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党政组织机构 > 正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作重要讲话(全文)

时间:2023-10-31 09:36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李强作重要讲话

中国政府网 2022-12-16 23:28 发表于北京

来源:新华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李强作重要讲话

赵乐际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李强、赵乐际、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对明年经济工作作了部署。李强作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会议认为,过去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们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有效守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向前。新时代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的10年。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发展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

会议指出,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标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恪守契约精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快引进高端人才。

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部分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很多,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要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既要做好当前工作,又要为今后发展做好衔接。

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三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四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要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会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

会议强调,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要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完善政策实施方式,增强时效性和精准性。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尊重市场规律,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推动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加强金融、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要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多元供给,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会议要求,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部署要求,敢担当,善作为,察实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稳妥处置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维护经济金融和社会大局稳定。要按照党中央部署,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施,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要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强化市场保供稳价,加强煤电油气运调节,确保群众温暖安全过冬。保障好因疫因灾遇困群众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强化安全生产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经济工作。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加强学习,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要坚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科学精准问责,为担当者担当。

会议号召,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要点权威解读

瞭望 2022-12-17 12:09 发表于北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 linktype="text" imgurl="" tab="outerlink" data-linktype="2" style="font-size: 15px; background-color: rgb(250, 250, 239); font-family: 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color: rgb(255, 169, 0); text-decoration-line: underli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cursor: pointer; max-width: 100%;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查看全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要点权威解读

◆ 附:一图速览|党的二十大后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3年经济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对2023年的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会议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稳增长被置于更突出的位置。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等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从着力扩大内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方面部署了具体工作。

【要点1】
“稳”是明年经济工作核心关键词

稳增长被置于更突出位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目前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为经济总量的修复创造了良好环境。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中求进,有利于统一思想,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进一步聚焦到稳经济上来。”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张俊伟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充分表明中央已经把恢复经济总量平衡问题视作当前经济运行的首要工作。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中,“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出现了两次。稳增长也被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可以预计,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中央将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张俊伟说。

  会议还明确要求,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明年国内经济增速将出现较大幅度反弹,其中居民消费修复将成为主动力,2022年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可能改变,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将明显增强。“这也是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的一个重要标志。”王青说。

【要点2】

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明年财政支出力度或更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明年财政政策的基调是“加力提效”,将力度和规模置于效果之前,体现出比今年和去年更强的稳增长取向。这意味着,明年财政支出力度将更大,赤字规模和专项债总和仍会保持一定强度,带动总需求回升。

  罗志恒预计,基准情形下,明年财政赤字率或突破3%,提高至3.5%左右,当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可能在3.65万亿元左右。

  “在操作方向上,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侧重点会从投资拉动为主,逐步转向以消费拉动为主,以消费带投资、促投资,形成消费、投资并重齐动的新发展格局。”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认为。

  在张依群看来,加力提效的同时,财政政策也将更加注重两个底线:一是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重点做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提高地方政府债券投资的安全性、有效性,坚决打击各种违规违法行为;二是兜牢民生底线,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入手,充分发挥一次分配市场调节基础作用,一二三次分配协同加力、推进共同富裕。

【要点3】

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加大力度支持小微、科创、绿色领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这强调了货币政策的精准性。目前,实体经济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更多要靠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发力。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可以发挥稳定金融市场运行的功能。同时,小微、科创和绿色发展仍然是明年的主要支持方向,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需要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这些方面的信贷支持。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表明下一步阶段货币政策将重点在“精准”和“有力”两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精准”,就要突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输血”,实施精准滴灌,优化信贷结构。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有力”意味着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同时要有力度。

  连平表示,货币政策力度要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匹配。财政资源投入后,需要金融的配套支持和跟进,否则财政政策的效果会大打折扣。通常而言,1元的财政资源投入,需要4元以上的金融资源投入来进行配套,以实现较好的宏观政策的效应。“这意味着2023年可能有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宽裕,推动市场利率水平进一步下行,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连平表示。

【要点4】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会议还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多位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明年产业政策的重要目标。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有助于更好实现这一目标。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吴垠表示,我国的产业政策以往缺乏配套金融支持和科技支撑,产能过剩、低端竞争等问题经常出现。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可以发挥合力,有利于突围核心技术、增强产业竞争力。

  吴垠表示,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优化产业政策,预计明年的产业政策会进一步聚焦关键领域。同时,发展数字经济是明年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发挥我国市场规模、人力资源和金融体系优势,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博览财经首席经济师李宏图认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是明年产业政策的重点内容。可以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加快应用先进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投入,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此外,还需要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要点5】

完善生育与延迟退休政策

助力缓解人口总量压力和劳动力结构性短缺

  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社会政策方面,着重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包括就业、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生育支持、延迟退休。

  “前11个月的就业数据显示,青年人口就业情况已经出现了明显改善,但城镇调查失业率仍然偏高,进一步强调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当前的切实需要。完善生育政策与延迟退休政策,有利于缓解人口的总量压力和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杨畅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唐遥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分重视对社会和民生工作的部署。目前中国的整体失业率不高,但16到24岁年龄段的失业率显著高于整体失业率,因此青年就业是会议提出“三稳”中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还分析表示,由于我国面临老龄化挑战,支持生育有利于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提出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和我国预期寿命的增长相适应,这一方面能提升劳动力的供给,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老龄化对养老保险资金的短期和长期压力。

【要点6】

部署六个“更好统筹”

抓经济质量是未来主要方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六个“更好统筹”,包括: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要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

  对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继续将“质”放在“量”前面,而且“质”的要求是“有效”提升,显得更为迫切。“质”的重要性上升,也意味着抓经济质量是未来的主要方向。

  “衡量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GDP的含金量,或者说经济增长是否能带来更多绝对量和更高质量的发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

  摩根士丹利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负责人章俊认为,传统发展关注较多的是需求,高质量增长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未来的供给侧改革将更多聚焦“补短板”,弥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创新方面的不足、城乡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不足。

  章俊说,在未来经济转型过程中,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同时把更多注意力放到深化供给侧改革,提升供给的能力和质量上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要点7】

着力扩内需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

  张俊伟对此表示,预计明年扩大内需政策还将加码,包括鼓励受疫情冲击的行业加快恢复,鼓励居民消费升级和大件消费,扩大政府投资、提高财政支出拉动效果,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民间投资等等。

  会议还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是本次会议在扩大内需方面的一个亮点。”张俊伟说,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是扩内需的重要抓手。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让居民增加收入是扩大消费的关键前置条件,要以居民收入增长支撑消费扩大,而不是仅通过简单发放消费券的形式。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分析,短期来看,我国消费将呈回暖趋势,出行、服务类消费支出恢复弹性更大。中长期看,消费将逐步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成为经济主要驱动力量,在GDP结构中的占比也将逐步提升。随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供给质量效率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将不断提升。

【要点8】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核心竞争力将成为衡量国资国企改革成效的新标准。“下一步,现代企业制度将成为国有企业加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是改革着力点。”李锦认为,在改革目标方面,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将成为下一阶段衡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标准,预计下一步会对国企核心竞争力的评判标准进行统筹与分解,对实现这一目标进行过程式与系统式分析,相关部门可能研究作出新的政策部署。

  针对会议提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表示,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破解民企实际发展中面临的市场准入、融资困难、权益保障等“不公平待遇”、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始终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思路,要真正做到国企、民企资源配置平等、市场地位平等。

  另外,他提出,要推动进一步放宽准入,在保证市场有序竞争的前提下,真正实现产权有效激励、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

【要点9】

持续加力引外资

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开放新“重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

  专家表示,此次会议部署的工作向外界传递出我国开放的脚步将越来越快。“我国制造业已成为吸引外资的重心,针对制造业的开放合作政策越来越多。下一步,新的开放重心应放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扩大相关市场准入。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开放进程在商业、金融、通信等领域开花结果。”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对记者说。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全球供应链在未来可能会有比较大的调整,我国需要通过更有利的开放政策、更稳定的开放环境吸引更多外资,助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会议还明确,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

  邵宇表示,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为代表的高标准国际经贸协议,在知识产权、劳工保护、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对准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标国际高标准推行下一步的改革开放举措,不仅能起到稳定外资、稳定外贸的作用,对我国经济未来的转型升级也能够带来额外的动力。”

  白明认为,积极推动加入高标准国际经贸协议,是我国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举措,能够帮助我国更好地走向世界,与国际高标准看齐,合理利用国际资源谋求高质量国际合作,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点10】

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会议要求,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王青预计,2023年政策面将重点引导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带动商品房销量、房地产投资以及土地市场先后企稳回暖。

  王青表示,下一步,房地产支持政策支持空间依然较大,除了有效落实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在放宽购房条件、降低首付成数、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为推动楼市尽快出现趋势性回暖势头,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进一步下调,持续降低居民房贷利率是关键所在,最早有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1月落地。此外,降低首付比例、放松购房限制等需求端的支持政策,也有望全面加码。

  “目前仍有部分经济金融风险有待暴露和进一步处置,这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建议,一是夯实风险防范的制度基础,建立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制度;二是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优化改善房地产支持政策;三是加强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更好防范未来的风险形成。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大看点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2022-12-17 12:13发表于北京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每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国最高级别的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会议,会议在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下经济形势的同时,也给来年经济工作定调。

当前,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行,因此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依然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调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要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今年的会议有不少值得重点关注的提法,包括:“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等等。界面宏观整理了以下八大看点。

看点一:优化疫情防控有新提法

在前期防疫政策优化的基础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施,顺利度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同时要求,“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指出,11月以来,国内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积极的一面在于经济向常态化回归的进程较快,但鉴于各地防疫物资储备不平衡、人口年龄结构不尽相同,部分地区感染人数较快上升。本次会议关于优化疫情防控的措辞预示着防疫政策可能根据疫情形势进一步优化,降低感染人次曲线上升的斜率,这将有助于缓释企业和居民恐慌性减少经济活动的现象,进而更好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看点二: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在社会政策方面,会议提出,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

这是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以来,延迟退休的内容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这或许意味着明年可能会出台一些实质性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措施。

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表示,由于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而目前偏低的退休年龄标准与人口年龄结构特征适配性有所下降。特别是,同发达经济体类似发展阶段相对比,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明显更老,在文化上很难通过美国移民模式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的条件下,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并配合“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将有助于缓和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进而支撑潜在经济增长水平。

看点三:促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点

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列出了五项具体任务,其中首要任务是“着力扩大内需”,这其中“恢复和扩大消费”被摆在优先位置。会议指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钟正生表示,2022年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固定资产投资,包括维持基建投资高增速、多措并举引导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11月以来对房企融资的实质性松绑等。相比之下,今年消费刺激的力度并不强。本次会议要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意味着促消费是2023年扩大内需的重点。除了会议里提到的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和养老服务等消费外,重点工作可能还包括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向特定群体发放更大规模的消费券等等。

看点四:财政政策更侧重规模

会议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和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今年的会议更侧重规模(去年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这意味着明年仍会保持较大规模的赤字和专项债规模。

钟正生指出,结合本次会议要求“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债务风险可控”,2023年广义财政发力的方向可能如下:一方面,中央财政加杠杆,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尤其是专项债的额度。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中国中央政府杠杆率为20.6%,未来有提升空间,预计2023年公共财政赤字率将接近甚至可能突破3%,但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可能持平于近两年的3.65万亿元。

另一方面,借助政策性银行等广义财政工具加码基建投资。本次会议指出“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和贴息等工具”。和2022 年一样,2023年政策性银行在补充基建项目资本金和发放配套贷款等方面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看点五:货币政策定调仍然较为积极

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去年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要求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从“灵活适度”改为“精准有力”,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发力的方向或更加聚焦于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

钟正生指出,回顾近年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表述,“精准”一词曾出现在2020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中,对应于2021年的货币政策是边际收紧。正因此,今年12月政治局会议通稿公布后,市场曾有部分解读认为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表述是“边际收紧”的态度。

“我们认为,更需关注会议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表述,这在历史上对应于2016年、2019年、2020年和2022年,皆是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年份。总体看,会议对2023年货币政策的定调仍然较为积极,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兼具必要性和可行性。”他说。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也表示,当前虽然疫情防控优化了,但因全球经济下行对我国出口形成拖累、服务业复苏滞后期长、地产修复进程较慢,公众对疫情仍有担忧导致生活半径在持续收缩、企业减员导致生产、经营、物流、消费短期均陷入停顿,而且2023年掣肘货币宽松的外部压力减弱,为积极支持扩大内需战略,提振经济恢复社会经济活力,维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和稳定偏低的利率环境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看点六:对平台经济态度转向,回应民营企业家担忧

会议表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而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分析师表示,会议对平台经济的态度转向,或意味着平台经济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钟正生表示,平台经济是前期监管政策的重点关注对象,也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本次会议看,中央对平台经济的态度已然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遏制,转变为对其“大显身手”的支持。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也认为,最高层对平台经济的态度由规范监管转向支持发展,强调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的三大作用。

另外,本次会议重申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从四个方面回应民营企业家的担忧。一是,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二是,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三是,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四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总的来看,民营企业和平台企业发展的制度“担忧”或加快“消除”,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针对“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中央“亮明态度,毫不含糊”,并表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进一步地,中央对平台企业定位继续优化,常态化监管下,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不再提及“红绿灯”、“整改”等。

看点七: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会议通稿相当长的篇幅在强调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重大风险,其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还专门强调了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可见,太大规模的刺激不会有,走老路也不会有。推动经济整体好转估计主要靠的是防疫优化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恢复、市场信心提振及质量优化,主要靠技术进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非市场预期的大规模刺激措施。

“明年的重点工作应该是要放在实体经济上边,只是说不会通过大水漫灌、大搞刺激来发展经济(传统增长模式主要是托底和防风险,要关注增长的可持续性),同时不会出台影响市场预期的收缩型政策(提振市场信心),而对发展和安全并举的一些重点领域,政策上应该会加力支持(为了高质量发展)。”他表示。

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也表示,会议对于风险防范尤为强调,主要关注的风险点在于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对于房地产而言,此前约束较强的政策多数已有松绑,本次会议特别提到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这或将有利于地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政策扶持力度或将更大。对于地方政府债务而言,政策依然延续“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的思路,短期来看城投平台债务风险暴露可能性较小。

看点八: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对于备受关注的房地产行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2020年以来,国家多次强调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但这次会议首次强调“平稳过渡”,这或许意味着近年来的过渡有点急了。

“所谓新模式,从供给侧讲就是租购并举,从群体讲就是以新市民为主,从模式上讲,告别土地依赖,告别三高(高杠杆、高周转、高收益)。这些是要在长期内实现的,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激进过渡会造成风险爆发,行业大起大落。”他说。

另外,“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也是首次见诸于公开发表的中央文件。对此,李宇嘉表示,经历了这一轮深度调整,能留下来的企业,都是稳健经营的,坚守主业的,必须要改善其资产负债状况,才能从根本上建立抵挡风险的防火墙,才能实现转型和未来的发展。


中央重磅文件38次提这个字,此时出台有何深意?

中新财经 谢艺观 中国新闻网 2022-12-17 14:42 发表于北京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国家发改委同步制定出台《“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

  

进入新发展阶段,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环境条件深刻变化,此时顶层设计的出炉有何深意?主要抓手有哪些?为何全文共提及38次“链”字?如何影响你我?


  为何在这个时间点出台?


“现阶段内需是重中之重。”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表示,从今年前期经济表现来看,经济在疫情扰动下,仍然呈现出修复特征,但在修复过程中,存在若干不均衡。
  
“因此,现阶段针对内需出台政策措施,是短期稳住经济基本面,确保经济‘稳中求进’,中长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手段。”杨畅称。
  
《纲要》提到,大国经济具有内需为主导的显著特征。内需市场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同时要看到,我国扩大内需仍面临不少制约。

  哪些提法引重点关注?

针对我国中长期扩大内需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分配差距较大、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消费体制机制不健全、投资结构仍需优化等堵点难点,《纲要》围绕八个方面出台若干举措,其中,有不少提法值得关注。
  
——产业链、全生活链….. 全文38次提“链”
  
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纲要》在“链”上着墨颇多,全文共提及38次“链”,相关举措包括“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推进家政进社区,构建24小时全生活链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进制造业补链强链”等。
  
专家认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扮演着关键角色,现在也遇到新挑战,高质量发展要求兼顾产业链的效率和安全。
  
近期,河南等地出现蔬菜滞销现象,引发人们对物流梗阻、农产品产业链不畅的讨论。《纲要》也提出,“加快建设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提高城乡冷链设施网络覆盖水平,推动食品产销供的冷链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办公厅15日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也明确,加强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提高产地农产品产后集散和商品化处理效率,完善销地城市冷链物流系统。
 
“加强冷链物流建设,延长部分农产品保鲜期,有利于缓解集中上市带来的滞销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中新财经记者,“冷链物流也能让农产品保质,避免浪费损耗,对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也有利。”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
  
居民增收难是居民消费增长面临的重要制约因素。《纲要》明确,到203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在16日答记者问时表示,下一步,为落实《“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部署,更好稳定和促进居民增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单位,着力开展三方面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顶层设计。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不断推进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后续贯彻落实工作,深入开展共同富裕有关重大问题研究。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二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在普遍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激发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等重点群体活力,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三是强化收入分配领域政策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作用,紧密跟踪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根治农民工欠薪等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收入分配领域的相关工作开展。
  
——增加中高端消费品国内供应
  
“此次《纲要》推出,反映顶层政策基调和发力重心点向消费转移,尤其《纲要》中强调‘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与此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一脉相承。”银河证券社会服务业首席分析师顾熹闽指出。
  
在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方面,《纲要》提到,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如何持续提升传统消费,有一点值得注意:“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品消费需求。促进免税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民族品牌加强同国际标准接轨,充分衔接国内消费需求,增加中高端消费品国内供应。”
  
顾熹闽认为,强调增加国内中高端消费品供应,更好实现消费提质升级,这一措辞有望消除市场此前对部分中高端可选消费品行业的担忧。
  
——建立假冒伪劣产品惩罚性巨额赔偿制度
  
释放消费潜力还需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一直以来,市场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频频侵犯消费者权益。此次发布的《纲要》提出,建立假冒伪劣产品惩罚性巨额赔偿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告诉中新财经记者,激活惩罚性赔偿制度有助于在法治轨道上促进“三升三降”:一是提高失信成本,降低失信收益,确保失信成本高于失信收益;二是提高守信收益,降低守信成本,确保守信收益高于守信成本;三是提高维权收益,降低维权成本,确保维权收益高于维权成本。
  
“既然失信不划算,市场主体就会重新校准自己的价值观,转变见利忘义的行为模式,自觉避免未来的失信行为。因此,激活惩罚性赔偿制度是激励守信、遏制失信的良药。”刘俊海表示。

——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
  
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方面,《纲要》提到,“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
  
“城市规模尤其是人口规模,是市场经济自发运行的产物,于是城市化成为世界的大潮,亦是中国的大潮。”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永亮向记者表示,城市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城市病”或者说“大城市病”,核心是城市聚集人口太多,超越了资源承载力,主要体现为交通住房拥挤、房价过高等。
  
“因此,这次《纲要》的意图很明确,‘瘦身’说明超大特大城市得了‘肥胖症’,该喝‘减肥茶’了。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明确要纠正的是‘无序扩张’,而不是正常的扩张。本意在于寻求治理大城市病,谋求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健康运行。”刘永亮指出。
  
——加快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等研发
  
12月9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全球首架交付飞机在上海交付用户,标志着中国民航运输市场将首次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
  
民用大型客机和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发制造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大型客机的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航空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C919全球首架交付只是“第一步”,如何使中国大飞机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此次《纲要》中在这方面亦有部署,提到“加快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等研发”。
  
“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的本土化生产是降低中国交通运输业成本,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方便、快捷的民航运输的必经之路。”民航专家李瀚明告诉记者,这对于那些致力于国产化的飞机、发动机和设备的制造商而言,也是个利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最高级别的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下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通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一年来的成绩和经验,部署安排来年的相关工作,已经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制度安排。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每年最高级别的经济工作会议。

中文名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机构丨中共中央政治局

召开时间丨每年12月

会议类型丨最高级别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会议

召开地点丨北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12月15日至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背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下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通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一年来的成绩和经验,部署安排来年的相关工作,已经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制度安排。作为每年最高级别的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会议,会议重要议题将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焦点。

召开机构丨中共中央政治局

历年会议

2022年

主词条: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22年12月15日至12月16日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

主词条: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21年12月8日-10日

会议认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的结果。

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认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

会议强调,明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2020年

主词条: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20年12月16日-18日

“十三五”以来经济发展成就:经过5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2021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2019年

主词条: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19年12月10日-12日

2019年经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精准脱贫成效显著,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202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202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二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三是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四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五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六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018年

主词条: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18年12月19日-21日

2018年经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宏观调控目标较好完成,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稳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201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三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五是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六是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七是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7年

主词条: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17年12月18日-20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其他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年均增长7.1%,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求平衡。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对外开放深入发展,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 向发展。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

201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五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六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七是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八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6年

主词条: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16年12月14日-16日

2016年经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对外开放布局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预计减少1000万以上。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绿色发展初见成效。

2017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15年

主词条: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15年12月18日-21日

2015年经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可以胜利收官,使我国站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

201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2016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二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三是化解房地产库存。四是扩大有效供给。五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014年

主词条: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14年12月9日-11日

2014年经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二是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三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四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五是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2013年

主词条: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13年12月10日-13日

2013年经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特别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定了行动纲领。

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三是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四是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五是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六是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012年

主词条: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12年12月15日-16日

2012年经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物价涨幅稳步回落,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新进展,科技创新有新成绩,改革开放有新突破,改善民生有新成效。

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三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四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五是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六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附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新华社北京2021年12月10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的结果。

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认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

会议强调,明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一是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二是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契约精神,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
三是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四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五是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要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调动地方改革积极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主动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六是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七是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会议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要强化能力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化解风险要有充足资源,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要广泛配合,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会议指出,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围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要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帮助他们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推动财力下沉,更好支持基层政府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促进电力充足供应。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投入。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政策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扩大高水平开放,多措并举稳定外贸,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还必须学习历史知识、厚植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要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实际行动上。

会议指出,领导经济工作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必须有系统思维、科学谋划。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领导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三严三实”,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

会议强调,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统筹安排好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保供稳价。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加强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要全力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办成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会议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运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实际行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我是经常地敲警钟”
人民日报 2021-12-12 10:22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那么粮食怎么办?”

时间:12月8日上午
活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

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望向会场的党政领导干部。他们这一代人,或多或少都有吃不饱、饿肚子的经历,更能掂量出14亿多人口的大国走到今天,粮食安全之于国家安全举足轻重的分量。总书记谆谆告诫:
“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我反复地讲,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

从餐桌溯源农田。话题就从最新的国土调查结果讲起,“耕地面积还在减少”。总书记注意到一个趋势:“过去是南粮北调,现在是北粮南调。一些地方大把的良田不种粮食,要么建养殖场,要么是种花卉果木,那么粮食怎么办?”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中国共产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

这一年,既有大风大浪,也有暗流涌动。过险滩、闯难关,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考验的是科学决策的见微知著,丈量的是“国之大者”的历史远见。

不同以往,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没有谈及太多具体领域,“我主要就一些全局性的、战略性的、前瞻性的问题谈一谈。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

鲜明的问题导向跃然纸上,5个问题娓娓道来。破题、解题,出卷、答卷。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这些重大问题,是摆在党中央案头上的时代课题,也是民族复兴路上的不懈探索。

每一个话题,关乎发展,亦牵动安全。粮食安全的话题,就属于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问题。“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大豆、铁矿石、原油、天然气、铜铝矿……件件桩桩,连着国运。总书记强调:
“我们要利用‘两个市场’,但必须有一个安全线,超过了以后就要亮红灯。要明确重要能源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要加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建设,在关键时刻发挥保底线的调节作用。”

底线、红线、安全线,于安思危,于治忧乱。

从“进京赶考”“跳出历史周期率”,到警惕“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更是面对问题“当杜其萌”“当绝其根”的治理能力。

百年大变局之下,“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不断,发“鸡毛信”的时候也有,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我是经常地敲警钟。我敲警钟是为了让大家警惕起来,居安要思危。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时间:12月8日上午
活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几次批示,件件关系民生。
  
比如城市血管。最近发生的安全事故,多和年头久了管道陈旧失修有关。总书记专门作了一个批示,要求“十四五”期间,必须把管道改造和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工程来抓。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写入此次会议文件,明确点出这项任务清单:“包括加快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等。”
  
又如农村安居。从40多年前翻修陕北农村公厕,到后来在正定县整治连茅圈,“农村改厕,这个事情是我一直关心的。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人啊,也知道农村上个厕所是真的不方便。”
  
方寸之间,牵动千家万户。这些年,改厕成绩有目共睹。总书记挂念着其中的冷暖,盯紧了要害:“全国气候生态环境千差万别,经济生活水平也是千差万别,怎么能用一种改厕方法?一些地方浮皮潦草、浮光掠影,造成大量厕所存在严重问题,所以我多次作出批示。”
  
其中,有两份批示时隔不久。一份严肃告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最大危害,切勿死灰复燃。”另一份谆谆嘱咐:“求好不求快,坚决反对劳民伤财、搞形式摆样子。”
  
放心不下的,是有些地方在工作中的一个现象——乱作为。
  
会上,说到这里,习近平总书记语气沉重:“大家普遍对不作为有认识。不作为对党和国家工作有危害,但有时乱作为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
  
乱作为的根子,在错误的政绩观,在眼界不宽、能力不够。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提高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只懂一点经济学知识、科学知识就够了。总书记对此纠正说:“还必须学习历史知识、厚植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
  
“人民”二字重千钧。
  
回首这一年的波澜壮阔,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举世瞩目的成绩单下,正是“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会议文件里,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都有笔墨。把人民的小事当作党中央的大事去抓,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价值排序。
  
历史阔步向前,新的一年“又踏层峰望眼开”。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凝聚共识、定调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深思熟虑:
“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凝神静听,“稳”字入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了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就是言必信、行必果,确定了重大战略目标就以钉钉子精神坚韧不拔抓部署、抓落实、抓督查,全党动手,全国努力,尽锐出战,锲而不舍,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是与会者的深刻共识,是亿万人民的所见所感,也是百年大党在民族复兴征程上领航致远的关键。
  
大潮既起,势不可挡。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面对济济一堂的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工作的方法论:
“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防止因为‘细节中的魔鬼’损害大局。”


“那么粮食怎么办?”
人民网 2021-12-12 13:33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那么粮食怎么办?”
时间:12月8日上午
活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
  
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望向会场的党政领导干部。他们这一代人,或多或少都有吃不饱、饿肚子的经历,更能掂量出14亿多人口的大国走到今天,粮食安全之于国家安全举足轻重的分量。总书记谆谆告诫:
“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我反复地讲,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
  
从餐桌溯源农田。话题就从最新的国土调查结果讲起,“耕地面积还在减少”。总书记注意到一个趋势:“过去是南粮北调,现在是北粮南调。一些地方大把的良田不种粮食,要么建养殖场,要么是种花卉果木,那么粮食怎么办?”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中国共产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
  
这一年,既有大风大浪,也有暗流涌动。过险滩、闯难关,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考验的是科学决策的见微知著,丈量的是“国之大者”的历史远见。
  
不同以往,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没有谈及太多具体领域,“我主要就一些全局性的、战略性的、前瞻性的问题谈一谈。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
  
鲜明的问题导向跃然纸上,5个问题娓娓道来。破题、解题,出卷、答卷。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这些重大问题,是摆在党中央案头上的时代课题,也是民族复兴路上的不懈探索。
  
每一个话题,关乎发展,亦牵动安全。粮食安全的话题,就属于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问题。“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大豆、铁矿石、原油、天然气、铜铝矿……件件桩桩,连着国运。总书记强调:
“我们要利用‘两个市场’,但必须有一个安全线,超过了以后就要亮红灯。要明确重要能源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要加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建设,在关键时刻发挥保底线的调节作用。”
  
底线、红线、安全线,于安思危,于治忧乱。

从“进京赶考”“跳出历史周期率”,到警惕“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更是面对问题“当杜其萌”“当绝其根”的治理能力。

百年大变局之下,“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不断,发“鸡毛信”的时候也有,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我是经常地敲警钟。我敲警钟是为了让大家警惕起来,居安要思危。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时间:12月8日上午
活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几次批示,件件关系民生。

比如城市血管。最近发生的安全事故,多和年头久了管道陈旧失修有关。总书记专门作了一个批示,要求“十四五”期间,必须把管道改造和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工程来抓。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写入此次会议文件,明确点出这项任务清单:“包括加快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等。”

又如农村安居。从40多年前翻修陕北农村公厕,到后来在正定县整治连茅圈,“农村改厕,这个事情是我一直关心的。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人啊,也知道农村上个厕所是真的不方便。”

方寸之间,牵动千家万户。这些年,改厕成绩有目共睹。总书记挂念着其中的冷暖,盯紧了要害:“全国气候生态环境千差万别,经济生活水平也是千差万别,怎么能用一种改厕方法?一些地方浮皮潦草、浮光掠影,造成大量厕所存在严重问题,所以我多次作出批示。”

其中,有两份批示时隔不久。一份严肃告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最大危害,切勿死灰复燃。”另一份谆谆嘱咐:“求好不求快,坚决反对劳民伤财、搞形式摆样子。”

放心不下的,是有些地方在工作中的一个现象——乱作为。

会上,说到这里,习近平总书记语气沉重:“大家普遍对不作为有认识。不作为对党和国家工作有危害,但有时乱作为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

乱作为的根子,在错误的政绩观,在眼界不宽、能力不够。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提高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只懂一点经济学知识、科学知识就够了。总书记对此纠正说:“还必须学习历史知识、厚植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

“人民”二字重千钧。

回首这一年的波澜壮阔,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举世瞩目的成绩单下,正是“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会议文件里,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都有笔墨。把人民的小事当作党中央的大事去抓,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价值排序。

历史阔步向前,新的一年“又踏层峰望眼开”。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凝聚共识、定调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深思熟虑:
“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凝神静听,“稳”字入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了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就是言必信、行必果,确定了重大战略目标就以钉钉子精神坚韧不拔抓部署、抓落实、抓督查,全党动手,全国努力,尽锐出战,锲而不舍,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是与会者的深刻共识,是亿万人民的所见所感,也是百年大党在民族复兴征程上领航致远的关键。

大潮既起,势不可挡。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面对济济一堂的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工作的方法论:
“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防止因为‘细节中的魔鬼’损害大局。”


附一: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社评论2021年12月11日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对于我们凝聚共识、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必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一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年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

明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做好经济工作,要聚焦主要任务、抓好重点工作。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我们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防范各种风险,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把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保持宏观大局稳定。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规范市场秩序,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畅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等改革,调动地方改革积极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主动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开拓新的增长点。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领导经济工作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必须有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实际行动上。

明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运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实际行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二:「央视快评」正确认识和把握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央视网2021-12-12 12:55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会议从五个方面深刻诠释“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深刻体现,对于全党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具有重大意义。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必须正确认识所处的发展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从内部发展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我们既有短期风险需要防范化解,也有共同富裕、“双碳”等长期目标需要推进……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路径,引领实践,实现新跨越。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五个关键问题,更加关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焦点、难点,着眼当前,更放眼长远,更好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高现代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具体而言:实现共同富裕,要先把“蛋糕”做大做好,再把“蛋糕”切好分好,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充分考虑目标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对待资本,既要发挥其积极作用,也要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彰显了安全和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凸显了底线思维,对“碳达峰碳中和”提出了“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辩证方法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系列举措,求真务实、科学谋划,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兼具操作性和指导性,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利于激发市场信心和活力。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切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和把握、更好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用实际行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


附三:中央定调!科技政策扎实落地从这些方面推进
原创 科技日报 2021-12-11 21:56◎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作为来年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了2022年七项重要政策,明确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并从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面做出具体部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科技政策作为七大政策组合拳的一部分专门提出来,凸显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研究组织处处长龙海波坦言,科技政策涉及主要内容是长期以来制约科技创新的短板,但放在明年工作安排中,不难看出政策落地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创新发展政策所副所长眭纪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长期以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一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党和国家从制度层面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科技体制改革,意在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正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现。

为何强调科技政策扎实落地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重要文件,科技体制改革领域覆盖管理体制、资源配置、科技评价、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培养、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

“政策不可谓不多、力度不可谓不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等放权减负已做到了应放尽放,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政策的落实还不到位,并未充分释放创新主体的活力。”眭纪刚举例说,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06年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来,多个文件不断强调加强产学研合作,但由于不同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合作动机和利益分配等原因,产学研合作的效果一直不理想。

眭纪刚的说法,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韩凤芹2019年发表的论文中得到印证:调研中,很多人反映科技政策落地率很低,甚至有学者提出该比率不超过5%。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强调为科研人员减负,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有科研人员认为改革的获得感不强,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减负’,甚至觉得比以前的限制更多。”眭纪刚剖析,由于不同部门和单位对政策的理解不同,在落实政策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的深意所在。

对此,龙海波深有同感,“无论是科技体制改革、科研院所改革,还是产学研合作、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科研院所改革在自主权下放、科研人员激励等方面亟待进一步深化。”

连续两年提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明年科技政策又该如何扎实落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如下部署: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已连续两年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
事实上,自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我国出台的科技政策文件中多次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与我国当前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密切相关。

“复杂的国际环境对我国科技安全、经济安全造成严重挑战,同时,我国的科技发展模式、创新治理模式、国家创新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眭纪刚表示,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都对科技创新提出强烈需求,但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支撑产业升级、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不仅如此,我国科研力量比较分散,在许多关键领域缺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由于过去的评价导向强调论文发表,很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机构没有形成国家战略使命导向,没有形成协同攻关的组织模式和能力,无法有效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眭纪刚直言,近年来,尽管国家出台的多个文件提出“破四唯”,但由于惯性原因,很多科研机构的导向还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无法承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

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指出: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

企业要发挥“出题者”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
“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龙海波也指出,目前,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不够突出,企业研发投入成为主体但基础研究投入仍然薄弱,大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力军但中小企业相对较少,企业PCT专利申请数多但高质量PCT专利少。

在龙海波看来,解决好上述问题,能为高质量发展释放巨大改革红利,也是有效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重要举措。“要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应用场景为牵引、融通发展为根本,将科技政策贯穿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型大中小企业、卡脖子技术突破和产品应用等层面,切实提高研发投入效率和引领带动作用。”他说。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陈劲教授认为,要进一步推动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积极发挥其“出题者”的作用,做好科技创新与国家重大需求的更好衔接,通过科创链和产业链的耦合,实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更好突破。
“要扎实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发挥其在科技前沿探索和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的系统支持,使其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劲建议,让更多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由重点企业出题、组织实施,由科技领军企业带动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业核心技术攻关。


附四:“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2021-12-12 12:55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12月8日至1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评价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2022年经济工作作出重大部署,为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必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正式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我们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通过百年党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一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着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动力足的特点持续显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对外贸易量增质升,结构继续优化,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成长壮大;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着力打通制约供需适配和要素流动的堵点,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合作竞争新优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年粮食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喜获“十八连丰”;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统筹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步伐稳健,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的结果。实践再次证明,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明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我们就一定能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附五: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 2021-12-13 11:22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勇前进,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

  “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越是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应当看到,我国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2020年成为第一大外资流入国;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践充分表明,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新征程上,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作了精辟概括: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这“四个必须”,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的高超智慧,充分展现了党中央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娴熟能力,是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必胜信心、增强了战略定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面向未来,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我们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一定能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回顾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我们一直是在克服困难中发展进步,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中国具有迎难而上、爬坡过坎的能力,没有什么能阻挡中国前进的坚定步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下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通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一年来的成绩和经验,部署安排来年的相关工作,已经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制度安排。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每年最高级别的经济工作会议。
中文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
召开时间:每年12月
会议类型:最高级别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会议
召开地点:北京

会议背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下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通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一年来的成绩和经验,部署安排来年的相关工作,已经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制度安排。作为每年最高级别的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会议,会议重要议题将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焦点。
召开机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中共中央政治局)

历年会议

2021年
主词条: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21年12月8日-10日
会议认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的结果。
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认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
会议强调,明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2020年
主词条: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20年12月16日-18日
“十三五”以来经济发展成就:经过5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2021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2019年
主词条: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19年12月10日-12日
2019年经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精准脱贫成效显著,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202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202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二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三是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四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五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六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018年
主词条: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18年12月19日-21日
2018年经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宏观调控目标较好完成,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稳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201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三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五是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六是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七是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7年
主词条: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17年12月18日-20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其他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年均增长7.1%,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求平衡。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对外开放深入发展,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 向发展。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
201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五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六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七是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八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6年
主词条: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16年12月14日-16日
2016年经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对外开放布局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预计减少1000万以上。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绿色发展初见成效。
2017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15年
主词条: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15年12月18日-21日
2015年经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可以胜利收官,使我国站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
201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2016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二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三是化解房地产库存。四是扩大有效供给。五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014年
主词条: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14年12月9日-11日
2014年经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二是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三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四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五是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2013年
主词条: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13年12月10日-13日
2013年经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特别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定了行动纲领。
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三是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四是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五是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六是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012年
主词条: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召开时间:2012年12月15日-16日
2012年经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物价涨幅稳步回落,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新进展,科技创新有新成绩,改革开放有新突破,改善民生有新成效。
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三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四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五是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六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