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大健康产业管理委员会 > 正文

冬至将至,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对冬至的讨论 : 冬至下雪好,还是晴天好?看老祖宗怎么说?为何“三九”比冬至更冷,都有哪些重要的节俗和饮食?我们该吃些什么?

时间:2022-12-22 09:33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冬至将至,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对冬至的讨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12-19 19:19发表于北京第一、冬至将至,冬至下雪好,还是晴天好?看老祖宗怎么说?随着寒风逐渐逼近,...

冬至将至,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对冬至的讨论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12-19 19:19发表于北京

第一、冬至将至,冬至下雪好,还是晴天好?看老祖宗怎么说?

随着寒风逐渐逼近,这个冬天似乎比往年更冷!老祖宗讲“冬至之日,见云送迎从下向,来岁大美,人民和,不疫疾”,说的就是老祖宗依据冬至的天气,来预测来年的天气情况,预测来年走势。

在古人的眼中,冬至日的天气,往往有着一定的“风向标”作用,是推测未来天气,甚至是来年收成的重要依据!那么,我们今年的冬至是在12月22日,到了这一天,究竟是下雪好呢,还是不下雪好呢?

首先,冬至下雪,预示着来年可能会涝。

冬至不下雪,则预示着来年雨水比较均匀。

民间的老祖宗有“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冬至落一下,夏至落得怕”等等的说法。这句话就是说,冬至如果下雪,那么便预示着夏至的时候,会有比较大的降水,很可能会造成涝的情况。由此老祖宗认为,冬至下雪,预示着来年可能会涝。

民间有“冬至一日晴,来年雨均匀”的俗语,这句俗语就是在说,冬至如果是晴天的话,来年的降水就会比较均匀!也就是说,冬至宜晴。当然,民间也有“冬至阴天,来年春旱”的说法。

总的来说,冬至雪,来年涝;冬至阴,来年旱;冬至晴,来年雨水匀。

其次,冬至下雪,预示着来年的收成可能不太好。

冬至不下雪,预示着来年有可能是个丰收年!

民间有“冬至晴,五谷丰”的说法,说的便是冬至晴天便预示着来年的收成会比较好。民间还有“冬至天冷雨不断,来年收成无一半”的说法,说的便是,冬至有雨雪,于是这来年的收成可能不太好。

之所以冬至晴天,预示着五谷丰,是因为冬至晴天,预示着来年的雨水均匀。冬至有雨雪,预示来年收成一般,其原因也是如此,同样是由于冬至雨雪,预示着来年的雨水不均!

接着,冬至下雪,预示着春节也会有雨雪。

冬至不下雪,预示着春节是个晴天。

民间有着“晴冬烂年”、“干净冬至邋遢年”的说法,这就是在说,如果冬至是个晴天,那么过年的时候,必然会有雨雪,导致道路泥泞,处处是雨雪,所以才会称之为是“烂年”。而所谓的“干净冬”则是没有雨雪的冬至,“邋遢年”则是指有雨雪的春节。

民间还有“冬至黑,年冥酥;冬至红,过年冥淡”的说法,所谓酥、红,指的便是晴天;而所谓的淡,则说的湿,意思是有雨雪。这句俗语的意思便是,冬至天阴,有雨雪,过年便是一个晴天;冬至天晴,过年大概率会有雨雪。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是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甚至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之后,便是数九的开始,同时也是整个冬天寒冷天气的开始。

老祖宗讲“凡候岁美恶,谨候岁始,或冬至日,产气始萌”,冬至一阳生,是阴阳相交之际,所以冬至日才在老祖宗眼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

第二、为何“三九”比冬至更冷,冬至将至,都有哪些重要的节俗和饮食?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民间常说的“进九”。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也就是说,冬至并不是最冷的一天,真正的寒冷是在“三九”之时。

01 为什么“三九”比冬至更冷?

大家都知道,冬至处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时间大概是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12月23日前后,公历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但是农历的时间则是不固定的,不过一般不会晚于11月,正所谓民间常说“冬至不过十一月”,其农历的时间要不是在11月的上旬,要么是在11月的中旬,亦或者在下旬。而今年的冬至,是在农历11月29日,为下旬。

民间有农谚常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冷死鬼”,今年冬至在月尾,按老祖宗的说法,今年的冬天会比较冷。

具体来说,最冷的阶段是在哪个时间点呢?为什么冬至不是最冷的时候呢?

冬至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是最低的一天,得到的太阳辐射也是最少的。这一天,也是北半球全年中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过后,白昼时间渐渐拉长,黑夜时间逐渐变短,直至下一个轮回。民间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说的不过如此。

不少人以为,冬至就是寒冬将至,天气到了最冷的时候。正所谓“冬至、冬至”,至即来,到了,就是说严冬到了的意思,然而是不恰当的。

“冬至”也称为“南至”、“长至”、“至节”等,“冬至”的至,这里应该理解为到头了的意思,是指阳光直射点南移或北移到头了的意思。

具体而言,冬至这一天,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将走“回头路”,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此时包括中国在内的位于北半球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到的白昼时间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所以,冬至并不是最冷的时候,而是从冬至开始,真正进入到了一个严寒的时节。

按民间的说法,从冬至开始“数九”来计算寒天,正如民谚所言:“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民间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按照数九的计寒方法,“三九四九冰上走”,是最冷的时候,这个时间大概是在冬至后的第18天到第36天,其大概就是在正月的那段时间。

之所以说三九、四九是最冷的时候,其实老祖宗的总结是有道理的。

我们都知道,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地球每天都在吸收热量,到了晚上的时候,阳气减弱,阴气渐长,就变成了放热。不过,在寒冬来临之前,地面吸收的热量明显要大于释放的热量,所以有“积热”的情况。

到了冬至过后,严寒真正到来,此时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变高了,接受的太阳辐射逐渐变多了,但是这是一个比较缓慢的增长过程,其每天散失的热量,依旧要远远大于接受的热量,这就导致了“入不敷出”的情况的发生。

尤其是到了三九、四九之后,随着西伯利亚冷空气的不断南下,积热逐渐散掉,天气就变得更冷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三九比冬至更寒冷的原因。

02冬至的重要节俗和饮食

都说“冬至大如年”,在上古时期,冬至被视为是新年的开始,人们会以将这一天视为是新一年循环的起点。在这一天,需要举行重要的祭祀活动,主要祭祀的对象包括天神、人鬼等,一如《周礼》所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此祈求平安,驱邪辟邪。

即便是日子过得再贫穷的老百姓,也会在这一天,借钱买新衣服穿,准备食物供品,以此祭拜祖先。朝廷上下,全都放假,以庆祝冬至的到来,像过年一样。

唐宋时期,皇帝在这一天还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老百姓要在这一天向先祖祭拜。这一天,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涨,阳气渐渐回升,这是节气轮回的开始,是一个大好的吉日,值得庆祝。可见,古人对冬至是非常重视的。

在古代,冬至有吃混沌的习俗讲究。相传汉代时,北方的匈奴常常入侵边疆,扰得老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两个首领非常凶狠残暴,一个叫浑氏,一个叫屯氏,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于是,人们将肉剁成了肉泥,将其包成角状,取名为“浑”和“屯”的谐音“馄饨”,并将其煮熟而食,以此解恨,祈求战乱能够平息,日子能够过得安稳。

后来,渐渐地,冬至吃馄饨成为了一种习俗。直到如今,馄饨的吃法和做法更加多样了,其味道鲜美,种类繁多,深得大众的喜爱,其中江浙一带的馄饨尤为出名。

此外,冬至还有吃狗肉的习俗,这种吃法也是从汉朝开始传承和延续下来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美味无比,大赞不已!从此,民间也效仿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渐渐地也就形成了习俗。从科学的角度看,冬天需要添补进食,冬至吃狗肉、羊肉等食物,可以滋补身体,抵御寒冬,可见老祖宗的智慧。

另外,冬至吃饺子也是重要的习俗。相传,冬至吃饺子也是从汉朝时期开始的,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不管富裕还是贫穷,饺子都是一道必不可少的习俗饮食。

之所以吃饺子,这背后还有一个比较感人的故事。相传,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而传下来的。

话说当年张仲景在长沙做官,那一年在他告老还乡之时,恰好是大雪纷飞的时候。在路上,他看到了许多衣不蔽体,忍冻挨饿的老百姓,被冻得瑟瑟发抖,有些人更是被冻到烂了耳朵,作为救死扶伤的医者,张仲景看到了之后,心里难过不已。

为了救治老百姓,他叫弟子在当地搭起了帐篷,并根据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开出了药方,让手下的人采购羊肉、辣椒等驱寒补阳的药材放到大锅里熬煮,然后再将煮熟的肉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裹成耳朵的模样,再放到锅里煮熟,施予老百姓吃,这食物就被叫做“驱寒矫耳汤”。

老百姓吃完了之后,耳朵渐渐愈合了。后来,每到冬至,人们都会模仿制作这道美食,意味着不会冻掉耳朵,并渐渐地将其称为“饺子”。

在南方地区,冬至还有吃米食的传统习俗,比如杭州有吃年糕的传统,四川有吃糍粑的习俗,还有些地区则有吃松糕、冬至糯米团等习俗传统。

03冬至的发展与衰落

在古代,冬至的节日习俗氛围远远大于今天,从周朝开始,到唐朝之后,渐渐发展到高潮,其节日的习俗氛围和活动及礼仪等都愈加完备和丰富。

可以说,在古代,冬至节日就像是全民狂欢的春节,全国上下都在庆祝这一天,街上熙熙攘攘,热闹无比。到了明清之后,冬至节日的影响力逐渐衰弱,直至今日,冬至已经成为了一个农事习俗节日。

第三、冬至将至:阳气萌生,抓住养阳最宝贵的36天!

不知不觉,岁末将至,冬至将至,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冬至以后,阳气就要开始萌生啦,过了冬至,白天也会越来越长,而冬至过后,也是我们冬季最宝贵的养阳时机。这段时间养好阳气,可以帮我们把积累在体内的寒湿,瘀堵,通通排出去,让我们体内环境更清爽,干净。

而且一年一度的数九寒天,在冬至过后也要拉开序幕了,在全年最冷的这段时间里,若是没养好阳气,很容易中招哦,寒湿邪气,在体内作威作福。

在各种调养,养生之中,老师也一直都在强调养足阳气的重要性,尤其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黄帝内经》中讲道:“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意思就是阳气有抵御外邪的能力,现在外面的病毒,细菌等等,想要不沾染,少被沾染,我们就得把阳气养足,提高自身抵抗外邪的能力。

除了这个作用,阳气足,我们的皮肤,体态,精神状况,心情都会跟着好转,阳气足,我们体内的寒湿,血瘀就会少,阳气足,气血足,脸色也会红润有光泽,显得年轻。

而且很多人都说自己湿气重,小腿很容易肿,若是我们阳气足,阳气会压制住湿气,寒气,这样一来,我们的体态也会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且小腹,腰部,臀部摸着也不再是冰冰凉凉的,会非常舒服。

再者很多人都说,自己常年心情不太好,感觉很压抑,很消极,就像是很多人在阴雨天气感觉心情低落,晴天时感觉心情开阔一样,若是我们身体内阳气充足,心情可以天天都“晴朗”哦。对待事情也会有不同的角度,有时候思维和情绪,决定着我们是否能做成一件事儿。

想要养好阳气,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来入手,一是先清理身体,把体内的痰湿,湿寒全都清出去,这样阳气才能更好补进来;二是补阳气,补阳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三是吃阳气,很多人脾胃的阳气都不足,脾胃虚寒,所以最后一定要把脾胃的阳气给补起来,这关乎到我们身体的对于气血营养的吸收。

第一件:养阳先疏通,清走垃圾

现在人身体都堵,无论身体中痰湿中,寒湿还是杂七杂八各种瘀堵的,我们都可以试一试温胆汤。

温胆汤这个方子,非常古老,最早的原方出自北周·姚僧恒的《集验方》,流传到现在,依然被大众所喜爱,这就证明,它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温胆汤针对的就是痰湿,这年头,身体有痰湿的,十之八九,都是会瘀堵在体内,阻碍阳气升发,补入的垃圾。一般来说,身体先有湿,再生痰,湿气指的是身体中多余的,没有办法排泄掉的水湿,痰指的是水湿长期积聚在体内,慢慢被热炼而成的痰。

痰可以有形也可以无形,但无论哪种,都是对身体有害的东西,积在脾胃,脾胃就虚,积在肺中。

现在人体内痰湿重,非常普遍,一是现在人其实都不太注重保暖,穿的少,贪凉,再者居住的地方潮湿,缺少阳光,吃的冷食过多,身体长期都在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

二是现在人思虑太重,熬夜多,耗神也多,不知不觉,伤害了我们的肝脾肾,也是容易让水湿内聚,继而生痰的。

有了痰湿也不用怕,温胆汤不就是为我们痰湿所备的么,用了它基本不用其他七七八八的方法了,温胆汤用到的有枳实,茯苓,半夏,竹茹,陈皮,灸甘草,其中枳实是破气导滞的,相当于把我们身体瘀阻的状态给打破掉,就像领头的一样,之后燥湿化痰靠的就是半夏和茯苓了,竹茹也化痰,而且兼有清热的效果,体内痰多,基本也会有郁热产生。

陈皮理气化痰,和枳实一起,一凉一热,很平衡。灸甘草则是温中益气的,温胆汤这个方子应用的反胃很广,这些草本本身都是很普通的,组合在一起,却发挥出很大的效果。其实这个温胆汤好不好用,关键看我们用的草本是不是正宗,所以大家在自行搭配的时候,一定要买正宗的,不要那些劣质的草本哦。

我们想要自行搭配的,可以按照下面这个比例:茯苓30克,半夏6克,枳实6克,炙甘草6克,陈皮6克,竹茹6克。

建议咱们在用温胆汤泡脚后,自己再煮点黄芪,党参水喝一喝,补补气,增加力量,若是懒得自己搭配,或是担心找不到正宗的草本来泡脚,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一款现成的温胆汤泡脚包。

里面的草本都是天然正宗的,可食用级别的哦,而且都被碾碎成小颗粒,封装在无纺布包里,用的时候只需拿一袋,是泡或是提前煮一煮都可以。

草本都是按比例搭配好的,隔着袋子就能闻到浓郁的草本香,建议咱们泡之前提前煮一煮,里面的成分会更快更彻底的释放出来,之后连同泡脚包一起倒入盆里,晾置合适的温度,就可以舒舒服服泡脚了。

温胆汤这个方子,没注意孕妇不要用,里面有枳实是破气的,我们泡脚的时间也不要超过20分钟,如果早上泡完脚,可以喝上一杯黄芪水来给身体补补气,晚上不建议喝哦。

第二件:养阳用艾草,温暖阳气足

艾草是普天之下唯一一种纯阳性的植物,太阳被称为天之阳,艾草则是地之阳,其实我们养阳补阳气,晒太阳也是很好的方法,但是全国很多地区在冬季,并非太阳充足,像是江南地区,经常连续半个月都是阴雨天气,所以为了摆脱天气的限制,我们就把养阳放到了艾草上。

艾草我们并不陌生,像是很多人喜欢艾灼,用的就是艾草晒干,提炼出的艾绒,像是很多地方也有吃艾草制品的习惯,像是艾草团子,艾饺,艾草糍粑等等,艾叶有股特殊的香味,吃起来也很清新。

只不过冬季这种新鲜的艾草不好找,一般都是用的艾绒或是晒干的艾叶,可以泡脚,还能熏屋子,像是在《甄嬛传》中,安陵容怀孕保胎的时候,就天天熏艾。

艾草在我国使用历史都有三千多年了,记载始见于南梁陶弘景的《名医别录》里,《本草纲目》记载:“艾叶,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

很多人都喜欢艾灼,做完后身体出汗,感觉很通透,但是在冬季还是要慎重,艾灼容易着凉,而且身体也容易开泄过度,我们养生重点就是掌握这个度,我们想要艾灼的朋友,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敷贴的方式,这个是每逢到了数九寒天就会用的,一撕一贴,源源不断为身体补充阳气,关键是温和,贴上啥也不耽误,也不会受凉。

而且这个不是那种发热贴,贴的人浑身燥热,这种利用的是是草本挥发油,逐渐渗透进我们的肌理,就像是平时贴的膏药一样,这里面所用到的草本有艾草,大黄,白芷,桂枝,天南星,当归,乳香,没药,板蓝根,苍术等,都是经过提炼熬制,浓缩成一块块黑漆漆的膏贴,摊涂在面贴上,便于使用。

这些草本都是温补阳气,散寒化湿的,小小一贴,很轻薄透气,贴在皮肤上也不闷,不瘙痒,像是我们的后脖颈,肚脐,脚底这些容易进寒湿的位置,都可以贴一贴,既能抵御外邪入侵,还能温补阳气,一举两得。

堪称是懒人必备,贴在皮肤上,出门也没问题,看不出来,味道也不呛人,都是天然草本的味道,身体各个部位都能贴,不知道贴哪里的,可以参考下图哦,注意这款艾灸贴孕妇也不要用,对上面成分过敏者禁用!

第三件:养阳吃生姜,升阳更暖胃

日常我们若是想要吃点东西,就能温补阳气,驱寒气,那生姜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价格便宜,又常见,天天吃都没问题。

生姜性温,有散寒温中,健脾暖胃,升阳的作用,《本草纲目》中推崇生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

但我们吃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多食,一次吃上两三片就够,切成姜丝或是姜末,炒菜,炖汤或是拌菜吃都可以,注意一定要把姜一起吃下肚,和胃降气,增加食欲,而且吃姜在上午吃,到了傍晚后,就不要吃姜了。

像是很多人阳气不足,手脚冰凉捂不热的,脾胃虚寒,总是拉肚子的,都特别适合来点姜,吃完暖暖的,特别舒服,而且这种食材不伤身,放心吃。

实在担心吃姜上火的朋友,分享给您一个姜的做法,既增加了风味又不会上火,是百岁国医路志正路老提出来的一种吃法,就是用醋泡泡姜。

醋是酸的,有收敛作用,能敛住一部分姜的辛热之性,而且这个醋还是酸的,入肝,所以这个劲儿还用在了肝上,既能升阳,又能舒发肝气,还不会把阳气过多耗在脾胃,一点不浪费。姜最擅长宣发阳气,吃醋泡姜的最佳时间是早上的7~9点,这时候是我们脾胃卖力工作的时候,来点姜推波助澜,有助于脾胃阳气更好升发。

最好咱们过了中午就不吃姜了,正所谓过午不食姜,古代的孔老夫子一年四季都离不开姜,他的名言中,有一条就是“不撤姜食,不多食”,醋泡脚的做法不难,只需准备比较嫩的生姜,加上一瓶天然无勾兑的醋,怕酸可以准备点冰糖一起腌制。

姜洗净后不用去皮,切成薄片,姜皮也有收敛作用,可以平衡姜的辛辣,往姜片上撒盐,腌制一下,避免姜片水分太多变质,也会让姜片更脆嫩。

挤出姜片中的水分晾干,让姜片尽量干燥,放入罐中,再用醋去泡姜,醋本身是防腐的,常温或冷藏保存皆可。每天早上吃上2~3片,不可多吃,就可以把脾阳振奋起来,驱散我们脾胃中的寒气。

若是我们对醋泡姜的口味要求比较高,也可以尝一尝这款用铜陵白姜腌制的醋泡姜,这款姜的特点就是多汁,鲜嫩,没有纤维渣滓,吃起来口感更好,铜陵白姜含水量很高,而且姜味不重,吃起来也不会辛辣,像是不太接受姜味的朋友可以试试。

而且配料表也很干净,只有白姜,老陈醋,食盐,白砂糖和纯净水,没有添加剂,防腐剂,吃起来也是保留了最正宗的白姜味道,原汁原味,鲜嫩脆爽,多汁的口感也被完全保留了。

一口咬下去,醋的酸,姜的微辣,带有一些甜,这酸甜辣的口感一下子胃口就开了,而且吃着也不呛口,不辣嗓子,一股温热的暖流,能从我们的喉咙一路暖到脾胃,特别舒服,而且醋还能生津,帮我们补充津液,不用担心上火问题。

这款醋泡姜是经过多次奔赴铜陵当地考察,挑选出口感味道和品质都不错的一家,我们吃后都赞不绝口,这闻名天下的铜陵醋泡姜,想必不会让你失望。每天早上2~3片,切记不可多食,慢慢地我们的脾阳就会温补上来,气色也更好了。

在这段数九寒天中,抓住这段补阳的好时机,让身体有足够的阳气能去抵御外邪,温煦身体。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于2022年冬至之日向2023年新年致贺词

                              。   所长 : 王渊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今天是2022年的冬至日,俗话说得好,“冬至大如年”!今天北京的天气非常冷,现在室外是零下10度,但站在室外做单管核酸检测却倍感暖意,因为我每天一早,都在忐忑地等待着核酸结果,终于不用再忐忑不安了,暖阳了。听说最近的问候语,已经从“吃了没”变成“阳了没”。这一年,我们屯过菜、居过家,现在很多人进入了“发过烧”的阶段。尽管如此,我也借此机会,祝愿所有正在与阳抗争的朋友早日变成“阳康”。再过九天就是2023年元旦了,对此我用冬至日来作为新年贺词之时,岂不快哉?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在这新元肇始、万象更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所改革、发展、创新的社会各界朋友,向我所全体员工及你们的家属致以新年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22年是一个及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新冠疫情不时地触动我们始终绷紧的神经,疫情的严峻形势为我们工作、生活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还有方方面面的雄关险隘接踵而至……但是,即使是面对这样的狂风骤雨、惊涛骇浪,我们始终无畏无惧、不屈不挠,越急流、穿险滩;我们始终携手并肩、心手相连,用全情投入、挥洒汗水,作出自己合格的答案,确保我所顺利走过了2022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政治地位,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地位不动摇,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独立自主,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的科技强国战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速以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落实实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三个第一”为全面推进人才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增砖添瓦。

感谢大家!在我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对物资调配、远程办公、错峰返岗、分时用餐、登记测温、定时消毒各项防疫举措,是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共克时艰,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特别是今年春节,很多同志响应号召,主动放弃了和家乡亲人团聚的机会,就地过年。大家没有责怪,没有抱怨,更多的是理解、支持和包容,我们共同构筑起严密的抗疫防线,体现了国家事业单位应有的责任和担当。2022年末,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正进入新阶段。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艰难,更彰初心。回首近三年抗疫历程,真可谓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

感谢大家!通过全国上下一心,使“陪伴”我们三年的“通信行程卡”小程序正式下线。我们大家心情很复杂,有的晒出最后一天行程码截图作纪念,有的说“感谢三年来的保护”,有的则说“但愿今生,永不相见”。当前我们进入了新的防疫政策调整优化阶段,有些城市正在遭受疫情冲击。我们的心态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阳”了的朋友按照提示吃药休息,平稳度过病程之外还互相传授经验;“阴”着的朋友备好防护消毒用品和药品积极防御。这或许说明,奥密克戎毒性明显减弱,了解病程发展之后,人们不再那么紧张,有了泰然处之的平常心。

感谢党和政府!抗疫三年来,我们国家的防控方案调整了十版,每一次根据的都是病毒的变异特点以及我们日渐提高的防控能力,这是尊重科学、因时因势做出的调整、管理,也都切实有效。三年抗疫,我们国家赢得了德尔塔病毒转为奥密克戎、毒性持续下降的宝贵窗口期,赢得了对症药物研发特别是中成药大量推出的宝贵窗口期,赢得了全民广泛接种疫苗的宝贵窗口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6.45亿,死亡超过663万人。截至目前,中国内地报告确诊病例36万例,死亡5235例。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抗疫三年来,中国新冠死亡率是全世界死亡率平均值的两三百分之一,是美国的1/860。在有的国家人均预期寿命近两年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2020年为77.93岁,2021年提高到78.2岁。三年前疫情刚起时“一罩难求”,如今我们的口罩不仅足够自用还能大量出口。近期针对N95口罩需求的上升,工信部重点对N95口罩加强了生产调度,物资充足。药品特别是中成药的研发和上市,与三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新冠病毒疫苗方面,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疫苗生产线,年产能超过70亿剂,已经提供55亿剂疫苗,完全能够满足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需要。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5亿剂次,接种总人数达13亿,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73%和90.37%。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疫情高峰哪怕只是晚来一两个月,整个社会的疫苗免疫屏障就会更加坚固,医疗资源的应对也会更加充足与从容。网上有人就当下病例的激增提出疑问,“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而十四亿人晚感染、少得病的抗疫成果恰恰作出了回应:没有当初,何来今日?当然,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过程中总会有新困难新挑战。病例骤然增加,有的人遇到了买药难、去发热门诊排长队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逐个直面破解、采取果断措施,一直是我们国家打赢疫情防控战的法宝。“350万盒抗疫药品已投放北京数千家医院、药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方案公布”……应对举措接踵而至。三年来,我们党和国家用行动证明了我们政府始终在战“疫”中掌握了战略主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其实人类的历史,就是传染病的流行史;人类的生存史,就是和传染病斗争的历史。道阻且长。绝大多数传染病是与人类长期共存的。新冠病毒的毒性可能逐渐减弱,直到与人类长期共存。最困难的时刻,我们挺过来了!我们完全有理由为自己国家的防疫“成绩单”感到自豪。疫情还没结束,但疫情的威胁终将被驱散,人们要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只要我们看清发展趋势,坚持科学防疫,保持团结一致,就能一如既往克服眼下的困难,对疫情实现“战略反攻”。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前面就是春暖花开。我们终将走岀疫情,迎接光明的未来!

习总书记说 :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我们国家深入了解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实际行动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同时,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政策解读和宣传阐释,及时回应大家关切,不断解疑释惑、凝聚共识,更好地争取人们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坚信我们终将彻底走出疫情的阴霾。只有同心才能同力,只要同心必定胜利。面对世纪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同心同德、为人类文明福址和人民生命健康造福,只要大家始终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克服艰难险阻,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这当然都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当然也包括我们大家,所以道一声:  大家辛苦了,谢谢大家。

团结就是力是,奋斗开创未来。2023年即将到来,中国有句古话,“一回春到一回新”,每一个春天都是崭新的。哲学家加缪也曾经说过, “在隆冬,我终于知道,在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在这个隆冬的时节,我们看到这个战疫三年的国家、这个历经考验的城市一一北京正在逐渐恢复,充满新气象的新年就要到来。期待我们春华秋实的盛宴来临,预告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就让我把这当作是给世界的一份新年礼物吧。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壮怀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砥砺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昂首阔步迈向新的一年。在此,我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齐心协力、戮力同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最后,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愉快、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王渊2022年12月22日早晨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