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更加稳健自信原创 2022-01-06 10:45◎ 科技日报评论员历史的长河,激昂跌宕穿过2021年的崇山峻岭,向着2022年的前方奔腾而去。万象更新时,2022年全国科技...
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更加稳健自信
原创 2022-01-06 10:45◎ 科技日报评论员
历史的长河,激昂跌宕穿过2021年的崇山峻岭,向着2022年的前方奔腾而去。万象更新时,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时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镌刻着奋斗的足迹,描绘着时代的变迁。建党百年、新冠疫苗……这些关键词记录着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2021年,记录着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伟大中国的光荣与梦想。在这披荆斩棘的征程中,我国的科技事业同样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5G全场景应用与整机研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球第一、科技冬奥成果在测试赛中全面测试和示范应用;科技抗疫取得新进展,4个疫苗附条件上市、3个疫苗获批国内紧急使用、首款中和抗体有效药物获批上市……过去一年,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科技工作呈现新气象,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科技在疫情防控、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更加稳健自信。
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百年变局、世纪疫情,以及国内改革发展艰巨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对科技工作作出新的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成绩的取得是各部门、各地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科技界努力拼搏和无私奉献的成果。全国科技界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各项任务扎实落地,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啃下一个个硬骨头。
如果说新年的意义在于有一个时间节点,回望走过的道路,积攒力量,看看未来的路,收拾行囊再出发,那么一年一度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要义同样如此。此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正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科技工作,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立足当下、总结过去、落实精神、谋篇未来,相信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将进一步凝心聚力,再创科技工作新的辉煌。
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科技日报 2022-01-06 22:22◎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1月6日,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科技工作,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作工作报告,科技部副部长张雨东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科技创新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科技事业进行了战略性、全局性谋划,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顺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会议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国科技界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各项任务扎实落地,科技创新在防控疫情、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一是系统总结创新型国家建设重大成就,编制新一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基本形成近中远结合的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有效运行,并在科技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国家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建设,编制完成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方案。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快创新发展。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在重点方向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8.7%,研发投入占到全国企业的70%。三是聚焦“四个面向”加强研发部署,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进展。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规划。重点研发计划70多个重点专项全面启动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脑科学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基础前沿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国际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人工合成淀粉,“祖冲之二号”“九章二号”在超导量子和光量子两个物理体系上实现量子优越性。战略高技术取得新进展,“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海斗一号”全海深潜水器打破多项世界纪录,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首次并网。四是大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创新发展,5G全场景应用与整机研发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样车成功下线,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投入使用。科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成效显著,聚焦土地、种业等强化科技支撑,水稻、玉米、大豆等一批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农作物良种增产贡献率超过45%。科技有力支撑民生改善,编制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技术加快应用推广。科技抗疫取得新进展,14个疫苗获批开展Ⅲ期临床试验,7个疫苗获批使用,2个疫苗纳入全球紧急使用清单。首款中和抗体有效药物获批上市,65款检测试剂产品上市。科技冬奥成果在测试赛中全面应用。五是创新高地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跻身全球科技集群前10位,东西部科技合作推动贵州、广西、甘肃等地创新发展。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出台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若干措施。科技创新创业纵深推进,纳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的企业数量达到32.8万家,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业孵化载体超过1.4万家,覆盖95%县级以上地区,创业带动就业近500万人。六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作风学风和创新生态进一步改善。重大改革任务稳步落实,出台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科技进步法修订完成。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取得新突破,探索“揭榜挂帅”“赛马”“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青年科学家项目”等新机制,在预算调剂权、间接费用比例等方面推进经费管理改革。出台科技成果评价改革指导意见、推动改革试点,40家单位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研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百城百园”行动转化推广2800项技术成果。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科普基地认定、进口科普用品范围等税收优惠政策取得突破。作风学风建设持续强化,科技大监督格局加快构建,制定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指导意见,建立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严肃查处重大科研诚信案件。七是稳步推进科技合作交流,开放创新拓展新空间。政府间科技合作有序开展,高质量举办中俄科技创新年,推动中美、中欧在抗疫科研等领域交流,推动同东盟、拉美和中东欧国家科技合作取得新进展。“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深入推进,支持科学界牵头发起相关国际大科学计划,我国正式成为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成员国。推动港澳地区大学和科研机构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会议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进一步凸显了科技创新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位置,也明确了今年科技工作的重点。要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重点突破与全面部署的关系、近期工作与长远谋划的关系,更加突出重大研发任务落实,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更加突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国家实验室全面入轨运行,完成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阶段性任务;更加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加突出改革攻坚,实施好科改三年攻坚方案,重点推进新型举国体制、评价、项目经费管理等方面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更加突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推进战略科学家培养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更加突出开放创新,在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伦理治理等方面提出新举措。要聚焦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细化、量化指标,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围绕目标配置资源、考核成效;研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项目、工程、专项行动及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为科研人员和创新主体提供精准服务,产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上见成效,在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上见成效,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上见成效。
会议指出,2022年科技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四个面向”,落实“四抓”要求,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以狠抓科技政策扎实落地为主题,以科改三年攻坚方案为主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转变作风、深化改革,做好统筹协调,着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加强基础研究,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着力扩大开放合作,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发挥科技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支撑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推动科技规划任务落实,更好发挥战略导向作用。二是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是推动国家实验室体系有效运行,发挥战略科技力量引领作用。四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五是加快科技攻关和成果应用,支撑引领稳增长和民生改善。六是实施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七是高水平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一批创新策源地和增长极。八是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九是聚焦战略人才力量,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十是拓展科技合作开放方式,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会议强调,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快政治机关建设,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科技系统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科技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确保科技政策扎实落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原创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 2022-01-07 08:43◎ 科技日报评论员
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1月6日在京召开。这是向科技界发出的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动员令和冲锋号角。
过去一年,我们亲历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之年,在我国科技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个特殊节点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同样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科技实力迈上新的大台阶,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弱化三重压力,科技创新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格局看,围绕科技创新的国际战略博弈更加激烈,主要国家不断强化创新部署,立体纵深竞争态势正在形成,系统性精确性围堵升级,迫切需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科技发展态势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走向,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前沿生物技术等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从发展需求看,应对三重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科技创新的多层次需求更加迫切,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打赢抗疫攻坚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都需要科技提供有力支撑。
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国适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益不高,战略科技力量统筹不够,科技政策落实落地不充分,科研生态和作风学风建设有待加强,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认真解决。
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两院院士大会等都对科技工作作出新的重要部署。特别是,不久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科技政策作为七大政策取向之一,提出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此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正是要分析形势、深化认识,进一步部署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任务。会议将2022年确定为科技政策落实年,就是要以更大力度确保中央的科技方针切实落地到创新链条的每一个环节,见真招、起实效。
万水千山,道不远人。科技强国不会一蹴而就,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会自动实现,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真抓实干,在关键点上发力,以极大魄力和智慧,确保各个层面的科技政策执行不打折、不走样。广大科技界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创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更加稳健踏实的步伐向科技强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