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人民日报社评:带你读懂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内在逻辑

时间:2021-06-13 10:11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合集来了!这七+⑩篇评论,带你读懂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内在逻辑人民日报评论 2021年6月11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回望过去,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

合集来了!这七+⑩篇评论,带你读懂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内在逻辑
人民日报评论 2021年6月11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回望过去,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非凡成就,把辉煌写在了历史深处;放眼未来,民族复兴前景光明,更伟大的奇迹等待我们去创造。人民日报推出系列评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与广大读者一起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共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编 者

01.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1919年,一位教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章,热情赞颂马克思主义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公开申明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但同时也认为,不可将“马氏的学说”就“那样整个拿来,应用于我们生存的社会”。此后,他更是明确提出,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这位教授便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视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科学,而不是抽象的学理和不变的教条,这样的态度,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立场追求,贯穿于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实事求是就来源于这里。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2020年9月17日下午,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望着讲堂檐上“实事求是”的匾额,久久凝思。“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这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为何“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的深层原因。

  思想就是力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同时,我们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之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科学理论。革命年代,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支部建在连上”等理论,使“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建设岁月,我们党开创性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迅速而稳固地在中国建立起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年来,正因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出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伟大奇迹。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应该看到,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正因如此,我们必须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我们就一定能以真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02.革命理想高于天

“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前不久,6集专题纪录片《绝笔》热播。夏明翰、吉鸿昌、蓝蒂裕等10余位革命先烈在生命最后时刻写下的绝笔信,字字滚烫、句句千钧,彰显着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信仰信念,揭示出我们党历经苦难而成就辉煌的精神密码。

回顾百年党史,几多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绝处逢生、化危为机,凭的是什么?多少“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革命胜利、发展壮大,靠的是什么?凭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靠的就是坚强的革命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一百年来,理想信念如火炬,如明灯,照亮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奋斗历程。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面对“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困难局面,红军战士硬是走出了一条“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新路,是因为他们笃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是因为他们深知“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无数党员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是因为他们坚守“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必须带领群众,拔掉老百姓的穷根”……正是因为有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一代代共产党人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瘅精瘁力以成之,绘就一幅幅激越沉雄的历史画卷,树起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精神的伟力,总能带来心灵的震撼;信仰的光芒,总能穿越时空的阻隔。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百年风雨兼程,百年披荆斩棘。为了同一个信仰,无数共产党人“甘将热血沃中华”,哪怕历尽千辛万苦,哪怕付出宝贵生命,依然无怨无悔,依然义无反顾。这是精神的力量,更是信仰的指引。他们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密码,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身上的伟大品格,早已深深融入我们党的血脉之中,始终是我们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理想信念不能丢,丢了就不是共产党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今天,没了枪林弹雨、烽火硝烟,少了生死考验、围追堵截,但新的航程中,风险挑战绝不会少。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依然需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不管形势怎样发展,都不能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能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理想信念。

  上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从异常艰苦条件下勤勉奋斗的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一种特殊的力量,他把这种力量称为“东方魔力”。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奇迹”。从“东方魔力”到“东方奇迹”,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始终是我们党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重要精神支撑。坚定心中的信仰,挺起信念的脊梁,坚守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不断谱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

03.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近期,航天领域捷报频传: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为我国空间站的“太空施工”交出完美第一棒;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通往宇宙的征途,凝聚着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更增强了亿万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坚定着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一百年披荆斩棘,一百年沧桑巨变。从当年的积贫积弱、受人欺凌,到现在的国强民富、屹立东方,从曾经“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如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百年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让世界震撼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我们坚持立足本国国情,坚持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百年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好不好,自己走了才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一百年来,正是因为我们都反复比过了、试过了,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我们才认定了这条道路,认定了只有这条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认定了这条道路是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

  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站上新起点、迈步新征程,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抑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完成新征程上的各项目标任务,都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走下去。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战胜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今天,走在大路上的我们,有着无比的自信,沿着这条道路意气风发继续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中国之事,无论多难,只能靠自己;中国之路,看准了、认定了,就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砥砺奋进再向前,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

04.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1至4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4533家,同比增长50.2%,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97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6%,较2019年同期增长30.1%……前不久,商务部公布了今年前4个月吸收外资相关情况。逆势上扬的数据,不断向好的态势,彰显了中国市场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成效。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2012年12月,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首赴地方考察,便来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发出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号召;6年后,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再赴广东考察,庄严宣告:“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沿着这条“必由之路”,我们党带领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让改革开放的大潮在神州大地奏响激扬乐章。改革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

  历史的进程有多么波澜壮阔,它产生的影响就有多么广泛深远。1978年,面对“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响亮回答,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40多年来,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凭票购买”到“买遍全球”,我们通过改革开放,让这个曾经“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40多年来,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我们依靠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来”,让这个近代以来矢志伟大复兴的民族,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把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称为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并列为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如果说,当年的改革是“增量改革”,绝大多数人都能从中受益;那么,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后,更多是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并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人到半山,唯勇者胜。从将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到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站在建党百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我们更能认清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如今,改革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当此之际,我们更要葆有“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扩大开放推进改革发展。
  只有站在历史的峰峦之上,才能更清晰地洞察时代风云,更准确地把握前进方向。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改革开放带来澎湃动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我们责无旁贷、重任在肩!

05.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当前,各地坚持学史力行,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北京怀柔聚焦物业管理、城市环境、交通管理等,通过“干部直达现场”等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一批疑难复杂的重点民生诉求;江苏南京公布第一批项目清单,涵盖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等5方面20项内容;青海西宁确定实施10类30项重点民生实事,各区县结合稳定就业、公共服务等列出211项重点民生项目……一项项务实有力的创新举措,一张张“货真价实”的项目清单,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赤子情怀、始终如一的人民立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对于共产党人而言,“人民”二字始终重于千钧。可以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珍藏着这样一张经典照片:1949年5月,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部队进入市区后,解放军战士严格执行“不入民宅”的规定,和衣抱枪露宿在雨后湿漉漉的街头。这是纪律严明的生动体现,更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的具体实践。百年来,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规定,到“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从“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的誓言,到“当好人民公仆”的号召;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宣示,到“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的勇毅,为了人民始终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宗旨,人民至上始终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价值追求。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百年来,为什么我们党能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始终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纵观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充分证明,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果说,“一切为了人民”回答了我们党的价值追求问题,那么“一切依靠人民”则回答了我们党的力量源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回望历史,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到承载着14亿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昂首迈步新征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我们这个风华正茂的百年大党,就一定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06.打铁必须自身硬

  1921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辉煌的百年历程。烽火28年,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筚路蓝缕近30年,在拼与干的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团结带领人民投身新中国热火朝天的建设事业,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40多年,在破与立的变革中,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人民的心声。

  打铁必须自身硬。回望百年历程,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为什么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从古田会议,到延安整风,从改革开放之初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在全党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把管党治党要求落实落细,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保证全党沿着正确航向前进,对党、对国家、对民族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百年风霜雪雨、百年大浪淘沙,我们党能够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9100多万名党员,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四个不容易”告诫全党:“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历经百年辉煌,我们自豪却不能自满,绝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激浊扬清、守本出新。

  1949年7月4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决定向全国征集国旗设计方案。最终从3000多个方案中,选定了“五星红旗”样式。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围绕大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大团结。抬望眼,更艰巨的任务仍在前方,更辉煌的成就等着我们去创造。新征程上,继续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保持“赶考”的清醒与坚定,我们一定能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07.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这是大党大国的大担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在产能有限、自身需求巨大的情况下,中国向80多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中国已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为全球供应了2800多亿只口罩、34亿多件防护服、40多亿份检测试剂盒;中国还将在未来3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不仅率先控制住疫情,还尽己所能支持全球抗击疫情。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不仅是一个大党的豪迈宣示,也是这个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执政党脚踏实地的行动。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2000多年前,汉代的张骞带着和平的目的出使西域,打通东西交通之路,开启了陆上丝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千年盛况;600多年前,明代的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7次远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到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不是火与剑,而是和平友谊的种子,留下了友好交往、文明传播的佳话。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秉承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的和平基因,深知和平的可贵,也具有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立己达人,兼济天下。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早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共产党人深深知道这样的道理:“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也正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载入党章;从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到加入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和500多项国际公约;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共建“一带一路”;从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到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求索奋进,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不仅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也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目标。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中国经过全体人民努力奋斗发展了、强大了。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事实上,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让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为复杂多变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章程中如此郑重宣告。面向未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将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增进人类共同福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传承创新,塑造人文精神 | 现场评论·大湾区 大未来②
林小溪 人民日报评论 5月25日

“长虹飞架接珠江,相照相携同展望……”一曲《一桥飞架伶仃洋》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唱响,回荡在广州永庆坊的古建筑群落间。昂扬曲韵中,港珠澳大桥“飞架粤港澳三地,碧海变通途”的雄健风采浮现眼前。

“未识广州,先闻西关”。永庆坊坐落在充满广州西关风情的荔湾区恩宁路,在这里,抬头是斑斓的满洲窗、错落的镬耳墙,低头是悠长的麻石路、青砖的石脚墙。一砖一瓦、一花一木,皆构成城市肌理。在老街上行走,听阿伯打开趟栊门的阵阵撞击声,看骑楼下老西关市民手执葵扇悠然自得,能感受到广府文脉在岭南风物山水中生长。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支持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扩大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以岭南文化为根脉,粤港澳三地唇齿相依、同声同气。

  文化血脉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桥梁和纽带。广绣,一针一线绣出绝世风华;粤剧,一腔一调道尽人间百态;醒狮,一招一式彰显精神气质……“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全球微粤曲大赛”等活动,唤醒粤港澳三地共同的文化记忆。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心的底气和自信,赋予大湾区人民深层且持久的力量。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需要从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中,赓续属于自己的、具有标识性的人文特质。

  坚守文化根脉,做好文化传承,才能为城市留下记忆。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永庆坊时指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这一理念融贯三地:“修旧如旧”的永庆坊延续记忆、传承文化,赋予岭南建筑风貌和老城生活新的生命力;位于香港岛湾仔区的蓝屋建筑群,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卓越奖项;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郑家大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诉说着城市历史……粤港澳三地城市从内到外“活化”历史建筑,延续岭南文脉,维系三地民众共同的文化乡愁。

  赓续历史文脉,要承接当代价值。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地缘相接、文化同源,为建设“人文湾区”打下基础。在广州永庆坊、深圳南头古城等地,古朴的窗台楼阁与个性的彩画涂鸦并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打造的书店、咖啡馆同在,铺展开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历史与现实交相呼应的画卷。2020年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印发,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改革创新,传承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发扬岭南文化的创新品格,引领大湾区人民对传统岭南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有助于在文化交融中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坚定文化自信、擦亮文化底色,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筑造粤港澳三地儿女的共同精神家园,就一定能让文化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助力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

传唱不衰的红色歌谣 | 金台随笔·红色足迹③
邹翔 人民日报评论 6月7日

  每一个来到井冈山的人,都能听到一段动人的旋律。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很多展厅播放着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革命歌谣。“红军来到掌政权,春光日子在眼前,穷人最先得好处,人人都有土和田”“要吃辣椒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茅草过火不断根,春风一吹万万千”……质朴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画卷。

  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传唱不衰的红色歌谣,见证着革命的热血与烽烟。当时,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群众掀起创作、传唱革命歌谣的热潮。严明纪律的军令军纪歌,鼓舞斗志的拥军支前歌,还有生产生活歌、分田建设歌,或气势雄浑、或刚健质朴、或铁骨柔情,都曾发挥着宣传革命、发动群众、促进工作等重要作用。广为流传的“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洋溢着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同志哥呀,请喝一杯茶哟,请喝一杯茶”,一首《请茶歌》唱出了根据地军民的鱼水情深……来源于革命实践的井冈山红色歌谣,被誉为那段峥嵘岁月的“时光留声机”。

  红色歌谣,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写照。面对敌人一次次进攻,英勇的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痛击敌人。“碰到敌人莫害怕,勇敢拼杀不让他”,唱出了军民无私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松柴烤火千里香,穷人骨头坚如钢,死了长埋井冈山,活着就跟共产党”,道出了当地老百姓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饱满的革命激情。一首首红色歌谣,也是井冈山的一个个精神符号,承载着红色基因、流淌入红色血脉。为什么义无反顾走上革命道路?为什么坚守理想信念至死不渝?在这些传唱的歌谣里,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激昂的曲调在传唱中得到延续,红色的精神在传承中不断焕发。“南瓜汤啊来复枪,五星帽徽闪金光。练就一双铁脚板哟,跟着毛主席天天打胜仗!”这首在井冈山上创作的歌谣,响彻在万里长征路上,激励了多少赶路的红军战士。在井冈山,还有一些村民唱了一辈子红色歌谣。《红军阿哥你慢慢走》的悠扬曲调,经常在井冈山龙潭景区回荡,演唱者是红军后人江满凤。当年,她的爷爷参加革命英勇牺牲,留下一本皱巴巴的歌本,上面写满了收集整理的红军歌曲。她说:“我唱红军歌曲,就是要让红军的歌和井冈山精神代代传下去。”那些简单优美的旋律,那些易懂易记的歌词,穿越时空仍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如今,每到中午,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的合唱团会准时开始排练,代表曲目之一是著名的《映山红》:“夜半三更呦,盼天明;寒冬腊月呦,盼春风;若要盼得呦,红军来;岭上开遍呦,映山红……”这些红色歌谣,一定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唱响在我们的精神世界、回荡于民族的心灵家园。

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 现场评论·红色足迹④
李栋 人民日报评论 6月8日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在贵州遵义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前,小学五年级学生马兴蕾讲述着红军“激战娄山关”的故事,讲到动情处还高声朗诵起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作为遵义市小小红色宣讲员,11岁的马兴蕾是新时代无数红色基因传承者的一员。

  红色遵义,光芒闪耀。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强调“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讲好遵义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不仅要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而且要在传承中让后代牢记初心使命。小小红色宣讲员,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示范,也是红色精神代代赓续的有生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遵义为更好传承红色基因,与陕西延安、江西赣州、广西桂林组成红色城市发展联盟,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围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建设,形成园、带、点结合的主题展示空间体系;推进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长征文化徒步线路建设和博物馆纪念馆展陈提升等工作,赋能“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传承红色基因,既要守正,把红色资源挖掘好、利用好;又要创新,通过城市联合、主题融合等方式,让红色这一底色更加鲜明。充分释放活力、点燃传承动力,才能在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空间中,让红色精神润泽人心。

  传承红色基因,应当活化、生动起来。一颗红心,书写“继续前进”;征服眼前的“娄山关”,实现自己的目标……打开一组名为“遵义小红军”的微信表情包,有的是互相激励,有的是生活对白,有的是美好寓意。这些化自“小红军”形象的表情包,轻松而不失庄重、生动而不失内涵,成为红色故事入脑入心的创新尝试。品味遵义,品读红色经典,就是从红军走过的地方、从历史镌刻的印记中汲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并让这种力量在全社会广泛传递、互相激荡。

  红色传承,基础是群众,主体是群众,潜力也蕴藏于群众中。娄山关红军小学的老师冯小丽说,培养小小宣讲员,讲红军故事,不仅能收获知识,感悟红色精神,还锻炼了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如今,许多家长争着让孩子当宣讲员。小小宣讲员热情高涨,家长们踊跃支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一种传承力量,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读了很多红色故事的马兴蕾说:“我们一定要为了信仰去奋斗。如果你自己不去拼搏,又怎么知道目标和梦想不会成为现实呢?”朴实而铿锵的话语,彰显出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一代又一代人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汇聚力量、奋勇向前,就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 现场评论·红色足迹⑤)
孟祥夫 人民日报评论 6月9日

  房顶铺着红瓦,墙上写着革命标语,红彤彤的大灯笼悬挂在门口,火炬状的路灯沿道路伸展,不时遇见身穿红军装束的体验者……走进江西省井冈山市葛田乡古田村,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红色气息。

  如何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近年来,古田村积极进行探索。这里离井冈山市不远,又紧挨着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完全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基于这一思路,村里加大投入,对全村道路、房屋等进行整体规划和提升,打造集旅游和研学于一体的红色基地。环境改善了,口碑提升了,慕名而来的游客也多了。据介绍,截至今年5月初,村里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村子热闹起来,老百姓的生活也有了可喜变化。

  古田村的发展之路,源于创新思路盘活了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历久而弥新。百年征程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感天动地的伟大事迹,铸就了代代相传的红色文化。让红色资源释放更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就要揭示时代价值、深挖精髓要义。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井冈山精神早已经融入这片土地。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离不开红色文化的启迪滋养,更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我们砥砺初心、勇担使命的不竭动力。保护和修缮革命旧址遗迹、加大专业讲解员培训力度、组建长征源合唱团、广泛开展红色研学……近年来,江西各地多措并举传播红色文化,推动红色精神入脑入心。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个个鲜活故事,承载着一段段厚重的历史,刻印着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见证了奋不顾身的伟大牺牲。红色资源的珍贵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光辉,更在于它在当下依然能带给我们思考和精神滋养。激活红色资源的价值,就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用好红色资源,要在助力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行走在江西大地,不少地方将红色与绿色相结合,自然与人文相交融,红色资源成为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黄洋界脚下的神山村民宿纷纷开业,游客络绎不绝;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赣南小村潭头村开起了“富硒食堂”,生意红红火火;在古田村,旅游高峰时,村民的土特产和手工艺品卖到脱销……越来越多的地方因地制宜,将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绿色产业融为一体,把红色旅游产业与特色种植、养殖等结合起来,打造红色旅游复合型产业体系。种种举措,激发了红色资源的“乘数效应”,助力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妥善保护、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时代意义,红色资源就能不断焕发新的光彩、迸发新的活力。

让理想之光照亮奋进道路 | 现场评论·红色足迹⑥
杨笑雨 人民日报评论 6月10日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一面震撼人心的巨幅浮雕墙,生动展现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浴血奋战、抢渡湘江的激战场景。1934年底,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几万名红军将士血染湘江,谱写了一部壮烈的革命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深刻阐释湘江战役的重大意义:“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因为红军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军队,才能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境重生,迸发出不被一切敌人压倒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为什么中国革命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居然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这里。”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就要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无愧于时代的历史功绩。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湘江战役中,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宁死不当俘虏,与敌人战至最后时刻,英勇牺牲;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重伤被俘后用手绞断自己的肠子……纪念园英名廊的石墙上,镌刻着收集到的湘江战役中牺牲的2万多名红军烈士的名字。一个个冲锋向前、前赴后继的身影,印证着这样的启示: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在兴安县溶江镇佑安村,80多岁的徐昭英老人把家搬到了无名红军烈士遗骸埋葬点附近。她常到山上和烈士说说话,还会带着儿子为烈士扫墓。在灌阳县枫树脚屯,黄合林当年曾经搭救湘江战役中一名受伤的红军战士,如今祖孙三代守护着战士临走前赠送的一面红旗。时间流逝,岁月变迁,但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那些经过血与火淬炼的理想信念,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

  理想和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引领人昂扬向上,感召人发愤图强,激励人勇毅前行。讲解员胡雅馨说,小时候只知道爷爷是参加过湘江战役的红军战士,在了解这段历史后,更加懂得了“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深刻内涵,每天都会满怀深情地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烈士易荡平的曾孙女曾无数次地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曾祖父立志要“以荡平天下不平为己任”?又是什么让他为革命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现在,她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关键是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一个人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惧流血牺牲;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

  “忆来路,历风雨,草木化忠魂,山石写丰碑……不忘初心与时进,勇担使命共复兴”。采访期间,一位农民歌手的深情歌声,在湘江岸边久久回响。今天,硝烟早已散去,但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光芒,从中汲取开拓奋进的力量。

不懈奋斗,至诚报国 | 中国道路中国梦·我身边的党员⑨
闫建文 人民日报评论 5月25日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至诚报国没有穷期。在我身边,有一位叫韩大匡的老人,他以89岁的高龄,依然奋战在石油大数据的科研一线,努力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用一生的不懈奋斗,诠释一名老党员的执着和奉献。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韩大匡报考了清华大学采矿系,决心投身于祖国最需要的事业。被录取后,他学业上积极进取、思想上不断进步,成为清华大学采矿系第一批学生党员。这更加坚定了他立志成才、矢志报国的信念。

  毕业后,韩大匡一心扑在石油工业上,一干就是一辈子。在石油学院担任助教期间,他一边教学,一边参加国外石油技术考察和调研,还经常到油田去、到现场去。在油田生产建设实践中,他参与了玉门老君庙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的设计工作,扭转了老君庙油田用溶解气驱开采时的压力下降、气油比上升、产油量递减的被动局面,并为后来的普遍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的涌现,数字经济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石油工业领域,数字化也成为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作为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者,韩大匡敏锐地捕捉到了新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潜力,在地震储层预测、测井评价、储层建模、分层注水、油藏精细分析等方面开展人工智能应用战略规划研究,引领石油行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发展。

  “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早部署、早研究,实现弯道超车和技术引领。”韩大匡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去年元旦前夕,他因伤卧床,但休养期间一刻也没有停下来,几乎每天都在与科研人员通电话、发短信、开研讨会,交流内容全部聚焦在石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等方面。谈到目前的工作状态时,他说:“我现在必须与时间赛跑,与疾病斗争,与衰老抗争,我真心希望为我国石油事业多做一点工作,为国家留下些有用的东西。”

  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拼搏。“六十载春秋成就事业辉煌诗篇,八十年岁月书写人生灿烂华章。”这是2012年韩大匡从事油田开发工作60年时,身边同事对他一生心系石油事业的肯定和寄语。如今,他还在拼命工作,矢志追求卓越。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立足岗位、拼搏进取、无怨无悔、忘我奋斗,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践行初心使命,书写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