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8 11:08 来源: 编辑:admin
人民日报仲音:因时因势决策,科学精准防控仲音 人民日报评论 2022-12-16 10:43 发表于北京因时因势决策,科学精准防控——近三年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①围绕强化重点人群和脆弱群...
围绕强化重点人群和脆弱群体防护,向社区、学校等发放“防疫明白卡”,强化就医指引;设置疫苗流动接种点,让老年人在“家门口”直接接种,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开通绿色通道;积极走访企业,按照“一企一策”制定精准防控工作方案……当前,各地在科学精准防控上持续用力,推动新十条优化措施落地见效。因时因势决策、科学精准防控,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同持续变异的新冠病毒较量,关键就在于科学和精准。近三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顶住了一轮又一轮疫情的冲击,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从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到成功控制住由德尔塔变异株引发的疫情,再到迎战奥密克戎变异株……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走小步、不停步,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先后印发,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及时出台,确保了疫情防控的科学路径、正确方向。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决策和创造性精准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近三年来的抗疫战略策略是符合我国国情、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举措,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方案。
正确的战略策略需要有力有效的具体措施来落实。近三年来,疫情防控经历了突发疫情应急围堵战役、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攻坚实践等不同阶段。从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到严格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从科学划定中高风险地区和管控风险人群,到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从坚决整治“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到及时出台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我们根据病毒的演进变化趋势,根据实际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以及积累的临床治疗的经验和认识,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抗疫各项措施是科学精准、及时高效的,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用最小的代价实现了最大的防控效果。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因时而动、顺势而为,近三年来的疫情防控充分说明,尊重科学是抗疫的有效武器,实事求是是抗疫的重要法宝。疫情越是复杂,形势越是多变,越要坚持因时因势、以变应变。当前,病毒弱了、我们强了,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抓住时机优化疫情防控政策,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使防控更具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无论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科学精准始终是道必答题。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让各项防控工作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温度、更富成效,切实保障好人民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过去近三年,我们有效处置了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有效应对了五波全球疫情的冲击,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了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的疫情防控政策得到了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进一步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勠力同心巩固抗疫成果,因时因势做好精准防控,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抗击世纪疫情的全面胜利!
增加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数量,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建立24小时热线电话,安排专人对接居家治疗感染者的健康咨询工作;乡村医生转化为巡诊小分队负责人,进行用药指导;社区梳理重点人群,提供分级管理、分级服务……当前,各地方把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细化致微落实各项优化措施,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遭遇疫情后,我们迅速开展了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不断筑牢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防控屏障。从各方面体制机制更成熟,到诊疗技术和药物更有效,从积极推动疫苗研发和开展接种工作,到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近三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主动应对挑战、不断积累经验,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增强了防疫本领、积累了抗疫资源,为防控措施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让我们有实力、有底气、有信心全面战胜世纪疫情。
接种疫苗是战胜疫情的利器,是直接决定一个社会能否抵御疫情冲击的关键变量。疫情突如其来,我们与时间赛跑,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目前我国可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已达13种。同时,启动了全球最大规模疫苗接种,全人群新冠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规模和速度都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当前,疫苗接种正精准推进,各地坚持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重点,压实属地责任,加大动员力度,进一步提高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特别是加强免疫接种,才能更好筑牢应对疫情的“免疫长城”。
不断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才能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更有力保障。卫生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医疗资源储备更加丰富,基层卫生网络不断健全……近三年抗疫斗争,在医疗卫生各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具备了应对大规模就医的能力。面对保健康、防重症的疫情防控新目标,各地要根据疫情形势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进一步做好医疗和药物储备,确保发热病人应诊尽诊、应治尽治;各级医疗机构要优化流程、扩容资源、增加力量,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要加快解决群众就医用药问题,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做好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出关键作用。
群众掌握疫情防控知识,这是切断传染病传播、控制流行的重要环节。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是抗击疫情的一条重要经验。近三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健康科普,开展健康教育,对公众关心的病毒传播途径、规范消毒、个人防护等方面知识进行解读,推动广大群众掌握防控的健康知识。2021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40%,比2020年提高2.25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在同心抗疫过程中,亿万人民逐渐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营造出卫生整洁、文明有序、健康祥和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应对,减少恐慌,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就能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的个人和家庭小环境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
过去近三年,我们应对了一次又一次疫情的冲击,有效保护了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有科学的战略策略、有完善的体制机制、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坚定的决心信心,我们一定能进一步筑牢亿万人民健康安全的坚固屏障,在抗击世纪疫情中取得全面胜利。
成立市民诉求排忧解难专班,开展“一号通一站式便民服务”;面对面问需、零距离服务,集中力量第一时间为企业解决复工中的困难;家庭医生每周随访,及时掌握老年人健康状况;成立社区志愿服务队,协助线上问诊,帮助开药送药,陪伴送医就医……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正采取有力举措,及时回应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切实为广大群众做好服务,扎实做好各项民生保障工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疫情防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切实保障基本民生”,要求“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出“确保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少受影响”,明确“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彰显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不渝的为民初心。近三年来,世纪疫情反复延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锚定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在疫情防控中兜住民生底线、保持民生温度,努力将疫情对民生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既抓防疫,又抓民生,我们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大疫如大考。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在交通管制、群众居家隔离等严格管控措施的情况下,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水、电、燃气、通信不停,生活物资供应不断,食品、药品、能源、基础工业品、基本公共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有序运转,14亿多人民的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大局保持了稳定有序。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从物流保通保畅到保障群众看病就医基本需求,从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到出台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从向失业人员发放补助金到确保“粮袋子”“菜篮子”产品量足价稳……我们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各项保防控、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实践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的同时,减少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疫情防控和正常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更好回应和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既是疫情防控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治理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初心使命的回答。当前,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我们拿出更多有温度、有实效的举措,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加快解决群众就医用药问题,根据疫情形势、病情轻重缓急程度等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要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及时提供咨询指导;要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努力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
近三年来,面对疫情这道“加试题”,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事实证明,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各项工作,我们就一定能赢得抗击世纪疫情的全面胜利。
察大势、把方向,在关键时出手、于要害处发力,我们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把稳就业、稳物价、保民生作为必须守好的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和扩大就业,保障城市核心功能运转……面对疫情延宕反复,国家及时果断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不断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稳住经济基本盘。近三年来,遇到的困难很多,有些困难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我们交出了一份世所瞩目的成绩单:2020年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经济总量突破114万亿元,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3年经济保持4.5%左右的年均增长,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五届进博会闭幕当天,8家大型跨国企业首席执行官在《法兰克福汇报》联合撰文称“我们坚信中国会保持基本的增长动力”,体现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持久信心,折射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平稳转段”既是对公共卫生提出要求,也是对经济运行提出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精心做好过渡期管理,继续延续优化已经出台实施的政策,根据实际需要出台新政策、新措施,保障产业稳定运行。邮政快递业不断强化物流末端配送能力,加大保通保畅;文旅部优化旅游景区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机票、火车票、酒店预订持续走高;从东部沿海的浙江、江苏,到中西部的湖南、四川,多地外贸企业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组团出海招商……持续推进稳经济举措落地见效,加快释放政策红利,切实保障民生产品供应,有效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强调:“目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仍是吃劲的时候,大家都在坚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让防控工作更科学、更精准,让高质量发展更有温度、更富成效,我们一定能做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篇大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面对世纪疫情,防控救治、保障群众正常生活、确保经济社会必要运行,三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缺一不可。近三年来,我们既抓防疫,又抓民生,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我们迅速开展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中国各地水不停,电不停,暖不停,通信不停,生活物资供应不停,社会秩序不乱”,让海外华人惊叹“这在国外是不敢想象的”。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各项保防控、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践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减少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近三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立足全局、着眼大局,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建立起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各地区各方面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集中统一、上下协同、运行高效的指挥体系,为应对疫情提供了有力保证。从农业生产到企业运转,从城市保供到交通保障,各行各业密切协作,全国上下风雨同舟,14亿多人民守望相助,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筑牢了应对疫情的基础,赢得了抗击疫情的信心。苏丹阿布欧舍友谊医院院长穆斯塔法由衷感慨,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勠力同心,令人感动、钦佩。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实施“乙类乙管”,绝不是放开不管,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同样需要举国同心下好全国一盘棋。工信部组织动员重点省份750余家重点企业,千方百计扩大产能产量,持续提升疫苗、治疗药物、检测试剂和防护用品等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供应能力;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优化调整交通运输领域有关疫情防控措施,1月8日起取消乘客出入客运场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测温要求;在资金、人力、资源、技术、设施设备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应对疫情的支持保障力度,疏通瓶颈,破除障碍,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各地区各部门正按照党中央部署,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施,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面对困难,只要上下同心、协调联动,精心做好过渡期管理,我们坚信曙光就在前头。
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强调“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仍是吃劲的时候”,勉励“大家再加把劲,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激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共识、携手齐心、共同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形成强大合力,取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
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以非常之策应对非常之难。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是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事实已经充分证明,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我国疫情防控的大政方针是完全正确的,防控政策是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的效果是最好的。正如国际人士评价的那样:“中国始终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并团结各方力量有效做好防控工作”“是基于科学研究并综合国内外防控经验做出的抉择”“这是对科学和规律的尊重”。
实事求是、主动作为,是我们应对新冠疫情的一贯理念,也是做好防控工作的务实行动。三年来,我们经受住全球多轮疫情大流行的冲击,赢得了新冠病毒变异株毒性持续下降的宝贵窗口期,赢得了药物研发、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的宝贵窗口期,赢得了全民广泛接种疫苗的宝贵窗口期。从加快疫苗接种和药物供给,到加强医疗救治和防控体系建设,再到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都为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创造了条件。我们始终是在打有准备之仗,而不是被动放开,更不是“躺平”放任不管。
实施“乙类乙管”是疫情防控工作重心转变和防控措施的优化完善,调整的只是管的等级、方式,而不是可以松口气、歇歇脚。要看到,我国是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易感群体规模很大,人均医疗资源数量、医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实施“乙类乙管”的重点,就在于继续强化管理、强化服务、强化保障,加强重点人群保护、重点机构防控、重点行业防控,动态开展大型密闭场所防控和大型活动管理,不断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实施“乙类乙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段时间,各地区各部门抓实抓细医疗救治资源的供给和准备,加强医疗救治资源统筹调配;着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千方百计增加产能,加强精准投放,强化价格和质量监管;全力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防护和救治工作,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补齐农村疫情防控短板,抓好农村预防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求真务实、压实各方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细而又细、政策措施实而又实,确保“乙类乙管”稳妥有序推进,一定能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仍是吃劲的时候,习近平主席强调:“大家再加把劲,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完善应对准备和防控措施,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乙类乙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奋力夺取抗击世纪疫情的全面胜利。
专门为新生儿及孕妇、发热病人、急危重症患者等5类人群开辟就医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诊治;动员有条件的医院、诊所、药店设立临时发热诊室,就近满足群众就诊、用药需求;向边远山区重点人群发放“健康包”,组织基层医疗力量下沉一线,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当前,各地持续发力,以务实举措更好保障群众就医用药,构筑起保健康、防重症的坚实防线。
应对疫情,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具备应对大规模就医需求的能力。抗击疫情这3年来,我国不断补上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应对能力显著增强、救治能力不断提升、防疫屏障更加巩固,为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创造了条件,为亿万人民最终赢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筑牢了信心。
实施“乙类乙管”,我们打的是有准备之仗。从防控工作基础看,通过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增设发热门诊,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病床以及相关救治设备与物资储备,我国医疗救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当前全国总体床位资源和设备资源能够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目前各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开设了发热门诊,极大缓解了发热患者就诊问题,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两类重点解热镇痛药产量迅速提升。同时,国内外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研发取得进展,我国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积累了较丰富的疫情防控和处置经验,这些都为稳妥有序实施“乙类乙管”创造了条件。积极扩充医疗资源、持续增加医疗服务供给,必能有效防范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实现平稳转段和稳定接续,更好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
实施“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将重心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这对医疗卫生体系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强化药品和医疗设备保障,搞好生产调度和供需衔接,做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本医用物资供应;千方百计救治重症患者,保证重症床位、设备设施、医护人员,对重点人群关口前移、提早干预,需住院的应收尽收、及时救治;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畅通农村与城市医疗机构快速转诊通道;充分用好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中国方案,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作用……把各项部署落细落小、把各项措施抓好抓实,就能依托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坚决筑牢医疗防线,进一步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忍不拔努力、团结一心奋斗,曙光就在前头,胜利终将到来。
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谈判成功,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成立重症专家组,开展专题培训,进行线下及远程会诊;发放防疫健康包,组织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救治水平;派驻驻厂服务员,帮助药品生产企业解决生产中面临的原料、设备、运输等问题……这段时间,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全力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
从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防控的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实施“乙类乙管”,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强化服务和保障,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更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施,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这段时间,群众对新冠病毒感染后就医用药的需求明显增长,各地区各部门全力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增加相关药品供应,保障群众的就医用药,及时回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护佑好人民健康安全。
保障群众就医用药,我们打的是有准备之仗。三年抗疫斗争中,通过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增设发热门诊,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病床以及相关救治设备与物资储备等,不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广大医务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疫情防控和处置经验,防治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医药工业基础坚实,产业链完整,相关药品的产能迅速释放,新冠治疗药物产能能够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同时,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在临床救治中的独特作用,结合本地实际和药品供应情况,合理选用西药、中成药、中药汤剂。这些都为扩大医疗服务和医疗资源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就医用药需求筑牢了基础。
当前,要进一步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这段时间以来,各地增开发热门诊,扩容重症救治资源,充分发挥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作用,通过互联网诊疗服务提供线上咨询和用药指导,确保流行期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面对用药需求激增,我们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推动企业迅速稳产达产、扩能扩产,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引导合理有序精准投放,努力缓解买药难的问题。从关口前移,全链条、全要素、全力以赴做好救治患者,到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畅通群众看病就医和转诊通道;从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两类重点解热镇痛药产量迅速提升,到按照患者优先、精准投放的原则,优先保障医疗机构、养老院等重点场所药品供应……事实证明,把各方面工作都做细做实,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完全有能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有信心护佑好人民健康安全。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及时回应解决就医用药等群众合理诉求,既是疫情防控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治理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初心使命的回答。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进一步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携手齐心、共同努力,我们就一定能赢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补齐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短板”,指出“要坚持像脱贫攻坚那样,‘五级书记’抓农村防控,县乡村三级尤其要承担起属地责任”,要求“强化返乡务工人员和大中专学生防疫服务”“加强农村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医疗保障”,为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农村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关口。我国农村地域广、人口多、医疗条件相对薄弱,防控难度大、任务重。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加大,返乡人员增多,更加需要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设立转诊绿色通道,保障农村老年人就医;为重点人群发放“健康包”,加强保障农村医疗物资供应;组建农村巡诊小分队,为有需要的群众送医上门;开展血氧饱和度监测,确保重症患者早发现、早转运治疗……这段时间,各地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探索有益做法,着力补齐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短板,科学高效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从印发《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指导农村地区应对岁末年初人群流动带来的疫情防控挑战,到出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把农村地区列为重点环节防控的重点地区,再到印发《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南(乡村基层组织版)》明确防控服务队伍的任务清单,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做了精心部署和扎实工作。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重点抓好农村地区防疫体系运转、药品供应、重症治疗、老人儿童防护等方面工作,加强日常健康服务,突出重点人群管理,有序疏导诊疗需求,提供分级分类医疗卫生服务,就能最大程度维护好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经过三年抗疫斗争,我们在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上积累了经验。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组建县域医共体超4000个,800多个县市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推动资源下沉,促进医防融合,“强县域、强基层”作用开始显现。同时,2022年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84元,新增5元统筹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相关举措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了农村地区救治能力,夯实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基础。目前,全国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开设了发热诊室,为农村地区每个村卫生室免费配备2台指夹式血氧仪、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1台制氧机的工作正在推进。统一布局、关口前移,分级分层、有效协同,继续加强重点人群动态管理和基层发热诊室的建设,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药品、设备配备到位,就能充分发挥好基层医疗机构第一道防线作用,护佑5亿农村人口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现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依然处在吃劲的时候,但曙光就在前头,坚持就是胜利!”目前,农村地区发热门诊和急诊诊疗量呈下降趋势,但疫情防控须臾不可松懈。省统筹、市调度、县乡村抓落实,认真落实属地主体责任,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把防控工作做实做细、把各项措施扎实落地,在农村地区形成科学有效应对疫情和全方位全链条做好健康服务的强大合力,我们就一定能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过一个欢乐、健康、祥和的春节。
春节假期7天,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26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揽收快递包裹约4.1亿件,亿万人民度过了一个欢乐喜庆、安定祥和的春节。升腾的烟火气、熟悉的年味儿,在神州大地氤氲开来,汇聚成幸福生活的壮阔暖流,铺展开崭新一年的美好前景。
今年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8%;全国出入境人员超287万人次,同比增长120.5%;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2%,与2019年春节假期相比年均增长12.4%……今年春节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节,1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一个个火热的数据,生动注解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有力印证了我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正确性。
回顾三年抗疫,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既是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也是保持战略主动的力量之源。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切实做好重点机构、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防控,统筹各种医疗资源,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需求,补齐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短板,就一定能呵护好亿万人民的生命健康,最终赢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找准合适的平衡点,是这三年来我国应对疫情大考的实践经验。三年抗疫,面对世纪疫情冲击和三重压力,中国经济稳住了大盘、顶住了压力,乘风破浪向前、爬坡过坎而上。回顾过去三年,2020年、2021年、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120万亿元,保持4.5%的年均增长,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粮食产量连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城镇新增就业始终保持1100万人以上,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世界通胀高企背景下仅上涨2%……在战胜挑战中发展、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中国经济稳中求进,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表明中国经济具有开顶风船、走上坡路的韧性,更说明中国走出了一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之道。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三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以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非凡实践,解答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难题。中国经济在穿越风雨中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物质基础有厚度,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韧性强;市场巨大有空间,有世界上最具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能够减缓外部冲击、支撑国内大循环;政策支持有力度,有足够多的政策工具来应对冲击。产业升级势头强劲,创新发展态势持续,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绿色转型稳步推进,民生改善继续加强……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潜力正在进一步释放。有国际媒体报道指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全力以赴重振经济,“在中国,所有可以启动的开关都拨向经济增长一侧,经济增长动力十足”。
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稳定性和确定性。我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制造业规模占全球30%,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枢纽。在全球通胀仍处高位之时,中国产品对稳定国际市场价格起到重要作用。中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也为世界提供稳定需求,进口总额从2020年的14.3万亿元,到2021年的17.4万亿元,再到2022年的18.1万亿元。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持续增加,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前,中国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极大激发了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及其正面外溢效应的预期。有国际媒体报道说,全球投资者正以近乎创纪录的速度涌入新兴市场国家,其中大部分用于投资中国资产,为2023年强劲开局。
车水马龙、机器隆隆、烟火气升腾……穿越疫情的阴霾,流动的中国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的战略判断。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只要把各方面的优势和活力真正激发出来,正视困难、苦干实干,我们就一定能在战胜困难中赢得先机,中国经济航船就一定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制度优势,在平时更在战时。一声令下,千里驰援;统一调度,协同推进;多线并举,进退有序……回望抗疫这三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一场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抗疫斗争。从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到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再到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在抗击世纪疫情的大战大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展现出抗击疫情、化解危机、应对变局的强大效能。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面对突如其来、反复延宕的新冠疫情,中国制度经受住“压力测试”,交出了优异答卷。疫情来袭,医疗卫生系统尽锐出战,全国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护人员,星夜驰援、奔赴一线;19个省份吹响冲锋号、划分责任田、明确任务书,对口支援疫情严重地区,倾尽全力、不胜不退;广大基层党组织挺立一线、凝聚力量,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数以千计企业迅速转产,仅用35天将全国口罩日产量提升约13.5倍;2023年春节期间累计下沉干部380多万人次参与农村疫情防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对65岁以上的重点人群上门服务和随访989.7万人次……从荆楚大地到万里神州,从疫情突袭到防控转段,三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迅速组织动员起各方面力量,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抗疫斗争伟大实践雄辩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三年抗疫,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之制”具有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是亿万人民迎接挑战、攻坚克难的信心之源。新征程上,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我们一定能经受住一次次风险考验,不断化危为机、浴火重生,开辟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未来。
“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近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充分肯定3年多来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决定性胜利,深入分析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对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提出明确要求。
3年多来,我国抗疫防疫历程极不平凡。面对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强大的战略定力,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我们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了全球5波疫情冲击,有效处置了国内100多起聚集性疫情,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了宝贵时间。
2022年11月以来,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从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到制定进一步的优化措施“新十条”,从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到印发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诊疗方案,我们围绕“保健康、防重症”,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2亿多人得到诊治,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当前,我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正在释放出发展的巨大活力、前行的强大能量。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回望3年多来的同心抗疫,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中国这份非凡的抗疫答卷,成绩殊为不易,世人有目共睹,历史必将铭记!从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大上海保卫战、疫情防控平稳转段……面对病毒变异带来的一次又一次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牢牢掌握了抗疫的战略主动权。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重大判断、对防控工作的重大决策、对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是完全正确的,措施是有力的,群众是认可的,成效是巨大的。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但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要深入总结3年多来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经验做法,完善相关机制和举措,建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盯紧关键环节,做好风险人员管控,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建设,科学谋划下一阶段疫苗接种工作,抓好常态化分级分层分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医疗物资生产保供,统筹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攻关,积聚各方力量提升生命健康科技水平。
实践证明,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能胜利。各地区各部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再推进再落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从严从细筑牢护佑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坚实屏障。我们要倍加珍惜抗疫斗争的重要成果,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必胜信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从“一元钱打火机”看中国产能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6-14 12:10 北京 中国产品何以走向全球——从“一元钱打火机”看中国产能任 ......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以“新格局”绘写“新篇章”——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观察任 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6-04 08:54 北京以“新格局......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4-05-16 08:17 北京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从新能源汽车看高质量发展原创 任 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4-15 08:11 北京 以改革创......
人民日报任平: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任 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4-04-09 08:09 北京 1959人听过...
钟华论: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新华社.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4-04-08 15:32 北京 春天的中国,生机勃发,活力奔涌。从广袤原野到繁华都市,从......
人民日报任仲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文/ 任仲平 人民日报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钟华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 2023-08-09 17:33 发表于北京 “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
国新办举行2023年上半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管理科学杂志社2023-07-31 17:36发表于北京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女......
十八大、十九大后落马省部级及以上高官名单 山西、河北、辽宁最多
02-09人民日报仲音: 近三年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02-18现场评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㉑
01-1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党代表通道”第一场采访活动
10-16检察日报评论员文章: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①②③④⑤⑥
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