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1 14:44 来源: 编辑:admin
让老林区焕发新活力 | 现场评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①郝迎灿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30 10:36 发表于北京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一线考察调...
临近中午,黑龙江省伊春市上甘岭林业局溪水林场“养顺农家院”里人声鼎沸。69岁的刘养顺正忙着端茶上菜,从后厨到前厅来回穿梭。当了大半辈子林业工人的刘养顺,退休后办起了农家乐,吃上了生态旅游饭。包括刘养顺的农家院在内,溪水林场的农家乐和民宿目前已经发展到34家,形成了溪水农家院一条街。如今,伊春老林区的群众愈加懂得“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以全面保护为前提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端上了“绿色饭碗”。
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怎么样,林区生态保护怎么样,林场职工生活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过去林场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是为国家作贡献,现在林区全面停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同样是为国家作贡献。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是战略性的。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项艰巨任务,要广开思路、多策并举。”从新中国第一批开发建设林区,到出现林业资源危机,再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伊春变靠山吃山、靠林吃林为护山养山、种林爱林,走上转型发展道路,一山一林、一草一木都是绿色发展结出的硕果。
让老林区焕发新活力,前提是守好生态底线,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来到铁力林业局马永顺林场,可见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马永顺生前和家人一起栽下的5万多棵树木郁郁葱葱。传承生命不息、造林不止的精神,马永顺林场职工数十年间又义务植树50万余株。扛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主责主业,需要从单一保护林木林地为主,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野生动植物系统保护转变,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过去5年,伊春落实森林资源管护面积33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83.8%。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留住绿水青山、河湖林草,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正在这片黑土地上绘就。
着眼长远,必须走出“独木经济”的困境,写好林区转型发展的答卷。近年来,伊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确立了“生态立市、旅游强市”的定位,持续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数据显示,近5年伊春累计接待游客65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0亿元以上。实践证明,广开思路、多措并举,把转型文章做好、把发展路子拓宽,就能实现林区保护、建设、发展的多赢共赢。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林区群众。转型发展成效如何,归根结底要看群众是不是安居乐业。在伊春,除了生态旅游蓬勃发展,蓝莓、榛果、木耳、蘑菇等生态产品也打开了销路,林下经济带动力日益强劲。近年来,从全力安置停伐后林业富余职工,到面向林区职工实行红松果实采集权网络竞价承包,再到建立林区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一系列务实之举、惠民之策,让群众增收有了更多渠道、更足后劲。刘养顺高兴地说:“如今林区人的日子,像小兴安岭的绿色一样幸福绵长。”
前不久,电视剧《青山不墨》热播,展现了伊春林业工人与大山同悲欢、与人民共和国共成长的感人故事。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新时代新征程,伊春林区群众正以锐意进取的拼搏姿态,奋力书写改革发展新篇章。(作者为本报黑龙江分社记者)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出发,一路向东,来到策勒县策勒乡巴什玉吉买村。这里位于南疆偏远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一度是沙漠边缘的贫困村。2019年底,全村整体脱贫。如今走在村道上,两侧房屋整齐、庭院干净、瓜果飘香,充满幸福生活的气息。
从贫到富、由差变好,巴什玉吉买村的蝶变是新疆群众实现全面小康的缩影。谈到变化,村党支部书记麦麦提热伊木·买买提明说:“2017年以前,村里一家企业都没有,现在企业落地,老百姓有活干,口袋里也有钱。”得益于好政策,种兔养殖、石榴种植、食品加工等企业纷纷落地,全村300多个劳动力中有18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近年来,随着特色农业、乡村旅游逐步发展,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大家纷纷盖新房、买新车。昆仑山下、塔河两岸,产业发展兴旺,富民安居梦圆,生活像石榴花一样红火。
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要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从加强党建、为群众办实事,到发展教育、提升办学水平;从依托资源、激活产业优势,到保护生态、建设美丽家园……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
民生是发展的目的,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脱贫之后,怎样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完善产业发展、稳岗就业、综合保障等政策是新疆着力办好的惠民实事,其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是关键。在新疆果业集团有限公司,能看到特色农产品疆内收购和疆外销售“两张网”。公司经营着1000多个新疆名优特农产品,助力新疆瓜果走向全国各地,2019年至2021年累计带动158.48万户农村人口增收。事实证明,进一步开发好新疆特色资源,挖掘林果产业潜力,使其覆盖范围更广、惠及人口更多,就能为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增添新动力。
推动发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生,要向内厚植资源禀赋,也要对外加大开放力度。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新疆已从“路到头、人到头、水到头、电到头、田到头”的地方,变为“钢铁驼队”中欧班列穿行而过的开放前沿。一声声汽笛鸣响、一趟趟班列奔驰,不仅带来了国际商贸机遇,更为群众实现美好生活创造了条件。无论是立足新疆走进来,还是借助新疆走出去,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新疆,在日渐开放中持续释放稳定红利、政策红利、资源红利,结出累累硕果。群众由衷感慨:“葡萄一串比一串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策勒是较早种植石榴的地方,石榴果也被称为“团结果”,寓意着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象征着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绘就各族群众共谋繁荣发展、共享美好生活的新图景。 (作者为本报新疆分社记者)
为区域发展按下“加速键”|现场评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③
在开发开放前沿,一系列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发展机遇接踵而至,有力带动了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区域繁荣。
满载着货物,中老铁路上的又一辆货运专列出发了。作为云南昆明一家国际物流公司的运营负责人,罗炽尧看着开动的列车,非常感慨:“业务量还在迅速增长。”得益于通关快、货损低、运时稳,中老铁路不断展现活力,为国际贸易和区域发展按下“加速键”。
铁路连心,开放联通。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中老铁路是中国和老挝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铁路一通,昆明到万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对云南来说,依托中老铁路,进一步加速推动“南出、北上、东连、西接”大通道建设,跨境贸易市场的活力更加凸显。抓住机遇、建好通道,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必将助力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繁忙意味着活力,也蕴藏着发展动力。中老铁路能运什么、运量多少、频次如何?最开始,不少人心里都没底,如今大家都充满了信心。看货运,从化肥、矿石等大宗货物,到服装、百货、电子产品,货物运输日渐多元化;看客运,暑假期间,满员是常态,线路很火爆;看频次,中老铁路国际货物联运从开通初期日均1对,增加到现在每天5至6对。铁路沿线的商贸更加繁荣,人员往来的数量、频率也在迅速攀升。这意味着,在开发开放前沿,一系列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发展机遇接踵而至,有力带动了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区域繁荣。
从建设到运营,中老铁路在持续深化改革中不断释放效能。以建设海关查验设施为例,以前从决策到运营至少需要两年,而昆明王家营西站仅用时3个月;在3个月建设期内,昆明海关采取临时上门查验方式,为外贸企业提供便利。受益于流程优化、服务高效,上海一家供应链公司从昆明到万象的物流成本降低了30%。从建到通、从通到畅、从畅到忙,在持续完善路网设施、优化运维机制、提升通道能力、建设物流枢纽、开发沿线产业的基础上,各方要再接再厉、善作善成,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造福两国民众”的重要指示精神。
大通道带来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激活大产业,云南正在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不只是中老铁路,从中欧班列到西部陆海新通道,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延展,不少西部省份深化改革、主动开放,深挖潜力、打造平台,正在成为开放前沿。一家物流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之所以继续投资数千万元,就是因为“公司看好未来,准备大干一场”。道路通畅,带来的是更充足的信心,联结的是更广阔的未来。
昆明站北广场有一座中老铁路零公里标雕塑,由山峰、桥梁、列车等元素组成,主题为“穿越山河”。新时代新征程,继续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进一步激活跨越山川大地的区域合作,就一定能更好释放发展潜能,擘画彩云之南更加美好的图景。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现场评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④
更加注重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治理水平。
雨势渐大,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呼日村党总支书记高忠看到手机上的预警信息后,马上通知村民撤离避险。这是暴雨袭来时,呼日村组织村民防灾避险的常态化处置措施。得益于地质灾害精密防治体系,临安区可实现动态预警灾害、提前发出通知。目前,全区已成功避险123起,实现人员零伤亡。
“精准研判、精密智控、精细服务”的地质灾害闭环管控,是杭州数字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体现了浙江数字化改革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加强探索创新,着力提升交通、文旅、卫健等方面的治理能力,不断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才能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技术从概念到应用的转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一步。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能直观看到“数字治堵”“数字治城”“数字治疫”等应用展示。“互联感知”精准排水,治理城市内涝;精准定点挖掘,摸清管网隐患;停车系统“先离场后付费”,既让泊车更方便又提高了效率……近年来,杭州上线490个应用场景,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不断提高。从生产到生活,数字化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数字化服务半径不断扩大,以技术为重要引擎的智慧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不是一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各层级、各部门的“大合唱”。近年来,杭州推进体系化建设,实现平台、数据、场景等业务及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法治系统等统筹规划,发挥整体效应。在余杭区仓前街道,通过建立数字治理平台,形成“社区—网格—微网格”的治理格局,可实时收集群众反映的状况和建议,随时追踪问题处理进度。一位工作人员说:“以前挨家挨户走访,如今在线了解民情。”整合力量、整合资源,打破数据壁垒,使各方保持上下联动、高度协作、同向发力,实现了治理方式的优化升级。
智慧城市建设既要有充满科技感的“硬实力”,也离不开为民便民安民的情怀。这需要瞄准群众所盼、企业所需、社会所向,紧盯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打造更多好用管用的数字化应用场景。目前,面向普通用户的“杭州城市大脑数字界面”已整合到浙江省“浙里办”政务服务网一体化平台,集成省市两级“一网通办”便民利企应用255个,可办事项2301个。更加注重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治理水平,就能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营造宜业宜居的新空间。
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电子屏幕上闪动着各类数据,实时呈现城市的运行状况。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继续用好数字技术,开拓创新、务实笃行,高质量建设智慧城市,必将释放更多红利、惠及更多群众,让生活更加美好。(作者为本报浙江分社记者)
护好绿水不辞难丨现场评论一一新时代的伟大实践⑤
姚雪青 人民日报评论 2022年09月07日07:20
秋天的新江海河,碧波荡漾、水清岸绿,白鹭翩跹飞舞。沿线27公里的景观绿廊、亭台花苑、亲水平台,吸引居民前来纳凉散步。这条流经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海门区的入江河道,水质从以前劣Ⅴ类到如今稳定在Ⅲ类,见证了水治理之效、水生态之变。
美不美,看江河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做好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构建生态绿色廊道、推进长江下游岸线环境综合治理等,是践行新发展理念、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身处长江下游,保护力争上游”,惟有在深度和广度上持续发力,将保护工作落实落细,才能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要保护就要投入。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以断面水质污染补偿为例,南通市通州区坚持“谁超标、谁补偿,谁达标、谁受益”原则,强化水环境整治。近年来,南通生态补偿资金达1.5亿元。真金白银的投入,促进了治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立足实际,把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投到关键处,有利于推动保护工作精细化、制度化,让长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生态补偿是生态环境投入的直接体现,制度创新则是推进持久保护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南通探索实施水环境流域补偿制度,从上下游城市之间延伸到上下游区县之间、上下游乡镇之间,实现入江、入海、内河重点河道全覆盖。从编制实施市域沿江生态带发展规划,到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从构建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制责任体系,到推进“一河一策”治理;从法院优先受理环保类案件,到加强环境资源执法司法联动……保护长江生态的实践表明,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在真抓严管中为护佑绿水青山筑牢根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关键要做到知行合一、凝聚合力。去年以来,南通市海门区青龙港绿地上“生长”出一片1.5万平方米的生态公益林,成为集普法宣传、科普教育和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生态修复基地,企业也来此开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事实上,江苏多地因地制宜、积极发力:南京新济洲退出生产生活功能,变身湿地公园;常州长江新北段,49家化工企业关停,成立相关技术的创新中心……人们以不断提升的保护意识为墨,以人人参与、人人贡献的行动为笔,勾勒出美丽的生态长卷。
《长江之歌》唱道:“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歌词动人心弦,也启发人们牢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锚定目标,久久为功,守住青山不放松、护好绿水不辞难,就一定能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人民民主就在我们身边”|现场评论
一一新时代的伟大实践⑥
2022-09-09 06:01人民日报评论
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重大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进行充分协商,既能把各方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也能厚植党的领导的民意基础。
前不久,跟随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委员来到大团镇赵桥村,旁听乡村产业发展主题的民主协商会,感受颇深。一个多小时的协商会上,政协委员、镇村干部、村民代表有问有答,讨论格外热烈。村民代表李国娟说:“政协设立的工作站开到镇村里,每个人都谈了想法,很民主,我要点个赞。”
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群众点赞的背后是接地气、聚民智的有益探索,也是畅通民意反映渠道、丰富民主形式的积极创新。2019年11月2日,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虹桥街道,同正在参加立法意见征询的社区居民代表亲切交流,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近年来,上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努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实践地。
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有一次,浦东新区张江镇召开“如何解决镇里人才住房不足”的民主协商会,镇党委负责人全程参与。形成统一意见后,在镇党委协调支持下,盘活农村闲置住房工作顺利开展,人才公寓建设进度加快。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重大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进行充分协商,既能把各方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也能厚植党的领导的民意基础。
全过程人民民主深深扎根于基层沃土,贯穿于基层治理实践。一名干部说:“搭建民意‘直通车’,有利于把群众的‘金点子’化作城市治理的‘金钥匙’。”围绕加装电梯、充电设施建设、社区文化供给等主题,上海的政协委员们积极联系群众、开展议事协商,形成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互联互动,一些意见建议最后变为治理决策。闵行区政协在“今日闵行”手机客户端开展“城市防涝”网络议政主题活动,征集到480多条意见建议。群众感慨:“人民民主就在我们身边。”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好的决策、好的治理反映了人民意愿、增进了人民福祉,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助于实现良政善治、推动国家发展。
广泛设立信息采集站,深入基层开展“面对面”问策,通过云上议事会客厅等形式进行沟通……近年来,上海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健全机制、丰富载体,实现人民群众的广泛持续参与。既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也有完整的参与实践,事实证明,广大人民享有的民主是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
在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的墙上,有一组动态数字标识牌,它记录了相关基层立法联系点就法律草案征询群众意见的人次、上报建议的数量,展现了民主实践的旺盛活力。奋进新征程,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并一以贯之地坚持、发展与创新,就一定能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汇聚起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作者为本报上海分社记者)
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丨现场评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⑦
人民日报评论2022-09-14 06:01 发表于北京
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沿灵渠而行,来到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五架车村,种植户涂桂珍的葡萄园里一片繁忙景象。一筐筐新鲜葡萄,被装上冷链车运往柳州。近年来,兴安县推广错峰栽培、平架式改造、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促进葡萄产业规模化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助力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注重学习科学技术,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如今,广西不少地区已发展起乡村产业,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在强化技术支撑上继续下功夫。从长远来看,加强科技应用推广,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才能更好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在来宾市忻城县,玉米地里,微风吹过,绿叶轻舞,飘来清香;在崇左市扶绥县,走进甘蔗地,糖香阵阵扑鼻。为何空气中都有甜味?经过了解,甜糯玉米导入了外引种质的优良基因,能更好适应生长,产量高、品质优;甘蔗则利用了有性杂交育种技术、组培技术,实现高产高糖、抗逆性强、宿根性好,蔗农种得好、价钱卖得高。得益于种源等关键技术的赋能和培育技术的支撑,小玉米藏着大收益、小甘蔗走向大市场。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优,在农业科技带动下,名特优新产品形成竞争优势,持续释放效益。
农业技术支撑是前提,技术应用是关键,而这离不开农技人员的指导,需要发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叮嘱一位农技人员:“把你的贡献就写在大地上!”如今,广大农技人员深入广西乡村,开展助农指导已成常态。大棚温度湿度如何调节,怎样授粉更省时省力,何时修剪枝蔓……在桂林市灵川县甘草村,农技人员生动讲解甜瓜种植的技术要点,成为科技助农、服务为农的一个缩影。推动农技人员下沉到农村基层,有利于发挥科技与人才的综合优势,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依托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农业产业从基础设施到物流、仓储、零售等环节,都有实现智慧化的巨大潜力。前不久,钦州市灵山县建成广西首个农业智能产地仓,借助大数据计算和红外线光谱检测,完成荔枝的分选、分级、加工、销售,实现采、产、运、销一体化,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有效提高农业产业的智慧化水平,是实现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的重要一步,既能延长产业链、价值链,也有利于延展出新业态、新领域,拓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空间。面向未来,推进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仍有很大空间。勇于探索、善于运用,才能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涂桂珍感叹:“葡萄甜,日子更甜。”葡萄串起好生活,科技赋能展新卷。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乡村振兴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为本报广西分社记者)
乌龙茶、白茶、红茶……福建是茶叶大省,片片绿叶带富一方百姓。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茶是武夷山千家万户的“宝”,当地人以茶为生,种茶、制茶、卖茶,茶产业蓬勃发展。八闽大地上,茶园风光无限好,茶山、茶树上长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双丰收,既要依托天然生态优势和茶树资源优势,又要注重发挥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
生态资源是福建的宝贵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是福建一张亮丽名片。要接续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八闽大地上的绿意,是大自然馈赠的青山碧水和壮美景致,是彰显产业律动脉搏的亩亩茶园,是林农打开通往市场大门的茫茫林海。有群众说得好:“夯实‘绿色家底’,留下‘生态银行’。”在山海之间奏响的绿色发展乐章,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音。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关键在于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过去,武夷山国家公园曾因自然保护地类型多、行政区划与部门管理交叉重叠等情况,在管理上存在困难。破题从机制变革开始。整合人员编制,建立由省政府垂直管理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构建“管理局—管理站”两级管理体制……从源头上优化结构、重塑体系,“九龙治水”变为一管到底,职责不清变为守土有责。武夷山国家公园星村管理站一位负责同志说:“毁林种茶不见了,猴子、白鹇常常出现,群众的观念也有很大转变。”管理改革的治理之效,充分说明因地制宜、敢于破题、善于创新,才能交上一份优异的生态答卷。
绿色发展引擎的动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效果如何。比如,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以“分山到户、均林到人”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调动群众积极性、做到群众广受益。在武平县云寨村,村民钟天平经营着一家民宿。他感慨地说:“过去守着青山,只能外出打工。现在,林子里开展旅游,林下能种养,好空气也是资源。”在福建的集体林区,林下经济风生水起,林业经营模式更加多元……事实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才能让绿水青山释放出长期综合效益,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今日之福建,草木葱茏、美景如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擦亮绿色发展的底色,八闽大地的“山水画”必将越绘越壮丽。
好生态是“金饭碗”(现场评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⑨)
2022-09-22 16:27 人民网-人民日报
秋日的黄土高原,山谷间果园、林地、梯田、淤地坝错落有致。在飞机上俯瞰,从黄土高原到毛乌素沙漠边缘,仿佛覆盖了一层“绿被”。黄土覆绿、黄沙后退、黄河水逐渐变清……如今,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多公里,陕北大地上书写着生态修复的生动故事。
生态治理是系统治理。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考察调研,在听取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西沟村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综合治理情况介绍时指出:“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你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实施退耕还林以来,陕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5.7万平方公里,年均治理沙化土地105万亩,860万亩流动沙地基本得到固定半固定,沙区植被平均盖度达60%。实践证明,找对路子、精准聚焦、精细治理,就能探索出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黄土高坡实现“绿肥黄瘦”,离不开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决心和勇毅。榆林大地涌现出很多治沙植绿代表。在补浪河乡女子民兵治沙连基地,连长席彩娥一家三代出了7位治沙女民兵,誓把治沙精神传下去。前几年,榆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其间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636.9万人次,累计植树3134万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6%。在延安的黄河岸边,“悬崖植树队”采用“石坑客土大苗”方法,将一株株树种在了峭壁上。一代代植树人,一支支植树队,打坝修田、整沟治地、修复植被,用行动把绿色种子播在黄土高坡上,成就了绿色梦想,诠释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生态修复成果需要珍惜,巩固和拓展这一成果需要向纵深处发力。黄土高原生态脆弱是基本地情,群众勤劳肯干、善用技术成果以及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等,在很大程度上为黄土地构筑起保护屏障。下一步,必须更加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智慧水保”平台为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撑,中型以上淤地坝有了“身份证”,在黄河流域通过遥感技术实现违法违规生产建设全覆盖、常态化监管……近年来的一系列新举措、新手段,为陕西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事业不断增添助益。着眼未来,仍须久久为功、接续奋斗,在薄弱环节着手、向最佳效果努力,大力推进生态修复与生态治理。
厚植绿色家底,实现生态美,也是为发展添动力。高西沟村曾饱受水土流失之苦,通过打淤地坝、兴修梯田、林草结合、沟坡兼治的小流域治理,把荒沟变成米粮川。有了良好生态,小米、山地苹果、畜牧养殖等产业成了村民的“粮囤子”“钱袋子”。好生态是“金饭碗”,绿色发展释放红利。立足生态资源、深挖绿色富矿,发展动能会越来越足,高质量发展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经过持续努力,陕北黄土高原遍布好风景,生态美为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黄土高原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更多绿色奇迹正等待我们去创造。
(作者为本报陕西分社记者)
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长盛不衰(现场评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⑩)
人民日报评论员2022-10-28 08:52
“汉族、土族群众种的小麦磨成了面粉,藏族、蒙古族群众养的牦牛熬成了鲜汤,撒拉族群众栽的花椒辣椒做成了调料,回族群众用双手拉出了一碗碗致富面、和谐面、幸福面。”前不久,在“中国这十年·青海”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人的这段话让人感触颇深。一碗拉面,盛满了醇香浓郁的青海味道,映照着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
行走在青海,自然风景壮美神奇,璀璨的文化令人流连忘返。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更好绽放,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再上台阶。
团结进步得益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近年来,青海大力实施“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建成110个“石榴籽家园”。元宵灯谜会、藏历新年联欢会、民族趣味运动会等特色活动,成为各族居民群众的交流平台。通过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心中牢牢扎根,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
团结进步的果实格外甜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需要以实干创造实绩、以实绩赢得民心。从组建市县乡村紧密型四级医联体,到逐步实施15年免费义务教育;从每年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建设,到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6万余公里;从打造热贡艺术、格萨尔等文化品牌,到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近年来,青海以务实之举夯实民生基础,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唯有坚守人民情怀,再接再厉、不懈奋斗。
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的牧民多杰算了一笔账:前不久自家的牧家乐每天游客爆满,短短两个月收入近10万元。从放牧牛羊到吃上旅游饭,青海不少牧民都因此致富。近5年来,青海千方百计支持群众就业创业,通过发放就业创业补贴、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建立扶贫车间等多种方式,累计实施城乡居民职业技能培训52万人次,实现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550万人次。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拉面产业和青绣、海西枸杞等特色品牌,让更多群众端上致富增收的“金饭碗”。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我们既要找准发展路子,多办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也要着力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各族群众发扬自立自强精神,在苦干实干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团结就是力量。正如“石榴籽家园”寓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一定能创造出像石榴一样红火的日子、甘甜的未来。
(作者为本报青海分社记者)
整洁的路面,整齐的绿化,热闹的健身广场……走进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和谐宜居的环境、怡然自得的居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比以前环境脏乱差、设施老旧、无物业管理等情况,如今的幸福光景,折射出社区治理的成效。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来到长山花园社区,勉励社区工作者,再接再厉,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进一步搞好为民服务各项工作,把家园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对基层干部、社区干部来说,如何提升治理效能、提供优质服务、为群众办好事,是一道治理必答题。做好社区工作,延伸服务触角,需要着眼细处、加强协作,及时回应群众新需求、新期待,真正把群众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落到行动。
社区治理得怎么样,居民群众最有发言权。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才能找到治理的着力点。在长山花园社区,畅通沟通渠道、了解群众需求是办成事、办好事的第一步。社区成立了议事会,每遇重要事情,都先了解民意、经社区党委提议、由居民代表审议,再进行公示。社区干部都知道,“事要咋办,去问居民”。对居民来说,遇到困难找社区,即便暂时解决不了,通过沟通,也能知道原因,“这挺舒心”。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集聚了群众智慧,也推动社区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好治理需要好服务,好服务需要精准施策。长山花园社区的老年人多,不少人习惯使用现金,附近两公里范围内没有银行,很不方便。为满足老年人存取款需求,社区主动服务,联合银行在社区建立金融服务站,安排专门人员帮助老人办理各类业务。不仅如此,社区还开了老年食堂、有了智慧报警器、建了微型消防站,公共服务越来越丰富,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坚持民生导向、紧贴民生需求,就能通过务实之举增进民生福祉。一位社区干部说得实在:“群众觉得幸福、开心,咱就多干点。”
社区是大家的社区,社区治理要凝聚众力。近年来,长山花园社区与多家单位携手,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共办实事、共解难题;吉林省松原市的22个街道,吸纳了580多个驻街相关单位的党员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一些单位还向居民开放了活动室。通过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借力补齐短板,广大居民享受到了高品质服务。从治理实践看,坚持居民自治、社会共治、服务善治、平安法治、文化德治一体建设,有助于提高共治能力、增强共治活力。
扎根社区20余年的长山花园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吴亚琴常说:“把居民的事当作自家事。”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说到底是为民服务、为民办事。以群众利益为工作坐标,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工作重心下沉,紧贴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就一定能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为本报吉林分社记者)
青砖黛瓦、石阶深巷、小桥流水……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一栋栋老房子如繁星散落,风景别致。这些老屋经过专业修缮,融入文化元素,呈现出多彩人文风情,焕发出新光彩新生机。
保护好传统街区和古建筑,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金溪县经过调研规划,对上千栋老屋进行了修缮。在保护中修缮,在修缮中保护,调动了广大群众保护古建筑的积极性。通过实践,人们充分认识到,保护老屋既要尽可能保留原址原貌以留住“筋骨肉”,又要挖掘好历史文化价值以传承“精气神”。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活化利用是最好的守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老屋保护是城乡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也要在这一过程中加以解决。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包括老屋在内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相融合,更好实现保护修复、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老屋“活”起来、古村“美”起来,激活了文化遗产的综合价值。始建于元末明初的竹桥村,曾因雕版印刷业而盛极一时,从空中俯瞰,一栋栋老屋相连,犹如一柄打开的巨型折扇。近年来,竹桥村深入挖掘历史,再现雕版印刷过程,呈现当年生产生活状况,每逢旅游旺季还有展示古时生活场景的活动,成为不少人旅游观光的目的地。从整修老屋到修缮古村,从当地群众住得更舒适到在共同参与旅游发展中增加收入,村民的保护意识和积极性与日俱增。由此,当地衍生出文创产品开发、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为进一步深化保护发展、综合利用打下了基础。老屋与古村是凝固的历史,只有不断培厚适合文化遗产发展的土壤,才能更好将保护传承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生活,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
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呼唤各方面共同努力。土木工程师吴志轩用10年时间,在婺源寻访有故事的老屋,并进行修缮保护。一批喜爱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不断聚拢而来,由此发展起文旅民宿、文化沙龙等产业。今年9月,婺源公开招募古建筑认领保护人,进一步促进古建筑向展览陈列、艺术文创、特色民宿等方面转型。多方参与,方能更好凝聚合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保护传承工作,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利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无疑是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有益探索。
龙凤呈祥、石榴花开……漫步竹桥村,木雕“福”字引人驻足,各类元素展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了对留住乡村古韵、促进文化发展的期待。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切实保护好历史地段、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定能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
(作者为本报江西分社记者)
站在广东省清远市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的“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入口,来自中大纺织商圈的企业代表赵小明,心情格外激动。21年前,他来到羊城开拓市场,在广州市海珠区中大纺织商圈开了最早的门店,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经过30多年发展,该商圈年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但受老城空间形态、消防条件、历史文化等制约,加上商圈里的加工厂规模一般都很小,发展前景已不如前。经历新冠疫情冲击后,近期有序复市的中大纺织商圈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转移到成长空间更大的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
身处劳动密集型行业,纺织企业从广州迁移到清远,优势显而易见。比如,用地、运输、水电等运营成本,清远仅为珠三角城市的六至七成。由于广州、清远两地政府进行过充分沟通、细致谋划,承接产业转移的园区适配性大大提高,周边交通、产业、居住、商业、学校、医疗等配套更加完备。以交通条件为例,空港、高铁、高速公路、城际轻轨、磁悬浮专列等一应俱全,30分钟通达广州白云机场和空港物流中心,50分钟连接广州中大布匹市场和佛山张槎纺织产业集群,广州地铁规划延伸到园区附近。诸多利好条件,让不少企业为之心动。赵小明振奋地说,这是我们这些纺织企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好时机。
有序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不只是进行简单的空间转换,还要创造条件重塑产业格局。换言之,要抓住产业转移的契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惟有如此,才能提升竞争力,化被动为主动。广州、清远两地推动纺织产业转移,并非一转了之,而是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深度合作。实践中,“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等模式应运而生。广东省对在清远市开展技术改造的转移企业,根据纳入技术改造投资统计情况,按设备购置额不超过30%予以奖励,单个项目奖励额最高可达5000万元。清远对于优质项目、龙头企业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发展、推动项目落地。此外,当地还将对“广州北·中大时尚科技城”园区周边地块共计1万亩节约集约开发建设,引导“工厂上楼”、设立“共享车间”、配套产业基金、延伸产业链条,引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入驻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2023年2月可承载拎包入驻企业2000家”。
在产业梯度转移的过程中,转移与承接产业的地方,合作空间广阔。一方面,进行战略转移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非常需要政策扶持,以便轻装上阵。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提供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帮助转移企业提升竞争力,才能既为企业迁出地腾出新的发展空间,也为产业承接地真正带来源头活水,实现双赢。广州、清远两地的产业转移,属于省内合作,但也为更大范围的产业转移提供了启示。
产业转移对接协作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方面。各地资源禀赋不同,条件千差万别,很难套用同一种模式。在双向奔赴的过程中,用好市场手段,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同时提高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能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区域协同发展,让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作者为本报广东分社记者)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从“一元钱打火机”看中国产能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6-14 12:10 北京 中国产品何以走向全球——从“一元钱打火机”看中国产能任 ......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以“新格局”绘写“新篇章”——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观察任 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6-04 08:54 北京以“新格局......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4-05-16 08:17 北京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从新能源汽车看高质量发展原创 任 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4-15 08:11 北京 以改革创......
人民日报任平: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任 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4-09 08:09 北京 1959人听过...
钟华论: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新华社.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4-04-08 15:32 北京 春天的中国,生机勃发,活力奔涌。从广袤原野到繁华都市,从......
人民日报任仲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文/ 任仲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钟华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3-08-09 17:33 发表于北京 “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
国新办举行2023年上半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3-07-31 17:36发表于北京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女......
十八大、十九大后落马省部级及以上高官名单 山西、河北、辽宁最多
02-09人民日报仲音: 近三年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02-18现场评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㉑
01-1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党代表通道”第一场采访活动
10-16检察日报评论员文章: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①②③④⑤⑥
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