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党政组织机构 > 正文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交接

时间:2019-06-21 18:22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今天,是个十分美好的日子,惠风和畅,夏至已至,又是周未之日。即二0一九年六月二十一日,星期五,夏至。夏为大,至为极,夏至是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也是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夏至已至...

今天,是个十分美好的日子,惠风和畅,夏至已至,又是周未之日。即二0一九年六月二十一日,星期五,夏至。

夏为大,至为极,夏至是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也是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

夏至已至,真可谓是双喜临門,日久天长,万物都在蓬勃生长,也象征着我们中管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生机勃勃,更希望我们的生活也如当下夏花一样绚丽多姿,灿烂绽放!

因此,在这样一个美好又充满生机的日子里,首先感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卢院长、郑主任的提携,以及在坐的各位领导给我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祝福大家周末快乐,身体健康,富贵吉祥!

刚才,我接过郑主任代表中管院给我颁发的任命证书,非常激动!激动之余也感到肩上的担子之重。这既是一份荣誉与信任,也是一份责任与压力。

对此,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种压力化作一种动力,勤勉工作,不辱使命,不忘初心,带领我的伙伴们勇敢前行,敢于担当,勇于负责。

今后,我一定在中管院和卢院长的坚强领导下,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和中管院的一切规章制度,执行院所协议,努力学习,踏实工作,开拓创新,科技管理,率先垂范,团结互助,与时俱进,共同发展,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坚持依法建所,依法治所,紧跟党中央战略部署,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锐意进取,科技创新,管理科学,务实高效,绿色节能,诚实守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繁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管理科学事业和开创我国科学管理、科学研究的新局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王渊即时发言2019年6月21日

参加此次交接仪式的领导有:卢继传、郑理、曾爱平、卢燕、尚军、尚友龙、李博等8人

附:
      王渊个人简历

王渊,男,1969年3月生,大学文化,优秀党员,现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92年9月—1994年7月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任实习编辑、编辑;

1994年8月—1997年7月在广东科技报社任编辑、总编助理;

1997年8月—2002年9月在新华社广东分社任采编、副主任;

2002年10月—2007年8月在新华社《瞭望》杂志任广东版主编;

2007年9月—2010年9月组建并运行中央数字电视台《法律服务频道》广东新闻中心主任;

2010年10月~2012年5月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咨询部特邀智库专家;

2012年6月~2015年5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2015年6月~2017年9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副所长;

2017年10月~2019年5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新兴经济产业研究所副理事长;

2019年6月~至今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

2020年11月~至今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
人民日报2021-01-16 06:53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高度,着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要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指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备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要充分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就要在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下功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展现了“新成效”“新步伐”“新提高”“新进步”“新水平”“新提升”的崭新画卷。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逐条逐段领悟,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突出领会好重点和创新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就要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我们就一定能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附:人民论坛
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
姜赟 人民日报评论 1月20日

选择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行动和成果。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2015年的2.73缩小到2019年的2.64,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探寻“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原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疑是一个重要密码。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从发展实践看,促创新,“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促协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重要原则;促绿色,“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促开放,“让开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国企业和人民”;促共享,“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正是“人民”二字,厚植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底色。

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复兴大潮是涓涓细流一点一滴汇成的,史诗成就是亿万人民一笔一画书写的。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感慨,“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正因为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党和国家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要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瞻望新发展阶段,无论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抑或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都需要通过与人民同心同行、激发人民伟力来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保持我们党的政治本色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下一步,我们还需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践表明,一个把“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尺度的国家必会兴旺发达,一个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政党必将基业长青。无论是面对狂风骤雨的风险挑战,还是守望云开日出的美好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筑牢新发展理念的 “根”和“魂”,我们党一定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共同书写更加壮阔的时代答卷。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哪些深刻内涵?
06-03 13:33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2021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与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大计,强调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基于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聚焦解决“核心怎么抓”“原则怎么定”“战略怎么干”“方向怎么指”等问题,整体谋划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核心、基本原则、重大战略和主要方向,是切实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举措。

紧抓一个核心

科技事业发展与创新息息相关,创新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首要前提。一方面,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近代以来的科技革命催生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技术应用更迭升级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促进生产力发展,改变生活方式,提高全人类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深深熔铸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之中,邓小平首倡独创精神,江泽民阐明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提出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习近平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人类文明的科技创新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实践深刻证明,不管是文明的薪火相传,还是国家的兴旺发达,都无法离开创新内核。

加快自主创新,旨在解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核心怎么抓”的问题。首先,创新与发展紧密相连,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其次,创新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我国进入世界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勇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再次,创新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动力和源泉,要强化创新驱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科技创新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升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解决重大原创的科学问题,勇闯创新“无人区”,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坚持两个原则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是闭门造车、另起炉灶,也不是揠苗助长、不顾客观规律蛮干硬上,而是内与外相结合、主客观相统一的有机整体,旨在解决“原则怎么定”的问题,既要坚持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也要坚持自立自强和遵循规律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辩证把握自力更生的根本基点与博采众长的世界视野之间的关系。从内部看,自力更生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可动摇的根本基点,必须走一条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重视战略前沿技术,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超前部署、超前谋划,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主动,应对全球科技创新的风险和挑战。从外部看,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坚持开放创新,既要基于全球视野博采众长,深刻认识到新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只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我们都不拒绝,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又要深刻认识到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

二是坚持自立自强和遵循规律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辩证把握统筹自力更生的根本基点与实事求是的客观立场之间的关系。从主观能动性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凸显的是主体的自我要求,强调我国科技发展应当真正独立自主、不受国外制约,可以起到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但从客观规律性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不能凭空产生,必须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所谓科技创新规律,是指科技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要制定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近期、中期、远期目标,遵循技术规律,分梯次、分门类、分阶段推进;所谓人才成长规律,即是指人才成长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科技创新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避免急功近利。简言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在充分尊重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增强创新意识,追求原始创新,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

实施三大战略

重大战略引领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前进方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旨在解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怎么干”的问题,是整体性推进新时代科技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科教兴国战略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民智之本。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科教兴国战略通过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持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等政策和措施,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素质,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设优质教育环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须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丰富其时代内涵,培养一大批具有过硬科技能力、良好科技素养的劳动者,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人才强国战略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激发活力之源。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人才强国战略关注人才的创造性意义,重视人才引领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确保可持续的科研创造能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须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发掘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发和释放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发展之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求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节能降耗、集约高效、绿色生态的高质量发展,将资源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的发展模式尽快转向创新驱动的新轨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须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原始创新摆在突出的位置,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有效衔接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与高质量的创新驱动发展。

指明四个方向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实现了工具性与价值性相统一,旨在解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向怎么指”的问题,规划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具体方向。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原始创新的尖端科技。世界前沿的科学研究最具创新性、探索性,旨在突破当前科技研究的固有边界和认知极限,也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跨越式创新并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着力点。只有直面全球科技进步方向和产业变革趋势,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围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方向,加快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才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破除核心技术依赖他人的桎梏,勇攀自立自强的科技高峰。

面向经济主战场,聚焦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实践指向是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服务经济主战场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任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应强调科技成果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属性,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带动经济强、经济强支撑国家强的螺旋式发展之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的高质量发展。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宏观层级的战略布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农业作物种源依赖进口、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等关系国家重大需求的问题日益凸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临的时代使命极为迫切。科学研究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国家重大需求相衔接,抢抓自立自强的时代机遇,确保科技成果的源头供给契合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的实践证明,科技界为党和政府科学应对疫情提供了科技和决策支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品质,越来越离不开科技支撑。人民生命健康是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底线要求和根本保障,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有效保证人民生命健康的基础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努力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彰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造福于民的价值关怀,积极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总之,面对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以及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应以更加宽阔的眼界来审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与解决上述四个问题结合起来,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