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中小企业合作发展管理委员会 > 正文

习近平为什么如此重视乡村振兴和建设发展?

时间:2020-09-20 12:25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闯出新路子 展现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鼓舞信心激励担当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09-19 19:13 科技管理研究所网官方帐号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题:闯出新路子 展...

闯出新路子 展现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鼓舞信心激励担当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09-19 19:13 科技管理研究所网官方帐号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题:闯出新路子 展现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鼓舞信心激励担当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加重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重视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担当作为、接续奋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位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挖机事业部中挖装配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生产作业。

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察看装备制造流程,了解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情况。 “总书记的到来带给我们巨大鼓舞!我们一定要苦练本领,争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国工匠’。”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挖机事业部中挖装配车间技术工人龚贤说。 这家公司成立21年以来,已在地下工程装备等十多个领域,研发出20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产品。 “总书记对装备制造业寄予厚望,这对我们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我们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努力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清华说。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湖南省长沙市开展7轮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创建活动,工程机械等传统制造业加快融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老树”发出了“新芽”。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康小平说,长沙将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强化数字赋能,推动集群式发展,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主动仗”。 与湖南同处中部地区的江西,近年来聚焦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对外开放新空间不断拓展。走进赣州国际港,叉车往来穿梭、塔吊繁忙作业、班列密集开行……这个6年前建设的内陆口岸已成为全国铁海联运外贸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内陆港,开通了19条中欧(亚)班列线路。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和平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一批高能级的省际合作平台,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要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对粮食安全提出要求,让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深感振奋。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也指出了问题的关键。粮安天下,要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上,关键要加强耕地保护,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这个基础上稳步提升粮食产能。”陈文胜说。 “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不少还成了小老板。”看着园区里鲜花竞相开放,游人如织,云南省花卉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李永文高兴地说。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小街镇村民们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引进鲜花和蔬菜种植企业,建设花卉示范园区,在盘活土地资源的同时,实现就近务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正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方向。”李永文说,我们有很好的一产基础,把二三产做起来后带动效益更明显,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

约两千公里之外,与小街镇一样,浙江省天台县后岸村也在描画“蝶变”的美丽画卷,从曾经以采卖石头为生的“坑洼村”,发展成长三角地区知名的旅游度假村。 “总书记强调,要落实‘四个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这对步入小康生活的后岸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村党支部书记陈文云说,后岸村将进一步想方设法巩固发展成果,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办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带着大家重温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强调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 52岁的村民朱小红,是“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

近年来,他不仅通过村里组织的培训获得一技之长实现了脱贫,还依托景区办起了农家乐。
他说:“过去红军送给我奶奶半条被子,现在党和政府又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的好日子!” 从给老百姓被子到带领老百姓走幸福路子,生动彰显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 “

95后”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娟娟工作的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是“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她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来这里考察时的情景,仍心潮澎湃:“我深深感受到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和对基层服务、基层治理的期望。我在基层要多为群众办实事,把群众服务工作做到最好。” 坚持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

河南郑州巩义市南河渡卫生院一楼门诊室里,古桥村75岁的白欣老人正在接受来自巩义市人民医院专家的诊疗。 聚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郑州大力推动医疗体制改革,以“大病不出县、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群众更健康”为目标,全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将城市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真正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郑州市卫健委体制改革处处长杨建华表示,我们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着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要求,进一步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果把中国乡村比作一幅画,画面上的层次感正变得越来越丰富、色调也越来越鲜亮。
对于“美丽乡村”建设,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有个形象的比喻——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如今,习近平心系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逐渐成为现实。

古语云:农者,天下之本也。习近平对此有更加通俗的表述——“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句话道出了特殊国情下“中国乡村”之于中国的极端重要性,也刻画出了“中国乡村”在习近平心间的模样。

陕西、山西考察,称赞小木耳、黄花菜大产业;四川大凉山深处,在彝家火塘话脱贫;
江西井冈山考察,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湖南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近日再赴湖南,走进沙洲瑶族村察看现代农旅示范基地……
这些年,习近平以脚步丈量土地,饱含对乡土中国的牵挂。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央一号文件持续锁定“三农”……这些独立又互有叠合的治国理政“大项目”,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关于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也反映了习近平对中国乡村“走向”的思考和布阵。 为什么习近平如此重视中国乡村?

一与中国特殊的文明构成有关——乡村是中国传统文明的“根”。 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谈及乡村文明之于中华文明的特殊意义——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习近平的这些论述也道出了华夏子孙血液里浓浓的“乡土情结”。

二与习近平特殊的个人经历相关——“陕北高原是我的根”。

青少年时代插队陕北“当了六七年农民”,习近平从那里培养出不变的信念——为人民做实事;从正定到厦门、宁德,从福建到浙江、上海,一直到中央工作,习近平直言“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他的调研足迹遍及“此山此水此地”。

三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弯路”有关——城乡关系关乎现代化成败。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看,这两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导致乡村和乡村经济走向凋敝,工业化和城镇化走入困境。
谈及中国,习近平强调,“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仍将有4亿多人口。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样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资料图:航拍江苏句容天王镇那田风光,田野、远山、水塘,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泱波 摄 那么,在习近平眼里,“美丽乡村”之“美”体现在哪里?

以物质标尺来量,它要富有。 “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这个“一”在习近平看来是跨越贫困线。他曾说,“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知青插队经历和基层工作经历,让他深知中国乡村的匮乏艰苦。“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习近平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体现了他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了解。“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则彰显了其志向和担当。

以环境标尺来量,它要宜居。 关停矿山和水泥厂的浙江余村,空气好了,景色美了,走上一条特色旅游之路;生态脆弱的大西北,将生态保护和农业、旅游发展结合,探索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农民实现增收……

习近平走过的不少地方,正是践行“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的样本。不管是关心“小厕所、大民生”、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还是指示推广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都体现了习近平对环境“硬”指标的重视。说到底,只有留得住青山绿水,才能记得住乡愁,才能承载华夏儿女的田园梦、乡土情。

资料图:航拍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秀美乡村,一排排红顶楼房,错落有致,成为美丽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刘占昆 摄 以文化标尺来量,它要有“精气神”。

中国乡村之美,不仅美在肌体,还要美在灵魂。习近平曾提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他还认为,“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
习近平的这些论述,强调了中国乡村建设过程中外在与内涵、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则鲜明地表达了他对守护华夏文明基因密码的态度。

以现代化标尺来量,它要挑上“金扁担”。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讲了一个“金扁担”的故事——当年在陕北黄土地上,乡亲们告诉他,最大的期盼就是“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

习近平说,“我想这个目标也在实现中。‘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正让农业在中国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习近平说,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观察家认为,没有“美丽乡村”,就谈不上“美丽中国”。
在越来越立体的这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里,生活的奔头、田园的秀美、乡土的润泽、产业的现代化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一个个村庄、一片片沃野的蜕变,让人们直观感受中国的发展,亦能从中体味民众不断提升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