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党政组织机构 > 正文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全文)

时间:2022-04-21 13:18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发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全文如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202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机遇(一)拥有更高质量的发展条件...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发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全文如下: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2022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机遇

  (一)拥有更高质量的发展条件

  (二)获得更多人生出彩机会

  (三)享受更全面的保障支持

  二、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全面发展

  (一)理想信念更为坚定

  (二)身心素质向好向强

  (三)知识素养不断提升

  (四)社会参与积极主动

  三、新时代中国青年勇挑重担、堪当大任

  (一)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奉献

  (二)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

  (三)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

  (四)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

  (五)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风气之先

  四、新时代中国青年胸怀世界、展现担当

  (一)更加开放自信地融入世界

  (二)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春担当

  (三)中国青年的全球行动倡议

  结束语


  前言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近代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青年深切感受到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

  中国青年的觉醒,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率先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有志青年在反复比较中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1921年7月,平均年龄仅28岁的13位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吹响了全民族觉醒和奋起的号角,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于1922年成立,中国青年运动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回首百年,无论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追求始终未改,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贞初心始终未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青年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青年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经受了苦与乐的考验,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发愤图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青年开拓创新、勇立潮头,经受了得与失的考验,为推动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锐意改革、拼搏奋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热情关怀青年、充分信任青年,鲜明提出党管青年原则,大力倡导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着力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推动青年发展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取得历史性成就。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展现了亮丽的青春风采、迸发出豪迈的青春激情。

  新时代中国青年刚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奋力走在时代前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追求远大理想,心中铭刻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深植家国情怀,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时刻彰显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气质;传承奋斗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历史清晰而深刻地昭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朝气蓬勃的中国青年运动,矢志不渝跟党走是中国青年百年奋斗的最宝贵经验,深深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是中国青年百年奋斗的最宝贵财富。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情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展望未来,民族复兴大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踏上新的伟大征程。新时代中国青年迎来了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难得机遇,更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广大人民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在接续奋斗中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

  为充分展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貌和担当,值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特发布本白皮书。

  一、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机遇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面临着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

  (一)拥有更高质量的发展条件

  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跨越,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发展基础日益厚实,发展底气越来越足。

  物质发展环境更为优越。青年高质量发展,物质丰裕是基础。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超过2500万贫困青年彻底摆脱贫困,中国青年共同迈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中国青年向往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消费方式从大众化迈向个性化,消费需求从满足生存转向享受生活,从有衣穿到穿得时尚、穿出个性,从吃饱饭到吃得丰富、吃出健康,从能出行到快捷通畅、平稳舒适。中国青年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跃升,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加丰盈、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精神成长空间更为富足。青年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精神生活的多姿多彩。受益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惠及青年的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国青年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逐渐从“去哪儿都新鲜”转变为“去哪儿都习以为常”,精神品位不断提升。随着图书、电视、电影、文艺演出等传统文化产业和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新兴文化产业迅猛发展,青年所需所盼的公共文化产品日渐丰富,逐渐从“有什么看什么”转变为“想看什么有什么”,文化视野更加开阔。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国际旅游等各类旅游产品应有尽有,青年走出去看世界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逐渐从“只在家门口转转”转变为“哪里都能去逛逛”,见识阅历更加广博。不断扩展的精神文化生活空间,为中国青年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与互联网的相互塑造中成长。互联网深刻塑造了青年,青年也深刻影响了互联网。2020年底,中国6岁至18岁未成年人网民达1.8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4.9%,城乡普及率差距从2018年的5.4个百分点缩小至0.3个百分点,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年便捷地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交友互动、购物消费,青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深刻改变。在网络视频(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约车用户中,青年都是主体。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发展潮流。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国青年在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二)获得更多人生出彩机会

  国家好,青年才会好。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时代中国青年获得了更优越的发展机遇,实现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宽阔。

  教育机会更加均等。中国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不断深化,中国青年享有更加平等、更高质量的教育机会。2021年,中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7.8%、在学总规模达4430万人,居世界第一,越来越多的青年打开了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路径。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成且日趋完善,2020年资助资金总额超过2400亿元、资助学生近1.5亿人次,实现“三个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等群体受教育权益得到充分保障。2020年,85.8%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服务;2012年至2021年,农村和贫困地区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定向招生超过82万人,让更多的青年公平享有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职业选择丰富多元。中国青年职业选择日益市场化、多元化、自主化,不再只青睐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逐渐成为青年就业的主要渠道。“非工即农”的就业选择一去不返,第三产业成为吸纳青年就业的重要领域。2020年,第三产业就业占比47.7%,比十年前增长13.1个百分点。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了电竞选手、网络主播、网络作家等大量新职业,集聚了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大量灵活就业青年,涌现了拥有多重身份和职业、多种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斜杠青年”,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青年的更多机遇、更多选择。

  发展流动畅通自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提升,各类要素流动日益频繁,青年的发展渠道更加畅通、流动更加自由。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背景下,中国青年逐渐由单向的“孔雀东南飞”转变为多向的“自由随心飞”,在自己喜欢的城市寻找发展机会,在适合自己的地区拓展成长舞台。一批又一批农村青年走进城市,挥洒汗水、奋力拼搏,安家落户、实现梦想。2020年,外出农民工总数近1.7亿,其中多数为青年;青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1%、比十年前增加15.3个百分点、高于整体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2个百分点,更多青年通过城乡之间的发展流动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发展跃迁。

  (三)享受更全面的保障支持

  青年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坚实保障。在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彰显、人民发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的大背景下,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有了更良好的法治环境、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温暖的组织关怀。

  法治保障不断完善。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为青年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建立青年法治保障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青年发展涉及面广、系统性强,需要各个领域齐抓共管、共同发力。民法典赋予了青年各类民事权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全面构筑了保障青年受教育权的完备法治环境,就业促进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体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充分保障了青年各领域发展权益,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反家庭暴力法等共同构建了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屏障。

  政策保障日益完备。针对中国青年多元化发展需求,国家强化政策服务导向,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鲜明体现青年元素,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关注青年群体,青年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顶层设计支持。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青年领域专项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提供根本政策指引。针对青年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各项政策举措持续出台,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蓬勃开展,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青年工作机制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初步形成。青年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实实在在感受到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普惠型社会保障服务进一步发展。中国青年不仅能在步入社会之初就享受到社会保障的“遮风挡雨”,也能在拼搏奋斗时免除各种“后顾之忧”,生活得更舒心、工作得更安心、对未来更放心。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政策,逐步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支持青年从事灵活就业。青年住房保障力度不断增强,更多大城市面向新市民、青年人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缓解青年住房难题。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持续向青年职业劳动者扩大覆盖,青年社会保障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组织保障坚强有力。组织是青年成长的大熔炉,是青年发展的倍增器。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始终把维护青年发展权益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推动落实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大力调动社会资源,聚焦青年“急难愁盼”突出问题开展政策倡导,千方百计为青年解决具体困难,为广大青年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本的人民团体之一,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始终坚持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青年的合法权益,引导青年积极健康地参与社会生活,努力为青年健康成长、奋发成才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高等学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和中等学校学生会的联合组织,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依法依章程表达和维护青年学生的具体利益,通过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努力为青年学生成长发展服务。

  二、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全面发展

  奋斗锤炼本领,磨砺增长才干。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主动学理论、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思想素养、身体素质、精神品格、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理想信念更为坚定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新时代中国青年把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作为立身之本,努力成长为党、国家和人民所期盼的有志青年。

  坚信中国道路。中国青年通过历史对比、国际比较、社会观察、亲身实践,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2020年有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衷认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青年,在展现国家发展成就的一系列生动事例、客观数字、亲身体验中,深切感受到“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之治”,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进一步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坚守价值追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中国青年主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英雄模范和时代楷模中感受道德风范,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推广者。一大批青年优秀人物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1500余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引社会风气之先,各级“优秀共青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万余名“向上向善好青年”展现青春正能量。面对社会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中国青年有困惑、有迷惘,但有一条主线始终未变,就是对党和国家的赤诚热爱、对崇高价值理念的不懈追求。

  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中国青年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特别注重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获取力量。2020年有关调查显示,超八成受访青年认为“青少年国学热”的原因是“国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从热衷“洋品牌”到“国潮”火爆盛行,从青睐“喇叭裤”到“国服”引领风尚,从追捧“霹雳舞”到“只此青绿”红遍全国,中国青年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发自内心地崇拜、从精神深处认同,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更加自觉,民族自豪感显著增强,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自信氛围。

  (二)身心素质向好向强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强健的体魄、阳光的心态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首先就体现在身心素质更好更强,能够经得起风雨、受得住磨砺、扛得住摔打。

  身体素质持续提升。在校园里,随着体育课时持续增加,更多青年学生既在课堂内“文明其精神”,也在操场上“野蛮其体魄”。超过370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受惠于政府开展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2018年,14岁至19岁青年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合格率达91.9%,优良率持续上升。在社区中,青年积极参加各种群众性体育运动,跑步、游泳、各项球类运动成为年轻人的运动时尚,体育健身场馆“人头攒动”。北京冬奥会激发了中国青年的冰雪运动热情,18岁至30岁青年成为参与冰雪运动的主力军,参与率达37.3%,为各年龄段最高。在竞技场上,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赛事中始终活跃着中国青年争金夺银的身影,青年健儿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女排精神,向全世界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展示了中国青年强健有力的民族精神。中国青年关注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积极开拓力量。

  心理素质自信达观。中国青年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将牢固的理想信念、健康的价值认知、坚定的文化自信转化为良好的社会心态。虽然在就业、教育、住房、婚恋、养老等领域还面临不小压力,但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注和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下,中国青年面对困难不消沉、面对压力愈坚韧,2021年有关调查显示,88.0%的受访青年认为自己可以做“情绪的主人”。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斗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占据着中国青年的主流,自信达观、积极向上是中国青年的鲜明形象。

  (三)知识素养不断提升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人生。乘着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东风,新时代中国青年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享受了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进一步提高,科学文化素养迈上新台阶。

  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国家战略支持下,亿万中国青年通过教育获得成长成才的机会,实现创造美好生活、彰显人生价值的愿望。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比十年前提高1.1年;大学专科以上在职青年占同等文化程度就业总人口比例超过50%,比在职青年占就业总人口比例高约20个百分点。提高学历层次、接受高质量教育,依然是中国青年改变命运、追梦逐梦、实现人生理想的主要方式。

  热爱学习渐成风尚。越来越多的青年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乐趣、一种人生追求,学习提升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在离开校园后选择继续深造、提升学历,2020年成人本专科在校生超过770万人,网络本专科在校生超过840万人。青年在职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空前高涨,调查显示,超过50%的社会青年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之余“充充电”、“加加油”成为越来越多青年的共同选择。受益于网络媒体迅猛发展,数千万青年通过“慕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等方式选学课程、获取知识。

  (四)社会参与积极主动

  社会是青年成长发展的重要课堂。新时代中国青年以更加自信的态度、更加主动的精神,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进程,展现出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成为正能量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中国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积极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始终激励青年砥砺前行、奋发向上,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意愿持续高涨。截至2021年6月,35岁及以下党员共2367.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4.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每年新发展党员中35岁及以下党员占比均超过80%。截至2021年底,共青团员总数达7371.5万名。青年广泛参与各级人大、政协,积极履职尽责、参政议政,2019年县级人大、政协中青年代表、委员分别占10.9%、13.7%。青年踊跃参与各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建言献策,针对关系青年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广泛开展协商、努力形成共识。

  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热情参与公益慈善、社区服务、生态保护、文化传播、养老助残等社会事务,不仅在很多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还组建了一批以自愿成立、自主管理、自我服务为特征的社会组织。目前,全国有7600多个共青团指导的县级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类青年社会组织,带动成立青年活动团体15万余个,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中国青年充分利用这些社会参与的重要渠道,在依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开展行业自律、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服务需求、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政府与社会沟通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新时代中国青年勇挑重担、堪当大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青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的大时代。新时代中国青年争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推动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积极创造者、社会文明进步的积极实践者、美丽中国的积极建设者,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努力拼搏、奋勇争先。

  (一)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奉献

  新时代中国青年坚守“永久奋斗”光荣传统,把平凡的岗位作为成就人生的舞台,用艰辛努力推动社会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靠自己的双手打拼一个光明的中国。

  无论是传统的“工农商学兵”、“科教文卫体”,还是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领域、新职业,青年在各行各业把平凡做成了不起、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将奋斗精神印刻在一个个普通岗位中。在工厂车间一线,青年工人苦练本领、精益求精,拧好每个螺丝、焊好每个接头,争当“青年岗位能手”,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在田间地头,青年农民寒耕暑耘、精耕细作,用科学技术为粮食增产、为土地增效,努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建筑工地,青年农民工不畏辛劳、日以继夜,用一砖一瓦筑造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将都市装点得更加美丽;在训练场上,青年健儿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以过硬的作风和惊人的毅力向世界顶峰发起冲锋,让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高高飘扬;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快递小哥、外卖骑手风里来、雨里去,为千家万户传递幸福与温暖,他们用勤劳和汗水生动展现了中国青年“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的整体风貌,让青春在平凡岗位的奋斗中出彩闪光。

  (二)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

  新时代中国青年不畏难、不惧苦,危难之中显精神,关键时刻见真章,总能够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自觉扛起责任,无私奉献,无畏向前,彰显青年一代应有的闯劲、锐气和担当。

  在体现综合国力、弘扬民族志气的重大工程之中,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时刻,青年的身影始终挺立在最前沿。无论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东数西算等战略工程现场,还是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标志性项目工地,“青年突击队”、“青年攻坚组”的旗帜处处飘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青年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余万名青年奋战在医疗救护、交通物流、项目建设等抗疫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重大贡献。援鄂医疗队2.86万名护士中,“80后”、“90后”占90%。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上,占总数达60%的青年建设者组建13支青年突击队,靠钢铁般的意志和攻坚克难的勇气,拼搏在前、奉献在前,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建设奇迹,用事实证明中国青年面对困难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风险挑战扛得住。

  (三)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

  新时代中国青年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将自己对中国梦的追求化作一件件身边实事,在磨砺中长才干、壮筋骨。

  在农村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在社区为邻里们倾心服务,在边疆为祖国巡逻戍边……越来越多的青年深入基层、投身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在复杂艰苦环境中成就人生。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的1981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1501个先进集体中,就有许多青年先进典型。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其中很多是年轻的面孔。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青年领办专业合作社、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带头移风易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倡导文明乡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农村焕发新貌。截至2021年,47万名“三支一扶”人员参加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扶贫),数百万青年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新助力。

  (四)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

  新时代中国青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思想解放、开拓进取,勇于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成为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

  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青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服务人民,奋力走在创新创业创优的前列。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的激励推动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在“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天问”、“嫦娥”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担重任、挑大梁,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在工程技术创新一线,每年超过300万名理工科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为中国工程师队伍提供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他们用扎实的学识、过硬的技术,持续创造难得的“工程师红利”,有力提升了中国的发展动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国家持续出台创业扶持政策的大背景下,青年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踊跃参加“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业交流展示活动,用智慧才干开创自己的事业。2014年以来,在新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大学生创业者超过500万人。在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应用服务业等以创新创意为关键竞争力的行业中,青年占比均超过50%,一大批由青年领衔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喷涌而出。中国青年自觉将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


  (五)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风气之先

  新时代中国青年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领时代新风,争当正能量的倡导者、新风尚的践行者。

  无论在城镇还是乡村、企业还是学校,青年都自觉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带头倡导向上向善社会风气、塑造社会文明新风尚。在城乡社区建设中,越来越多的青年投身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主动参加“社区青春行动”,加强实践锻炼、提升服务贡献。在各行各业,青年秉承“敬业、协作、创优、奉献”的理念,踊跃创建“青年文明号”,大力弘扬新时代职业文明,展现新时代职业形象。广大青年运动员弘扬体育道德风尚,以良好的赛风赛纪和文明礼仪,获得竞技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1993年“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启动以来,志愿服务成为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面旗帜,成为青年在奉献人民、服务社会中锻炼成长的重要途径。截至2021年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14岁至35岁的注册志愿者已超过9000万人,他们活跃在社区建设、大型赛事、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卫生健康、应急救援、文化传承等各个领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风尚。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连续18年派遣41万余名研究生、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2100多个县(市区旗)开展扶贫支教、卫生医疗等志愿服务。青年始终是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主体力量,给千家万户乃至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


  四、新时代中国青年胸怀世界、展现担当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新时代中国青年既有家国情怀,也有人类关怀,秉承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理念,积极学习借鉴各国有益经验和文明成果,与世界各国青年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更加开放自信地融入世界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新时代中国青年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世界、融入世界,在对外交流合作中更加理性包容、自信自强。

  “走出去”的道路越来越宽。通过留学、务工、旅游、考察等方式,中国青年以极大的热情和包容的心态,全方位、深层次了解世界、融入世界、拥抱世界,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和文明成果。出国留学是中国青年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1978年,中国选派出国留学人员仅800余名;2019年,超过70万人出国深造,40多年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超过650万人;1978年回国留学人员仅248人,2019年超过58万人学成回国,40多年来回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20余万人。与此同时,大批中国青年通过旅游、考察、商务、劳务等方式走出国门、感知世界,2019年国内居民出境达1.7亿人次,中国青年认识世界的渠道更加广阔、国际视野不断拓展。

  沟通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在各种国际舞台上,中国青年讲述中国故事、参与全球青年事务治理,在双多边框架下积极交流互动、促进合作共赢。中国青年参与双边交流机制更加广泛深入,与各有关国家青年走得越来越近、友谊越来越深。在“中国青年全球伙伴行动”框架下,中国与100多个国际组织及外国政府青年机构、政党和非政府青年组织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在中俄、中美、中欧、中印、中日等中外人文交流机制框架下,中国青年在教育、科学、文化、艺术、体育、媒体等领域对外互动合作活跃。中国青年不仅与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青年伙伴开展亮点纷呈的人文交流,还通过创新创业、经贸往来、技术交流等方式实现互惠互利。中国青年更加主动地加入国际组织、参加国际会议、参与全球治理,树立了更加亮丽的国际形象。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数百名中国青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付出辛劳、作出贡献;在联合国青年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会议和相关多边机制框架下,在亚洲青年理事会等国际性青年组织中,中国青年更加自信地发出中国声音、阐述中国观点,成为沟通中外友好的青年使者。

  (二)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春担当

  新时代中国青年深刻地认识到,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努力把共同的地球家园建成一个命运与共的大家庭。

  在心与心的交流对话中汇聚青春共识。中国青年积极倡导、努力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围绕脱贫减贫、气候变化、抗疫合作等主题,征集世界各国青年故事、传播世界各国青年声音、凝聚世界各国青年共识。2020年,在联合国有关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举办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会议上,中国青年代表向全世界介绍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感人故事、分享科学应对疫情的经验做法。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G20等国际机制青年领域合作文件的制定过程中,中国青年积极贡献智慧、提出主张,为保障世界各国青年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贡献智慧。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各国青年运动员和青年志愿者,超越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用笑容播撒温暖、用拥抱传递友谊、用心灵汇聚力量,共同搭建起“一起向未来”的桥梁,以青春特有的方式向全世界传递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在手拉手的并肩前行中绘就美好图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青年铭于心,更笃于行。中国青年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几十万名海外中资机构青年员工在异国他乡辛勤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开展志愿服务、慈善捐赠、文化交流,增进与所在国青年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以青年为主体的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在100多个国家服务,帮助各国青年学习中华文化。“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累计派出超过700名青年志愿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20多个国家,开展医疗卫生、农业技术、土木工程、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社会发展等方面服务。中国军队青年官兵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胸怀人间大爱,恪守维和使命责任,秉持人道主义精神,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截至2020年,4万余人次中国军人为和平出征,16名中国军人在维和行动中牺牲、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中国青年用行动向世人证明,只要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同向、携手共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景必将更加美好。

  (三)中国青年的全球行动倡议

  人类已经进入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当今世界面临越来越突出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混乱、撕裂、不公愈演愈烈。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给世界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带来严重挑战。和平还是战争,光明还是黑暗,人类在进步和倒退的十字路口面临着重要抉择。时代呼唤全世界青年团结一心,加强彼此了解、相互取长补短,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中国青年向全世界青年倡议:

  ——坚持向美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立正心、明大德、行大道,崇德向善、追求美好,热爱生活、奉献社会,在一点一滴中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展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自信自强、昂扬向上,不断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实现青春梦想和人生价值。倡导健康生活,锻炼强健体魄,涵养阳光心态,保持青春活力。

  ——为国家发展进步奋斗担当。以主人翁的姿态,刻苦学习本领、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创造,始终保持拼搏向上、奋斗进取的精神,始终走在时代最前列,担负起国家发展进步的历史责任。

  ——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智慧力量。胸怀世界、胸怀未来,秉持全人类共同价值,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大势,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进步的一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弘扬公平正义,捍卫民主自由,为建设繁荣美好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青年真诚希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真诚希望每个国家和地区都能为青年发展提供良好条件,真诚希望全世界青年能够携起手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智慧力量、展现青春担当。

  结束语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世界的未来也属于青年。

  未来的中国青年,必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未来的中国,必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中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变成现实。

  未来的世界,关系到每一名青年的前途命运,更取决于每一名青年的拼搏奋斗。只要各国青年团结起来、同向同行,坚持平等协商、开放创新、同舟共济、坚守正义,就一定能远离战火硝烟、倾轧斗争,真正建设一个和平发展、亲如一家的“地球村”,共同开创共赢共享、发展繁荣、健康安全、互尊互鉴的美好未来,实现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中国青年愿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①截至2020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共5788家,“十三五”期间平均每2天就新增1家。

  ②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中国青年报 2022-04-21 13:14
4月2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和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出席,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文字实录如下:


邢慧娜: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和解读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白皮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顾100年来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的历程,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发展的关心重视,介绍中国推动青年发展的政策举措,展示新时代中国青年事业的发展成就和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向全世界青年发出倡议,呼吁全球青年为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力量。

白皮书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约1.8万字。其中,正文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一、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机遇;二、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全面发展;三、新时代中国青年勇挑重担、堪当大任;四、新时代中国青年胸怀世界、展现担当。

白皮书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个语种发布,由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分别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为了帮助大家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白皮书内容,今天我们邀请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先生,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先生出席发布会,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我们先请贺军科先生作情况介绍。


贺军科: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发展状况。首先,我代表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和共青团中央,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青年发展事业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亲切关心青年、充分信任青年,对青年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推动我国青年发展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取得历史性成就。总体看,我国青年发展水平整体优先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多项核心指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刻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昂扬风貌,全面宣介中国政府的青年政策立场,在中宣部、教育部、人社部等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支持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编写形成并正式发布。

这部白皮书,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关于青年的白皮书。我们依托国家统计局牵头的青年发展统计监测体系,发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智库作用,综合了青年发展统计监测报告、青年发展统计年鉴、青年发展蓝皮书等研究成果和共青团所属机构的大量调研成果,客观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青年发展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勾勒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主流群像。

从成长环境看,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更充分的发展条件、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更全面的保障支持、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正迎来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从发展成就看,新时代中国青年理想信念更为坚定、身心素质向好向强、知识素养不断提升、社会参与积极主动,在奋斗中锤炼本领、在磨砺中增长才干,显现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能力素养。从担当作为看,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各自岗位上奋斗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风气之先,展现出不怕苦、不畏难的青春风采。从人类情怀看,新时代中国青年“走出去”的道路越来越宽、沟通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在心与心的交流对话中汇聚青春共识、在手拉手并肩前行中绘就美好图景,更加开放自信地融入世界,展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阔眼光。中国青年朝气蓬勃、自信奋进的精神风貌充分证明,中国政府坚持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党管青年原则、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青年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继续发展的根本依靠。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青年发展领域出现不少新情况新矛盾,各阶层各群体都面临不少“急难愁盼”问题需要破解,需要社会各方面关心理解、协同支持。我们将立足发展实际和基本国情,立足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认识青年的关键战略作用,继续加大各领域政策扶持力度,让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迸发出更多才智、贡献更多力量。

再过十多天,我们将迎来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共青团始终把服务青年发展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及时反映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着力加强政策倡导和社会倡导,发挥好联系服务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取得更大实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我们注意到,在这部白皮书当中多次反复提到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青年的规划。请问贺军科书记,这部规划出台五年多以来,我们在服务青年发展以及推动规划落地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贺军科: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议、推动制定的我国第一个青年发展国家专项规划,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事情。在中国,过去涉及青年发展的政策都是分散在各个部委的,我们综合考虑政策的协调和衔接,把这些政策整合集中到一起,这还是第一次。《规划》正式印发以来,在各方面的关心下,《规划》实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支持青年发展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第一个层次,国家法律充分关注到青年发展。在宪法精神的指导下,直接涉及青年发展的法律有十余部,这些年来修订了其中一部分,充分考虑了时代发展和青年的现实情况,为青年发展构建了基本的法律支撑体系。第二个层次,涉及到青年发展的规划体系框架全面建立。国家层面颁布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所有省份都已经颁布了本地区的青年发展规划,还有部分地市和县区也颁布了本地区的青年发展规划。第三个层次,青年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范畴。在制度政策体系范围内,青年发展纳入到各级“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之中,有的是专章,有的是专节,照顾到了青年发展的需求。同时,各个部委在本领域的工作范围内,还制定了大量的具体政策。最近五年来,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中央政府各个部门颁行的支持青年发展的具体政策文件大概有80多件。这样看来,我们已经基本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第二,促进青年发展的协调机制全面建立。在国家层面建立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参加这个机制的总共有51个部委,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协调机制之一。经常性参与到机制工作的有17个部门,其他的30多个部门也经常开展一些配合性的工作。省、市、县三级也已经全面建立了这样的协调机制,由本地区的党政领导同志担任召集人,相关部门参加。

第三,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有了实质性的推动。这是最根本的落脚点。这些年来,各个地方根据青年发展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涉及到教育、就业、创业、婚育、赡养老人、住房方方面面的事情,结合当地情况出台了大量具体政策。比如,现在大城市青年面临的住房困难很多,许多省份进行了一些探索,广东省在2020年实施了“青年安居计划”,持续在开展工作,帮助了7000多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获得公租房的保障;前不久北京拿出600多套公寓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首次面向应届生配租。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探索,也都满足了青年很实在的需求。共青团也在这些方面努力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我们从十几年以前就建立了“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沟通机制,有序反映青年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通过人大政协渠道,反映青年的呼声,进行政策倡导。

第四,集中探索推动规划更加有效落地的方式方法。我们整合集成各方面、各领域服务青年发展的政策项目,整体性地推动青年发展,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2019年以来,我们在全国400多个区县进行试点,得到了很多的经验启发;最近这一年多,全国90多个城市全面探索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这些城市整体上是有利于青年成长进步的。这项工作正在实践,我们还将继续推动。

总的来看,通过这五年的努力,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这一阶段性目标已经基本达到。当然,推动规划实施也是长期的事情,我们会继续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继续深化。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白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机遇,素质过硬、全面发展。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青年发展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谢谢。

贺军科:

我们的白皮书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最主要是刻画新时代青年的发展状况,刻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青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青年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我们感受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支撑青年发展的物质条件显著改善。我国去年GDP已经超过110万亿,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国家有能力为青年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比如,现在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超过2万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多年保持在4%以上,支持各个学段贫困家庭的孩子顺利完成学业,每年国家也要拿出2000多亿。这些条件是青年发展最主要的物质基础,这是很大的成就。

二是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传统的像博物馆、文化馆这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发展很快,我看到一个材料,“十三五”期间平均每两天就会新增一家博物馆,这个速度和投入强度是很大的。电影、电视、文艺演出等传统文化产业和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线上演播等新兴文化产业也迅猛发展,对青年来说,可以说现在是“想看什么就有什么”。除了这些之外,现在交通和信息也比较发达,特别是出行比较方便。我们过去都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青年人能够更加便捷地去各地长见识,可以说是“想去哪看就能去哪看一看”。互联网现在基本上是所有青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其实做一些历史对比就会看得很清楚,现在20至29岁的青年,互联网的渗透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十年以前这个年龄段大概是68%。而且当时城乡之间互联网渗透水平还是有明显差别的,现在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几乎消失了。这些都给青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三是青年的健康水平向好向强。最主要的是青年形体方面的变化。身形上,青少年比以前长得高了、长得壮了。比如,20至24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年,男孩比十年前差不多平均长高了1.6公分,女孩平均长高了1.5公分。体重也重了一些,男孩平均重了4、5公斤,女孩也整体重了2、3公斤,总体都在BMI标准值范围内,长得更高更壮。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青少年近视率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国家也正在采取相关措施。一些青少年面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大家高度关注。我们调研的情况显示,大部分的青年心理还是健康的、健壮的,有一些经历过挫折,也会变得更加坚韧。

四是青年的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13.8年,新增劳动力的主体就是青年,13.8年差不多已经达到大一、大二的水平。202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7.8%,比十年前翻了一倍还多,2011年的时候是26.9%,这代表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普及化的初期。这样的历史对比十分明显地表明,当代青年的受教育水平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

五是青年的就业机会更加充分多样。首先,大批农村青年通过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有机会在更高的产业层次上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干。2020年,外出农民工近1.7亿人,这么大的群体中,青年占了很大的比例,能够解决好这么大规模的就业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也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青年就业的门类比以往也丰富了许多。大家经常讲“斜杠青年”,其实就是青年的兼业化特征,还有一些自雇职业,这些都给青年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关于大学生的就业,这些年国家也一直高度重视。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超过1000万,首先这对我们国家是件大好事,每年能有这么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加入到人力资源队伍中来,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就业遇到一些困难是另一个范畴的事情。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这么多年来,我们国家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都保持在七成以上,到年底基本都能达到九成以上。

整体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青年发展实现全方位进步、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些成就归根到底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白皮书首次公布了青年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大幅高于整体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近日,17个部委也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请问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主要考虑是什么?将来有哪些举措?谢谢。

傅振邦: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2020年,我国青年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1.1%,未来这一比例还会增长。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青年既是受益者,更是贡献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有力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纵深实施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实现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提升。我们开展这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这是城市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青年全面发展,是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在动力。在我国青年人口规模、结构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青年作为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价值更加凸显。倡导和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有利于激发青年在城市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有效激发城市活力。

第二,这是适应新型城镇化战略趋势、推动青年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几十年,我们的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城市是青年最集中的地方,也是青年发展压力和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有的城市青年就业难、居住难、生活难等问题比较凸显,可以说,没有青年的高质量发展,就很难有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这是部分城市先行探索的总结提升。近年来,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深圳、成都、济南、宁波、苏州、洛阳等9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山东、贵州、浙江等省份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这些地方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在全国层面部署这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四,这是对国际城市发展经验的有益借鉴。近年来,一些国家从青年发展的角度推动城市发展,在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公共政策等方面,更加重视促进青年安居乐业。一些国家还从城市吸引力和公共设施供给的角度,进行青年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推广、带动,这些都为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月1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青团中央等17家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意见》坚持青年优先发展,鲜明提出了“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城市发展理念,正确认识把握和引领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辩证关系。同时,《意见》也对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都做了部署。

聚焦城市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了“七个着力优化”,着力优化青年优先发展的规划环境、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环境、激励青年施展才华的就业环境、保障青年基本住房需求的居住环境、缓解青年婚恋生育养育难题的生活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成长发展的健康环境,有效保护青少年权益免受意外伤害和非法侵害的安全环境。简而言之,就是让青年的受教育权、生命权、生存权、劳动权、居住权等发展权益得到更充分的保障,让城市为青年的成才成长成功提供更好的空间、平台、环境、条件。

聚焦青年建功城市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了“五个组织动员”:组织动员青年引领城市文明风尚、投身创新创业热潮、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助推生活品质提升。也就是说,要让青年成为城市发展的主体、主人,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中彰显青春贡献。

我们看到,这个《意见》出台之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不少城市已经在积极申请作为试点。这些积极申请参加试点的城市,是有智慧和远见的,因为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现在和未来。我们推进这项工作不搞“一刀切”,而是充分尊重基层的实际,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办法,同时也欢迎未能参加试点的城市自主地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来。我们希望经过两年左右的试点,确定几十个城市先行探索,能够在青年宜业、宜学、宜居、宜育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推动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更好地发挥青年创新创造能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我们深知,这项工作的推进有个过程,希望包括媒体朋友在内的社会各界给予关心支持,提出意见和建议,恳请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加强组织领导,让我们的城市发展青年气息更厚、青年味道更浓、青年标识更强。我们相信,随着这个《意见》的逐步落实和试点城市的务实探索、以点带面、积厚成势,必将有利于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更有效地纵深实施、落地见效,不断增强青年在城市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把党的青年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策效能,让党的关怀传到青年心中、送到青年手中。同时也在新发展阶段,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作为网上一代的Z世代的青年,他们勇于表达,乐于分享,成为各大互联网平台的主流群体,那么面对在“躺平”和“内卷”之间挣扎的中国青年,他们该何去何从,共青团中央有何建议,如何支招?谢谢。

贺军科:

最近几年,我们在媒体上也会经常看到“躺平”、“佛系”,还有各种各样的词,对这些问题我们是非常关注的。特别是共青团中央日常主要做的就是青少年工作,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在这里我就把调研的一些感受向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近几年,我们对当代青年的精神素养等方面进行了多次调研,当代青年的主流观点,仍然是相信成功主要靠个人努力奋斗才能够得来,绝大部分青年对于未来是乐观的。所以我们认为,青年口头语中的这种“躺平”、“佛系”,更多还是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的表达。

第二,国家高度重视解决“躺平”、“佛系”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尽管绝大多数青年不会真正“躺平”和信奉出世生活,但在我国特有的人口结构和比较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当代青年面临的工作、学习、生活压力既大又现实。遇到人生的重大抉择,青年表现出迷茫和困惑,有的时候会丧失方向感,感觉使不上力气,这种现象过去也或多或少存在。近些年,国家在政策上加大了解决教育、就业、婚恋、育幼等方面难题的力度,帮助青年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第三,我们期待全社会更加关心和关爱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精神素养。我们发现,确实也有少部分的青少年长期陷于负面情绪,时间长了就变成“茧房”里的人了。受各种原因的影响,有的青年缺少奋斗精神和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意识,有的青年幻想轻轻松松就能够成就事业,这些都是不现实的,也需要全社会创造好的环境去加强引导。“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少年的人生箴言,需要我们好好体会。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青年志愿者为办成一届精彩、卓越、非凡的奥运盛会提供了重要支持,我们的白皮书中也多次提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这个概念,请问新时代中国青年主要展现出了哪些主要特点和风貌?谢谢。

贺军科: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有2万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服务赛会,展现出了很好的精神风貌。在场馆中服务的青年志愿者,有的要待六七十天、七八十天,工作强度也很大,但是他们都展现了非常强烈的奉献精神,他们的杰出表现也受到了国际奥委会和社会各方面的一致赞扬。其实这就是中国青年的一个缩影。我们不同世代的人,看另一个年龄段的人,总有一些不同的感觉,曾经以往也讲过“80后”会怎样,“90后”、“00后”会怎样,甚至有些人还怀疑,他们能不能担当起时代重任?我们通过大量的日常观察和实践,感觉到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样,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我们感到,当代青年主要有以下这些突出特点。

第一,理想信念更为坚定。中国青年对党的领袖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信念、信任,是我们能够经常直接感受到的,他们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具有极大的确定性认识。国内外一些机构曾经做过调研,对比不同国家,包括中国青年的中国人,对国家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是最强烈的,长期高居世界各国榜首。这种信念也生动地体现在中国青年身上,他们不仅是这么想,而且坚定地这么做。青年中涌现出的一些优秀典型,有的是大学生村官,有的是科技领域的创新者、引领者,有的是在日常岗位上兢兢业业奋斗奉献的人,都展现出了很高的价值追求。

第二,知识素养不断提升。前面已经说了,现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57%,这意味着大部分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除了这些之外,我们也注意到,走向社会以后,还有不少青年在加油充电。在职读研究生的,还有读成人本专科的,他们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努力充实自己。创新能力比以往有了明显提升,具有很强的创造精神,在国家重大工程之中,不少青年担当重任;在一些新领域,像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应用服务业,这些以创新创意为主要特征的行业里,青年占比都超过一半,这也是他们创新精神、知识能力素养的一个标志。

第三,心理状态自信达观。当代青年很自信,他们也会遇到挫折,面对压力,也会短期地展现出一些困惑、徘徊,但是走出来以后,会变得更加坚韧、更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我能够切身感觉到他们很率真、很自信。我们也做过一个调研,结果显示80%以上的受访青年认为自己可以做“情绪的主人”,这些都是很好的表现。

第四,充分展现出勇于担当的精神。以前大家都觉得“90后”、“00后”娇滴滴的样子,能不能担起大任呢?通过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抗洪抢险这些重大考验,我们发现,这一代青年是堪当重任的。除了这些大的考验,在日常工作中,为国家守边防的青年,在基层一线维护城市和社会运转的普通劳动者,还有穿行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都是扎扎实实勤奋劳动的典型,他们劳动的过程就是在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我们联系的工作领域里,还有大量的志愿者。我们连续18年开展“西部计划”,组织大学生到边远地区、贫困地方去支教,十几年派出40多万青年。他们不仅具有很高的道德境界,而且能力也都很强,经过这些实践锻炼以后,能力、才干变得更加全面。我们也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志愿者信息库,现在库里注册的青年志愿者已经超过9000万人,每年有不少青年志愿者都会自发参加社会志愿服务,表现得都很好。在国家的大型赛会、展览中,成体系动员的这些志愿者,主体都是大学生,他们也都展现了很好的精神风貌。

第五,当代青年视野开阔。现在后喻文化特征更加明显,青年懂得更多东西,比年长几岁、年龄大一代的人懂得还要多。他们的视野比较开阔,现在每年出国留学的都有几十万人,这两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可能数据会有一些变化,但总体上数量还是很大的,每年也都有几十万人留学回来工作。除了这些之外,他们每天也通过互联网看到世界各国的情况,每年还有几十万外国留学生来中国留学,这都是帮助青年人开阔视野的重要渠道。通过这些锻炼,他们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都是很好的。所以,我们觉得,当代青年的这些特点,有许多是我们要善加爱护、充分尊重的,要把发挥他们的才干作为立足点。谢谢。


界面新闻记者:

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创下新高,而在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请问为解决青年群体的就业难问题,都有哪些帮扶措施?谢谢。

傅振邦:

就业是青年民生之本,是青年发展之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国家财政、发改、教育、人社等部门齐心协力,采取各种措施,推动青年充分就业。针对今年就业压力大的形势,国家加大了财政投入、政策投入力度,相关部门在助企纾困、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扩大实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项目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不断扩大公共就业的容量。在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专项工作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包括“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了青年就业服务体系。共青团基于自身的职责,坚持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也力所能及地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引导青年树立积极的就业观、择业观、奋斗观。我们在一年多前出版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最近中国青年报在继续连载《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的故事,这里面就有很多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领悟的关于人生道路选择、职业选择的生动故事。

第二,着重突出重点青年群体的就业帮扶。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在全团实施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其中着重突出了对普通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的精准帮扶。今年,我们组织动员各级团干部,尤其是高校的团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7.2万普通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摸清他们的基本情况,进行就业指导、岗位对接。迄今为止,已经为2.5万名困难学生找到就业岗位,全年我们争取实现5万名以上困难学生的精准帮扶。

第三,促进青年创业、带动就业。共青团从1998年开始启动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今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整体形势下,我们进一步深化促进青年创业相关工作,鼓励青年自主创业,重点支持大学生创业、青年返乡创业、科技型创业,同时也通过青年的创业带动更多的青年就业。

第四,维护青年就业合法权益。一方面,我们针对新业态、新职业青年群体的就业和劳动权益保障,大力开展政策倡导和社会倡导,推动相关部门加强政策供给。另一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在求职环节有可能遇到的不公正待遇和权益受损,我们予以重点关注和必要的法律援助,支持和引导毕业生主动有效维护自己的就业权益。

我们相信,在国家重视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定能够坚持自我奋斗,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努力开拓出自己的人生天地,用辛勤劳动和智慧汗水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实践中,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谢谢。


人民网记者:

白皮书中专门提到了国际青年发展指数报告,据我所知,这是首个由我国发布的青年发展领域国际指数的排名,请问开展这项研究的初衷是什么?这将如何促进我国青年人的发展?谢谢。

贺军科: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提出了涉及青年发展的十个方面核心领域,从世界上其他国家来看,涉及青年发展的这些核心内容也都是相近的,包括就业、教育、社会参与等。如何能够简洁地衡量各个国家青年发展状况?近年来,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借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做的人类发展指数有关思路,把青年发展领域有关数据整合成一个简明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各国青年发展状况和政策效果。我们也注意到,英联邦秘书处、欧洲青年论坛与社会进步促进会等组织也曾经基于自己的立场和自己掌握的情况,做过类似的一些研究。

我们认为,国内有关研究机构进行青年发展指数的研究,最主要还是深入分析不同国家青年发展状况背后的制度因素和政策动因是什么,是为了更好地借鉴其他国家在青年发展政策方面的好做法。从去年2月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清华大学青少年德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组成了联合课题组,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形成了《国际青年发展指数报告2021》,去年已经正式发布。这是我们国家发布的第一个国际青年发展比较研究成果。发布以后,在各个方面引起了一些关注,评价是比较正面的。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围绕青年发展核心领域,选择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主要涉及健康与生活、教育与文化、就业与创业、家庭与社会、公共参与等5个方面,使用的数据是公开的、可比的,最后选出85个国家进行客观、公正、均衡的数据处理和评价。

在这85个国家中,中国处在第23位、27%左右的位置。这个位置是高于我国人均GDP的百分位的,我国人均GDP的百分位是34%左右;也是高于我国人类发展指数的百分位的,这个百分位是45%左右。这就是说,我国青年发展状况领先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这也体现了国家支持青年优先发展的实际成果。领先的根本原因,要归功于我们国家制度的优越性、青年发展理念的正确性。当然,我们也看到,在一些指标上我们的排名还有差距,比如在教育与文化这个指标中,我国处在40%左右的位置,相对来说要滞后一点,这提示我们要继续提高青年教育的可获得性和教育质量;比如在青年健康方面,我们尽管排名很高,排在15%左右的位置,但是我们也注意到,青年在力量、视力等方面的问题还比较多。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总体来说,我们将继续学习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有益的经验,立足我国的现实,通过青年发展指数的引领,让我国的青年政策能够更加务实有效。谢谢。



人民日报评论员:新时代塑造新青年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4-22 15:33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确保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青年、亲切关心青年、充分信任青年,推动青年发展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阐明了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展现了亮丽的青春风采、迸发出豪迈的青春激情。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白皮书。白皮书以详实数据和大量事实,全面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享有的良好发展条件,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担当作为,展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自信从容和人类关怀。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发布这一白皮书,郑重宣示了关心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发展的政策导向,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努力按照党的要求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决心。


  时代是青年发展的最宝贵沃土。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回想百年之前,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囿于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不少青年空有一身本领却难以施展、空有一腔抱负却难以实现。国家好,青年才会好。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盛世,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身心素质向好向强,就业创业机会充分多样,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发展流动畅通自由,保障支持更加全面,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将为青年搭建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插上腾飞的翅膀,必将成为青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伟大时代。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最蓬勃动力。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时代呼唤青年坚定理想、努力拼搏、奋勇争先,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风气之先,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以蓬勃的青春朝气,努力跨越一个个“雪山”“草地”,征服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青春动力。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广大人民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我们坚信,新时代中国青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一定能够秉承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光荣传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接续奋斗、永久奋斗,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