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中小企业合作发展管理委员会 > 正文

中华文明的五大源头:从查海到龙山,从“三皇”到“五帝”。一口气让你看完夏朝470年历史以及秦朝14年历史。半月谈评论员:羞辱文化为何在网络大行其道

时间:2020-01-17 17:33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羞辱文化为何在网络大行其道? 原创 梁姊 吴晓颖 半月谈 2月5日 “挂人”、P丑图、不间断“问候”双亲、扒黑料……无人知晓,此时此刻有多少人正在遭受网络霸凌暗流的冲击。有数...

一口气看懂秦朝历史!秦朝只有十四年历史,这十四年到底发生了啥?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绝大多数人对秦朝应该都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秦朝,那秦朝的历史,应该是这样的: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但是秦始皇死了之后,没过两年,秦朝就亡了。但同时,如果要让大家按照时间顺序,来对秦朝历史进行一个顺序说明,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觉得有点懵。这当然不是大家上历史课的时候,没好好学习的原因,而是因为秦朝有点特殊。

除了国祚短暂,只有十四年的时间之外,大家对秦朝了解相对较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秦朝没有单独的正史记载!秦朝之后,后面所有的封建朝代,一般都有一本单独的正史,去记载这个朝代。比如后来同样短命的隋朝,也有一本单独的《隋书》。还有那种没统一的时代,比如三国时代,也有《三国志》。

唯有秦朝没有。

二十四史当中,没有《秦史》或者《秦书》的存在。

这倒也也不能怨当时的史官。毕竟,按照朝代不同来进行断代史记载,这是东汉之后才有的习惯,秦朝那会儿还没有这种记载方式。不过,这就导致秦朝所有的历史,我们都只能从《史记》当中得知。而《史记》这本书,里面其实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在讲秦朝历史。这就是很多人明明对秦朝了解很多,但却无法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清楚秦朝历史的原因了。那么,秦朝这短短十四年的历史当中,到底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有关秦朝的历史,如果要细究起来,我们得从商朝灭亡那会儿开始说起。因为秦朝皇室祖先的历史,实在是太长。不过,请注意,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那段历史,其实都不能算是秦朝的历史,而是得算作秦国的历史。

秦国和秦朝,是有区别的。

而如果要说秦朝的历史,其实我们从秦始皇开始说起了。简单来说,秦始皇他们家经过很多代人的奋斗之后,逐渐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秦国。到了战国后期的时候,秦国开始逐渐壮大,成了列国之中的超级强国。

然后,到了秦始皇这一代,秦始皇成年之后,带着强大的秦国,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之后,终于横扫天下,灭掉了战国七雄中其他六个强国。公元前221年,随着齐国投降,山东六国被彻底消灭,秦始皇终于统一了天下。

秦朝的历史,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这一年,秦始皇39岁。

在秦朝统一天下的第一年里,秦始皇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去做。比如说,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施行郡县制,这些事情早在秦始皇横扫六国的时候,秦始皇就已经开始做了。而到了秦朝开国之后,秦始皇则是在整个秦朝的疆土内,更加坚决的执行这套统一策略。

一直到秦朝灭亡,接下来的十多年里,秦朝的各级政府,其实都在忙这个工作。与此同时,就在秦朝开国的同时,秦始皇创造性的提出了一个新的词汇,叫做‘皇帝’。所谓皇帝,就是指‘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从三皇五帝当中,各挑了一个字,组成了皇帝这个词。

对于秦始皇是否真的能够做到‘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这事后世或许存在一些争议。但是显然,如果要问历史上的几百位皇帝当中,有谁最有资格配得上皇帝这个词,答案显然只能是秦始皇。

没有之一。

总之,在统一天下的第一年里,秦始皇真的很忙。光是要把秦朝的法律、制度、统治细节,深化到帝国的每一个疆域,这就已经是很繁琐的工作了。除了这些之外,此时的秦始皇,还需要同时考虑另外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修驰道。在秦始皇看来,想要统治如此大的领土,就必须要有足够快的交通。必须保证帝国的各种政令,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传达到帝国下面最细微的角落。如果按照以往的交通速度,从咸阳发布一道政令,到山东地区一个普通村子收到政令,可能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秦始皇显然无法接受,而且也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另一个问题,则是所谓的立储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在世的时候,始终没有立太子。对于这件事,后世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最被后世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秦始皇最看好自己的长子扶苏,但是扶苏的外祖父昌平君,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曾经背叛的秦国,直接导致当年李信灭楚的时候,率领的二十万秦军精锐,被打得全军覆没。

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秦始皇始终不希望秦国内部,再出现那种楚系背景的强大外戚。而接下来的很多年里,秦始皇虽然一直都把扶苏当做继承人来培养,但是却始终没有真的把他立为太子。

当然,因为没有明确的正史记载,所以这个说法,目前也仅仅只能说是猜测而已。就连昌平君到底是否真的和扶苏有关系,目前也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很多文艺作品的关系,导致后世大多数人,都觉得秦始皇统一六国,算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实际上,对秦始皇本人来说,统一六国其实不光是一个结束,更是一个开始。从齐国投降的那一刻开始,接下来,秦始皇的敌人,将不再是有形的敌人,而是巨大的历史惯性。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中国已经玩了太多年的分封制。如今一下子变成了所谓的‘郡县制’,很多人其实都不太习惯。而这个‘习惯’,其实就是秦始皇接下来最大的敌人。经过忙碌的一年之后,新生的秦朝,总算是彻底走上了正轨。虽然统一之后的事情很多,但好在,秦始皇手底下有一支很强悍的执行团队,能够把秦始皇的政令,很好的执行下去。

所以,公元前220年,也就是秦朝开国的第二年,秦始皇终于抽出了一点时间,决定出去走走。这一年,秦始皇第一次出巡。而他出巡的方向,则是甘肃、宁夏地区。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向,其实是有点荣归故里的意思。几百年之前,秦始皇的祖先嬴非子,因为给周王室养马养的比较好,所以被分到了今天的甘肃天水地区。当时嬴非子得到的这块封地,其实只有几十里大小,而且基本上就是一个马场,不太适合人类生活。但接下来的几百年里,秦国却从这里出发,逐渐到了统一天下这一步。

这一年,秦始皇花了不少时间,重走了一遍自己祖先走过的道路,巡视了一遍秦国的祖地之后,这才终于回到咸阳。然后,公元前219年,刚刚回到咸阳的秦始皇,就开始准备他的第二次出巡了。这一次,秦始皇出巡的方向,是他征服的几个国家。这一年,秦始皇走的路就比去年第一次出巡更大了。

在这次出巡的过程当中,秦始皇先是直接去了山东那边,除了要看看不战而降的齐国之外,还去了一趟泰山,并且在泰山山顶进行了封禅。秦始皇的这次封禅,也为后世开了一个头。自此之后,中国只有最优秀的皇帝,自认为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壮举之后,才敢去泰山进行封禅活动。就连那位再造汉朝的汉光武帝刘秀,上去封禅的时候,都被很多人喷了一顿,因为有人觉得他不够资格。而封禅这件事,也自此成了中国皇帝的最高荣耀。

从泰山上面下来之后,秦始皇直接开始南下,一口气走到了湖南长沙。在战国时期,长沙这块已经算是楚国的边缘地带了。而秦朝开国之后,长沙也算是帝国的南方。再往南走,很多地方就是属于百越地区,暂时还不在秦朝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当时的秦始皇,等于是一口气走到了帝国的边境。

因为当时驰道才刚开始修造,所以秦始皇这一路上,走的其实非常苦,根本不像很多野史小说里面,说的那种一路走一路玩的情况。更多的时候,秦始皇其实也需要风餐露宿,生活条件其实很差。最重要的是,和之前第一次巡修相比,这一次巡游,更多了几分危险性。要知道,第一次巡游的时候,秦始皇走的是秦国故土,这地方原本就是秦国的,基本上没人反对秦始皇。但是第二次出游,走的都是魏国、韩国、齐国、楚国的领土。这些国家的亡国贵族,基本上都想刺杀秦始皇。所以这一路上,秦始皇其实遭遇过很多刺杀的案件。但是在史书上,却只是用‘为盗所惊’四个字来形容。

第二次巡游,又花了近一年的时间,这才回到咸阳。而回到咸阳之后不久,转过年之后,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又再次下令,第三次出巡。在这次出巡当中,秦始皇经历了很重要的一次刺杀。在经过今天的河南省原阳县的时候,有个人拿着大铁锤,直接砸向秦始皇的车马。而指使这个大铁锤袭击秦始皇的人,就是后来的谋圣张良。可惜的是,尽管张良谋划的很好,但结果大铁锤却只砸中了秦始皇的伪装车马。而这场刺杀之后,张良也是隐姓埋名,就此逃脱了。

虽然有张良的这次刺杀,但秦始皇依然还是继续了自己的出巡。这一次,秦始皇一口气走到了海边,并且派遣徐福,带了五百童男童女,出海访仙,想要为自己求取长生不老药。

徐福出海这件事,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至于说徐福出海之后的情况,后世传闻徐福去了某个岛国,这些事情就有争议了。但不管那些争议如何,总之,在秦始皇第三次出巡的时候,秦始皇确实遇到了张良的刺杀,后来又派了徐福出海。在这三次出巡当中,秦始皇肯定也看到了不少问题的存在。所以,第三次出巡回归之后,接下来的两年里,秦始皇没有再出巡,而是开始专心解决问题。

据后世史学家考证,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始,秦始皇就在有针对性的进行移民,目的就是尽量打乱以往各国的建制,防止各地造反。而这三次巡游,则是让秦始皇更坚定了自己的移民策略。所以在这几年当中,秦始皇开始大量从全国各地移民。

那些六国的亡国贵族,很多都被秦始皇直接转移到了咸阳周围,或者直接流放西南。还有很多平民,也被秦始皇用修造各种工程作为借口,直接从原住址搬离,以‘劳务派遣’的方式,派到各个地方。如此一来,整个秦朝几乎等于是被打乱重分了一次。后世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公元前217年的时候,秦始皇主要就干移民这项工作了。等到移民工作做的差不多了以后,接下来,公元前216年,秦始皇又开始大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耕地普查工作。这一年,秦始皇下令,让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家庭,自己上报自己的实际土地数量,以便于日后征税。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其实有很大的漏洞。你让人家自己上报土地数量,就不怕人家回头瞒报吗?这其实真不能怨当时的秦国高层,土地普查其实一直都是一个大难题。哪怕是到了现代,很多国家其实依然说不清自己国家到底有多少土地。用这种方法普查,至少可以节约成本,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一个大概的数量。

另外,最重要的是,这事是一个标志。从当年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就已经开始明确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秦国的主要阶级,就不再是奴隶主和奴隶,而是变成地主和农民了。但是其他国家,有些却并没有进行这样的改革。

如今,秦始皇则是把土地私有制,推向了整个中原。很多人都知道,土地私有,这是从奴隶制社会转型为封建社会的标志。所以,如果严格来说的话,公元前216年,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真正全面开始的一年。搞完土地工作之后,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又准备再次出游了。这是秦始皇的第四次出巡,这一次,秦始皇选择走当年赵国和燕国和那条线,去北方看看。在这次巡游当中,秦始皇一口气走到了东北,直接抵达了秦皇岛。

而秦皇岛这个名字,也正是因为秦始皇的到来,才从此出现的。对于当时的秦朝来说,秦皇岛基本上就是帝国的极北之地了。再往北,也就是今天的黑龙江和辽宁等地,当时还不是秦朝的地盘。准确来说,这些地方当时还没开发,只是生活着一些东胡部落。如果多给秦始皇三十年,攻略一下东北,搞一个东北大开发战略,其实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可惜的是,老天爷没给秦始皇足够的时间。所以这个事,是后来到了汉朝之后,才逐渐开始进行的。

另外,这一次北行,也让秦始皇意识到了北方匈奴的威胁。在此之前,秦始皇大部分的对外注意力,其实都是盯着南方的百越。之前这几年,秦朝也一直都在攻略百越。至于说匈奴,不好意思,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秦始皇其实真没太把他们放在眼里。

这倒不是秦始皇自大,而是因为在秦朝之前,中原北方从来没有形成过强大的游牧政权。先秦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和后来我们所熟知的那几个超强的游牧政权,那是完全两个概念。先秦时期,北方的那些游牧民族,都是小部落的形式生活的,能凑出一千人,一起袭击一下中原边境,那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

另外,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十多年以前,当时赵国的名将李牧,曾经一场大战,干掉了十多万匈奴主力。要知道,当时整个匈奴,也没多少人,李牧一战就杀了十多万。所以这一战之后,一直到秦朝开国,匈奴始终都不敢南下,这也让秦朝之前更加轻视匈奴。

除此之外,当时匈奴内部,也出了一个猛人,叫做头曼单于。这头曼单于,就是后来那个把刘邦围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的冒顿单于他爸。正是这个人,第一次把北方草原上的游牧部落,统一了起来,形成了中国北方第一个游牧政权。而匈奴统一之后,可以集结上万人甚至数万人,直接袭扰秦朝的北方边境。当袭扰人数达到几万人的时候,这就不再是袭扰,而是战争,足以让秦朝重视了。当然,对于秦始皇来说,秦始皇肯定不怕这件事。

匈奴是吧?骑兵是吧?袭扰是吧?你不看看我们秦朝祖上是干嘛的?我们家就是靠养马起家的!要论玩骑兵,我们才是祖宗好不好?

所以,这一年,秦始皇直接下令,让大将蒙恬率领大军北上,痛击匈奴。同时,为了确保可以更快的向前线派兵,接下来的两年里,秦始皇又下令修了一条直道。直道和驰道还是有点区别的。驰道有好几条,从咸阳到全国各地。但是直道只有一条,那就是从咸阳到包头。

这条直道,就是为了方便秦朝大军,和匈奴打仗的。

经过蒙恬的反击之后,很快,匈奴又被干掉了不少人,然后不得不向草原深处撤退。同时,秦始皇又下令,把之前几个北方国家,建造的长城,都给连接起来,这就形成了后来的万里长城。而在后来的历史上,这座长城,就逐渐成了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最大的底牌,成了无数游牧民族的噩梦。对很多游牧民族来说,跨过长城,就是死路一条。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一边忙着出巡,一边下令让蒙恬出征,修造直道,建造长城。这样算下来,秦朝高层这一年肯定很忙。而转过年来,到了公元前214年,则是有一个坏消息首先传来。

屠雎死了。

在秦朝的众多名将当中,屠雎可能是最不出名的一个。但他的功绩,却丝毫不逊色于其他人,甚至可以排进秦朝名将前三之列。唯一在军功上绝对胜过屠雎的,恐怕就只有当年那位横扫天下的老将王翦了。

因为屠雎负责征讨百越。

实际上,自从当年秦始皇灭了楚国之后,秦国在南方的大军,其实并没有就此止步。就在楚国被灭掉的那一年,秦始皇就下令,让南方的秦国大军,继续南征百越。

在正史上,王翦灭楚之后,就负责带着军队征讨百越了。这也是王翦最后一次出现在史书上。后世曾有史学家认为,一代名将王翦,可能就是死在了南征百越的途中。有可能是被百越部落偷袭而死,也有可能是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后来病死了。那位横扫天下的老将王翦,到底是怎么死的,我们不知道,但是屠雎怎么死的,史书上可是明确记载了下来。

据说当时屠雎带人南征的时候,被当地的土人用毒箭射中。这种毒箭上面,淬有最烈性的涉毒。所以,中箭之后,屠雎很快就因此去世了。屠雎的死,对于秦朝在南方的扩张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但这个噩耗,却并没有让秦朝停止对百越方向的扩张。此后,秦始皇再次任命任嚣为主帅,赵佗为副帅,继续征讨百越。

大概是因为主帅的战死,让秦军再度充满了斗志。所以,这一年,秦军在南方终于彻底压制住当地的土人,并且在南方形成了相应的建制。这一年,秦朝在南方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方三郡被开辟之后,那些六国的旧贵族,自然就有了新的去处。此后,秦始皇再次开始大规模移民。据说当时秦始皇一次性就向南方迁移了五十万百姓,而这五十万百姓,也将当地的土人彻底同化,彻底将南方纳入秦朝的势力范围。国家领土变大了,这对任何一个政权来说,都算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接下来,就在三郡开辟之后不久,却有人给秦始皇上眼药了。

据说就是在庆祝三郡开辟的那场庆功晚宴上,一个叫周青臣的大臣,给秦始皇各种拍马屁,让秦始皇很开心。但是接下来,又有一个出身齐国那边的大臣,叫做淳于越,直接反驳周青臣,并且扬言秦始皇应该继续分封。淳于越的这个提议,不但让这场原本很欢快的筵席,不欢而散。同时,他的言论,更是迅速传播开来,然后在秦朝高层迅速形成了一股言论风暴。所有人都在讨论:秦朝到底应该执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呢?

很快,这种思想风暴,逐渐蔓延开来,并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很多出自六国的大臣,都坚定支持分封制。这时候,秦始皇知道,如果自己再不出手,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正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焚毁六国书籍。六国记载的史书,以及各种文学思想类的东西,所有不利于统一的东西,全部焚毁。只留下秦国记载的史书,以及有利于统一的文字。这场焚书活动,在后世一直有很大争议。从文化角度来看,这是一场浩劫,直接导致无数的先秦史料,彻底消失了。但同时,这确实也保证了秦朝的统一。如果没有这次大手笔的焚书行动,后来的那些大一统王朝还能否出现,都是个大问题。不过,这次焚书活动,依然没有让很多人闭嘴。所以一年之后,公元前212年,很多儒生方士,借着秦始皇炼长生不老药,继续诋毁秦始皇,诋毁郡县制。这一次,秦始皇不忍了,直接下令,将这些嚼舌头的儒生方士,全部坑杀。

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在这场焚书坑儒的行动当中,皇长子扶苏,因为同情那些儒生,和秦始皇产生了不同的政见。秦始皇一怒之下,直接把扶苏打发到北方边境,让他去给蒙恬做副手。秦始皇想让扶苏看看,北方的匈奴,到底是如何让人头疼。秦始皇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理解自己不得不这么做的苦衷。但谁都没想到的是,扶苏的这场远游,会成为这对父子的永别,而且也埋下了秦朝的最大的一个雷。因为焚书坑儒的这些问题,从公元前213年,到公元前211年,整整三年的时间,秦始皇没有再去搞其他的工作,也没有出游,而是一直留在咸阳,主抓思想教育工作。此时的秦始皇,已经年近五十,常年的高强度出游和工作,让他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下令出巡,想要再次去一趟东方。这一次,秦始皇的足迹,遍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地。除了想要再看看各地的情况之外,秦始皇其实更想看看大海,遥望一下海的对岸。

徐福,你已经走八年了,为什么还不回来?海外到底有没有长生不老药?就算是没有,你为什么不回来,给我一个准确的消息也好啊!

那一年,秦始皇最终还是没能等到徐福的归来,更没能等到他的长生不老药。然后,在返回咸阳的路上,走到河北邢台地区的时候,秦始皇终于撑不住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终于在这里,彻底走完了他的一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终年五十岁。

秦始皇的去世,对于秦朝来说,等于是敲响了丧钟。尽管他去世的时候,秦朝的形势一片大好。但在这些繁华之下,隐藏的却是各地百姓的怒火。之前的这十多年里,秦始皇做了太多太多的事情。这些事情,不但拖垮了他的身体,同时也严重透支了秦朝的国力。

当年秦国百姓,之所以支持秦始皇统一天下,主要是他们坚信,统一之后,他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实际上 ,天下统一之后,他们迎来的,却是大规模的迁徙和劳役。

如果这个时候,那位仁厚的扶苏能够上位,及时安抚民心,休养生息,秦朝或许还有救。但可惜的是,就在秦始皇去世之后,发生了那场沙丘之变。

简单来说,秦始皇去世后,他身边的宦官赵高,联合丞相李斯,以及秦始皇身边此时唯一跟着的儿子胡亥,隐瞒了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同时,赵高篡改了遗诏,立胡亥为皇帝,同时以秦始皇的名义下诏,直接去北方赐死了扶苏。

而胡亥上位之后,根本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也没有休养生息,反倒是更加穷奢极欲。同时,以李斯和赵高为首的小团体,开始在秦朝高层大规模清除异己,搞得秦朝政府也出现了分裂的迹象。那个仅存的卫国,此时也被胡亥一封诏令,直接废掉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前209年秋天,就在秦始皇去世一年之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了。

这场起义最初爆发的时候,咸阳那边其实根本没当回事,只是当成了普通的民变。因为秦始皇在位的时候,这种事情也发生过很多次。但谁都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一场普通的民变,会迅速引爆所有矛盾。

短短一个多月之后,陈胜吴广就聚集了超过十万精锐。同时,各国的亡国贵族,也开始纷纷起兵响应。

直到这时候,秦朝高层才回过神来,从各地调集精锐,准备前去镇压。而陈胜这边,也派出吴广率领主力,直接进攻关中。最终,双方在今天的河南郑州地区,展开对峙。而当时负责和起义军对峙的,就是丞相李斯的长子,李由。

因为当时秦朝实力还比较强,所以渐渐地,农民军这边开始被拖垮了。但同时,陈胜又派出了另一位大将周文,率领另一支部队,绕过了郑州,走另外一个方向,进攻咸阳。因为当时所有秦朝精锐,都被派到了郑州那边,所以咸阳等于是一片空虚。

关键时刻,秦朝少府章邯,挺身而出,提出赦免给秦始皇修陵墓的那几十万人,把他们组成军队,抵抗农民军。此后,在章邯的带领下,这支囚徒大军,很快击败了周文。周文战败之后,章邯又趁机增援郑州那边,一口气打垮了农民军主力。

在这之后,在章邯的追击下,陈胜吴广,全都被杀,农民军主力,也被消灭的七七八八。一时之间,秦朝竟然有着回光返照的迹象。但就在这个时候,赵高再次添了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秦朝。

当时赵高为了夺权,直接给丞相李斯按上了一个谋反的帽子,导致李斯全家被杀。要知道,当时前线负责领兵的,可是李斯的长子李由。这样一来,秦朝高层和军中,瞬间人心浮动,镇压农民军的力量,也瞬间减弱。接下来,章邯花了很大力气,去清理那几个复国势力,同时秦朝的长城兵团,也由王离统领南下,一起剿灭农民军。最终,章邯和王离汇聚于今天的河南省平乡县,围攻刚刚复国的赵国。各国的援军,也同时抵达这里。

然后,双方一场大战,项羽破釜沉舟,直接以少胜多,全歼了王离统领的长城兵团。王离被灭之后,章邯继续带着自己的军队,和项羽对峙。但就在这时,章邯身后却再次传来消息:赵高把胡亥干掉了。

同时,章邯不知道的是,南方另一股由刘邦率领的军队,也在杀向咸阳。而赵高干掉胡亥之后不久,秦三世子婴,就干掉了赵高。

因为消息传递的滞后性,所以,章邯当时直接投降了项羽。秦朝最后的一支精锐力量,就此土崩瓦解。

与此同时,刘邦率领军队,长驱直入,直接进攻关中。因为此时关中一片空虚,根本没有军队能挡住刘邦。

公元前207年九月,随着刘邦抵达咸阳城外,子婴直接开城投降,并且取消了帝号,献上了传国玉玺。

在子婴出现的那一刻,秦朝终于彻底结束了。

这就是秦朝的历史。

                             二、夏朝

一口气看完夏朝470年历史

中国管理科学研院科技管理研究所2021-02-05 14:15发表于北京

约公元前2070年,禹因治水有功被诸侯们选举为天子,成为夏朝的建立者,国号夏,史称夏禹。夏禹不仅治理了洪水,还划定了九州,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其功业甚大被后人尊称为大禹。

前2060年,在位十年的夏禹去世后,夏朝的执政官伯益成为继承。但夏禹的儿子夏启发动政变,夺取了伯益的后位,从此、夏启破坏了禅让制度,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前2059年,夏朝有扈氏部落,因对夏启破坏禅让制度不满公然反对夏启,于是,双方爆发甘之战,最终夏启灭掉有扈氏,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前2020年,夏启病逝,他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后位,相互发动战争,最后,夏启的长子夏太康获胜,成为夏朝第三任君主,但夏太康即位后只顾享乐游玩,不理朝政。

前2017年,夏太康因在狩猎旅途中数月不归,被夏朝有穷氏首领后羿乘机起兵攻占都城,夏太康也被后羿流亡到戈地,自此,后羿成为夏朝的实际统治者,但后羿驱逐太康后因各诸侯不服,不得已立太康的弟弟中康为后。

前2010年,夏中康因不甘心作傀儡与后羿爆发战争,但终因实力薄弱被后羿击败,夏中康也郁郁而终,同年,其子夏相被后羿拥立为夏后。

前1982年,后羿发动政、将夏相驱逐,篡夺了夏国的后位,史称后羿代夏,夏相被迫流亡到斟鄩,但后羿即位后和夏太康一样,只顾四处打猎,并将国事交于亲信寒浞打理。

前1974年,寒浞发动政变,将后羿杀害后自立为王,并改国号为寒。

前1946年,寒浞发兵消灭了偏安在斟鄩的夏相,此战,夏相及其族人全部被寒浞杀害,至此,夏朝正式亡国。但寒浞万万没想到,夏相已怀孕的妃子,装扮成农妇逃回了母家,并在次年生下了夏少康。

前1920年,寒浞在位后期,逐渐骄奢淫逸不理政事,同年,夏相之子夏少康,在夏朝遗臣的帮助下,组成复国大军,正式向寒国宣战。

前1915年,夏少康率复国军,兵围寒浞的老巢鄩都城,此时,已经八十多岁的寒浞,无力征战,最终,寒浞被部下擒获献给了夏少康,夏少康将寒浞一族全部斩杀。自此、夏少康恢复了夏朝的统治。夏少康复国后勤政爱民,专心农业水利史称少康中兴。

前1877年,夏少康去世,其子夏杼即位。夏杼在位期间,是夏朝最昌盛的时期,他不但发明了甲和矛,还大举征伐东夷部落,使东夷各部融入夏朝。

前1857年,夏杼去世,其子夏槐即位。夏槐在位期间,夏朝的社会经济继续保持发展,是夏朝最辉煌的时候,前1813年,在位四十四年的夏槐去世,其子夏芒即位。夏芒在位期间,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把猪、牛、羊沉入黄河。

前1795年,在位十八年的夏芒去世,其子夏泄即位。夏泄在位期间,东夷、西羌等部落,纷纷派使者朝见,夏朝继续保持着强大。

前1774年,在位二十一年的夏泄去世,其子夏不降即位。夏不降是夏朝很有作为的君主,在他的治理下,夏朝百姓丰衣足食,版图也达到了最大,同时,夏不降因弟弟夏扃才能出众,便让他总揽朝政。

前1715年,由于夏不降十几个儿子的才能,都比不上弟弟夏扃,于是,在位59年的夏不降,主动将后位内禅给弟弟夏扃,自己则退居二线充当顾问。

前1697年,在位十八年的夏扃去世。夏扃在位时期,国内平稳安定夏朝国势强盛。同年,其子夏廑即位。夏廑是一位守成之君,他在位时期,商国的势力开始崛起,夏朝则开始衰落。

前1689年,在位八年的夏廑去世。同年,夏不降之子夏孔甲即位,夏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他在位期间,夏朝的国势更加衰落。

前1680年,在位九年的夏孔甲去世,其子夏皋即位。夏皋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发展农业,努力挽回夏朝的颓势,前1669年,在位十一年的夏皋去世,其子夏发即位。夏发在位期间,破格提拔了养马的关龙逄为相,关龙逄不负众望,把夏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前1652年,在位十七年的夏发去世,其子夏桀即位,夏桀在位期间,残暴无道刚愎自用,整日与妺喜饮酒作乐,大臣关龙逄看到后,以死劝谏却被夏桀杀害。

前1606年,商国首领商汤,在景亳宣告夏桀的罪行后,正式兴兵伐夏,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鸣条之战中大败夏军。夏桀战败后逃奔南巢而死。自此,享国约470年传十七后的夏朝灭亡。

中华文明的五大源头:从查海到龙山,从“三皇”到“五帝”

中华文明应该有一个单一的源头,那时候可能还处于穴居时代。从古籍记载来看,它可能处于有巢氏时代,或者是更早的女娲时代;从时间上来看,它应在一万多年以前,至少比上山、兴隆洼、裴李岗等考古文化更早一些;从古人类遗址来看,他们可能是太行上吕梁山上的泥河湾人或西侯度人的后裔,也可能是秦岭大巴山上建始人、巫山人或上陈人的后代,也可能是江南丘陵中繁昌人、仙人洞人或玉蟾岩人的子孙。

中华文明从这个单一源头发展到华夏大地的各个区域,并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性远古文化,这些文化之间又相互影响甚至发生激烈碰撞,最终又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东方文明的主体中华文明。其中有五大远古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中华文明的形成正是这五大远古文化互相融合的结果。分析中华文明五大源头,有助于我们理解各省区远古文明的发展史,以及它们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第一大源头:海岱文化。区域范围包括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东部和河北东南部。海岱文化中最早的是后李文化,后来被北辛文化所取代,大汶口文化是其主要发展阶段,经历了早中晚三个时期,其创造者可能是伏羲时代的第三世帝王大庭氏,少昊应是大汶口文化的发展者;龙山文化是海岱文化的巅峰时期,中国第二个全国性的远古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龙山文化与“五帝”基本处于同一时期,所以龙山文化也可以说就是“五帝文化”,它成为夏商周文化的直接来源。

第二大源头:辽河文化。区域范围包括辽宁、内蒙古东部和吉林西部地区。辽河文化早期有著名的兴隆洼文化和查海文化,后来发展为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等多个类型,并演化为著名的红山文化。从目前考古成果来看,辽河流域是中国最早的玉文化的发祥地,对中华玉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辽河流域还出土了最早的“龙凤”遗物,特别是查海的“中华第一龙”、红山的“中华第一玉龙”和许多“玉凤”的出土,说明辽河流域应是中国最早的“龙凤文化”发祥地之一。

第三大源头:渭河文化。区域范围包括陕西和甘肃,也被称为关陇文化。渭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始祖母”华胥氏和“人文始祖”伏羲兴起之地。最早的有大地湾文化,然后是仰韶文化前期的代表半坡文化,后来有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伏羲画八卦作《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开端,也是中华文明经过千万年发展照亮天空的时刻,后来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也是中国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等所有文化的源头,对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大源头:两湖文化。区域范围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西南部地区。早期是著名的彭头山文化,后来是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最后是石家河文化等。两湖地区是中国城建和中国中医药的发祥地。距今9000多年的棚龙岗遗址就已经初具城市雏形,距今6500年左右的城头山遗址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掘出的最早的古城,略晚的谭家岭古城和石家河古城则是规模庞大远古城市遗址。神农氏炎帝尝百草制茶叶,成为中医药和中华茶文化的开启者,至今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大源头:中原文化。区域范围包括河南、河北、山西和安徽西北部地区。中原文化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著名的贾湖文化、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等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中原地区更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融合地,中华文明的其他四大源头都最终在中原地区互相碰撞、互相融合。早期辽河流域的玉文化和龙凤文化经由中原传播到大江南北;后来崛起于渭河流域的伏羲统一中原定都宛丘以龙纪官,将哲学思想带到了中原大地,促进了仰韶文化的灿烂辉煌;再后来南方的神农氏取代无怀氏定都于陈(宛丘,即淮阳),将先进的城建、中医药和茶文化带到了中原;最后是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等来自东方的帝王持续立足中原统治华夏,将灿烂的龙山文化带到了江南塞外。

从伏羲建都立国开始,到炎帝黄帝统领中原,再到五帝以中原为中心统治华夏,中原文化在融合了辽河流域、渭河流域、两湖地区和海带地区的文化之后,形成了中华文明的主体。随着夏商周问鼎中原、春秋五霸逐鹿天下、战国七雄争霸四方、秦皇汉武拓疆开土,中华文明一步步进入鼎盛与辉煌,并逐渐扩展至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各个支系。

附:

羞辱文化为何在网络大行其道?
原创 梁姊 吴晓颖 半月谈2021年 2月5日

“挂人”、P丑图、不间断“问候”双亲、扒黑料……无人知晓,此时此刻有多少人正在遭受网络霸凌暗流的冲击。有数据显示,我国有四成的未成年网民遭受过网络霸凌。依附而来的,是羞辱文化这一亚文化在网络世界的滋生泛滥。整治网络霸凌这种“社会群殴”式的病态现象,不仅需要受害者勇于反击,更需要技术的支撑和法治的完善,以及全社会的零容忍。

1.网络霸凌是一种全方位“精准打击”

目前,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约为1.75亿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其中,有42.3%的未成年网民遭受过网络霸凌。2020年11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天设为首个“反对校园暴力和欺凌包括网络欺凌国际日”。

天津市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付佳介绍,校园网络霸凌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发信息、照片、视频等贬低被霸凌者,让受害者蒙羞后,再借由社交网络进行更广泛的传播。

与传统霸凌不同的是,网络霸凌凭借机械化、号召性极强的特点,无休止全方位对当事人实施“精准打击”,能快速击溃未成年人心理防线,严重的甚至可以将当事人逼上绝路。实施网络霸凌的人,往往有一到数个“圈子”,通过一起观摩影视作品寻找霸凌灵感,更有甚者,以设计霸凌情节、直播霸凌过程为乐。

在绝大多数的网络暴力事件中,受害者往往只能选择沉默。无论是对个体而言巨大的、难以招架的声浪,还是藏在手机屏幕后,那些不知来自何方的拳头,出于对被“人肉”的恐惧、不愿被反复伤害等考虑,卸载社交软件、等待风波过去成为很多人不得已的选择。

2.羞辱文化何以大行其道

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学校里,羞辱文化正依附于网络悄然滋长。羞辱文化是网络霸凌带来的一种亚文化。一些黑暗隐晦的力量,经过互联网被无限放大。施暴者就像是在虚拟世界中随意扔石头,没有人知道是哪块石头最终砸死了受害者。

在我国,反网络霸凌的法律法规目前还不够明晰。上海一名高三学生小林(化名)在遭受长达1年的网络霸凌后,选择了报警,得到的答复却是:情节较轻且并未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没有达到立案的标准,无法受理。律师也无奈相劝:可以起诉,但收集证据难度较大,且在无法明确欺凌主体的前提下不建议起诉。

寻求法律的介入,在很多人看来不但是小题大做,也很难得到实际意义上的解决,因为网暴源头很难锁定,“三无”小号没了也可以再换。久而久之,网暴者可以轻轻松松肆无忌惮地横扫一个又一个“战场”,受害者的真实人生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带来话语权力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以“普通网友”的身份越过道德与规范去攻击戕害陌生人。

可以看到,从当前我国政策法规中传达的信息是,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然而,网络上最近流行的“你的评论我喜欢,你的私信记得关”“把保护打在评论区”等评论,除了网友们对越来越严格的网络生态的调侃外,更多折射出的是对于网络暴力的无奈。

3.对“社会群殴”应零容忍

霸凌不会因沉默而终止,学会反抗是自我保护的终极武器。前段时间,一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在微博上吐槽了一名女星。随后,该学生的姓名、院系、学校被女星粉丝一一曝光,粉丝还在学校的官微下方要求学校对该学生进行严肃处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则在官微上进行还击,对此事作出了回应。这起事件以女星在微博上道歉结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护学生的做法值得称道。特别是在个人被群体情绪裹挟的时刻,理性的发声能够纠偏失控的行为,让施暴者反思,让受害者规避部分伤害。

打击网络暴力,除了勇敢发声外,更需要多方面共治共管。政府和网络平台应合力为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畅通平台举报、申诉机制。在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应立即对网暴者处以警告、封号等限制。为避免换个“马甲”卷土重来的情况,可在后台对屡禁仍犯者进行实名制记录,必要时可限制其平台账号的注册。

网络霸凌行为传播范围广,所引发的从众、跟风、模仿、放大等特点明显具有“社会群殴”效应。这不仅是对当事人的伤害,也毒化了社会道德风气,是任何一个文明的法治社会所不能容忍的。因此,除了个人心理调节外,国家还应该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

一是对违法的网络霸凌行为进行及时的司法干预。这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具震慑力的措施。
二是网络平台应该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社会面对此类危机事件的时候,公共媒体和网络平台理当有更多的担当和作为。
三是需要全社会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近期,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已经向社会公布并公开征求意见,期待法律铠甲能够在治理网络霸凌方面发挥里程碑的作用。

世界上第一位皇帝、第一位国王、第一位总统,你知道分别是谁吗?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0-01-05 19:31发表于北京

我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早已于1912年退位,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

但纵观当今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国家依然保留着君主立宪制的传统,尽管他们的国王,已经不再掌握国家的实权。

像国王一样作为国家最高领导者的还有皇帝,总统这样的“职位”,那世界上的第一位皇帝、国王和总统分别是谁呢?

根据以往的传统,这三者在历史上肯定都是男性。虽然这三者虽然在权力上类似,但性质却不同,并且皇帝、国王和另一种掌权者“君主”的性质、权力等级也不同。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从夏朝开始至清朝结束,经历的君主、君王、皇帝也都是不同的。

1.世界上第一位皇帝

夏朝时,我们并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部落和城邦,自然也没有皇帝或君王等。

周朝之前,统治者的称号为“帝”,没有“王”的说法,比如黄帝、炎帝、帝禹、帝乙、帝辛等等。

到了周朝,出现了无数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的君主称公、侯、伯等,最高统治者周天子才称王。

周朝末,战国时期,周天子势力渐衰,七国争霸,各诸侯国的君主,则都以“王”相称。

秦国统一天下后,才出现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而秦始皇不仅是我国的第一位皇帝,也是世界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以“皇帝”自居,希望自己的后人能继承他的衣钵,他的儿子为秦二世,孙子为秦三世,这么一直延续下去,统一天下直到千秋万代。

秦朝统一中原后,秦始皇废除了自西周以来的分封制,收回了各诸侯手里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建立郡县制,以全新、统一的方式来统治全国。此外,他还扩张领土,南边的疆域,延伸到了如今的越南地区。

虽然秦朝存在的时间很短,只有15年,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但秦朝的统一,却为后来的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始皇之后的君主,也全部都称“皇帝”。

2.世界上第一位国王

公元前3500年左右,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王国诞生,公元前3150年,南北埃及在美尼斯的带领下完成了各城邦的统一。

随后,美尼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也成为世界史上第一个国王。

埃及国王称为“法老”,美尼斯当上国王后,埃及便开启了法老统治时代。

美尼斯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建立白城为埃及首都,白城的位置就在现在的开罗附近。

统一埃及后,美尼斯也开始了对外战争为埃及争夺土地,埃及有幅著名的石板画“纳尔迈石板”里的人物,大概率就是美尼斯。

美尼斯在位26年,后来在一次打猎活动中不幸遇袭身亡。但古埃及王国并未就此落幕,它经历了十个时期,共三十三个王朝的统治。

直到公元前30年,最后一个王朝——托勒密王朝,被罗马帝国征服。

美尼斯实行君主专制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跟随古埃及建立了君主专制政权国家,并且大部分君主专制的国家至今仍保留国王的尊荣。

即使有了议会,国王也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3.世界上第一位总统

1789年,根据《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华盛顿当选第一任美国总统,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位总统。从那以后,美国总统的职位延续至今。

华盛顿是个很有作为的总统,他反对君主制,坚持共和,认为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政府的执政权是人民赋予的。

成为总统之前,华盛顿就曾成功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并于1776年公开颁发了美国的《独立宣言》,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让美国正式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华盛顿颁布的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总统为政府的最高首脑,让总统一职,在世界各地都效仿了起来。

华盛顿受美国人民爱戴,但他只当了两届总统便主动放权,把美国权力最大的位置,让给其他有能力的人。

根据宪法规定,美国总统最多连任两届,可罗斯福总统却任了四届,直到他病逝才卸任。于是,罗斯福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终身总统。

中国在民国时期,也曾效仿过西方国家推选总统管理整个国家,但最终我们探索出了一条最适合我国的道路,成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最高领导人,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出来的主席,政治体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真正把权力交到了人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