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级导航 > 学术委员会 > 正文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科技界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1∽十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时间:2022-11-09 09:09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科技界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科技日报 2022-11-02 08:32 发表于北京◎ 科技日报记者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又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刚刚胜利闭幕的...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科技界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科技日报 2022-11-02 08:32 发表于北京
◎ 科技日报记者

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又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

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部署。

思想旗帜引领航向,进军号角振奋人心。连日来,全国科技界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广大科技工作者纷纷表示,要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技新篇章。
科管系统: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

10月24日,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防科工局等部门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工作。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主持召开党组会议时指出,要坚持笃行实干,切实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他强调,科技部要按照党中央统一要求,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部系统党员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牢牢把握”要求,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在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在政治道路、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准科技工作的政治方向。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三是要全面贯彻大会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开创新局面。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要求,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这一重大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时代意义。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把握科协组织的时代方位和改革建设方向。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开展科协组织的理论实践创新。深刻理解人民至上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把政治引领有机融入人民至上的改革发展实践中,以“大众科学”的蓬勃发展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精神文化先锋、学术交流高地、国家科普中心、人才托举平台、开放合作纽带建设的新突破,打造科协组织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地标”。

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侯建国就中国科学院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贯工作作出部署。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二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三是要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各项要求落实到全院改革创新发展工作中;四是要恪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使命定位,对标大会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五是要坚持“三个务必”要求,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担当负责,奋力谱写改革创新发展新篇章;六是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谈到,要以强烈的使命担当精心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全体院士和机关干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在实处。广大院士要心怀“国之大者”,做好“四个表率”,肩负起科技创新引领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紧紧围绕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以战略研究和项目咨询为抓手,统筹兼顾学术引领、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各方面工作,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国家高端智库作用。要强化政治责任担当,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坚持党对院士队伍的领导,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静海强调,全委干部职工要系统深入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科学基金工作实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研究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持续加强基础研究,深化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更加突出原创,注重培养人才和团队,以“转变科研范式”和“提升凝练科学问题的能力”为抓手主动开拓未来,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勇做实干者、先行者,切实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独特作用,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科学基础。

国防科工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克俭就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精心组织,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二是要学深悟透,提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效。按照“五个牢牢把握”要求,仔细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结合实际,推动党的二十大各项部署落实落地。提升治理效能,抓好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工作,加快提升军工核心能力。四是要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以高水平党建引领国防科工局各项工作,推动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
高校:担当作为践行科教兴国战略

“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列一个部分,引发广大科教工作者热议。大家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筑牢国家强盛之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接续奋斗。

党的二十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认为,这一安排进一步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定位。他强调,要深刻把握党中央对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部署,站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和推动北大的工作,开辟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境界。一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二要全面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创造实现自立自强的前沿科技;三要紧密对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引领国家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提供了重要遵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杜江峰表示,中国科大要坚持科教报国、追求卓越、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把身处新时代的自豪、奋进新征程的自信,转化为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强大动力与担当作为。”

“作为一名科教工作者,只有勇敢探索科技创新无人区,才能发现科学问题的新源泉;只有持之以恒坚守冷板凳,才能参悟科学问题的最本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戴琼海直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研工作要瞄准国家战略重大需求,更要面向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就在前不久,戴琼海团队提出了元成像理论,为解决光学像差这一百年难题开辟了新路径,该成果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此,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访升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为‘站起来’到‘富起来’作出过贡献的服装纺织类高校,未来,我们更当为‘强起来’和‘美起来’作出更大贡献,为构建技能型社会和技能中国,聚焦提质培优,聚力改革创新,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贡献高职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内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军关注的焦点。“保护要处理好产业平衡、资源平衡、能源平衡、生态平衡和碳平衡关系。治理的核心是要转变观念,从传统的末端治理模式,向源头减污降碳、资源循环利用方向发展,未来应建设低碳绿色城市和乡村。”他表示,今后团队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力争为构建绿色低碳城乡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提供科技支撑、作出新贡献。

海南大学海洋清洁能源创新团队科研助理封苏阳表示,要拿出“双碳”科研工作的成绩单,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海南大学田新龙教授带领下,该团队致力于以价格低廉的非贵金属替代昂贵的商业贵金属催化剂,让电解海水产“绿氢”成为现实,目前这项成果已达到商业应用标准。
企业:聚焦战略需求贡献科技硬核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表示,航天科工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质要求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航天精神,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有力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航天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进新时代的嘹亮号角吹响,科技工作者应声而上。

“报告充分肯定了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我们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更坚定了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说,“我们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发挥行业领军企业作用,以重大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为主线,聚焦生物医药和现代中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接下来,国药集团还将深化产学研结合,提升产业化规模化能力,构筑科技创新制高点,努力把国药集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医药健康产业研发大平台。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备受鼓舞,深感自豪。”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副所长(主持工作)、HL-2M实验负责人钟武律说,去年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点赞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捷报再次传来: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这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向着聚变点火迈进重要一步。“作为聚变能开发的新一代‘人造太阳’团队,将不辱使命,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创新高地,为解决人类能源危机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他说。

“二十大报告明确‘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这极大鼓舞了我们推动工作的信心——无创产前基因筛查,这是华大基因的主要业务板块之一,也是保障优生优育、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政协委员、华大基因CEO赵立见结合自己的老本行说,未来,华大基因将致力于与更多省市就政府民生项目达成合作,为更多孕妇提供精准的无创筛查服务,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地方:打造亮点分明的区域创新高地

针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提到,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这也是地方科技厅局和基层一线关注的焦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举旗定向、引领复兴,总揽全局、气势恢宏,是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张继红表示,下一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主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化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在大力推进新时代首都发展中奋力担当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力量。

“过去5年,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量身打造的创新发展道路,超常规推进‘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研发投入强度大幅提高到2.94%,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成就。”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何杏仁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创新制胜工作导向,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力争到2027年研发投入强度达3.4%,努力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宏伟目标作出更多浙江科技贡献。”

身为山区县城的浙江省新昌县,近年来实践走出了一条科技强到生态好、产业优的路子,“科技创新新昌经验”在浙江推广,并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言,充分印证了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小县大科技’,深入实施人才强县、创新强县首位战略,努力打造科技创新3.0版,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实践。”新昌县委书记黄旭荣说。

推动惠企创新政策扎实落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这些天,河北省正定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集思广益谋划创新型县建设方向。“全县上下经过三年多的齐抓共建,前不久顺利通过了首批创新型县验收。”该局局长张银山说,“我们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把未来三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创新之路谋划好,让科技创新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将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及‘稻渔空间’时的殷切嘱托。”作为扎根基层多年的科技特派员,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董事长、总经理赵建文表示,将继续创新数字化生态农业和文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积极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不断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年成就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在这场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一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 2022-10-27 10:03 发表于北京

◎ 科技日报评论员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这是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把握的首要原则。


回顾十年非凡历程,我们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赢得了历史性胜利。回首百年风云变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进入了不可逆转的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实践一再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成就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对科技事业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作出重要部署,引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正确航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针对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坚持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形成了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实践一再证明,党的领导是我国科技事业长足发展的根本保证;党领导的科技事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伟大的事业必须由坚强的党来领导。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和加强我们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新征程上,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有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形成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的强大合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多的创新突破。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支撑强国建设——二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 2022-10-28 08:34 发表于北京

◎ 科技日报评论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系统化一体化统筹部署,体现了三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强劲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为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制定了行动纲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科技兴旺、国家强盛的基石,科技强必须教育强。科教兴国的根本要靠人才,人才培养归根结底要靠教育,教育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建设教育强国,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是我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坚实地基。


科技创新,国之利器。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科技进步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科技实力决定各国各民族前途命运。当今世界,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科技创新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当今中国,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迎来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要以建设科技强国为战略支撑。当今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强大科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资源,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建设人才强国,要紧紧抓住“第一资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对提升综合国力至关重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作用。厚植创新生态,人才如鱼得水,科技之花必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上竞相绽放!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三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 2022-10-31 08:18 发表于北京

◎ 科技日报评论员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要求我们加快高质量的科技供给,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在提高社会生产力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发展新动力新活力。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最根本要依靠科技创新。科技的渗透性、扩散性和颠覆性作用,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供给、科技支撑和新的成长空间。


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在带动产业行业发展上下功夫。科技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新兴技术的加快应用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技术突破为一些新兴产业打通堵点;科技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科技支撑重大工程建设,重大技术突破带动建成复兴号高速列车、特高压输电、北斗导航、深海一号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促进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全面发展,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可靠支撑。


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上下功夫。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有助于打造全新的生产能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反过来,一个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环境,也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在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良性循环下,企业竞争力也逐步提升。


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在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上下功夫。随着各地区域创新步伐加快,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聚,有效带动区域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新载体的质量和作用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增长极,辐射带动示范作用不断增强。


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技术创新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塑造更多发展新优势。让我们发动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引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显身手!

以更大力度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四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 2022-11-01 08:17 发表于北京
◎ 科技日报评论员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并提出要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这为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已基本确立,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日趋健全。这些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实现科技事业的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正得益于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的强劲创新活力。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在科技体制改革中,要以更多智慧、更大魄力、更足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按照党中央部署和要求,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要优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做好科技管理改革“加减法”,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要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要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

必须强调的是,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个系统工程,不只是科技界自己的事,还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当前,科技政策工作的重点已经从顶层设计和完善政策体系,转向扎实推动政策落实,一个目标导向的政策更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既要稳稳当当、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又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动工作,确保中央的科技方针切实落地到创新链条的每一个环节,见真招、起实效。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在中国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改革的种子已生根发芽,创新的大树正在加快成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我们就一定能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创新力量,加快推动科技强国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五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 2022-11-02 08:32 发表于北京

◎ 科技日报评论员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对于我们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意义深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这一“制胜法宝”的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举国体制在我国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青蒿素等科技攻关重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疫情防控等领域的科技攻关中,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并在不断战略调整和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新型举国体制。


当前,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然突出,必须加快将发展动力转变为以创新驱动为主。从国际看,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突出表现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国内外环境复杂交织,需要对科技创新事业进行战略性、全局性谋划。建立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需要。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要大力推动政府、市场与社会有机结合。在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中,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凝聚各方力量,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潜能。在资源配置和协同攻关中,要发挥有效市场活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鼓励多创新主体间深度融合,激励更多人才挑大梁、唱主角,形成科技攻关合力,推动创新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探索科技创新体系和高端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新路。在生态打造和文化塑造中,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理解和支持政府决策,维护市场公平正义,尊重知识产权,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夯实国家创新体系的坚实基础。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建设科技强国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凝聚一大批具有拼搏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的科技人才,形成强大合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国的科技创新必将取得越来越大的突破。

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六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 2022-11-03 08:21 发表于北京
◎ 科技日报评论员

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系统谋划、重点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供了遵循。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战略性科技任务实施取得重大突破,战略性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战略性资源空间布局不断优化,重要科研主体能力不断提升,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新征程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任务。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发挥好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作用。以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以战略性任务为统领,建立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高效协同攻关机制。重塑科技资源配置格局,提高配置效率,引领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组织实施好重大科技任务。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依托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战略性创新平台,发挥战略科学家作用,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系统布局好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区域创新布局,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引导创新要素集聚流动,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加快形成多层次、体系化的区域创新格局。聚焦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全局的科技战略需求,适度超前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抢占未来关键领域战略制高点。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力量各就其位、统筹联动。科技界要自觉履行使命担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战略支撑!

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七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 2022-11-04 10:32 发表于北京
◎ 科技日报评论员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前沿和重点领域,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在基础研究和深海探测、卫星导航、能源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实现“后发先至”。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当前国际科技博弈日趋激烈,世界主要创新大国纷纷加大前沿科技布局,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面对百年变局演进、世纪疫情冲击的新挑战,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需要一批自主创新的技术,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基础研究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要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能源技术等等,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任何通往光明未来的道路都不是笔直的,突破核心技术的过程中必然会伴有阵痛。但我们有必胜的信心——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科技实力还是经济基础,都更加具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条件和底气。新征程上,坚定信心,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我们一定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八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 2022-11-07 08:18 发表于北京

◎ 科技日报评论员


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体现了我国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决心,也为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新格局指明了方向。


开放合作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开放合作对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我国科技创新开放能力大幅提升,面向全球的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硕果累累。我们始终强调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中国的科技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


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迎来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新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夯实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


秉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理念,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格局,让政府间合作机制更加完善、民间交流合作更加活跃。要加强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建设,使国际化科研制度和环境更加完备,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利,科技领域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对全球创新资源的聚集能力不断增强。要面向全球性问题和重大议题,在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作成果,为应对全球挑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开放创新的中国,合作共赢的世界。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让中国科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九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 2022-11-08 11:12 发表于北京


◎ 科技日报评论员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新征程上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行动指南。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集聚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当前,新征程开启人才工作历史新起点,要求我们进一步壮大、强化人才队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基础。


要做好人才强国战略布局。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重点任务,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重要保障,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


要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要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坚持问题导向,大力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顽障痼疾,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倾向,为“帽子热”降温。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建设人才强国,就是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不拘一格降人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好人才第一资源,一定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十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 2022-11-09 07:42 发表于北京

◎ 科技日报评论员


优良的作风和学风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线”,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根基,决定着科技事业的成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优良学风离不开精神引领。涵养优良学风,关键是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主要内涵,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标定了中国科学家的价值坐标,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首我国百年科技发展史,也是一部科学家精神的书写史。从“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到嫦娥探月、蛟龙潜海,再到载人航天、科技抗疫……一项项辉煌成就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接续奋斗和砥砺前行。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向科学技术要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更加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创新重任。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学术不端、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依然存在,如果任其蔓延,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就会受到侵蚀。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回应转变作风改进学风的迫切需求和呼声,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接力精神火炬、奋进新的征程。


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要突出价值引领,凝聚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动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立足“四个面向”,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克难;要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大力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坚持解放思想、独立思辨、理性质疑,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良好风尚中率先垂范;大力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静心笃志、心无旁骛、力戒浮躁,甘坐“冷板凳”,肯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要大力弘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强化跨界融合思维,倡导团队精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要大力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发扬学术民主,积极提携后学,破除论资排辈、圈子文化,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勇于创新,让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科技强国。在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踏上新的伟大征程,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字口部门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为己任

科技日报 2022-11-03 08:21 发表于北京
◎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11月1日,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主持召开科字口部门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系统推动科技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进行深入研讨,增进学习理解、深化思想认识、凝聚共识力量、明确思路举措,切实推动科技界和广大科技人员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要求上来。

会上,中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亚平,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钟志华,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徐延豪,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潘爱华,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静海,教育部科技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分别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就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了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迈向新征程,科技界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为己任,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对科教人才的新摆位新要求,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和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到新时代新征程科技改革发展各项重大任务中,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全力攻坚克难,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撑。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宣示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从16个方面总结概括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全方位、根本性、格局性的,强调我们经历了三件大事,有力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向世界展示了时代之问的“中国答卷”。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中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十年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取得伟大变革的根本原因。十年来,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两个确立”这个定盘星,我们才能够不断增强战略自信,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航行,向民族复兴伟业成功迈进。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立足世界发展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和新的发展阶段特点,在我国将强未强、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必须始终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谋划布局推动科技工作,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质量发展。

会议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不仅对很多具体的领域突破给予高度评价,更从整体上提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从党的十八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和谋划部署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科技创新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关键词、高频词,既体现在科技创新的新摆位上,也体现在现代化建设各项部署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统筹部署、统一论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摆在一起,强调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协同配合、系统集成,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统观念、问题导向等一系列思想理论方法,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体现了抓关键、补短板、防风险的战略考量。要深刻理解党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定的深刻内涵,“三位一体”推进科技、教育、人才各项工作,发挥基础研究源头和总机关作用,加快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健全科技战略咨询机制,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科技的主动赢得国家发展和安全的主动,以人才强、科技强支撑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

王志刚强调,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上自己肩负的职责使命,坚定创新自信,笃行实干,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二十大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一是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科技创新的任务部署,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完成好、落实好,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三个务必”,始终在政治道路、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准科技创新的政治方向。二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当前和长远、全局和重点,从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核心地位的高度强化统筹谋划,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高度来落实科技强国战略部署,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的高度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是聚焦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工作协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统筹部署重大科技任务,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养造就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大力培育创新文化。

科技部举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

科技日报 2022-11-09 07:42 发表于北京
◎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11月7日,科技部举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中央宣讲团成员,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为科技部系统党员干部作宣讲报告。报告会以视频形式召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机关党委书记李萌主持会议,部领导,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全体党员干部,科技部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日报社以及科技部主管社团等20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报告会。

王志刚从党的二十大主题和主要成果、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应对风险挑战等七个方面,结合科技创新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历史关照现实,全面解读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阐释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深刻阐述了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

王志刚强调,“两个确立”作为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科技部系统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认识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王志刚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专章部署、集中表达,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加强系统观念的重要要求,既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明确了三者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是事关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性把握,是抓基础抓关键的战略考量。

王志刚指出,科技部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殷切嘱托和期望要求,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上自己肩负的职责使命,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自觉投身科技改革发展各项重大任务中,以实际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二十大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见到成效,奋力开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强国建设的崭新篇章。

李萌在总结时指出,科技部系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迅速兴起学习热潮,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对新时代十年最重大政治成果——“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持学深悟透,在“三个全面”上下功夫,完整准确全面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理解内涵,精准把握外延;强化使命担当,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开创新时代新征程科技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