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党政组织机构 >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0-03-13 23:21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政治协商会议(俗称“两会”)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布这一报告。...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政治协商会议(俗称“两会”)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布这一报告。

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中文名:政府工作报告

外文名: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属性:一种公文形式

报告人:政府负责人(现任总理)


形成经过

1.起草报告

每到年底,国务院会成立一个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这个小组以国务院研究室人员为班底,同时又邀请有关部门、地方和专家学者参加;起草组在学习了中央精神、明确了总理的要求后便开始以不同方式展开调研,尽可能多地听取各方面意见,形成报告初稿。

2.征求意见

报告接下来进入密集征求各方面意见阶段。整个流程是这样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先讨论一遍,修改后提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再次修改后形成征求意见稿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并将其发往各省区市和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征求意见。

与此同时,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分别征求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经济、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意见。在汇总各方意见修改后,再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作修改。

3.提交报告,接受代表审议

最终,总理要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由国务院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接受代表审议。

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规定,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有三种会议形式:大会全体会议、代表团全体会议、代表团小组会议。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听取政府工作的报告后,将会按照这个地区或行业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和审议,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在稍后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主席团会对报告进行审议,并形成审议意见反馈给政府。

各位人民代表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乡亲们的心声说出来,把人民的生活更多的展现出来。

起草组将集纳起来的审议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整理、吸收,并对报告再度进行推敲和修改,报总理审定。

“审议、讨论报告的过程,其实也一个是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的过程。”李钺锋委员说,大家认真阅读报告,深刻理解报告,对政府行政的思路和部署有了总体的把握,同时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表达了意见,“表决通过的报告,就是达成共识后的共同行动,熔铸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

主要内容

一年内工作回顾

回顾并总结前一年的政府工作情况。 汇报政府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然后再将政府工作分为几个大类(如经济、社会事业、劳动等),分别详细阐述工作举措和成绩。

当年工作任务

归纳当年政府各项工作,汇报这一年政府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首先提出一段纲要性的文字,说明当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然后再将政府工作分为几个大类(如经济、社会事业、劳动等),分别详细阐述将要施行的工作举措和工作计划。

政府自身建设

详细阐述对当年政府内部的政府职能、民主化建设、依法行政、政风建设等方面将要施行的工作举措和工作计划。

其他

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般还包括外交和国际形势方面的内容。 每个“五年规划”开始之年,报告中还需包含过去五年的总结和今后五年的基本规划。 部分政府工作报告后,对报告中出现的一些新名词或专有名词还附有“名词解释”。

表达方式

力求全面客观

用重要事实和数据反应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所作的主要工作。讲问题实事求是,讲措施切实可行。

力求突出重点

突出重点问题和重点工作,又兼顾其他方面,体现年度特点,针对性强,有取有舍,有详有略。

力求富有新意

从内容到形式都力求有所创新,不拘一格。

力求文风朴实

讲实情,重实际。做到语言简练,减少一般性议论,体现朴实无华。

文字版本

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往往有对应的英文翻译,而全国人大会议秘书处亦将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成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7种少数民族文字版本,供少数民族代表委员阅读。随着中国的不断开放,在中国境内生活和工作的外籍人士日益增多,对中国政府工作了解的需求也不断高涨,因而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也逐渐出现了英文版。2004年上海,深圳两城市率先发行英文版的政府工作报告。宁波市在2005年也将该市政府的工作报告译成英文发行。2006年,浙江省嘉兴市政府工作报告也被译成英文公布。2009年,全国大部分省、市政府都准备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英文版。

历届报告

 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5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5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5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5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5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5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6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6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7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7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7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8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8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8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8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8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8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8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8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8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8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9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9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9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9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9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9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9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9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9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99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变化

 政府工作报告变化情况

GDP(2004)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1%,达到11.67万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跨上一个重要台阶。

2005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

2006

200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

2007

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

2008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年均增长10.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2009

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

2010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

2011

“十一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

2012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

2013

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

2014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

2015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2016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2017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


收入(2004)

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3%。

200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7.7%和6.8%。

200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6%和6.2%。

200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0.4%和7.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7703元增加到2007年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476元增加到4140元。

200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实际增长8.4%和8%。

20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

20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

20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


改革(2004)

抓住有利时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005

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和政风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经济管理方式方法。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2006

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2007

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深化电力、邮政、电信、铁路等行业改革,稳步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措施,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2008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2010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011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

2012

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


房价〈2005〉

提高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建设项目资本金比例。重点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继续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

2006

继续解决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严格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重点发展普通商品房和经适房。

2007

正确运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两个手段,加强房价监管和调控,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禁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

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主要通过市场调节解决。要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土地等手段,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2008

对符合条件的第二套普通自住房购买者,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研究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

2010

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

2011

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政府负总责,市县政府负直接责任。

2012

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

2013

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民生(2018)

1.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

2.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

3.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

4.全年要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不合理的坚决取消,过高的坚决降下来。

5.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6.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

7.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8.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9.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10.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

11.下调汽车、部分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

12.要健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消除性别和身份歧视。

13.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合理调整社会最低工资标准。

14.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

15.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

16.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

17.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18.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19.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20.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