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国际科技要闻 > 正文

2021全球十大战略趋势及风险

时间:2021-01-13 08:13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2021全球十大战略趋势及风险 现代院课题组 瞭望 1月12日 ◆ 疫情导致失业等经济困境加剧,全球多地爆发新的冲突,均为恐怖组织提供滋生“沃土”◆ 影响全球增长的非经济因素值得关...

2021全球十大战略趋势及风险
现代院课题组 瞭望 1月12日

◆ 疫情导致失业等经济困境加剧,全球多地爆发新的冲突,均为恐怖组织提供滋生“沃土”
 ◆ 影响全球增长的非经济因素值得关注,包括产业竞争、地缘政治、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等,经济治理失序与增长失速的风险增大
◆ 新科技革命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一环,大国高科技竞争更趋激烈
◆ 信息社会舆论传播生态受到技术与政治因素的双重影响,信息真伪愈加难辨,话语权争夺更趋激烈

文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趋势与风险课题组
执笔丨课题组组长、世界政治所所长陈向阳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球步入动荡变革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激荡,2021年国际战略与安全环境更趋复杂,以下十大趋势及相关风险值得关注。

新冠肺炎疫情此起彼伏 全球战疫未有穷期   

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确诊病例已超8000万,死亡病例已逾170万。疫情无疑将延续至2021年,全球抗疫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疫情扩散呈常态化、长期化。当前北半球冬季疫情反扑凶猛,美欧多国再度沦陷,亚洲多地反弹形势严峻,各国间歇性封锁成为常态。   
二是病毒变异影响疫苗有效性。   
三是疫情延宕引发多重危机。各国面临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的两难,经济衰退诱发粮食、教育、难民等连锁危机。   
与此同时,全球疫苗研发和供应竞赛开启,“疫苗大战”一触即发。“疫苗竞赛”是人类与新冠病毒之间的对抗,也是各国科研力量的比拼。疫苗的全球分配亦将成为难题,不少国家滑向本国优先的“疫苗民族主义”。世卫总干事谭德塞坦言“最贫穷和最弱势群体面临被无视的风险”。 选后美国分化内耗 外溢效应深刻复杂   

2020年大选折射美国极其严重的政治对立和社会分裂,拜登与特朗普两人得票之多均创历史记录。选后美国选举争讼不休,党派之争不会随着选举的结束而缓解,跨党派团结只能是上台执政者的一厢情愿。   
美国分化内耗使其政治弊端暴露无遗,综合国力受损,新政府将利用国际事务转移国内矛盾。
其一,国内乱局使美战略焦虑和战略猜忌增加,对外示强的冲动上升。加之“美国之乱”与“中国之治”形成鲜明对比,美国的危机感加重,美对华施压的动力有可能进一步增强。
其二,打击“异质”制度,彰显美国制度的优越性,成了拜登与共和党的最大公约数。拜登竞选期间就强调要组建全球“民主”联盟,主办“全球民主峰会”,重新祭起“民主、人权”大旗。

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科技竞争日趋激烈   

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5G、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新应用多点突破,深刻重塑人类社会。   
新科技革命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一环,大国高科技竞争更趋激烈。
一是主要发达国家在战略性科技领域全面布局,推动国内创新、争夺未来产业价值链高地。
二是美国对华科技遏制战略更趋体系化。新政府与国会在对华科技遏制方面具有更强战略共识和协调行动力,包括将意识形态对抗引入科技竞争,以所谓“数字威权主义”抹黑孤立中国,企图阻碍中国的科技创新。
三是美西方排华“技术联盟”向多领域蔓延。美国“清洁网络计划”的入盟国家增多,同时加紧构筑“量子网络联盟”。
四是国际技术规则竞争加大“数字战争”风险。美欧加紧制定西方价值观主导下的全球人工智能标准规则。

全球化变轨转型 区域化蓄势待发   

在美国单边主义、新冠肺炎疫情轮番冲击下,全球化既有模式难以为继,全球化将在政府与市场、经济民族主义与经济自由化、发展与安全、自由与公平之间进行艰难平衡。疫情加剧世界经济格局“东升西降”,全球化将从“美国主导”进一步向“合作引领”过渡。以智能制造、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数据流有望成为全球化的重要黏合剂和助燃剂。   
区域化或成全球化蓄能破茧的着力点,主要经济体力推供应链的本土化、近岸化、联盟化,加速签署区域或双边自贸协定,以区域、双边、小多边合作为代表的“小型全球化”加快发展。美国率先升级“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未来将加强与拉美和亚太的经济融合;欧盟努力消化英国“脱欧”造成的体系震荡,着力强化“经济主权”;在亚太地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一同发力,促进区内经济整合。区域一体化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

世界经济带疫重启 危机阴影挥之不去   

2021年全球经济将探底复苏,但远不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且面临诸多风险。   
IMF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5.2%,其限定条件包括疫情没有再度暴发以及安全、有效的疫苗问世。但多数经济体的供给潜力受到持久破坏,生产率放缓趋势进一步加剧,全球主权债务大幅攀升。疫情冲击下多国优先考虑本国利益,经济民族主义日渐盛行。发达国家民粹思潮泛滥,各国政府加速由“守夜人”向“大管家”转变,经济金融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大。影响全球增长的非经济因素值得关注,包括产业竞争、地缘政治、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等,经济治理失序与增长失速的风险增大。   
疫情不只是公共卫生和社会危机,也是全球经济治理危机,折射治理机制缺位、失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贸易组织(WTO)、二十国集团(G20)等应对危机与促进合作成效不彰。国际经济规则包容性下降、不公性上升、现代性不足,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围绕规则废改分歧巨大,美国拒绝放弃特权和主导权。

国际秩序失序乏力 全球治理逆水行舟   

冷战后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难以为继。   
一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既有多边机制难以应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疫情持续蔓延凸显世卫组织与联合国力不从心,已迎来75周年的联合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捉襟见肘。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落实陷入僵局,全球升温已接近1.5℃的临界点。疫情导致世界贫困人口再次突破10亿,严重拖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度。美西方与新兴大国对全球网空治理分歧严重。   
二是美国力图重新掌控全球治理规则的主导权。经济上试图在WTO之外,重构由其主导的多边架构,包括可能重返CPTPP,加速推进美欧日自贸谈判等;安全与政治上将重新强化跨大西洋联盟,联手欧洲向中俄施压。   
三是联合国及其安理会改革可能再度升温,引发新一轮大国博弈。

疫情加剧社会矛盾 多国多地动荡不定
  
一是欧亚地区国家经济社会治理短板凸显,2020年冒头的动荡可能扩大蔓延。多国抗疫形势严峻,原料输出国经济发展受阻,物价上涨、失业增加、民生艰难,致使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上升,并借选举等重要节点大肆宣泄,加剧社会动荡,部分国家政治社会稳定将面临更严峻挑战。   
二是拉美沦为疫情“重灾区”,2021年有爆发新一轮动荡的风险。全球十大疫情最严重国家中,拉美便占据5个,导致拉美经济陷入大衰退,贫困和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加剧。预估2020年失业人口增加3000万,贫困人口增加5000万,衰退幅度高达9.1%。疫情影响将从经济向社会政治层面加速传导,引发民生、腐败、治安、左右政争等老问题进一步恶化,动荡可能卷土重来。   
三是疫情导致非洲生存和发展面临更大威胁。2020年非洲经济创下十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2021年非洲防疫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国家面临暴发大饥荒的风险。

军事安全因素上升 地缘之争卷土重来   

美日澳印四国防务合作网络化加快,美将在印太战略框架下加大对西太平洋的军事部署。美海军着眼大国竞争计划推出新版“海上军事战略”,台海、南海、东海不稳定因素叠加,海空军事意外容易引发地区冲突,日本政府欲强化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亦将导致地区紧张。   
此外,地区国家间矛盾将在三大地区催生军事冲突风险:
一是中东暴发热战的风险犹存。美国与以色列联手打压伊朗,也门战乱持续凸显沙特与伊朗之争。
二是印巴存在暴发军事冲突的风险。双方围绕克什米尔争端激烈对抗,印度2021年出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欲借势在国际社会加大对巴施压,彼此因突发事件触发争端的风险增大。
三是欧亚地区热点,特别是因领土争端和跨界民族矛盾催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仍大,一些“被冻结的冲突”可能再度解冻。

暴恐势力不甘寂寞 恐怖主义死灰复燃   

一是暴恐势力进入新一轮扩张期。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为首的国际暴恐势力伺机反扑,死灰复燃之势凸显。尽管“伊斯兰国”在中东遭受重挫,但仍通过各地分支网络在全球持续扩张,非洲成为其暴恐活动的重灾区。一方面,国际反恐行动大幅收缩,为暴恐势力提供喘息之机。加之疫情全球肆虐,各国忙于应对,无暇顾及反恐;另一方面,疫情导致失业等经济困境加剧,全球多地暴发新的冲突,均为恐怖组织提供滋生“沃土”。   
二是伊斯兰极端主义与西方民粹主义两极对立,欧洲恐患反弹。近期法国、奥地利等接连发生暴恐袭击,预示欧洲暴恐活动再度抬头。欧洲多国追随美国介入利比亚、叙利亚内战及军事打击“伊斯兰国”,招致伊斯兰极端组织报复。与此同时,西方民粹主义上升,排外主义盛行,民粹政党刻意强调文化差异和族群政治,夸大移民难民问题,其与伊斯兰极端主义相互激荡,诱发更多恐袭。

“后真相时代”真伪难辨 话语争夺舆情多变

  信息社会舆论传播生态受到技术与政治因素的双重影响,信息真伪愈加难辨,话语权争夺更趋激烈。   
以大数据、新算法以及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被广泛用于网络社交平台,算法歧视和“深度伪造”应用对舆论生态造成严重破坏。技术对于真相的篡改甚至“塑造”,不仅极大影响国内舆论,更成为国家间意识形态攻防甚至“信息战”的新利器,不断搅乱国际政治。   
西方民粹主义泛滥,对内政治极化,对外大搞意识形态斗争,政客与媒体不惜偏离科学理性乃至抛弃事实,以夸张、虚假的言论吸引民众。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假乱真的“推特治国”“推特外交”即为佐证。加之大国竞争日益抬头,价值观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舆论战愈演愈烈,美西方企图通过操控舆论甚至散布虚假消息,以抹黑和打击对手,致使全球舆论场更趋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