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9 09:22 来源: 编辑:admin
从《大风歌》解读刘邦的天下版图疆域观政务: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2022-04-19 09:14科技管理研究所汉高祖十二年十月。淮水波寒,草木凋零。经过一场大战,汉高祖刘邦终于在会甄(今安徽宿州)击败...
从《大风歌》解读刘邦的天下版图疆域观
政务: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2022-04-19 09:14科技管理研究所
汉高祖十二年十月。
淮水波寒,草木凋零。
经过一场大战,汉高祖刘邦终于在会甄(今安徽宿州)击败了淮南王英布的叛军,夺得这场平叛战争的最终胜利。
尽管人困马乏,将士思乡,但班师回朝途中正好路过故乡沛县,岂有不停留休憩之理?
皇帝要还乡,盛大的宴席摆满了修葺一新的沛宫殿堂内。无论是族亲、故友,还是街邻、旧识,乃至120名垂髫稚童,都被盛情邀前来赴席欢宴。
正所谓故乡情最深,家乡酒好喝。醉意绵绵之时,看着济济一堂的家乡亲友和子民,高祖皇帝兴致忽起,自作一诗名曰《大风歌》,从乐工手中夺过竹尺来,亲自击筑而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唱罢,余兴未息,还教唱现场兴高采烈的120名孩子。这首诗或是歌的《大风歌》,虽然只有短短三句,却大气磅礴,传唱几千年,留给后人颇多的遐想。
如果拾捡出诗歌中的“威加”“海内”“四海”等关键词仔细揣摩,似乎可以找寻到刘邦当时的复杂心境。或许,换个角度理解,这首诗歌其实更多表露出高祖皇帝对大汉王朝子孙如何传承无虞的隐忧、天下疆域版图怎么千秋万代康宁的深邃思考。
参考相关历史典籍记载,笔者以刘邦的出身成长经历、汉初王朝是非、诗歌创作背景为依据,抛砖引玉,以一得之见就《大风歌》这首诗歌作品所抒发的帝王思想,解读高祖皇帝的天下版图疆域观。
(一)刘邦其人
刘邦的家乡在沛县乡下。沛县在战国年间先后属宋、齐、楚,秦灭六国后,设沛县,属泗水郡。刘邦打小性格豪爽,开朗活泼,但又好吃懒做。整日呼朋唤友,在乡间闲晃荡。
刘邦第一次见世面是去咸阳服役。恰逢始皇帝嬴政出巡,刘邦目睹了这一盛大场景,羡慕不已,就以始皇帝作为成就“大丈夫”的终极梦想。尽管如此,在当时来说,对于疆域的概念、天下的大小、治国的谋略,刘邦一无所知。
秦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刘邦广为人知的身份之一就是泗水亭长,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刘邦开始有了自己的管辖“领地”,尽管只是区区十里。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各地纷纷响应。刘邦也从故里沛县出发,开启了闯关夺城,一直到建立帝业的征战历程。
从秦失其鹿、楚汉相争再四海一统,正如刘邦自己所言,他知人善用,不妒忌人才,放手让萧何、韩信、张良这样的杰出人才展示才华,三军将士则赏罚分明,卖命效力,所以就能成大事,完成当年他目睹始皇帝之时的“大丈夫”梦想。
(二)汉初其事
刘邦真正对于大汉王朝疆域版图长治久安的思考,始于称帝之后。
西汉初年,有两件事让刘邦忧从其来,如鲠在喉。
其一,为了平定天下,刘邦分封的诸王中,异性王非但数量众多,而且个个桀骜不驯,难以驾驭。如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原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等。
其二,秦王朝的版图疆域,已东至辽东、南据岭南、北达阴山、西抵高原。而西汉初年,北方的河套地区为匈奴所侵占,岭南之地则为赵佗的南越政权割据,东南和西南地区也不受中原政权的管辖。
地图,作为和疆域版图相关的工具,早就进入了刘邦的视野。当初大军挺进关中,萧何就收缴秦王室各类舆图、户簿、典册。
西汉初期不仅疆域版图小于秦王朝,而且多数掌握在分封的诸侯王手里,且各诸侯国还拥有独立的军政大权。称帝后,刘邦在全国设置了六十余郡,其中竟有四十余郡在各诸侯王手中,中央朝廷掌握的郡县尚不足二十。
在此基础上,刘邦加封大量的刘氏“同姓王”。同时,以各种理由把韩信、英布等大部分“异姓王”诛除。
此外,面对南越、闽越、东瓯、黔中等地的割据政权,刘邦只得暂时忍耐,冀望分封的嫡亲子孙镇守边关,以图日后收复纳入汉王朝版图。
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韩王信在代地(今山西大同地区)反叛,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
西汉初,韩王信占据中原腹地,定都阳翟(今河南禹州)这个本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之地。为避免韩王信起异心,刘邦特意用防御匈奴为名,将其封地迁至太原郡,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都。可韩王信将计就计,认为晋阳离边疆太远,请求将王都迁到更北方的马邑(今山西朔州),刘邦还以为韩王信愿意主动戍边,就同意了这一奏请。
孰不料,就是此举,埋下了祸根。
马邑和匈奴近在咫尺,两相交战,韩王信败多胜少,刘邦便怀疑其私下勾结匈奴,欺瞒朝廷,专门致书问责。这样一来,彻底触怒了韩王信,公然投降匈奴,以马邑之地为降礼,随后和匈奴联兵挥师南下,攻克太原郡。
军情紧急,刘邦亲率三十二万大军镇压韩王信叛乱,同时北击匈奴。由于轻敌冒进,刘邦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郊)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经此一役,刘邦觉得奈何不得匈奴,只得和亲结盟。
经过韩王信的反叛,更加坚定了刘邦削减藩王,扫清障碍的决心。此后,赵王张敖因部下谋反而被废为侯;梁王彭越、淮阴侯韩信相继被废。饶是如此,刘邦觉得似乎仍有王侯蠢蠢欲动,天下并不太平。
然而,此时的刘邦年岁已高,精力和雄心大不如前,对于大汉疆域长治久安的忧虑自然日甚一日。
高祖十二年,年过六旬的刘邦杀白马为盟,立下“非刘氏不王”的誓约,声称异姓若要称王“天下共击之”,史称“白马之盟”。
至此,刘邦看似解决了异姓封王,兴兵作乱的忧患,但他还是清晰地认识到,王朝隐患重重,单纯此举并不能确保疆域版图的安宁和中央皇权的一统。
接着,他又做了两件事。
其一,以犒赏有功之臣为名,将二千石以上的官员都乔迁到长安,按爵级赏赐房屋。至于跟随刘邦入蜀汉定三秦的将士,都代代免除赋役。这样一来,将汉初的功臣都迁居住京师,厚恩赏赐,其自然不敢轻易妄动。
其二,秦朝国祚短暂,而昔日各国遗民难免潜生变故。刘邦以秦皇帝、楚隐王、魏安僖王、齐闵王、赵悼襄王等都绝嗣无后为由,下诏在这些旧国遗民中,定制为秦始皇守墓二十家,为楚、魏、齐王守墓各十家,为赵及魏信陵君守墓各五家,免除其他赋役,也消除了聚众生叛的隐患。此外,在高祖九年开始,就迁移秦王朝时期最后亡国的齐、楚大姓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到关中,分给土地与房屋定居下来,以便监管。
以上赘述,正是《大风歌》创作前后的诸多故事。
(三)《大风》其情:“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大风歌》短短三句,却霸气外露,气势不凡。但若仅以“荣归故里”“唯我独尊”等标签来诠释此诗,笔者委实不敢苟同。
不妨以时间为节点,撷取《大风歌》创作前后的详细经过,再通过对诗文逐句解读,来探寻这首诗歌的真正内涵。
高祖十一年秋七月,淮南王英布谋反。英布起初背楚投汉,刘邦称帝后便封英布为诸侯王,以六为都城(今安徽六安),治下的地区包括九江、庐江、衡山、豫章等郡。由于朝廷接连削藩,英布成为惊弓之鸟,随后起兵造反,北进渡过淮水。
偏偏此时的刘邦生了一场大病,成日在后宫休养,加上意欲废太子改立戚姬所生赵王刘如意为储君,心烦意乱不愿见人。英布造反,刘邦就打算让太子率兵出征,不料受到吕后百般阻挠,一气之下,只得亲自带病出征。
英布之所以造反,也是算准了刘邦老了不愿打仗了,不可能亲自出征。结果刘邦却来了,并且打败了英布的大军,逼迫英布率残部只能逃往江南。
按照刘邦的秉性,本该继续追击,斩草除根。但年老力衰的刘邦反而选择了班师回朝,并路过故乡沛县停留。
削藩、立储、治国、安邦,事事繁杂;久病未愈的刘邦又在这次出征时被英布流箭射伤,病体加重,此时的他俨然一个风烛残年的老朽了。
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刘邦写出了《大风歌》。试问如此错综复杂的心境,孱弱多病的身体,只有思乡情切的感伤,何来荣归故里的意气风发?
再者,刘邦这次回乡,不是特意荣归显宗耀祖,而是平叛英布后班师路过特意停留。
回到诗歌本身,刘邦出身低微,书读得并不多,传世的诗作也不过二首而已。刘邦马上夺天下,并没有舞文弄墨的癖好。可他在酒酣之际又写出如此传唱千古的佳句,恰恰是因为直抒胸臆,真情流露。
在此诗中,如“海内”“四方”,均为地理用语。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地有东西南北谓“四方”。“四方”之外则认为是濒临茫茫大海,“海内”就是世间四方之地。故而,“海内”“四方”皆指天下疆域,王朝版图。
这首诗歌看似用语通俗,简单明了:在这个天高云淡,大风飞扬的季节,天下一统回到故乡,希望英勇的大汉子民捍卫疆域,守护和平。
但细究起来,却另有乾坤。
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至少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是眼睛所见的自然变迁。寒秋季节,大风呼啸,云卷云舒,这样的时节和故乡亲人聚在一起,表达难得开心愉悦的心情。
二是对时局的感慨,天下虽然归于刘邦这样的沛县小子,但还是风起云涌,不能长治久安。削藩也好,立储也罢,看似外表欣欣向荣的王朝,实则暗潮汹涌,诸王重臣、皇室子弟、后宫妃后,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想法,表露出刘邦对时局的担忧。
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也有不同的解释,关键在于“威”字。
一是此句回答了为什么回故乡,是因为“威加海内”。什么是“威”?《老子》曰:“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此处之威,是指威权。而“大威”就是民变,百姓改朝换代的庞大力量。西汉初期盛行黄老学说。按照这个意思,便是指英布这样的叛将接连作乱,民不聊生,“威胁”着天下的安宁,刘邦则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回到了故乡。
二是“威”到底是天子威望之威,还是武力讨伐之威,或是忧患重重之威?
“《尚书·君奭》云:“有殷嗣天,灭威。”这里的“威”所指功德;《诗经·周颂·有客》:“既有淫威,降福孔夷。”此处的“威”则指法则;《诗经·小雅·巧言》:“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此中之“威”为发怒;《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这里的“威”是指刑律;同为汉代稍晚的《史记·司马穣苴列传》:“用兵行威,大放穣苴之法,而诸侯朝齐。”则“威”是指武力。
刘邦诗句中的“威”更贴近于武力之威和天子之威。造反的诸侯们无不在当年受到刘邦的信任和封赏,却依然要叛变,只能用武力之威讨伐剿灭。所以,刘邦虽然年老,还是能够以天子之威,用武力征服了四海之内的敌人,这才有机会回到故乡。
三是特指刘邦安邦定国的政治思想。刘邦是想昭告子孙后人,要想天下安宁,皇位牢固,必须“威加海内”,绝不能姑息绥靖,让各异姓王侯威胁中央。
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也应有不同含义。
第一种,“安得”是怎么才能求得,哪里能够得到?“猛士”应该指大汉王朝勇猛的将士、热血的子民。刘邦此次平叛英布,并无良将可用,只能带病出征。如此一来,诗句的境界就很悲凉了。意思是国家遭遇叛乱,疆域受到威胁,渴盼“猛士”出现,可哪有什么“猛士”来捍卫大汉版图呢?自己只能亲自带病上阵。
第二种解释则要把“安”“得”分开来找答案。《论语·宪问》云:“修己以安百姓。”《说文解字》曰:“行有所得也”。要想得到天下安宁,政权稳定,天子威德之外,更“得”靠“猛士守四方”。刘邦作诗现场,120名家乡幼童当面欢唱,刘邦难免感慨万千,表达了对后继有人、勇士辈出,能够让大汉版图疆域千秋万代的美好希冀。
第三种解释是设问,刘邦身在家乡,思忖往事。此时大汉王朝刚刚建立不久,自己却步入残年,余后的日子里,怎么才能得到像自己当年出走家乡时带领的那帮“猛士”辅助儿孙守护大汉万里疆域呢?
以上所解,或有异议,但通篇诗作内核意思和关键词句,都是围绕汉王朝疆域版图的长治久安而抒发的情感。结合刘邦身体受伤,病体未愈,英布尚未伏法的现实,虽然有故旧欢聚的一丝喜悦,但更多的还是自知天命有度,天下隐忧难除,疆域版图尚未完全一统,大汉江山尚难长治久安的担忧。
再补充几点小背景,以窥视刘邦对于版图疆域的重视,了解他坚持天下一统的版图疆域观。
其一,对待匈奴的防御。就在此次平定英布前,刘邦在年初曾下过一道诏书,将太原部分地区划拨给代地(今山西的大同),理由是代地靠近匈奴夷狄,有了稳固的后方,外敌就不敢轻易冒犯了。
其二,对待南越的策略。面对不服朝廷管辖,独立称王的南越赵佗,刘邦并没有出兵讨伐,而是在坚持以“大汉正统”为原则的前提下,正式册封赵佗为王,派人送去印绶,授权他施行有别于中央王朝的治理体系,以和平的方式将岭南地区纳入大汉疆域。
其三,对待都城的选择和先秦诸国后裔的安排。汉初,有一个出身戍卒名为娄敬的人,很受刘邦器重。此人熟悉地理,纵论疆域之治,堪比张良。早在高祖七年,刘邦意欲定都洛阳时,娄敬就托人面见刘邦,以地理之要力谏刘邦建都关中。刘邦下诏将燕、赵、韩、魏等国的后裔,以及豪门名家都迁移到关中居住,也是娄敬的计策。对如此出身卑微之人,就因为熟悉疆域版图的不同要冲环境,就连番受到重用,可见刘邦对大汉疆域所存在各类问题何等重视。
其四,对待故乡的感情。刘邦写完这首诗,教唱完家乡孩子们后潸然泪下,还说了一番非常催人泪下的感伤之语。自知生命无多的刘邦说,自己从家乡揭竿而起,诛暴讨逆,终于取得了天下,所以决定世世代代免除家乡的徭役。
当乡民们感恩拜谢之时,刘邦更加悲怆地说:“游子再远也会思念故乡,就算当了皇帝也不例外。我就算死了,还会魂归故里!”
此次回乡,刘邦不顾身体伤病,天天开怀畅饮,可见是用不多的时光享受难得的人生余年。所以停留十数日后回京时,乡亲们竭力挽留,而刘邦居然打趣说“我的随从人员众多,乡亲们供养不起”!
其五,对待生死的态度。刘邦此次回乡后不久,就病情伤情加重,吕后请来医生,刘邦居然不愿诊治,以天命难违为由,交代后事,安然而逝,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
在故乡之时,刘邦已知自己病重难医,命不久矣,所作诗文亦可看作政治遗嘱和人生总结,处处都是对大汉江山永保太平的深邃思考,对疆域版图长治久安的担忧,何来荣归喜悦之情?
附:刘邦[liú bāng]
西汉开国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
刘邦(前256年/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早年不事生产。秦朝建立后,出任沛县泗水亭长。后因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反秦义军首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武安侯。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他能够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西楚霸王项羽的力量,最终击杀项羽,于汉五年(前202年)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即位于定陶氾水北岸,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称帝后,刘邦陆续消灭臧荼、韩王信、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同时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安抚人民,稳定统治。在“白登之围”后宣布开放边境关市,缓和汉匈关系。
汉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同年在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历代史家对刘邦多有称赞,如毛泽东评价他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本名:刘邦
别名:汉高祖、汉高帝、汉祖
字:季
所处时代:战国→秦朝→西汉
民族族群:汉族
西汉:前202年-8年
刘邦:开国皇帝
查看西汉帝王族谱
刘邦:汉高帝
刘盈:汉惠帝
西汉前少帝:名不详
人物关系
吕雉(妻子)
刘肥(儿子)
刘盈(儿子)
刘建(儿子)
人物生平
家族来历
汉朝的史书《汉书》叙述刘邦祖先起于陶唐氏后裔御龙氏,后来汉朝皇族衍生出彭城刘氏,也是晋国大夫士会后代的一支,其部分族裔后来留在秦国,复称先祖刘累之氏,作“刘”氏。
《汉书·高帝纪》记载西汉皇族刘向曾说:“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东汉学者文颖解释说战国时期刘氏随秦军征战,被魏国所虏获,得以再次留居三晋魏国之地。其后在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秦昭王伐魏,魏国割让旧都安邑,秦国赶走城中民众,将其迁往大梁,同年宋国灭亡。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前284年),魏国取得旧宋国丰地一带,设立大宋郡,又从大梁迁徙民众到丰地建立城邑。刘邦的祖父于是担任魏国的丰公,由于迁移过来的时间短,刘氏在丰邑的坟墓很少。与丰地相邻的沛县归入楚国,在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62年)后的十几年间,曾是楚国春申君的食邑之一。由于刘氏渊源复杂,所以刘邦称帝之后祭祀先祖时,设置有晋、秦、魏、楚不同地区风格的祭祀巫祝。
刘邦的祖父虽然曾是魏国丰公(丰邑邑令),但是当时天下动荡,社会大变迁,刘家到了刘邦父辈这一代,已只是自事农产的编户平民。
崛起布衣
早年游历
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年)或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刘邦出生于沛县丰邑中阳里,与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两家非常要好。刘邦少年时和卢绾一起读书,彼此交好。他鼻梁高挺,长得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
刘邦为人仁厚而爱护他人,喜欢送人东西,个性洒脱豁达不拘小节,有很大的度量。[7]但他不喜欢跟家人一样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日后在统一天下之后,刘邦还拿此事和刘太公开玩笑:“您看我和二哥刘仲到底谁创下的基业大?”
丰邑和沛县曾隶属魏、楚,刘邦的青少年时代成长在魏楚交界地带,受到两国文化氛围的熏陶,其人熟习楚歌,又仰慕魏国英雄信陵君魏无忌的德行。后来有能力西行至魏国各地时,信陵君已故去多年,曾是信陵君门客的张耳也在招纳门客,刘邦于是多次到外黄随同张耳游历,往来做客数月,两人结下深厚的交情。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灭魏之后,张耳成为秦廷通缉犯,门客皆散去。刘邦回到家乡沛县。到他起事时,帐下人才也多以魏、楚两地豪杰为主。
结亲吕氏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国灭楚,因楚旧郡设立泗水郡。而进入壮年后的刘邦通过考核成为秦吏,做了泗水的亭长。在任上,他戏弄县廷官吏,又喜欢喝酒,爱好美色。
刘邦的志向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哎呀,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当时,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后到沛县定居,因为沛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虽然没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赶忙亲自出来迎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
吕公喜欢给人相面,看见刘邦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刘邦趁机和所有宾客嬉闹,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丝毫不畏缩。饮酒到尽兴时,吕公向刘邦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刘邦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女愿意许给你做洒扫的妻妾。”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吕公的女儿就是吕雉。
藏匿山中
一次,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丰邑西边的水泽地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
最终刘邦带着这十几人逃匿在芒县、砀县的山泽(今通称芒砀山)之中,在这期间发生了刘邦夜醉斩蛇、“赤帝子”、吕雉宣称刘邦有“云气”等奇事(详见下文“奇闻传说”目录),沛县之中的年轻子弟听说后,很多人都要前去投奔他。刘邦的队伍后来逐渐扩张到几百人。
伺机而动
由于秦朝政府连年发起大型徭役,以各地男丁往北修长城戍边;以童男童女和百工几千人出东海求仙;征集无夫家的女性一万五千人南下百越,最终导致中原疲敝,百姓乱离,社会矛盾加剧,人们私底下都想要反抗,当时“欲为乱者十家而七”。这时候有客人对刘邦说:“时机到了!”刘邦回答:“再等等,应当有圣明的人起事于东南一带。”不到一年,陈胜、吴广果然揭竿起义。
起兵沛县,率众反秦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县以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
这时,沛县令也想响应起义,萧何和沛县狱掾曹参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樊哙去邀请刘邦,刘邦当时已拥数百之众。然而此时沛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他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关闭城门,并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二人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闻此,于是将一封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
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萧何、曹参都是文吏,担心身家性命,深恐举事不成,被秦朝诛灭九族,就竭力推举刘邦来领导大家起事。大家推举他为沛县县令,依楚制称作沛公。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立赤旗,自称赤帝子,很快义军扩充到三千人。
此时是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的十月,刘邦已经四十八岁或三十九岁了。
失丰得良
刘邦起事后,立即开始攻略周边郡县,先是攻打胡陵、夺下方与,与泗水郡监平大战于丰邑,将其攻破。这时泗水卒史周苛、周昌兄弟加入到刘邦阵营。接着令雍齿守丰,自己率领军队进入薛县,与秦军大战。郡守壮战败,逃至戚县,刘邦麾下的左司马追斩壮。
接着刘邦率军返回亢父县、方与县,任命曹参前去镇守方与县城。这时魏相周巿来攻方与,方与城转投魏国,曹参率军迎击。雍齿据守的丰邑也被周巿招降,刘邦大怒,举兵攻丰,不能将其攻克。恰在此时,刘邦又患病,只得还军沛县。
这时,刘邦听说东阳甯君与秦嘉在留县(今沛县东南)立景驹为楚假王,于是投奔景驹,欲借军攻丰邑。在去投奔景驹的路上,遇见了也要投奔景驹的张良。两人于是兵合一处。张良与刘邦二人见面交谈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张良放弃投奔景驹的念头,直接投奔到刘邦这边。刘邦任命张良为厩将。
再夺丰邑
这时秦朝章邯的部将司马夷攻略楚地,屠戮相县(今安徽淮北市),到达砀县(今永城芒山镇)。于是刘邦与东阳甯君率军向西,迎击司马夷,在萧县西与秦军展开战斗,结果不利,刘邦与东阳甯君退至留县。补充军队和粮草后,再次进攻秦军,三天攻下砀县,得到军卒六千人。接着乘胜攻取了下邑(今安徽砀山)。
这次,刘邦认为自己军队差不多,从下邑出发,再次攻丰,结果仍然没攻下。之前,原楚国贵族的后代项梁、项羽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兵,实力强大。到此时,刘邦听说项梁在薛县,于是留下军队包围丰邑,自己率领一百余骑至薛县见项梁。项梁给刘邦增兵五千、五大夫将十人,三攻丰邑。雍齿不敌,逃奔魏国。
与立怀王
刘邦从属项梁一个多月后,项羽也攻下襄城返回薛县。当陈胜死亡的消息被证实,项梁把别将全都召回薛县,采纳范增的建议,拥立战国时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仍号楚怀王,定都盱眙。
平复魏地
拥立楚怀王后,项梁率军北上救援齐魏,在亢父、东阿等地大破秦军。这时齐军因田间、田都、田角的缘故,引兵返回齐国。只有楚军追击秦军。在这期间,刘邦率领曹参、周勃等人与章邯的车骑部队交战,将其击退,平复蒙邑、虞县、爰戚县、东缗县、栗县、啮桑县、宛朐县、单父县等大量秦军占领的魏国城邑,史称“定魏地”。
刘项合兵
项梁下令楚军分军,以刘邦、项羽为帅,率楚军一部攻城阳。刘项二人率军攻下城阳县(即成阳,今山东菏泽市东),屠之。然后追击秦军到达濮阳城东部,再次大破秦军。秦军这时得到增援,军势再次振兴,据守濮阳,放水环绕城池。刘项两军于是转而进攻定陶县(今山东定陶)。定陶未攻下,向西攻打雍丘(今河南杞县)。曹参大破秦兵,斩杀三川郡的郡守李由,并俘虏秦侯一人。
之后,刘项二人回攻陈留,没攻下。这时章邯大破项梁于定陶,项梁战死。刘项二人大惊,两人商量后决定放弃陈留,还军东归。刘项二人分兵,项羽军驻彭城西、吕臣军驻彭城东,而刘邦军驻砀县。
统筹砀郡
项梁之死,使得诸侯震怖。而秦军更是挟战胜余威常追亡逐北。章邯经过连番胜利,认为楚国已不足虑,于是北上进攻赵国,攻下邯郸后把民众都迁徙到河内,并毁掉邯郸的城墙。而赵军退守巨鹿城,章邯率军包围赵王歇与赵相张耳于巨鹿。
楚怀王把都城由盱眙迁至彭城,将吕臣与项羽的军队合并起来自己统领。封刘邦为武安侯,升任砀郡长(郡守),统率砀郡兵马;项羽为长安侯,任鲁公。[53]经过一番调整之后,楚国局势稳定下来。刘邦此时已统筹整个砀郡旧魏地区兵力,其地位实际比项羽的县公(县令)要高。
入关灭秦
西路主帅
与此同时,被困于巨鹿的赵王歇与张耳遣使向楚国求救。楚怀王答应救赵。但为了分散秦军力量,决定派一支部队西向直接攻秦。楚国北路军以宋义为主将,西路军以刘邦为主将。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
当时由于秦军兵势正盛,楚国上下皆不看好西征,谁都不愿意领军西征。怀王身边的老将们认为唯独刘邦向来宽厚,是有德行的长者,适合“扶义而西”,减少西进阻力,能更好地不动用暴力让秦国父老归顺,于是任命刘邦为西征军统帅。而项羽则因为叔父之死,比较激愤,积极要求随同刘邦西征。但所有老将皆以项羽为人“僄悍滑贼”及“所过皆残灭”不利于西征为由拒绝了项羽的要求,让他担任北路军的次将北上救赵。
击破王离
刘邦军往西攻城略地,一路收集陈胜、项梁的散卒。取道砀县到达成阳县,在杠里与秦军对垒相持,刘邦率领曹参、樊哙、灌婴、傅宽、郭蒙等将领出击秦将王离的部队,大破秦军。接着,刘邦引兵西进,在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遇到彭越的部队。两人合力进攻昌邑,没攻下,刘邦返回到栗县(今夏邑)。在栗县遇到刚武侯,吞并他的部队,刘邦军队增加了四千多人。接着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军合攻昌邑,又没攻下。刘邦决定舍弃昌邑不打,率军西行。
高阳酒徒
刘邦行军至砀郡的高阳,并访求贤士。正好刘邦军中有一骑士家在高阳,于是回家探亲。这时高阳人郦食其为其同乡,于是就请他向刘邦引荐自己。他对骑士说:“我听说武安侯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你见到武安侯,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骑士说:“武安侯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郦食其对他说:“你只管像我教你的这样说。”骑士回去之后,就按郦生嘱咐的话从容地告诉了刘邦。
于是通过骑士引荐,郦食其见到了刘邦。但刘邦在召见他时,正踞坐在床,令两女子给其洗脚。郦食其大为不满,长揖不拜,直接斥责道:“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刘邦骂道:“你个混账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生道:“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倨慢不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刘邦起身道歉,整理好后以礼接待了郦食其。郦食其的弟弟郦商也率部下约四千多人加入刘邦的队伍。
大败杨熊
郦食其劝刘邦进攻陈留县,刘邦从其计,夺下陈留,得到大量补给。[231]接着令郦商为将,进攻大梁县(今河南开封),但未能攻克。刘邦绕过大梁西进,与秦将杨熊所率秦军大战于白马、曲遇,大败秦军。杨熊败走。刘邦军紧追其至白马,再次大破秦军,杨熊逃至荥阳,被秦二世派人杀死。
再会张良
消灭杨熊所部秦军后,刘邦率军南下攻颖阳,屠之。而此时张良再次与刘邦相遇。之前,张良劝项梁立韩成为韩王,并随韩王成西至韩地略地。但是一年多来,所略之地每占辄失,始终没打开局面,因此游兵于颖川一带。
平定南阳
刘邦率军进至此,与张良的韩军合兵,攻轩辕(今河南登封西北)略定韩地。赵别将司马卬想要渡过黄河进入关中,刘邦率军北上,攻打平阴县,破坏掉黄河渡口。南下与秦军再战雒阳东,不利,南下阳城,收取城中军马。与南阳郡的郡守吕齮战于犨县(今河南平顶山西南)东面,大破南阳秦军。刘邦占领了南阳郡,吕齮退守宛城。
楚军想绕过宛城直接西进。张良劝道:“您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于是刘邦在夜晚引兵还攻宛城,偃旗息鼓,天未明,就将宛城团团围住。吕齮想要自杀,他的门客陈恢加以劝阻,并出使楚营,与刘邦约定举城归降。刘邦封吕齮为殷侯,封陈恢食邑千户。
夺取关中
刘邦率军继续西行,夺取了丹水(今河南淅川)。而高武侯鳃、襄侯王陵这时也加入刘邦所率领的楚军,攻下西陵、胡阳。并且番君吴芮的部将梅鋗也至此,与刘邦军联合,攻下析(今西峡县)、郦等地。
刘邦所部楚军进兵至武关东面,于是派魏人宁昌出使秦廷,而这时章邯也投降了项羽。秦丞相赵高弑杀秦二世,令使者回报刘邦,想要和刘邦约定平分关中。刘邦认为赵高在使诈,于是听从张良之计,让郦食其、陆贾劝降武关(今陕西丹凤县武关镇)秦将,趁此机会袭取武关。之后,刘邦一面率军西进,一面令郦商别将攻取秦的汉中、巴、蜀等地。
接着汉军再在峣下击败秦军,这样刘邦所部楚军进至秦都咸阳附近的蓝田。秦廷在组织了最后的力量与刘邦军大战于蓝田,刘邦军大破秦军。这样秦朝失去了所有的抵抗力量。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先于各路诸侯到达霸上。秦王子婴乘素车、驾白马,用丝带系颈,手捧着皇帝的玉玺符节,在轵道旁投降。秦朝至此灭亡。
约法三章
刘邦进入了咸阳后,以“关中王”自居。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有些留恋,准备就此住下。樊哙劝他注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根本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刘邦率军退到了灞上。
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鸿门之宴
这时,项羽在击败章邯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范增劝他趁机除掉刘邦,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强大的项羽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可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最后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潜入营中找到张良,让他赶紧走,以免被杀。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
刘邦依计约到项伯,说明自己并无称王野心,并于项伯约成儿女亲家。项伯当天夜里就返回了军营,他对项羽说:“因为沛公先行进入关中,为我们扫除了入关的障碍,我们这才能顺利地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真诚相待。”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
第二天,刘邦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到了项羽的大帐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范增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项庄的刺杀没有成功。后来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
在鸿门宴上,刘邦表现出了极高的沉着与冷静。能够全身而退,除了张良、项伯、樊哙的力保之外,关键是刘邦的冷静与沉着。
分封汉王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项羽入咸阳,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又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今陕西南郑)。并封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音意)为雍王、塞王、翟王,领关中地,以扼制刘邦。刘邦大怒,打算出兵攻打项羽,经过萧何等人的劝阻,才决定隐忍入蜀。
项羽自称西楚霸王,掌握军队最高统帅权。楚怀王被尊为义帝,后来在郴县被项羽杀害。
项羽分封,表面上看去论功行赏,但是实际上却是对原诸侯势力进行重新组合,对服从自己的予以分封行赏,并没有照顾原诸侯在本国的实力与影响。因此从一开始埋下乱源。而且他又拒绝了谋士自王关中的建议,坚决衣锦还乡。
楚汉之争
还定三秦
汉元年(前206年)四月,诸侯在戏下罢兵,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国。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四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用木板架在悬崖上铺成的道路),以示再也无意东出,以麻痹项羽。同年五、六月份,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十一月,刘邦乘机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重返关中,很快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并用计欺骗项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已心满意足,再也不会东进了。项羽放心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最终则陷入齐地泥潭无法抽身。这样给了刘邦绝佳的机会。
汉军东出
汉二年(前205年),刘邦在基本平定三秦后,准备东出与项羽争天下。他出关到陕,慰问那里的父老。三月,刘邦率军从临晋渡河,魏王豹领兵跟随。很快攻下河内,俘虏殷王司马卬,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到雒阳,降河南王申阳。这时有新城三老董公等挡在刘邦马前诉说义帝的死亡经过。汉王闻后,大哭一场,遂为义帝发丧,举哀三日。然后向各诸侯王发布项羽大逆无道的罪状,并以此为借口号召各诸侯王率兵与自己一起讨伐项羽为义帝报仇。从而正式拉开了四年楚汉战争的序幕。
彭城之战
汉二年(前205年)五月,刘邦乘项羽深陷于齐国,无力抽身的机会,率领诸侯联军五十六万一举攻占西楚都彭城。短暂的胜利使刘邦失去理智,整日与诸侯喝酒庆祝。项羽闻之,急率轻骑兵三万回袭彭城,联军无备,一时被杀十万,溺水淹死十万,刘邦仅率数十骑逃脱,以汉为首的反楚联盟瓦解。
荥成对峙
汉二年(前205年)六月,刘邦率部退到荥阳,一路收集败兵,并派韩信、灌婴等在京索之战中击败了楚追兵,得以喘息,稳住了阵脚,遂重整军队,依托关中基地和有利地势与项羽长期抗争。7月,章邯终于兵败自杀,刘邦完全解除了后顾之忧;且在逃往荥阳前便派人说服英布反楚,联络彭越扰楚后方;派韩信开辟北方战场,攻魏,破代,灭赵。同年冬,项羽发动反攻,围困荥阳,形势十分危急。刘邦用陈平反间计,使项羽怀疑范增,不用其谋,迫使范增怒而归乡。纪信装扮成刘邦去楚军诈降,刘邦乘机逃出荥阳。项羽加紧围攻荥阳,并夺取成皋。
为了减轻楚军对荥阳的压力,刘邦率军经武关、宛(今南阳)、叶(今叶县南),想引诱项羽南下。为配合汉军行动,此时韩信也率军到达黄河北岸,声援荥阳。彭越正在进攻下邳(今江苏邳州南)。项羽被迫率军回救,刘邦乘机收复成皋。汉三年(前204年)七月,项羽以凌厉攻势拔荥阳,再夺成皋。
鸿沟为界
刘邦一面命汉军在巩县一带坚守,阻击楚军前进,一面命韩信组建新军击齐,派人入楚腹地协助彭越进攻睢阳县、外黄县等地,再次迫使项羽回救。汉三年(前204年)十一月,刘邦用计收复成皋,斩杀了项羽大将曹咎。
项羽在击败彭越后,寻汉军主力决战不成,屯兵广武(今河南荥阳北)与刘邦形成对峙。不久,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羽腹背受敌,兵疲粮尽,遂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汉四年(前203年)十月,项羽引兵东归。
垓下之战
楚、汉订盟后,刘邦本想退兵,在张良、陈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击楚军。汉四年(前203年)十一月,两军战于固陵(今淮阳西北),项羽小胜。
成皋之战
汉五年(前202年)正月,刘邦、韩信统领三十万汉军与十万楚军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藂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
韩信挥军进攻,采用诱敌深入战术,前军先诈败,信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包抄攻击楚军后部步军。楚军久战疲劳后军迎战不利,汉军将楚后军与项羽前军骑士分割两半,韩信再指挥全军反击,楚军大败,阵亡四万余,被俘两万,被打散两万,仅剩不到两万伤兵随项羽退回阵中。
后楚军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兵疲食尽。汉军和诸侯联军将之重重包围,晚上四面传来楚国的歌声。致使楚军上下军心瓦解,项羽只有率八百人突围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境),这时项羽身边只剩下二十八骑,一亭长愿带项羽逃至江东重振霸业,遭项羽拒绝。项羽带着二十八骑大战汉军,在全军覆没后于乌江自刭而死。楚地自此归汉。随后,刘邦率军北上,招降鲁,并以鲁公之号将项羽葬于穀城。随后,刘邦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其兵权。
君临天下
汉五年(前202年)正月,韩信等诸侯及群臣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再三推辞,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吏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同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山东定陶氾水(今山东曹县北)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史称西汉、前汉),是为汉高帝。刘邦即皇帝位后,王后吕雉改称皇后,太子刘盈称皇太子。刘邦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
此后,刘邦暂居雒阳,并派兵平定了为项羽叛汉的临江王驩的叛乱。[265]他最初打算定都雒阳,后根据戍卒娄敬的建议,定都咸阳以东的长安(今陕西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同年六月,宣布大赦天下。
对战匈奴
主词条:白登之围
楚汉之际,刘邦忙于战争,而匈奴冒顿单于乘间展开征服事业,东灭东胡,西击大月氏,南侵燕代,一跃成为漠北霸主。
汉六年(前201年),刘邦企图解决韩王信的问题(见下一目录),韩王“恐诛,因与匈奴共约攻汉,以马邑(今山西朔县)降胡(匈奴)”。汉七年(前200年),匈奴大军四十万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刘邦率兵三十余万迎战,被围困于平城附近的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南)长达七日七夜,最后用陈平之计,厚赂单于之妻阏氏,始得解围出走。在这种情况下,刘邦采纳刘敬的建议,对匈奴和亲,嫁以公主,并开放双方关市;每年送大批丝绸、粮食、酒等礼物,以缓和其对汉之侵扰。于是汉朝直到文景时期,仍采用和亲政策。
西汉王朝建立初年,诸侯国占据大汉江山的多半疆土,如同先秦列国割据状态,异姓诸侯王在封国内部军政独立、尾大不掉,给中央集权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刘邦称帝之后,有意削除异姓诸侯王。汉五年(前202年)十月,燕王臧荼这位被项羽所封的诸侯王率先被平定;其后韩王信叛逃匈奴被带兵诛杀、赵王张敖因部下谋反而被废为侯;梁王彭越、淮阴侯(原为楚王,后降封)韩信被废后皆因吕雉而下场悲惨。汉十一年(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刘邦抱病亲征,才将其平定。燕王卢绾本想亲自入长安向刘邦解释,后来却因刘邦驾崩又畏惧吕雉,不得不逃往匈奴。各大封国自此转入刘氏子孙手中。只有长沙王吴臣的长沙国幸免。
汉十二年(前195年),刘邦杀白马为盟,与诸将订下誓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220]这就是历史上的“白马之盟”。
善待功臣
主词条:西汉开国功臣
在刘邦建国称帝后,封赏功臣侯者的位次有大约一百四十三位,部分封侯者有并列排名的情况,实际封侯数量更多。封侯功臣们都得到了优厚的待遇,被赐予爵位和食邑,这些功臣们最后都得以善终,其爵位也能被后代所承袭。
刘邦晚年带病征讨英布时,曾对镇守关中的萧何不放心,萧何后来听从他人建议,霸占百姓田产、自污声名而被下狱,刘邦醒悟后将其释放,专门自比“桀纣”向其道歉。刘邦在病重昏聩时受到他人谗言,以为樊哙谋反,担心他助诸吕作乱。后因陈平的妥善处置,樊哙才得幸免。最后萧何、樊哙二人也得以善终。
实际上,刘邦着力平定的是威胁中央统治的“王”,真正诛除的“功臣”仅有放任部下违法乱纪,继而被煽动拥兵造反、自立为王的陈豨[221]。其余功臣、宿将,如曹参、周勃、灌婴、夏侯婴、张良、陈平,甚至雍齿、项佗等,大都得到善待。
病榻问相
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刘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而立刘如意。但因张良、叔孙通等大臣皆反对,只得作罢。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本来他年事已高大,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箭伤,到了长安后,病势日益沉重。吕后找来名医,刘邦问他病情,医生说能治,刘邦直接大骂道:“我以布衣之身,手持三尺之剑而取天下,这不是天命吗?我的命数在天,即使扁鹊再生,又有什么用处!”说罢,赏赐给医生五十金打发他走了。
吕后看着弥留中的刘邦,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刘邦说曹参。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说:“以后的事你也不会知道了。”
身后之事
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前195年6月1日),刘邦崩于长安长乐宫,享年六十二岁(一说五十三岁)。葬于长陵(在今陕西咸阳),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简称庙号应该是汉太祖,简称谥号是汉高帝,而不是后世习称的汉高祖。但是司马迁《史记》作《高祖本纪》,首称刘邦为高祖。西汉之后的后世之君为了表示对刘邦的尊敬均尊称呼刘邦为高祖。而班固写的《汉书》文字相同,恐引歧义,将《史记》中的“高祖”换为“帝”。
政治
善用人才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时,季布和丁公他们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季布领兵几次使刘邦受困,丁公也领兵追击过刘邦,但最后放过了他。刘邦称帝后,记恨季布多次把自己逼至窘境,就把他抓了起来。但想到自己也需要他这样的忠臣来辅佐,就不再记仇,不但放了他,还任命他为郎中。丁公是季布同母异父的弟弟,他听说季布这样给过刘邦难堪的人都能释放做官,他这个曾对刘邦有恩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没想到,他却被刘邦抓起来。刘邦对众人说:“丁公做项羽的将领时不忠,就是他这种人使项王丧失了天下。”刘邦下令处死了丁公,还在军中示众,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学丁公。
建立汉朝后,刘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贤。即位的同年,刘邦在雒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定都关中
刘邦建立汉朝后,打算长久定都在雒阳。齐国戍卒娄敬听说后,从山东赶来见刘邦,认为他的得天下和周朝不同,所以不该效仿周朝以雒阳为都,应该到关中定都,这样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险地,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张良同意娄敬的建议,他说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退可守,攻可出。刘邦听后表示同意,很快将都城迁到了长安。
地方区划
刘邦接承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也按多年的社会风气沿用了先秦的分封制,将两者结合,实行郡国并行制,同时废除了秦朝的苛刻法律刑法。
法律思想
在平定天下后,刘邦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取消秦朝“严刑峻罚”的做法,废除连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辅”。即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达到宽柔相济,严松相当的统治效果。
刘邦命萧何参照秦朝法律“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即“汉律九章”。这是在战国时期李悝所制订的《法经》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基础上补充了户律(户口管理、婚姻制度和赋税征收)、兴律(主要规定征发徭役、城防守备)和厩律(主要规定牛马畜牧和驿传方面),一般所说的汉律就是指《九章律》。
刘邦重用叔孙通整理朝纲,叔孙通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撰写了《汉仪十二篇》《汉礼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仪法法令方面的专著,为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
强化皇权
(一)清理异姓王
刘邦做了皇帝,也采取措施对皇权进行了巩固。各地的异姓王,有兵将,还三心二意。其他将领,为功劳大小和赏赐的多少争斗不止,如果安抚不当,就会投奔那些异姓王作乱。还有原先六国的后代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中央,丞相的权力对他这个皇帝也构成了威胁。刘邦从做了皇帝,到最后病死,中间有八年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解决这些让他不放心的问题。
西汉前期形势
他先收拾的是韩信。汉六年(前201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问怎么办,大家说发兵讨伐。但陈平却反对,他说楚国兵精粮足,韩信又善于用兵,发兵很难取胜。他建议刘邦以巡游云梦为借口,让各诸侯王都到陈县,到那时韩信一定会来,然后再抓他问罪。刘邦依计行事,果然将韩信抓住了。韩信大声诉冤,被押到雒阳,因为没有明确的证据,刘邦便释放他,降封为淮阴侯。这使韩信怀恨在心。第二年,韩信谋划让陈豨在外地反叛,使刘邦亲自前去平叛,然后自己袭击留守都城的太子和吕后。但事情败露,被诱斩于长乐宫钟室。
除了韩信,其他诸侯王如彭越等人也被消灭,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臣。
(二)安抚功臣良将
对于其他将领,刘邦先是分封了萧何等二十余人为彻侯,但众将领因为互不服气,争功不止,刘邦就没有封侯。一次,在雒阳南宫,刘邦看见众将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说什么,问身边的张良怎么回事,张良说他们在谋反。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众人怕刘邦不能全部封赏。刘邦又问怎么办,张良就问他最恨的人是谁,刘邦说是雍齿,因为他功劳大而不忍心杀他。张良听了就让他封雍齿为侯,这样,大家就觉得被刘邦记恨的雍齿都能受封,他们就更不用着急了。于是,刘邦大摆庆功宴,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当场命丞相和御史抓紧时间草拟论功行赏分封的名单。张良的计策果然奏效,众将的心都安定了。
明刘俊绘《汉殿论功图》,中坐者为刘邦
(三)监视六国贵族后代
对于六国的后裔,刘邦则还受娄敬的强干弱枝的建议,将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名门望族共十几万人全部迁到关中居住,置于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后顾之忧。
(四)削弱相权
在刘邦平定了黥布叛乱回到长安后,萧何提议把上林苑开放,让百姓去耕种,因为上林苑基本上已经荒芜,并不是养兽供皇帝狩猎的地方。刘邦一听就恼了,硬说萧何拿了商人的贿赂,所以才替他们说话,借百姓之名为商人牟利。刘邦将萧何关进了监狱,几天后,有大臣问丞相犯了什么罪,刘邦说:“原先李斯做秦国的丞相,凡是功劳都归始皇,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担。但丞相萧何却接受了商人的贿赂,替他们求我开放上林苑,收买人心。因此要治他的罪。”通过打击元老功臣萧何,刘邦在削弱相权的同时将皇帝的权力提高了。
经济
刘邦攻入咸阳时,便废除秦朝的苛法。与民约法三章,封存府库,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刘邦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释放奴婢,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解放生产力,让士兵复员,以功劳行田宅”让士兵复员归家,给予他们土地及住宅,使他们从事生产劳作,迅速恢复提高国民经济。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同时鼓励生育,扩大劳动力。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抑制打击唯利是图的商人及残余的奴隶主阶级。
文化
刘邦年轻时鄙视儒生,直到称帝之初,仍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诗》《书》没有用处。陆贾说:“马上得到天下,能马上治天下吗?”刘邦于是命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
刘邦建立规模宏大的天禄阁、石渠阁,作为皇室(国家)的藏书之处。天下平定后,刘邦“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刘邦被立为沛公后,就知道“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213]在汉二年(前205年)的《重祠诏》中,刘邦指出:“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他认为“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
涂山是夏朝兴起之地,刘邦过涂山,“命立禹庙以镇涂山”,从此,历代官府和黎民百姓便有了祭祀大禹之所——涂山禹王庙。有庙而发展为有祭祀大禹诞辰的农历六月六涂山禹王庙会。由一年一祭的庙会又发展为一年三祭大禹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禹会诸侯会期)、六月六日(禹诞辰)、九月九日(登高怀古、庆祝丰收)的三次庙会。
汉十二年(前195年)十二月,刘邦自淮南回朝,途经鲁,以太牢礼祭祀孔子。刘邦在回京师长安的路上,专程到曲阜以隆重的“太牢”礼仪祭孔,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亲临孔庙祭孔的君主,开了帝王祭孔的先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统治者掌握政权后,儒学的价值在社会的变革中得以充分体现。
总的来说,刘邦开创的汉朝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化制度。
民族
秦末天下大乱,漠北的匈奴乘机南下,重新占据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初,匈奴不断侵扰边郡,汉六年(前201),韩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三十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陈平计谋,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脱险。汉九年(前198年),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历史评价
两汉
郦食其: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
魏豹: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髃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
高起、王陵: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韩信: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陆贾:①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②皇帝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
司马迁:①然王迹之兴,起於闾巷,合从讨伐,轶於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②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均引自《史记》)
王充:项羽与高祖俱起,威力轻重,未有所定,高祖诛羽,难於斩铁也,武王伐纣,易於摧木也,然则汉力胜周多矣,汤武伐桀纣,一敌也,高祖诛秦杀项羽,兼胜二家,力倍汤武,五代之起,皆有因缘,力易为也,高祖从亭长,提三尺剑,取天下,光武由白水,奋威武,帝海内,无尺土所因,一位所乘,直奉天命,推勋自然,此则起高於川汙,为深於丘山也。(《论衡》)
班固: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由是推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汉书》)
荀悦: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八载之间。海内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极。上古已来。书籍所载。未尝有也。非雄俊之才。宽明之略。历数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夫帝王之作。必有神人之助。非德无以建业。非命无以定众。或以文昭。或以武兴。或以圣立。或以人崇。焚鱼斩蛇。异功同符。岂非精灵之感哉。书曰。天工人其代之。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其斯之谓乎。故观秦项之所亡。察大汉之所兴。得失之验。可见于兹矣。太史公曰。夏政忠。政忠之弊野。故殷承之以敬。以敬之弊鬼。故周承之以文。以文之弊薄。救薄莫若忠。三王之道。周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弊。秦不改文酷刑。汉承秦弊。得天下矣。(《汉纪》)
孔融:武王从后稷以来,至其身,相承积五十世,俱有鱼鸟之瑞,至高祖一身修德,瑞有四,吕公望形而荐女,吕后见云知其处,白蛇分,神武哭,西入关,五星聚。又武王伐纣,斩而刺之,高祖入秦,赦子婴而遗之,是宽裕又不如高祖也。(《周武王汉高祖论》)
魏晋
曹丕:昔高祖脱衣以衣韩信,光武解绶以带李忠,诚皆人主当时贵敬功劳效心之至也。(《与于禁诏》)
曹植:①昔汉之初兴,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长,自身亡徒。招集英雄,遂诛强楚。光有天下,功齐汤武。业流后嗣,诚帝王之元勋,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继德,行不纯道。寡善人之美称,鲜君子之风采。惑秦宫而不出,窘项座而不起。计失乎郦生,忿过乎韩信。太公是诰,于孝违矣。败古今之大教,伤王道之实义。身没之后,崩亡之际,果令凶妇肆鸩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赵幽囚,祸殃骨肉。诸吕专权,社稷几移。凡此诸事,岂非高祖寡计浅虑以致祸乱?然彼之雄才大略,倜傥之节,信当世至豪健壮杰士也。又其枭将尽荩臣,皆古今之鲜有,历世之希睹。彼能任其才而用之,听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流巨勋而遗元功也。不然斯不免当世之妄。(《汉二祖优劣论》)②屯云斩蛇,灵母告祥,朱旗既抗,九野披攘,禽婴克羽,扫灭英雄,承机帝世,功著武汤。(《汉高帝赞》)
曹冏:汉祖奋三尺之剑,驱乌集之众,五年之中,遂成帝业。自开关以来,其兴立功勋,未有若汉祖之易也。夫伐深根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理势然也。(《六代论》)
刘邵: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人物志》)
陆逊:①昔汉高受命,招延英异;光武中兴,群俊毕至。(《为荆州士人上疏》)②昔汉高舍陈平之愆,用其奇略,终建勋祚,功垂千载。(《陈时事疏》)
傅玄:赫赫汉祖,受命龙兴,五星协象,神母告徵,讨秦灭项,如日之升,超从侧陋,光据万乘。(《汉高祖画赞》)
曹髦:少康生於灭亡之后,降为诸侯之隶,能布其德而兆有其谋,卒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非至德弘仁,岂济斯勋,汉祖因土崩之势,收一时之权,为人子则数危其亲,为人君则因贤相,为人父则不能卫子,身殁之后,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地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推此言之,宜高夏康而下汉祖矣。(《少康汉高祖论》)
陈寿:观汉祖之取天下也,遭秦世暴乱,不阶尺土之资,不权将相之柄;发迹泗亭,奋其智谋,羁勒英雄,鞭驱天下:或以威服,或以德致,或以义成,或以权断。逆顺不常,霸王之道杂焉。是以圣居帝王之位,无一定之制。三代之美,固难及矣。(《帝王世纪·汉高祖论》)
刘渊:①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152]②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应期,廓开大业。(《晋书》《资治通鉴》引)
王鉴:昔汉高、光武二帝,征无远近,敌无大小,必手振金鼓,身当矢石,栉风沐雨,壶浆不赡,驰骛四方,匪遑宁处,然后皇基克构,元勋以融。(《劝元帝亲征杜弢疏》)
石勒: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晋书》引)
司马昱:高祖则倜傥疏达,魏武则猜忌狭吝。(《殷芸小说》引)
唐宋
李世民:正主御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唯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也。昔汉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剑定天下,既而规模弘远,庆流子孙者,此盖任得贤臣所致也。
司马贞: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从泗上,即号沛公。啸命豪杰,奋发材雄。彤云郁砀,素灵告丰。龙变星聚,蛇分径空。项氏主命,负约弃功。王我巴蜀,实愤于衷。三秦既北,五兵遂东。氾水即位,咸阳筑宫。威加四海,还歌大风。(《史记索隐》)
刘邦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敬仰刘邦,故兼姓刘氏;又以萧何助刘,故变其母族、后族为萧氏。
苏轼: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苏辙: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咤,奋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败矣。……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信、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三国论》)
张耒:沛公百万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项羽》)
何去非:汉太祖挟其在己之智术,固无足以定天下而王之。然天下卒归之者,盖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夫能因人之智而任之不疑,则天下之智皆其资也,此所谓真智者也。(《何博士备论》)
范浚:夫以高祖权略智数,揽英豪而驱御之,盖真王霸才,虽羽百辈不敌也。(《楚汉论》)
明
明太祖朱元璋对刘邦颇为尊崇,并数度予以正面的评价:①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②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明太祖实录》《明史》印)
李贽:汉祖之神圣,尧以后一人也。(《世纪緫论》)
近现代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对刘邦尤为关注,称他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多次加以称赞:
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汉太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①中国的汉高祖刘邦,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还有萨拉森帝国的哈里发·阿摩维亚(指穆阿维叶一世),这三个人是专在金钱上打算盘,一心想出人头地的领袖。他们都是在前一代领袖缺乏灵活性而开始出现衰败征兆时,接替政权的。他们有善于处世的手腕,各自把帝国体制从崩溃中解救出来,进行整顿,打下了长治久安的统治基础。他们的处世才能和手腕,在伦理上是绝不该称颂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在政治上反而是切合时宜的。②汉朝刘邦把中国人的民族感情的平衡,从地方分权主义持久地引向了世界主义。和秦始皇带有蛊感和专制性的言行相反。他巧妙地运用处世才能完成了这项事业。
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汉高祖刘邦对中国的重新统一,作为历史功绩是应该给以高度评价的。
轶事典故
相关成语
典故名 出处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项羽本纪》
约法三章 《史记·高祖本纪》
一决雌雄 《史记·项羽本纪》
分我杯羹 《史记·项羽本纪》
筑坛拜将 《汉书·高帝纪上》
犬牙交错 《汉书·中山靖王传》
一败涂地 《史记·高祖本纪》
父子情深
拜太上皇
刘邦称帝后,在设盛宴招待大臣时,对父亲刘太公夸耀说:“原先您老经常说我是无赖,没有赖以生存的赚钱之道,没有二哥能理家治业。如今我做了皇帝,您看在是二哥的财富多,还是我的财富多呢?”
刘邦和父亲刘太公在一起住,每五天就去拜见一次。太公觉得没什么,也习惯了。但太公的属官却觉得不合适,就劝他说:“俗话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当今皇帝是您的儿子,但他也是人主。您虽是他的父亲,但也是他的大臣。让他这个主人拜见您这个大臣,不合礼仪。况且这样也显不出皇帝的威严。”
等刘邦再拜见父亲时,太公就提前拿着扫帚出门相迎,然后倒退着进屋,不给刘邦行礼机会。刘邦很吃惊,跳下车去搀扶父亲,太公赶忙说:“皇帝贵为人主,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破坏了国家的礼法。”刘邦便下诏书,尊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一举两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严,他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拜见父亲了。
建造新丰
据晋代笔记《西京杂记》记载,刘太公在皇宫生活日久后,终日闷闷不乐,刘邦忐忑不安,私下问太上皇侍从,侍从回答说:“太上皇以前在家乡丰邑城生活时每天都和邻居亲朋在一起以踢球、斗鸡、喝酒为乐,没有人能陪太上皇,因此才闷闷不乐。”于是刘邦在皇宫附近为父亲盖起一座新丰城,又将丰县部分亲朋邻居迁来居住。新丰城街巷布局跟家乡丰邑城一模一样,连迁来的相邻老幼和鸡犬都能认得各自的居所。
身披数创
刘邦从起事开始,连续亲征前线、身当矢石,也因此多次受伤。比较广为人知的就是被项羽埋伏弓弩射中胸口,以及临终那年带病征讨英布时再次中箭。
唐朝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注引《三辅故事》记载,刘邦在楚汉之争时期,和项羽展开多年拉锯战,身体受过十二次重大的创伤,被流矢、垒石伤到的就有四次。
喜爱蹴鞠
《西京杂记》[212]记载刘邦父子在丰邑时常和屠贩少年斗鸡、蹴鞠,刘太公居住在长安后,因为怀念和旧时乡友的游戏而闷闷不乐,于是刘邦为孝顺父亲造就了新丰城,同时还把蹴鞠引入宫中,从此,蹴鞠从市井娱乐走进了大雅之堂,也从一个市井游戏真正走上了历史的大舞台,展现出“里有俗,党有场,康庄驰逐,穷巷蹋鞠”的局面。在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出土的汉代石刻中,不仅描绘了单人蹴鞠、二人蹴鞠,多人蹴鞠,还有男女共同蹴鞠的景象,蹴鞠已然成为中原大地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祭祀纪信
《长安县志·王曲城隍庙会》记载:“楚汉荥阳之战中,汉将纪信假扮成汉王刘邦,解救刘邦出围,致被项羽烧死。刘邦得天下后,厚赏、追封纪信,并赐黄袍加身,择长安上林苑(今王曲镇)修建大型庙堂并祭祀,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纪信救刘邦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及地方相关资料上均有叙述。据传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供奉的纪信封为城隍神,成为长安城的保护神。
刘邦在当亭长的时候,自己用竹皮设计头冠,让担任求盗的下属到薛县去找人制作,刘邦时时戴着这种头冠,到了显贵之后也一样,人们称这种竹皮头冠为“刘氏冠”。东汉学者应劭注解称“刘氏冠”就是“鹊尾冠”,也叫“长冠”。东汉蔡邕在《独断》中称“长冠”原本是楚制,后来刘邦用竹皮改制之后称作“刘氏冠”。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戴长冠木俑
汉八年(前199年)三月,刘邦规定:爵位不是公乘以上的,不得佩戴“刘氏冠”。
奇闻传说
下文有关刘邦的这一类神秘学传说,多以神话传闻来营造政权中心人物超凡于常人,以此进行舆论造势,加深人物政权的合法性、正统性和神圣性,这也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常用的宣传策略。
感孕而生
《汉书·高帝纪》记载:刘邦的母亲有一次在水塘堤坝上闭目小憩,梦与天神不期而遇。逢上雷电交加,天色阴暗,其父太公到塘坝接应其母,只见一条蛟龙蟠于母身。随之就怀孕了,生下了刘邦。
贵不可言
刘邦曾辞去亭长在家务农,吕后和两个孩子住在田间小棚里,有一位过路老丈向其讨水喝,吕后还留他吃了饭。老丈看了吕后的相赞道:“夫人是天下贵人。”吕后请他给两个孩子看相,他看了孝惠帝,说:“夫人之所以能成为贵人,是因为有这个儿子。”他又看了鲁元公主,也说将来是位贵人。老丈走后,刘邦从另一间田舍归来,吕后向他备言前事,说那位老丈相我母子三人都是大贵之相。刘邦问老丈在哪,吕后说:“其走未远。”刘邦追及老丈,求问自己的生相。老丈说:“刚才说夫人及令郎等生相大贵,都是由于您的洪福。您的生相是贵不可言。”刘邦连忙称谢道:“果真如老先生所说,我永远会记住您的指点之恩。”到刘邦登基后,这位老丈的去向却不得而知了。
醉斩大蛇
刘邦释放役徒之后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人在前边先走。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吧。”刘邦已醉,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好怕的!”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开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睡倒在地上。
赤帝之子
刘邦斩蛇之后睡倒在地,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儿,我在哭他。”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儿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故哭。”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了刘邦,刘邦醒了。那些人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其后刘邦在沛县起义进行祭祀时,因声称“赤帝子”的缘故,尊崇红色,于是将所有旗帜都选用红色。
五彩龙气
刘邦当亭长时,经常去王媪、武负的店里去赊账喝酒,喝醉了就躺倒睡觉,王媪、武负看见刘邦上面经常有龙的迹象,觉得奇怪。而每当刘邦留在店里喝酒,卖出去的酒都比平常多出好几倍。由于这些怪现象,所以在年末算账时,这两人常常把刘邦的酒债竹券给折断,欠的酒钱都一笔勾销。
秦始皇常说“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到东边巡游来镇压这股气。刘邦因而怀疑是自己,于是逃亡到芒县、砀县的山泽之中。吕雉和其他人每次去找他的时候,都能准确地找到他。刘邦觉得奇怪,吕雉说:“阿季所在的地方常常有一团云气,所以跟着它总能找得到阿季。”刘邦心里非常高兴。
在鸿门宴前夕,范增劝谏项羽杀掉刘邦时,也曾经说过:“我叫人观望刘邦的气运,都是龙和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紧攻打他,不要错失机会!”
人际关系
家世
据记载,刘氏起源于三皇五帝之尧帝,尧帝长子监明受封于“刘”邑(今河北省唐县),监明早亡,其子式继封,遂以邑为氏也,传至夏朝有刘累,下传至士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恢复刘氏,之后在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魏国从安邑迁都大梁,刘清(刘邦的曾祖父)出生,清生仁,刘仁迁丰邑,刘家即在此期间迁丰邑。
关系 姓名 简介
曾祖父 刘清 战国末期魏国大夫,出生并活动于魏都大梁。
祖父 刘仁 大约在五国伐齐后迁丰邑中阳里。
父亲 刘煓 字执嘉,即刘太公,刘邦登基后尊为太上皇。
生母 温氏,一说王含始(刘媪) 被追谥为昭灵夫人(昭灵后)。
兄弟姐妹
关系 姓名 简介
长兄 刘伯 汉五年(前202年)追尊为武哀侯,高后时追尊为武哀王。长嫂封阴安侯。
次兄 刘仲 (?-前193) 名喜,被刘邦封为代王。后因抵抗匈奴战败,降封合阳侯,死后追谥“顷”。二嫂为顷王后。
弟弟 刘交(?-前179) 排行第四,被封为楚王。死后谥号“元”。
从父兄 刘贾 随刘邦征战有功,封荆王。英布反叛时被杀害。
从祖弟 刘泽 封燕王。
姐姐 —— 被称为宣夫人。
——被称为昭哀后。
后妃
姓名/称号及生卒年 所出
吕雉(?-前180) 汉惠帝刘盈、鲁元公主
曹夫人 齐悼惠王刘肥
戚夫人(?-前194) 赵隐王刘如意
薄姬(?-前155) 汉文帝刘恒
赵姬 淮南厉王刘长
管夫人 ——
赵子儿 ——
石美人 ——
唐山夫人(即唐姬) ——
子女
关系 姓名及生卒年 简介
儿子 刘肥(?-前189) 刘邦庶长子。汉六年(前201年)立为齐王,死后谥号“悼惠”。
刘盈(前210-前188) 刘邦嫡长子。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5-前188在位)。谥号孝惠皇帝。
刘如意(前205-前194) 汉七年(前200年)封代王,后徙为赵王。终被吕雉毒死,谥号“隐”。
刘恒(前203-前157) 西汉第三位皇帝(前180-前157在位)。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
刘恢(?-前181) 汉十一年(前196年)被立为梁王,赵王刘友幽死后被改封为赵王,因宠妃被吕氏逼死,殉情自杀。文帝时追谥“恭”。
刘友(?-前181) 初封淮阳王,后改封赵王,被吕后幽禁而死,谥号“幽”。
刘长(前198-前174) 汉十一年(前196年)封淮南王,文帝时因谋反被废,迁徙至蜀地而死,谥号“厉”。
刘建(?-前181) 汉十二年(前195年)被立为燕王,十五年后死,谥号“灵”。子嗣被吕后杀死。
女儿 刘氏 即鲁元公主。嫁赵王张敖为妻,生子张偃。
主要作品
《大风歌》
《大风歌》是刘邦平英布还,过沛县,邀集故人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同时唱了这首歌。汉朝人称这篇歌辞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
《鸿鹄歌》
《鸿鹄歌》为刘邦所作。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欲立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如意为太子。汉高祖十二年,刘邦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就想换立太子,在一次宴会中,太子请来闻名遐迩的贤人“商山四皓”相随,换立之事已不可能,刘邦无奈,召来戚夫人。刘邦让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则借着酒意击筑高歌,遂成此文。
《手敕太子文》
《手敕太子文》是汉高祖刘邦病危时写给嫡长子刘盈的一封敕书,以父亲和帝王的身份,临终向儿子谆谆告诫:要读书、要用贤、要治理好天下。这封敕书在历代帝王敕书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也是一篇很好的家训。
关于刘邦的其他作品参考《全汉文·卷一》(多为刘邦在位时以其名义颁布的诏令)。
人物争议
出生时间
对于刘邦的出生时间,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中均无明确记载,之后的史学家在为二者作注时才加以说明,但有两种不同说法:
南朝宋时裴骃在《史记集解·高祖本纪》中引西晋皇甫谧之言,称:“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即认为刘邦出生于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年)。
唐代颜师古注《汉书·高帝纪下》时引“臣赞”之言,称:“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寿五十三。”刘邦卒于汉十二年(前195年),据此推算,则刘邦出生于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
对于二种说法,现有史料尚不足以确定孰是孰非。故在有确切证据前,应对两种说法都存疑。
后世纪念
陵寝
主词条:长陵
长陵,又名“长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以北约二十公里、咸阳市以东约二十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是刘邦与吕后的合葬地。刘邦陵位于陵园西侧,吕后陵居东偏南。长陵的陪葬墓数量很多,当年曾经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功臣和贵戚、宠妃,如萧何、曹参、周勃、戚夫人等,死后多陪葬在长陵。陵园的北面设有长陵邑。史载刘邦生前迁徙五万户入长陵邑。1988年,国务院将长陵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塑像
中国国内关于刘邦的雕塑
塑像照片和所在位置
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大汉雄风巨像
江苏省沛县汉宫刘邦塑像
丰县刘邦广场刘邦塑像
徐州市楚王陵公园刘邦塑像
丰县汉皇祖陵的刘邦塑像
河南省商丘博物馆刘邦塑像
其他
刘邦斩蛇碑(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主峰南麓)
刘邦广场(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汉皇祖陵(江苏省徐州丰县赵庄镇刘寨村)
史料索引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班固《汉书·高帝纪》
荀悦《汉纪·汉高祖皇帝纪》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刘邦身后,以他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多为描写楚汉争霸的部分。明代有甄伟的《西汉演义》,近代有蔡东藩的《前汉演义》,当代有《秦时明月》《项羽与刘邦》《楚汉英烈传》《楚汉争雄》等,其中部分作品影响力较大。
影视形象
年份 影视类型 剧名 演员
1985 电视剧 《楚汉河界》 吴启华
1988 歌仔戏 《汉宫怨》 陈小咪
1991 电视剧 《淮阴侯韩信》 石维坚
1994 电影 《西楚霸王》 张丰毅
1994 电视剧 《西楚霸王》 白志迪
1998 电视剧 《汉刘邦》 刘文治
1998 电视剧 《吕后传奇》 许还山
2005 电视剧 《大汉巾帼》 张志宏
2004 电视剧 《楚汉骄雄》 郑少秋
2006 电视剧 《楚汉风云》 肖荣生
2007 电视剧 《辛追传奇》 张秋歌
2010 电视剧 《大风歌》 吕良伟
2010 电视剧 《神话》 李易烊
2011 电视剧 《大将军韩信》 孙海英
2011 电影 《鸿门宴传奇》 黎明
2011 动漫 《秦汉英雄传》 李璐(配音)
2011 电视剧 《楚汉争雄》 黄秋生
2012 电视剧 《楚汉传奇》 陈道明
2012 电影 《王的盛宴》 刘烨
2014起 动画 《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 贾邱(配音)
2015 电视剧 《秦时明月》 于波
2018 电视剧 《天意之秦天宝鉴》 张丹峰
中国为啥叫中国?若是连祖国名字由来都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尴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20 10:10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 作......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8-19科技管理研究所讲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必须要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五帝[sān huáng......
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7-21 18:18:19科技管理研究所“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
中国古代君王世系大全-完整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8-16 16:16科技管理研究所中华文明五千年:兴于炎黄,成于夏,烈于商,礼于周,霸于秦,强于汉,乱......
万里长城十三关,甘肃占三关!终于收集齐了?快看看!政务: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2022-08-09 10:10科技管理研究所“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又称万里长城......
一段风姓是万姓之祖之传说,最终演变出上古八大姓和中华姓氏之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7 15:16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一、传......
汉朝之后我们才叫汉族,那么汉朝之前叫什么?名字有点霸气!2022-10-19 18:59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秦时明月汉时......
中国历史上灭于外族和灭于自身的代表王朝:西晋宋和秦汉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6 14:45广东省中管科学研究院发表于北京 ......
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8-05 00:33科技管理研究所发表于北京【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古籍,古代书......
中国史学开山鼻祖,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文学大家——司马迁与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李陵(西汉历史人物)
05-06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战国七雄之一。
04-10中国古代君王世系大全-完整版(朝代、皇帝)盘点中国历史上五个令人无比痛心的朝代!(全文)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亡国之君都是什么下场?
08-17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的政权机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中央政府机构之一)全文介绍
03-17我国历史上的十大盛世分别是哪十个盛世?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中华上下五千年)记事。
08-19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五帝[sān huáng wǔ dì](中国远古人物的合称)全文介绍
02-25陆贾(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70年),汉族,汉初楚国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
04-25卫国(中国先秦时期诸侯国,周朝诸候之卫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全文
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