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4 13:50 来源: 编辑:admin
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代表大中早期党代会上的几位优秀女性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7-14 11:46科技管理研究所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每一次党代会都曾深刻影响着中...
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代表大中早期党代会上的几位优秀女性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7-14 11:46科技管理研究所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每一次党代会都曾深刻影响着中国的走向。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中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凝聚着全党意志,承载着人民期望。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小编在此把党的初期重要时刻中共女性代表,以此回顾历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的优秀女性代表为早期党的工作做岀的贡献。让我们一起透过细节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1.李达的夫人王会悟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被意外打断的一大,为何单单要选择南湖而非别的地方继续进行?其中缘由,与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有很大关系。
当一大上海会场遭到法国巡捕搜查后,王会悟提议,会议可以转移到她的家乡嘉兴继续进行。王会悟后来回忆说:“上海已不能开会了,到哪儿去继续把会开完呢?代表们的意见不一。我想到我家乡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就建议到南湖去包一个画舫,在湖中开会。李达去与代表们商量,大家都同意了这个意见。我便作为具体安排事务的工作人员先行出发,与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乘头班车去嘉兴。”
第一批代表由王会悟带领离开上海后,李达又带着其余代表,乘后一趟车出发。王会悟回忆说:“到嘉兴后,我去鸳湖旅社租了房间,作为代表们歇脚之处。又托旅社代雇一艘中等画舫,要了一桌和餐。代表们上船前,我还出主意,让他们带了一副麻将牌。”“代表们上船后,以打麻将为掩护,继续开会。我坐在船舱外望风,见有船划近了,就敲窗门,提醒代表们注意。”
这次会议开了一天,继续7月30日晚上被打断的议程。会议进行到下午5点钟的时候,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汽艇“突突突”的声音。在船头放哨的王会悟警惕地敲了几下窗户,船舱内的代表中止了讨论,把摆在桌面上的文件藏起来,“呼啦呼啦”地搓起麻将牌。等汽艇渐渐靠近,才发现不是警察的巡逻艇,而是私人租用游玩的。
经过这场虚惊,大家都意识到,必须加快讨论,尽快结束会议。党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后,举行了一个简单的闭幕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一大就这样结束了。从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蔡和森的夫人向警予
党的三大召开于1923年6月,向警予是此次会议的代表,和同为代表的蔡和森是夫妻。三大主要是讨论国共合作问题。虽然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和党的领导人陈独秀等已经明确主张必须实行国共合作,但大会并不把这些指示和意见强加于人,而是组织了认真的讨论。
据五大执行主席张金保回忆:“(向警予)见我坐在主席台上很拘束,就主动过来接近我,连上食堂吃饭,也同我一道去。”大会期间,向警予还经常给她讲解大会文件内容和决议精神,讲党的组织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张金保说:“警予同志是知识分子,曾到法国勤工俭学,又刚从苏联回来,很有学问。她平易近人,没有一点知识分子架子。”“她在会上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和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做斗争。她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坚定的革命性,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3.张金保和杨之华
党的五大召开于1927年。选举过程中,有几位女代表认为自己能力资格不够,主动要求退出中央委员会。如在大会主席团讨论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时,曾推选过我国工人运动的老前辈、纺织女工出身的张金保。但她谦虚地表示:“自己水平太低,对许多问题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许多革命道理也不能充分消化,当中央委员不够条件。”经她一再推辞,大会主席团接受了她的请求。
另据张金保老人回忆,瞿秋白夫人杨之华也被选为中央委员。大会表决后,在院子里休息时,杨之华对瞿秋白说:“秋白,我当不了中央委员,你说怎么办?”瞿秋白说:“这是大家选的,你当不了,就应该向大会声明。”当大会继续进行时,杨之华向大会提出不当中央委员的要求。张金保是当天大会的执行主席,就对杨之华说:“之华,你不要推辞了。代表们是看到你能胜任这个工作才选你的。你有文化,有工作能力,大家信任你,就应该努力干。”杨之华见会上有几个同志表示支持张金保的意见,便接受了。
附一: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四位女性共产党员,一位是杨开慧,另外一位是向警予,还有二位你想不到是谁?
共产党的生日是7月1日,这是因为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是1921年7月1日,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研究,决定把“一大”召开的日子做为党的生日。
入党的早晚,直接能说明你是否为共产党的先驱者,是否为共产党的建立做出过历史贡献。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第一次党代会的成员仅存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位“一大”代表(因为刘仁静早以被开除党不算),这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元勋创始人和见证者。
那么,我们最早的4位女共产党员是谁呢?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的全国195名党员中,仅有4名女共产党员,她们就是最早的4位女中国共产党党员。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最早的4位女先驱共产党员,她们有3位都来自湖南省,可见湖南省是我国近代的革命圣地摇篮。其中有的甚至是中国共产党的前身“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人,她们都是谁?
为了更好的了解最早的共产党员,那么有必要我们先普及一下共产党的前身。
在共产党“一大"召开前,共产党的初期,有的地方叫“共产主义小组”,有的叫“共产党支部”,而正式统一确定“中国共产党”的名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即“一大”会议上。
共产党的早期成员,主要来自于国内与海外的七个共产主义小组。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3人在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任书记。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等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为负责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张太雷7人等先后加入,成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分子。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3人在武昌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包惠僧为书记。
1920年秋,施存统、周佛海等2人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为负责人。
1920年秋,毛泽东、何叔衡等2人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冬~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2人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秋,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4人在法国巴黎的留学生,建立早期旅欧共产党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由于敌人的出卖,最后一天会议由李达的夫人王会悟的建议而转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召开闭幕。
参加会议的第一次党代表:
上海的李达,李汉俊;
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
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
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
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
广州的陈公博;
旅日的周佛海;
广东的包惠僧;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以上13人代表当时全国50多名党员出席“一大”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现在我们言归正传,回到本文最早的4名女共产党员都是谁这个问题上,说来也巧,最早的4位女共产党员(其中有3位)都来自于湖南省。
第一位,是来自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北京大学女学生:缪伯英。
缪伯英,1899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清泰乡缪家洞枫树湾。缪伯英的父亲缪云可是当地有名的绅士。
缪伯英从小就听父亲讲文天祥,岳飞,秋瑾的故事,她非常羡慕这些民族英雄。缪伯英从小的性格像男孩子,10岁时被父亲送到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附小读书。
1916年,缪伯英在长沙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1919年缪伯英以长沙地区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放在今天来说,缪伯英就是湖南省高考状元。
缪伯英在北京积极地投入到革命的热潮中,当时正赶上“五四运动”,各种新思想、新风尚、新气象,她积极参加湖南学生的同乡会,并结识了一批有志青年,如:邓中夏、何孟雄、罗章龙等人。他们在一起探讨改造社会的道路,阅读各种进步书刊。
1919年底,缪伯英参加了李大钊、蔡元培、陈独秀等人发起的“北京工读互助团”。1920年初,缪伯英一直旁听李大钊的课,3月,李大钊的倡导北大进步学生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不久缪伯英经何孟雄介绍加入该会,并在一起讨论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理论。
1920年9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成立了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北京共产党小组,接着有成立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缪伯英是最早的入团成员之一。北京共产党小组为了充实力量,从青年团员中吸收了缪伯英、何孟雄、高君宇、邓中夏等4人加入其中。
21岁的缪伯英成为北京地区唯一的女性中国共产党党员,她也是在共产主义小组中最早的女性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1年秋,缪伯英和何孟雄因为名字中分别有“英”和“雄”,同志们称他俩为“英雄”夫妇。
1929年10月,缪伯英因病抢救无效逝世,年仅30岁。
第二位,是来自天津南开大学的女共产党员:刘清扬,她同时也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
刘清扬,1894年出生在天津,今河北省孟村的一个回族平民家庭。
12岁时进入天津严氏女校读书。1911年,17岁的刘清扬在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后,刘清扬和直隶女生的同学邓颖超、郭隆真等发起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学会,刘清扬被选为会长。
1919年6月26日,刘清扬和周恩来、马骏、邓颖超等发起成立“觉悟社”。
1920年9月,当时李大钊和张申府决定发展第一名女共产党员,但是第一位女共产党员会冒着逮捕甚至流血牺牲的危险。这时他俩一致认为刘清扬比较合适。
当李大钊和张申府与刘清扬密谈后,刘清扬当时委婉的拒绝了。刘清扬说:“我现在先考虑去法国留学,入党的事我要考虑考虑”。其实,当时刘清扬之所以拒绝了李大钊和张申府,因为前不久他刚拒绝了张国焘的求爱信,她怕加入共产主义小组后继续碰到张国焘而不方便。
刚送走刘清扬以后,缪伯英正好找李大钊来讨论一些事情,这时李大钊尝试着问她愿不愿意加入共产主义小组,缪伯英也是北师的风云人物,她对共产主义小组很是向往,于是缪伯英阴差阳错就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女性党员。(刘清扬成为第二位女共产党员)。
1920年底,正好觉悟社派周恩来、刘清扬等人赴法国留学。1920年11月23日,他们踏上了去法国巴黎的出国之路。
1921年初,张申府首先发展刘清扬加入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3月,张申府和刘清扬一起介绍周恩来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其实周恩来也是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只是在建国后,低调的周恩来说自己是1922年入党)。
这时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其成员为五人,张申府担任负责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欧洲建立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由于巴黎距离上海太远,因此他们巴黎小组没有派代表参加。
1949年3月,刘清扬出席了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在会上当选为全国民主妇联执行委员,还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政协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三位,是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之女,毛泽东之妻,女共产党员:杨开慧。
杨开慧,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新太乡板仓村。(今天已改为开慧乡)。
杨开慧与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缪伯英从小就是发小,而他的父亲和缪伯英的父亲也是好朋友。1913年,杨开慧随父亲到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
1918年,父亲杨济昌到北京大学任教,全家迁到北京。
1918年9月,毛泽东因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也来到北京,在这里毛泽东和杨开慧有了更多的接触。
1920年,杨开慧回到湖南长沙。同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成立文化书社,杨开慧积极参加参与书社活动。
1920年秋,毛泽东、何叔衡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杨开慧也积极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于1920年冬,他和毛泽东在长沙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结为革命伴侣。
1922年初,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组织井冈山革命武装斗争。杨开慧独自带着孩子,并参加长沙、平江、湘阴等武装斗争,独自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1930年10月24日被捕入狱,1930年11月14日,在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时年29岁。
第四位,是有“湖南才女”之称的女性共产党员:向警予。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6岁入私塾,1903年8岁时成为全县第一个女学生。
1911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在读书期间,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人物。
1918年4月,向警予和毛泽东、蔡和森等发起新民学会;1918年10月和蔡畅组织湖南留法学会,成为留法学会的主创人之一。
1919年12月,她和蔡畅等人远渡重洋来到法国,成为最早的中国女留学生。
1920年~1921年和蔡和森一起参与并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名称与计划;之后与周恩来、李立三等人成立法国的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时间几乎与国内的共产党小组同时进行。
因此毛泽东称赞向警予:“她为共产党的女创始人之一”。
1921年从法国留学回来,1922年初,向警予正式加入共产党。因此也有的说,向警予是我党的第三个女共产党员。其实她和杨开慧之间很难界定谁早谁晚,因此我把它暂列在第四位女性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8年3月20日,因叛徒出卖被逮捕,同年五月英勇就义,时年33岁。
结语:我国最早的四位女共产党员有3位都是湖南人,无一例外她们的丈夫都是当时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人,她们也积极地加入到共产党组织之中。
缪伯英,刘清扬,杨开慧,向警予四位都成为共产党的革命先驱,为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贡献,其中只有刘清扬活到了建国后。
附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四名女党员
在党的二大召开之前,中共195名党员中,仅有女党员四人。下面笔者就对这四位女党员逐一进行介绍。
1.缪伯英——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
缪伯英,湖南长沙人,1899年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缪云可,是位前清秀才,曾到日本考察,思想较为开明。母亲汤尚桓,曾毕业于长沙市衡粹女子职业学校,是位读书识礼、勤劳朴实的家庭妇女。缪伯英是缪家的大女儿,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就读于平江县启民学校,后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7月缪伯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学校。五四运动后的北京,青年思想活跃,各种团体活动频繁。1919年底缪伯英参加了由李大钊、蔡元培、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的“北京工读互助团”。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不久,缪伯英参加了这个研究会。这年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缪伯英是最早的成员之一。此后不久,为了加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力量,从青年团吸收了何孟雄、缪伯英等五人加入。由此21岁的缪伯英成为当时北京地区唯一的女共产党员。1921年7月当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后,缪伯英成为中共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党员。同年秋她与何孟雄结为革命夫妻。
中共一大后,缪伯英积极投身于群众运动。1922年下半年缪伯英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女工部的负责人。她经常深入厂矿企业,向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8月缪伯英遵照党组织的决定,开展党外联合战线工作,被选为民权运动大同盟的筹备员,负责筹备北京女权运动同盟会,推动妇女争取政治和经济上的平等权利。1923年2月缪伯英参与领导了京汉铁路北段的总罢工。在罢工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血腥镇压后,她秘密主持编印了《京汉工人流血记》等宣传品,揭露军阀政府残害工人的暴行。为避开北洋政府的追捕,缪伯英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回到家乡湖南。1925年1月担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任妇委会书记,省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1927年8月,缪伯英前往上海,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中,开展地下工作。由于斗争环境险恶,食无定时,居无定所,长期清贫而不稳定的生活,使缪伯英积劳成疾。1929年10月缪伯英在上海病逝,时年仅30岁。临终前她对丈夫何孟雄说:“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行将逝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遗憾终生!你要坚决与敌斗争,直到胜利!
2.刘清扬——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
刘清扬,天津人,1894年出生于一个回族的平民家庭。12岁时进入天津严氏女校读书,初步受到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1911年辛亥革命时在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刘清扬,参加了同盟会。五四运动爆发后,刘清扬和直隶女师的同学邓颖超、郭隆真等发起成立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刘清扬被选为会长,成为妇女运动的代表人物,并先后被选为天津各界联合会常务理事、全国各界联合会常务理事。刘清扬在天津学生运动中崭露头角,显露了才华,经过五四运动的革命洗礼,政治上渐趋成熟,成为名闻京津的女杰英豪。1919年6月26日她被推举为天津各界联合会反对巴黎和会签字赴京请愿代表,并与周恩来、马骏等发起成立觉悟社。1920年底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刘清扬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1月经张申府介绍,她加入共产主义小组。二三月间刘清扬和张申府一起介绍周恩来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她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海外支部,成为了中共建立初期的两名女党员之一。1922年初刘清扬和新婚丈夫张申府从巴黎赴德国。一个月后刘清扬、张申府、周恩来、张伯简四人成立了中共旅德小组。1923年冬刘清扬与张申府这对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一道从德国途经苏联回国。回国后刘清扬参加了邓颖超等人领导的天津妇女进步团体“女星社”,创办《妇女日报》,并担任报社总经理。时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长的向警予曾誉之为:“《妇女日报》的纪元,是中国沉沉女界报晓的第一声。”
1926年北京发生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段祺瑞政府开始大肆逮捕爱国人士,在印发的通缉国共两党48人名单中,第一名是李大钊,第二名就是刘清扬。为了保护刘清扬的安全,1927年1月中共中央将她调到武汉工作。“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蒋汪合流,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刘清扬退出国民党。由于正怀身孕,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刘清扬也脱离了共产党。脱党后的刘清扬和丈夫张申府住在清华园。“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不但强占东北三省,又以咄咄逼人的骄横气焰步步进逼华北。刘清扬耐不住心头怒火,重新踏上政治舞台,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在抗日救亡的日子里,刘清扬继续着自己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抗战初期她就在武汉向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提出,希望中共中央能批准恢复她的党籍。周恩来劝她,暂时留在党外便于开展统战工作。1949年9月她作为全国妇联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解放后,她一次又一次地申请入党。1961年刘清扬终于获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十年浩劫刘清扬也未能幸免。1977年7月19日,刘清扬含冤辞世,享年84岁。两年后的1979年8月3日,中共中央为刘清扬平反昭雪,举行追悼会。邓小平、宋庆龄、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在悼词中说:“刘清扬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3.杨开慧——毛泽东志同道合的妻子
杨开慧,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人,1901年出生于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杨昌济(怀中)是著名的北京大学教授。父亲为她取名霞、字云锦,学名开慧,人们亲切地叫她“霞姑”。1907年杨开慧入杨大庙官立第十四小学读书,1913年春转入长沙稻田女子师范附小。年幼的杨开慧聪明好学、朴实勤奋,小小年纪写得一手好文章。杨开慧十三岁那年,父亲留学回国,应聘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书,全家迁到长沙城内。这时毛泽东正在第一师范读书,他那远大的抱负、坚韧的意志、勤奋刻苦的精神和俭朴谦虚的作风渐渐为杨昌济所赞赏。毛泽东假日课余常和同学到杨家去求学请教,讨论问题。年幼好学的杨开慧被他们热烈的谈话深深吸引,成了一名自愿的旁听生。
1918年杨昌济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全家迁居北京。同年8月毛泽东为领导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来到北京,经杨昌济介绍来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成为杨昌济家中的常客。在这一时期,杨开慧进步很快,她的亲属曾评价她:“开慧志向尤大,特属难得”。
1920年杨昌济病逝。杨开慧和哥哥杨开智扶柩回到长沙,不久进湘福女中选修班读书。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长沙后,她便到湖南学联做宣传工作。1920年下半年杨开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天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婚礼很简单,只在结婚的晚上,花了六块银元办了一桌宴席,招待长沙的几位亲友。从此,杨开慧一直协助毛泽东开展革命工作,并在192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负责中共湘区委员会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1923年至1927年,杨开慧跟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地开展工农运动和妇女运动。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而杨开慧则留在长沙坚持党的地下斗争。
1930年10月杨开慧因叛徒的出卖而被捕,她和8岁的儿子毛岸英被关押在长沙警备司令部。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杨开慧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当敌人逼问她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时,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恼羞成怒的敌人决定将杨开慧处以极刑。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行前她把孩子搂在胸前,轻声说:“孩子,我没有别的话要说。如果你将来见到爸爸,就说我没有做对不起党的事。说我非常想念他,我不能帮他了,请他多保重。”毛泽东闻此噩耗,悲叹:“开慧之死,百身莫赎。”1957年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中,称颂杨开慧烈士为“骄杨”,并向友人解释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
4.向警予——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中央委员
向警予,湖南溆浦县人,1895年出生于一个土家族商人家庭。5岁启蒙,8岁入城西文昌阁小学取名俊闲,是当时全县唯一入学读书的女子。1911年16岁的向警予考入常德师范,翌年转学至湖南省立女子第一师范。1914年转入私立周南女子师范学校,改名警予。1916年夏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回到家乡创办了溆浦学堂并担任校长,一批批的女学生来到学校,接受了妇女解放思潮的洗礼,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1918年春,蔡和森、毛泽东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宗旨是“向上互助,革新学术,砥砺品行”。闻此消息,向警予毅然辞去校长职务,来到长沙,参加了革命团体新民学会。1919年向警予与蔡和森同赴法勤工俭学,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真理,并于1920年在法国蒙达尼结为革命夫妻,开一代自由恋爱之新风。1922年初向警予回国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久后召开的中共二大上,向警予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出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首任部长。此后,她在党的三大、四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长期从事中国妇女运动的宣传、组织工作,并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1925年10月向警予受组织派遣赴苏联莫斯科共产主义者劳动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后她出席了中共五大。在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的危机时刻,向警予在武汉坚持地下斗争,主编《大江》报。1928年3月20日她被武汉法租界巡捕房逮捕,后引渡给武汉国民党卫戍司令部。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她始终坚贞不屈,于五一国际劳动节英勇就义,年仅33岁。随着一声罪恶的枪声,向警予倒下了。但是她的事迹在中华大地不胫而走,鼓舞了成千上万的英雄儿女走上革命的战场。对此毛泽东号召人们“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周恩来则要求人们“不要忘记她”。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从“一元钱打火机”看中国产能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6-14 12:10 北京 中国产品何以走向全球——从“一元钱打火机”看中国产能任 ......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以“新格局”绘写“新篇章”——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观察任 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6-04 08:54 北京以“新格局......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4-05-16 08:17 北京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从新能源汽车看高质量发展原创 任 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4-15 08:11 北京 以改革创......
人民日报任平: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任 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4-09 08:09 北京 1959人听过...
钟华论: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新华社.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4-04-08 15:32 北京 春天的中国,生机勃发,活力奔涌。从广袤原野到繁华都市,从......
人民日报任仲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文/ 任仲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钟华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3-08-09 17:33 发表于北京 “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
国新办举行2023年上半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3-07-31 17:36发表于北京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女......
十八大、十九大后落马省部级及以上高官名单 山西、河北、辽宁最多
02-09人民日报仲音: 近三年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02-18现场评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㉑
01-1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党代表通道”第一场采访活动
10-16检察日报评论员文章: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①②③④⑤⑥
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