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时间:2022-06-24 15:44 来源: 编辑:admin

核心提示

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6-23 11:22科技管理研究所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历史...

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06-23 11:22科技管理研究所

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彻底摆脱了受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才彻底改变积贫积弱的面貌、向着现代化目标迈进,中华民族才彻底从沉沦中奋起、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灿烂文明,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有史籍记载的多数时间里,中华民族在经济、科学、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人民探索形成的民本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民主因素,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民主的朴素认知和不懈追求。但是,在封建专制之下,广大劳动人民始终处于社会最底层,虽然也曾出现过一些所谓“盛世”,但受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轰击下,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国家将倾,民族将亡,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下“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被西方列强辱为“东亚病夫”。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仍未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毛泽东同志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找到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打败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人民当家作主从梦想变为现实,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一系列严峻挑战,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党领导建立和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制定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架构、经济基础、法律原则、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并不断发展,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发展的政治制度保障和社会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团结带领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国家各项制度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围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运转,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有效保证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相统一,有效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经过一百年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起覆盖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4亿多人民、56个民族的民主体系,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广泛持续参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十四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从2000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小康”就成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小康”是指免于劳苦和匮乏,生活水平处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一种较为殷实幸福的状态。漫长的封建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小康对于广大百姓只是镜花水月。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民生凋敝,教育落后文盲遍地,缺医少药疫病横行,孤老残幼无依无靠,小康更成为遥不可及的奢望。摆脱贫困,实现小康,成了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在列强侵略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发展富强的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小康之家”的设想,创造性地借用“小康”这个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概念来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目标,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于对中国发展实际的分析和判断,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经济发展带动整个社会进步。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十四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不断实现,小康梦想成为现实。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在一个底子薄、基础弱、国情复杂的大国,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极不平凡,极不容易。从百年前山河破碎、衰败凋零到今天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中国的全面小康,体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小康;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小康;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维度、全方位的小康。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成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11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超过18%,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超过世界人均水平,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十亿人,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注入了正能量,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但还不富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人民向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继续迈进,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

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党的百年奋斗彻底改变了国家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熔铸出一系列伟大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伟大精神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既是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并赋予其鲜明中国特色,使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就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也是未来的昭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中国人民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中国人民什么样的困难没有经历过,什么样的挑战没有遇到过,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总是毫不畏惧、从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大革命失败,已经发展到6万多名党员的共产党只剩下了1万多名党员。“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支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修正错误、走向光明,可以说是几度绝处逢生、几度柳暗花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一个又一个新奇迹,在血与火中蹚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的每一个脚步、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彰显出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自信和坚强决心,也极大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昂首阔步走下去,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