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大健康产业管理委员会 > 正文

发热门诊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事关老年人接种疫苗等,权威专家解答这些防疫热点问题!只咳嗽发烧算无症状吗?“阳”过一次还会再“阳”吗?孕产妇感染新冠后会传染给胎儿吗?有孩子的家庭储备哪些药?权威回应来了!国家卫健委:今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

时间:2022-12-14 09:55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发热门诊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新华社 2022-12-13 08:00 发表于北京新华时评 | 发热门诊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坚持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是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重要之举。面对疫情防...

发热门诊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

新华社 2022-12-13 08:00 发表于北京

新华时评 | 发热门诊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


坚持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是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重要之举。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株新特点,各地积极开设发热门诊、急诊,多措并举保障群众求医问药需求,将有效强化诊疗力量,稳定社会民心,成为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坚实后盾。


确保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考验着各地的担当与能力。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开”。要始终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中心,结合防控形势,立足患者需求,科学统筹医疗资源,扩充医疗力量,进一步简化、优化发热患者就诊流程,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同时,还应关心好、维护好广大医务工作人员的基本权益,为冲锋陷阵的白衣天使们扫除后顾之忧。


确保发热门诊运行秩序,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要与人民同心,创新方式加强科普宣传,疏导和安抚社会上的焦虑、恐慌情绪,与人民群众共同做好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分级分类管理工作,支持有条件的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居家自我照护,通过线上方式给予他们必要的诊疗支持。对于确需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要引导其做好防护,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未曾动摇。依据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与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新特点,主动提升防控措施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认真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我们便能走小步、不停步,共同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事关老年人接种疫苗等,权威专家解答这些防疫热点问题!

新华社 2022-12-13 09:37 发表于北京
年人感染新冠病毒为何更易出现重症?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疫苗必要性大吗?——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日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提出加快提升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为什么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更易出现重症情况?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必要性大吗?围绕社会热点关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作出解答。

1.问:与其他人群相比,为什么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更易出现重症情况?

答: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导致重症和死亡的比例在所有人群各个年龄段当中最高,其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力在减弱;二是老年人一般感染病毒或细菌后,自身免疫发生率增加,更易出现炎症反应;三是老年人大多有基础性疾病,感染病毒会导致原有疾病症状更严重或更易出现合并症。因此,全球免疫策略一直把老年人和有慢性病等基础性疾病的人作为疫苗接种的优先人群。

2.问: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必要性大吗?

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病毒一直在变异,奥密克戎变异株对于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老年人来说依然是危险的病毒。当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疫苗接种在预防重症、死亡等方面仍具有良好的效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获益明显。研究显示,80岁以上老年人如果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其死亡风险约为14.7%;如果接种了1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至7.2%;如果接种了2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至3.7%;如果接种了3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至1.5%。

此外,高龄老年人即便长期居家、很少外出,在亲属陪伴或走访过程中仍有可能感染。因此,80岁以上老年人有必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3.问: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否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会比别的人群更高吗?

答: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安全的。由于老年人基础性疾病较多,一些人担心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会出现不良反应。中国疾控中心对我国已经开展接种的超过34亿剂次、超过13亿人的不良反应监测发现,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我们常年接种的其他一些疫苗相当,而且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还略低于年轻人。


只咳嗽发烧算无症状吗?“阳”过一次还会再“阳”吗?

新华社 2022-12-13 10:35 发表于北京
只咳嗽发烧算无症状吗?“阳”过一次还会再“阳”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奥密克戎致病力在减弱,感染后大多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型。只咳嗽、发烧算无症状吗?“阳”过一次还会再“阳”吗?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作出专业解答。

1. 问: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只是咳嗽、发烧,算无症状吗?

答:阳性感染者若只是咳嗽、发烧,没有出现肺部感染,可归于轻型病例,但不算无症状。从当前全国病例数据看,感染奥密克戎后无症状和轻型大约占了90%以上。

按照目前定义,无症状感染者指的是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乏力、嗅(味)觉障碍等症状,但是没有肺炎表现。

2. 问:“阳”过一次还会再“阳”吗?多久可能发生二次感染?

答:感染一次新冠病毒后,人体形成的免疫力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奥密克戎可能快速变异出新的亚分支,出现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康复者不能完全避免二次感染。

不过,国外有统计数据显示,感染过奥密克戎,不管有无症状,3至6个月内二次感染的概率相当低,多数人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重复感染奥密克戎。

对于个人来说,疫情期间最好的办法仍是落实好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并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3. 问:重复感染会不会让症状更严重?

答:目前没有定论认为重复感染会出现更严重的临床结果。从目前病例来看,即便个别患者在重复感染时出现症状加重的倾向,这一比例也非常低。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不论是第一次感染,还是再感染,发生重症的概率都很低。



孕产妇感染新冠后会传染给胎儿吗?有孩子的家庭储备哪些药?权威回应来了!

新华社 2022-12-13 16:34 发表于北京

今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孕产妇、儿童、老年健康,免疫规划等领域专家出席,介绍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几乎不会传递给胎儿

国家妇产疾病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介绍:从汇总的国内情况和国际的报道看,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总体上发病率和症状的情况、病程的情况都和普通人群比较接近,症状主要还是上呼吸道感染,比如说咳嗽、喉咙痛、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全身酸痛、发烧,重症的非常少,所以大家不用恐慌,病程也基本上是5到7天。

对于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是不是会传递给胎儿,因为母体有胎盘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保护屏障,所以几乎是不传染给胎儿的,但是如果初生产后的妈妈、宝宝在一起的话还是要注意隔离,宝妈还是在空间上最好和新生儿有一定的隔离,或者戴N95口罩,可以母乳喂养。

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老年人要尽快接种疫苗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疫苗接种之后要产生保护作用确实需要一定时间,一般接种疫苗之后能够产生抗体是在一周到两周,但是如果要是产生比较高水平的抗体,全程免疫之后大概在4周。加强免疫之后产生抗体的时间更快更短,另外产生的水平也更高。

这也就进一步提示着我们,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老年人,要尽快去接种疫苗。所以没有完成接种的要尽快接种,没有完成加强的要尽快加强,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老年人应对新冠病毒,预防第一位,这五点需注意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介绍,任何年龄段都可能会感染新冠病毒,但老年人一旦患病以后,较年轻人相对来说,重症发生率比较高。老年人是特别需要保护的人群,预防是第一位的。

首先,要接种疫苗,包括全程疫苗和加强疫苗。接种疫苗之后,可以明显降低罹患重症感染的发生率。第二,减少外出,特别是避免去人群比较聚集的密闭场所,如果是一定需要去,要佩戴好口罩。另外,在整个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接触外界的环境,回来一定要洗手。第三,加强通风,现在是冬季,特别是北方地区天气比较寒冷,通风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问题,可以先到别的房间,通风结束以后,室温恢复正常以后再让老年人返回该房间。第四,老年人往往合并有一些基础疾病,基础疾病现阶段一定要控制得非常良好,不能因为害怕去医院取药而停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购药,或者让亲戚朋友购药。第五,老年人最近一段时间需要规律生活,不要太过紧张,有规律的睡眠,保证营养,但是也不要暴饮暴食。另外,尽可能减少烟酒的接触。

如果不和老年人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在最近一段时间可以减少对老年人的探望,减少病毒暴露的机会。如果共同居住人感染新冠病毒,一个最主要的原则是尽可能减少老年人接触病毒的机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把老年人放到另外一个居所。如果条件不允许,需要有一个独立的房间,关好门、加强通风。此外,加强环境消毒,特别是一些公共暴露环境,比如卫生间、门把手、水龙头,当患者接触以后,一定要清洁消毒。另外,要关注老年人的情况变化,如果出现问题,早期进行识别,早期诊断。

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有哪些?专家提醒家长注意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钱素云介绍,冬季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病高发季节,发热、咳嗽也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很多,以病毒为主。像常见的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当然新冠病毒也是引起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毒之一,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等。其他的,细菌比如肺炎链球菌,还有流感嗜血杆菌都是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还有一些非典型病原体,比如经常听到的肺炎支原体,这些都可以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冬天婴幼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之后,经常会出现一些喘息、发憋等症状,博卡病毒有时候也会有这种表现。

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储备这些药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钱素云介绍,有孩子的家庭应该适当储备一些儿童常用的应急药物,但是不推荐储备很多药物,因为药物保管不当有可能导致孩子误服。

她表示,推荐储备的药物第一类是退烧药。对于6个月以上的小孩,可以选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两者选择其一就可;2个月到6个月之间的小孩,不适合用布洛芬,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以内的小孩,不推荐常规退烧药物,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等措施并及时就诊。

针对呼吸道感染症状,家长可以储备一些清热祛痰的药物。她表示,咳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孩子轻微的咳嗽不推荐常规使用药物,如果有鼻塞、明显的咳嗽等,可以做雾化、洗鼻子,用加湿器提高空气当中的湿度等,增加孩子的舒适度。当孩子出现明显的咳嗽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合年龄段的药物。

她特别提示,不推荐、不主张两种药物同时服用,也没必要交替服用。家长要按照说明书适应的年龄段和推荐的剂量或者遵从医嘱用药,同时要注意两次用药之间的间隔时间。小孩器官发育不太成熟,用药应该更加规范和谨慎。家长最好不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推测来给孩子用药,当拿不准的时候,建议家长通过远程就诊来获取专业人士的用药指导和推荐。


支持医疗机构加强医务人员工作条件保障 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作出部署,强调要支持医疗机构加强医务人员工作条件保障,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做好医务人员健康监测,落实激励保障政策等。

医务人员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中坚力量,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们默默奉献,全身心投入日常诊疗服务;他们义无反顾,当疫情发生时,始终冲在一线救治患者。要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共同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最新热点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

中国新闻网 2022-12-13 16:39 发表于北京
12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几乎不会传递给胎儿

国家妇产疾病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介绍:从汇总的国内情况和国际的报道看,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总体上发病率和症状的情况、病程的情况都和普通人群比较接近,症状主要还是上呼吸道感染,重症的非常少,所以不用恐慌,病程也基本上是5到7天。

因为母体有胎盘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保护屏障,所以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几乎是不传染给胎儿的,但如果初生产后的妈妈、宝宝在一起还是要注意隔离,宝妈在空间上最好和新生儿有一定的隔离,或者戴N95口罩,可以母乳喂养。

老年人现在接种疫苗晚了吗?

有老人认为,目前接种新冠疫苗有些晚了。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疫苗接种之后要产生保护作用确实需要一定时间,一般接种疫苗后产生抗体是在一周到两周,但是如果要产生比较高水平的抗体,全程免疫之后大概在4周左右。加强免疫之后产生抗体的时间更快更短,另外产生的水平也更高。

这也就进一步提示着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老年人,要尽快去接种疫苗,没有完成接种的要尽快接种,没有完成加强的要尽快加强,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接种新冠疫苗没有预防效果?没有必要接种?

王华庆介绍:目前来看,新冠病毒疫苗现有预防感染或者发病的效果不是我们期望的那么理想,但是预防重症和预防死亡的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大量的监测和研究已经显示,不接种疫苗,尤其是在老年人当中,以及在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当中,不管是发生重症还是死亡的风险,和接种疫苗人群相比,还是非常高的。我们建议还是通过疫苗接种来把这种风险降低,从而保护脆弱人群,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有基础性疾病的人。

老年人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还是更低?


王华庆表示:疫苗的不良反应,第一跟疫苗的特性有关系,第二跟一些人的特殊体质有关系。从目前我们监测到的情况看,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不良反应总体报告发生率略低于60岁以下的人群,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其他人群发生的情况也基本类似,在百万分之一以下。


心血管患者如何做好防护?如果确诊怎么办?

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周玉杰介绍:有心血管原有疾病的患者,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还有很多心内做介入治疗后的患者,或者心外手术后的患者,在家里一定要注意,防止新冠感染。要合理膳食、控制糖油盐的摄入,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心态平衡。

原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也不必太担心,在家里一定要把原有的疾病治好,一般都是冠心病、高血压或者心衰这样的疾病,他们都在服用基础用药。除了高烧以后多喝水可能影响心衰症状,譬如缓解肌肉酸痛的用药和心血管治疗药物,目前尚未发现它们相互之间的不良作用,所以大可不必焦虑。因为需要关注的主线是心血管疾病的致病诱发和加重,如果把心脏的基础疾病管理好,把原有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用好,增加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克服焦虑思想。另外长期服用心血管疾病防控的药物不要停药,停药可能诱发或者加重疾病。如果有持续性胸痛,还是到医院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老人出现症状,四类情况下需要就医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介绍: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考虑就医:

第一,症状持续或者加重,比如发热持续甚至有加重倾向。

第二,出现新的症状,比如出现了胸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或者突然出现肢体不能运动,特别是单侧肢体不能运动,或者是老年人不能进食了,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或者老年人出现嗜睡的状态,不认人了,出现定向障碍,这些都是危险的信号。

第三,基础疾病的加重,比如老年人本身有冠心病的,出现心绞痛,原来有慢阻肺病或哮喘,出现了慢阻肺病和哮喘的加重,加重的时候也是提示老年朋友需要就诊。

第四,一些基础疾病本身不太稳定的,比如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有严重的心脏基础疾病,或者是有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这组人群是出现重症新冠肺炎、高危人群中的高危,对于他来说就需要格外重视。

两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不推荐使用退烧药物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钱素云介绍:有孩子的家庭,应该适当的储备一些儿童常见病的应急药物,但是不推荐储存很多药物。

推荐储备的药物,第一类就是退烧药,对于六个月以上的小孩,可以选布洛芬,还有对乙酰氨基酚,有一种就可以了;两个月到六个月之间的小孩,不适合用布洛芬,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两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和小婴儿,不推荐使用退烧药物,可以通过物理降温、及时就诊来解决,这是年龄段的区别。

像发烧、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以储备一些像清热祛痰的药物。咳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孩子轻微的咳嗽不推荐常规使用药物,如果有鼻塞、明显的咳嗽等,可以做雾化、洗鼻子,家里可以用加湿器提高空气当中的湿度。明显的咳嗽我们可以备一些清热祛痰的中成药,根据孩子的年龄,适合他年龄段的药物就可以了,但是不主张同时服用两种及以上。

另外,退热药物,不推荐、不主张两种药物同时服用,也没必要交替服用。按照说明书适应的年龄段,说明书上推荐的剂量或者医嘱用药,同时要注意两次用药之间的间隔时间。家长最好不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推测来给孩子用药,因为小孩器官发育不太成熟,用药应该更加规范和谨慎,如果自己拿不准,也可以通过远程就诊来得到专业人士的用药指导和推荐。


孕产妇感染新冠后会传染给胎儿吗?有孩子的家庭储备哪些药?权威回应来了!

人民政协报 2022-12-13 17:48 发表于北京
今天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孕产妇、儿童、老年健康,免疫规划等领域专家出席,介绍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几乎不会传递给胎儿

国家妇产疾病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介绍:从汇总的国内情况和国际的报道看,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总体上发病率和症状的情况、病程的情况都和普通人群比较接近,症状主要还是上呼吸道感染,比如说咳嗽、喉咙痛、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全身酸痛、发烧,重症的非常少,所以大家不用恐慌,病程也基本上是5到7天。

对于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是不是会传递给胎儿,因为母体有胎盘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保护屏障,所以几乎是不传染给胎儿的,但是如果初生产后的妈妈、宝宝在一起的话还是要注意隔离,宝妈还是在空间上最好和新生儿有一定的隔离,或者戴N95口罩,可以母乳喂养。

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老年人要尽快接种疫苗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疫苗接种之后要产生保护作用确实需要一定时间,一般接种疫苗之后能够产生抗体是在一周到两周,但是如果要是产生比较高水平的抗体,全程免疫之后大概在4周。加强免疫之后产生抗体的时间更快更短,另外产生的水平也更高。

这也就进一步提示着我们,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老年人,要尽快去接种疫苗。所以没有完成接种的要尽快接种,没有完成加强的要尽快加强,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老年人应对新冠病毒,预防第一位,这五点需注意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介绍,任何年龄段都可能会感染新冠病毒,但老年人一旦患病以后,较年轻人相对来说,重症发生率比较高。老年人是特别需要保护的人群,预防是第一位的。

首先,要接种疫苗,包括全程疫苗和加强疫苗。接种疫苗之后,可以明显降低罹患重症感染的发生率。第二,减少外出,特别是避免去人群比较聚集的密闭场所,如果是一定需要去,要佩戴好口罩。另外,在整个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接触外界的环境,回来一定要洗手。第三,加强通风,现在是冬季,特别是北方地区天气比较寒冷,通风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问题,可以先到别的房间,通风结束以后,室温恢复正常以后再让老年人返回该房间。第四,老年人往往合并有一些基础疾病,基础疾病现阶段一定要控制得非常良好,不能因为害怕去医院取药而停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购药,或者让亲戚朋友购药。第五,老年人最近一段时间需要规律生活,不要太过紧张,有规律的睡眠,保证营养,但是也不要暴饮暴食。另外,尽可能减少烟酒的接触。

如果不和老年人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在最近一段时间可以减少对老年人的探望,减少病毒暴露的机会。如果共同居住人感染新冠病毒,一个最主要的原则是尽可能减少老年人接触病毒的机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把老年人放到另外一个居所。如果条件不允许,需要有一个独立的房间,关好门、加强通风。此外,加强环境消毒,特别是一些公共暴露环境,比如卫生间、门把手、水龙头,当患者接触以后,一定要清洁消毒。另外,要关注老年人的情况变化,如果出现问题,早期进行识别,早期诊断。

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有哪些?专家提醒家长注意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钱素云介绍,冬季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病高发季节,发热、咳嗽也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很多,以病毒为主。像常见的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当然新冠病毒也是引起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毒之一,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等。其他的,细菌比如肺炎链球菌,还有流感嗜血杆菌都是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还有一些非典型病原体,比如经常听到的肺炎支原体,这些都可以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冬天婴幼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之后,经常会出现一些喘息、发憋等症状,博卡病毒有时候也会有这种表现。

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储备这些药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钱素云介绍,有孩子的家庭应该适当储备一些儿童常用的应急药物,但是不推荐储备很多药物,因为药物保管不当有可能导致孩子误服。

她表示,推荐储备的药物第一类是退烧药。对于6个月以上的小孩,可以选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两者选择其一就可;2个月到6个月之间的小孩,不适合用布洛芬,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以内的小孩,不推荐常规退烧药物,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等措施并及时就诊。

针对呼吸道感染症状,家长可以储备一些清热祛痰的药物。她表示,咳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孩子轻微的咳嗽不推荐常规使用药物,如果有鼻塞、明显的咳嗽等,可以做雾化、洗鼻子,用加湿器提高空气当中的湿度等,增加孩子的舒适度。当孩子出现明显的咳嗽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合年龄段的药物。

她特别提示,不推荐、不主张两种药物同时服用,也没必要交替服用。家长要按照说明书适应的年龄段和推荐的剂量或者遵从医嘱用药,同时要注意两次用药之间的间隔时间。小孩器官发育不太成熟,用药应该更加规范和谨慎。家长最好不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推测来给孩子用药,当拿不准的时候,建议家长通过远程就诊来获取专业人士的用药指导和推荐。

支持医疗机构加强医务人员工作条件保障 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作出部署,强调要支持医疗机构加强医务人员工作条件保障,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做好医务人员健康监测,落实激励保障政策等。

医务人员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中坚力量,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们默默奉献,全身心投入日常诊疗服务;他们义无反顾,当疫情发生时,始终冲在一线救治患者。要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共同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国家卫健委:今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

新华社 2022-12-14 09:41 发表于北京

截至12月13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12月1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29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2例(福建8例,山东8例,北京6例,广东5例,上海4例,陕西4例,四川3例,内蒙古2例,黑龙江1例,江苏1例);本土病例2249例(广东1044例,北京476例,重庆179例,海南112例,浙江90例,四川73例,福建70例,河南66例,辽宁20例,山东20例,陕西19例,上海16例,云南16例,内蒙古13例,江苏12例,黑龙江11例,贵州4例,湖北2例,广西2例,天津1例,河北1例,山西1例,湖南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7例,均为本土病例(北京6例,重庆1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35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89例,本土病例3268例(广东1800例,北京295例,重庆177例,福建168例,山西132例,山东102例,黑龙江79例,云南72例,内蒙古67例,河南61例,浙江57例,江苏45例,四川41例,贵州37例,陕西34例,辽宁25例,上海22例,湖南14例,新疆9例,安徽8例,河北7例,广西5例,湖北2例,西藏2例,甘肃2例,青海2例,天津1例,吉林1例,江西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32391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444例(无重症病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2831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7873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2月13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5274例(其中重症病例15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29409例,累计死亡病例5235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69918例,现有疑似病例14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109273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96873人。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8977357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78020例(出院103631例,死亡11021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142例(出院804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8498195例(出院13742例,死亡14722例)。


说明:当前,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的策略,许多无症状感染者不再参加核酸检测,无法准确掌握无症状感染者的实际数量,从今天(2022年12月14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




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的专家解读


据中国疾控动态微信公众号,近日,接到群众对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的有关疑问,现请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李群主任作出解答。


一、近期我们从国家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发现呈现下降趋势,和群众感知不一致,是什么原因?


2020年1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报告、预防和控制措施,这就是“乙类甲管”。其诊断分类包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断新冠肺炎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后,需在规定时限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近期,各地出现报告数据下降,和群众的感受不一致,主要原因:一是防控措施进一步调整优化后,不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除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外,其他人员以“愿检尽检”为主,全国核酸筛查人数总量下降,医疗机构报告感染者数据相应减少。二是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及疑似病例,特别是自测抗原阳性人员居家治疗,无需去医疗机构就诊,相关信息无法纳入医疗机构填报数据中。


二、为什么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相关信息?


当前,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为主的策略,许多无症状感染者不再参加核酸检测,也无需去医疗机构就诊,难以准确掌握无症状感染者的实际数量,从今天(2022年12月14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但对无症状感染者继续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居家健康监测,关心其健康状况,给予相应服务。


三、下一步如何适应新形势,开展监测和报告工作?


继续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为主体,做好医院就诊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同时,依托全国流感样病例监测系统,开展哨点监测等多种形式的监测,加强养老机构、精神病院、福利机构、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重点机构聚集性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疫情规模、范围、强度和病毒变异情况,研判疫情趋势,为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