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科研诚信建设 > 正文

宠物弃养频现,治理还存哪些难题?乱叫伤人惹人厌,直接消杀让人怜,流浪猫狗数量激增如何处置为好?

时间:2022-11-22 18:48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宠物弃养频现,治理还存哪些难题?新华社记者​ 新华视点 2022-11-21 20:12 发表于北京马路边、公园里、桥洞下、地铁站旁……家住辽宁沈阳的陈子鹏总能在公共场所发现一些流浪狗,“每次遇见,我...

宠物弃养频现,治理还存哪些难题?

新华社记者​ 新华视点 2022-11-21 20:12 发表于北京
马路边、公园里、桥洞下、地铁站旁……家住辽宁沈阳的陈子鹏总能在公共场所发现一些流浪狗,“每次遇见,我都得绕道走,怕被咬伤。”
近年来,随着百姓饲养宠物数量持续增长,弃养宠物数量也居高不下。这些因各种原因被遗弃的猫、狗等小动物,或屡屡伤人,或导致疾病传播。弃养宠物治理成为城市必须面对的“新考题”。

“弃宠”成为城市隐患

在沈阳市盛京宠爱流浪动物救助站,小屋内整齐堆放着大大小小的笼舍。这里每年都会救助流浪动物近400只,多数为主人弃养。负责人王小刀说,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加。
《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我国城镇家庭宠物猫、犬的数量合计超过1.1亿只。多位动物保护人士告诉记者,养宠消费日益增长,弃养宠物的数量也居高不下。这些在城市中流浪的小动物,给城市管理带来许多难题。
流浪狗伤人就是其中之一。在重庆、西安、郑州等地,近年来频频出现流浪猫、狗伤人事件。王小刀告诉记者,在他发现的流浪狗中,不少是大型犬甚至烈性犬。饲养这类犬不仅违反相关法规条例,而且很容易发生弃养并伤人。
今年5月,沈阳市民王炬在室外遛狗时,路边突然冲出一只柴犬,咬伤了他的左腿。路人告诉他,这只狗没有主人,这几天刚来到这里,凶得很。无奈之下,王炬只好“认倒霉”。
“除了伤人,被弃养的这些猫、狗也会带来传播疾病、污染环境的风险。”沈阳市望康动物医院院长程浩说,因为长期居无定所,在脏乱差环境下生活的猫、狗身上很可能会沾染许多疾病,变成病毒的携带体。
城市管理难题增加,流浪动物收容机构逐渐饱和、不堪重负。一位官方收容站负责人告诉记者,收容站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满员,喂养的负担越来越重。
位于沈阳市的一家宠物医院,自今年6月开业以来已救助近40只弃养宠物,有的是被主人扔在门口,有的则是在治疗中被主人遗弃。弃养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品种不喜欢、与预期反差大、经济负担大……
“说到底,还是弃养成本太低。”王小刀说,许多人饲养宠物责任感不强,缺少科学养宠的知识以及养宠的长期规划,遇到结婚、生子、出国等情况时,往往“一弃了之”。

宠物饲养管理制度不完善

记者调查发现,宠物弃养行为频现,除了与弃养者不负责任相关,管理不规范也是重要原因。
——源头难管,繁育市场鱼龙混杂。宠物繁育市场是宠物弃养的源头之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的繁育者繁育不加节制,卫生也难达标,只留下好品种,把普通品种或病宠“一窝一窝地往外扔”。还有的繁育者把病宠便宜卖,购买者发现宠物生病后投诉无门,许多也选择弃养。
走进辽宁一家全国知名的宠物繁育基地,记者发现这里的养殖户大多是个体经营,有一户院子、几个笼子就可以繁育养殖,个别养殖户甚至是无证经营。
城市管理部门相关人士说,宠物繁育作为一种新兴业务,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相关管理条例也不清晰。很多繁育者只在社交软件经营,增加了监管难度。
——有法难依,遗弃行为难追责。记者了解到,《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计划于11月进行第三次审议,草案提出对虐待、遗弃饲养犬只等行为做出处罚。上海、广州、福建等地也对弃养行为出台了相关规定。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侯国跃告诉记者,虽然各地出台了宠物弃养的相关规定,但具体落实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一方面城市流浪动物规模大、管理难度大,往往发生了被动物咬伤、抓伤等伤民扰民事件后,才会进行追责。另一方面,许多弃养宠物身上缺少明确的身份特征,很难进行一对一的跟踪追责。
王小刀说,在一些国家,饲养宠物需办理“宠物身份证”,为宠物义务植入芯片,芯片内包含饲主、宠物、兽医的相关信息。而在我国,相关的技术手段还未普及。
——救助难成体系,民间收养生存难。“送你一只狗”流浪动物领养团队主理人苏珊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全国各地的救助站以民间个人力量为主,相应专项基金支持不足。很多救助站能被领养的宠物不足10%,全社会尚未形成良好的救助、领养体系。

多管齐下给宠物“安家”

专家认为,宠物弃养关系城市管理的各个层面,既要从源头治理,加大监管力度,也要加大对饲养者的约束,让宠物不再流浪。
侯国跃指出,目前我国仅有部分省份针对宠物弃养行为出台相关规定,应进一步在更大范围推广,并设置配套制度和配套措施。比如,对于特殊情况确需弃养的,要规定相关部门或引导市场为其提供合法通道。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说,要从城市管理的细枝末节想办法,健全宠物登记审批制度、家养动物许可证制度,也可以在办证时增加对饲养者的测试,或鼓励“试养”,从而降低弃养率。
沈阳市道格凯特动物医院院长张赫建议,完善繁育市场的行业标准,在卫生检疫、繁育规模、病宠处理上设置更完善严格的标准、流程。
除了源头管理,弃养宠物的末端救助、消化也很关键。从事多年领养工作的苏珊说,对弃养宠物来说,最好的归宿就是被领养。
上个月,北京市通州区市民项锦波刚从领养机构领养了一只流浪猫。“救助人将救助动物信息做成图片展示,我看到后就去领养了,小猫非常健康,也不用付费。”项锦波说。
苏珊说,希望政府和民间力量能形成合力,比如设立宠物救助基金,完善社会救助、领养体系,做好被领养宠物的跟踪,让领养宠物的理念和渠道被更多的人了解、接受,让更多弃养宠物得以“安家”。

乱叫伤人惹人厌 直接消杀让人怜 流浪猫狗数量激增如何处置为好

法治日报 2022-11-23 09:41 发表于北京

调查动机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小区发生业主捕杀流浪猫一事引发社会关注。据了解,该小区内原本有40多只流浪猫,平时聚集在小区内一处中心花园,某业主因不堪其扰投放药物,导致流浪猫大量死亡和消失。目前警方正在调查此事。
近年来,因各种原因,流浪动物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对待流浪动物成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流浪动物可怜,能喂就喂点食物;有人认为应该科学对待,抓捕节育后再放归;还有人认为流浪动物可能携带病菌且容易伤人,应该捕杀……
流浪动物泛滥背后隐藏着什么问题,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被流浪动物咬伤又该由谁来负责赔偿?围绕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采访。

家住四川成都的高女士发现,近期小区的流浪猫狗又多了不少,不少居民怨声载道。物业公司为了不让这些流浪猫狗扰民,前不久又消杀了一批。“很残忍,可是没办法。究竟应该怎样处置流浪动物呢?”高女士很是无奈。


和高女士有一样困惑的人不在少数。城市里每天都有相当数量的动物被遗弃,它们游走于居民区、公园、路边、垃圾场……过着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由此,一系列关乎生态环境、居民人身安全等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随之产生,比如流浪动物携带病菌、影响市容、有攻击性等。如今,这种现象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加强治理势在必行。


随意遗弃繁殖失控

流浪动物越来越多


来自山东青岛的林女士注意到,其所在小区有一位热心阿姨每天会在固定时间喂流浪狗,导致小区里的流浪狗数量越来越多。“这些流浪狗大部分是被遗弃的,它们吃喝不愁之后就开始交配产子,导致小区里的流浪狗数量在半年内由原本的不到10只增加到30多只。”


有一段时间,30多只流浪狗在半夜一起狂吠,声音此起彼伏,不少居民对此颇有怨言。林女士发现,后来这些流浪狗数量开始减少,有的失踪了,有的死在了大街上。


为了让剩余的流浪狗有一个好归宿,林女士开始实施救助,每月花费2000元左右送这些流浪狗去绝育,或者送去救助站寄养,或者帮流浪狗找领养人等。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流浪动物的身影在各大生活社区并不罕见,有的小区甚至出现流浪动物成群的情况。


《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流浪猫数量高达5300万只,流浪狗数量高达4000万只。


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钱叶芳介绍,流浪动物主要来源于遗弃、走失、繁殖。在我国,由于没有实质性的法律禁止和惩治遗弃宠物行为、养犬管理执法不到位、地下繁殖无人过问等原因,猫狗饲养和繁殖处于失控、无序状态,故而流浪动物源源不断出现。


数量庞大的流浪动物存在不少隐患。上海美谷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项方亮认为,一是扰民,二是影响社会治理及生态环境,“流浪猫狗容易传播疾病,而且不绝育会生很多小狗小猫,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另外部分流浪猫狗性情暴戾,容易伤人”。


      流浪动物伤人频繁

谁来担责引发争议


越来越多的流浪动物游走在大街小巷,导致诸如“流浪狗咬人”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记者在网上查询,找到“流浪狗咬人”的相关结果有1000多万条。对于伤人的流浪动物,有不少人选择对其实施捕杀,一度引发争议。


  今年9月,浙江海宁一男子发现流浪狗追赶攻击其儿子,遂持械将流浪狗打死。事后警方对该男子的不当行为作出批评教育。


  流浪动物伤人后遗留的一个问题是,由谁来承担责任?记者采访发现,由于流浪动物没有主人,不少人被咬伤后只能自行处理,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比如让长期投喂流浪动物者担责。


  前不久,家住陕西的方某在小区内散步时被流浪狗咬伤了右腿,就医花费了3243元。方某向经常投喂该流浪狗的徐某提出索赔,被拒后诉至法院。法院判处徐某赔偿方某医药费。


  这一话题冲上热搜后引发网友热议。有不少网友认为,投喂流浪狗是爱心的体现,本是善良之举还得承担责任,不合理;也有网友认为投喂行为满足的是自己的私欲,留下了卫生、安全等诸多隐患,如果真有爱心应该收养流浪狗或将其送到收容所。


  在北京天驰君泰(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曹慧慧看来,根据民法典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伤人的狗虽然是流浪狗,但徐某较为固定的投喂行为不可避免地使动物产生了食物依赖,从而使其长期生活在该社区,与徐某形成了事实上的饲养关系。同时,由于流浪狗身上携带大量病菌并具有一定的伤人属性,徐某又对其缺少控制力,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社区环境的危险性,因此,徐某应当对此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小区物业公司作为小区的管理人,应当尽到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


  “如果被流浪猫狗咬伤,建议在第一时间报警,如果属于弃养,弃养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上海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付永生说。


科学治理迫在眉睫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采访中,不少网友认为,在流浪动物数量庞大、没有相关法规可参照的背景下,建议建立流浪动物收留站,爱心人士可以把有病的流浪动物送到收留站治疗,让健康的动物接受领养,而携带传染病菌、无法医治的猫狗,应及时实施无害化处理。


还有人建议实行流浪猫狗收容登记制,现在人们对流浪动物问题越发关注,致力于流浪动物救助的群体规模也在扩大,这说明社会文明程度在提高。


项方亮提出,随意弃养宠物有没有处罚措施,虐待动物除了会遭到道德上的谴责,是否应该得到制裁?在宠物保护法出台前,这些问题都没有处理标准,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目前涉宠的法律主要是动物防疫法,其规定街道办事处、乡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做好本辖区流浪犬、猫的控制和处置,防止疫病传播。虽然有了初步规定,但是精细化管理还有待强化,流浪猫狗难以清零的原因就是庞大的数量,流浪猫多是主动离开主人并开始流浪的,流浪狗则多为遭到了主人的遗弃。”项方亮说。


在钱叶芳看来,流浪动物交由基层社区(乡村)处理,必须科学、文明、人道。她注意到,关于治理流浪动物,国外一些地方通常通过强制免疫计划、收容救助制度和TNR(抓捕-绝育-放归)措施,既达到消灭狂犬病的目的,也普及了尊重生命的理念。


“对于那些不负责任的弃养行为,立法必不可少。在缺失国家立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乡规民约、居民公约等社会规范约定不遗弃不虐待,设定公共道德底线。”钱叶芳说。


记者注意到,虽然有些小区治理流浪动物的手段较为粗暴,但也不乏一些做得好的小区。


据安徽马鞍山一小区业主林先生介绍,其所在小区此前有20多只流浪猫,且大部分是母猫。小区里的爱猫人士比较多,大家便众筹将母猫送去绝育,物业公司还邀请宠物医院的工作人员前来抓捕,等绝育后再将母猫放归小区。如今小区所有流浪猫都已经绝育,小区还设立了固定的喂猫点,物业公司专门贴了牌子,方便业主放置猫粮投喂。


“该小区就是采用了TNR方案,它是目前国际上公认最人道、有效控制流浪猫数量的方法。该方案不仅可以防止流浪猫过度繁殖,减少流浪猫发情嚎叫扰民现象,也可以降低流浪猫患病风险。”钱叶芳说。


还有一些地方通过小程序鼓励市民领养流动猫狗,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出台“深圳养犬服务”小程序,市民可以在小程序里进行失踪狗登记寻找、流浪狗领养和饲养咨询等服务。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流浪狗平均每个月能收回来五六百只,收回后由收治中心饲养和管理,会定期检查、打疫苗。


钱叶芳还带头在浙江杭州钱塘区白杨街道海天社区推行“海天模式”,即通过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制定社区公约,探索自下而上建设生态文明和动物文明之路。她们挨家挨户上门登记养宠物情况,建立社区动物档案,若有动物被遗弃,便可快速找到原主人。


“基层社区(乡村)科学管理流浪动物,减少流浪动物造成的损害,才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长远之计。”钱叶芳说。



当好“监护人”,别让宠物四处流浪 | 人民锐见

 张近山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1-24 18:37 发表于北京

近年来,在城市居民区、公园、路边、垃圾场等地方,经常能看到流浪猫狗的身影。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流浪猫数量达5300万只,流浪狗数量也有4000万只。流浪动物往往具有一定攻击性,流浪猫狗伤人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它们的排泄物、呕吐物可能带有病菌,如与家养宠物相互感染,将影响到宠物饲养人;一些流浪动物每到夜晚发出较大叫声,让附近居民不堪其扰。加强对流浪动物的管理,可以说是社会共识。

留检、收容、领养,是管理流浪动物的常见做法。一些地方专门设立了流浪猫狗收容中心。民间收养机构和动物救助基地,也在解决收容难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考虑到收容机构收容能力有限,民间收养机构面临人员匮乏、资金短缺等困难,有的城市搭建流浪动物管理平台,引入动物保护组织和爱心人士解决管理难题,并鼓励市民领养流浪猫狗,取得一定成效。有的社区采用“抓捕—绝育—放归”方案,有效防止流浪猫过度繁殖。有的地方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制定社区公约,通过多种方式减少弃养、增加领养。可见,管理流浪动物需要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治理合力。

收容、领养等方式有助于减少流浪动物存量,但治理流浪动物更重要的在于控制增量。流浪动物主要来源于遗弃、走失、繁殖,其中相当一部分原本是家养宠物。由于宠物弃养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再加上地方处罚力度偏软、执行力度偏弱等原因,使得抛弃宠物成本较低,导致流浪动物源源不断出现。饲养宠物虽是个人自由,但选择了就得负责到底。弃养宠物不仅是对动物的不负责,更会给公共秩序带来风险,对此每位饲养者都应有清醒认识。饲养前谨慎考虑,饲养后不离不弃,努力当好宠物“监护人”,城市里的流浪动物数量才能逐渐减少。

目前,不少地方针对动物弃养行为已出台相关规定。新修订的《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今年3月起正式施行,明确提到“禁止遗弃饲养的犬、猫”“遗弃饲养的犬只的,由养犬登记机关收容犬只,并处1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罚款”。2020年,上海警方处置首例遗弃宠物犬案,对弃养人罚款500元并吊销犬证,也曾引发广泛关注。从加大对遗弃动物行为的惩罚力度,到对宠物进行备案登记;从制定社区公约、建立社区动物档案,到为饲养者配发电子宠物牌、实现对宠物的实时定向跟踪,各地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值得借鉴和推广。落实好相关管理政策,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防范宠物走失,对饲养人弃养行为进行有效约束,这是保护动物福利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助于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实际上,治理流浪动物不仅是一个城市管理问题,也是一个人与动物如何相处的文明问题。如今,致力于流浪动物救助的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从侧面折射出社会文明水位的提高。期待有更多有温度、有力度的管理举措出台,让流浪动物不受伤害也不造成伤害,让文明养宠成为每一个饲养人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