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29 15:55 来源: 编辑:admin
浙江大学中国浙江省境内教育部直属高校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
浙江大学
中国浙江省境内教育部直属高校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曾培养出厉绥之、束星北、李政道等杰出校友。
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1914年停办。1928年于求是书院旧址新建国立浙江大学。1937年举校西迁,在遵义、湄潭等地办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中国科学院和其他高校,主体部分在杭州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
根据2022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设有7个学部、37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7家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6890108平方米。
中文名:浙江大学
外文名:Zhejiang University
简称:浙大、ZJU
创办时间:1897年5月21日
创办人:林启
历史沿革→求是溯源
浙江大学的渊源——求是书院创建于1897年。求是书院首届招收“举贡生监”(后称“内院生”)30名,学制5年。以后也招“经生”、“蒙生”,统称为“外院生”。书院注重“新学”,必修课设有国文、英文、算学、历史、地理、格致(物理)、化学等。延聘外籍教师,选派留学生。1898年选派4人,1900年选派18人。1901年起曾几度易名并一度停办14年之久。
1912年奉命停止招生,当1914年最后一届学生毕业时,求是书院完全停办。
1927年,国民政府通过北伐战争攻克杭州,在浙江高等学校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劳农学院),学生数达174人。
1928年4月,改称中华民国大学院浙江大学(简称浙江大学)。同年7月1日,在校名前加“国立”两字,定名为“国立浙江大学”。著名教育家蒋梦麟、邵裴子先后出任校长。他们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增设系科,创建文理学院,拓宽校址,开辟农场。至1936年,已有文理、工、农3个学院。文理学院设有外国语文、教育、史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7个学系;工学院设有电机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4个学系;农学院设有农艺、园艺、植物病虫害、蚕桑、农业经济5个学系。
探求崛起→西迁办学时期
1936年4月,蒋介石任命竺可桢为浙江大学校长,并答应了竺可桢提出的“财源须源源接济,用人校长有全权,不受国民党之干涉”的任职条件。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宣告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战火很快延烧到浙江。同年11月,浙江大学在蒋介石的指示下,竺可桢校长率领全校师生员工及部分家属,携带大批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开始西迁,流亡办学。初迁浙江西天目、建德;继迁江西吉安、泰和;三迁广西宜山;几经周折,历尽艰辛,行程2600余公里,于1940年1月到达贵州,在遵义、湄潭、永兴等地坚持办学7年,直到抗战胜利。
西迁办学时期,浙江大学集聚了竺可桢、苏步青、陈建功、王淦昌、卢鹤绂、束星北、谈家桢、贝时璋等一批在国内外颇具盛名的科学巨人;同一时期,浙江大学还培养出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叶笃正、谷超豪和程开甲。
1945年10月,龙泉分校师生启程回杭,11月在杭复课,师范学院在罗苑,其余在大学路校本部。
1946年5月7日起,在遵义的师生分批返杭,6月1日起遵义浙大总校结束,改为留守处。
1946年9月,师生全部抵达杭州。复员后的首要工作是修整校舍,重建校园。同年增设医学院。
1947年7月21日,校务会议决定将修复和新建的教学楼及宿舍楼冠以地方先贤和浙大西迁地名,以资纪念。
至1948年3月,已发展成设有文、理、工、农、医、法、师范7个学院,25个学系,9个研究所和1个研究室,教职工624人,学生2121人,总面积为6000余亩(包括农场、林场),其中大学路约占地400亩,华家池1100亩的著名综合性大学。
1949年5月3日,杭州宣布解放,国民党对国立浙江大学的领导由此宣告结束。6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决定对国立浙江大学实行军事接管,并派出军代表林乎加、副军代表刘亦夫到校进行接管。9月,私立南通大学(南通学院)农科(即私立南通农科大学、南通农学院)农业经济学系并入浙江大学。
1950年10月,校名前所冠的“国立”二字被新中国政府去掉。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进行调整,浙江大学的学科和院系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动。其部分系科调整到省外兄弟院校和中国科学院,部分院系或独立成校,或与之江大学、浙江省立医学院等院校组合重新建校。
1952年院系调整前,浙江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并入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少数教师调到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数学、物理两系少数教师调到厦门大学
理学院药学系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理学院地理系分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气象组,并入南京大学气象系
(2)文学院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
文学院、师范学院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部分与之江大学组建浙江师范学院,其余部分调入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
(3)法学院停办。
(4)医学院并入浙江医学院。
(5)农学院独立为浙江农学院。
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并入南京农业大学。
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为东北林业大学。
农学院农化系并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8年东迁无锡独立成锡轻工业学院,后改名为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
(6)工学院航空系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
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并入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
原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校门
工学院电机系电信组并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
调整后的浙江大学只保留工学院电机、化工、土木、机械四系,并入之江大学相关 工科及厦门大学电机系。
浙江大学文学院、理学院的一部分、之江大学的文理学院和浙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建立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又与新建的杭州大学合并,定名杭州大学;
浙江大学的农学院单独分出成立浙江农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的医学院与浙江省立医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医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
调整后的浙江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之江大学前身为建于1897年的育英书院;浙江省立医学院前身为建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源出一脉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均取得了较大成就。
1957年,经高等教育部批复,浙江大学开始恢复理科专业,同年重建了数学系、物理系。
1958年,浙江大学重建了化学系。
1960年,浙江大学重建了地质系。浙江大学由此成为了全国工科大学中第一个重建理科的大学,重新走上了理工结合的办学道路,由工科大学逐渐发展为以工为主的理工科大学。
1963年9月12日,浙江大学成为了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3月25日,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革委会向国务院报告,决定同意将浙江大学归属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委双重领导,以中国科学院为主。
1979年2月8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任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兼任浙江大学校长。1980年11月25日,经国务院批复,浙江大学由中国科学院领导改为教育部和浙江省委双重领导,以教育部为主。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4年12月,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创建,是国务院首批批准试办的研究生院之一。
1988年2月,浙江大学在路甬祥老校长的领导下,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路甬祥老校长也因此成为了浙大校史中地位仅次于竺可桢的校长,并为浙大确立了“创新”校训。由此,“求是创新”被固定为浙大的校训。
1989年1月28日,经国家教委批复,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成为了两所综合改革试点院校。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争取到2000年之前,把浙江大学建设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设有文管、教育质量和教学研究水平稳定地全面地居于全国大学前列,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综合性理工科大学。
浙江大学1995年成为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的重点大学之一。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也分别成为浙江省属重点大学,并分别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和重点建设项目立项论证。
2022年3月11日上午,浙江大学召开物理学院教师干部大会,宣布成立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撤销物理学系。
争创一流
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9月15日,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浙江大学,新的浙江大学仍定名”浙江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实行教育部与浙江省共建共管。
浙江大学成立大会
至此,自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所形成的四校分治的局面结束了。浙江大学由此停止了对苏联模式的使用,恢复了1952年之前的学科设置,重新成为了综合性大学。
1999年,浙江大学成为首批9所列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同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1年12月,成为首批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等学校。2006年,首批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2007年1月21日,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成立。5月28日,第11届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校长级年度会议在浙江大学开幕。6月,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同年,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2009年上半年,浙江大学实行了学部制,全校调整为七大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医药学部。同年,首批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珠峰计划)。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2月,由浙江大学与苏州高新区共建的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揭牌。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6月10日,浙江大学成立了海洋学院,学院由海洋科学系、海洋工程学系、海洋信息学系和海洋经济管理系组成,隶属于工学部,位于浙大新成立的舟山校区。9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同月,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3年5月15日,浙江大学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就建立联合学院事宜签署了“浙江大学—帝国理工联合学院合作谅解备忘录”,浙大成为中国首个在世界名校建立海外校区的高校;同月,首批入选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
2014年9月,入选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2015年7月,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6年6月,入选“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9月,浙江工程师学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正式成立。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浙江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月1日,浙江大学与宁波市签署协议,决定深化市校合作,全面推进建设浙江大学宁波校区。11月,浙江大学等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联合组建了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
2019年2月,浙大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5月,发起成立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7月,首批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同月,由浙大与温州市政府合作共建的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9月22日,发起成立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同日,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副理事长单位。12月,发起成立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同月,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成立。
2020年1月,入选“强基计划”试点高校。6月,浙江大学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揭牌。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9月30日,浙江大学宣布筹建大健康学院,陈廷骅基金会捐资支持。10月,浙江大学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共建单位。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2021年1月9日,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成立。1月17日,加入长三角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资源共享研究联盟。1月24日,加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3月27日,成立浙江大学成立数字法治研究院。4月22日,安庆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签署协议,将共建浙江大学安庆未来产业技术研究中心。4月23日,发起组建“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6月6日,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在浙江杭州成立。11月10日,浙江大学控制学院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正式成立。
2022年2月,浙江大学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7月28日,“浙大欢迎您”仪式在紫金港校区举行,著名经济学家陈松年教授全职加盟浙江大学,受聘为首位青山讲席教授。8月20日,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智能医疗联合研究与转化中心成立。9月,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首期开园。9月,浙江大学—镇海炼化联合研究中心前天在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揭牌成立。9月,浙江大学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首批试点建设单位。11月16日,发起成立浙江省高校科协联合体。12月10日,担任浙江省新医科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12月15日,浙江大学召开文科大会。浙江大学文学院、历史学院和哲学学院正式成立。
浙江大学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5月,浙大设有7个学部、39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家直属附属医院,开办133个本科专业,其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
专业设置概况
专业名录 所属学院
汉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编辑出版学、历史学、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汉语国际教育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俄语、日语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翻译、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
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工商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资源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社会学、农林经济管理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法学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学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
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含心理咨询方向)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化学 浙江大学化学系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大气科学、地质学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车辆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筑学(5年)、城乡规划(5年)、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气)、电子信息工程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自动化(控制)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金融数学班、管理大数据班、智能机器人班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 ZJU-UIUC联合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工业设计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临床医学(8年本博连读) 浙江大学医学院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科学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应用生物科学、园林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运动训练体育教育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产品设计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方向)、临床医学(5年)、预防医学(5年) 浙江大学医学院
药学、药物制剂 浙江大学药学院
生物医学、生物信息学 ZJU-UoE联合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前批)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附属医院名录
名称 级别 地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杭州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杭州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杭州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义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杭州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杭州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杭州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底,浙大有教职工9377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1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7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唐孝威 陈云敏 朱诗尧 麻生明 贾承造 韩祯祥
陈子元 吴朝晖 罗民兴 段树民 杨卫 张泽
沈家骢 杨德仁 杨树锋 翟明国 杨文采 朱位秋
曹楚南 路甬祥 沈之荃 励建书 孙斌勇 蒋华良
叶志镇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巴德年 孙优贤 潘云鹤 邬江兴 许庆瑞 侯立安
汪槱生 岑可法 郑树森 李兰娟 谭建荣 欧阳平凯
路甬祥 董石麟 宫先仪 王浩 龚晓南 杨华勇
陈纯 朱利中 唐纳德·格里尔逊 夏长亮 王金南 吴汉明
任其龙 刘志红 郑津洋 高翔 喻景权
文科资深教授
所在学科 姓名
企业管理 王重鸣
教育史 田正平
中国古典文献学 张涌泉
法学理论 张文显
文艺学与美学 徐岱
西方经济学 史晋川
劳动经济学 姚先国
国际法学 王贵国
外国语言文学 许钧
中国近代史 桑兵
外国哲学 倪梁康
社会保障 李实
教育史 刘海峰
传播学 黄旦
应用经济学 张俊森
国家级教学名师
所在单位 姓名 获得年度 备注
人文学院 吴秀明 2003 第一届
数学学院 林正炎 2003 第一届
机械学院 陆国栋 2006 第二届
理学院 杨启帆 2006 第二届
外语学院 何莲珍 2006 第二届
生工食品学院 应义斌 2008 第四届
生命科学学院 吴敏 2008 第四届
生工食品学院 何勇 2009 第五届
光电学院 刘旭 2011 第六届
农学院 朱军 2011 第六届
学科建设综述
截至2018年12月,浙大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74个(含自主增设5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09个(含自主增设5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7种;有1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0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农业部重点学科,50个浙江省一流学科,21个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7个。
1、学位授予点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艺术学理论、设计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大气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硕士专业学位:金融、税务、国际商务、法律、社会工作、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工程、城市规划、农业、兽医、风景园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艺术。
2、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园艺学、化学、电气工程、农业资源利用、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光学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凝聚态物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作物遗传育种、肿瘤学、教育史、植物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应用心理学、生物物理学、化学工程、内科学(传染病)、中国古典文献学、生态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儿科学、理论物理、固体力学、环境工程、外科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外国哲学、政治经济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生物化工、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药物分析学、农业经济管理。
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园艺学、植物保护、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3、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中国史、物理学、考古学、世界史、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软件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工程、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空间安全。
学科排名
根据2019年3月ESI公布的数据,浙大1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居全国高校第一;5 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50位、7 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00位,均居全国高校第二;1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万分之一,居全国高校第三。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大共有39个一级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A+等级学科11个,A等级学科11个,A-等级学科17个。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
一级学科名称 评估结果 一级学科名称 评估结果
生态学 A+ 理论经济学 A-
光学工程 A+ 法学 A-
控制科学与工程 A+ 马克思主义理论 A-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A+ 教育学 A-
农业工程 A+ 数学 A-
软件工程 A+ 物理学 A-
园艺学 A+ 化学 A-
农业资源与环境 A+ 生物学 A-
植物保护 A+ 电气工程 A-
临床医学 A+ 电子科学与技术 A-
农林经济管理 A+ 生物医学工程 A-
中国语言文学 A 食品科学与工程 A-
外国语言文学 A 作物学 A-
机械工程 A 畜牧学 A-
材料科学与工程 A 基础医学 A-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A 工商管理 A-
土木工程 A 设计学 A-
化学工程与技术 A 环境科学与工程 A
药学 A 管理科学与工程 A 公共管理 A
教学建设
竺可桢学院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成立于2000年5月,是以竺可桢老校长之名命名,为浙江大学优秀本科学生实施“特别培养”的荣誉学院,其前身为创办于1984年的原浙江大学(工科)混合班。
浙大与哈佛学子同上一堂VR考古课
学生进入竺可桢学院后,不分专业,先在文、理、工三大类平台上进行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前期培养。在第二学年,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确认主修专业,并进入后期培养阶段,同时实行本科生专业导师制。
2006年起,为优秀本科学生专门制定了“本科生教育特别培养基本框架”,学生既可以按各专业普通通道进行后期培养,亦可以按照长学制及双专业、双学位等多通道多规格发展途径进行后期培养;学院在后期培养阶段,重点构建了多通道、多规格、模块化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专门制定了“本科生教育特别培养基本框架”,为优秀本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途径;学生既可以按各专业普通通道进行后期培养,亦可以按照长学制〔如巴德年医学八年本硕博连读、教育学本硕(博)连读、法学本硕(博)连读、管理学本硕(博)连读〕直接进入研究生培养,以及双专业、双学位(如计算机+X、生物+X、外语+X、X+信息、X+管理、X+法学、X+经贸)等多通道多规格发展途径进行后期培养。
竺可桢学院除设有文、理、工三大类平台外,还设有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公共管理强化班、工程教育高级班三个专业外辅修方式的交叉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平台。
竺可桢学院吸取中国国外著名大学荣誉学院的办学经验,选聘各学院的学科带头人、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政府基金奖励学者、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十大我最喜爱的老师”、“教书育人标兵”等一批学识渊博、思想活跃、经验丰富、对教学工作满腔热情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同时,竺可桢学院为学生提供众多跨文化的交流机会和国际化的实践机会,资助和派遣优秀本科学生前往欧、美、澳、亚洲等国家和香港地区进行为期1周至1年的交流学习。
本科生培养
1、质量工程
截至2018年5月,浙大有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国家级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4个,国家级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1个,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7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0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6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国家级特色专业3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化学、心理学、生物学、基础医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
国家级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工程图学、化学、力学、物理学
国家级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生命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示范性软件学院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
浙江大学
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浙江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生物学、力学、工程训练、机械工程、农业生物学、电工电子、能源与动力、机电类专业、环境与资源、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化工类、土建类、医学。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杭州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杭州中粮包装有限公司、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台达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亚德诺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浙江网新恒天软件有限公司、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级精品课程:嵌入式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光学、生物物料学、应用统计学、综合化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学、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生理科学实验、外科学、药物分析、电子商务系统结构及应用、生理学、园艺产品贮运学、宪法学、并行计算与多核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微观经济学、动物营养学、植物保护学、整合与创新设计、病理学、信息安全管理、公共经济学、电力电子技术、定量生理学、妇产科学、工程训练(金工)、机械制图及CAD基础、农业政策学、信号分析与处理、政治学基础、当代科技哲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分子物理、应用计算机图形学、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热工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化工设计、环境生物学、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技术创新管理、微积分、药物分析。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理论与设计、植物生理学、工程训练(金工)、高分子化学、化工设计、热工实验、工程热力学、3S技术与精细农业、动物营养学、植物保护学、遗传学、外科学、C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大学英语、当代科技哲学、电子技术基础、妇产科学、高分子物理、工程图学、机械制图及CAD基础、行政法学、宪法学、环境生物学、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化学、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生命科学导论、植物学、生物生产机器人、数学建模、微观经济学、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信号分析与处理、药物分析、应用光学、传染病学、生理科学实验、网络营销、生理学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新闻学、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信息与通信工程、动物科学、农林经济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临床医学、工业设计、生物医学工程、建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环境科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电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科学、自动化、教育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植物保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系统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教学团队:工程图学教学团队、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数学建模方法与实践教学团队、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团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外科学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生物系统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程序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机械制造基础实践教学团队、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生理科学实验课程教学团队。
2、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在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1项教学成果获第八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
在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1项教学成果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
在2010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1项教学成果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
在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5项教学成果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
在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比中,由浙大主持的10项教学成果获第四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二等奖10项。
研究生培养
从1999年至2018年,浙大共授予博士学位22316人,授予硕士学位96974人。
截至2018年12月,浙大共有48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3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为建立健全浙江大学研究生奖助制度,强化资助育人功能,浙大先后制定了《浙江大学研究生学费管理办法(试行)》、《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浙江大学研究生资助管理办法(试行)》、《浙江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奖学金实施办法(试行)》。
所获荣誉
2020年10月15日,浙江大学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2020年云南省脱贫攻坚奖扶贫先进集体。
2021年9月,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公布,浙江大学入选特色基地(教育)。
2021年9月28日,被退役军人事务部授予“退役军人事务研究基地”称号。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3月,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奖入围名单公布,浙江大学在列。
2022年4月19日,入选“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名单。
2022年8月,入围中国大学官微十强。
2022年8月,获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2022年8月31日,入选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高校名单。
2022年11月,位列2023QS亚洲地区大学排名第6名。
社会评价
国内排名
2020年,2020年中国研究生院校排名发布,浙江大学位列第7名。
2020年,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第4位。
2020年5月,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浙江大学位列第3名。
2020年7月,2020瑞路中国大学百强榜发布,浙江大学位列第3名。
国际排名
2020年6月,2021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浙江大学排名中国大陆第5位,排名第53位。
2020年8月,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浙江大学排名中国大陆第3位,世界第58位。
2020年8月,2020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发布,浙江大学排名世界第97位。
2020年9月,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浙江大学排名中国大陆第5位,世界第94位。
2021年6月,2022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浙江大学排名中国大陆第4位,排名第45位,首次进入全球前50。
2021年8月,2021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发布,浙江大学排名世界第97位,中国内地第5位。
2022年8月15日,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浙江大学排名第三十六。
2022年10月1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布了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结果,浙江大学排名世界第67位。
2022年10月26日,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了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结果,浙江大学排名中国大陆第4位,世界第93位
学术研究→科研平台
自然科学创新单元
截至2018年5月,浙大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8个,国家专业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联合研发中心)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3个,农业部、卫生部、食药监局、中医药局实验室19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6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其他部委研究中心7个,“111”引智基地6个,浙江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3个,自主设立研究院、研究所、交叉研究中心200个,中国国(境)外单位联合科研机构40个。
下面列举具有代表性质的科研机构:
国家重点实验室: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生物饲料安全与污染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垃圾焚烧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海洋工程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浙江)、工业生物催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浙江)、园艺产品冷链物流工艺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浙江)、药物制剂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浙江)、智能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浙江)。
国家专业实验室:二次资源化工国家专业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生物传感器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煤炭分级转化清洁发电协同创新中心、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业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联合研发中心):浙江国际纳米技术研发中心、先进能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葡先进材料联合创新中心、园艺作物品质调控与应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光子学与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人文科学创新单元
截至2018年5月,浙大拥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985工程”创新基地5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1个,浙江省重点研究基地6个,自主设立研究院、研究中心、研究所194个。
下面列举具有代表性质的科研机构: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
“985工程”创新基地: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中心。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浙江省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浙江文献集成》编纂中心、浙江大学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扶持)。
科研成果综述
“十二五”期间,浙大作为牵头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37项;《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华礼藏》、敦煌学等文化传承创新成果在中国海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浙大2018年科研总经费45.60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33亿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70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26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7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8项;新增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5项,总经费3.87亿元;新增牵头主持国家重大专项课题5项(其中千万级课题4项),总经费1.21亿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65项,其中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项。
自然科学成果
2018年,浙大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4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4项,分别是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
在论文著作方面,2018年,SCI收录浙大论文6903篇,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细胞》、《自然》、《科学》三大期刊及子刊发表论文46篇,授权发明专利1838项。
人文科学成果
截至2018年5月,浙大人文社科科研经费每年稳定在2亿元以上,且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在教育部第七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浙大共有29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5项。《希腊哲学史》、《<水经注>研究》、《敦煌经部文献合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等著述已在中国行业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在开展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华礼藏”“龙泉司法档案文书”等整理项目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科研活动
2022年10月27日-30日,第六届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大连)在辽宁省大连市成功举办。浙江大学组队参赛。
学术资源→图书馆馆藏资源
综述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浙江大学图书馆实体馆藏总量已达671.3万册(不含之江、舟山、海宁及院系资料室),包括线装古籍18万余册。近年来,浙江大学图书馆引进的中外文数据库已覆盖学校所有学科范围,共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含子库)749个,中外文电子图书240.0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419.9万册,中外文学位论文1081.6万册。
玉泉校区图书馆馆藏以理工类文献为主,兼收经济、管理、文学等类文献;
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主要面向低年级本科生,以收藏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教学参考书为主要特色;紫金港校区农医分馆的藏书则以医学、药学和生命科学为主;
西溪校区图书馆藏书文理兼收,其中文史哲文献和基础学科文献收藏较为丰富;
华家池校区图书馆的藏书体系已涵盖理、工、农、医各个学科,尤以面向医学院师生的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和面向继续教育学院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学员的人文社科资源为主要服务资源。
研究开发
浙江大学图书馆发表的《浙江大学与亚洲一流大学比较分析报告》、浙江大学内参《中美12所一流大学ESI论文情况对比分析》、教育部内参《全面认识“跟班式科研”改善高校科技创新质量报告》等受到一定的正向评价。同时,图书馆还加强古籍的保护与揭示工作,持续推进特色资源的建设。
档案馆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底,浙江大学档案馆馆藏8个全宗,即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之江大学、国立英士大学、杭州工学院、浙江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档案计216,921卷, 861,062件,数档系统案卷级目录210,249条、文件级目录4,419,714条、电子文件2,108,260个;馆藏总容量达到70T。
馆藏档案反映了学校百余年来创建、变迁、发展的真实历史,珍品泛举:
周恩来、刘少奇、陈云、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照片、题词;
3000转/分双水内冷发电机、马丁一侯状态方程的发展和应用、全集成新一代工业自动化系统、新一代控制系统高性能现场总线--EPA等134项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奖状与材料;
夏衍、都锦生、胡乔木、李政道、谷超豪、潘家铮等历届学生的学籍档案,1931年浙江大学土字第一号毕业证书,竺可桢文稿簿原稿,陈鸿逵1934年在美博士论文原稿,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路甬祥与李政道、吴健雄等来往信件,苏步青、贝时璋、王淦昌、谈家桢就“四校合并”给江泽民的签名信;
马寅初、苏步青、王淦昌、贝时璋、谈家桢、顾毓琇、赵朴初、刘海粟、常书鸿、启功、沙孟海、陆抑非、马一浮、马世晓等名家的书画作品;
浙大各个历史时期校徽、纪念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册《见证辉煌》(编号1897);
陈香梅女士1万余件中文史料及照片;蒋百里《国防论》手稿;李岚清书法作品和篆刻印章;路甬祥的照片、证书聘书及资料等1万余件;谈家桢、陈子元、鲍亦兴、李浩培、周有光、李辅燿、舒鸿、严文兴等名人手稿、实物、档案史料;沈德绪教授个人档案等。
学术期刊
截至2017年5月,浙大共出版18种学术期刊,包括浙大学报人文社科版、工学版、理学版、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医学版,工程设计学报,地基处理,浙大学报英文版A辑、B辑,FITEE,WJP,HBPD-INT,FQS,WJEM,VI,Laparoscopic、LERS,BDM,WJPS等7种中文期刊和11种英文期刊,另有多种加盟刊,包括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M-JCU、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等。下面列举代表性质期刊收录情况: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被SCI-E,EiCompendex,INSPEC,CA,SA,JST,AJ,ZM,CABI,ZR,CSA等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1.214(2016JCR),位于JCR“工程综合”分库2区。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被SCI-E,MEDLINE,PMC,BA,BIOSISPreviews,JST,ZR,CA,SA,AJ,ZM,CABI,CSA等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1.676(2016JCR)。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被SCI-E,EiCompendex,DBLP,IC,Scopus,JST,CSA等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获2016-2018年“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资助(C类),影响因子0.622(2016JCR)。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是中国肝胆胰疾病领域唯一、全球该领域SCI收录的重要专业学术期刊之一。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和教育部“名刊工程”,并获得首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类核心期刊,先后被美国等15个重要数据库的著名索引收录。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和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多次获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和优秀科技期刊奖,获清华知网“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已被CA、SA、MR、ZB1、ZR、CSA、AJ、IC、CABI(A+GH)、Scopus、国际期刊指南等多家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是美国《工程索引》(EI),《科学文摘》(SA)等和中国核心数据检索库来源期刊,入选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和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为北大图书馆和CSCD核心学术期刊,被CA、CABI、AGRIS等中国国内外16家重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期刊等多项荣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是IM/Medline、CA、EMBASE、《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来源期刊,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等收录,获2016年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和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等荣誉。
《工程设计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Scopus、CSA(NS)、DOAJ、IC、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等中国国内外多家核心数据库的收录刊源,多次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荣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被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皇家化学会《化学工程文摘》、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机构收录。
《管理工程学报》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同时也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认定为管理科学类重要期刊,2012-2017年,该刊连续六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实用肿瘤杂志》为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列为浙江大学中国一级期刊。期刊为EMBASE、Scopus、AJ,VINITI、CA、Ulrich’sIPD、IC、CSACABI等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同时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等中国国内数据库收录。
合作交流
社会服务
2018年,浙大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签横向技术合同3493项,合同经费18.75 亿元,横向到款科研经费15.31亿元。转化科技成果287项,知识产权收益1.19亿元。继续教育办学总收入超10.52亿元。
浙大7家附属医院完成门急诊1887.66 万人次,住院70.08万人次,住院手术29.95万人次,业务总收入218.25亿元。
浙大教育基金会规模达到27.78亿元。全年社会捐赠签约金额4.13亿元,到款4.55亿元,获中央捐赠配比1.14亿元。
浙大控股集团实现收入25.98亿元、净利润1.32亿元、上交税费1.20亿元。创新技术研究院投资的科技型公司,出资孵化成立项目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新增入园企业86家,培育毕业企业10家,入选杭州市培育计划企业6家,大学生创业企业52家。出版社总收入2.30亿元。建筑设计研究院签订设计合同1247项,合同总金额7.83亿元。
国际合作
2018年,浙大接待海外访问团组1252人次,新签和续签校际合作协议及学生交换协议56项,全校师生海外学习交流总数达到13146人次,其中本科生赴海外学习交流4416人次,研究生公派出国(境)3312人次,博士研究生海外交流率达90.18%。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任少波
党委副书记 朱世强、傅强、朱慧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黄翔峰
党委常委 楼成礼、叶桂方
党委常委、副校长 何莲珍、王立忠、李晓明
副校长 周天华、吴健、黄先海
历任领导
校名 职位 姓名 任期
求是书院至浙江高等学校时期
求是书院 总办(兼) 林启 1897.05-1900.05
求是书院 总理 陆懋勋 1900-1901.09
浙江求是大学堂 总理 劳乃宣 1901.10-1902
浙江大学堂 总理 劳乃宣 1902.02-1903.06
浙江高等学堂 监督 陶葆廉 1903.07-1904
浙江高等学堂 监督 陆懋勋 1904-1905
浙江高等学堂 监督 项藻馨 1905-1906.07
浙江高等学堂 监督 吴震春 1906.08-1910
浙江高等学堂 监督 孙智敏 1910-1912
浙江高等学堂 校长 邵裴子 1912-1912.06
浙江高等学堂 校长 陈大齐 1912.07-1913
浙江高等学堂 校长 胡壮猷 1913-1914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至国立浙江大学时期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 校长 蒋梦麟 1927.07-1928.04
国立浙江大学 校长 蒋梦麟 1928.04-1930.07
国立浙江大学 校长 邵裴子 1930.07-1931.11
国立浙江大学 校长 程天放 1932.04-1933.03
国立浙江大学 校长 郭任远 1933.04-1936.02
国立浙江大学 校长 竺可桢 1936.04-1949.05
浙江大学时期
浙江大学 校长 马寅初 1949.08-1951.05
浙江大学 校长(兼) 沙文汉 1952.10-1953.01
浙江大学 校长(兼) 霍士廉 1953.04-1958.04
浙江大学 校长 周荣鑫 1958.04-1962.03
浙江大学 校长(兼) 陈伟达 1962.06-1968.04
浙江大学 校长(兼) 钱三强 1979.02-1982.06
浙江大学 校长 杨士林 1982.06-1984.02
浙江大学 名誉校长 刘丹 1982.06-1989.09
浙江大学 校长 韩祯祥 1984.02-1988.02
浙江大学 校长 路甬祥 1988.02-1995.04
浙江大学 校长 潘云鹤 1995.04-1998.09
浙江大学 校长 潘云鹤 1998.09-2006.08
浙江大学 校长 杨卫 2006.08-2013.02
浙江大学 校长 林建华 2013.06-2015.02
浙江大学 校长 吴朝晖 2015.03-2022.12
原杭州大学(含浙江师范学院)历任校(院)长
浙江师范学院 院长(兼) 刘丹 1952.02-1952.12
浙江师范学院 院长 俞仲武 1952.12-1957.06
浙江师范学院 院长 陈立 1957.06-1958.11
杭州大学 校长(兼) 林乎加 1959.09-1962.05
杭州大学 校长(兼) 吕志先 1962.05-1964.04
杭州大学 校长(兼) 王家扬 1978.07-1979.02
杭州大学 校长 陈立 1979.02-1983.10
杭州大学 名誉校长 陈立 1983.10-1998.09
杭州大学 校长 薛艳庄 1983.10-1986.01
杭州大学 校长 沈善洪 1986.01-1996.06
杭州大学 校长 郑小明 1996.06-1998.09
原浙江农业大学(含浙江农学院)历任校(院)长
浙江农学院 院长(兼) 吴植椽 1952.12-1957.06
浙江农学院 院长 金孟加 1957.06-1960.03
浙江农业大学 校长(兼) 李丰平 1960.03-1961.10
浙江农业大学 校长 丁振麟 1961.10-1965.11
浙江农业大学 校长(兼) 陈作霖 1978.04-1979.03
浙江农业大学 校长 丁振麟 1979.03-1979.06
浙江农业大学 校长 朱祖祥 1980.03-1983.10
浙江农业大学 校长 陈子元 1983.10-1989.09
浙江农业大学 名誉校长 朱祖祥 1984.06-1996.11
浙江农业大学 校长(兼) 李德葆 1989.09-1993.03
浙江农业大学 校长 夏英武 1993.03-1997.12
浙江农业大学 校长 程家安 1997.12-1998.09
原浙江医科大学(含浙江医学院)历任校(院)长
浙江医学院 院长(兼) 洪式闾 1951.10-1955.04
浙江医学院 院长 王仲侨 1956.05-1958.09
浙江医科大学 校长(兼) 郑平 1960.02-1963.09
浙江医科大学 校长(兼) 李蓝炎 1964.03-1968.11
浙江医科大学 校长(兼) 王耀亭 1978.07-1979.03
浙江医科大学 校长 王季午 1979.03-1984.01
浙江医科大学 名誉校长 王季午 1984.01-1998.09
浙江医科大学 校长 郑树 1984.01-1996.10
浙江医科大学 校长 陈昭典 1996.10-1998.09
文化传统
校标
浙江大学校徽始见于1990年12月15日公布的浙江大学校标设计稿方案(详见方案一、方案二)。通过广泛征求师生员工和校友的意见,较为一致地倾向于方案一,即以传统的求是鹰为主体所构成的校标设计稿,保留二三十年代浙江大学校徽中求是鹰的基本形状,体现历史的继承性。
1991年1月22日,学校举行校务会议,对校标方案作了审议,会议认为二个校标设计方案在设计思想和表现形式上各具特色,方案二在形式上有一定新意。经过讨论,校务会议确定方案一为校标方案,并作进一步修改完善。1991年1月31日,校务会议再次审议了修改后的校标,现行校标获得正式通过。2017年5月11日,校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校标的数字化精细化处理方案。
精神文化
校歌
浙江大学校歌
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 际于天地
形上谓道兮 形下谓器 礼主别异兮 乐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 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 在浙之滨 昔言求是 实启尔求真
习坎示教 始见经纶 无曰已是 无曰遂真
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 何以新之 开物前民
嗟尔髦士 尚其有闻
念哉典学 思睿观通 有文有质 有农有工
兼总条贯 知至知终 成章乃达 若金之在熔
尚亨于野 无吝于宗 树我邦国 天下来同
校歌历史
1938年11月19日,在广西宜山,竺可桢校长主持校务会议,会议决定以“求是”为浙江大学校训,并决定请著名国学家马一浮写校歌歌词。 马一浮作的这首歌词,因为引用了较多的古典,用的是文言文,不太通俗,且读起来有时比较拗口,竺校长曾考虑改写,但他又觉得,马老作的歌词虽文理艰深,但含义深远,很能体现浙江大学所追求的求是精神,因此,这首“大不自多”歌仍请著名作曲家、当时的国立中央音乐学院的应尚能教授谱曲,并经校务会议通过,正式定为浙江大学校歌。
1992年4月浙大95周年校庆期间,曾任宁波大学校长的浙大土木系44届毕业生朱兆祥(前浙大合唱团团长)和浙大外文系46届毕业生邓爽,应浙大合唱团老团员的建议,把校歌歌词逐句对应式地译成白话文,以便阅读。
校歌译文
《浙江大学校歌》作词:马一浮先生
大海浩瀚而不自满,所以能容纳千万条江河。
学问的世界无边无际,抵达天地的尽头。
形而上的称为道,形而下的称为器。
礼制主导世界的差异,音乐使社会和谐共存。
明白其中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更加聪慧明智。
有一所国立大学,在中国东南的浙水之滨。
它以求是为宗旨,其实就是启迪人们求真。
持之以恒潜心教学,才能逐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
不要说已把握事物本质,也不要说已穷尽真理。
没有什么变革不需要继承,没有什么传统不可以创新。
怎样改革创新?实践探索奋勇争先。
诸位年轻的英才,应当明了这些重要道理。
要致力于学问,以达到思想睿智、见识通达。
我们有人文、科学、农业、技术多种学科。
要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源流和实践运用。
象金子在熔炉中一样,锻造伟大的成果。
立足民众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不要被宗派门户所束缚。
努力振兴祖国,使世界各国人民和谐共处。
校歌新解
《浙江大学校歌》谱曲:应尚能先生
大——永不自满,象大海包容江河,
学——辽阔无际,广胸怀察天观地。
天地间形而上者称道,形而下者为器,
人类社会则有制度统摄差异,艺术促进和谐。
明白它们是统一的客体,学问才有洞察之力。
有一所中国最好的大学,在浙水之滨,
她曾经以求是为名,实质是启迪大学求真。
真理需要恒久的探索习教,才能一窥经纶,
所以莫言已达事物真谛,更莫言已穷尽真理。
没有什么革新不需要继承,没有什么旧例不可以创新,
如何改革创新?惟有走在民众前列勇于探求实践。
诸位青年才俊,要认识这样的科学路径。
专注于学问,才能思想深刻,识解通明。
我们有人文、科学、农业、技术多种学科,
要善于分析综合,掌握知识的源流走向。
真金在熔炉中才会闪现,伟大的成果在锤炼中产生,
绝不能固守宗派门户,走入人民大众才会找到通达之路,
大家努力振兴祖国,使世界各国心驰神往和平共处。
校训:求是创新
共同价值观核心词:勤学 修德 明辨 笃实
浙大精神:海纳江河 启真厚德 开物前民 树我邦国
浙江大学校训——“求是创新”的渊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书院。
求是书院自创建之日起,就提倡“务求实学,存是去非”。并在师生中逐渐形成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以尽一已职责”的“求是”校风,这种校风一直延续到以后的浙江大学。
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流亡办学,艰难困苦和生死别离,使竺可桢校长对“求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938年11月1日,竺可桢在广西宜山的开学典礼上,作了《王阳明与大学生的典范》的演讲。在演讲中,他以王阳明的求是精神、遇险不畏精神、艰苦卓绝精神和公忠报国精神,激励浙大师生在艰危中奋发进取,并提出要以 “求是”两字为校训,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求是”的优良传统,贯彻治学的精义。
1938年11月19日,校务会议正式通过了竺可桢的这项提议。
关于“求是”的涵义,竺可桢曾作过多次阐述,他在《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的演讲中说:“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审思熟虑,自出心裁,独著只眼,来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心,然后尽吾力以行之,诸葛武侯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最好的例子就是科学史上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牛顿、达尔文、赫胥黎等人“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的行为。中国也有不少具有求是精神的先贤,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孙中山先生不但鼓吹革命而且实行革命,这革命精神,正是源于求是的精神。
在此,竺可桢已经将“求是”的涵义大大地拓广和深化了,他所倡导的求是精神就是科学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继后,竺可桢又在《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更明确地阐述了“求是”的方法和路径,他说:“近代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探求真理。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而改换,这科学目标,蕲求真理也就是科学的精神,是永远不改变的。……据吾人的理想,科学家应取的态度应该是:(1)不盲从,不附和,一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但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2)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3)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
竺可桢的这些论述,特别是他所概括的科学家应取的三种态度,不仅为万千“求是”学子所遵循,而且一直为科学家们所称颂。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大学的历任领导人,在继承和发扬求是精神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开拓创新精神。自那以后,浙江大学逐渐形成了“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优良校风。
1988年5月5日,由路甬祥校长主持的校务会议决定以“求是创新”为新时期浙江大学校训。这是浙江大学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和社会需求做出的正确决策,是对求是精神的发扬光大。
路甬祥1992年在建校95周年的致词中说:“创新(即创造)精神,严格地说,它已包含在求是精神之中,……但人们往往把求是理解为求实,侧重于对现有知识的认识和运用,对现状的客观分析和把握,而不特别强调创造与创新……。创新,正是历史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杰出人才的共同特点。浙江大学要办得有中国特色和自身特点,培养一大批具有献身、求实、创新、协作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接班人,必须十分重视创新精神的提倡,并且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坚持开放,改革创新。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规律。要使我们学校同步于时代,并不断地取得进步和发展,必须在继承和发扬求是精神的基础上强调创造力的开发,强调培植求是创新精神。”
路甬祥的这段话,既是对为何要立“求是创新”为校训的解答,也是对“求是创新”的诠释。
潘云鹤在1995年浙江大学教学工作会议作的题为《抓住时机,迎接挑战,迈向一流》的讲话中,提出了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并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得“求是创新”的方法和路径更为具体、明确。潘校长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交叉知识;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等;素质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求是创新”是新时期求是学子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
正可谓:“求是”源远流长,“求是创新”前程似锦!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事记》全文发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2017-10-16 17:27发表于北京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管院),是由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和裴丽生、马洪等200多位高级科研人员发起,于1986年9月1日经陈云同志批示,在宋平等中央......
二十届二中全会公报(全文)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3-02-28 17:37 发表于北京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2023年2月28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2023年1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
这个新成立的中央机构,组织机构公布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3-10-31 08:18发表于北京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官网更新信息显示,该办......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2023-01-15 10:48发布于北京政府工作报告二〇二三年一月十五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
国家科技咨询委员会2021年咨询报告11月19日中国管理科学研院科技管理研究所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军队功勋荣誉表......
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英文名: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简写CPC),创建于1921年7月23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确......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简历暨习近平论新型智库建设(全文)
10-31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共中央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
10-23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全文
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