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步 > 正文

如果给《三国演义》评选十大元帅,哪些人物能够入选?刘备的10员大将是谁?

时间:2022-04-28 10:33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如果给《三国演义》评选十大元帅,哪些人物能够入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4-28科技管理研究所不论身份,只看能力、成就,以下就是我心中《三国演义》的十大元帅。第十位:曹仁曹仁的能力...

如果给《三国演义》评选十大元帅,哪些人物能够入选?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4-28科技管理研究所

不论身份,只看能力、成就,以下就是我心中《三国演义》的十大元帅。

第十位:曹仁

曹仁的能力被罗贯中掩盖了,正史中甚至有张辽亚于曹仁的评价。尽管如此,演义中他依然挡住了关羽和周瑜,单凭这两点,也应该位列十大元帅。

第九位:关羽

关羽的争议很大,毕竟最终不仅伐魏功败垂成,还被吕蒙打破了荆州,导致败走麦城而身亡。但是作为蜀汉第一大将,我觉得他还是有入选资格的。

刘备向来以知人善用著称,以关羽的能力来说,保住荆州不失本不难,设立烽火台就是一步妙棋。率兵进攻中原,水淹七军,擒获曹操,是颇为倚重的大将于禁,斩杀猛将庞德,威震华夏,曹操差点因此迁都。以此种种足见关羽用兵之能。

但性格决定命运,最终令其兵败身死的不是他用兵无方,而是他近乎扭曲的傲气。如果他能够结好东吴,与其携手出兵,说不定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关羽虽有过失,但不失为汉末三国杰出将领,理应位列十大元帅。

第八位:邓艾

邓艾是后司马懿时代阻挡蜀汉伐魏的重要将领,与姜维两人可谓一时瑜亮。尽管表面看起来姜维胜多负少,但进攻方本就在选择上灵活性强,而防御一方相对较被动。而且姜维的所谓胜利,不过是小范围内,对整体战局影响不大。

最后与钟会分兵,率偏师冒险偷渡阴平,迫使刘禅投降,可谓灭蜀第一功。可惜祸起萧墙,被心存异志的钟会诬告谋反,司马昭明知邓艾有冤却听之任之。最终在平反之前被灭口。

邓艾得配武庙,又有灭蜀之功,十大元帅之列当仁不让。

第六位:张辽

曹操退军北还,留张辽镇守合肥。这是张辽第一次以主将身份镇守一方。事实证明,张辽不仅作战勇猛,而且文武双全,是封疆大吏最佳人选。

孙权率军北伐,结果在逍遥津被张辽杀得大败,江东更是有了“张辽止涕”的说法。

在之后的日子里,张辽成为了东吴难以逾越的鸿沟,成为了曹魏抵挡孙吴的屏障。

很多人看低张辽,不过在我看来,张文远当居此位。

第六位:孙策

或许很多人会惊讶孙策会上榜,而且排位不低。但是我觉得,如果不是上述五人太过逆天,论纯武将,孙策是汉末三国最会打仗的一个。

说起东吴,第一反应是历经两世,之后孙权坐领。其实孙坚在时从来没有席卷过江东,整个孙吴的天下,是孙策靠着玉玺换来的少量士兵,和父亲昔日部下几员大将一寸一寸打下来的。

孙策是典型的兵形式代表,每战当先的风格与昔日的项羽很像,从这点看,不负“小霸王”之名。可惜,善泳者逆,最终死于小人之手。

孙策位列十大元帅第六位,位居所有纯粹的武将之首。

第五位:司马懿

司马懿和周瑜一样,很悲剧的让罗贯中拿来衬托半神的孔明,但历史结局是不容更改的,即便老罗不遗余力的为诸葛亮加戏,也依然不能改变司马懿屡次守卫的成功。

对于曹魏来说,可谓成也司马懿,败也司马懿。由于曹真被写成了傻瓜,张郃成了匹夫,所以司马懿成为了唯一一个可以与诸葛亮扳手腕的人物。尽管屡次吃瘪,但从结果看,司马懿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曹魏如果没有司马懿,恐怕早就被诸葛亮扫平中原,兴复汉室了。

不过遗留问题就是尾大不掉,最终曹魏的胜利果实被司马家篡夺。

无论从哪方面看,司马懿都足以位列十大元帅之一。

第四位:诸葛亮

无论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不是擅长军事,在《三国演义》中他就是一个全能的神人。

很多人将其定位在军师这一形象上,但从后期来看,诸葛亮事必亲躬,完全就是伐魏大元帅,可惜虽然取得了很多局部胜利,但无关大局,每一次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功败垂成。

在演义中,诸葛亮的北伐失败无关个人能力,完全就是天数使然,所以,十大元帅当有其一席之地。

第三位:陆逊

其实吕蒙白衣渡江取荆州,也是由陆逊献策最终成功的。在刘备起七十万倾国之兵伐吴时,整个东吴鸡飞狗跳,投降又不被允许。于是孙权力排众议,启用陆逊。

陆逊也不负众望,导演了《三国演义》三大战役中的第三个以少胜多——夷陵之战。最终火烧连营七百里,致使蜀汉大伤元气,刘备也因此郁郁而终。

之后陆逊迅速成为了东吴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多年来兢兢业业,帮助东吴在三国站稳脚跟。

儒将陆逊,位列十大元帅第三位。

第二位:周瑜

“曲有误,周郎顾”,周瑜不仅英俊潇洒、多才多艺,同时极具谋略,擅于用兵,是典型的统帅型人才。

赤壁之战与官渡之战一样,是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例。尽管书中无限神化诸葛亮,添加了“借东风”“草船借箭”等原创故事,但依然难以磨灭周瑜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周瑜的这一场漂亮仗,就不会有后面的三国。

同时周瑜的对手是雄才大略的曹操,而不是志大才疏的袁绍。

考虑到地利优势和周瑜的英年早逝,故而将其位列曹操之后,居十大元帅第二位。

第一位:曹操

尽管演义努力丑化曹操,但依然无法改变他综合能力第一人的地位。曹操败仗不少,但是除了赤壁之战都无伤根本,他从单骑出逃到奠基魏国,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无愧许劭所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官渡之战,曹操缺兵少粮,但指挥得体、调度有方、听言纳谏、知人善用,最终力挽狂澜,彻底统一北方。官渡之战也成了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十大元帅第一位,曹操当之无愧。

因此说,曹操、周瑜、陆逊、诸葛亮、司马懿、孙策、张辽、邓艾、关羽、曹仁就是我心中的《三国演义》十大元帅,结果见仁见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望谅解!

附一:个人观点:

周瑜,诸葛亮,郭嘉,陆逊,鲁肃,法正,庞统,荀彧,司马懿怎么排名?

       关于周瑜,诸葛亮,郭嘉,陆逊,鲁肃,法正,庞统,荀彧,司马懿这些人的排名其实不好判断,毕竟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没有真正对弈过,但是还是可以从正史中的一些信息中来推测出他们的排名。

神秘谋士:贾诩

虽说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无论是威望还是名气都遥遥领先其他谋士,但他并不是三国排在第一的谋士。在这些谋士当中,贾诩算是其中最厉害的一位,毕竟他提出的所有计策基本都没有出过错,这是其他人谋士都无法做到的,更神奇的是贾诩帮谁谁就能获胜。比如他当初帮李傕的时候,李傕直接打赢了仗;帮张绣的时候,张绣直接打败了曹操;帮助曹操的时候,曹操同样也能赢,这种能力其他几位谋士是不具备的。

       至于上面的这几位,排在第一的是郭嘉,他跟贾诩两人都是以奇谋见长,同时还是曹操帐下最年轻、最诡奇的谋士,号称“奇谋百出,算无遗策”。只不过跟贾诩这位没有失败过的谋士相比,终究还是有一点差距的,但不妨碍他在其他人当中的排名。

        第二位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最重要的一位人物。虽说曹操手下有非常多的谋士跟武将,但是依然无法拿下蜀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蜀汉有诸葛亮的存在。从诸葛亮当初在隆中隐居,却能知晓天下大事,就足以看出他的能力非凡。特别是后面联合东吴在赤壁之战大败曹军,这才有了后来三足鼎立的局面。虽说后来五次北伐中原,最后都以粮尽而告终,终究差了一点。

        第三位荀彧,曹操手下一个重要的谋士,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并多次修正了他的战略方针,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功臣。就连司马懿都曾高度评价荀彧:“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接下来就是司马懿跟周瑜,司马懿在三国前期表现不是特别出色,直到曹操手下的郭嘉、荀彧等人去世之后,才正常开始发挥自己的才华,也是魏国后期跟诸葛亮交手的重要人物。最厉害的是,他活得时间比其他人长不少;周瑜作为东吴重要的谋士,同时也是联合蜀汉对付曹操的重要人物,才华其实不比诸葛亮、荀彧等谋士差多少,唯一遗憾的就是,死的太早,才能还没完全发挥出来。

        至于陆逊,鲁肃,法正,庞统这四个人基本都是处于同一水平的谋士,他们之间的差距不是特别大,很难判断出他们到底谁更厉害一些。毕竟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或者不擅长的,所以只能将他们排到一起去。

附:汉蜀刘备的10大良将

刘备麾下有十大良将,除五虎上将外,另外5人实力强大却鲜为人知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2-10 21:33科技管理研究所

古语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国时期的刘备应该是这句话最好的代言者。对于刘备而言,人生匆匆几十年,却能够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

刘备的出身不过是一个织席贩履的小人物,虽然身上流有皇室的血脉,但由于刘备的推恩令而导致了到他这一辈,基本上只相当于一个普通百姓。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能比肩曹操、孙权,不得不让人佩服!

一、五虎上将

谈及刘备的初期的发家史,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大财阀糜竺。或许大家知道糜竺是一直被刘备尊敬的人,更是官拜安汉将军位列众臣之首,但是大家或许不知道这是一个十分有钱的人。

在那个全国人口不过几千万人的时代,糜竺的家里,光仆人就能凑出好几万,家中世代经商,生意遍及天下,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他也是毫不夸张的。

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一直甘愿为刘备付出,做刘备的天使投资人,足见刘备的个人魅力之强。在整个刘备的创业时期,糜竺对刘备的帮助十分重要,若是没有他源源不断输血般的资助,刘备哪里能挺过那几次惨败,最后活到蜀汉成立。

可以说,对蜀汉的重要性上来说,糜竺的作用还要在诸葛亮之上。不过,天下是需要人打出来的,刘备手下的将领也是十分的强大,首先就不得不说五虎上将。

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中并没有五虎上将的说法,只有前后左右将军,这其中就得首先说众将之首关羽。

1.关羽,是在历史上是了不得的存在,亘古一人、忠义无双,打天下时屡立奇功,最终成为刘备集团的中流砥柱。

他负责镇守蜀汉的大本营荆州,后被刘备封为前将军,让东吴的孙权不敢北上一步。

2.张飞,不同于小说里五大三粗的形象,正史里的张飞是一个玉面公子,颇具头脑与武艺,蜀汉成立之后,被封为右将军。

在当时的诸多紧急战斗中,张飞都作为救火队长、四处救火。

3.赵云,他是现代男孩子比较圈粉的人物,可以说是整个三国演义小说中最完美的人物形象,更是有常胜将军的称呼。只不过,历史上他并不特别受刘备的重视,更多的只是充当保镖的角色。

4.马超,他是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了,此人原本位于西凉,乃是一方将领。

马超被曹操击溃之后加入了刘备,他协助刘备拿下益州,随后再无什么大的建树,最终于七年后郁郁而终。

5.黄忠,是个大器晚成的人物,60岁跟随刘备打天下,武力超群,最终在夷陵之战中受箭伤而死。

可以说,以上五人都在为蜀汉的建立,以及地盘的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蜀汉建立之后,这几个人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随后便迎来了接棒的五个人,他们又有怎样的本事呢?

6.廖化,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说法。

大家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做“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意思是蜀汉里能征善战的大将都以大多亡故,只能让年近80的廖化做部队先锋。

这句话本来是形容蜀汉的人才凋零,但不知为何却让很多人下意识认为,廖化是平庸之辈无才能之人。而说起廖化,此人有一个非常了得的技能,用现在的话说叫做起死回生之术。

昔日关羽樊城之战后被重兵包围,最终寡不敌众而死,作为下属的廖化不得已,只能归入孙吴。廖化本来是关羽的主簿,对于蜀汉的忠诚可见,在归入东吴之后由于日夜思念刘备想要重归大统。

于是,他就行诈死之计,由此他得以脱身,带着母亲奔赴蜀汉,并在后来的日子里为蜀汉立下了大功。

7.魏延,说到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人,必须得是魏延,此人自从投降刘备之后,就被后者器重。

他参与了收西川之战,而此人的能力对于军事上的奇谋,俨然已经凌驾于众将士之上。魏延还曾提出错守诸围之法,依托有限的兵力实现对曹魏的防守,不得不说他在军事上有着超常于他人的目光。

后来诸葛亮北伐时,魏延更是提出子午谷奇谋,若是成功则可直取长安。只可惜不被采纳,十分讽刺的是,几十年后晋朝用同样的方法(偷渡阴平)灭亡了蜀汉。

8.王平,他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接下来的三人,想必一般人有些陌生,这三个人分别就是王平,霍峻,陈到。说起第一个王平,他的能力应该这样形容,在不可思议之中创造奇迹。

昔日诸葛亮北伐,把咽喉之处交给马谡守卫,只可惜马谡大意失街亭,不仅自己兵败,还连累整个北伐失败,所以最后才造就了挥泪斩马谡这个历史故事。

然而,若非王平的努力,马谡早已在兵败的时候被乱军杀死,又何至于安全回到营中,用自己的人头向万千将士谢罪,由此可见王平是一位低调却有能力的大将。

9.霍峻,此人的能力应该用置之死地而后生来形容。昔日数万敌军蜂拥而至,他所镇守的城池岌岌可危,此时刘备却分不出一兵一卒来帮忙。

兵力捉襟见肘,霍俊居然能够死守城池一年,在无兵无粮的情况下,仅用城里的数百老弱病残,就击退了数万敌军,简直就是一场奇迹。换句话说,他简直就是一个守城的天才。

10.陈到,相比起王平与霍峻两个人来说,他更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个人,但是他对于蜀汉集团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古代兵书上讲究奇兵制胜,昔日的魏武卒正面战场上,击败十倍于自己的敌人震惊天下,这一切全都仰仗鬼神之才吴起。

而蜀汉同样有一支精锐部队,它的训练者就是陈到。他训练出的部队,全都是以一敌十的虎狼之军,刘备集团最精锐的兵力几乎都由他训练而出,数量不多,但是仅有的几千人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支部队,刘备才敢放心的北伐,国家才得以稳固。如果非要用一种能力来形容的话,那么他的能力就是国家基石,只可惜辉煌时期太短,以至于没有什么名气。

总的来说,正是因为蜀汉国内有这种人才,才能让他以最弱的综合国力,和其余两国争斗几十年而不落下风。

附:

诸葛亮北伐,由魏延领头的十员猛将分别都是谁?

        刘备伐吴战败,全军覆没,不久死去,刘备死前托孤诸葛亮,给诸葛亮留下了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五虎上将,已亡三员,关羽、张飞、黄忠,都死了,只剩赵云和马超,诸葛亮北伐第一次后,马超和赵云也相继去世。

        那么,此时诸葛亮要继续北伐,还有哪些将领呢?此时的诸葛亮还有十员上将,魏延领头,其余几位分别是谁?

这里只讨论演义。

以此列举,排名第一的,理所当然是魏延。

此时的魏延,绝对是蜀汉武将中的一哥,他仅次于五虎上将,这时,位居第一,无可争议。

张郃追击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派将,首先就想到了魏延,只是,魏延当时低头不语,诸葛亮无奈,只得派王平和张翼。

仅次于魏延的是关兴和张苞,关兴和张苞。

作为蜀汉的将二代,和他们的父亲一样,武艺高强,勇猛善战,只是,在诸葛亮二出祁山伐魏时,张苞追击郭淮和孙礼,连人带马摔到了山涧里,摔伤了头部,送往成都治疗,不久,因伤重去世。

而关兴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前,也病死了,英年早逝。

紧随关兴和张苞之后的,是姜维。

姜维本来是魏将,后来,受到猜忌,天水太守进城,将姜维关在城外,姜维走投无路,被迫投降了诸葛亮,虽然是降将,但是,诸葛亮非常看重姜维,将姜维作为接班人培养。

姜维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很有谋略,曾和老年的赵云打成了平手,可见,武力非常了得,还一箭射死了郭淮,堪称经典。而谋略上,还能识破诸葛亮的计策,让赵云中了埋伏,可见姜维很有军事才能。

姜维之后,当属王平。

王平和姜维一样,也是降将,从魏国投降过来的,当时,王平苦劝徐晃,不要背水作战,徐晃不听,还搬出兵法作证,结果,被赵云和黄忠打的惨败。

回到大营,徐晃责怪王平见死不救,王平说,我要去救你,我的大营也保不住了,徐晃大怒,要是王平,王平半夜放了一把火,烧跑了徐晃,然后,投降了刘备。

刘备听说王平来了,高兴地说,我得王子均,汉中就是我的了。

王平之后,当属马岱。

马岱是马超的从弟,也就是叔伯兄弟,马岱武艺也不差,被封为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跟随诸葛亮七擒孟获,后随军北伐,立下不少战功,魏延和杨仪争权,马岱趁魏延不备,将其斩杀。

马岱之后,是廖化。

俗话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廖化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出道,一直活到蜀汉灭亡,可以说是神一般的存在,几乎贯穿了整个三国。

廖化资历很高,但是,能力和魏延、姜维相比,稍差一些,所以,排的稍微靠后,但是,这不代表廖化没本事,三国猛将如云,但很多都战死沙场,早早地挂了,而廖化在三国能活到最后,已经很厉害了,很不简单。正史中的廖化,以果烈著称。演义中的廖化,追杀司马懿,缴获了司马懿的金盔,差点干掉了司马懿。

廖化之后,是张嶷、张翼、吴班、吴懿和马忠。

张嶷跟随姜维讨伐曹魏,在演义中,因为掩护姜维撤退,战死沙场,姜维对张嶷之死非常感伤,上表后主刘禅,请求自贬。正史中的张嶷,带兵与徐质交战,杀敌过倍殒身。

蜀汉灭亡后,张翼随姜维一起投降钟会,钟会之乱时,被乱军所杀。

吴班在演义中,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攻北原,和吴懿一起去烧魏军浮桥,被乱箭射死。

刘备入川后,称汉中王,娶了吴懿的妹妹,诸葛亮北伐,吴懿跟随出征,屡立战功。诸葛亮去世后,吴懿随姜维镇守汉中。

马忠,不是东吴的马忠,蜀汉马忠,比东吴马忠厉害,在演义中,他和杨仪埋伏在木门道,张郃追击时,射杀了张郃。正史中的马忠,威震蛮夷。

以上这十二位领,都是蜀汉的重要将领,因为关兴和张苞英年早逝,死得太早,去掉他们,诸葛亮北伐时,还有十员上将可用。

三国24名将排名只是顺口溜,真实的排名是什么样的?有很大不同!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1-12-08 07:27科技管理研究所

民间关于三国24名将的排名是这样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读起来是不是很顺口啊,没错,这是一首打油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人说,三国24名将的排名就是读起来顺口,才这样排名的,那么真实的排名应该是什么样的?有很大不同。

本文认为真实的排名是这样的:一吕二张三关羽,四马五赵六黄忠,典许孙太两文颜,庞徐甘周魏,二张与两夏,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具体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一吕二张三关羽

无论怎么排名,三国演义中的吕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猛将,他的战绩太显眼了,单打独斗没人是吕布的对手。要想击败吕布,即使是关羽、张飞、许褚、典韦这个级别的超一流猛将,任意两人联手都办不到至少需要三人或者六人,如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濮阳城外曹营六将群殴吕布。

因此吕布是公认的武状元,排在第一位。

排在榜眼的是燕人张飞。张飞是唯一一个和吕布单挑超过五十回合而活着的大将。虎牢关之战中,张飞为救公孙瓒,拍马大战吕布。由于张飞敢冲敢杀,战场上谁敢拼命,谁就能占据先机,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因此张飞才能在巅峰时期的吕布方天画戟之下坚持了五十回合之久。小沛城外,张飞和虎牢关的时候相比,战力大幅度提高,而吕布沉迷于酒色,此消彼长之下,张飞竟然和吕布单挑了一百回合以上,没有落败。

因此张飞在三国24名将之中,仅次于吕布,排第二位。

排在探花的是关羽。吕布死后,他的两个宝贝方天画戟和赤兔马被曹操收入囊中。曹操为收服关羽,笼络关羽,于是将吕布的赤兔马送给了关羽,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此时,关羽继承了吕布的赤兔马,成为第二个吕布。关羽达到巅峰时期,一合斩颜良,三合斩文丑,后又过五关斩六将,想杀谁,就杀谁。

第二句:四马五赵六黄忠

西凉马超有两场含金量很高的单挑,分别是和许褚、张飞之间的单挑。这两场战斗都打了二百多回合以上,可知马超也是和张飞一个级别的猛将,但是他和张飞相比差那么一丁点儿,因此排在张飞之后,但是他又比不过关羽,只能位列第四。

赵云,是三国时期少有的常胜将军(常胜将军不是没有败仗,而是败仗很少)。他刚出道就战平河北上将文丑,最出色的战绩是长坂坡之战和汉水之战,打得曹军心惊肉跳。因此赵云排在第五。

黄忠,虽然是一员老将,但是老当益壮,曾在长沙城下,和关羽大战三天,不分胜负。他一箭射中关羽头盔,可见其箭术之高,世间罕见。因此黄忠排在第六。

第三句:典许孙太两文颜

典韦和许褚,都是曹操手下的超级猛将,也是高级保镖。两人之间有一场巅峰对决,武功不差上下,基本上是平手。因此两人的排名比较接近,典韦第七,许褚第八。

孙策和太史慈曾在神亭岭大战数百回合,也是以平手告终,可知两人的武功差不多,名次也非常接近,因此两人的名次也是紧挨着,孙策排第九,太史慈排第十。

两文颜,指的是三个人,分别是文鸯、文丑、颜良。其中文鸯是三国后期第一猛将,无数魏军都不是他的对手,如同常山赵子龙再世,因此排第十一,文丑和颜良都是河北上将,四庭柱之中的前两位,武功高强,但是运气不太好,都被关羽秒杀,因此排在第十二、十三。

第四句:庞徐甘周魏

庞指的是庞德,徐指的是徐晃,甘指的是甘宁,周指的是周泰,魏指的是魏延。这五人之中,庞德有一百回合战平关羽的记录,他也是西凉仅次于马超的猛将,因此在这五人之中最厉害,总排名第十四,徐晃曾五十回合战平许褚,八十回合战平关羽,排在庞德之后,总排名第十五。

甘宁最出色的战绩是百骑劫曹营,把曹操吓得不轻,是东吴少有的一员猛将,总排名第十六,周泰号称不死之身,即使身中十几处创伤,经过医治,过不了多久依旧活蹦乱跳,因此周泰总排名第十七,魏延是蜀汉仅次于五虎上将的猛将,但是单挑并不出众,因此总排名第十八。

第五句:二张与两夏

二张指的是张辽和张郃,这两人,张辽有白狼山之战和威震逍遥津等战绩,张郃大破街亭,因此分别排在第十九、第二十。

两夏指的是夏侯惇和夏侯渊,因为他们两人是曹魏宗亲妲己,地位才超过张辽、张郃等人,论真实本领,两人应该比张辽、张郃差一些,因此分别排在第二十一、二十二。

第六句: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三国24名将的最后两位邓艾、姜维名次不变分别排在倒数第二、倒数第一位。

结语:

以上就是三国24名将的真实排名,神枪张绣没什么惊人的表现,因此把他踢出去,补充进来文鸯,其他名将的名次不一样,与顺口溜有很大不同。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附:

三国24名将(源于三国演义的顺口溜)

三国24位名将源于一首串联三国前期到后期武将的打油诗,出处不详,在网络论坛广为流传。此排名书籍、戏曲、民间资料亦找不到出处。

有诗曰: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中文名:三国二十四名将

来源:无从考究

流传范围:网络

历史时期:东汉末年-三国

流传:前表吕布后表马超

人物

吕布

吕布(159年10月5日-199年2月7日),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在《三国演义》里因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并将其杀死。吕布臂力过人,号称“飞将”,因其外表俊美,并有坐骑赤兔马,被称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曹操的一句“吕布非一人可胜”更是奠定了吕布在三国演义前期无人可胜。虎牢关前大战关羽、张飞联手不落下风,最后因刘备助战抵挡不住而撤退,而后在濮阳与曹操的战斗中大战许褚和典韦依然不落下风,最后六将齐攻亦能全身而退。在徐州时再次和张飞交手,两人不分胜负,后因刘备担心张飞而鸣金收兵。吕布在三国演义前期武力数一数二,吕布无愧于三国演义前期数一数二的称号,但最后因醉酒及部下叛变盗走赤兔马和方天画戟而被曹操擒杀,终年40岁。

赵云

赵云(约154年-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是继关羽和张飞之后追随刘备最早的将领,跟随刘备将近30年。在《三国演义》里与文丑大战六十回合未分胜负,沦为游侠时挑死黄巾余党裴元绍,汝南时为救刘备偷袭高览,三十回合击退张郃。刘备与曹操对阵时曾经与许褚对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为救出刘备之子刘禅在长坂坡被曹操83万大军包围,遭受众多将领围攻,因曹操下令不允许放箭,要活捉赵云,促使杀死曹营50多将领,最后杀出重围。孙权听从张昭的计谋谎称吴国太病重,趁机绑架刘禅换回荆州,赵云知道后单枪匹马追了上去,后来张飞赶到,二人向孙夫人要回了刘禅。在汉中之战,勇救被曹操大军围困的黄忠,吓得徐晃与张郃不敢接战。在北伐时,年已七旬的子龙老将军连斩韩德父子五人,与姜维战数个回合。是五虎上将中唯一的两朝元老。公元229年,赵云病逝,享年76岁。

典韦

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人。被称为古之恶来,曾与许褚大战不分胜负,能逐虎过涧,在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由于被胡车儿偷走武器双戟,被反叛的张绣军所杀,死时大概三十多岁。

关羽

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人(160年)六月二十四日”,崇帧二年(1629年)立于石磐沟关羽祖茔的《祀田碑记》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编修的《关帝志》,都认为关羽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二日,是五虎上将之首。《三国演义》里出场时便与张飞各斩一名黄巾将领,而后在汜水关温酒斩华雄,虎牢关助张飞战吕布,在曹操麾下时,于白马坡连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随刘备攻长沙时,与黄忠大战,用拖刀计将黄忠打败。襄樊之战与庞德战平,却被庞德用毒箭暗算,以至于后来与徐晃大战时右臂少力难以取胜。公元220年,关羽兵败被孙权杀害。

马超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司隶部扶风郡茂陵人,出生于凉州,西凉马腾之子,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世代为凉州豪族并有爵位。《三国演义》里出场时年仅17岁,连杀李傕部下将领王方、李蒙。潼关之战时八九回合败于禁,二十回合败张郃,数合中刺死李通,又与虎痴许褚大战两百余合,杀的许褚裸衣卸甲,以一敌八杀死杨阜兄弟七人,杨阜身中五枪逃跑,连曹洪、夏侯渊夹攻,都被马超碾压。葭萌关之战时又与逸以待劳的张飞大战两百余合不分胜负,杀的张飞丢盔裹巾,两次刘备恐张飞有失。《三国演义》中被曹操、张松等誉为“不减吕布之勇”,人称“锦马超”。后归顺刘备,蜀汉建立后被封为五虎上将,镇守西平关,令五路伐蜀的羌兵不战自退,羌人奉其为“神威天将军”。公元223年病死,时年47岁,谥号“威侯”。

张飞

张飞(?-221年),字翼德,幽州涿郡人,《三国演义》里于虎牢关与吕布打的难解难分,而后在徐州时和吕布不分胜负,刘备担心张飞,而后鸣金收兵。入川时轻松打败蜀将严颜,先后与马超、许褚大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曾经一次将醉酒的许褚打伤。后来被张达,范强暗算而死。

黄忠

黄忠(?-220年),字汉升,南阳人。是五虎上将中最年长的一位将军。他是老当益壮的代表人物,《三国演义》里曾在长沙之战与关羽大战百余回合,未分胜负;汉中之战时又与夏侯渊战过数十个回合,亦未分胜负,后在法正的建议下,黄忠占领定军山,居高临下将夏侯渊斩杀。随刘备伐吴时,被东吴潘璋等人联合围攻,受伤而死。(历史上在此前病死)

许褚

许褚(?- 227年),字仲康,谯国谯人。是曹操的一员猛将。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累迁武卫中郎将,赐号“虎侯”。在《三国演义》里,曾经与张飞、马超、典韦、赵云等大战都没有分出胜负,仅一次醉酒时被张飞打伤。

魏文帝曹丕即位后,迁武卫将军,册封万岁亭侯,负责宫中安全。魏明帝曹叡继位时,册封牟乡侯,卒于任上,谥号为壮。

孙策

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与周公瑾周瑜是好友,二人分别娶了江东美女大乔和小乔。

《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26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出自《吴书》,《三国演义》中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仅41岁。

夏侯惇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曹魏开国元勋,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青龙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夏侯渊

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

初期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率军驻凉州,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

张鲁降曹操后夏侯渊留守汉中,与刘备相拒逾年,于定军山被刘备部将黄忠所袭,战死,谥曰愍侯。

张辽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

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张辽为历代推崇,并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后世将其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张郃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

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

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

徐晃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

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庞德

庞德(?-219年),字令明,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

约在初平年间,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建安年间,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高干,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张白骑在弘农反叛时,庞德也参与战斗。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后几经辗转,随张鲁归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户。

219年,庞德协助曹仁抵御关羽。两军对垒期间,常骑白马驰骋奔杀,曾一箭射中关羽前额,被关羽军称作“白马将军”。时值汉水暴溢,他率诸将与关羽殊死搏斗,箭镞射尽,又短兵相接。而他格斗益怒,胆气愈壮,力战多时后因小舟被洪水打翻为关羽军所擒。关羽敬重他的刚毅威武,以封将劝降,但他却怒目不跪,怒斥关羽,最终殒身殉节。

甘宁

甘宁(?—220年),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曾任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

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先后随孙权破黄祖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擒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战功赫赫。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他为人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在《三国演义》中,甘宁带病参加了夷陵之战,被蜀国蛮将沙摩柯一箭射中额头,此后逃到一棵大树下坐着死去。(历史上在此之前就已病逝)

周泰

周泰(? - ?),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官至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死于黄武中年,有子周邵,亦数有战功,死于黄龙二年,周邵的弟弟周承继承了兵权和爵位。

魏延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

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

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张绣

张绣(?—207年),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

骠骑将军张济的从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初随张济征伐,张济死后与刘表联合。后降曹操,因不满其言行而突袭曹操,复与刘表连和。

官渡之战前夕,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投降曹操,参加官渡之战,官至破羌将军,封宣威侯。在北征乌桓(207年)途中去世(一说为曹丕逼死),谥定侯。

文丑

文丑(?-200年),东汉末年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大将。孙坚私藏玉玺被袁绍识破,颜良、文丑与程普、黄盖、韩当拔剑掣刀相对 。袁绍计逼韩馥,夺取冀州之时,关纯行刺袁绍,被文丑斩杀。磐河一战,文丑策马挺枪,直杀上桥,十余合大败公孙瓒,追击时,被公孙瓒手下健将四员围攻,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其余三将逃走,又与赵云大战60回合不分胜负 ,随后与颜良为先锋,击公孙瓒,平定河北。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命文丑率军于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诱敌之计大破文丑一军,文丑于此战中丧生。

颜良

颜良(?-200年),东汉末年河北军阀袁绍部将,以勇而闻名。孙坚私藏玉玺被袁绍识破,颜良、文丑与程普、黄盖、韩当拔剑掣刀相对 。袁绍计逼韩馥,谋夺冀州时,耿武欲行刺袁绍,被颜良斩杀。随后与文丑为先锋,击公孙瓒,平定河北。建安四年(199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精卒十万,准备攻许(今河南许昌)。建安五年(200年),兵进黎阳(今河南浚县),遣颜良攻白马(今河南滑县)。曹操北救,以荀攸计分兵渡河,引袁绍西应,自率轻兵掩袭白马,颜良仓猝逆战,被关羽击斩。

邓艾

邓艾(约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泰始九年(273年),邓艾被平反昭雪。

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互有胜负。而后蜀中大臣大多反对姜维北伐,宦官黄皓也操弄权柄,姜维杀黄皓不成,前往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摆脱牵制自己的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但邓艾却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敕令姜维向魏军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三国演义》原文中评价

1、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非一人可胜。

2、马超:不减【吕布】之勇。【关、张】可并雄。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

3、关羽:平欺【许褚】胜【张辽】;声名重【马张】;胜【颜良、文丑】十倍也。

4、张飞:武欺【张郃】震中州;英雄过【孟起】。

5、赵云:智勇匹【关张】。

6、黄忠:【关】将何由效后先。

7、许褚:自此何忧【吕布】强。

8、庞德:庞德刀法惯熟,真【关羽】敌手。

9、甘宁:孟德有【张辽】孤(孙权)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

10.夏侯渊:然夏侯渊非【张郃】之比也。

11.张辽:武艺不在【关张】之下。

12.颜良、文丑:颜良、文丑,勇冠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