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步 > 正文

毛太华(毛主席是始祖毛太华子孙第20代,那么毛太华是哪里人呢?)

时间:2022-06-06 13:55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毛主席是始祖毛太华子孙第20代,那么毛太华是哪里人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6-06 11:29科技管理研究所作为一代开国伟人,可以说有关毛主席的任何一点信息都牵动着国人的心。有关于他的祖籍问...

毛主席是始祖毛太华子孙第20代,那么毛太华是哪里人呢?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6-06 11:29科技管理研究所

作为一代开国伟人,可以说有关毛主席的任何一点信息都牵动着国人的心。有关于他的祖籍问题,曾经也成为一个极为重要和严肃的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和探索。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各地冒出诸如“江西吉水说”、“浙江衢州说”、“河南原阳说”、“云南永胜说”,甚至还有“多个祖籍”的说法。

简直是众说纷纭,各地都争相与伟人拉上关系,以便提高本地的知名度,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然而经过研究毛氏族谱,以及细致考证,最终可以确认的是毛主席是始祖毛太华的第20代子孙。这样毛太华的名字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究竟是哪里人也进入了人们的考究范围。

毛家人只认吉水八都是祖籍

毛主席的故居在湖南湘潭韶山,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

可是作为韶山毛氏的始祖毛太华,他在来到湖南以前,是哪里人,却引起了人们的探究和考证。

在韶山冲的毛泽东纪念馆里,收有一份1987年第7期的《湖南党史月刊》,其上有署名田余粮写的《毛泽东的家世》一文,文内主张毛氏鼻祖毛太华是江西吉州龙城人。这篇文章的主要论据就是韶山毛氏族谱。

在《湘中韶山毛氏二修族谱》中的《源流记》记载:“太华公为始祖……开始载吾族派接江西,……占籍吉之吉水龙城家焉。”

而在《韶山毛氏五修族谱》中记载得更为详尽:“我族始祖太华公,元至正时人也,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

到这里,这两代修订的族谱,都是明确表明,毛太华就是来自江西吉州龙城,或者说是吉水龙城。

那么最终是什么时候到的韶山呢,族谱也有记载:“解组,时居湘乡北门外绯紫桥。十余年后,清一、清四两公卜居湘潭三十九都,今之七都七甲韶山家焉。”

也就是说是毛太华的两个儿子毛清一、毛清二最后定居在韶山的。到此,应该说是将毛太华的来历说得明明白白。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吉州龙城或者是吉水龙城现在是哪里?

这要归功于1988年时任江西吉水县电视台副台长的毛凌志,因为他本人是吉水县八都镇人。他通过查阅《吉水县地名志》,找到了位于八都镇东南2.5公里的龙城遗址,现属院背村。

龙城遗址面积约10余亩,依山傍水,三面有丈余宽的壕沟围着,呈“盘龙形”。当地农民在种地时常能挖出砖头和柱子石墩。

作为八都毛氏族人,毛凌志还认真地查阅了八都镇铎塘毛家“龙城毛氏巡判派谱”、《铎塘毛氏司封派谱》、《铎塘毛氏重修龙城源流族谱》。

在其上他发现有这样一段记载:“始祖讳让字伯逊行十一郎,世居三衢,由南唐大理评事擢工部尚书,长子休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出守吉州,迎尚书公及夫人薛氏就养官署,次子任随侍,因籍龙城焉。”与《湘中韶山毛氏二修族谱》中的《源流记》记载的是基本一致的:“太华公为始祖……开始载吾族派接江西,自宋工部尚书让公世居三衢,生子修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出守吉州,迎尚书让公就养,占籍吉之吉水龙城家焉。”

经过反复考证研究江西和湖南两地毛氏族谱,结论是毛太华的出生地应该是江西省吉水县八都镇。

于是1995年,受吉水人民重托,时任八都镇党委书记郭杰锋、建设局设计师唐冬根、龙城毛氏后人毛凌志三人组成吉水县毛泽东祖籍考察组赴韶山。

当韶山管理局档案馆的同志看到毛凌志带去的32页龙城毛氏族谱复印件后,他们感到惊奇和喜悦,这可是隔断600年的宗亲。他们破例允许毛凌志查阅《湘中韶山毛氏二修族谱》(清乾隆二年1737年春创修、光绪七年1881年二修)等资料。

考察组回到吉水后,唐冬根拿出“毛泽东祖籍八都”纪念碑设计图,毛凌志起草碑文共554字。随后吉水县逐级上报吉安地委、江西省委、中央有关部门论证审定并得到批准。

1996年9月“毛泽东祖籍八都”纪念碑在吉水县八都镇105国道旁落成。

1998年1月6日,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夫妇、儿媳刘思齐来到八都,站在“毛泽东祖籍八都”纪念碑下,李讷深情地说:“看来,我们的祖籍在八都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2002年4月11日,毛泽东原籍湖南韶山村党支部书记毛雨时一行四人来到八都祖籍地龙城祭拜先祖。

毛雨时说:“我们只认八都是祖籍,因为我们韶山的鼻祖毛太华就是这里来的吗。”

毛太华的人生三部曲

在这里确定了毛太华是江西吉水八都人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他是如何离开吉水到达的韶山,他中间的人生经历也让人倍感兴趣,也有一段多姿多彩的故事。

如果想要弄清这个过程,还是必须依靠《韶山毛氏族谱》的记载。根据《韶山毛氏五修族谱》记载:“我族始祖太华公,元至正时人也,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娶王氏,生八子。”

这里清楚地表明,毛太华是因为“避乱”背井离乡,然后来到云南进入澜沧卫。按照古人习惯,只要有任何的荣誉都会记载在家谱上,因而可以推断,当时的毛太华就是一介农民。

在家里可能实在是吃不饱穿不暖,而且还有那么多不安全的因素,于是与人一商量,就出去“避乱”了,那么“避乱”一词如何理解。

这就要搞明白所谓的元至正年间,恰好是元末明初。当时天下大乱,豪强四强,显然毛太华所居住的吉水龙城也受到了波及,于是他和一干乡亲就到云南“避乱”去了。

《明史》记载,明朝洪武十五年,也就是1382年,朱元璋派军平定云南,两年后沐英率江西、浙江、河南、湖广四(省)都司23万人,留守云南分驻19个卫所。

毛太华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云南后应招从军,投奔了朱元障的队伍,开始了农耕、练兵、作战的屯戍生涯。

当然在此期间,由农民而成为士兵的他达到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他因为军功被提升为管辖112名军工的百户长,并参加了澜沧卫筑城工程,立功受封,被赐封为“武德将军”。

据《明实录》记载,留戊云南的军士,有妻者随往屯营,无妻者与当地“妻女”成家,军士的兄弟父母也可随营居住,“数传而后化为农桑”。

这时正值年富力强的毛太华响应明朝政府号召,娶当地彝族女王氏为妻,安家落户,生了八个儿子,按照族谱所述,应该是从清一、清二按照数字顺序排到清八。

这里有必要强调一点,那就是不要把澜沧卫理解为现在的澜沧县,那可是大错特错。

根据史实记载,明朝设立的澜沧卫在今云南永胜县内,因永胜境内的澜沧山而得名。这样就清楚地表明,毛太华在云南主要就是在今天的永胜县居住,这里当时还是纯少数民族居住的“蛮荒之地”。

洪武二十九(1396年)统治云南的沐英,在朱元璋“寓兵于农,屯民实边”的政策推动下,以北胜为边疆重镇,在城南建澜沧卫城,设置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

“洪武调卫”的屯民实边政策改变了永胜的民族结构,所谓洪武调卫是指明洪武年间几次的屯军屯民措施。

洪武二十年,朝廷下令湖广官军二万六千五百六十人征云南。洪武二十二年,朝廷下令移山东、山西、江西、湖广、江南富户和居民八十余万实滇。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成立澜沧卫,将原驻昆明一带的云南中卫调入澜沧卫,军士加上家属近万人。其中70%为湖广人,20%为江西人,10%为江苏人。

在明朝军队开进永胜之前,这里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可以说是土著民族的聚居地,基本没有汉族。

而明朝的屯田政策最终使永胜乃至云南改变了原有的民族构成,成为以汉族和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地区。

由此可知,毛太华至少是在1395年左右还是在澜沧卫生活,然后才迁转到湖南。由于连年战祸,明朝大部分地方都是田园荒芜,百姓亡散,庐舍为墟。长沙府所属县史记录,“湘潭土著仅存数户,余皆无复存在”。

1384年朱元璋下令:各卫所“上紧屯种”。并就近从江西等地大量移民迁入湖南长沙地区,允许“插标占地”。这就是民谚中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由来。

韶山毛氏家谱的后续记载是,毛太华“以军功擢入楚省”。这应该是毛太华响应朝廷的征召,或者是当时需要军官进入湖南,于是他就从云南来到湖南。

最初,毛太华带着妻子以及两个儿子在湘乡北门外的绯紫桥居住了一段时间,后来毛清一、毛清四待父亲老去后,两人举家来到湘潭三十九都定居,也这是现在的湘潭县韶山冲。

从这时起,毛太华的后裔历经500多年、二十余代在湖南韶山繁衍生息。很有趣的一件事是,纵观韶山毛氏族谱,韶山毛氏一族几乎与科举绝缘,能够获得监生称呼的人是廖若晨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红土地上默默耕耘的农民。

相反的却有很多人去从军打仗,并因军功而获得官职,其中毛恩毅曾获得清代提督军门这样的重要职务。

因而可以说,这是一个具有勤劳与勇敢传统的家族,最终才能孕育出一代伟人毛泽东。

永胜毛氏知多少?

通过毛氏族谱得知,毛太华来到湖南只带着妻子和清一和清四两个儿子,而其余的六个儿子就留在了云南永胜。那么韶山这一支在600年后已是大放异彩,永胜这一支是何等状况,也是令人极感兴趣的。

1997年4月,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夫妇寻根问祖来到丽江永胜,揭开了历史悬疑。

2001年12月出版的《韶山毛氏五修族谱》,正式将永胜毛氏归宗入谱:“澜沧卫即现今的云南省永胜县,太华公携清一、清四官楚后,留在澜沧卫的清二、清三等六个儿子及其繁衍的后裔,形成了与韶山毛氏同一始祖的永胜毛氏”。

这说明云南永胜毛氏与湖南韶山毛氏同源共祖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毛太华“娶王氏”即娶彝族他留人姑娘王氏为妻,并在今永胜县留下后裔。

毛用(清二)一支,其后代主要分布在永胜县的凤羽毛家湾,分支在朵果毛家村、河口毛家村、翁彭毛家湾、期纳赵官等地。

风景秀丽的凤羽毛家湾就位于云南八大高原湖泊之一的程海的边上,气候温和,周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殷实之乡。

据今永胜各地毛氏家族的老人们说,凤羽毛家湾是他们的发祥地,从“洪武调卫”起,毛氏的先民们就在那里屯垦,并以始祖姓氏命名为毛家湾。

各地的毛氏家族都是从凤羽毛家湾迁出的,解放前各地毛氏家族都与凤羽毛家认过宗族,为同一宗亲,来往密切。

光阴荏苒、星移斗转,六个世纪过去了。现今永胜境内汉族毛姓已成望族,有3000余人,约 占全县汉族总人口的1.25%。

从江西吉水龙城“避乱”出来的毛太华,是澜沧卫毛氏和韶山毛氏的共同始祖,永胜是韶山毛氏与吉水毛氏的中转站。

而更有意思的是,作为毛太华的20代子孙,五百多年后,毛泽东回到先祖曾生活过的土地上,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曾居住在吉安渼陂村,在他的旧居照壁上有一副对联: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

当地的老百姓都说这幅对联概括了毛泽东的一生。

参考文献:

[1]邹华享,解读《韶山毛氏族谱》,寻根,2005(6);

[2]何守伦,云南永胜他留人与毛泽东祖先探源,学术探索,2011(12).

附:毛太华(毛泽东先祖)

毛太华,男,汉族,祖籍在江西吉州龙城(今江西省吉水县八都镇),元末明初因避乱迁至云南澜沧卫(今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在澜沧卫生活了多年并留下后裔,立下军功偕二子内迁。

毛太华是澜沧卫毛氏和韶山毛氏的共同始祖,丽江是韶山毛氏与吉水毛氏的中转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主席毛泽东的先祖。

本名:毛太华

别名:武德将军

所处时代:元末明初

出生地:江西吉州

人物关系

儿子:毛清二,毛太华的次子。

儿子:毛清一,毛太华的长子。

人物生平

不堪忍受盘剥欺诈,便背井离乡,向人烟稀少、蛮荒之地的西南方向寻求生路。正如郑艮安在《毛泽东祖籍溯源》中所说:“家居吉水仙茶乡的毛让后裔毛太华,苦于战乱,难以为生。至正中,为避乱,他与蔡姓同乡大举西迁,在云南丽江澜沧卫落脚。”

毛太华从江西吉水西迁大约在元末明初,即1366年(丙午年)之后。因是逃难中,兵荒马乱,前途未卜,没有确定的目标,走到哪里算哪里,有活干能维持生计就停下来,没活干又往前走,故而途中滞留时间较长,约有两三年,到达永胜时,已是明朝初年。永胜当时叫北胜,除了海拔较高,达2400米左右外,地理、气候、自然条件与故土龙城相差不大。加上当地世居的是彝、僳僳、白、纳西、普米、傣和苗等土著民族,社会相对安定。

毛太华等人来到此地,为谋生计,靠帮工度日,属“打工仔”之列。由于年轻,身强体壮,特别能吃苦耐劳,又掌握了先进的农耕技术,深受当地土著民族的赏识和好评,日子过得很安稳。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壬戌年)),明军平定云南,北胜土知府高策率众内附,朝廷实行“改土设流”,北胜府降为北胜州,明军留下部分军士驻守北胜州。为巩固领地,确保一方稳定,留守北胜州的明军就地招募了一批军士扩充队伍,毛太华应招从军,开始了农耕、练兵、作战的屯戍生涯,其屯戍地在凤山山麓。毛太华娶当地纳西族王氏为妻,安家落户,这期间已提升为管辖120名军士的百户长,居住地也即命名为“毛家湾”。在民间,凡是这一时期进入丽江永胜的外籍人都称作是“洪武调卫”来的,他们是当地农耕文明和中原文化的早期传播者。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乙亥年)),明王朝为统摄金沙江上游的土司地界,调云南中卫(当时云南每卫官军编制6500人)于滇西北边关要地北胜州,设置军政合一的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正式推行“寓兵亦农,屯民实边”政策。次年,首任澜沧卫指挥使王佐率督本卫官兵和所辖北胜、永宁、蒗蕖三州土司军民在州治南构澜沧卫城(即今永胜县城)。毛太华率本百户军士参加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筑城工程,并立下军功,受到嘉奖,赐封为“武德将军”。

此时,毛太华从避乱讨生计到从军作战、筑城建军功,从为人耕作到娶妻生子,从毛头小伙到“乡音无改鬓毛衰”,在永胜已经生活了三十余年,他已是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了。故乡离他万水千山,龙城只是他魂牵梦绕的所在了。

内迁

据考察,毛太华内迁湖南,原因有二:其一,由于元末战乱,湘潭人口在明初时减少很多。明朝政府为了填充湖南人口之不足,于是从邻省(主要是江西)迁入大量人口。毛太华虽从云南澜沧卫来,但原籍江西,也在填充之列,即“以军功拨入楚省”。其二,澜沧卫军屯将士中以湖南长沙府人口居多。至今的永胜人口音颇似湖南腔,词汇也和湖南话基本相同。毛太华的军屯战友中,湘乡、湘潭人极力介绍、鼓动他一同前往,对故土渐渐模糊的毛太华便随同他们迁到了湖南湘乡县北门外居住。十余年后,毛太华去世,其子毛清一和毛清四便迁到湘潭的七都七甲定居,这便是后来扬名天下的韶山冲了。毛氏家族在山清水秀的韶山繁衍下来,传到第二十代孙,便出了伟人毛泽东。

后代

毛太华的长子、四子入楚,二子清二、三子清三留下来继承军户、延绵嗣续,繁衍生息。在凤羽毛家湾北湾毛华诗老人家,笔者还发现了毛清二(号用)的墓碑,碑文如下:“吾族原籍江西吉州龙城,始祖太华宦游从戎,屯戍澜沧卫,后以军功奉调,携长子、四子内迁。明故一世祖旌表忠义、武德将军毛公讳用、字清二老大人之墓。”毛清二等兄弟在永胜毛家被尊为一世祖,永胜境内相对集中居住并以毛氏命名的村庄有河口毛家村、凤羽毛家湾、西湖毛家湾、翁彭毛家村、清河毛家井和片角毛家湾等。

相关记载

毛太华,被韶山毛姓奉为始祖,在《毛氏族谱》中,处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二修一卷载:“始祖太华,元至正间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澜沧卫。娶王氏,生子八。明洪武十三年庚申以军功拔入楚省,惟长子清一、四子清四与之偕,解组侨居湘乡北门外绯紫桥。十余年没,葬五里牌道士山,后清一、清四二公卜居湘潭三十九都,今七都七甲韶山家焉,开种韶山、铁陂、乌塘、东塘等处,共田四百余亩,编为一甲民籍。”

二修卷首《会宗说》载:

粤自吾祖太华公,元至正年间避陈友谅之乱,由江西吉州仙茶乡迁云南,因与乡人蔡姓者共躲澜沧卫,乱定后,洪武十三年庚申,奉朝廷招募之令,公偕蔡及子清一、清四来湘乡北门绯紫桥。蔡亦分道下屯攸县之陆田。其时同族人命传公亦由仙茶乡徒云南,后因开辟黔省,公与刘姓共顶补洪武躲籍三户军人李良保,奉调贵州平坝卫右所第十百户。盖当时承大乱之后,以军为重,初不计,后之为子孙累也。

命传以军功拔入湖广长沙府湘潭县三十九都,标立石羊塅毛家湾,给田四百有奇,娶王氏,生子三,全山、受山、凹山。受山创业湘乡四十三都,地名快溪。子孙繁衍,至今传为扶州得道毛公受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