11 20:22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南北朝南梁简史:梁武帝在位48年4次出家,共传4代帝王历时56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5-11 20:38科技管理研究所粱高祖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今江苏省丹阳市埤城镇东城村)人...

南北朝南梁简史:梁武帝在位48年4次出家,共传4代帝王历时56年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5-11 20:38科技管理研究所

粱高祖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今江苏省丹阳市埤城镇东城村)人。萧衍是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是南齐国皇族的远房宗室,和齐高帝萧道成同为西晋兰陵县令萧整的后人。

据说,萧衍一生下来就不同寻常。他的母亲张氏,有一天在河边看见菖蒲草开出花来,奇怪的是菖蒲开花时别人都未曾看见,她吞食了菖蒲花后而怀孕生下了萧衍。《梁书·卷一·本纪第一·武帝上》记载,萧衍“生而有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起”,就是说他的身材相貌都比常人较为特殊。不仅如此,萧衍的舌苔上还有有文形八字,而且右手心上胎生一个“武”字。头顶有佛光,居室中常有云气缭绕。这些神秘的现象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史书上都是这样说的。成年后的萧衍英俊豁达,才思敏捷,博通文史,很有文学才能,为“竟陵八友”之一,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竟陵八友”是南齐永明年间的的一个自发性的文人社团,除萧衍之外,还有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七人。因这个社团是由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召集而成,故名“竟陵八友”。这八人关系很好,能诗善赋,在南齐王朝中都有着地位不同的官职,萧衍能够篡齐夺位,这其中应有沈约的功劳。

萧衍篡夺齐国皇位后,在进宫的道路旁和宫门外分别设立二块用来让大臣们进谏言用的谤木和控告贪官用的肺石,并诏令说:“倘若官在其位,莫要沉默无语即走下殿去。如有想要上言者,就将上言书投入谤本函;如果是有功劳才能,蒙冤不被重用,未能显达者,就投肺石函。”又设置五经博士,立州郡地方学校,建孔子宗庙,用以尊崇懦学。他在位初期政治清明,颇多善举。

沈约是促成萧衍废齐和帝自立的功臣,所以在梁武帝时长期担任宰相一职。沈约晚年卧病在床,梦见齐和帝用剑割他的舌头,非常恐惧,便请来巫师察看,结果竟跟他梦中所见相一致。于是沈约请道士向上天奏赤章,就是道家向天官祷告禳灾的章本。沈约在赤章中告诉上天,梁武帝萧衍禅代之事并不是自己的主意,祈祷上天不要惩罚他。

梁武帝派御医徐奘去给沈约看病,回宫后徐奘将沈约上赤章的事情告诉了梁武帝。萧衍得知后勃然大怒,多次严词指责他,沈约更加恐惧,病情加重死去。沈约之死,使梁武帝由此更加相信因果报应,于是更加迷信佛教,在全国范围内广建佛寺。究竟建了多少?南梁将领郭祖深形容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唐代诗人杜牧写有《江南春》一诗,其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二句,描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公元521年,南梁普通二年九月,萧衍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市)东北建立同泰寺,并四次舍身于寺中出家为为僧。第一次是在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萧衍亲自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这次时间称较短,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通。三年之后,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萧衍第二次到同泰寺,脱下帝袍,身着法衣,舍身出家,并举行“四部无遮大会”,亲自为四方僧众讲诵三慧经。所谓“无遮大会”,就是佛教举行的一种广结善缘,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都一律平等对待的大斋会,也是各地的僧侣聚集在一起辩论的大会,萧衍在“无遮大会”上讲解《大般涅槃经》。十多天之后,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萧衍还俗。此次出家时间为十三天。546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

萧衍第四次出家是在公元547年三月三日,这一次他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又由朝廷出资一亿钱把他从佛祖手里赎回。其实,梁武帝在同泰寺所学,都是佛学中的皮毛。至于收回放纵之心,怡养性灵等真正的佛门道理,他并不曾学到,想来就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虽然是这样,萧衍却能从《大般涅槃经》中找到理论根据,下令僧人不准吃荤,必须吃素。自此,中国的佛教形成了吃素的传统,萧衍就是这一传统的倡导者和推行者。

梁武帝笃信佛法。中年以后,特别是到了将近晚年的时候,他禁止大臣和平民在衣物上裁剪或绣制人兽之形,因为这样剪裁有悖于仁恕之道。

萧衍又以有碍于阴间冥教为由,罢除宗庙祭扫中用牛羊猪等牲畜,改用果蔬之类。他吃素,要神灵也跟着吃素。这个命令下达之后,朝野一片哗然,大臣和百姓们都议论纷纷,表示不满和反对。最后,萧衍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就是祭祀时不能用牛羊猪等实物,但是可以用面捏成牛羊猪的形状用来代替。同泰寺的佛塔曾遇大火烧毁,梁武帝又命人重修十二层的佛塔,后因侯景之乱而废止。

粱武帝好大喜功,于天监四年,即公元505年大举伐魏。任命他的弟弟临川王萧宏为统帅,大将吕僧珍、张慧绍、马仙琕、昌义之、韦睿、曹景宗等,各统兵数万,共计二十万大军,气势汹汹进攻北魏。北魏朝廷看到后大为震惊,说“南朝军容之盛百年罕有”。

南梁军队势如破竹,张惠绍等一举攻下了宿州,昌义之等攻克梁城,南梁大将韦睿,率兵先攻小岘城。继而进军合肥,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军。天监五年(506年),与曹景宗率军于钟离之战中大破北魏,取得“南北交战以来南朝所未有之大捷”。魏军将士到处传诵着歌谣:“不怕萧娘与吕姥,就怕合肥有韦虎。”这里的韦虎,指的就是韦睿。

北魏派邢峦与中山王拓跋英合兵攻打梁城、钟离,试图将其夺回。萧宏十分恐惧,召集众位将领商议班师回朝,将领中只有吕僧珍劝萧宏急速退兵。其他将领都反对退兵,尤其是昌义之,怒发冲冠,大呼“焉有百万之师望风而退之理!”马仙琕更是怒斥萧宏,说:“大王怎么可出此亡国之言!”

当夜狂风大作,暴雨交加,军中大乱,临川王萧宏带几个骑兵逃去。梁国将士四散奔逃,丢盔弃甲,水上陆地挤满人群,竟有五万人因此死亡。北魏中山王拓跋英与将军杨大眼乘胜领兵数十万进攻钟离,梁国曹景宗与昌义之极力抵抗。

魏军昼夜不停地攻城,梁武帝命韦睿领兵救援钟离,接受曹景宗的指挥。人们畏惧魏军人多士众,劝韦睿缓兵不动。韦睿说:“魏军已落入我的手掌中,各位不必忧虑。”于是梁军到达邵陵。梁武帝事先曾敕书曹景宗:“韦睿是你同乡的郡望大族,你应当善加礼遇。”

曹景宗见到韦睿后执礼甚恭,梁武帝听说此事后说道:“二位将军相处和睦,出师必然取胜。”韦睿等人预先装备成高高的战船,与北魏的桥梁一般高,先用战船出击北魏水师,将其全部消灭、此外又用小船满载柴草灌注膏火,焚烧北魏桥的栅栏。风高火旺,烟尘蔽日遮天,梁军敢死队拔除栅栏砍断桥索,一会儿的功夫即获成功。

梁军将士奋力高呼,声震天地。魏军大败,拓跋英只身逃走,杨大眼等人也烧掉营寨离去。韦睿派人将捷报报知昌义之,昌义之悲喜交集,来不及答话,只是一连声地喊道:“又活了!又活了!”

公元514年,梁武帝萧衍亲率大军,与北魏在寿阳(今属安徽淮南)展开激战,混乱中,北魏大将王足被生擒活捉,后投降南梁。王足向梁国献计,决开淮水堤坝来淹灌北魏寿阳城,梁武帝萧衍同意了王足的这一建议。

萧衍命水工陈承伯、将军祖恒,征发徐、扬二州的百姓,由康绚代理都督诸军事,共计二十万人筑堤。南起浮山,北至堍石,长九里,下游宽一百四十丈,上游宽四十丈,高二十丈。用杨柳树围上,上筑以土垒石块。这样淮水被堵,河水暴涨,大堤突然崩坏,轰然一声如雷响,远近三百里都能听到。大水冲灌之下,沿淮河岸边各村镇院落,十多万人随洪水漂入大海。

这无疑是历史上一次十分残忍的水攻。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大行台侯景,右脚偏短,不擅长骑马射箭,却多谋略。东魏大丞相高欢让他领兵十万,专门镇守在黄河以南。等到高欢死后,侯景与高欢之子高澄有隔阂,于是率河南兵马投降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对他有戒心,所以对侯景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心里并不十分倾心接纳他。于是侯景又派郎中丁和向梁国上表文,请求以十三州的土地民众归附梁国。

梁武帝召集群臣商议此事,仆射谢举等人说;“我大梁刚刚与西魏议和通好,如今却接纳其叛臣,这并不合适。”

梁武帝说:“得到一个侯景则塞北一带唾手可得,怎么能够胶柱鼓瑟、不知变通呢?”在侯景派丁和来梁国之前,在正月乙卯的夜晚,梁武帝梦见中原各地的地方官吏都以所辖地来投降梁国。梁武帝不知此梦是何预兆,早晨看见宠臣朱异,将梦中情景告诉他,朱异跳着眼睛思考了一会,说:“这是一个一个好梦啊,这是海内统一的征兆。”改天过后,侯景果然派丁和来到宫中,告诉梁武帝,说侯景在正月乙卯的夜晚,已定下叛魏投梁的计策。梁武帝听后更觉得梦的神奇,似乎正应验了朱异所说的话。然而他一时主意还未决定下来,自言自语地说:“我梁国没有一点残缺,如今突然接受侯景的领地,一旦脱手,后悔都来不及?”

朱异揣摩梁武帝的心思,于是决定接纳侯景,任命侯景为大将军,封为河南王。

东魏大将军高澄派人送书信给梁国,再次请求通好。武帝召集群臣商议,司农卿傅峻说:“高澄为什么一定要与我们求和通好呢?一定是设离间计,想要让侯景自己起疑心,企图祸乱天下。如果依从东魏必然中其奸计。”朱异等人说:“稳住寇贼安息百姓,通和实在是一件好事。”此时梁武帝也似乎厌恶了常年用兵打仗,于是不顾大家的反对,听从了朱异的意见。后来的事情果然被司农卿傅峻说中,步入晚年的梁武帝引狼入室,宠信奸臣,刚愎自用,终于酿成了“侯景之乱”。

侯景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他原本是东魏高欢手下的战将,深受高欢的赏识和器重。高欢死后,侯景与高欢的儿子高澄不和,于是便投降了西魏,西魏宇文泰却并不待见他,所以他转而又投靠了梁武帝萧衍。

这无异于引狼入室!

不久,北齐高澄与南梁通好,提出了把侯景遣送回东魏的条件。侯景当然知道自己一旦被遣送回去,是肯定没有好果子吃的,便索性以诛杀朝中弄权的朱异为借口,发动叛乱。史学上称之为“侯景之乱”。

当时,梁武帝萧衍的侄子临贺王萧正德,性情凶残邪恶,喜爱招揽一些亡命之徒,所到之处都极为贪暴,曾多次被武帝训斥。从此忌恨在心,暗中培养死党,储存粮食物资,等待国家有变,趁机起事。

侯景得知这一情况,致信给萧正德请求投效,萧正德非常高兴。侯景在寿阳反叛,领兵进逼长江。尚书羊侃,请求领二千兵马紧急据守采石矶,令邵陵王袭击寿阳,那些乌合之众,自然崩溃。但朱异却认为侯景肯定没有渡江的企图。武帝听信了朱异的话,羊侃的建议只好作罢。羊侃分清是非地说:“今日是必败无疑了!”

梁武帝任命萧正德为都督诸军事,驻守丹阳郡。萧正德派出几十艘大船,假称装载获草,暗中接应侯景。侯景纵兵横船江中,在采石矶登岸。有几百匹马、八千名士兵到达慈湖。

当时梁国建国四十七年,境内一直无战事,罕见有兵甲器械。侯景叛军突然逼近,官吏百姓非常震惊。萧正德守卫宣阳门,率领手下兵马到张侯桥,迎接侯景进入宣阳门,一直到达官阕下,萧正德当即篡夺皇位。侯景军队环绕台城周围,然后各路齐攻。

尚书令羊侃竭力拒守,侯景久攻不下。羊侃的儿子羊蔟被侯景抓获,捆绑起来让羊侃看,羊侃不为所动。不久羊侃死去,城中人更加恐惧。当时各位王公大臣及各地救援的军队纷纷聚集京城一带,侯景假装求和,一方面让梁国皇帝发敕令制止各路援军,另方面更加紧急地攻城。

梁武帝信奉佛教后,只吃素食和粗米饭。因被侯景围困,到了此时蔬菜都没有了,就吃鸡蛋,因而邵陵王萧纶派使臣给武帝进献了数百只鸡蛋。

侯景兵分几路,昼夜不停攻打建康。武帝听说建康城已经陷落,安静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叹道:“江山是我得来的,又由我失去,还有什么可遗撼的。”

不一会,侯景入城,在太极东堂见武帝,还带了五百名强壮的兵士自卫。侯景在金殿下磕头拜见,不敢抬头看武帝,紧张得汗流满面。史书里记载下了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

萧衍见侯景进来,躺在床上不慌不忙地问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你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这时害怕得汗流满面,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旁边的部下替他说:“臣景的妻子和儿女都被高氏杀了,现在只有一人归顺陛下。”

萧衍问道:“你过江时有多少兵马?”

侯景答道:“不过千人。”

萧衍又问:“攻城时兵力多少?”

侯景:“十万。”

萧衍问:“现在呢?”

侯景回答说:“率土之内,莫非己有。”

最后,萧衍安慰他说:“你有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

侯景小心地答应着。

见过萧衍后,侯景退出太极东堂后对身边的亲信王僧贵:“我多年征战疆场,曾经在马背上与敌兵交战,刀箭交错,你来我往,心中一点也不害。今日看见萧公,让人毛骨悚立,这难道不是天威难犯吗?我今后再不能见他了。”

现在想来,侯景最后所说应该是心里的真实感受,因为萧衍本来也是战场勇将,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当时迷信思想严重,认为天子都是神灵下凡。况且,当时萧衍信佛后,已经看清看淡了权势,他的镇静无疑让侯景更心存敬畏。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侯景因为作乱而心虚,所以才有上面的表现。

萧正德早先曾投降北魏,后来逃回南梁,《梁书·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九》记载:“七年,又自魏逃归,高祖不之过也。复其封爵,仍除征虏将军。”就是说,对于萧正德投北魏,梁武帝萧衍并没有过于责备,只是流着泪训诫他一顿,仍旧恢复他的封爵,并任命他为征虏将军。

萧正德在动乱中匆匆登基,封侯景为丞相。侯景占领了建康城之后,控制梁朝军政大权,恢复太清年号,便废掉萧正德,将其降为大司马。萧正德此时方才明白,自己原来是被侯景当枪使,当猴耍了,气愤不过,想谋杀侯景,却侯景先下手,假借武帝诏令杀了他。

侯景放任部下对帝宫大肆掠夺,宫中人与器具被杀掠个精光。梁武帝萧衍虽在表面上受制于侯景,但内心极为不平,对其请求多次予以拒绝。而自此以后,武帝要的东西大都不能合他心意,饮食也被裁减,优伤悲愤之中得了重病。

太清三年(549年)五月二十六日,武帝躺在诤居殿,口苦求蜜糖没有得到,后来病死。武帝临死之时什么话也没说,只留下了两声“嗬嗬”,想来当时其内心是极为复杂的。

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享年八十六岁。虽然死时未免有些悲凉,但仍可以说是寿终正寝了。萧衍死的当天,侯景立太子萧纲即位,这就是简文帝。起初,武帝下诏书立萧统为太子。萧统五岁就通五经,读书一目五行,擅长做文章,孝敬恭谨宽和,喜怒不形于色。因为宫里的太监诬告他做厌胜祈祷,而他自己又不能辨明,优伤悲愤而死。

所谓厌胜,就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能以诅咒制服人或物。

萧统有三个儿子,依次为萧叹、萧誉、萧察。武帝舍弃孙子立太子萧统的亲弟弟省安王萧纲为太子,朝廷内外都认为这不合理,武帝内心有愧,于是封岳阳王萧察都督雍、梁、益、秦、随各州军事。

萧察占据有利地域,又礼贤下士,社姓施恩惠,因而,依附他的侠客、勇士很多,他管辖的地方治理的很好。当时正值侯景叛乱,湘东王萧绎不去讨伐侯景,反而与萧察交战。邵陵王萧纶劝阻他,他不听。萧察向西魏乞求援兵,西魏派杨忠救援。萧察后来投降西魏,做了附庸君主。

南梁简文帝萧纲,六岁能写文章,读书一目十行。虽继承帝位,然而被奸臣侯景挟制。侯景与简文帝登上重云殿,向佛磕头行礼发誓,两人之间无二心,互不猜疑。

侯景娶简文帝的女儿栗阳公主为妻,在乐游苑举行祭礼并请简文帝并喝酒,文帝听着音乐,禁不住凄然泪下。

侯景自称为汉王,加封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简文帝惊奇地问:“将军有宇宙的称号吗?”

侯景生性残忍,在石头城上立了一个大石碓(duì)。石碓本是一种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杠的一端装一块圆形的石头.用脚连续踏另一端,石头就连续起落,下面是一个石臼。有人犯法,就用石碓碾死,身体被压成肉酱。

侯景常告诫诸位将军说:“攻取敌人的城池时,应当把城里的人斩尽杀绝,让天下的人都知道我的威名。”他还禁止人们私语,如果有人触犯了这个规定,就连其外族都会处以刑法。因此,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内心里不拥护他。

梁朝的湘东王萧绎,在各地散发檄文,下令大举讨伐侯景,可是军队却按兵不动。邵陵王萧纶加紧整治错甲、兵器,准备讨伐侯景。萧绎对他非常忌恨,派王僧辩率兵袭击他。萧伦被打败,收拾残兵败将,派使臣向北齐国投降。

梁朝始兴太守陈霸先讨伐侯景,投奔湘东王萧绎。萧绎派遣大都督王增辩讨伐侯景,驻扎在巴陵,侯景率兵攻打巴陵,没有攻破。萧绎又派胡僧佑攻打侯景,大败侯景,俘虏了侯景的大将宋子仙,并杀了他。侯景逃回建康。当初,侯景攻下建康,打算等中原平定以后称帝。后来,他娶了粟阳公主为妻,公主才貌双全。侯景杀了太子萧大器以及在建康的王侯共二十多人。太子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坚决不向侯景党徒屈从容就义。

侯景又派王伟杀了简文帝萧纲,迎立昭明太子萧统的孙子豫章王萧栋为帝。没多久,又废萧栋为淮阴王,将他囚禁在密室中,自己称汉帝。

湘东王萧绎派王憎辩、陈霸先等人攻打侯景,在江中大败侯景军队。驻守石头城的侯景大将卢晖略投降。陈霸先乘胜追击,将士浴血奋战,侯景军队节节败退。

侯景用皮袋子装了他的俩个儿子,挂在马后,与其一百多党徒骑马向东逃奔,准备渡过大海。与侯景同行的有羊侃的儿子羊坤,任侯景都督,他杀了侯景,将其尸体送到建康,人头送到江陵。

侯景的尸体被扔到街上示众,百姓争抢着割取他的肉吃。当初粟阳公主嫁给侯景并不情愿,又因为杀父杀兄之仇,也吃了他的一块肉。

此时,湘东王萧绎派朱买臣将豫章王萧栋沉在水中淹死,自己在江陵即位,这就是世祖梁元帝。元帝命王僧辩驻守建康,陈霸先驻守京口。

梁元帝萧绎瞎了一只眼睛,性格非常残忍。先前,父亲萧衍被侯景围困时,他不去救援,后来,又不尊崇简文帝的历法,不认他为正统。他嫉妒兄弟,残杀亲侄,只谋求自己的私利。在江陵称帝以后,喜欢谈论玄学,在龙光殿讲授老子学说。

萧绎的侄子萧察勾结西魏攻打梁国。西魏派于谨、宇文护、杨忠率兵五万攻打江陵,江陵内外戒严。此时,梁主萧绎一身戎装,正在讲授老子。西魏兵分几路攻打江陵,江陵城里有人倒戈,打开四个城门迎接西魏军队,元帝把十四万卷图书都烧了,说:“我读了万卷书,还落得今日下场。”随后乘坐奔丧用的白车,身着白色服装出城投降。

梁元帝萧绎在位三年,西魏军队将他杀死,一同被杀的还有太子萧元良,儿子萧方诸、萧方略等人。

萧绎死后,他的第九个儿子晋安王萧方智,在浔阳登上帝位,当时年仅十三岁。北齐派邢子才收纳了梁武帝的兄长萧懿的儿子萧渊明,致书给王憎辩,声称萧方智年幼不懂事,不能担负重任。贞阳侯萧渊明,论年龄和声望,能保金陵的稳定。王僧辩于是迎回萧渊明登上帝位,封萧方智为太子。

当初王僧辩和陈霸先二军联合消灭了侯景,因此,二人交情根深。当王僧辩废萧方智拥立萧渊明时,陈霸先四次派使者表示反对。王憎辩不听从。陈霸先叹道:“武帝的子孙,只有元帝能报仇雪恨。他的儿子有什么罪突然被废了,他们想干什么?”

于是,陈霸先率兵袭击王僧辩,拿住王僧辩并将其吊死。萧渊明只做了七个月的皇帝,就被迫退位,搬出宫殿。晋安王萧方智重新登上帝位,这就是梁敬帝。

敬帝向齐称臣,政事也由陈霸先把持,陈霸先自封为相国,在以后短短的时间内,接连不断地被封为陈公,又加封九锡,进爵为王。不久陈霸先称帝,敬帝被迫将帝位让出。

陈霸先将敬帝废为淮阴王,没过多久又把他杀死,梁朝灭亡。

梁敬帝萧方智在位三年,死时年仅十六岁。

梁朝共经历了四代帝王,历时五十六年。

附:侯景

南北朝时期南朝汉政权的皇帝

侯景(503年-552年),本姓侯骨,字万景,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人,羯族。南北朝时期历史人物。

剽悍好武,擅长骑射,选为怀朔镇兵士。六镇起义,趁势建功立业,投靠大将军尔朱荣,从平葛荣起义,拜定州刺史。后来,归顺东魏权臣高欢,拜吏部尚书,迁河南尹。太清元年(547年),投降梁武帝,拜使持节、大将军、都督河南南北诸军事、大行台,册封河南王。太清二年(548年),发动侯景之乱,攻破建康,屠戮门阀世家,囚杀梁武帝父子。

大宝二年(551年),篡位自称皇帝,国号为汉。梁元帝承制后,组织江州刺史王僧辩和东扬州刺史陈霸先,率军收复建康,平定侯景之乱。侯景逃跑后,为部下羊鹍所杀。

本名:侯景

别名:侯万景

字:万景

所处时代:南北朝

民族族群:羯族

早年经历

侯景少年时,深受边镇剽悍好武风习影响,不拘小节,善于骑射,骁勇好斗,做过怀朔镇功曹史。北魏末年,北方大乱。侯景率领自己的部队投靠了尔朱荣,被尔朱荣任命为先锋。刚开始时,侯景向尔朱荣部将慕容绍宗求教兵法。没过多久,慕容绍宗就向他咨询了。

梁大通二年(528年)八月,尔朱荣与葛荣在滏口展开大战,侯景俘虏葛荣,起义被镇压。侯景因功升为定州刺史。

南下投梁

高欢消灭了尔朱家族后,侯景依靠原来与高欢同是怀朔镇的镇兵,又都参加过六镇起义的旧谊,率众投降高欢。高欢提升他为吏部尚书,不久官封濮阳郡公。高欢很是重用侯景,封他为司徒,仍兼定州刺史,拥兵十万,统治河南地区。侯景是天生长短脚(右脚稍短),并不擅长武艺,但很有谋略。侯景对待士兵非常严苛残酷,立下不少战功。高欢虽然看出侯景的为人,但他深知此时强敌宇文泰在侧,正是用人之际,所以他没有限制侯景的势力。高欢临终前特别嘱咐儿子高澄要小心侯景。而侯景向来轻视高澄,高澄上台后,他立刻叛变了。

侯景一开始想获得宇文泰的支持,但宇文泰对他心怀戒备。不得已,侯景于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靠南朝梁。由于梁武帝希望借侯景的力量北伐成功,所以接受了他的投降,给他很高待遇(梁书记载:高祖乃下诏封景河南王、大将军、使持节、都督河南南北诸军事、大行台,如邓禹故事”)。高澄派大将慕容绍宗进攻侯景,梁派贞阳侯萧渊明支援,结果大败,萧渊明被俘。

正在此时,东魏提出和解。侯景感到恐慌。梁武帝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继续与东魏进行谈判。侯景假冒高澄写了一封信,提出以萧渊明交换侯景,梁武帝接受。侯景大怒,于是叛变。

发动叛乱

侯景充分利用了梁朝的各种矛盾。他以南豫州牧的身份镇守寿阳,废除了梁朝盘剥百姓的市场税和田租,使百姓都来参与叛军,又将百姓子女分配给叛军,使寿阳成为一个大军营。曾为梁武帝养子的临贺王萧正德久蓄异志,侯景也与之联结。侯景屡屡向梁廷索求钱财武器,言辞也愈发傲慢,但梁武帝从未拒绝,一味姑息,给侯景运输物资的“信使相望”。萧范、羊鸦仁、元贞、裴之悌等人相继向朝廷报告侯景欲谋反的消息,梁武帝及朱异等人却不以为意。侯景便利用梁武帝昏庸的绥靖政策迅速壮大起来。

经过数月的准备,到梁太清元年(548年)八月十日,侯景以诛杀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驎、太子右卫率陆验、制局监周石珍为借口起兵于寿阳,兵力约有8000人,正式揭开侯景之乱的帷幕。梁武帝乃派邵陵王萧纶统率诸军,征讨侯景。侯景知梁军来攻,决心争取主动,放弃淮南,率轻骑突袭建康城。九月,侯景留部将王显贵守寿阳,自己诈称游猎,出寿阳城。十月,侯景扬言进攻合肥,实际上却袭占谯州(今安徽滁州)、历阳(今安徽和县),进而引兵临江。梁武帝征询都官尚书羊侃讨侯景之策,羊侃请求派2000人急据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另派一军袭击寿阳,从而使侯景进退失据。但羊侃的建议未被采纳。

梁武帝命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屯守丹阳(今江苏丹阳)。萧正德早已与侯景约为内应,派大船数十艘,以运芦苇为名,暗中接济侯景军辎重。当时梁宁远将军王质率水军3000巡弋江上,侯景将要渡江,担心被其阻击,便派间谍查看。此时,梁临川太守陈昕向梁武帝建议,采石急须重兵镇守,而王质水军力量较弱,要求增加戍军。梁武帝遂命王质与陈昕换防。间谍将此消息告侯景,侯景遂乘王质与陈昕换防之机,率军8000自横江(今安徽和县西南)渡江,抢占采石,俘获陈昕。继又分兵袭取姑孰城(今安徽当涂),俘淮南太守萧宁,主力进到慈湖(今安徽当涂西北),建康震动。梁武帝将军务托付给皇太子萧纲,太子部署建康防务,命其子宣城王萧大器总督城内诸军,并赦免囚徒以充军。百姓听说侯景的军队到了,争相逃入城中,士大夫几十年不见兵器,柔弱不堪,闻变后惶惶不可终日。羊侃布置防守,整顿秩序,皇太子欣赏羊侃的胆识,对他很是倚赖。

侯景军于十月二十日渡江,十月二十四日至朱雀航(今江苏南京南)。由于有萧正德的内应,侯景很快攻破朱雀门,守门的东宫学士庾信逃走。接着,萧正德开宣阳门,迎接侯景军入城。自十月二十五日开始,侯景军就围攻台城(宫城),由于有羊侃的坚守,久攻不下,乃筑长围以断台城内外联络。太清元年(548年)十一月初一,萧正德登基为皇帝,改元正平,封侯景为丞相,并加紧对台城的攻势。

擅断专权

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攻破台城,梁武帝萧衍被其饿死,侯景又立太子萧纲为皇帝,侯景自封为大都督,迫使美貌的溧阳公主嫁给他为妻;后又自封(逼皇帝封其)为“宇宙大将军”。台城在久围之下,粮食断绝,疫疾大起,死者十之八九。侯景进入建康后,悉数驱赶满朝文武,让他们净身而出,命士兵将他们杀死,被杀的有三千人,又纵兵杀掠,尸骸填满道路。侯景其后陆续派军在三吴地区大肆烧杀抢掠。

梁大宝二年(551年),侯景废萧纲,再立豫章王萧栋为帝,改元天正。同年,再命萧栋禅让,侯景登基为帝,国号为汉,改元太始。追尊汉司徒侯霸为始祖,晋朝征士侯瑾为七世祖。于是追尊其祖侯周为大丞相,父侯标为元皇帝。

尸骨无存

承圣元年(552年),侯景被陈霸先、王僧辩击败。侯景企图逃亡,被部下所杀。王僧辩将他的双手截下交给高洋,头颅送至江陵,尸体在建康街头暴露。当地百姓将其尸体分食殆尽,连其妻溧阳公主也吃他的肉,尸骨烧成灰后有人将其骨灰掺酒喝下。梁元帝萧绎下令将他的脑袋悬挂在江陵闹市上示众,然后又把头颅煮了,涂上漆,交付武库收藏,与篡夺西汉的王莽有着相同待遇。侯景有5个儿子留在北方,大儿子被高澄剥皮后用锅煮死,其余4个儿子被阉割后煮死。

主要成就→内政

侯景自立为皇帝后,改国号为“汉”,称南梁汉帝,封萧栋为淮阴王,将其幽禁。改梁律为汉律,改左户尚书为殿中尚书,五兵尚书为七兵尚书,又将直殿主帅改为直寝。

侯景设立三公之官,达数十之多,其仪同也很多。而有的官员只能自己独自骑马,自牵缰绳。任命宋子仙、郭元建、张化仁、任约为佐命元功,并加三公之位;王伟、索超世为谋主;于子悦、彭隽主要负责决策;陈庆、吕季略、卢晖略、于和、史安和为其爪牙:他们更是荼毒百姓。其余王伯丑、任延和等还有数十人。梁人中被侯景所用的,只有故将军赵伯超、前制局监姬石珍、内监严亶、邵陵王记室伏知命。像太宰王克、太傅元罗、侍中殷不害、太常姬弘正等虽然官位尊贵,也只有声望,并非他的心腹之臣。侯景祖先名叫乙羽周,等到侯景篡位就以周为庙讳。

军事

侯景虽然占据了建康,却未能征服整个江南。在向各地扩张过程中,遇到了梁军和各地地主武装的强烈抵抗。大宝二年(551年),侯景攻陷江州、郢州之后,乘胜西进,水军号称20万,旌旗千里,声势之盛为南朝所未见。可是进至巴陵,便被萧绎大将王僧辩击败,侯景得力猛将宋子仙等被杀,任约等被俘。侯景从此一蹶不振。

承圣元年(552年)二月,王僧辩与陈霸先在白茅湾会盟,誓师东下。3月,在姑孰的江中水战,侯景大将侯子鉴部被歼,梁军进抵建康。侯景亲率万余人拼死抵抗,亦被击败。

侯景在晋陵收得部分残兵后,前往吴郡,在松江被梁将侯瑱追上,将其尚有的战船二百艘、兵卒数千人全部消灭。

史籍记载:《南史 卷八十 列传第七十》

历史评价

高欢:①“侯景狡猾多计,反复难知,我死后,必不为汝用。”②“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顾我能养,岂为汝驾御也!”

庾信:“彼奸逆之炽盛,久游魂而放命。大则有鲸有鲵,小则为枭为獍。负其牛羊之力,肆其水草之性;非玉烛之能调,岂璇玑之可正?”

卢思道:“侯景背恩弃义,狼顾汝颍,萧衍失信幸灾,蚁聚彭汴。”

李延寿:“侯景起于边服,备尝艰险,自北而南,多行狡算。于时江表之地,不见干戈。梁武以耄期之年,溺情释教,外弛藩篱之固,内绝防闲之心,不备不虞,难以为国。加以奸回在侧,货贿潜通,景乃因机骋诈,肆行矫慝。”

陈普:“曹操桓温不自持,跛侯面上雨淋漓。奸人何事乾坤裹,一日雷霆十二时。”

蔡东藩:“侯景初欲择配王、谢,梁武以为未合,令求诸朱、张以下,不谓发难入都,毙梁武,立太子纲,玩二君于股掌之上,致使十四龄之溧阳公主,以身供贼,迫受淫污,谁为为之,纵贼至此!嗣主纲且抱景至床,谓我念丞相。夫与其忍辱以偷生,曷若杀贼而拚死,况不死者之未必终生乎!”

吕思勉:“虽然野蛮粗鲁,在是时北方诸将中,已经算是狡黠的了。”

亲属成员

祖先:祖父:侯周,字乙羽周。

父亲:侯摽

妻子:某氏,被高澄处死

萧氏,萧正德女

萧氏,溧阳公主,梁简文帝萧纲之女

妾:羊氏,梁将羊侃女

子:长子 侯和,被高澄处死

四个儿子,北齐文宣帝年间处死

二子,生于梁朝。侯景逃难时,被侯景推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