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人民日报社: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和新闻机构1946年5月15日,由毛泽东题写报名的《人民日报》在邯郸市创刊,当时该报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和...
人民日报社: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和新闻机构
1946年5月15日,由毛泽东题写报名的《人民日报》在邯郸市创刊,当时该报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实际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
《人民日报》为中国第一大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报纸之一。
2019年5月,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荣获关注森林活动2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
报社名称:人民日报社
外文名:people's daily
成立时间:1946年5月15日,由毛泽东题写报名的《人民日报》在邯郸市创刊。
总部地点:北京
经营范围:报刊、新闻信息采集、印刷、网络
主要职能
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
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为华北中央局机关报,同时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毛泽东同志亲笔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名。
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随中央机关迁入北平。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人民日报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并沿用1948年6月15日的期号。
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60多年来,人民日报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信息,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日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深入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深入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先进事迹,高唱奋进凯歌,弘扬民族精神,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日报始终不渝地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始终不渝地贯彻政治家办报的要求,努力当好新闻战线的排头兵,当好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当好改进文风的排头兵,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发挥“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作用。
党中央对人民日报高度重视,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都对人民日报工作给予有力指导,从办报思想、办报方针、办报内容到内部建设都作出明确指示,为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和事业发展指明方向。毛泽东、邓小平同志曾亲自为人民日报撰写和审改重要文章,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曾亲临人民日报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人民日报宣传报道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对提高传播力、影响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对进一步办好人民日报提出殷切期望,为人民日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勇前进提供了强大动力。
机构设置
人民日报社是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和中共中央的新闻机构,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中央纪委在人民日报社派驻纪检组。
2009年,经中央批准,人民日报社进行机构与职能调整改革,后又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局部调整,形成由23个内设机构、1个所属事业单位、72个派出机构、30种社属报刊及若干个社属企业组成的基本架构,初步建立健全了责权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内设机构
办公厅、总编室、新闻协调部、地方部、经济社会部、政治文化部、国际部、文艺部、评论部、理论部、内参部、体育部、人事局、计划财务部、管理保障局、技术部、对外交流合作部、发行出版部、广告部、报刊管理部、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局、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部。
外派机构
31个国内分社:
截止到2013年人民日报社有31个国内分社。包括北京分社、天津分社、上海分社、重庆分社、河北分社、山西分社、内蒙古分社、辽宁分社、吉林分社、黑龙江分社、江苏分社、浙江分社、安徽分社、福建分社、江西分社、山东分社、河南分社、湖北分社、湖南分社、广东分社、广西分社、海南分社、四川分社、贵州分社、云南分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甘肃分社、宁夏分社、青海分社、新疆分社。
特别行政区分社:
截止到2013年香港分社、澳门分社。
三十九个国外分社:
截止到2013年阿联酋分社、巴基斯坦分社、朝鲜分社、哈萨克斯坦分社、韩国分社、蒙古分社、日本分社、泰国分社、叙利亚分社、以色列分社、印度分社、印度尼西亚分社、越南分社、埃及分社、科特迪瓦分社、南非分社、尼日利亚分社、突尼斯分社、比利时分社、波兰分社、德国分社、俄罗斯分社、法国分社、塞黑分社、罗马尼亚分社、瑞典分社、乌克兰分社、西班牙分社、意大利分社、英国分社、加拿大分社、美国华盛顿分社、美国洛杉矶分社、墨西哥分社、阿根廷分社、巴西分社、委内瑞拉分社、澳大利亚分社、联合国分社。
下属单位
人民网、新闻研究中心、人民出版社、人民日报社印刷厂。(截止到2013年)
现任领导
社长、总编辑:庹震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人民日报社纪检监察组组长、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陆俊华
副总编辑:王一彪
副总编辑:方江山
副总编辑:赵嘉鸣
编委委员、秘书长:乔永清
编委委员:杨涌
职工
截止到2013年全社职工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427人,其中正高职称11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228名。
记者站
人民日报的新闻信息采集渠道遍布国内外。在国内设有38个记者站,国外设有32个记者站;报纸发行全国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量由初创时的几千份增加到2004年的210万份,在全国各个印点所在城市全部实现了早报早投。(截止到2014年)
所属报刊
刊物发行
截止到2013年人民日报社编辑出版二十多种报刊,包括《环球时报》、《中国城市报》、[9][10]《中国汽车报》、《中国能源报》、《证券时报》、《讽刺与幽默》、《健康时报》、《生命时报》、《国际金融报》、《环球时报英文版》等报纸和《新闻战线》、《人民论坛》、《环球人物》、《新安全》、《汽车族》、《家用汽车》、《商用汽车新闻》、《摩托车趋势》、《汽车与运动》、《人民文摘》、《中国经济周刊》、《平安校园》等刊物。人民日报出版社每年出版新闻、时政、文学、法律、教育等各类图书150多种。
现有板块
截止到2013年《人民日报》的版面形式由初创时的4个版增加到周一至周五每日出对开16版,一至四版为新闻版,五至十二版为深度报道版,十三至十六版为周刊、专版。周六和周日每日出对开8版,一至四版为新闻版,五至八版为专版。新闻版实行采编分开,突出时效性和新闻性。深度报道版实行采编合一,以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国际等方面的报道为主。专版、周刊版开辟了《经济周刊》、《民主与法制周刊》、《假日周刊》和其它丰富多彩的专版。评论和理论宣传是人民日报的重点和优势,除社论、评论外,还形成了《人民论坛》、《思想纵横》、《今日谈》、《金台随感》、《国际论坛》等一批栏目。
创办刊物
1985年,创办了人民日报海外版。1995年和1997年,分别创办了《人民日报华东新闻》和《人民日报华南新闻》。此外,还陆续创办了《市场报》、《讽刺与幽默》、《环球时报》、《证券时报》、《健康时报》、《京华时报》、《中国汽车报》、《国际金融报》、《江南时报》和《新闻战线》、《京华周刊》(前身为《大地》)、《时代潮》、《人民论坛》、《人民文摘》等报刊。
历任领导
历任社长:张磐石、胡乔木、范长江、邓拓、胡绩伟、秦川、钱李仁、高狄、邵华泽、白克明、许中田、王晨、张研农、杨振武、李宝善。
历任总编辑:邓拓、吴冷西、唐平铸、胡绩伟、秦川、李庄、谭文瑞、邵华泽、范敬宜、许中田、王晨、张研农、吴恒权、蔡名照、杨振武、李宝善、庹震。
历史事记
1946年5月15日,由毛泽东题写报名的《人民日报》在邯郸市创刊,当时该报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机关报。同年6月底,人民日报社先后移驻武安南文章村、河西村。
194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社迁往西柏坡,与《晋察冀日报》合并,改为中共华北局机关报,报名仍为《人民日报》。从1949年8月起,《人民日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1992年,人民日报率先在中国报业建成了卫星版面数字传输系统,采用了先进的VSAT卫星通讯技术,全国33个承印点同步接收人民日报,同步印刷,同步发行。人民日报VSAT卫星通讯网已拥有包括香港、东在内的110个以上的卫星地面站。
1993年,人民日报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德国轮转胶印机,大大提高了报纸的印刷质量和速度。
1996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人民日报社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人民日报的工作,并提出打好“五个根底”,发扬“六种作风”的要求。
1997年大事记
2010年5月13日《人民日报》网络版截图
1月1日,市场报由四版扩为八版。
6月中旬,人民日报及所属九家报纸进入国际互联网。
11月,从11月开始,北京30家邮局零售人民日报社海外版,结束了海外版创刊以来在北京无零售的历史。
1998年大事记
1月1日,人民日报网络版平台正式启用。
1月14日,网络版英文版进入互联网络。
1月,《新闻战线》杂志从1998年第一期起由48页增至56页。
5月8日,为宣传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7月26日,海外版在日本东京建立的卫星接收站开始直接接收卫星传送的海外版版面。
1999年大事记
1月3日,教科文部主办的《电脑·网络·通信》专版首期在第四版刊出,每月单周星期日出版。
9月22日,中国记协组织的“新中国新闻事业50周年”百篇优秀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座谈会暨征文颁奖会在京举行,本社社长邵华泽的《谈谈舆论引导问题》和新闻战线许林的《关注现实记录时代推进变革》获优秀论文奖。
10月1日,为纪念国庆五十周年、市场报创刊20周年,市场报出版20块版的彩报纪念专刊。
10月2日,《华南新闻》第一次采用一、四版打通、铺红底反白的版面表现形式,开创中国报界重大主题报道之先河。
2000年大事记
1月4日,《环球时报·周二版》正式出版。
1月5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到华东分社视察,祝贺华东分社成立暨华东新闻版创刊5周年,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兼华东分社社长周瑞金主持会议并讲话。海外版主办的《海外传真》周刊首期在第五版至第八版刊出,每周三出版。
1月6日,由本社主管、教科文部主办的《健康时报》创刊。
7月25日,在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李岚清副总理在讲话中对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7月6日一版发表的《郑州儿童医院收费乱》的一组报道给予肯定。
11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在本社呈送的《中国人大新闻网站工作情况汇报》上批示:“希望继续努力办好‘中国人大新闻网’,使其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
2001年大事记
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解放军报联合举办的“世纪初年走边关”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于7月底结束,共播发各类稿件389篇。
1月2日,《环球时报》正式改为周二刊,原来“周二版”由16版扩为24版。《环球时报》改版后,每周两期,每期24个版。
1月5日,人民网推出新版,这是人民网1997年创立以来第三次大规模改版。改版后的人民网有13个新闻频道,6个专题子网站,成为互联网上一个大型综合性中文新闻网站。
11月10日,在中国记协举办的首都新闻界新闻业务技能比赛中,由社总编室和印刷厂组成的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70多家新闻单位的570多名新闻工作者参加了此次比赛。
2002年大事记
1月7日,报社召开人民网创办五周年座谈会。
10月24日,社长许中田逝世。
11月,王晨任人民日报社社长。
2003年大事记
4月4日,人民网与日本北海道电视放送株式会社签署合作协议,副总编辑兼网络中心主任吴恒权和北海道电视放送株式会社社长滨本孝久代表双方签字并致辞。
5月28日,人民日报华东版推出《长三角》专刊。该专刊为彩色双周刊,隔周逢周三对开8版或16版发行。
12月,经新闻出版总署质量检测中心认定,印刷厂印刷的2002年度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市场报、北京青年报等10种报纸,13个产品被评为署优产品。这是印刷厂历年来品种和产品评优最多的一次。
2004年大事记
1月1日,南京、武汉、西安、宁波四个印点顺利出版人民日报,宁波印点印刷彩报成功。
8月26日,人民日报社与东盟十国媒体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与东盟媒体合作高层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开幕。
2013年大事记
中共中央决定,杨振武同志任总编辑。
曾任人民日报社记者部主任,人民日报社编辑委员会委员、海外版总编辑,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兼机关党委书记,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
2017年大事记
2017年3月17日上午,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会见了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副董事长胡志强先生一行。
2019年大事记
1月9日,由人民日报社工会、人民网·人民健康共同主办,华医心诚医生集团协办的“心健康·新活力”公益行动在北京举办。
2月28日上午,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在报社会见了俄罗斯塔斯社社长米哈伊洛夫一行。
2020年5月13日,作为第一批倡议方,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起“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
成就
人民日报社拥有下属企事业单位100多家,基本形成了以人民日报为主体,以人民网、人民日报所属报刊为群体,集印刷、发行、广告、信息、出版和多种经营于一体的产业结构。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人民日报向世界一流新闻集团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获荣誉
2020年1月8日,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文化新闻采访室入选2019年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公示名单(公示期为2020年1月8日至1月14日)。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
报纸于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里庄创刊。时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为华北中央局机关报,同时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毛泽东同志亲笔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名。
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人民日报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并沿用1948年6月15日的期号。
1992年,人民日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人民日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作为展现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舞台,人民日报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记录中国社会的变化,报道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
2018年03月,获得第三届全国“百强报纸”。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人民日报排名第349。
中文名:人民日报
外文名:People's Daily
语种:中文
类别:中央党报
主管单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历史沿革
从1937年12月11日《抗敌报》创刊、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至1949年8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为止,人民日报报系中共出版过9种报纸。它们以出版时间为序,依次是:《抗敌报》、《晋察冀日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北平版)、《北平解放报》、《人民晚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北平新闻)。
办报准备
1937年,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大捷之后,根据中共中央部署,一部3000人由政委聂荣臻率领转战至晋东北地区。11月7日,即太原被日寇攻陷的前一天,聂荣臻等在五台山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11月18日,在日寇的“围剿”中,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转移至太行山深处河北阜平县城。为宣传组织全民抗战,鼓舞边区军民抗日斗志,聂荣臻和中共晋察冀省委书记黄敬、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等,共同商定创办一份晋察冀全区性党报。
1937年12月11日,晋察冀边区党的领导机关——晋察冀边区总军区军政委员会机关报《抗敌报》创刊。《抗敌报》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份党报,也是人民日报报系中创办最早的报纸。《抗敌报》创刊后的头四个月,是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办的,共出版了30期。
1938年4月,《抗敌报》由晋察冀边区总军区军政委员会机关报,改为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4月10日,邓拓同志开始担任《抗敌报》报社主任。4月15日,邓拓同志主持出版了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划归晋察冀边区党委领导后的第31期《抗敌报》。
1938年8月16日,《抗敌报》从第63期开始出铅印版,再三日刊改为隔日刊。
1940年11月7日,即晋察冀军区成立三周年之际,中共北方分局决定将隔日刊《抗敌报》更名为《晋察冀日报》。《抗敌报》共出版了456期,历时3年。
1940年11月7日,按照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决定,隔日出版的《抗敌报》从第457期开始,改名为《晋察冀日报》。并在头版上发表了简要的《革新启事》。
1948年5月20日,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战略解放区合并。5月26日,《晋察冀日报》刊载了两区合并,正式成立华北解放区的消息。
1948年6月14日,《晋察冀日报》停刊,共出版了2845期。《晋察冀日报》最后一期刊载了社长邓拓撰写的《终刊启事》,对《晋察冀日报》办报十年的历史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
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为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
1946年5月15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刊。
1946年7月1日,毛主席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亲笔题写了“人民日报”四字报头。
1948年6月14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停刊,共出版了746期。
1948年6月15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与《晋察冀日报》合并为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
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为代中共中央机关报。
194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开始使用毛主席第二次题写的“人民日报”报头。
194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在河北省邯郸市创刊,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为华北中央局机关报,同时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
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随中央机关迁入北平。
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人民日报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并沿用1948年6月15日的期号。
1949年2月2日,《人民日报》在北平市创办了《人民日报》(北平版)。
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由河北省平山县里庄迁至北平市出版。
《人民日报》(北平版)由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主办,北平市委具体领导,侧重宣传、报道北平市地方新闻。
1949年3月14日,由于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由河北平山县迁入北平市出版,《人民日报》(北平版)即停刊。《人民日报》(北平版)共出版了41期。
1949年3月15日创刊,由《人民日报》(北平版)改名而来。创刊号延续《人民日报》(北平版)的刊号为第42号。
《北平解放报》由北平市委直接领导,延续《人民日报》(北平版)的宣传、报道任务。
1949年7月31日,《北平解放报》终刊,共出版了178期。
1949年5月1日,《人民晚报》在北平市创刊。
进城后的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为了在《北平解放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舆论覆盖空间的完整性,在其进驻北平市一个半月时,创办了由自己直接领导的子报——《人民晚报》。
1949年7月31日,《人民晚报》终刊,共出版了91期。
1949年8月1日,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由代中共中央机关报转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第一期的刊号,延续华北《人民日报》的刊号为407号。
1949年8月1日,人民日报每天出版一份可以单独订阅的《北平新闻》专版。人民日报创办《北平新闻》专版,是为了接替1949年7月31日停刊的《北平解放报》和《人民晚报》,继续报道北平市地方新闻。
1949年8月17日,人民日报《北平新闻》版停刊,共出版了17期。
1973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第一张彩色报纸试印成功。
1974年1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发行部分彩报。
1977年3月3日,叶剑英元帅为《人民日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78年1月7日,《人民日报》推出彩色画刊《星期画刊》。至1979年12月16日,彩色画刊《星期画刊》出至第90期。由于时效慢,成本高,《人民日报》彩报(彩色画刊)于1980年1月未再出版。
1985年7月1日,创办了《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中国对外发行的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性中文日报,是沟通海内外交流与合作的纽带和桥梁。人民日报海外版公开向国内外发行,在北京编辑,周一12个版,周二至周六8个版,周日无报。除在北京、成都、西安、上海、深圳等地印刷外,还远程传版到香港、纽约、旧金山、东京、巴黎、多伦多、悉尼、约翰内斯堡、雅加达等地,在当地制版印刷,发行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5年1月2日,《人民日报》第一个地方版华东版在上海正式出版发行,每日出16版。人民日报社为此设立了华东分社。此前,1994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人民日报》地方版创刊题词。2006年更名为上海分社。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网络版正式进入国际互联网。
2009年8月1日,创办了《人民日报》藏文版,对开4版,公开发行,主要面向西藏全区和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份藏族聚居区的农村基层党支部、中小学等赠阅。
2012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开通法人微博。
2014年6月,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2000余家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入驻移动政务发布厅。
2017年1月,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的重要标志。
201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致读者》,宣布从2019年元旦起实行改版,全部版面彩色印刷。
2019年9月19日,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宣告成立。体现主流算法的人民日报客户端7.0版、短视频客户端“人民日报+”、人工智能媒体实验室、全媒体智慧云和融媒体创新产品研发与孵化项目正式亮相。
机构设置
人民日报社是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和中共中央的新闻机构,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中央纪委在人民日报社派驻纪检组。2009年,经中央批准,人民日报社进行机构与职能调整改革,后又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局部调整,形成由23个内设机构、1个所属事业单位、72个派出机构、30种社属报刊及若干个社属企业组成的基本架构,初步建立健全了责权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版面沿革
2001年,人民日报按照中央机关报性质、任务、要求和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了版面调整,形成重要新闻、深度报道和专版、周刊三大板块。1版至4版为新闻版,5版至8版为深度报道版,9版至12版为各种专刊和周刊。
2002年7月1日,《人民日报》首次出版彩色版。
200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第3次扩版后,在保持原有风格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版面形式和报道内容作了调整和改进,在保持指导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新闻性、可读性、群众性和服务性,使报纸宣传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之后推出了《人生境界》、《政策解读》、《热点解读》、《文化观察》等一批栏目。
2004年,《人民日报》进行版面调整,周一至周五共20版,其中1至7版版面专题固定,依次为1版要闻版、2版国内要闻版、3版国际版、4版要闻版、5版视点新闻版、6版国民经济版、7版国际版,8版略微发生变化,9至12版版面专题变化很大;13至16版,周一为经济周刊、周二为党的建设周刊、周三为民主和法制周刊、周四为科教周刊、周五为议政与建言周刊,17至20版,固定为华南新闻。周末共十六版,1至4版依然是要闻版,13至16版为华南新闻,其余版面的专题在周一至周五的版面中出现过,周日5、6版新增了新农村周刊。
2007年5月,《人民日报》报纸版面进行了一次调整。周一至周五由原来20版调整为16版,将原先的华南新闻停刊。其中,1至5版和7版与04年相同,6版改为经济新闻版,8版为广告版,9版不固定,10版为政治新闻版,11版为文化新闻版,12版为体育新闻版;7月1日,《人民日报》在全国范围实现彩色印刷。
2009年7月,《人民日报》开始增版。周一至周五重新回到06年以前的20个版面,版面专题发生很大变化。1至5版固定为要闻版,6版视点版,7版理论版,8版不固定,9版经济版,10版政治版,11版文化版,12版社会版,13、14版国际版,15、16版在体育版、视觉新闻版等之间变动,20版固定在副刊版与文艺评论版之间变动。
2010年,《人民日报》继续增版,共24版。1至6版为要闻,7版不变,8版在广告版与视点版之间变动,10版为经济版,11版为政治版,12版为文化版,13、14版在社会版与体育版之间交替,15、16版为综合版,21至23版为国际版,24版在副刊与文艺评论版之间轮流出现。
2013年,《人民日报》版面继续发生变化。周一至周五版数不变。1至4版为要闻版,5版为评论版,6至8版、10至13版与之前一样,9版为视点版,14版新增加连线基层版、新媒体版与之前的体育版轮流出现,15版体育版,16版特刊或广告版,周刊周四至周五顺序调换,21至24版无变化。周末增至12个版面。周六增加假日生活与生态周刊,周日增加特刊与国防周刊。周六、周日人民日报由每天8版增至12版,节假日由每天4版增至8版。周一到周五,每天推出一块评论版。
版面设置
《人民日报》的20个版(周六、周日为8个版)中,一至五版为要闻版,六版为视点新闻版,七版为理论版,九至十六版为新闻版,十七至二十版为周刊、专版和副刊。辟有《经济周刊》、《新农村周刊》、《民主政治周刊》、《议政建言周刊》、《党建周刊》、《文教周刊》、《民生周刊》、《国际周刊》、《国际副刊》、《副刊》,以及《军事》、《台港澳侨》、《文艺评论》、《读者来信》专刊等。评论和理论宣传是《人民日报》的重点和优势。
人民日报版面
除社论、评论外,还设有《人民论坛》、《人民时评》、《声音》、《思想纵横》、《今日谈》等一批言论栏目,“任仲平”、“何振华”、“国纪平”影响力日益彰显。《政策解读》、《热点解读》、《人民观察》等一批栏目,受到广泛肯定与好评。2008年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维护西藏社会稳定、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中,积极引导国内舆论,有效影响国际舆论,在重要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第1~6版为要闻板块,第9—15版为国内新闻板块,第17—20版为周刊及专版板块,第21—23版为国际新闻板块。此外,第7版为理论版,第24版为副刊。扩版后,每天增加1个要闻版、1个国际新闻版;每周增加1个观点版、1个新兴媒体版。
《人民日报》每周一至周五24个版,第1—6版为要闻版,第9—15版主要为国内新闻版,第17—20版为专刊版面、21-23为国际要闻版面,此外,第7版为理论版,24版为副刊版(周二、五为20版)每周有一个新兴媒体版,一个观点版;周六、周日8个版、节假日4版。自1985年7月起,人民日报海外版出版发行。1995年1月,人民日报华东版创刊。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华南版创刊(上述两版2007年停刊)。
人民日报社还出版两种彩色报纸和一种月刊:以传播市场信息为主的4 开8版周2刊《市场报》和刊登漫画、讽刺小品的4开4版双周刊《讽刺与幽默》,以及供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工作爱好者阅读的《新闻战线(月刊)》。
2019年1月1日起,《人民日报》实行改版,工作日从24块版调整为20块版,周末从12块版调整为8块版,节假日仍为8块版,全部版面彩色印刷。
职能沿革
1948年6月15日创刊以来,《人民日报》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深入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先进事迹,高唱奋进凯歌,弘扬民族精神,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5月4日,习近平在批示中指出,30年来,人民日报海外版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介中国发展变化,在外宣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希望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创刊30年为起点,总结经验、发挥优势、锐意创新,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也分别作出批示,要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把握正确导向,创新内容形式,发挥特色优势,进一步增强国际传播话语权、影响力。
职能解释
人民日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作为展现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舞台,人民日报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记录中国社会的变化,报道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社论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国大陆政治都有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社论往往改变了中国大陆的历史。《人民日报》除了为外界提供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及观点等直接信息外,其社论亦反映了中共中央对事件的处理意见。
人民日报通过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以委婉的手法传递北京官方对国内和国际事务的看法。国内外政情观察家通常会从《人民日报》内文章的一字一句探求中共中央想表达的真正含义以及某些中国所独有的政治讯息。人民日报刊登文章的位置远比文章内容重要。
发行工作
党中央对人民日报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为发行工作注入了动力。中央办公厅每年都下发《通知》对人民日报发行工作做出指导,中央宣传部每年都召开会议对人民日报发行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这些都为人民日报做好发行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国内发行
1948年6月5日,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日报》正式出版。首版头正下方有“创刊号”3字,右侧横排右起写明:“1946年五月十五日创刊”等信息从创刊号未写明报社所在街道名、门牌号看,可能与当时逐渐紧张的战争气氛有关。报社编辑部还带有明显的军事机关性质,实际上编辑部也确实与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指挥部相邻。[20]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
全球发行
《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于1985年7月1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综合性中文日报,是海外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的途径,也是沟通海内外进行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纽带和桥梁,特别是在香港,台湾等地具有影响力,是香港同胞及台湾同胞了解中国大陆发展的途径,2015年全年日均发行量基本稳定在230万份。
发行渠道
发挥邮政主渠道作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拥有覆盖全国的投递网络,投递终端抵达基层,延伸至偏远地区;人民日报面向全国发行,覆盖城市和乡村,需要送达千家万户,报邮双方具有良好的合作条件。
人民日报
报社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基础数据库建设、读者构成和分布情况调查、投递时效监测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邮政方面也在增设人民日报投递班次、优化投递线路以及报款结算等方面给人民日报很大支持。双方不断为战略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共同营造有利于人民日报发行工作的环境。
发行数据
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如期创刊,这天的报纸发行量大约是1万份。
截至2008年1月1日零时,人民日报2008年度发行量达到232.55万份,比2007年初增长20.75万份,同比增长9.8%,比2002年平均发行量增长了50余万份。
《人民日报》全年日均发行量基本稳定在230万份,2009年1月1日,《人民日报》收订量达235万余份(不含海外版)。
截至2015年6月,人民日报发行量超过300万份,达到近三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并实现连续十几年稳定增长。
荣誉表彰
1992年,《人民日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2010年2月, 《人民日报》环境采访室获得中华宝钢环境奖。
2010年10月,《人民日报》位列世界报业与新闻工作者协会“2010年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第十位。
2014年6月,《人民日报》位列中国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第一名。
2015年9月,《人民日报》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百强报纸”。
2015年11月,《人民日报》专栏《人民观点》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016年9月,《人民日报》获中国邮政发行报刊百强排行榜第一位。12月,《人民日报》获报纸融合传播百强榜第一名。
2018年03月,获得第三届全国“百强报纸”。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人民日报排名第349。
报纸评价
《人民日报》版面
《人民日报》是一张权威、严肃的综合性日报,凭借其采编力量对新闻事件作出反应,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人民日报》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高品位、高格调,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创新,对弘扬祖国历史和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33]。(人民网评)
《人民日报》坚持正确导向,贴近海外实际,积极向海外中华儿女以及世界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情况,为密切祖国同海外中华儿女的联系和情感,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贡献,更好地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真正成为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独特窗口[34]。(人民网评)
《人民日报》作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杰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日报》无愧于时代与人民,已经得到亿万普通中国民众高度信赖及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与信任[15]。(中国网评)
《人民日报》的典型报道,始终体现时代的最强音,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积极倡导和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引导人们见贤思齐。《人民日报》重要评论从事舆论监督,常常不拘泥于一地一事,而就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或现象,进行理性的剖析与观念的纠偏,发人深省,甚至引发一些全国性的深层次变革或对全局性的工作有积极的推动。
《人民日报》也是中国政治与外交的晴雨表。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国际宣传肩着两副重担:一是向国内读者报道国际新闻,分析国际局势,解释中国对外方针政策;二是向国际社会阐明中国观点、中国立场。(人民网评)
《人民日报》作为政府最坚强的代表,充分发挥着媒体是政府的耳目与喉舌、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作为宣传部旗下的喉舌报章,办报方针、理念一直影响着中国所有的媒体;文章对内成为所有中国人的指路标向,向外表达了中国官方对世界大事的观点与角度。(腾讯评)
刊头题字
《人民日报》在发展沿革中用过3个毛泽东字体报头。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于1946年5月15日创刊的时候,编辑部请远在延安的毛泽东题写报头。因时间来不及,就自己动手应急,从各种毛泽东手书中集字而成“人民日报”4字。当时已是晋冀鲁豫《人民日报》重要干部的李庄,走遍邯郸,也找不到会制作铅版的制版师傅,只好请人木刻制版,将毛泽东的集字做成由右向左的横幅报头,用在创刊号和随后的报纸上。
一个半月后,毛泽东于6月间在延安题写了由左向右的横幅《人民日报》报头,由薄一波带到河北武安,编辑部美工再将这个亲笔题词木刻成新的报头,刊用在7月1日以后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上。
创办华北《人民日报》时,毛泽东于5月27日从阜平县花山村来到平山西柏坡,为新创办的《人民日报》题写报头。毛泽东一连写了4行“人民日报”共16字,交给薄一波转人民日报编辑部。题写的时间应在6月10日左右,最迟不会晚于6月12日。
办刊宗旨
坚持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心同德、同向同步,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不渝地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始终不渝地贯彻政治家办报要求,努力当好新闻战线的排头兵,当好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当好改进文风的排头兵,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发挥“中流砥柱”“定海神针”重要作用。
领导信息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社长 庹震
总编辑 庹震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社纪检监察组组长、编辑委员会委员 李熙
副总编辑 王一彪
副总编辑 张首映
副总编辑 方江山
副总编辑 许正中
编辑委员会委员、秘书长 乔永清
编辑委员会委员兼总编室主任 杨涌
历任领导
任期 职务 姓名
1948.6-1949.8 社长 张磐石
1949.8-1949.12 社长 胡乔木
1949.8-1957.6 总编辑 邓拓
1957.6-1958.9 社长
1950.1-1952.6 社长 范长江
1957.6-1966.5 总编辑 吴冷西
1977.1-1982.3 总编辑 胡绩伟
1982.4-1983.10 社长
1982.4-1983.10 总编辑 秦川
1983.11-1985.11 社长
1983.11-1986.3 总编辑 李庄
1985.12-1989.6 社长 钱李仁
1986.3-1989.6 总编辑 谭文瑞
1989.6-1992.11 社长 高狄
1989.6-1993.9 总编辑 邵华泽
1992.11-2000.6 社长
1993.9-1998.3 总编辑 范敬宜
2000.6-2001.8 社长 白克明
1998.3-2001.8 总编辑 许中田
2001.8-2002.10 社长
2001.8-2002.11 总编辑 王晨
2002.11-2008.3 社长
2003.2-2008.4 总编辑 张研农
2008.4-2014.4 社长
2008.4-2012.8 总编辑 吴恒权
2012.9-2013.4 总编辑 蔡名照
2013.4-2014.4 总编辑 杨振武
2014-2018 社长
2018.3-2020.10 总编辑 庹震
2020.10- 社长、总编辑 庹震
光明日报[guāng míng rì bào],中共中央主办媒体。
光明日报[1]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办,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思想文化大报。
作为党和国家联系广大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光明日报始终得到中央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毛泽东同志为光明日报创刊题词:“团结起来 光明在望 庆祝光明日报出版”。邓小平同志先后为光明日报创刊40周年和出版《真理标准讨论文集》题词:“光明日报四十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进一步办好光明日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2]》,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源头精神。进入新时代,光明日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强化政治家办报意识,思想文化大报的定位和特色进一步彰显。
光明日报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光明日报》《文摘报》《中华读书报》和《书摘》《博览群书》《新天地》《留学》《教育家》杂志,以及光明日报出版社、光明网、光明日报“两微一端”等全媒体的现代化报业集团。
光明日报在全国设有37个记者站,在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派有常驻记者,报纸发行量达100多万份。
中文名:光明日报
语种:汉语
类别:报刊单位
新闻主管单位:中共中央(中宣部代管)
主办单位:中共中央
创刊背景
是我国经过了30年的解放运动,特别是3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打垮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取得了震撼全世界的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光明日报》诞生了。
《光明日报》初由中国民主同盟主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都为《光明日报》创刊题词。
1949年7月起,《光明日报》就陆续开始创办《经济》《文学》《文学评论》《学术》《新语文》等各种专刊,开始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
1953年起由中国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合办。1957年改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统战部领导。
1978年以来,《光明日报》几次调整办报方针,但以知识分子为主的读者对象始终没有改变。
1982年11月,《光明日报》明确为中共中央领导和主办。
1994年8月,经党中央批准的光明日报社编制方案明确规定:光明日报社是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央宣传部代管的新闻机构。
此报的顺序号从创刊第一号“号”的称谓一直延续至今,区别于其他某些报纸“期”的称谓。此报当时的零售价为旧币制20元,后升至200元一份。
当时《光明日报》社社址在北平西长安街32号,编辑、印刷厂在石驸马大街90号,报社社长未署名,当时报社设有8个部处组,分别有联系电话。
历史演变
从《光明日报》报纸的演变轨迹,可以看出当今和谐社会的来之不易。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为党紧密联系和激励知识分子,发挥知识分子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起着积极的作用。《光明日报》从一份民主党派机关报发展为党中央主办、中宣部代管的全国性重要党报,成为“党的喉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9年1月北平解放,时有报纸26家。根据中央对进步、反动、中间性质的旧有报业不同的处理意见,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北平旧有报业的处理除保留《世界日报》和《新民报》二家私营报外皆予查封。旋即由于《世界日报》在刊登新华社来稿的同时还发布国民党新闻稿件,2月25日被当作国民党CC系报纸而没收。时隔2个多月,根据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曾提出新中国应该办一张主要以知识分子为对象的报纸的意见,中共中央指定由中高级知识分子云集的中国民主同盟接收原北平《世界日报》的产业及人员。《世界日报》是由中国新闻史上唯一一人办三报(《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的报业家成舍我于1925年2月创办的民营报纸。该报除了主要进行军事、政治新闻报道外,同时还兼重教育新闻报道。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不久日本占领北平,《世界日报》停刊。此时《世界日报》是北平发行量最大的日报,社会影响极大。其规模、设备、编辑、作者队伍堪称全国一流水平。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20日于北平原地复刊。当时民盟集中了较多的中国教育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素有办报的传统,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办报经验。
1949年5月14日下午,民盟总部在北京饭店举行第11次会议,商讨接手、改造《世界日报》的事宜,就当时黑暗的旧中国面临灭亡,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最后胜利,中国的未来充满着光明的政治背景,会议通过决议将报名定为《光明日报》,同时决定5月16日正式接收报馆,社址仍用原《世界日报》西长安街的社址。创刊报头由郭沫若先生题写,也有人认为是沈钧儒先生所题写的,两者之中无论是谁题写的,这一报头一直使用到文化大革命初期。新中国成立前后毛主席先后题写了上百家报纸的报头,《光明日报》却是极少数非毛主席题写报头的报纸之一。一切准备就绪之后,6月16日新报出版,由民盟总部所主办的新中国第一张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民主党派机关报——《光明日报》于北平横空出世。
办报伊始《光明日报》每天出版对开四版,星期六增出对开四版称之为增刊,主要有“学术”、“新语文”、“历史教学”、“文学评论”等。版式上采用传统的仍是竖排法。
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率先对排版格式进行改革,开国内报纸横行排版的先河。众所周知,在此以前,我国报纸历来都是竖排版的,没有横排的先例。当时《光明日报》的地位和前苏联的《消息报》很相似,于是把《消息报》作为参考标志进行文字排版改革,最终全国第二大报《光明日报》成了中国第一份文字改版的报纸。
1956年元旦《人民日报》也改为横排,紧接着全国报刊积极响应。直到反右运动开始前,《光明日报》虽说是由民主党派主办,但同时也接受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的领导。办报经费按照公营报纸实行“供给制”政策,中央人民政府拨给办报所需要的资金和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用。社长由民主党派人士担任,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主席章伯钧是第一任社长。历任总编基本上是由具有民主党派和共产党员双重身份人士担任,如第一任胡愈之,第二任邵宗汉,第三任常芝青除了是民主党派人士外都是共产党员,第四任储安平则只是民主党派人士。
《光明日报》创办之时就将主要读者定位为广大的知识分子。报道内容除了重要的国内外时事之外,主要是有关知识界的各种情况。随着1952年4月全国新闻工作会议根据民盟的政治任务明确规定:《光明日报》以文教工作的宣传报道作为报纸的中心内容。此后,文教工作的宣传报道内容每期几乎占1/4的版面。加上《光明日报》拥有诸如包括郭沫若、费孝通、范文澜、翦伯赞、茅盾、老舍、巴金、梅兰芳、程砚秋、俞伯平、沈从文、钱伟长、谈家桢、苏步青、丁石孙、叶剑英、陈毅、董必武等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革命家大批著名的精英作者。
《光明日报》办得有声有色,在全国众多报纸中特色鲜明,受到广大读者的深深喜爱。1953年1月,《光明日报》改由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联合主办。此时正值抗美援朝之际,为大力报道抗美援朝内容,《光明日报》的副刊除“历史教学”外全都被取消了,但不久之后《光明日报》又陆续创办了“史学”、“文学遗产”、“哲学”等一系列具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副刊。从1954年春到1957年上半年反右开始,《光明日报》副刊的发展进入到“文革”前的巅峰时期。《光明日报》在全国非常畅销,成为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影响最大的报纸。
1956年4月,毛主席提出了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使知识分子能感到自己拥有足够的言论自由权,促进“双百方针”的顺利推进,毛主席及党中央充分利用报纸这一宣传工具来调动知识分子的激情。1957年3月10日,毛泽东在特别邀请新闻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上问及时任《光明日报》总编常芝青:“《光明日报》是民主党派的报纸,你一个共产党员在那里当什么总编辑。你撤出来,找一个民主人士去当总编辑。”不久之后,中共中央撤销了《光明日报》的党组。让民主党派独自办报。4月1日,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储安平正式就任总编辑,章伯钧仍继续就任社长之职。紧接着在随之而来的整风运动中,中共中央将文艺、学术思想问题的“争鸣”转变为鼓励党外人士和知识分子“大鸣大放”,向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对此毛主席又一次专门召开了新闻出版界代表的座谈会,其中就办报而言,他认为“共产党不如党外人士,现在是外行领导内行”。这样一来,在“整风”、“鸣放”阶段,党外人士、知识分子们显出了无比的热情,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策。储安平以《光明日报》名义,派出大批记者到全国九大城市采访,召开民主党派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鼓动他们向共产党提意见,并亲自安排版面“发表座谈纪录11次,共占了12个版,约13万字”。在整风发言中民主党派人士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章伯钧、储安平分别提出了“政治设计院”、“党天下”的言论。以此同时,《光明日报》作为中国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报成当时全国两份最活跃的报纸之一,大胆刊出各种“鸣放”声音。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这是为什么?》,拉开了“反右派运动”的序幕。《光明日报》被定为推行“资产阶级方向”的两家报纸之一,成为新闻界的“毒蛇”,被点名批评:“利用百家争鸣和整风运动,发表大量带煽动性的报道。”1957年6月至7月,《光明日报》有18人被划为右派,章、储两人均被当作“大右派”揪出,名列中国十大右派之榜。
1957年反右开始不久,《光明日报》改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统战部领导,与中央保持步调一致。
1958年全国进入“大跃进”时期,为了更好地宣传“大跃进”,新闻界内部也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1958年2月27日。人民日报社宣布了《苦战三年工作纲要(草案)》,这个纲要其中强调了“千方百计地利用广大读者的来信,使读者来信真正成为丰富报纸内容的源泉,每月争取刊用读者来信600件至1000件……”。在《人民日报》的带动下,新闻界掀起了相互竞赛的热潮。《光明日报》也不甘落后,一改“同人办报”、“专家办报”的作风,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开门办报。“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在各地文教部门建立了五百多个通讯组,发展了近两千名通讯员”。这样一来,稿件猛增,篇幅显得紧张,于是10月25日编委会在报上登出《本报五种专刊停刊启事》,毛主席看了这个启事后,认为“《光明日报》的副刊和‘哲学’、‘文学遗产’等,应继续办下去,不要停刊”。根据主席的意见,11月2日’又登出《本报“哲学”、“文学遗产”等专刊继续出刊启事》。大跃进时期,报社内也搞大跃进,如排字房案提出“比干劲,放‘卫星’,排字案工显奇能;不论编辑删、倒、花,政治挂帅克服它!”校对室提出“质量要好保时间,分分秒秒都抢先,政治挂帅鼓干劲,校对卫星飞满天”,如同其他报纸一样,《光明日报》也成为推动“大跃进”的有力工具。
1967年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报纸问题的通知》,其中提到省市报可以停刊闹革命,但是不应当停止代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
1968年底,大多数报纸停办,全国报纸数量降为历史最低仅42种,全国性报纸只剩下4种,《光明日报》便是能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全国性报纸之一。自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形成了《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两报一刊”的宣传机构,负责披露“最高指示”、新的运动口号以及运动的最新“战略部署”。“两报一刊”成为全国舆论的指挥棒,是全国人民了解“中央精神”最主要的渠道。当时全国报纸的内容及版式皆以“两报一刊”为样版。内容上,《光明日报》的副刊和专刊全部取消,大量转载刊登政治性的文章,学术色彩削弱,内容单一化。版式上,以《光明日报》报头为例,原本在反右运动开始后为改变“资产阶级右派向党进攻的急先锋”的形象,就有人提出换掉以前的报头,请毛主席题写。直到1964年夏天,报社穆欣同志为此专门向毛主席写过报告,而毛主席认为(《光明日报》)原先用的报头是郭沫若写的,他曾说过,凡是报上用的鲁迅、郭老写的报头,都不再写。情况并非这样,郭老只题写了“文学遗产”专刊的刊头。经过说明以后,仍然没有应允,这事便拖下来。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开展,为避免因《光明日报》报头非毛主席所题写,而遭到“造反派”的挑剔,以保证报纸的正常出版,1966年12月24日,报社同志用毛主席1963年1月9日手书《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词的词末注明“郭词见一九六三年一月一日光明日报”中的“光明日报”四字制成报头,将所制的版样送请毛主席审阅后,于1967年元旦开始使用,此后沿用至今。
1976年,十年浩劫结束,新闻界努力加强自身建设,逐步恢复中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
1978年杨西光任《光明日报》总编辑,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于5月份对《光明日报》进行改版,使之成为以宣传科学、教育为主的文化战线方面的报纸。在国内报业中第一家提出不刊登一般性时政经济新闻,增加科技新闻内容,最先取消报眼处每日刊登的毛主席语录,把马、恩、列、斯、毛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引语由黑体变成宋体,随后其他党报纷纷效仿。改版后的《光明日报》在将科学、教育和知识分子问题放在报道的重要地位的同时,保持报纸的学术色彩,对重大的理论问题和思想问题发表意见。《光明日报》在头版全文刊发了了由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审定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判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揭开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序幕。“同一天,新华社向全国播发全文,第二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7家省市报纸均转载了此文。到5月底,全国共30家报纸转载了这篇文章”。随着这次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的逐步开展,形成了广泛深入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完成了思想理论与舆论上的准备。
1982年11月,《光明日报》明确为中共中央领导和主办。
1993年,总编辑徐光春提出了改革报纸宣传的十二个转变,其中一切的关键是实现“变科教文报为综合性报纸”。
1994年8月,党中央批准光明日报社为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央宣传部代管的新闻机构,《光明日报》成为全国性重要党报。1978年以来,《光明日报》虽然几次调整办报方针,但努力把报纸办成“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这宗旨始终没有变,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这一鲜明特色没有变。
发刊词:《团结一致建设民主新中国》
光明照耀东方大陆,人民胜利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三十年来的中国人民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终于结束了封建地主军阀官僚的反动统治,终于摧毁了以蒋介石为首的作恶多端的旧统治阶级的最后堡垒,终于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并且根本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地奴役制度。
中国人民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亚洲第一大国的主人和统治者。人民倚靠自己的力量,解放了大部份农村,解放了大部份重要城市和海口,包含亚洲第一个大城市上海在内。剩下在广州,台湾和其他地方的蒋家小朝廷,早已溃不成军,不值人民解放大军的一击。曾经盛气凌人的美帝国主义的海军舰队,也只得悄悄地从上海青岛撤退了。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局。这个大变局产生在拥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口的亚洲大国内,自然将使整个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风云变色。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胜利,改变了全世界人民与反人民,和平与侵略两大阵营的力量对比,使帝国主义发动新的世界大战的企图遭受挫折,全世界人民民主与持久和平的运动,得到了最有力的支持。
在震撼全世界的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巨浪中,光明日报在全国革命领导中心的北平市发刊,这并不是偶然的。
中国人民的最后胜利,虽然已到了面前,但要使民主民族革命贯澈到底,还有待于最后的更艰巨的工作。我们需要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需要彻底消灭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我们需要支援人民解放军,继续进行战斗,解放西北、西南、闽粤、台湾、直到边远的国境线为止。我们需要在已解放的广大地区内,加紧恢复生产,发展生产,使经济落后的中国,迅速走上全国工业化的道路。我们需要团结和教育广大的干部和群众,使人民自己能够担负起民主建国的大责任。我们需要有组织地和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和在各地方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国防的建设工作。我们更需要立即筹备召开没有反动派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以制定人民民主共同施政纲领,并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中央联合政府。
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胜利愈是接近,我们需要进行的工作,也愈是繁复而艰巨。 光明日报是由中国民主同盟负责创办的。中国民主同盟三中全会政治报告中曾说:本盟自成立伊始,即宣布以实现中国之民主、和平、独立、统一为本盟奋斗的基本目标。在过去我们为这些目标而奋斗,在今后我们仍将为这些目标而奋斗。
民主、和平、独立、统一是中国民主同盟奋斗的目标,也就是光明日报的奋斗目标。但是要达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目标,并且建设自由幸福富强的新中国,首先要倚靠工农大众的力量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也必须团结全国各革命阶级,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共同来努力。中国民主同盟自始至终主张团结,团结第一。在抗日战争的时期,全国人民需要团结。在解放战争的时期,全国人民需要团结。在今后民主建国的工作中,全国人民更需要团结。
在组织方面我们要求团结,在行动方面我们要求一致。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见解,不同的作风。但是当不同的思想,见解,作风,化为行动的时候,却必须求得一致。团结之中可以有斗争,但斗争应当是为了团结。不同的意见的相互论争是被许可的,但论争依然是为了求得行动的一致。
我们可以说:不是把全国各革命阶级人民团结起来,革命建国的伟大事业,就没有贯彻到底的可能。假如全国各革命阶级,各民主党派,各界爱国人士,不能取得一致的行动,民主建国的工作一定会遭遇到一些非必要的困难和障碍。
团结一致,建设民主新中国,这是光明日报所要向全国人士提出的一点希望。除此以外,就本报言论与新闻方针,更愿向读者申述四点:
第一是负责的态度。在人民成为国家主人以后,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应当是正确地反映人民的意见,帮助人民政府推行政策和政令,发掘各项问题,并寻求问题的解决。对人民负责,是人民的报纸所应有的态度。
第二是服务的精神。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决不是无冕帝皇而应当是人民的信差。光明日报虽然由中国民主同盟负责创办,却主要是为各革命阶级服务,为各民主党派服务,为各人民团体服务。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报纸应有的精神。
第三是建设的批评。除了反人民反民主的言论之外,一切批评应当是自由的。但是批评是为了团结,为了建设。只有建设性的批评,以团结为基本精神的批评,才有利于人民解放事业和新民主主义的建设工作。
第四是忠实的报导。新闻报导固然要切合事实,但单是报导表面的现象是不够的,还要追寻发生现象的根源。无原则无目的地报告事实是不正确的。新闻报导必须与人民的利益,行动的方针相联系,才能使报纸成为真正教育指导人民大众的工具。 在本报和读者诸君见面的第一天,我们诚恳地要求你们加以批评指教。让我们大家首先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使光明照耀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照耀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报刊性质
它是中共中央直属的一张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全国性、综合性日报,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半个世纪以来,《光明日报》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敏捷权威的报道风格和高雅清新的个性品位,赢得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青睐。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光明日报》把握正确导向,努力开拓进取,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服务于经济建设,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光明日报》读者层次高,主要分布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国办高校等; 《光明日报》的办报目的是最广泛的团结全国人民及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建设民主新中国。《光明日报》创刊第一号头版上刊有毛泽东为本报的题词“团结起来,光明在望,庆祝光明日报出版”,朱德题词是“民主光明”。并于以后数日内连续刊登董必武、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及各界知名人士的题词,由此可见,《光明日报》创办的重要性。
评价影响
此报创刊时为对开4版新闻纸印刷,每版有固定的专题,如:第一版综合版,第二版国际版,第三版副刊,第四版地方版,如遇重大事件也会增版,增版后有时增加售价,有时附送,按专题划分版面的出版形式,仅十几天后就改为无专题版。《光明日报》创刊时的排版格式仍沿用我国旧有的书写格式由右向左竖行排版,由左向右翻页,字体为繁体字,一直到1955年1月《光明日报》率先对排版格式进行改革,改为横行排版,受到郭沫若等人的赞同,并评价指出,横排版具有科学性和经济性。《光明日报》创刊至今已有60多个年头,版数已由创刊时的4版增至现在最多时二十几版,涉及到马列、毛泽东思想,哲学,时事,社会经济,人文等学科和领域,成为我国较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另外,马来西亚也有一种《光明日报》。
报刊地位
《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是在我国经过了30年的解放运动,特别是3年的解放战争,打垮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推翻了国民党的政治,取得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创刊背景。在建国的前夕,《光明日报》诞生了。 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主办的立足知识界、面向社会的全国性、综合性党报,是党和政府联系知识分子的纽带和桥梁,是广大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光明日报》坚持面向知识分子的独特定位、体现以教育、科技、文化、理论为宣传重点的鲜明特色。发扬知识密集性、理论前沿性、学术探索性的传统风格 《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直属的一张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全国性、综合性日报,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半个世纪以来,光明日报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敏捷权威的报道风格和高雅清新的个性品位,赢得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青睐。改革开放时,光明日报把握正确导向,努力开拓,保持着积极、进取的发展势头,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贴近现实与生活,贴近读者,风貌一新。光明日报在报道内容和版面安排上不断改革出新,体现了本报强烈的时代感和清新活泼的生活气息,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光明日报读者主要分布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国办高校等;是知识分子互相交流的学术平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广泛性,是企事业单位和高校有效的展示平台。
报刊版面
《光明日报》各个版面:
(1)理论即理论版:含“理论周刊、理论综合”等版面,征集:优秀社会科学类学术稿件,如哲学、社会学、伦理学、人口学、经济学、法学、史学等理论性文章。稿件要求:选题专业独特新颖;标题突出简洁;内容突出纯专业理论,不强调政治和政策性。
(2)教育:含“教育周刊、教育新闻”等版面,征集:教育研究、教育新闻、学校风采、教育人物、招生信息等稿件。
(3)摄影美术:含”光影天地、人文地理、时尚彩虹、美术视界、图像笔记、美术评论“等版面,征集:各类高质量摄影和美术作品。
(4)经济:含“经济、市场纵横、经济广场”等版面,征集:经济新闻、经济研究、企业展示、市场信息等稿件。
(5)文艺:含“文艺评论(艺术、文学)、作品副刊、文荟副刊”等版面,征集:文艺评论、文学作品、艺术作品、艺术评论等优秀稿件。
(6)科技:含“科技周刊(科技、健康)、科技新闻”等版面,征集:科技新闻、健康新闻、产品推荐类稿件。
(7)图书出版:含“书评、书林”版面,征集:图书推荐、出版新闻、读书评论等稿件。
(8)国内政治部:含“政治、法治、国是”版面,征集:政治新闻、法治新闻、地方信息、领导访谈等稿件。
发展价值
《光明日报》除在北京印刷外,还在上海、广州、西安、沈阳、武汉、兰州、成都、郑州、济南等十几个城市印刷。
《光明日报》拥有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巴基斯坦等22个驻外记者站,48个国内记者站。
纵观《光明日报》的发展历史,回顾报纸的内容,使我们看到《光明日报》鲜明特色,也可以说是60多年来历史的见证,是研究历史学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随着年代的久远,它的历史价值会越来越大。
2010年4月27日,《光明日报》入围“文化遗产保护媒体宣传奖”。
组织机构
编委会
总编辑:王慧敏
副总编辑:李春林、沈卫星、陆先高、张碧涌
报刊集团
光明日报报业集团除《光明日报》外还有3报5刊、1网站和1出版社:
文摘报中国创办时间最长的文摘类报纸;
中华读书报中国首家全国性权威读书报;
书摘中国第一家全方位的书摘类月刊;
博览群书图书知识和信息类月刊;考试以研究全国高考为主、各地中考为辅的专业性刊物;
老人天地服务于老年工作与老年人生活的月刊;
科学健身半月刊,含健美先生版与健美丽人版;
光明网依托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四报五刊一社丰富信息资源的国内知名大文化网站群;
光明日报出版社以出版社科类书籍见长的首批媒体创办的出版社。
北京光明天下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光明日报直属广告公司,全面代理光明日报广告业务,光明日报大型社会活动的策划与执行。
数据库
《光明日报》数据库是由青苹果制作的具有全文检索功能的报刊数据库,包括《光明日报》创刊以来所有的文章、广告、版面信息等数据,对研究《光明日报》本身,建国以来中国当代历史事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光明日报》数据库已由青苹果数据中心制作完成,并入选华文报刊文献数据库。《光明日报》数据库阅读平台应用数字化版面重构技术和全文检索技术,采用 Acrobat Reader 和 IE 双平台浏览器,既可实现 PDF 原版式阅读,又可实现文本浏览,同时在双平台实现全文检索,集成国内报刊电子版中最具特色的技术。该数据库已向全世界开放使用,并接受用户的试用申请。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简称“光明社”)创立于1981年1月10日,是中共中央直属的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综合性出版社。
二十多年来,“光明社”立足知识界,面向全社会,坚持以教、科、文、理为重点出版方向,发扬知识密集性、理论前沿性、学术探索性的传统风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积极传播先进文化的办社方针,致力营造“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光明社”以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为依托,通过本部和派驻国内、外的70余个记者站广泛的人脉资源,形成了独有的核心作者群,建立了多渠道发行营销网络,并和同属“光明系”的“光明日报书评周刊”、“中华读书报”、“新京报”、“博览群书”、“书摘”、“光明网”暨其它新闻媒体建立了良性互动的宣传推广机制。
经过不断深化改革,“光明社”已发展成为具备多学科、多类型、多层次、多品种、多媒体出版能力,业务涉及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网络传播等领域的出版综合体,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普、美术等各个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光明版”品牌效应。
“知识引导世界,读书改变人生”。2005年,“光明社”将继续坚持“诚、真、勤、仁”的办社理念,全面推进“同心多元,以书为主,一体两翼,优质双效”的发展战略,通过导入CIS系统和ERP平台,努力将光明日报出版社建成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的现代化出版综合体。
所获荣誉
2020年1月8日,光明日报总编室经济社会新闻版入选2019年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公示名单(公示期为2020年1月8日至1月14日)
光明日报社
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办,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思想文化大报。
中文名:光明日报社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组织类型:报刊单位
主办单位:中共中央主管
报社简介
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办,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思想文化大报。
作为党中央指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作为党和国家联系广大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光明日报自创刊以来,始终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和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光明日报创刊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光明日报题词,毛泽东同志的题词是:“团结起来 光明在望 庆祝光明日报出版”。毛泽东同志还对光明日报的许多报道、文章、讨论作过重要批示或发表重要意见。邓小平同志先后为光明日报创刊40周年和出版《真理标准讨论文集》题词:“光明日报四十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进一步办好光明日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发展历程
光明日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由创刊时出版一张对开四版报纸的报社,发展成为拥有《光明日报》《文摘报》《中华读书报》及《书摘》《博览群书》《新天地》《留学》《教育家》杂志,以及光明日报出版社、光明网、光明日报“两微一端”等全媒体的现代化报业集团。
光明日报在全国设有37个记者站,在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派有常驻记者,读者遍及社会各界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纸发行量达100多万份。
历史沿革
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最初由中国民主同盟主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都为光明日报创刊题词。
1949年7月起,光明日报就陆续开始创办《经济》、《文学》、《文学评论》、《学术》、《新语文》等各种专刊,开始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
1953年1月,光明日报改由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主办。
1978年以来,光明日报几次调整办报方针,但以知识分子为主的读者对象始终没有改变。
1982年11月,光明日报明确为中共中央领导和主办。
1994年8月,经党中央批准的光明日报社编制方案明确规定:光明日报社是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央宣传部代管的新闻机构。
现任领导
总编辑:王慧敏
副总编辑:李春林、陆先高、张碧涌、赵建国
编委:常戍
报社规模
光明日报历史上有众多值得纪念的篇章。
1978年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拨乱反正期间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击鼓呐喊;1999年5月8日许杏虎、朱颖两烈士牺牲在反对强权政治的前线--记载了报社千名同仁的忠诚、执著与敬业。
光明日报现有编辑记者300多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5%;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70%。内设机构18个;61个记者站遍及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以及美、英、德、俄、日等26个国家。
光明日报1995年5月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中文采编平台,实现了编采和信息传递的电子化网络化,在国内各大新闻传媒中率先告别了纸与笔。
光明日报报业集团除光明日报外还有三报五刊、一个网站和一个出版社:
《文摘报》 中国创办时间最长的文摘类报纸;
《中华读书报》 中国首家全国性权威读书报;
《新京报》 北京人的新闻主干道;
《书摘》 中国第一家全方位的书摘类月刊;
《博览群书》 图书知识和信息类月刊;
《考试》 以研究全国高考为主、各地中考为辅的专业性刊物;
《老人天地》 服务于老年工作与老年人生活的月刊;
《科学健身》 半月刊,含健美先生版与健美丽人版;
《教育家》杂志依托《光明日报》在知识界、文化界、教育界、理论界的权威影响力,致力于打造深度与广度并重、专业与内涵并包的教育人物高端期刊。
光明网依托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四报五刊一社丰富信息资源的国内知名大文化网站群;
光明日报出版社 以出版社科类书籍见长的首批媒体创办的出版社。
组织机构
光明日报图书编辑室
光明日报电子编辑室
光明日报总编室
光明日报发行部
求是杂志社
《求是》杂志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是中共中央机关刊,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
中文名:求是杂志社
性质:中共中央机关刊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创立时间:1958年6月1日
现任社长:夏伟东
主要职责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政治定位和政治站位,坚持党刊姓党、政治家办刊原则,高扬党的理论旗帜,紧紧扭住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不懈把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职责,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宣传阐释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干部群众理论需求,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杂志简介
《求是》杂志为半月刊,每月1日、16日出版,每册定价11元,全年定价264元。 求是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1000/D
国际编号:ISSN 1002-4980
邮发代号:2-371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代号:SM5
历史沿革
《求是》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杂志《红旗》,半月刊,1958年6月1日于北京创刊,1988年6月停刊,7月1日正式创刊,易名为《求是》杂志。《求是》的刊名是由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题写。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红旗》是官方的重要宣传阵地,被称为两报一刊之一。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其他新闻媒体主管都被打倒,《人民日报》和《红旗》由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为首工作组领导。
现任领导
社长:夏伟东
总编辑:陈扬勇
负责制度
求是杂志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
组织机构
内设办公室、总编室、求是理论网编辑部、政治编辑部、经济编辑部、文化编辑部、科教编辑部、国际编辑部、评论部、红旗文稿编辑部、发行出版部、人事部、机关党委、纪委;下设红旗出版社、红旗画刊社、小康杂志社、事业服务中心。
求是: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
《求是》杂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机关刊,是中共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担负着深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总结宣传各地各部门实际工作经验,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任务。 1958年,《求是》的前身《红旗》杂志创办;1988年6月底,《红旗》停刊,并于7月1日创办《求是》杂志,委托中央党校主办;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一个月以后,《求是》改由中央主办,恢复了党中央机关刊的地位。
截至2014年8月,《求是》在中国国内发行量154万册,在中国以外发行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据2018年6月7日中国知网显示,《求是》共出版文献12068篇、总被下载1791813次、总被引69624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966、(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40。
2020年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中文名:求是
语种:中文
类别:政治军事法律综合
主管单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历史沿革
1958年,《求是》的前身《红旗》杂志在沙滩大院创办,那时《红旗》就显示了特殊地位,总编辑甚至有的副总编辑都常列席中央书记处会议。“文革”期间不少高层意图就是通过《红旗》的社论和评论向外传递。
1987年,红旗领导班子调整。
1988年,中央做了两个决定,一是撤销书记处研究室,另一个是停办《红旗》并于当年7月1日创办《求是》杂志。中共中央考虑,继续由中共中央主管主办,会因其权威性让作者有顾虑,影响不同意见的发表,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便于进行理论探讨,因此新创办的《求是》杂志不再由中共中央主办,而是委托中共中央党校主办。
杂志改名后还取消了社论和评论,这样就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社论和评论传达中央精神了,而是通过中央领导和地方、部门领导的文章来传达。同时杂志也新增加了栏目,开辟了探索与争鸣专栏,开展不同意见的讨论,包括发表一些与编辑部观点不一致的文章。
改成《求是》杂志后,原来的“红旗出版社”也改名为“大地出版社”。
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一个月以后,《求是》又改由中央主办,恢复了中共中央机关刊的地位,并恢复了社论和评论。之后,《求是》遵循的办刊宗旨是,“高举旗帜”和“坚持党性原则”。杂志社下属的“大地出版社”也很快被更名为“红旗出版社”。
1999年11月25日,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求是杂志社工作汇报,为求是杂志确定了“坚持政治家办刊原则,高举旗帜,贴近实际,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办刊方针。
2004年,《求是》取消了广告。
2010年,《求是》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重组红旗出版社,成为中央级出版社与地方传媒集团联合重组的第一家。
2004年1月1日,《求是》杂志社创办中央级政经类月刊《小康》杂志。
2009年,求是英文版创刊。7月1日,“求是理论网”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后正式开通运行。
2010年,理论文摘杂志《红旗文摘》创刊。
十八大前,哪期《求是》要发表常委文章,新华社就要作为常委活动提前一天发消息通稿。十八大后,2013年1月1日习近平在《求是》发表文章的前一天,新华社发了消息通稿,但之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求是》发表的文章,未见新华社有消息通稿。
2018年7月4日,习近平致信祝贺党中央机关刊《求是》暨《红旗》创刊60周年,代表党中央向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热烈祝贺,提出殷切希望。
2019年1月1日起,《求是》杂志全新改版。
组织部门
求是杂志社内设有办公室、总编室、政治编辑部、经济编辑部、文化编辑部、科教编辑部、国际编辑部、评论部、红旗文稿编辑部、发行出版部、人事部、机关党委、纪委、财务部;下设红旗出版社、红旗画刊社、小康杂志社、事业服务中心等部门。
约稿投稿
《求是》杂志发表的包括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内的领导人文章,一半左右是主动约来的。
《求是》也会向一些省部级官员约稿,省部级及以下官员的稿件大多是主动投稿的。省部级官员的稿件可能要拖两三期才能发,有些副省部级官员的稿件则可能要等上半年。
有的中央领导人也会为《求是》推荐稿件,如果中央相关领导看到一些地方领导的内部讲话,觉得有价值,就会批示《求是》去约稿刊发。
全党办刊
经中共中央批准,求是杂志社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建立了联络员制度。同时,还有一支活跃在全国各地的第一读者队伍和评刊队伍。求是杂志社的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思想理论界的支持。各级党政领导同志和思想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也经常在《求是》上发表文章。
求是网
求是网是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重要的网上理论传播平台,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手段、新渠道,用思想的力量凝聚网上正能量,让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成为信息时代最强音,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经验交流和文献检索的优质网络平台,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传播和网上舆论引导中发挥着重要的旗舰作用。
栏目设置
《求是》主要栏目有要文要论、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求是笔谈、经济改革与发展、文化视野、科教天地、世界风云透视、调查与研究、观察与思考、红旗论坛、中心组学习园地、民主与法制、国防与军队建设、探索与争鸣、基层之声、党员信箱、生活与哲学、读书、绿野、来稿摘编等。
读者对象
《求是》杂志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各级党政军领导干部、广大宣传思想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党员。
合作交流
2014年10月,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郑志晓一行在上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理论宣传工作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2016年9月,群众杂志社副总编辑苗成斌、总编办主任尤展一行4人来到求是杂志社学习考察新媒体建设情况,与求是杂志社编委陈怀鹏、《红旗文稿》总编辑、求是全媒体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于波等进行了座谈交流。双方观看了与民同乐大拜年、巴州基层党建纪实、口述长征记忆等视频产品,交流了网站内容生产、手机报运作、视频制作的经验和做法,研讨了数字产品制作及国内外新媒体发展动态等。 2017年1月,杂志社社长李捷、秘书长刘彦华来到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对于加强青海省杂多县中学生“三热爱”教育和骨干教师培训进行了交流座谈。11月,由求是杂志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联合举办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改革开放”研讨会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召开。
出版发行
截至1988年6月底,《红旗》共出版544期。1989年8月底之前,《求是》作为“中共中央委托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全党的理论刊物”,出版了28期。
截至2014年8月,《求是》在中国国内发行量154万册,在中国以外发行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2018年6月7日中国知网显示,《求是》共出版文献12068篇。
求是杂志
《求是》刊发的文章若以篇目论,截至2014年5月,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文章要占到总量的40%以上,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章约占总量的5%。[9] 2014年5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任总理后首次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题为《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全文万余字。
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履职5年间,胡锦涛在《求是》上发表了16篇文章,温家宝发表了11篇,习近平发表了9篇文章。
自2002年起,《求是》杂志每年都会在年底前向胡锦涛约稿,他每年也会亲自审定一篇稿件发表在新年第一期《求是》上。习近平当选总书记之后,2013年、2014年的第一期《求是》杂志也都刊登了他的署名文章。
收录情况
《求是》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2021年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影响因子
据2018年6月7日中国知网显示,《求是》总被下载1791813次、总被引69624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966、(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40。
荣誉表彰
《求是》曾被评为社科双高期刊。
2005年度,评为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2018年2月,获评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
刊名
《求是》每期封面都是同一个面孔,白色铜版纸上印着邓小平题写的红色“求是”二字,没有文章目录,各期封面的唯一区别就是出版日期。白底红字象征着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方针理念
办刊方针:坚持政治家办刊原则,高举旗帜,贴近实际,提高质量,办出特色[6] 办刊理念:党刊为本、思想为王
办刊宗旨
《求是》担负着深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阐释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总结宣传各地各部门实际工作经验,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任务。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社长 夏伟东
总编辑 陶骅
历任领导
历任社长:吴恒权(2003.12-2008.4)、李宝善(2008.6-2014.4)、李捷(2014.4—2018.8)
历任总编辑:熊复(1978年5月一1987年8月)、苏星(代总编辑1987年8月一1988年6月、总编辑1988年6月一1989年10月)、有林(1989年10月一)、张晓林(2008年6月—2012年6月)
社会评价
“在党中央机关刊《求是》暨《红旗》创刊50周年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向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和离退休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求是》暨《红旗》杂志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自创刊以来,你们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规律作出了艰辛努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你们深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宣传科学发展观,着力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策部署,及时回答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与《人民日报》有时也发表的领导人文章不同,专供《求是》发表的领导人“大块头”文章要多一些。一般认为,领导人在《人民日报》发表大篇幅文章会显得“动静大”,但在《求是》发表文章就“恰到好处”。(南方周末时政记者钱昊平)
杂志改版
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从2019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起全新改版。这是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全党思想理论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重大举措,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发挥好党中央主办的理论刊物指导全党全国工作重要思想理论阵地作用的高度重视。
改版后的《求是》杂志,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求是》暨《红旗》杂志创刊60周年贺信精神,牢牢把握党中央机关刊的政治定位和政治站位,把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职责,切实发挥好党中央机关刊宣传阐释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做全面准确深入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排头兵,做理论联系实际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干家,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思想舆论的主力军,做与时俱进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行者,为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新贡献。
刚刚出版的2019年第1期首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配发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的编辑部文章《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
第1期《求是》杂志刊发了黄坤明同志阐释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重大意义的文章,王毅同志阐释外交工作全局的重要文章。还刊发了同心撰写的系统阐释新时代本质特征的文章,王均伟从党的历史看坚定“两个维护”自觉性的文章,铁凝谈新时代文艺前进方向的文章,新华社关于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调查报告,以及报告文学、党员来信和国家统计局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的统计图表等。新改版的《求是》杂志增加了印张,全彩色印刷,图文并茂,值得关注。
红旗杂志社
党史百科工作组 | 本词条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提供内容 主办中共中央政治理论性综合刊物《红旗》的机关。1958年5月,根据毛泽东提议,八届五中全会决定:“由中央主办一个革命的、批判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杂志,定名为《红旗》,每半月出版一次”。同月,邓小平主持召开第一次编委会会议。1958年6月,《红旗》杂志创刊。《红旗》杂志编辑部的工作由总编辑、副总编辑和编辑委员会领导。陈伯达任总编辑。
1966年3月,陈伯达成立学术批判小组,编委会实际解体。“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6年6月,红旗杂志社“文化革命小组”成立,具体领导红旗杂志社的编辑工作和“文化大革命”运动。光明日报社党的工作和人事关系划归红旗杂志社领导。关锋任组长。
1967年8月,红旗杂志社“文化革命小组”改组为临时领导小组。
1968年8月,临时领导小组解散,成立勤务组。姚文元与陈伯达共同负责红旗杂志社工作,实际编辑工作由姚文元主管。10月,工宣队和军宣队先后进驻红旗杂志社。
1969年6月,红旗杂志社大批工作人员下放五七干校,只留12人的临时编辑小组负责编辑工作。
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后,陈伯达被撤职。红旗杂志社组织临时编辑小组(后改为编辑小组),姚文元负责红旗杂志社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6年10月,中央派工作组进驻红旗杂志社。《红旗》编辑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负责。
1977年1月,中央任命王殊为《红旗》杂志总编辑。4月,经中央批准,中共红旗杂志社核心小组成立。
1978年5月,中央任命熊复为《红旗》杂志总编辑。
《红旗》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红旗杂志编辑委员会编写的中文期刊杂志。创刊于1958年6月1日,终刊于1988年7月1日,共计出版544期。
中文名:红旗
语种:中文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编辑单位:红旗杂志编辑委员会
创刊时间:1958年6月1日
创刊
1958年6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创刊。1988年6月16日《红旗》杂志停刊。
《红旗》杂志于1958年6月1日在北京创刊。创办《红旗》杂志,是毛泽东首先倡议的。早在1958年3月召开的成都会议上,他就提出了“出版理论刊物”的问题,而此次会议也是毛泽东为发动“大跃进”运动而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1958年3月8日,成都会议召开的第一天,毛泽东提出25个问题供与会者讨论。其中第24个问题就是关于“出版理论刊物问题”。在22日的讲话中,他又着重讲了办刊物的问题,说:“陈伯达写给我一封信,他原来死也不想办刊物,现在转了一百八十度,同意今年就办,这很好。我们党从前有《向导》《斗争》《实话》等杂志,现在有《人民日报》,但没有理论性杂志。原来打算中央、上海各办一个,设立对立面有竞争。现在提倡各省都办,这很好。可以提高理论,活泼思想。各省办的要各有特点。可以大部根据本省说话,但也可以说全国的话,全世界的话,宇宙的话,也可以说太阳、银河的话。”
接着,毛泽东讲了“怕教授”的问题,为此还特意表扬了陈伯达一番,认为陈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他说:“怕教授,进城以来相当怕,不是藐视他们,而是有无穷的恐惧。看人家一大堆学问,自己好像什么都不行。马克思主义者恐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怕帝国主义,而怕教授,这也是怪事。我看这种精神状态也是奴隶制度、‘谢主隆恩’的残余。我看再不能忍受了。当然不是明天就去打他们一顿,而是要接近他们,教育他们,交朋友。”
“现在情况已有转变,标志是陈伯达同志的一篇演说、一封信,一个通知,有破竹之势。他的思想曾萎靡不振,勤奋工作好,但统治宇宙胆子小了。”
其中谈到的陈伯达的“一篇演说”,是指陈伯达于1958年3月10日应郭沫若邀请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题目为《厚今薄古,边干边学》。陈在讲话中说:哲学社会科学应该跃进,也可以跃进。跃进的方法,就是厚今薄古,边干边学。陈伯达晚年回忆说,此次讲话“是根据毛主席的意见,向社会科学界传达毛主席的观点”,并不是“自己擅自决定的”。
而“一个通知”,是指准备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各省、市、自治区必须加强理论队伍和准备创办理论刊物的通知》。
毛泽东对《红旗》杂志非常重视。早在成都会议上,他就指定由陈伯达担任《红旗》总编辑,后经八届五中全会同意通过。1958年5月24日,也就是中共八届五中全会公布出版《红旗》杂志的前一天,毛泽东高度评价了《红旗》发刊词,并批示:“此件写得很好,可用。”
当天,他在给陈伯达的信中,谈到了为《红旗》题刊头的问题。他说:“报头写了几张,请审检;如不能用,再试写。”毛泽东一共为《红旗》题写了20多幅刊头,后来从中选出两字作为《红旗》杂志的正式刊头。
《红旗》杂志上正式标明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也是毛泽东决定的。 《红旗》编委会的阵容颇为强大。第一任编委有邓小平、彭真、王稼祥、张闻天、陆定一、康生、陈伯达、胡乔木、柯庆施、李井泉、舒同、陶铸、王任重、李达、周扬、许立群、胡绳、邓力群、王力、范若愚。这个编委名单是毛泽东一个一个拟定的。
除了积极参与筹备《红旗》出版的相关事宜外,毛泽东对创刊后的《红旗》杂志也是多加支持的。他不仅在其创刊号上发表了重要文章《介绍一个合作社》,而且对《红旗》重要的文章或社论文章严格把关,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文章也首先考虑在《红旗》上发表。
停刊
1988年7月1日,《求是》杂志创刊。同时,《红旗》杂志停刊。
1987年12月16日下发的《中央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关于中央、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方案》内有一项是撤销《红旗》杂志社,由中央党校主办一个党内的理论刊物。 《红旗》自创刊以来,到1987年走过了将近30个年头。作为党的机关刊物,每个时期都按照当时中央的意见、指导思想进行编辑工作。然而,忽然被停刊,这使得无论是做《红旗》工作的同志,还是党内外的一些同志都感到突然。
一个很急迫也是很现实的问题出现并需要立即解决:1988年第一期是否出版?《红旗》编委会于1987年12月21日给当时中央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人和书记处写了报告:“近日社内外盛传《红旗》机构要变动,1988年第一期按计划12月25日发稿,27日付印。《红旗》是否照常出版,请批示。” 12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上重申《红旗》必须停刊,1988年第一期照印照发,同时成立一个三人小组起草改刊第一步方案。12月25日三人小组开会讨论第一步方案内容。
1988年2月12日党校负责人与《红旗》杂志的干部接触后,感到党校确实不可能有力量办刊。
3月2日他们给中央的信中写到:《红旗》在国内外已有相当影响,发行量达240万份,不改刊名为利。但中央最后决定刊名还是要改,并确定《红旗》6月15日的停刊日期。6月16日,《红旗》1988年第十二期出版。杂志正文没有一字提及停刊,但封底“欢迎订阅求是杂志”的大标题下是“中共中央决定,《红旗》杂志停刊,《求是》杂志7月1日创刊”的字样。《红旗》就这样悄然地退出历史舞台。
红旗情结
《红旗》杂志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直接关怀、具体指导下创办的。早在1955年1月,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就指出各省市要办好刊物。1958年1月,毛主席在南宁会议上正式提出创办中央理论刊物的问题。这年3月,创办中央理论刊物的决策在成都会议上被具体化。在1958年5月召开的党的八届五中全会上,毛主席作出创办刊物的正式决定,并定名为《红旗》。
当中央酝酿创办刊物时,一些同志请毛主席为刊物起名字。主席说,还是走群众路线,让大家一起来寻个好名字。有关单位就发动大家提名,汇集上报。毛主席从中圈定了《红旗》这一名字,并经中央全会确认。
毛主席还为《红旗》题写刊头二十余幅,他给《红旗》总编辑陈伯达的信中说:“报头写了几张,请审核,如不能用,再试写。”他在题字旁还注有说明:“拟可用”、“这种写法是从红绸舞来的,画红旗”。编辑部从中选了两字作为正式刊头,这就是至今仍为大家广为认知、众口称赞的“红旗”二字。
中央同时还决定成立《红旗》杂志编委会。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于1958年5月24日在中南海居仁堂由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编委共36名,由中央有关部门,各省、市、自治区和部队中理论水平高、写作能力强的同志,以及宣传理论系统的负责人、党内学术理论专家组成。其中邓力群、田家英、李友九、陈伯达、胡绳为常任编辑,陈伯达为总编辑。
这次会议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通知了两个李达开会,武汉大学校长“文”李达是编委,与总参的副总长 “武”李达重名。 “武”李达到会后发现不对要退席,小平同志说,既然来了,就坐下听听吧。这个大编委会由于成员分散在全国各地,各人的工作繁重,会议召集困难,以后再未开过。因此,1959年中央决定在《红旗》内部成立一个编委会,由总编辑、副总编辑以及4位编委组成,主持《红旗》的日常工作。
《红旗》创刊号于1958年6月1日出版。发刊词由胡绳执笔,经毛主席、邓小平同志审定。同期发表了毛主席的文章《介绍一个合作社》。此后,毛主席一直关注《红旗》的工作,经常向《红旗》推荐文章,对一些稿件还作了精心修改。 1958年8月,陆定一写了一篇题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文章,送毛主席审阅,主席前后看了好几次,每次都提出修改意见,有时自己动手作重要修改。
1958年8月22日,他在给陆定一的信中说:“在教育史部分,应批评凯洛夫、斯大林,对中苏都有益。中国教育史有好的一面,应当说到,否则不全。你看如何?”他特意在陆定一的稿件上加写了这样一段话:“中国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人定胜天,屈原的批判君恶,司马迁的颂扬反抗,王充、范缜、柳宗元、张载、王夫之的古代唯物论,关汉卿、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的民众文学,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诸人情况不同,许多人并无教育专著,然而上举那些,不能不影响对人民的教育,谈中国教育史,应当提到他们。”
毛主席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也作了精彩补充:“儿童时期需要发展身体,这种发展是要健全的。儿童时期需要发展共产主义的情操、风格和集体英雄主义的气概,就是我们时代的德育。二者都同从事劳动有关,所以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总结以上所说,我们所主张的全面发展是要使学生发展健全的身体,发展共产主义的道德。”对此文他特批:“登 《红旗》,题目特大,全文尽量用较大字型。”同时,还代《红旗》写了编辑部按语。
毛主席还为《红旗》编辑部写过约稿信。他从《光明日报》上看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同志写的有关机位设计的文章,很感兴趣,便给作者写信请他们再写一篇更详细的文章,以《红旗》编辑部名义发出。这对 红旗》工作人员来说深感亲切又备受鼓舞。
在《红旗》头几年的版面上,经常出现几个作者的名字,引人注目。一个是写国际评论的于兆力,一个是写思想文化评论的施东向,一个是写经济评论的许辛学。后来人们才慢慢知道,这原来是三个集体笔名。
“于兆力”是由乔冠华、姚臻、王力组成,各取自己名字中的一个字或字的一部分。他们都参与中央有关国际问题的研究及文件起草工作,对国际情况、国际问题比较熟悉,又了解中央精神,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很受欢迎和重视。
“施东向”是以副总编辑胡绳为首,中央政治研究室王忍之、丁伟志、郑惠等同志参加的写作小组的笔名。“施东向”即取自《思想界动态》这份内部刊物刊名的谐音。他们以渊博的知识、高度的理论修养、充满文采的写作技巧,写出了影响很大、很受欢迎的思想文化评论文章。
“许辛学”是由“虚心学”演化而来,由副总编辑邓力群牵头,梅行、马洪参加的写作小组笔名。他们都是中央有关经济问题会议的参加者和经济文件的起草者,所写的文章能够对有关问题进行透彻分析,使中央精神得到最快的传达,对经济工作起到了很强的指导作用。
有人开玩笑说,全国有“三面红旗”,《红旗》杂志也有“三面红旗”,指的就是这三个集体写作班子。
1960年9月,《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出版,这是我国思想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选集》收集了毛泽东在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的70篇文章,《红旗》把学习和宣传 “毛选”四卷作为工作重点全面展开。
1960年第19期 《红旗》在刊登《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介绍的同时,围绕中央确定宣传重点,发表了社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即突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斗争、善于胜利的思想。
社论对此作了全面具体的论述,并指出这是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则。第20-21期合刊上,刊出编辑部文章《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经验的基本总结》,重点介绍了毛泽东如何坚持马列主义有关国家机器的观点、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此文刊发前曾送毛主席审阅,他认为写得很好,并作了一些修改。
2018年7月4日,习近平致信祝贺党中央机关刊《求是》暨《红旗》创刊60周年,代表党中央向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热烈祝贺,提出殷切希望。
重要文章
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第3期《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一文中,比较明确地提出“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这是在报刊上第一次提到“人民公社”的名称。
文革时期
1965年12月8日在《红旗》杂志第十三期发表发表《为革命而研究历史》,攻击翦伯赞提出的既要重视阶级观点又要注意历史主义的意见,是“超阶级”、“纯客观”的资产阶级观点。受到毛泽东称赞:“现在的权威是谁?是姚文元、戚本禹、尹达……要年纪小的、学问少的、立场稳的、有政治经验的坚定的人来接班。”
1966年第7期《红旗》杂志发表《评〈前线〉、〈北京日报〉的资产阶级立场》。 1967年3月30日《红旗》杂志第5期发表《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历史影片〈清宫秘史〉》。4月1日,《人民日报》予以全文刊登。从此为针对“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派”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革命大批判”定下了基调。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就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时候,作为中共中心权威理论刊物的《红旗》杂志却希奇地保持缄默。沉默,被谭震林打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85周年,《红旗》杂志约请谭震林撰文。谭震林欣然应承,对约稿人说:“文章不能只讲历史,要从现实着眼,要我写文章我就要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明毛泽东思想是从实践中来,又经过革命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红旗》杂志奉行不卷入原则,对稿件很为难。尚未决定,谭震林又送来了修改稿,并附言说明:原稿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不透彻,现再作加强。
《红旗》杂志只得告知中心指示《红旗》不介入讨论。谭震林果断表示:“文章中材料可以动但观点不能动,实践标准的讨论是全党的大事,有人来辩论,找我好了。这篇文章我想了两个月,想出了两句话:凡是实践证实是正确的,就要坚持;凡是实践证实是错误的,就要改正。”
这可击中了《红旗》杂志的“心病”。文章不用吧,作者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而且稿子是应约而写的;用吧,又违反了杂志的“方针”。这个难题使《红旗》杂志总编辑万分为难。他只得把文章报送中共中心政治局常委审阅。邓小平在上面批示:“我看这篇文章好,至少没有错误。我改了一下,如《红旗》不愿登,可以送《人民日报》登。为什么《红旗》不卷入?应该卷入。可以发表不同意见的文章。看来不卷入本身可能就是卷入。”李先念批示:“谭震林同志讲的是历史事实,应当登,不登,《红旗》太被动了,《红旗》已经很被动了。”
于是,那位总编辑把谭震林的文章《井冈山的斗争实践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发表在《红旗》杂志当年的最后一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