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科学 > 正文

人民锐见:健康用网拒绝沉迷①②③

时间:2022-08-10 21:47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别让孩子沉溺方寸屏幕——健康用网拒绝沉迷① | 人民锐见原创 燕陆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08 19:06 发表于北京近两个月的暑假时光,是青少年放松身心、提升自我的好时机。一些孩子在假期中却...

别让孩子沉溺方寸屏幕——健康用网拒绝沉迷① | 人民锐见

 燕陆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08 19:06 发表于北京

近两个月的暑假时光,是青少年放松身心、提升自我的好时机。一些孩子在假期中却沉迷于网游、短视频等无法自拔,家长对此忧心忡忡。如何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让孩子们过一个健康、快乐、有意义的假期,是这段时间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身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空间是青少年学习、社交、娱乐的重要场景。我们不应当、也不可能禁止青少年接触网络,但对于他们沉迷网络的原因得有清醒认识。有的网络短视频题材丰富、趣味性强,自带算法“猜你喜欢”,对未成年人有很强的吸引力;有的网络游戏互动性好、沉浸性强,操作便捷、反馈及时,能满足青少年归属感、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心理需求。由于身心发育尚未成熟,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差,与此同时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往往很难拒绝网络上各种“有趣”内容的诱惑,使用互联网容易上瘾。而长期沉迷网络,不仅会打乱正常作息,对视力、颈椎等产生不良影响,还可能造成学习分心、交往能力降低等情况。正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为青少年健康用网保驾护航。

引导广大青少年适度使用网络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持续发力,不断推动防沉迷工作,为维护青少年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保障。平台方应继续落实好主体责任,创新优化青少年模式、防沉迷系统,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优质的网络内容与服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工作再忙也得多抽点时间陪伴孩子,为孩子营造健康上网的家庭环境。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增强其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社会各有关方面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凝聚合力加强监管、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划定边界,才能携手共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也要看到,一些孩子之所以沉迷网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其他有意思、有意义的替代选择。疏堵结合方能治本。今年夏天,全国多地的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场馆开展特色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不少社会综合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推出各种体验课程,为孩子们开展暑期实践提供了更多可能。无论是云上还是线下,提供更多互动选择、更高质量陪伴,可以有效帮助青少年远离网络沉迷陷阱,积极拥抱多元、精彩的健康生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培养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齐治共管,筑起全链条、全方位的网络保护屏障,定能推动防沉迷工作取得更好社会效果,为青少年撑起一片清朗的网络天空。

防网络沉迷关键看效果——健康用网拒绝沉迷② | 人民锐见

 钟于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09 18:36 发表于北京
网络空间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世界的延展,如今已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绕不开的新环境。从网络游戏到短视频、网络直播,多元的网络内容,为网民打开通往兴趣和知识的大门,同时也让防网络沉迷,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成为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
防网络沉迷,坚实的保护屏障不可或缺。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保护的理念、网络环境管理、相关企业责任、网络信息管理、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联合启动“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把“严管诱导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各地执法司法部门也纷纷出动,针对暑期特点多措并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力推进网络防沉迷工作。可见,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保护网正越织越大、越织越密。
防网络沉迷,重点在落实、关键看效果。一段时间以来,从落实“实名制”、执行“限游令”,到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规范重点功能应用,相关平台企业积极作为、守土尽责,推动防网络沉迷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与此同时,防网络沉迷也在不断遭遇新挑战。有媒体调查发现,暑假期间,个别地方网游沉迷现象有所抬头,未成年人通过社交平台无需身份认证就可以租赁、购买游戏账号;不同短视频平台相互独立,使得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总时长难以监测、管控。面对这些新情况,平台企业一方面要不断创新监管手段,提升防沉迷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互联互通、协同配合,让防沉迷系统更好发挥作用。对落实不到位的平台企业,职能部门当发现一起严处一起,确保防沉迷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防网络沉迷,不只是在规范使用时段、在线时长、服务功能等方面堵漏,提供更优质的网络服务内容,让孩子们能在玩中受益同样重要。现实中,一些未成年人之所以千方百计绕开“青少年模式”,与该模式下的内容单调化、低幼化不无关系。就此而言,作为内容开发主体,平台企业除了加强综合治理,还应在做优做强网络内容供给上下更大功夫。有的平台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相关内容推荐,有效提升了内容的适龄度。兼顾娱乐和教育之间的平衡,开发更多寓教于乐的优质网络产品和服务,才能更好为青少年的生活添彩、为未成年人的成长赋能。
防网络沉迷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久久为功、持续用力。职能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平台企业主动履行内容管理的主体责任,为引导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定能让防沉迷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切实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健康用网拒绝沉迷③ | 人民锐见

 徐之 人民日报评论 2022-08-10 17:41 发表于北京
电脑走进千家万户、智能手机广泛应用,网络空间如今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上学日还是周末,在儿童的校外时间里,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占比都位居前三。这一情况在乡镇农村更为突出。当前正值暑假,青少年空闲时间相对较多。面对网络诱惑,部分未成年人或是沉溺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或是长时间刷短视频不知疲倦,在不知不觉中消磨掉大好时光如何有效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引导青少年健康用网、防范沉迷,已成为当务之急。
合理使用网络的前提是正确认识网络。网络既是休闲娱乐的重要窗口,也是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工具,可以说和日常生活已经密不可分。想要完全隔绝青少年接触网络,既不科学,也不现实。有些家长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进行过于刚性的管理,反而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起到相反作用。因此,要正视孩子使用网络的诉求,帮助孩子认识到,上网不只是玩游戏、看视频。做好上网规划,提升网络素养,完全可以实现让网络为我所用,解锁更多有趣又有意义的网络功能。
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家庭教育要发挥好基础性作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可能有多种原因,家庭关爱的缺失是重要因素之一。少了父母的陪伴,一些孩子容易出现情绪困扰、行为问题,而网络游戏、短视频等网络内容能够提供即时反馈,正好填补了青少年的情感需求。就此而言,父母有必要做好防止孩子沉迷网络的第一责任人。平常工作无论多忙,下班回家不妨放下手机,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帮助他们提高时间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多利用休息时间开展丰富的亲子活动,既能增进感情,也能给孩子创造和现实生活连接的机会。
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学校教育要发挥好主阵地作用。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学校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开展正规化、体系化的网络教育。近年来,一些学校或结合自身优势、或借助社会资源,纷纷推出网络素养公开课,邀请家长参与互动,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网络,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同步培养更强大的自控力;推出电脑技术课,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网络世界的运行逻辑,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做更多探索。种种做法,为的就是不断放大互联网的正能量,让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得力助手,成为他们进行自我表达、自我实现的有效媒介。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清朗的网络空间有赖全社会共同营造。政府、行业要严格防沉迷管理的制度和执行,扎实推进防沉迷工作。作为使用网络的主体,广大青少年也应意识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味沉溺其中不仅于成长无益,还会错失很多现实的美好。努力提升网络素养,健康用网拒绝沉迷,才能更好地拥抱数字生活、追求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