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9 09:09 来源: 编辑:admin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科技界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科技日报 2022-11-02 08:32 发表于北京◎ 科技日报记者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又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刚刚胜利闭幕的...
◎ 科技日报评论员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这是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把握的首要原则。
回顾十年非凡历程,我们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赢得了历史性胜利。回首百年风云变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进入了不可逆转的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实践一再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成就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对科技事业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作出重要部署,引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正确航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针对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坚持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形成了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实践一再证明,党的领导是我国科技事业长足发展的根本保证;党领导的科技事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伟大的事业必须由坚强的党来领导。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和加强我们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新征程上,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有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形成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的强大合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多的创新突破。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
◎ 科技日报评论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系统化一体化统筹部署,体现了三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强劲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为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制定了行动纲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科技兴旺、国家强盛的基石,科技强必须教育强。科教兴国的根本要靠人才,人才培养归根结底要靠教育,教育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建设教育强国,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是我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坚实地基。
科技创新,国之利器。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科技进步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科技实力决定各国各民族前途命运。当今世界,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科技创新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当今中国,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迎来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要以建设科技强国为战略支撑。当今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强大科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资源,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建设人才强国,要紧紧抓住“第一资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对提升综合国力至关重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作用。厚植创新生态,人才如鱼得水,科技之花必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上竞相绽放!
◎ 科技日报评论员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对于我们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意义深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这一“制胜法宝”的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举国体制在我国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青蒿素等科技攻关重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疫情防控等领域的科技攻关中,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并在不断战略调整和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新型举国体制。
当前,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然突出,必须加快将发展动力转变为以创新驱动为主。从国际看,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突出表现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国内外环境复杂交织,需要对科技创新事业进行战略性、全局性谋划。建立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需要。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要大力推动政府、市场与社会有机结合。在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中,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凝聚各方力量,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潜能。在资源配置和协同攻关中,要发挥有效市场活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鼓励多创新主体间深度融合,激励更多人才挑大梁、唱主角,形成科技攻关合力,推动创新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探索科技创新体系和高端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新路。在生态打造和文化塑造中,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理解和支持政府决策,维护市场公平正义,尊重知识产权,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夯实国家创新体系的坚实基础。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建设科技强国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凝聚一大批具有拼搏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的科技人才,形成强大合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国的科技创新必将取得越来越大的突破。
关于四川川环科技股份公司建设“百年川环”、“百亿企业”的研究报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张建秋2024年4月22-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
让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能阴和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202......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首次亮相“部长通道”,干货满满!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4-03-05 14:53 北京 ◎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张佳星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
习近平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重要指示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4-01-19 17:49 发表于北京习近平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
关于将我国传统苎麻培育成未来产业的研 究 报 告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张建秋 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研究所 中管院科发[2023]26号关于同意设立“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专项智库课题组及成员名单的......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3-06-07 20:36发表于北京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
关于开展2023年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与服务工作的通知科协发宣字〔2023〕9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科技界转化......
科技部印发《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3-03-21 09:30发表于北京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 总则......
以时代“大科普”推动科技强国建设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10-10奋斗 新的伟业 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附)科技部印发《“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全文
10-29中国科学技术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文联、共青团中央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
11-05完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保障科技创新健康发展。“党的二十大代表进学会”系列学习活动走进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
10-28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06-07科技部印发《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通知,五部门发文,事关校外培训机构。
03-24领航中国丨中国航天:全面开启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附: 中科院举办研究所所长专题研讨班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