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8 18:18 来源: 编辑:admin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特征的历史规定性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11-12 22:28科技管理研究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特征的历史规定性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11-12 22:28科技管理研究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付诸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特征的历史规定性。在百年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自己的社会理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不同时代的任务发展中国的现代化理论,同时采取具体措施着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取得了世所罕见的伟大成就,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规定了
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从历史的眼光看,现代化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世界各国都在不懈追求现代化。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一直在探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先后经历了多次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中国实现现代化作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最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
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先决条件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将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主要实现形式。毛泽东同志强调,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随着革命胜利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将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与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相结合,提出中国的独立与解放是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先决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新年献词中提及的,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将自己头上的封建的压迫和官僚资本(即中国的垄断资本)的压迫一起掀掉,并由此造成统一的民主的和平局面,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虽然这一时期没有明确提出中国的“现代化”概念,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需要实现独立解放、实现工业化。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不断丰富了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由单一的工业化拓展成为包含多个层面的“四个现代化”。国民经济恢复后,中共中央参照苏联的国家工业化道路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工业发达的先进的工业国,使社会主义工业成为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起决定作用的领导力量作为发展目标。周恩来同志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党的八大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写入党章。在此之后,“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内容随着社会变迁和党认识的深化而变化,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新的“四个现代化”,即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遇到的具体难题与现实需求中提炼中国的现代化理论,不断丰富现代化理论,可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始终是我们党工作的主线。
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
更为务实的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路径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国情的重新认识和其他国家发展历程的借鉴,提出更务实、更符合中国实际发展状况的现代化目标与道路。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一概念:“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此时,邓小平同志所指的“中国式”主要是底子薄、人口多两个重要特点。邓小平同志进一步解释,“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到本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每人平均达到一千美元,算个小康水平。”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标准进一步明晰:“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后来邓小平同志直接指出,“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这便将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表明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让国家摆脱贫困、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决心。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一设想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追赶目标,以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核心目标。
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根据实际发展状况调整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2002年,党的十六大宣告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胜利实现,并增加了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拓宽了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其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新时代历史性地开辟了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加自信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概念,更加坚定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基础上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为此,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奋斗目标,并做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中国共产党人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更为全面地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本质要求与重大原则,并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便更为明确地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并将其作为党在未来仍需不断努力实现的社会理想。
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丰富实践,使我们党对于现代化的理解更加科学。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付诸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实践路径。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附一: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四个自信”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11-15 13:56科技管理研究所
本文转自:人民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是道路正确、理论科学、制度优越、文化先进的现代化,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显著优势。
在独立自主中彰显道路自信。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适合本国国情的独立自主之路。独立自主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依附其他国家,不照搬别国模式,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够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亦步亦趋踩着别人的现代化之路走向自身的现代化。我们党依靠独立自主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推动我国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跃升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我国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多,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我们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下,走现代化道路,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一切“依葫芦画瓢”、按部就班、马首是瞻的做法只会迟滞现代化进程。因此,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蹚出别人没走过的路,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前景。
在与时俱进中彰显理论自信。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中国式现代化的丰硕成果,是在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取得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开始了对现代化目标的规划,提出要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目标,为党和人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对现代化进行理性设计,从“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到“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再到“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的概念逐渐清晰,现代化的图景逐渐凸显中国特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布局,把握世界现代化发展大局,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制定了战略安排,明确了世界方位,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重大理论突破。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时代变化提出与时俱进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才能够从理论引领方面对现代化进行前瞻性谋划布局,使现代化建设目标一致、规划长远、战略连续,从而保证了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理论自觉。
在守正创新中彰显制度自信。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开创并取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制度建设,不断探索建立一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形成了层次分明、系统完备、职能明确、彼此衔接的制度格局,体现了守正与创新的统一、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活力与效率的统一。从推进现代化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能够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锚定现代化目标、沿着正确方向,蹄疾步稳有序推进;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能够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起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能够充分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对新时代法治现代化的需求;坚持全国一盘棋,能够调动各方面资源,确保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有序、有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能够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不断在现代化实践中自我完善和发展,等等。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向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标不断迈进,筑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更加完善,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制度自信明显增强,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
在赓续传承中彰显文化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现代化进程都离不开特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从“文明蒙尘”到“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转变,让中华文明重新焕发光彩,增强了中国人民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志气、骨气、底气。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锤炼了我们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志气。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创造了现代化进程中无可比拟的发展成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中华民族以砥砺民族复兴的志气,阔步踏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锻造了我们走中国式现代化的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骨气。在现代化建设中,总有一些声音诱骗我们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殊不知,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苦难,也必将指引中国人民创造现代化建设的新辉煌,这是我们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的骨气所在。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了我们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开拓现代化的实践中,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文化基因开辟了独立自主的现代化之路;以“民惟邦本”“民贵君轻”的文化基因走出了人民至上的现代化之路;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基因创造了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文化基因铸就了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随着时代发展创新性地生发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极大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的文化自信与自豪。
总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征程上,只要我们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昂首阔步走好自己的路,就一定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续写新的历史篇章、创造新的时代辉煌。
附二:
人民财评:让共同富裕之花盛开在高质量发展沃土
人民网 2022-11-16 17:18发表于北京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分配制度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把按要素分配的政策进一步优化、制度进一步规范,让中低收入群众也能享受到要素收入的红利,更积极更稳妥朝着共同富裕方向迈进。
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同时,收入分配领域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从总量上看,十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10元跃升至35128元,快于人均GDP的增速,收入翻番目标如期实现,经济发展与成果分享的差距逐步缩小。从结构上看,城乡居民收入比在不断缩小,由2012年的2.9倍缩小至2021年的2.5倍,同时中等收入群体在不断扩大,目前已超过4亿人。从来源上看,居民收入中财产性收入比重不断提高,2021年人均经营净收入占比为16.8%、财产净收入占比为8.8%。把“共享”这个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继续完成好,我们既要努力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科学分好。其中以财产性收入为主的要素收入是重要一环,应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发挥重要作用。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没有持续增长,分配就没有物质基础;没有合理分配,增长也会缺乏持久动力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要充分考虑到中低收入群众、城乡普通居民的利益和诉求,要让他们能切实共享到更多的财产性收入等要素收入。为此,我们要按照“十四五”规划的要求,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比例,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等。把“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结合好,分配制度才能够实现有效激励和合理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绝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要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通过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通过合理分配让人民共享美好生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处理好发展与分配、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的关系,我们有信心让共同富裕之花盛开在高质量发展沃土上,使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分享改革发展的硕果。
附三:
坚定不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网
2022-11-17 17:29发表于北京
来源: 中国发展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
10月16日以来,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党支部把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时间集中全体党员收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所作的报告,先后组织3次集体学习,通过开幕大会齐学、主题党课领学、各党小组共学、共富小组研学、主题党日促学、委内培训互学和抓好干部自学,切实把全司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报告精神上,结合工作职责全面对标对表,为共同富裕事业努力团结奋斗。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的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开创性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共同富裕、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共同富裕理论的新发展新境界。
深刻领会“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的基本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是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的辩证统一,必须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富裕。
深刻领会“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的重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历史阶段的重大论断,是统筹考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续转换、着眼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统筹考虑全球治理和我国未来发展、着眼开拓人类文明新形态,统筹考虑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着眼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而作出的,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化认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深刻领会“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并明确了到“十四五”末、到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三个阶段目标安排。共同富裕是在动态中向前发展、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跃升、从局部到整体拓展的过程。要全面深化细化落实不同阶段目标任务,使共同富裕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相协调,不断形成阶段性成果。
深刻领会“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促进共同富裕要把握的原则、思路和重点任务,强调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强调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强调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明确了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点任务,既提出了“过河”的任务,也解决了“桥”与“船”的问题。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继续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坚持目标导向,整体把握分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要持续推动,不断取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是在动态中向前发展、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跃升、从局部到整体拓展的过程。一方面,共同富裕“等不得”。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另一方面,共同富裕也“急不得”。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充分认识促进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行稳致远。要有耐心,实打实地一件事一件事办好,提高实效。
坚持问题导向,自觉主动缩小四大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公共服务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地区差距方面,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健全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区域人均财政支出差异,推动形成协调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城乡差距方面,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探索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收入差距方面,完善分配制度,着力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拓宽城乡居民要素收入渠道,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好第三次分配作用,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公共服务差距方面,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养老、托育和医疗保障体系,加快缩小社会救助的城乡标准差异,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
坚持结果导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能只是少数人富裕,而是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新贡献。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创造条件、完善制度,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持续抓好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鼓励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
附四:
《求是》杂志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鲜明强调:“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对于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大会的主题,是大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大会的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宗明义提出大会的主题,向党内外、国内外明确宣示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是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遵循。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要郑重宣示,全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道不变、志不改,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历史和现实雄辩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在新征程上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新时代10年,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深刻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思想之旗领航向,人间正道开新篇。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正确认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思想力量激扬奋进力量,以理论主动把握历史主动,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要郑重宣示,全党必须恪守伟大建党精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意志品质,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进大会的主题,就是要惕励全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自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使党永葆青春活力,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领航中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一首《领航》唱响中华大地,唱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唱出中国人民的心愿与心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持之以恒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使党始终成为奋进航程中最稳健的压舱石、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是要郑重宣示,全党必须保持自信果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保持定力、勇于变革的工作态度,永不懈怠、锐意进取的奋斗姿态,使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一艘“奇迹号”帆船模型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扬起的风帆上,一个个跃动的箭头标示着我国这10年的腾飞: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上升到114.4万亿元,基础研究经费从499亿元增加到1817亿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发射240余次……“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揭示了书写震撼人心“中国故事”、创造举世瞩目“中国奇迹”背后的朴素哲理。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10年砥砺奋进,10年成就辉煌。新时代的10年,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新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也是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的磅礴力量。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环顾全球,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审视国内,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光荣激励着我们,梦想召唤着我们,当此中流击水、奋楫勇进之时,尤须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挺起“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脊梁,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永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练就“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本领,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要郑重宣示,全党必须紧紧扭住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集中一切力量,排除一切干扰,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善于科学确定和集中力量完成中心任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00多年来,无论形势和环境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挑战,我们党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要求,正确认识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准确把握不同历史阶段党所面临的中心任务,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发出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总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这样阐释:“前一段时间我们聚焦小康,解决了绝对贫困。现在聚焦在‘两步走’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
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全面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经过深入思考后提出的重大论断,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旨归意义、目标任务、实现途径,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实践指引、光明前景,标志着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参观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在孙中山《建国方略》相关规划图前驻足凝视。100多年前,《建国方略》描绘了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如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总书记感慨道:“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百年宏图,征程再启。远眺前路,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团结奋斗,是要郑重宣示,我们必须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78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你们那里唱响,成了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中华民族是有着伟大团结奋斗精神的民族,团结奋斗的价值理念深深融入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日常行为。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始终把团结奋斗鲜明写在自己的历史答卷上,不断结合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提出团结奋斗的新要求,开创团结奋斗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团结奋斗,我们这个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加团结统一,中华民族更加团结统一,为新时代取得伟大成就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党的二十大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把“团结奋斗”写进大会的主题,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是对百年党史特别是新时代10年历史的深刻总结,更是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号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更加需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更加需要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奋斗根本在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意志和行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同损害党的团结统一的行为作斗争,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党的团结统一。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就一定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路就在脚下,光明就在前方。“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号召,激动人心、催人奋进!
附五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11月18日发表于北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这深刻阐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和鲜明指向,也凸显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为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两极分化的基础上鲜明提出,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共同富裕是以所有人的富裕、美好生活为目的,而不是以一部分人或少数人过上富裕生活为目的,其根本价值目标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共同富裕,就需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消灭一切主要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足而造成的重大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贫穷,而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共同发展、共同享有。如果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坚持共同富裕,就需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解放、发展和保护社会生产力,消除贫困,扫除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体现。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他还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社会在特定阶段,通过一些手段能较为有效地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基本特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化搞了几百年,但由于社会制度原因,到现在共同富裕问题仍未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体现,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彰显出来。
共同富裕是衡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标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部分人富起来、一部分人长期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乎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关乎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这一方面提醒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共同富裕基本原则,时刻防止背离社会主义大道,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越穷富者越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另一方面,共同富裕为我们提供了破除关于社会主义种种错误论调的有力武器。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重要的“确证标准”就是,中国走的是一条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一条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的道路。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进程之中。“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奋勇前进,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党不断描绘并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尤其是共享发展理念,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通过高质量发展,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详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3-12-18 10:17 发表于北京来源:新华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
重磅智库报告发布!新华社●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3-12-03 20:47 发表于北京...
玩网络游戏时充值页面频频弹出 游戏诱导充值乱象该如何整治?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3-05-17 10:44 发表于北京前不久,四川宜宾的陈先生突然发现自己银......
从陈副区长戴副局长的问题浅谈官僚体系说开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2023-01-13 11:59发表于北京 这两天的新闻都被同毕业于四......
习近平: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中国政府网 2022-12-31......
引领——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一中国政府网 2022-12-20 23:26 发表于北京丨来源:新华社引领,贯穿于党的二十大各项议程,彰显在党的二......
中国有多少“大城市”?共产党员 2022-11-12 07:52 发表于北京中国有多少“大城市”?哪些城市刚刚加入这一行列、又有哪些城市即将跨入?近日,国务院第......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共同支撑高质量发展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11-01 04:40科技管理究研所【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作者:周光礼(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科教兴国战略方面有哪些关注点来源: 中国科协科技管理研究所2022-11-18 17:18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学习进行时系列①~③心得体会:建设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10-29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特征的历史规定性,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四个自信”!让共同富裕之花盛开在高质量发展沃土!坚定不移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郑重宣示!
11-18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共同支撑高质量发展【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 关于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的几点理解。学懂弄通做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12-12深刻感悟新发展理念的时代伟力!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五大关键时刻和改变历史的中国远古十大发明,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
11-23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科学指引
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