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探索中国古代科技传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02-09 10:54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网 在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作出了...
探索中国古代科技传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02-09 10:54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网
在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古代科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古代科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传统、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取向,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的重要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基础。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解《易》著作《易传》系统阐发了百家共识的天人合一观,既是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的归宿,也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形成的思想基础。“天道观”是自然化与人文化的体现,这种“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精神将“人性”与“物理”分途而治。此外,“生成论”“感应论”“循环论”等宇宙观,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性基础。
秦汉时期,古代科技经历了一次大发展。在科学方面,在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思想影响下,以阴阳五行学说和气论为哲学基础,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五大学科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体系。在技术方面,诸多生产技术已趋于成熟,如造纸术、指南车、手摇纺车、织布机、钻井机设备、浑天仪和地动仪等多项重大技术的发明以及长城等巨大工程的修建,为后世的技术发展开拓了道路。
南北朝时期,魏晋玄学思想运动催生了古代科技的第一次发展高峰。祖冲之计算圆周率值到七位小数。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水道为纲综合描述地理。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古代农学体系的形成。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开辟了本草学的新理论体系。
北宋时期,新儒学的理性精神把中国古代科技推向顶峰。沈括的《梦溪笔谈》总结了北宋及以前各门科学技术的成就。曾公亮和丁度编撰的《武经总要》记载了三种火药配方、各种火器的制造方法以及水罗盘指南鱼的制造方法。贾宪的《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创立了“增乘开方法”和二项式定理系数表。苏颂的《新仪象法要》描述了他与韩公廉等人创建的水运仪象台。李诫的《营造法式》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业的科技水平和管理经验。
明朝晚期,在实学功利思想影响下展现了古代科技的又一道光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不仅对药物学和医学作出重大贡献,还对博物学和植物学的分类作出了贡献。朱载育的《律学新说》用数学解决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问题。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对农政和农业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系统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取得的技术成就以及各类生产过程和工艺。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对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结构和特征进行了首次记载。

推动古代社会繁荣发展
汉字的发明与应用和青铜器的制作与使用,标志着华夏先民从野蛮走向了文明时代。商周时代,青铜冶炼技术已发展到高度成熟阶段,青铜工具的使用和劳动分工的进一步实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科学从技术中逐渐分化出来,出现了萌芽状态的科学。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确立了较为准确的初步合用的历法,对早期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一个重要的科学进步,是确立了完备的十进位制记数法,这为生产活动中的数学问题提供了初步的计算手段。
春秋战国时代,铸铁技术的出现和铁制工具的使用,使生产力迅速发展,为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建立创造了物质基础。战国中后期,铁器渗透到人们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铁器的使用促使生产工具发生重大变革,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修创造了条件。大量荒地得以开垦,为小农经济的形成奠定了社会基础。在此基础上,新兴地主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取得胜利,封建社会也就此拉开帷幕。
秦汉时期,炼铁技术已基本完备,冶铁技术更加成熟,生产工具和兵器均完成铁器化进程。农业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如轮作制、作物栽培的基本原理和精耕细作得到确立。天文学的进步也解决了农业生产的天时问题。数学的进步为社会生产提供了有效计算方法。随着利用植物纤维造纸方法的发明,书写材料引发巨大变革,对推进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船舶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航运以及海外贸易的发展。长城、驰道、栈道、遗迹水利工程的兴修,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之,科技的发展为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基础作用。
隋唐时期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盛世,大运河的开凿、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的兴建,体现了当时中国的强大国力。中国古代丝绸一度成为东方文明的文化象征。同时,中国的瓷器享誉世界。农业科技使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得以稳固。我国人口一直较为昌盛,一方面是由于农学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归功于医药学的发达。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解决了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在多个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标志着中国古代科技体系的高度成熟。唐代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宋元时期科技的高度发展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宋代科技的辉煌发展是全方位的,地理学、地质学、医药学、冶金技术、造船技术、纺织技术、制瓷技术都有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宋代也是一个科学家辈出的时代。人才辈出,科技成果繁茂,成就了宋代这一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重要时期。宋代作为中国科技的大发展时期,最为突出的科技成果便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这三项重大发明创造。它们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传到海外,以巨大的魅力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
南宋灭亡前后,大批宋人因避难谋生而逃往高丽,其中包括诸多印刷工匠,使活字印刷技术传到高丽,高丽人民在制字材料方面作了革新,创造出铜活字、铁活字、木活字、陶活字、瓢活字等,并最先大量铸造金属活字。宋元时期火药与创制的火箭、火球等武器,因各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而传播至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辽、金、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通过对火器技术的改进,制造出飞火枪、铁火炮等新兴武器。之后,元朝统治者利用火器技术对外战争时,又将其传播至高丽、安南、爪哇等地区。
元朝统治者的西征为欧洲交通及其科学技术文化的交流拓宽了通道,中国的造纸、印刷、丝织、制瓷、火药等科学发明和技术创造以阿拉伯人为桥梁,先后传入欧洲,使欧洲科技文化的综合水平逐步提升。印刷术传入欧洲,将学术、教育从修道院中解放出来,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和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思想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火药武器的使用,在欧洲城市市民反封建的斗争中发挥了极大的威力。指南针的使用为远洋航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挖掘当代价值
辉煌的古代科技文化为当代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首先,中国古代科技传统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借鉴世界各国的科技文化成果。中国古代科技的巨大成就,是与中华文明特别是汉唐至宋元时期中华文明具有开放的心态、广阔的胸怀和强大的吸引力分不开的。重视中外文化交流、借鉴世界各国文化成果,成为中国古代科技辉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我国古代科技传统的发展来看今天,我们要有高瞻远瞩的全球视野,虚心学习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智慧。
其次,中国古代科技传统中的民族智慧,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古代科技蕴藏的古老智慧,是我国确立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我们对古代科技传统要有充分的认识,深入发掘古代科技传统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赋予其科学内涵,将其转化成宝贵的文化资源与财富,增进我们的民族文化自觉,坚定我们的民族自信。
最后,古代科技对未来科学的发展具有启迪意义。当前,我们面临科学与人文发展不平衡的挑战,科学的社会运用也逐渐成为科学内部需要关注的问题。中国文化价值中的“和谐理念”,既强调伦理价值方面的和谐,也可以避免方法论上的极端,为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需求越发强烈的当代科技文明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中国古代科技传统或将对科学方式提供借鉴,也能够对科技文明的价值理性问题提供有益启示。
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2019年1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2019年10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已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
2019年12月2日,该词入选《咬文嚼字》2019年十大流行语。
区块链是如何诞生及发展的?
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阐述了基于P2P网络技术、加密技术、时间戳技术、区块链技术等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构架理念,这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两个月后理论步入实践,2009年1月3日第一个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诞生。几天后2009年1月9日出现序号为1的区块,并与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相连接形成了链,标志着区块链的诞生。
近年来,世界对比特币的态度起起落落,但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之一的区块链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在比特币形成过程中,区块是一个一个的存储单元,记录了一定时间内各个区块节点全部的交流信息。各个区块之间通过随机散列(也称哈希算法)实现链接,后一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随着信息交流的扩大,一个区块与一个区块相继接续,形成的结果就叫区块链。
概念定义
什么是区块链?从科技层面来看,区块链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很多科学技术问题。从应用视角来看,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基础。而区块链丰富的应用场景,基本上都基于区块链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比特币白皮书英文原版其实并未出现 blockchain 一词,而是使用的 chain of blocks。最早的比特币白皮书中文翻译版中,将 chain of blocks 翻译成了区块链。这是“区块链”这一中文词最早的出现时间。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9年1月10日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自2019年2月15日起施行。
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区块链的安全风险问题被视为当前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短板,频频发生的安全事件为业界敲响警钟。拥抱区块链,需要加快探索建立适应区块链技术机制的安全保障体系。
神奇的区块链,让数据永久留存
比特币是怎么出现的?
2008年由中本聪第一次提出了区块链的概念,在随后的几年中,区块链成为了电子货币比特币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所有交易的公共账簿。通过利用点对点网络和分布式时间戳服务器,区块链数据库能够进行自主管理。为比特币而发明的区块链使它成为第一个解决重复消费问题的数字货币。比特币的设计已经成为其他应用程序的灵感来源。
2014年,"区块链2.0”成为一个关于去中心化区块链数据库的术语。对这个第二代可编程区块链,经济学家们认为它是一种编程语言,可以允许用户写出更精密和智能的协议。因此,当利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能够从完成的货运订单或者共享证书的分红中获得收益。区块链2.0技术跳过了交易和“价值交换中担任金钱和信息仲裁的中介机构”。它们被用来使人们远离全球化经济,使隐私得到保护,使人们“将掌握的信息兑换成货币”,并且有能力保证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得到收益。第二代区块链技术使存储个人的“永久数字ID和形象”成为可能,并且对“潜在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平等提供解决方案。
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宣布对数字货币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会议肯定了数字货币在降低传统货币发行等方面的价值,并表示央行在探索发行数字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的表达大大增强了数字货币行业信心。这是继2013年12月5日央行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之后,第一次对数字货币表示明确的态度。
2016年12月20日,数字货币联盟——中国FinTech数字货币联盟及FinTech研究院正式筹建。
如今,比特币仍是数字货币的绝对主流,数字货币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状态,常见的有bitcoin、litecoin、dogecoin、dashcoin,除了货币的应用之外,还有各种衍生应用,如以太坊Ethereum、Asch等底层应用开发平台以及NXT,SIA,比特股,MaidSafe,Ripple等行业应用。
公有区块链
公有区块链(Public Block Chains)是指:世界上任何个体或者团体都可以发送交易,且交易能够获得该区块链的有效确认,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共识过程。公有区块链是最早的区块链,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区块链,各大bitcoins系列的虚拟数字货币均基于公有区块链,世界上有且仅有一条该币种对应的区块链。
联合(行业)区块链
行业区块链(Consortium Block Chains):由某个群体内部指定多个预选的节点为记账人,每个块的生成由所有的预选节点共同决定(预选节点参与共识过程),其他接入节点可以参与交易,但不过问记账过程(本质上还是托管记账,只是变成分布式记账,预选节点的多少,如何决定每个块的记账者成为该区块链的主要风险点),其他任何人可以通过该区块链开放的API进行限定查询。
私有区块链
私有区块链(Private Block Chains):仅仅使用区块链的总账技术进行记账,可以是一个公司,也可以是个人,独享该区块链的写入权限,本链与其他的分布式存储方案没有太大区别。传统金融都是想实验尝试私有区块链,而公链的应用例如bitcoin已经工业化,私链的应用产品还在摸索当中。
数字货币包含哪些技术?
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不依赖额外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或硬件设施,没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体的区块链本身,通过分布式核算和存储,各个节点实现了信息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
开放性。区块链技术基础是开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独立性。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类似比特币采用的哈希算法等各种数学算法),整个区块链系统不依赖其他第三方,所有节点能够在系统内自动安全地验证、交换数据,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干预。
安全性。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数据节点的51%,就无法肆意操控修改网络数据,这使区块链本身变得相对安全,避免了主观人为的数据变更。
匿名性。除非有法律规范要求,单从技术上来讲,各区块节点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开或验证,信息传递可以匿名进行。
架构模型
一般说来,区块链系统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
区块链基础架构模型
其中,数据层封装了底层数据区块以及相关的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等基础数据和基本算法;网络层则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等;共识层主要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算法;激励层将经济因素集成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来,主要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等;合约层主要封装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应用层则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该模型中,基于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分布式节点的共识机制、基于共识算力的经济激励和灵活可编程的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创新点。
核心技术
分布式账本
分布式账本指的是交易记账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个节点共同完成,而且每一个节点记录的是完整的账目,因此它们都可以参与监督交易合法性,同时也可以共同为其作证。
跟传统的分布式存储有所不同,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块链每个节点都按照块链式结构存储完整的数据,传统分布式存储一般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多份进行存储。二是区块链每个节点存储都是独立的、地位等同的,依靠共识机制保证存储的一致性,而传统分布式存储一般是通过中心节点往其他备份节点同步数据。没有任何一个节点可以单独记录账本数据,从而避免了单一记账人被控制或者被贿赂而记假账的可能性。也由记账节点足够多,理论上讲除非所有的节点被破坏,否则账目就不会丢失,从而保证了账目数据的安全性。
非对称加密
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是公开的,但是账户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在数据拥有者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访问到,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个人的隐私。
共识机制
共识机制就是所有记账节点之间怎么达成共识,去认定一个记录的有效性,这既是认定的手段,也是防止篡改的手段。区块链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共识机制,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在效率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具备“少数服从多数”以及“人人平等”的特点,其中“少数服从多数”并不完全指节点个数,也可以是计算能力、股权数或者其他的计算机可以比较的特征量。“人人平等”是当节点满足条件时,所有节点都有权优先提出共识结果、直接被其他节点认同后并最后有可能成为最终共识结果。以比特币为例,采用的是工作量证明,只有在控制了全网超过51%的记账节点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伪造出一条不存在的记录。当加入区块链的节点足够多的时候,这基本上不可能,从而杜绝了造假的可能。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基于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自动化的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以保险为例,如果说每个人的信息(包括医疗信息和风险发生的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那就很容易的在一些标准化的保险产品中,去进行自动化的理赔。在保险公司的日常业务中,虽然交易不像银行和证券行业那样频繁,但是对可信数据的依赖是有增无减。因此,笔者认为利用区块链技术,从数据管理的角度切入,能够有效地帮助保险公司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具体来讲主要分投保人风险管理和保险公司的风险监督。
应用
金融领域
区块链在国际汇兑、信用证、股权登记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领域有着潜在的巨大应用价值。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金融行业中,能够省去第三方中介环节,实现点对点的直接对接,从而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快速完成交易支付。
比如Visa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 Visa B2B Connect,它能为机构提供一种费用更低、更快速和安全的跨境支付方式来处理全球范围的企业对企业的交易。要知道传统的跨境支付需要等3-5天,并为此支付1-3%的交易费用。Visa 还联合 Coinbase 推出了首张比特币借记卡,花旗银行则在区块链上测试运行加密货币“花旗币”。
物联网和物流领域
区块链在物联网和物流领域也可以天然结合。通过区块链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产和运送过程,并且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该领域被认为是区块链一个很有前景的应用方向[22]。
区块链通过结点连接的散状网络分层结构,能够在整个网络中实现信息的全面传递,并能够检验信息的准确程度。这种特性一 定程度上提高了物联网交易的便利性和智能化。区块链+大数据的解决方案就利用了大数据的自动筛选过滤模式,在区块链中建立信用资源,可双重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并提高物联网交易便利程度。为智能物流模式应用节约时间成本。区块链结点具有十分自由的进出能力,可独立的参与或离开区块链体系,不对整个区块链体系有任何干扰。区块链 +大数据解决方案就利用了大数据的整合能力,促使物联网基础用户拓展更具有方向性,便于在智能物流的分散用户之间实现用户拓展。
公共服务领域
区块链在公共管理、能源、交通等领域都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这些领域的中心化特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可以用区块链来改造。区块链提供的去中心化的完全分布式DNS服务通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服务就能实现域名的查询和解析,可用于确保某个重要的基础设施的操作系统和固件没有被篡改,可以监控软件的状态和完整性,发现不良的篡改,并确保使用了物联网技术的系统所传输的数据没用经过篡改。
数字版权领域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对作品进行鉴权,证明文字、视频、音频等作品的存在,保证权属的真实、唯一性。作品在区块链上被确权后,后续交易都会进行实时记录,实现数字版权全生命周期管理,也可作为司法取证中的技术性保障。例如,美国纽约一家创业公司Mine Labs开发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元数据协议,这个名为Mediachain的系统利用IPFS文件系统,实现数字作品版权保护,主要是面向数字图片的版权保护应用。
保险领域
在保险理赔方面,保险机构负责资金归集、投资、理赔,往往管理和运营成本较高。通过智能合约的应用,既无需投保人申请,也无需保险公司批准,只要触发理赔条件,实现保单自动理赔。一个典型的应用案例就是LenderBot, 是 2016 年由区块链企业 Stratumn、德勤与支付服务商 Lemonway 合作推出,它允许人们通过 Facebook Messenger 的聊天功能,注册定制化的微保险产品, 为个人之间交换的高价值物品进行投保,而区块链在贷款合同中代替了第三方角色。
公益领域
区块链上存储的数据,高可靠且不可篡改,天然适合用在社会公益场景。公益流程中的相关信息,如捐赠项目、募集明细、资金流向、受助人反馈等,均可以存放于区块链上,并且有条件地进行透明公开公示,方便社会监督。
面临的挑战
从实践进展来看,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大部分仍在构想和测试之中,距离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而要获得监管部门和市场的认可也面临不少困难,主要有:
(一)受到现行观念、制度、法律制约。区块链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体维护的特性颠覆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淡化了国家、监管概念,冲击了现行法律安排。对于这些,整个世界完全缺少理论准备和制度探讨。即使是区块链应用最成熟的比特币,不同国家持有态度也不相同,不可避免阻碍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解决这类问题,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在技术层面,区块链尚需突破性进展。区块链应用尚在实验室初创开发阶段,没有直观可用的成熟产品。比之于互联网技术,人们可以用浏览器、APP等具体应用程序,实现信息的浏览、传递、交换和应用,但区块链明显缺乏这类突破性的应用程序,面临高技术门槛障碍。再比如,区块容量问题,由于区块链需要承载复制之前产生的全部信息,下一个区块信息量要大于之前区块信息量,这样传递下去,区块写入信息会无限增大,带来的信息存储、验证、容量问题有待解决。
(三)竞争性技术挑战。虽然有很多人看好区块链技术,但也要看到推动人类发展的技术有很多种,哪种技术更方便更高效,人们就会应用该技术。比如,如果在通信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发信息的方式是每次发给全网的所有人,但是只有那个有私钥的人才能解密打开信件,这样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会大大增加。同样,量子技术也可以做到,量子通信——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同样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近年来更是取得了不小的进展,这对于区块链技术来说,就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全国整顿
随着区块链技术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被监管部门严厉打击的虚拟货币出现死灰复燃势头。针对这一新情况,多地监管部门宣布,新一轮清理整顿已经展开。
2019年11月22日,有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小组办公室(下称整治办)人士表示,区块链的内涵很丰富,并不等于虚拟货币。所有打着区块链旗号关于虚拟货币的推广宣传活动都是违法违规的。监管部门对于虚拟货币炒作和虚拟货币交易场所的打击态度没有丝毫改变。
据了解,监管部门已经通盘部署,要求全国各地全面排查属地借助区块链开展虚拟货币炒作活动的最新情况,出现问题及时打早打小。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监管部门将加大清理整顿虚拟货币及交易场所的力度,发现一起、处置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