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浴血奋战 百折不挠——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综述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07-21 09:55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 题:浴血奋战 百折不挠——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
浴血奋战 百折不挠——
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综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07-21 09:55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 题:浴血奋战 百折不挠——
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樊曦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阐述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鲜明主题。
回望筚路蓝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真理之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真理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接续奋斗中实现一个又一个胜利
这是一封跨越百年的通信——
1920年,一封从法国寄回国内的信写道:“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
回信者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写信者,是正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回信者,是毛泽东。

打开历史的卷轴,自晚清以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无数志士仁人为救亡图存、革新图强而苦苦追寻、上下求索,但最终都失败了。
中国向何处去?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
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从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中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深刻认识,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带领人民走出一条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
思想的力量穿越时空,真理的光芒照亮前路。
“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给迷雾中前行的中国革命,带来了崭新的希望……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解决了在一个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如何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大无畏气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江西,于都河畔,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巍然矗立。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在此集结出发,开启了一场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
这是一段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的征途。湘江战役、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热血铺就二万五千里,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是什么让他们勇往直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卢德铭,秋收起义总指挥,牺牲时22岁;
张子清,红四军第11师师长,牺牲时28岁;
王尔琢,红四军参谋长,牺牲时25岁;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瞻仰大厅内,镌刻着一排排烈士姓名。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牺牲近4.8万英烈,平均每天有近60人失去生命。
有人说,牺牲、奉献是共产党人的“特权”。只要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永存,这种牺牲和奉献就将永远流淌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中,使他们拥有改天换地的精神伟力,不断谱写历史的辉煌。
环顾世界,有哪个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闪电,井冈山、鄂豫皖等一个个革命根据地建立,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定地站在抗击入侵者的最前线,推动形成全民族抗战,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决心,三大战役对蒋家王朝摧枯拉朽,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力量之基——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思想。
1946年,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他的随行记者曾这样描述共产党的政治中枢:“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民’……‘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这些都是口号,但又包含着比口号更深的含义,代表着一种极深的感情,一种最终的信念。”
这种极深的感情、最终的信念,从建党之初起就一脉相承并延续至今,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指引。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
西柏坡纪念馆,珍藏着一辆木制独轮小推车,被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制胜“法宝”。
淮海战役中,就是用这一辆辆小推车以及船只、牲畜、挑子,数百万支前群众为解放军运送粮食、弹药,救护伤员……每一个解放军士兵背后,就有9个支援他的乡亲。
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色——
老百姓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
“革命、建设、改革一路走来,已经一百年了,我们党依靠人民战胜了多少艰难险阻,创造了多少奇迹,取得了多少丰功伟绩,不容易啊!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继续努力,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百年来路沧桑,初心从未改变;百年恰是芳华,立志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新的更大辉煌,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自力更生 发愤图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综述
新华网客户端07-21 18:37新华网官方帐号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题:自力更生 发愤图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
矢志践行初心使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物价、统一全国财经工作、土地制度改革、封建婚姻制度改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用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信心照亮前行的路,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在我国延续几千年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耕者有其田”成为现实。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开展土改。
1952年底,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政治制度,指明了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继续奋斗的正确道路。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已确立。至此,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是一件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激发起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空前激情和冲天干劲。
筚路蓝缕奠基立业
武汉东部的长江之滨,坐落着我国首座钢铁博物馆——武钢博物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块约40公斤的铁锭。1958年9月,武钢一号高炉投产,第一炉铁水铸成的这块铁锭,凝结着一段在废墟上起步的奋进史,见证了共和国钢铁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辉煌历程。
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开大步前进,这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是改变中国落后状态而走向富强的关键所在。
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社会主义制度一经确立,就以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力推进了国家工业化,让新中国的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
1952年,新中国制造的第一台“八一”号蒸汽机车下线投用;1953年,第一代汽油机研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1954年,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在南昌首飞成功;1956年,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兴办起来。
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接连涌现,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而不断走向富强的中坚力量。
铁人王进喜喊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为了早日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建起了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油田。
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新中国国防事业。“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
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被消灭,新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创造辉煌开辟未来
在河南林州市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国家二级文物——红旗渠劳模任羊成用的除险铁钩。钩面撞击险石时留下的痕迹,镌刻着一段不朽传奇。
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一炮炮炸、一钎钎凿,硬生生在太行绝壁上“抠”出一条千里长渠——红旗渠。用近10年时间,削平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让长达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林县人民将“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山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拼搏、接力奋斗创造的。”
以初心聚民心,以使命汇众力。百年党史,印证着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光荣历史。
在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中,我们党把解放妇女、发展教育、改善国民健康、生活保障等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集中优势力量积极应对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从最薄弱的民生环节入手,以务实的民生政策赢得了民心。
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从矢志改革开放,实现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在团结带领人民拼搏奋斗的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附: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亦称“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指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中文名:社会主义革命
别名:无产阶级革命
时间:1949年 至 1956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要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推翻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的统治,走上民主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革命要求消灭资产阶级,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是不能实现的。 在革命前途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认为民主革命的结果只能是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无产阶级只能在资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通过合法斗争聚结力量,到一定时候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种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辨析
社会主义革命能否进行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有一定联系,需要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但这不等于说生产力越是发展,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就越是成熟。换句话说,社会主义革命并不必然首先在生产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爆发。事实也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高的国家,革命都没有搞起来。在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的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客观的革命形势以及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只要革命形势具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落后国家也可以首先取得革命的胜利,而与生产力水平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时,由于资本主义还不发达,落后国家里的农民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无产阶级革命还要解决和农民如何结成革命同盟军的问题。无产阶级只有团结和依靠农民阶级中的革命力量,并领导他们一道前进,革命才能胜利,这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农民的国度并不是说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农民起来革命也并不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如果有无产阶级的正确领导,是可以把农民革命引向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轨道的。中国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的农民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踏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里的关键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十月革命正是落后的俄国革命条件与革命形势已经成熟的产物。从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看,在沙皇俄国,尽管资本主义没有高度发展,但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机器大工业,有了相当数量的产业工人队伍,并且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了工人阶级政党。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生产力具有社会性质,这就为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俄国当时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有着有利的革命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加上有列宁领导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因而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因此,还不能说十月革命是先天不足的“早产儿”。
俄国十月革命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他针对孟什维克苏哈诺夫以俄国生产力没有发展至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为由反对十月革命,曾作过非常有力的回击。他说:“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他还说:“你们说,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你们在哪些书本上读到过,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许或不可能有这类改变的呢?”[12]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政党不必坐等资本主义发展到足够成熟才革命,而是可以先取得政权,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至于说74年后苏联发生剧变的悲剧,更不是生产力落后的缘故。相反,苏联人民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附:
百年党史中领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中国社会科学网07-21 15:08中国社会科学网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我们能够更加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道理。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党的百年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其中最基础的、最精华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科学解释了自然领域和历史领域的各种现象,为人类思想发展开辟了崭新路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同志撰写的《实践论》《矛盾论》,生动阐释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思想路线。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这些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
党的百年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拥有强大的实践伟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关键在于能够解决中国面临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课题。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一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位居世界前列。中华民族从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发展到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这些都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实践性。
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旗帜上,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设计之中。例如,在领导体制上,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坚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国体和政体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经济制度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意识形态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根本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意义重大而深远。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我们党经常讲两句话,一句是“老祖宗不能丢”,另一句是“又要讲新话”。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毛泽东同志强调:“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邓小平同志指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这些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历史高度,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在百年历史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学习。在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极大地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毛泽东同志曾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为此,我们党创立了培训干部的党校和大学等。毛泽东同志还说过,可以把马列主义的书装在干粮袋里面,“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举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集体学习,内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等。在具体学习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通过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为重点,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贯通,同学习“四史”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党的百年历史中,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我们党带领人民用“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胜利之路,建立了新中国。邓小平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党带领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以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变化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当前,针对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提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指导新的伟大实践,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继续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笔:陶文昭 温祖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百年理论创新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网07-21 10:07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网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理论创新之一: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
20世纪初,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时中国的现实图景与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存在很大差距。中国共产党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着十分艰难的理论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社会的运用,更需要中国共产党根据现实国情进行创造性发展。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创造性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1925年,毛泽东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成为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山之作。抗战期间,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于1939年底至1940年初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阶段性地对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理论总结,形成了完整且系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当时的中国革命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民主主义革命,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1947年12月,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概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实践基础上的创立,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所有解放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毛泽东说:“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因此,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是武装斗争的胜利,还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并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于实践的胜利。

理论创新之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目标明确但路径不够清晰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人思考探索的第一个重大经济理论问题,其实质是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回答了新中国面临的这个经济理论问题。1953年,毛泽东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总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工业化建设方针,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起点确立。毛泽东先后4次集中研读《资本论》,多次主持专题研讨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并提出要撰写中国自己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通过后,邓小平评价说,“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专门评价了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认为该决定“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为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这些重要理论成果包括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与发挥政府作用关系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了新时代条件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基础上,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提出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以及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在“三农”经济领域,提出了农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属性的理论,以及乡村振兴理论;在统筹国内经济与对外开放方面,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以及统筹经济发展和安全的理论;等等。由此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理论创新之三:当代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正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分析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主要理论指南。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的大量国际问题分析都围绕国际政治经济学展开,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判断。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他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区分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毛泽东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深入分析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关系,把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具体化为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斗争武器,包括两个“中间地带”的理论。1974年,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发生联系的现实可能性。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建立和发展了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
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认为在新的条件下,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中国争取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可能的。他还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观点,不仅为我国战略中心和党的中心工作转移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成为分析世界经济政治问题的理论指南。90年代以后,江泽民对新的世界形势作出了科学分析,一是世界多极化,二是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生命科技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深刻影响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给予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更有利的发展机遇。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把中国进一步推至维护世界和平和经济稳定的前沿。胡锦涛用五个“继续发展”、五个“深刻复杂”着重分析了国际政治经济的主要矛盾,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发展的理论要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二是关于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判断;三是分析经济全球化历史趋势的新方向。在大变局中,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世界经济政治正在加剧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明确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改变,中国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同时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与时俱进地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思想引领。
附:从百年历程看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历史意义
党建网07-22 13:33党建网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从百年历程看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历史意义
一一苗遂奇
在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按照党的章程和革命形势需要,党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从党的一大到遵义会议,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到党的八大,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党的一个又一个重要会议,成为制定、修改和执行党的纲领、章程、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历史进程,体现着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特别是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要时刻、转折关头召开的重要会议,铺就了我们党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的光明征程,蕴含着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对我们深刻领悟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具有重要的历史镜鉴和现实启迪意义。历史表明,党的会议尤其是重要会议不仅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坚守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而且永远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从党的非凡历史中寻找初心、铸牢使命,始终保持革命者的高度自觉和昂扬向上的锐气,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续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新辉煌。
历史启迪
党的重要会议犹如历史的灯塔,照亮了中国人民的前行之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历经苦难与辉煌、挫折与胜利,都与党的每一次重要会议休戚相关。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会议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部光荣奋斗史,也是经历艰难曲折后的伟大觉醒史,对我们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具有重要启迪。
1.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一百年来,党的重要会议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中国国情和历史大势,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同心同德、战胜困难。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党从来没有丝毫动摇。今天,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实践需要,更加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2.必须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力量和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在党的一大会议上我们党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党的历次重要会议都坚定不移地重申和拥护党的理想信念。一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不怕流血牺牲,靠的就是这个信仰,为的就是这个理想。今天,我们要保持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保持全党在理想信念追求上的政治定力,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支持者、忠实实践者。
3.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党的重要会议都重申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今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幸福镌刻在通向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上,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4.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线。一百年来党的历次重要会议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成为百年大党、能够创造世纪伟业,关键在于我们党能够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始终维护党中央权威,始终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今天,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坚定不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步调一致向前进。
5.必须始终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党的一大的召开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大势的结果。党在一次次重要会议上,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根据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战略策略,从而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我们党在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通过党的重要会议科学分析和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关系,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始终掌握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带领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我们要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立足新发展阶段,抓住历史变革时机,把握历史发展主动,顺势而为、奋发有为,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6.必须始终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一百年来,我们党永葆革命精神、永远为共产主义和人民利益而奋斗,成为党的重要会议的永恒主题。无论在革命年代、建设岁月,还是在改革的新时期、复兴的新时代,我们党锤炼出的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就是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凭的就是这种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百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7.必须始终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认识并运用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坚持斗争、不懈斗争、在斗争中前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党的遵义会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都同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了坚决斗争并纠正错误思想,同时确立党的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原则,从而保证了全党团结统一,步调一致。党的历史表明,我们党在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成为党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失误之后拨乱反正、荡涤浊气之后焕然一新的深层密码。今天,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我们要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8.必须始终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我们党在每一历史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一百年来,党通过重要会议不断规划和确定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又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阶段性战略安排,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站在接续历史的更高起点上,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